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提綱讀書筆記

欄目: 讀書筆記 / 發佈於: / 人氣:1.2W

第一篇:《關於費爾巴哈的提綱》讀書筆記

提綱讀書筆記

《關於費爾巴哈的提綱》讀書筆記

借寒假之空閒,再次閲讀了馬克思的《關於費爾巴哈的提綱》,雖然文章只有短短的十一條,一千餘字,但其中卻藴含着的超強哲理和智慧對於我一個大二的學生來説,實在是難以理解的。閲讀之後我才基本知曉為何恩格斯會對此文章有這樣的評價:“包含着新世界觀的天才萌芽的第一個文件,是非常寶貴的”。

《提綱》之所以是劃時代意義的著作,就是因為其對一切舊哲學,特別是對費爾巴哈哲學的做了一個總清算,同時也是對自己所創立的實踐的唯物主義哲學的言簡意賅的説明,是馬克思主義哲學誕生的標誌。《提綱》共有11條,其基本思想是:強調社會實踐在認識和改造世界中的意義和作用,闡明實踐的觀點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基本的觀點,指出包括費爾巴哈在內的一切舊唯物主義者的根本缺陷是不理解社會實踐的意義,由此導致了消極直觀的反映論和唯心史觀。貫穿《提綱》的中心線索是實踐觀點,它是《提綱》的中心思想和靈魂。

馬克思指出:“從前的一切唯物主義(包括費爾巴哈的唯物主義)的主要缺點是:對對象、現實、感性,只是從客體的或者直觀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們當作感性的人的活動,當作實踐去理解,不是從主體方面去理解。”“從前的一切唯物主義”則是指舊唯物主義,其都主張物質決定精神,但都認為精神和意識是對物質直觀的反映,否認精神的能動性,他們的決定論是機械的和形而上學的。他們“對對象、現實、感性”只是客體作用於主體的角度,而沒有從人對客觀事物的能動作用的角度去理解,這正是舊唯物主義的主要缺點。在唯物辯證法看來,自然界制約、支配着人及其活動,人是“受動的”“自然存在物”,同時人也能動地改造自然界,人又是“能動的自然存在物”。而舊唯物主義認為只是自然界作用於人,而忘記了人也反作用於自然界、改變自然界,為自己創造新的生存條件。因此,人與自然界的關係首先是改造與被改造的關係,其次才是反映與被反映的關係。我們周圍的感性世界絕不是像費爾巴哈所説的是某種開天闢地以來就直接存在的,始終如一的東西,而是工業和社會狀況的產物,是歷史的產物,是世世代代活動的結果。

馬克思説:“人的思維是否具有客觀真理性,這不是一個理論的問題,而是一個實踐的問題。”這個問題包括兩個方面:其一是思維能否反映客觀對象及如何反應客觀對象,這是人的認識能力及獲得真理性認識的途徑問題;其二是思維內容是否符合客觀對象,這是認識的檢驗標準問題。這是兩個互相聯繫但是又不完全相同的問題,但是卻一直是哲學爭論的焦點問題。唯心主義從意識決定物質的路線出發,根本否認思維的內容與它所反映的客觀對象之間的關係,因為他們認為根本不存在被認識的客觀對象,因而也無所謂反映。因此,唯心主義的認識論也叫做先驗論。費爾巴哈是個唯物主義者,他承認人的思維之外的客觀世界的真實存在,承認人的思維能正確反映外部世界極其規律性,但是對認識通過什麼途徑來反映外部世界的問題,對於如何檢

驗人的認識具有真理性的問題,他的回答是錯誤的。他説:“能決定這一點的唯一標準,乃是直觀”那麼究竟哪些人的直觀才是真理呢?他又説:“我一個人所見到的東西,我是懷疑的,別人也見到的東西,才是確實的。”以上就是費爾巴哈對於真理標準的闡述,我們都知道,多數人一致的認識,並不一定是真理,而有時候真理卻往往掌握在少數人手裏。而馬克思指出:“人的思維是否具有客觀的真理性,這不是一個理論的問題,而是一個實踐的問題。”真理是人們對客觀事物及其規律的正確反映,是主觀符合客觀的認識。而要證明認識是否符合客觀實際,在人的主觀範圍內是得不到的,同樣客觀事物也不會回答人們的認識是否正確。只有實踐才是檢驗真理性的標準,因為實踐是聯繫主客觀的“橋樑”,是主觀見之於客觀的東西,它不僅具有普遍性的特點,還具有直接現實性的特點,因而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只能是實踐。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這是我們非常熟悉的一句話。我們無論生活在哪裏,實踐都是與我們分不開的。我們作為大學生,每一天都會有新的收穫,但是這一份收穫無不是我們通過實踐而得來的。而我們學習的知識,也是通過實踐而得來的,也是經過實踐的證明的。同樣,我們知道知識是不斷更新和進步的,但是這些新的知識同樣也是由於新的實踐而產生的,所以説實踐決定認識,實踐是認識的來源,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同時,我們還要看到,認識對實踐也有巨大的發作用,正確的認識對於我們開展實踐活動具有指導作用。馬克思主義就是經受了實踐的證明的科學理論,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也正是在實踐中對於馬克思主義的繼承和發展。我們作為大學生,作為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特別是我們作為“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工程的一員,更應該紮實掌握和體會馬克思主義理論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為了推進我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為了中華民族的復興,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第二篇:關於費爾巴哈的提綱讀書筆記

《關於費爾巴哈的提綱》的讀書筆記

(2014級思想政治教育專業吳凱學號:2014020143)

《提綱》是馬克思在1845年春寫成的一份只供自己進一步研究用的筆記,在他生前沒有公開發表。1888年,恩格斯在對它進行了一些文字上的修改後,作為《路德維希·費爾巴哈的德國古典哲學的終結》一書的附錄,首次公諸於世。《提綱》雖然十分簡短,但卻如恩格斯所説,它是“非常寶貴的”、“是包含着新世界觀的天才萌芽的第一個文件”。《提綱》的重大意義在於:它徹底批判了費爾巴哈和一切舊唯物主義的直觀性和不徹底性;確立了馬克思主義科學的實踐觀,並在此基礎上提出了嶄新的馬克思主義哲學綱領和一系列重要思想。《提綱》説明,馬克思不僅同唯心主義而且同一切舊唯物主義劃清了界限,它同時是馬克思主義哲學世界觀初步形成的標誌。

《提綱》共有11條,字數雖然不多,卻包含着豐富的思想內容和嚴密的邏輯聯繫。全文大致可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即第一、二條,是《提綱》的總綱,從總體上概括了馬克思的新唯物主義和一切舊唯物主義的根本區別,開始把實踐納入自己的哲學體系,為建立完備的、徹底的唯物主義世界觀奠定了牢固的基礎;第二部分,即三至九條,批判了舊唯物主義的唯心史觀,同時,在實踐的基礎上提出了一系列唯物史觀的重要思想,為建立馬克思主義哲學體系勾畫了藍本

藍圖;第三部分,即第十、十一條,是《提綱》的總結,闡明瞭馬克思主義哲學最顯著的特點是它的階級性和實踐性,強調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歷史使命不只是要認識世界,更重要的是要改造世界。

學習馬克思主義的實踐觀,掌握其基本哲學依據

實踐的觀點是《提綱》的核心和靈魂,是新世界觀萌芽的集中體現,也是馬克思主義哲學區別於一切舊哲學的根本標誌。

第一,實踐是物質與意識辯證統一的基礎。馬克思在《提綱》的

第一條就指出:“從前一切唯物主義——包括費爾巴哈的唯物主義——的主要缺點是:對對象、現實、感性,只是從客體的或者直觀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們當作感性的人的活動,當作實踐去理解,不是從主體方面去理解。”這就説明了舊唯物主義雖然堅持物質第一性,意識第二性,但是卻忽略了人的實踐性,沒有看到人作為活動主體的能動性。馬克思在揭露批判費爾巴哈為代表的舊唯物主義根本侷限時,突出強調了社會實踐的作用和意義。

第二,實踐是認識的基礎和檢驗真理的標準。費爾巴哈及其他舊唯物主義一樣,雖然主張人們的認識是對客觀世界的反映,人們的思維可以正確地認識客觀存在,但是卻忽略了科學的實踐,因此也就無法説明真理的標準問題。在這裏,馬克思明確提出了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從而在哲學史上第一次科學地解決了真理標準的問題。

可見,實踐不僅是認識的基礎,也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實踐的觀點是馬克思主義認識論之首要的和基本的觀點。

第三,社會生活在本質上是實踐的。馬克思不僅揭示了實踐在認識中的決定作用,而且闡明瞭實踐在人類社會發展中的重大意義。他指出:“社會生活在本質上是實踐的。”這就説明人類的全部社會生活都是以社會實踐為基礎的,社會實踐決定着人們的社會生活,包括人們的精神生活。因此,馬克思進一步強調説,“凡是把理論導致神祕主義的神祕東西,都能在人的實踐中以及對這個實踐的理解中得到合理的解決。”這就是説,社會實踐是社會意識的基礎和來源,無論是正確的社會意識,還是錯誤的社會意識,甚至宗教神祕主義的思想觀念都可以在社會實踐中找到它們產生的根源。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實踐的觀點不僅是馬克思主義認識論之首要的和基本的觀點,也是辯證唯物論和歷史唯物論的基礎,從而構成了整個馬克思主義哲學理論大廈的基礎。因此我們要充分認識實踐在認識中的決定作用,明確社會實踐既是人的思想形成和發展的基礎,也是檢驗人的思想是否正確的標準,堅持投身社會實踐,在實踐中學習和領會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在實踐中認識真理、檢驗真理和堅持真理。要充分認識實踐是社會生活的本質和基礎,也是社會意識的基礎和來源,堅持到人們的社會實踐活動中尋找人們思想產生的根源,並通過社會實踐消除人們的思想問題所由產生的客觀原因,從而從根本上解決人們的思想問題。

第三篇:《關於費爾巴哈的提綱》讀書筆記

《關於費爾巴哈的提綱》讀書筆記

摘要

本文對費爾巴哈的提綱就個人的理解進行了詳細的解讀,指出馬克思對舊唯物主義中的直觀性和受動性的批判的基礎上,提出了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同時指出環境的改變和人們活動的一致基礎就是革命的實踐,人的本質是一切社會的總和;馬克思還運用實踐的觀點指出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根本宗旨和任務就是改造世界。

關鍵詞

《關於費爾巴哈的提綱》讀書筆記

《關於費爾巴哈的提綱》是馬克思主義形成時期的主要著作之一,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綱領性文件之一,標誌着馬克思哲學基本思想的形成,該提綱簡明扼要,思想深刻,被恩格斯稱為“包含着新世界觀的天才萌芽的第一個文件”。《提綱》主要是為了批判費爾巴哈以及其他舊唯物主義的直觀性和不徹底性而寫的。《提綱》全文共 11 條,近 1500 字,全文可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為總論,從總體上指出了費爾巴哈在內的一切舊唯物主義的主要缺陷;第二部分為分論,把實踐的觀點應用於社會歷史的研究,批判了費爾巴哈的唯心史觀,闡述了歷史唯物主義的最基本觀點;第三部分為結論,指出新、舊唯物主義的根本對立,闡明瞭新唯物主義的社會基礎,基本特徵和歷史使命。

(一)《提綱》從總的方面批判了包括費爾巴哈在內的一切舊唯物主義的主要缺陷,論述了實踐是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的基礎,闡明瞭新舊唯物主義的根本區別。

第一條,揭示了舊唯物主義的主要缺陷是不瞭解實踐的意義,不能説明主觀能動作用。分三層意思:第一,指出舊唯物主義的主要缺點是對事物、現實、感性只是從客體的或者直觀的形式理解,而不是當作實踐去理解,沒有把人的活動本身理解為客觀的活動。第二,批判唯物主義片面的誇大意識的主觀能動作用。第三,批判費爾巴哈把實踐偏狹地理解為猶太人的利已主義的日常生活行為 , 並加以否定。費爾巴哈所説的實踐指的是,人與人之間瑣碎的交往、小商人經商謀利之類的活動,不是指革命的實踐活動,馬克思對實踐的觀點是“革命的”、“實踐批判的”的活動。在此馬克思強調了實踐的重要意義,強調了實踐在檢驗認識真理性中的決定作用,以及實踐對環境的改造作用、對宗教世界的世俗基礎的改造作用。

第二條,批判了舊唯物主義在真理標準問題上的錯誤觀點,闡明瞭實踐是檢驗人的思維的真理性的標準。舊唯物主義不能從實踐的觀點去認識和理解客觀對象,去認識和理解事物現實、感性,也就是不能把作為認識的事物來源和基礎的實踐當作檢驗人的認識和思維的真理性的標準。“此岸性”是借用康德用語,康德講:“現象世界”為“此岸性”,馬克思講“思維的此岸性”指人能認識現實世界。在這理,馬克思第一次把實踐引入認識論,作為檢驗人的思維真理性的客觀標準。

(二)《提綱》把實踐的觀點應用於社會歷史的研究,批判了費爾巴哈的唯心史觀,第一次提出了人的本質和社會生活的本質等重要問題,闡述了歷史唯物主義的最基本觀點。

第三條,批判了舊唯物主義不瞭解革命實踐的偉大作用,不能正確説明人和環境、人和教育的關係,導致唯心史觀。馬克思指出,“人在客觀環境面前是完全被動的”這個觀點是

片面的,它忘記了“環境是由人來改變的”這一事實,並且指出人的知識和才能都是在社會實踐中獲得的。在《提綱》中,馬克思從科學的實踐觀出發,揭示了人與社會環境相統一的現實基礎。他提出了這樣一個重要論斷:環境的改變與人的活動或自我改變的一致,只能被看作是併合理地理解為革命的實踐,“有一種唯物主義學説,”指的是 18 世紀法國唯物主義和 19 世紀英法空想社會主義理論。

第四條,指出費爾巴哈對宗教批判的侷限性,闡明宗教產生的社會根源和消滅宗教的正確途徑。分三層意思:第一,指出費爾巴哈對宗教批判的唯物主義出發點及歷史侷限性。“宗教上的自我異化”“世界被二重化”是指宗教把世界分為宗教的想象的世界和現實的世界兩部分。第二,是揭示宗教產生的社會根源和宗教的本質。第三,指出消滅宗教的正確途徑,必須對“世俗家庭”在實踐中進行革命改造,首先應當揭露、分析、認識資本主義社會的各種矛盾,然後再用革命的方法解決這些矛盾,消滅剝削制度,從根本上改變人們的物質生活條件和精神面貌,建立共產主義社會,這是消滅宗教的唯一正確途徑。(“神聖家族”是意大利一幅名畫的題目,是由聖母瑪麗亞、聖父約瑟和聖子耶穌等組成的家族。)

第五條,指出費爾巴哈從唯物主義出發,而又陷入唯心史觀的認識根源。費爾巴哈批判了黑格爾的唯心主義,強調研究自然和人。但是他的唯物主義是機械的、形而上學的,他的歷史觀是唯心主義的。費爾巴哈脱離人的社會實踐去理解、看待感性,實際上這樣的感性只能是從抽象的人的感性,與黑格爾的抽象的“理念”在性質上沒有什麼不同。

第六條,批判了費爾巴哈對人的本質的抽象的理解,闡明瞭人的本質是實踐的產物,是社會關係的總和。費爾巴哈在批判宗教神學的鬥爭中,把宗教的本質歸結為人的本質,這是正確的。但是費爾巴哈對人的本質卻作了抽象的錯誤的理解,在他的哲學中,把人理解為自然的人,把人的本質理解為一種自然共同性或自然本質,或是簡單的把人的本質理解為“類”。這裏講的“類”是當時的術語,指的是人的理智、意志和感情等共同特性。馬克思在批判費爾巴哈抽象的人的本質時,明確地提出了人的本質在其現實性上“是一切社會關係的總和”這一著名命題,這標誌着歷史唯物主義基本思想的形成。他認為應從社會的、實踐的角度來理解人及人的本質;不僅如此,對社會生活本身也應從社會實踐的角度來理解,因為社會生活在本質上是實踐的。

第七條,批判費爾巴哈對“宗教感情”和人的本質的錯誤觀點,進一步闡述了在人的本質問題上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觀點和費爾巴哈的錯誤觀點的區別。馬克思認為,費爾巴哈所説的那種離開一定社會的、孤立的、抽象的人是根本不存在的。人總是具體的、現實的,屬

於一定社會、一定階級的人。馬克思認為人的本質是社會的產物,並隨着社會關係的不斷變化而發展着的。費爾巴哈的錯誤就在於沒有認識到人的本質是社會關係的產物,卻把人和人的本質説成是超階級、超社會的東西,這實際上是不存在的。

第八條,指出社會生活本質是實踐,論述了實踐活動是社會生活的基礎,闡明瞭理論對實踐的依賴關係。實踐活動是人類社會存在和發展的基礎。生產實踐是最基本的實踐活動,它在社會生活中起着尤為重要的作用。實踐活動是推動人類社會不斷前進發展的動力。所以離開社會實踐就無法理解社會生活的本質和規律。理論來源於實踐,不管正確與否,都是對人類社會生活的反映,也都能在社會實踐中找到它產生的根源和解決的途徑。所以馬克思指出“凡是把理論導致神祕主義的神祕東西,都能在人的實踐中以及對這個實踐的理解中得到合理的解決。”

第九條,指出包括費爾巴哈在內的直觀唯物主義不瞭解社會生活的本質,從而陷入了歷史唯心主義,因而在社會觀上帶有極大的侷限性,直觀的唯物主義不瞭解實踐在社會發展的意義和社會生活的實踐本質,因此它們對社會現象的認識就受到了根本的侷限。這種“直觀的唯物主義”至多也只能做到對“市民社會”即資本主義社會和單個人的直觀,不能看到人的社會本質,因而不能正確認識人和社會。

(三)指出新唯物主義同舊唯物主義的根本對立,闡明瞭新唯物主義的社會基礎,基本特徵和歷史使命。

第十條,揭示了新舊唯物主義的不同階級基礎:舊唯物主義的立腳點是“市民”社會,即資本主義社會,舊唯物主義反映了資產階級的根本利益,是資產階級的世界觀。新唯物主義的立腳點是“人類社會或社會化了的人類,”這裏講的“人類社會”是指共產主義社會,“社會化了的人類”指現代無產階級, 因為共產主義消滅了私有制,消滅了階級和剝削,所以才是真正的全人類社會。。新唯物主義即馬克思主義哲學,是共產主義的思想體系,是無產階級的世界觀。

第十一條,闡明新唯物主義即馬克思主義哲學同以往一切舊哲學的根本區別,就在於它不僅要説明世界,更重要的是改造世界。同時指出了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偉大歷史使命。由於以往的哲學家們不懂得實踐在人類社會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由於他們的歷史和階級侷限性,決定了他們只能停留在思想領域“用不同的方式解釋世界,”而不可能指出將理論轉變為革命實踐的要求。馬克思創立的新唯物主義是一種實踐性的唯物主義,它服從和服務於無產階級改造現實的鬥爭,是無產階級改造世界和徹底解放全人類的理論武器。馬克思把理論和實

踐有機地結合起來,強調理論為實踐服務,認識世界的根本目的在於改造世界。馬克思主義哲學具有鮮明的革命性和實踐性,從而實現了哲學革命中的偉大變革。

《提綱》是馬克思主義哲學形成過程中的一個極其重要的文獻,它標誌着馬克思主義哲學創建過程中的一個里程碑,是“包含着新世界的天才萌芽的第一個文件,”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現實意義。

(一)《提綱》對於我們學習和研究馬克思主義哲學具有重要的意義。《提綱》為系統地闡述和發展馬克思主義哲學制定了大綱,開闢了道路。《提綱》的寶貴之處就在於它勾畫了馬克思主義哲學的雛形,為它的進一步發展奠定了理論基礎。因此,要了解馬克思主義哲學,就必須學習掌握《提綱》的基本原理。

(二)《提綱》立足於科學的實踐觀,從根本上批判了舊唯物主義的侷限性,第一次明確地闡述了社會實踐在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中的決定作用。馬克思提出,舊唯物主義由於不理解實踐的意義,因而不能正確地解決主體和客體的關係,更看不到主體基於實踐基礎上的能動性,因而在本質上是一種消極、直觀的唯物主義。實踐的觀點是貫穿整個《提綱》的一條主線。把實踐引進了認識論,作為認識的基礎標準和目的,從而批判了包括費爾巴哈在內的舊唯物主義的直觀性和不徹底性。把實踐的觀點應用於社會歷史,揭示了人的本質和社會生活的本質,從而批判了舊唯物主義的唯心史觀。這就從根本上劃清了馬克思主義哲學同一切舊哲學的界限。

(三)《提綱》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提綱》中的實踐觀點,是指導我們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以及改革開放的重要理論武器。它要求我們在一切革命和建設中必須堅持實踐的觀點,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建設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就是要把馬克思主義的普遍真理同我國的現代化建設實踐結合起來,不斷解放思想,以實事求是的精神來開拓理論的新境界和建設事業的新階段。

《提綱》中強調的各種原理,尤其是實踐觀點,對我們現在及將來的學習、工作和生活帶來很大的啟示,主要表現為:

1. 實踐的發展促使科學創新

人類實踐發展的無止境,決定了人類認識發展的無止境。一是世界範圍內科學技術日新月異,發展變化的速度前所未有。目前,前沿科技領域呈現羣體突破的態勢,學科交叉融合,重大創新成果不斷湧現。納米尺度下物質世界奇異性質的發現,量子理論與信息科學的融合,

生物科學對生命現象本質的揭示,海洋科學和空間技術的發展,暗物質和暗能量的探索,使人類對自然的認識不斷突破微觀、宇觀和時空尺度。這些成果都是人類在不斷實踐過程中產生的科技成果。

2. 始終堅持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在我們的學術研究中,一切應當從實際出發,用實踐去發展、完善和檢驗真理。同時,從具體的工作和學習來講,一方面,我們不能死讀書,讀死書,需要在實踐中不斷變通書本上所學的理論知識,結合實踐不斷優化學習方法和工作方式,同時在實踐中不斷檢驗新的學習方法和工作方式。另一方面,我們也不能完全依照前人的經驗做事情,需要根據具體情況具體分析,在實踐中不斷檢驗前人的經驗,不斷積累新的經驗,並且不斷豐富和完善新的經驗,必要的時候甚至需要打破原有的經驗束縛,以便找到更合適的方法和方式。

3. 學術研究中應做到理論聯繫實際

無論做什麼事情,理論再好,沒有實踐的檢驗不能確定是好的理論,同時,沒有實踐的實現,再好的理論也是空談。在我們的學術研究中,應當理論聯繫實際,用理論指導實踐,並在實踐中檢驗理論,我們應當很好的把縱向課題與橫向課題進行有機的結合,可以把縱向課題中的理論研究,轉化為對橫向課題中的問題解決,進而證實縱向課題中理論研究成果是否能很好的解決問題,能否接受實踐的檢驗,不僅能檢驗理論研究的成果,同時也能為理論研究提供更好的研究思路,因此理論與實際進行有效的結合才能真正有助於課題的研究,才能真正為社會的發展做出更好的貢獻

在我們當代大學生的學習生活中不僅要尊重客觀事實,還應發揮能動的主體作用,從自我實踐中建立對客觀世界的科學認識。例如,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過程中,大學生是能動的主體,馬克思主義理論、形勢和政策、理想和人生觀、道德和愛國主義、法制和紀律等是客體。在接受教育的過程中,大學生將藉助自己的思維方式、科學知識、價值觀、審美觀和以往的實踐經驗對思想教育內容進行加工,並形成新的認識。因此,我們大學生在學習任何理論知識的過程中,不能僅僅在文字的表面對書本死記硬背,而是必須結合實踐經驗,從實踐的本體角度出發對理論知識進行再吸收、再理解,從而形成對於客觀世界的深刻的、有實踐意義的認識。

從一名當代大學生的角度來看,《提綱》對我們自身的學習、發展更是有着深刻的指導作用。它啟示我們,要從實踐的根本出發,在現實的社會中、在歷史的社會中吸收經驗、鍛鍊自己。它為我們的發展指明瞭方向,使自己成為有價值的人。

第四篇:關於費爾巴哈的提綱讀書筆記

《關於費爾巴哈的提綱》心得體會

學習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相關作品就是掌握馬克思主義精髓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關於費爾巴哈的提綱》就是其中最有名的也是最值得學習和拜讀的文章之一,根據學習推薦精讀了這篇文章,以下是讀書的一些心得。

一、時代背景

《關於費爾巴哈的提綱》由馬克思寫於1845年春,馬克思生前未發表過。最早發表於1888年,恩格斯在《路德維希〃費爾巴哈和德國古典哲學的終結》的序言中稱這個文件為“關於費爾巴哈的提綱”,並作為該書的附錄首次發表。它被恩格斯稱為“包含着新世界觀的天才萌芽的第一個文件”、“歷史唯物主義的起源”。《關於費爾巴哈的提綱》和《德意志意識形態》一起被公認為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特別是唯物史觀創立的基本標誌。

在《關於費爾巴哈的提綱》中,馬克思首次系統地論述了科學的實踐觀,並以此為基礎,對包括費爾巴哈在內的舊唯物主義以及以往的一切舊哲學進行了批判,同時制定了“新唯物主義”(即馬克思主義哲學)這一科學世界觀的要點。

二、主要內容

《關於費爾巴哈的提綱》計11條,近1500字,各條在形式上相互獨立,內容彼此關聯,構成一個有機整體。

《關於費爾巴哈的提綱》共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第一、第二和第三點內容),是馬克思對包括費爾巴哈哲學在內的舊唯

物主義的批判,第二部分(第四點至第七點)是馬克思結合費爾巴哈的人本學及其宗教觀點,對費爾巴哈的歷史唯心主義的批判,第三部分(第八點至第十一點)是馬克思闡明新唯物主義同包括費爾巴哈哲學在內的舊唯物主義的對立觀點。

三、現實意義

通過對《提綱》的學習,使我認識到 “實踐”的重要性,什麼是檢驗真理的標準?馬克思早在1845年已經寫下了答案—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提綱》第二條中馬克思寫到:“人的思維是否具有客觀的真理性,這並不是一個理論的問題,而是一個實踐的問題。人應該在實踐中證明自己思維的真理性,及自己思維的現實性和力量,亦即自己思維的此岸性。”第三條中馬克思寫到:“環境的改變和人的活動或自我改變的一致,只能被看做是併合理地理解為革命的實踐。”第八條中馬克思寫到:“全部社會生活在本質上是實踐的。”

實踐觀點構成了《關於費爾巴哈提綱》的中心線索和核心思想,通過學習《提綱》使我認識到在今後的工作和學習中一定要注重實踐,牢記實踐出真理、沒有實踐就沒有發言權。

第五篇:《關於費爾巴哈的提綱》的讀書筆記

《關於費爾巴哈的提綱》的讀書筆記

《關於費爾巴哈的提綱》(以下簡稱《提綱》)是馬克思為了改造舊唯物主義世界觀,為工人運動提供理論指導而撰寫的一份提綱,這份提綱後來由恩格斯整理出版後,才公開發表。恩格斯給予了這份提綱高度的評價,認為它是作為包含着新世界觀的天才萌芽的第一個文件。這份提綱的發表具有重大的歷史意義,它徹底批判了費爾巴哈和一切舊唯物主義的直觀性和不徹底性,確定了馬克思主義哲學科學的實踐觀。整篇提綱不足1500字,一共分為11條。

在《提綱》的第一條中,馬克思直言不諱的指出了費爾巴哈為代表的就唯物主義的主要缺陷——缺乏實踐的和主體性的觀點。馬克思指出費爾巴哈“他不瞭解‘革命的’、‘實踐批判的’活動的意義”。他的唯物主義是直觀的,不徹底的。

在《提綱》的第二條中,馬克思闡述了實踐是檢驗思維真理性的唯一標準。在馬克思看來,人的思維是否是客觀世界的正確反映,這一檢驗的標準不能在人的主觀範圍內尋找,用人的主觀的東西去檢驗人的思維是得不到正確的結果的。馬克思指出只有在人的主觀範圍之外的實踐能夠檢驗人的思維的真理性,這是由實踐的特性決定的,實踐是主觀見諸客觀的活動,它能夠把人的認識思維與客觀實際相結合起來加以比較,如果人的認識思維與客觀實際相符合,那麼人的思維就具有真理性,反之,則否。

在《提綱》的第三條中,馬克思批判舊唯物主義只看到環境對人的作用,而忽視了人的主觀能動性也能對環境起影響作用,也就是説,人不是被動和消極的被環境所影響。舊唯物主義認為“改變了的人是另一種環境和改變了的教育的產物”,然而這種所謂“另一種環境和改變了的教育”又是由什麼來改變的呢?他們沒有指出來,看來在這方面,他們只能尋求上帝的幫助了,這樣舊唯物主義者就陷入了唯心主義的泥潭。

在《提綱》的第四條中,馬克思承認了費爾巴哈唯物主義的積極方面,因為費爾巴哈把宗教世界從神學世界觀中剝離出來,把它歸結為產生它的世俗基礎。但是費爾巴哈的唯物主義剛走到這一步,就止步了,對宗教的批判僅僅停留在理論的批判,而沒有付諸實踐來改變宗教世界。

在《提綱》的第五條中,馬克思批判了費爾巴哈認識論的錯誤根源——人的感性知識單純的直觀,馬克思指出人的感性應該來源以人的實踐。

在《提綱》的第六條中,馬克思把人的本質歸結為“它是一切社會關係的總和”,批判了費爾巴哈把“人的本質理解為‘類’,理解為一種內在的、無聲的、把許多個人

純粹自然聯繫起來的普遍性”。既然人的本質是一切社會關係的總和,那人的本質必然是歷史的和變化的,也就是説,在人類不同的歷史發展階段人的本質不同的,是變化的。因為,社會關係是歷史的和變化的。因此,人的本質必然不是固定的,那些所謂的人性自私論是必然錯誤的。同時,要指出一個問題就是,馬克思所指的人的本質是就人類區別與動物來説的,而不是單指具體每個的本質。弄清楚這個問題,就不會陷入所謂“既然人的本質是一切社會關係的總和,那麼是否可以説只要弄清楚一切社會關係,就能弄清楚人的本質呢?”的疑惑了。

在《提綱》的第七條中,馬克思接着第六條繼續批判費爾巴哈關於人的本質的錯誤,進一步闡述了人的本質在於它的社會性,只有從社會性的角度上,才能真正把握人所以為人的本質。

在《提綱》的第八條中,馬克思指出社會生活在本質上是實踐的。因為實踐是社會關係的發源地,實踐構成了社會生活的基本領域,實踐構成了社會發展的動力。在社會生活中的人是從事實踐的人,只有實踐才能揭開擋在人類歷史發展進程中的一切神祕面紗。

在《提綱》的第九條中,馬克思指出,舊的唯物主義只能做到把感性理解為“市民社會”的單個人的直觀,然而它不能理解市民社會在本質上是實踐的,因而它不能把感性理解為實踐活動。

在《提綱》的第十條中,馬克思鮮明的指出了自己新唯物主義的階級基礎和立場,舊唯物主義是“市民”社會的唯物主義,而馬克思新唯物主義是人類社會的唯物主義,是為實現人類解放的唯物主義。

在《提綱》的第十一條中,馬克思指出“哲學家們只是用不同方式解釋世界,而問題在於改變世界”。鮮明的點明瞭馬克思主義哲學與以往一切舊哲學的一個根本特徵在於馬克思主義哲學不僅要説明世界,而且要改變世界。縱然,馬克思在向人説明了自己哲學的特徵在於改變世界,但是他並沒有説,改變世界與解釋世界相比誰更重要。在馬克思看來,這兩者是同樣重要的,因為改造世界必須以解釋世界為前提,從排除科學實驗之外的人類實踐活動來講,如果缺乏解釋世界的前提,那麼這種實踐活動也就是改造世界的活動必然是盲目的,就算取得了成功,那也是機會主義性質的。解釋世界和改造世界兩者的關係是相輔相成辯證統一的,解釋世界是改造世界的前提,而改造世界反過來又能夠促進解釋世界。

總的來説,在《提綱》中,馬克思主要突出自己的唯物主義區別於以往舊哲學的根本特徵是實踐,因此,馬克思的唯物主義也被後人稱之為實踐唯物主義。實踐不僅

僅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根本特徵,同時也是整個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特性。當今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進程陷入了困境,有的人把根本原因歸結為馬克思主義理論實踐的根本特性。這些人的基本觀點是,學而不能用即等於無用。他們認為馬克思主義是批判的和革命的理論,我們學習馬克思主義是為了去變革世界,改造現實社會中的不合理問題。然而,我們當前的社會現實並不能很好提供這種能夠讓我們去變革的條件,就目前來講,我們很多人都是在適應這種社會現實,儘管其中存在許多不合理,在他們眼裏,能夠適應社會現實已經是一種不易的成功了,至於變革社會現實不亞於痴人説夢。因此,他們認為對很多人來説,馬克思主義理論在當今社會是沒有任何吸引力的,馬克思主義理論由於缺乏運用的現實基礎,是沒有用的,既然沒有用,也就沒有學習的必要。然後大家就都不願意學,那自然而然的馬克思主義大眾就陷入了困境。

不可否認,這種觀點是有一定的道理的,但是不能把它歸結為當前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困境的根本原因。因為,這種觀點是十分片面的,它片面性在於他們把“改造世界”片面化的理解了,認為改造世界就只是過去的變革不合理的一種革命性的社會現象的活動,而沒有看到,技術的革新也是在改造世界。從這一點上講,學習馬克思主義理論就已經什麼有用了。至於,如何解決當前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這種困境,如何有效的提高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有效性,還有待學術界的進一步探索,在這裏就不討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