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世界名著讀書筆記

欄目: 讀書筆記 / 發佈於: / 人氣:2.31W

第一篇:世界名著讀書筆記精選

世界名著讀書筆記

心得體會

“讀書”多麼熟悉的一個詞阿!喜歡讀書的人,會把心思投入進去,身臨其境。在書中他看到了雄偉壯麗的山川河流,看到了天真活潑的童年時代;在書中他同作者一同體會到成功的喜悦與失敗的悲傷,一同欣賞優美的歌曲?? 勉強讀書的人,在書前心在外只是應付式,馬虎瀏覽一遍。什麼也沒看到,什麼也沒體會到,時間逃去如飛,浪費了精力,浪費了青春??讀書就像作畫有的人畫出了春天的生機,夏天的綠蔭,秋天的收穫,冬天的希望.而有的人卻畫出了春天的寂寞,夏天的焦躁,秋天的淒涼,冬天的悲哀。畫的色彩如何,全取決於作畫人本身對讀書的態度. 所以讀書是不能勉強,不能馬虎的。就像我在讀了【魯賓孫漂流記】這一部外國名著時,就有一個高大的形象時時浮現在我眼前,他就是魯賓孫。他憑着頑強的毅力,永不放棄的精神,在荒島上生活了28年之久。

文章講述的是一次航海,途中遇到了大風浪,全船除了魯賓孫無一倖免。他隻身飄流到一個杳無人煙的孤島上。他把船上的食物、衣物、槍、火藥等運到岸上,並在小山邊搭起帳篷定居下來。後來他開始在島上種植大麥和。稻子,自制木臼、木杵、篩子,加工麪粉,烘出了粗糙的麪包。他捕捉並馴養野山羊,讓其繁殖他還製作陶器等等,保證了自己的生活需要。就這樣,魯濱孫在島上獨自生活了17年。

一天,他發現野人在這座島上舉行人肉宴所留下來的痕跡。魯濱孫驚恐萬分。從此,他更加註意周圍的情形,時刻保護自己的安全。第24年,島上又來了一羣野人,帶着準備吃掉的俘虜。魯濱孫發現後,救出了其中的一個。魯濱孫把被救的野人取名為“星期五”。“星期五”成了魯濱孫忠實的僕人和朋友。又過了四年,有條英國船在島附近停泊,船上水手叛變,抓住了船長等三人。魯賓孫和“星期五”救出了船長等三人,並幫船長把船奪了回來。船長帶着魯賓孫和“星期五”離開荒島回到英國。現在我們的生活、環境比他好,那我們更應該熱愛生活,學會生活,熱愛勞動,珍惜他人的勞動成果。在勞動中,還要不怕苦不怕累,也要愛護自然環境,保護花草樹木,作生活的小主人。大家要學習他那不怕困難,機智勇敢,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

魯賓孫以他的智慧,毅力,堅強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奇蹟,讓我們懂得了:陽光總在風雨後,只有經過努力才能見到彩虹。只有揚起生活的風帆,才能獲得幸福。

第二篇:10本世界名著讀書筆記

1、讀《悲慘世界》有感

在某天午夜,我讀了《悲慘世界》,這本書是法國作家維克多?雨果的又一佳作。這本書敍述了這樣一個故事:冉阿讓由於飢餓過度偷了一個麪包,使他在監牢裏度過了黑暗的19年。出獄後,他受到人們的歧視,沒有人理會他,就這樣,冉阿讓已經絕望了,但是奇蹟出現了,一位善良的主教用他仁慈的心改變了冉阿讓的後半生。

看完書後,我感受到雨果先生通過作品揭示貧苦人民的悲慘命運和揭露資本主義的黑暗。在維克多?雨果的筆下,他一直期盼着用“博愛”、“仁慈”、“善良”和“饒恕”來改變這個“悲慘世界”。

冉阿讓雖然後來盡全力去幫助別人,想用多做一些好事來彌補自己從前所犯下的罪,但是人們知道他從前是個苦役犯後,都不接受他的好意,在人們眼裏它還是個十惡不赦的壞人。可是冉阿讓並不介意,仍然懷着那的善良的心去幫助別人。最終他還是悽慘的死去了,這充分體現出當時的社會是多麼不公平,難道一個人犯了錯,永遠都不會改了嗎?

要以一顆真誠的心去對待所有人,要相信他人,這樣你才能得到別人的信任。如果你心懷叵測,那你永遠都得不到別人的信任,只會受到猜疑、冷落。要勇於奉獻,要以幫助人為樂趣,要熱情待人,這樣,你才會受歡迎。英國的史美爾斯説過:“好書是生活最寶貴的財富之一”我們要把讀書當作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件事情。

《悲慘世界》是一本多麼偉大的書籍呀!它使我瞭解了雨果對社會下層人士的同情,對善良與邪惡的瞭解。一部聞名遐邇的世界名著,它把慘淡荒蕪世界中人性的種種改變盡收眼底,讓我不禁感歎人性的微妙。

我相信人性是可以改變的,但是當我剛接觸這本著作是我對主角冉阿讓我首先是對他同情。為了因受飢餓而哭泣的幼小侄女和外甥女,去偷了一片面包,而被判徒刑的冉阿讓,被關了十九年,到四十六歲才被釋放出來,這不僅讓我的心情沉了下去,似乎不可能在浮出水面。當他被釋放出來時接受的卻是人們對他的歧視。最後只有仁慈的主教米里哀,把他當人招待。環境改變人的本質。在服刑期間他早就養成了那種惡習。一開始他並沒有被主教的那種仁慈所改變,並且他偷了主教德銀器。令人震撼的是主教他原諒了冉阿讓,並且把他偷得銀器作為禮物送給了冉阿讓。終於冉阿讓醒悟過來了,他帶着主教給他的一點點温暖和光明改了名,定居在法國的北部。他對於自己居住的城市盡心盡力,人們都被他感動了,他做了這個城市的市長。

命運是折磨人的。冉阿讓並沒有以這樣的結局結束他的一生。他的命運就這樣的折磨他,讓他再次踏上了逃亡的路途。

冉阿讓的一生是讓人感慨的,也是讓人深思的。一個人從一塊麪包徹底的變壞,在從一幅銀器和人們對他的改變變為一個徹底的好人,作為市長。這是多麼讓人吃驚的變化啊!人性的兩種都在他身上體現出來了。

面對着窮困潦倒,世態炎涼,將會產生兩種人:第一種是卑微的人。他們醜陋、自私、貪婪的本性再也無法隱藏。就如書中的德納第,他為了錢財不惜一切進行詐騙,一會聲稱是演員,一會兒又變成了畫家,但他再高明也掩蓋不住他醜陋的本性。其實在當今社會也不乏有一些為了眼前利益而不擇手段的卑鄙小人。如一些憑藉職權貪污受賄者;在重大賽事中為得到好成績而服用興奮劑者;還有小到考試作弊者……任何刻意的偽裝都將被識破,虛偽不可能永久。另一種則無論什麼情況都能永保光明、善良、寬容的高尚情操的人。洗新革面後的冉阿讓變得寬大、善良因而感化了冷酷、固執,曾一味追捕他的警長沙威。?我再一次被人性的巨大力量震憾。願我們身邊多一些主教般光明的使者,有更多人能加入到助人為樂、見義勇為的隊伍中來。社會需要這樣的人,世界需要這樣的人,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創造我們的生活,創造出一個善良、和睦、光明的世界!

2、《呼嘯山莊》讀書筆記

《呼嘯山莊》,唯一一部沒有被時間的塵土湮沒的傑出作品,《呼嘯山莊》,唯一一部有着永久藝術魅力的光輝作品。

我用了一個星期多的時間看完了《呼嘯山莊》。我合上書,不禁驚歎,這個久居深山,幾乎從不和外界接觸的未婚女子怎麼能寫出愛的如此深刻,恨的如此入骨的小説呢?這個一生都活在不幸的世界中,孤獨淒涼,沒有笑聲,沒有朋友的女子,怎麼能寫成這樣一部富有獨創性和超前性的偉大作品呢?其實不管怎麼樣,不管是因為什麼這部極其富有內涵的奇書,已經可以讓我們領悟到很多很多人生的真諦了!

《呼嘯山莊》到底憑藉什麼成為了一部不朽之作呢?首先它沒有受到城市裏大眾化的影響和控制,完全描繪出了一個原汁原味的山村荒野的景象。使人們領略了一個完全不同的世界。故事中的主人公都保留着原始的性格:愛起來不顧一切,恨起來不計後果。這一切的一切在我們這些長期受到傳統禮儀的約束的人們看來就顯得非常特別,非常有新鮮感。有人説《呼嘯山莊》是“人間情愛最宏偉的史詩”要我説這都要歸功於作者艾米莉?勃朗特極豐富想象力;極強烈的激情;極深刻的內心體驗和她那把主題昇華的才華和能力。我認為這些也就是為什麼《呼嘯山莊》能如此暢銷的原因了。

當我回味着這本書的深刻內涵和本質時,我發現在《呼嘯山莊》中我學到了許許多多,其中另我感觸最深的是它教會了我保持人性的尊嚴和心靈的自由。無論我們面臨着多麼嚴峻的挑戰或是多麼殘酷的考驗,我們都應該向往自由。

《呼嘯山莊》是一部完全不同於當時流行的作品,他沒有經過城市的薰陶和浸染,是完全用山鄉荒原的自然協調繪成的。故事的背景是一片狂風呼嘯的山原,故事的人物保留着大自然的風貌和原始的本性:質樸,粗纊,剛強,感情奔放不羈,舉止瘋狂無度,不過一切地愛,又不計後果的恨,這在温文爾雅的慊慊君子看來,自然顯得野蠻而奇特。

在維多利亞時代,貴族富豪躊躇滿志,身份第一,金錢至上,人們的精神受到壓制,人性被殘酷的扭曲,於是具有強烈的反派意識,和自由思想的艾米莉,便通過作品,對罪惡現象給予揭露,把自己的正義,激情,憤怒溶入作品。最終,希思克利夫的愛畢竟還是戰勝了自己的恨,當他的復仇計劃一一實現時,他並沒有勝利的喜悦,還是在茫茫草原上漫遊,最終安然死去,這樣一個飽受苦難與屈辱的人物,對愛情至死不渝的渴求和命運不屈不撓的抗爭,讓人讀來一陣蒼涼與悲壯。

3、《紅巖》讀書筆記

《紅巖》描寫的是解放戰爭時期,在山城重慶,我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地下工作者受到國民黨反動派的特務機關的殘酷鎮壓和迫害,但是他們不畏強敵在監獄中與之進行不泄的鬥爭。雖然他們大部分的人都犧牲了但他們的精神激勵了剩下的革命同志堅持到了革命勝利的英雄事蹟。

在這部電影中我認識了一位偉大的女性:江姐。她面對老虎凳、竹籤,不但沒有被嚇倒,而是大聲呵斥了敵人的卑鄙行徑,深深激勵了監獄中的革命志士;我還認識了可憐的"小蘿蔔頭",他長着大而有神的眼睛,因為營養不良而顯得又瘦又高。被獄友們憐愛地叫做"小蘿蔔頭",然而,"小蘿蔔頭",並不懼怕敵人,他擔負着為獄友們送信的任務,同志們在獄中相互鼓勵,互相支持,堅信勝利一定會屬於人民,屬於中國共產黨。他們甚至在獄悄悄縫了一面鮮豔的五星紅旗,時刻準備着慶祝勝利。然而惡魔般的國民黨軍統,就在革命勝利前夕,殘酷地殺害了飽受酷刑的革命志士,甚至也不放過可憐的"小蘿蔔頭"。

看完電影,"小蘿蔔頭",的眼睛一直晃在我眼前,江姐的聲音時時迴盪在我耳邊,我深學地被他們的英雄氣概折服了。在他們面前,我顯得渺小而慚愧,他們為革命,為國家的解放獻出了寶貴的生命,與之相比,我們現在在學習與生活上遇到的困難又算得了什麼呢?

4、《吶喊》讀書筆記

《吶喊》是魯迅先生自《狂人日記》後的第二本經典小説集,它是中國的名著。同樣也是世界的名著,這本書中有些文章是我們非常熟悉的。例如有《故鄉》,《藥》,《孔乙己》等等魯迅先生的名作。

在《藤野先生》中魯迅先生以自己的親身經歷,在日本的首都東京留學時,看到和聽到當時中國人民的麻木不仁從而使魯迅先生強烈的愛國意識甦醒,醫學也只是治標不治本。因此他棄醫從文,從此投身文學的知識寶庫中。

魯迅先生用“哀其不幸,怒其不爭”八個字來概括了那時的中國人民,以及對於他們的憐惜和悲傷。

《孔乙己》中那個因為家境貧困好吃懶做,無所事事,社會層次低而又嚮往社會上流階級的生活的孔乙己,從孔乙己在澡堂是人們取笑的話題,在生活中他常常以偷為職業,在最後因為偷了有錢人的書後被打折了腿,最後還是默默地離開了人世。

《故鄉》中那個見什麼人説什麼話的“豆腐西施”,還有和劇中主人公從小玩在一起的那西瓜地上銀項圈的小英雄閏土見到老爺時歡喜而又淒涼的神情,從而體現了當時人民的麻木,在受到封建勢力壓迫和打擊下的情形,而《藥》則更能夠淋漓盡致地表現這一點。文中兇暴殘酷的劊子手康大叔,因為小兒子小栓的癆病而拿出所有家檔去買了個人血饅頭的華老栓,和那些在茶店裏議論紛紛的茶客,但是文中最不幸的就是因為革命而被處死,最後用自己的血作了人血饅頭而犧牲的人,這一切的一切都説明了當時社會的狀況,康大叔的殘酷,卑鄙,仗勢欺人。華老栓的愚昧,迷信,麻木,茶客們的盲從和人與人之間的勢利,夏瑜的英雄氣概但是完全脱離羣眾的革命是無法成功的。

當然,在《吶喊》這本書中,像這樣的文章還有許許多多,魯迅先生寫這些文章是為了讓當時的中國人民看了以後,能夠清醒過來。魯迅先生用幽默而又帶有諷刺意味的語言,憤怒而又帶有鼓勵的語氣,激勵着當時半夢半醒的中國人,用帶有指責和批評的語言,説明當時社會的黑暗,表現了魯迅先生急切的希望沉睡中的巨龍——中國,早日甦醒,重整我中華雄威!

5、《誰動了我的奶酪?》讀書筆記

作者斯賓塞·約翰遜博士是美國知名的思想先鋒和暢銷書作家,此外,他還是一位醫生、心理問題專家,也是將深刻問題簡單化的高手。在他清晰洞徹當代大眾心理後,便在該書中製造了一面社會普遍需要的鏡子———怎樣處理和麪對信息時代的變化和危機。

從表面看,《誰動了我的奶酪?》和其他眾多裝禎精美的書沒大區別,只是薄了些,約4萬字,寫的是個可愛的寓言故事,每頁都配有主人翁滑稽可愛個性鮮明的漫畫形象。可就是這本不起眼的小書,在歐美創造了出版業的奇蹟:自1998年9月由美國普特南出版公司出版後,兩年中銷售xx萬冊,雄踞亞馬遜網上書店第一名約80周,同時迅速躍居《紐約時報》、《華爾街日報》、《商業週刊》最暢銷圖書排行榜第一名。

書中有4個“人物”———兩隻小老鼠“嗅嗅”“匆匆”和兩個小矮人“哼哼”“唧唧”。他們生活在一個迷宮裏,奶酪是他們要追尋的東西。有一天,他們同時發現了一個儲量豐富的奶酪倉庫,便在其周圍構築起自己的幸福生活。很久之後的某天,奶酪突然不見了!這個突如其來的變化使他們的心態暴露無疑:嗅嗅、匆匆隨變化而動,立刻穿上始終掛在脖子上的鞋子,開始出去再尋找,並很快就找到了更新鮮更豐富的奶酪;兩個小矮人哼哼和唧唧面對變化卻猶豫不決,煩惱叢生,始終固守在已經消失的美好幻覺中追憶和抱怨,無法接受奶酪已經消失的殘酷現實。經過激烈的思想鬥爭,唧唧終於衝破了思想的束縛,穿上久置不用的跑鞋,重新進入漆黑的迷宮,並最終找到了更多更好的奶酪,而哼哼卻仍在對蒼天的追問中鬱鬱寡歡……

書中有四個角色,老鼠嗅嗅和匆匆,小矮人哼哼和唧唧,嗅嗅,能善於嗅出變化的氣息,匆匆能迅速作出行動,而小矮人哼哼和唧唧,則由於害怕改變而否認和拒絕變化。顯然,我們多數人都更象哼哼和唧唧,既怕"沒有奶酪"的飢餓和落迫,也怕尋找"新奶酪"的艱辛和危險。

生活在這個世界上,就不能不承認它的變化屬性,無論是精神層面的情感,還是物質層面的哲理。有句歌詞這麼唱:不是我不明白,是這個世界變化快。然而,出於人的本性,我們都渴望能永遠生活在安逸、温暖的環境裏,沒有風吹草動的驚嚇,沒有辛苦勞頓的痛楚,這樣,我們就會少些感受世事無常、生離死別的折磨和戕害,但問題是,事物總是在或明或暗地發生着變化。有了變化,我們知道父母會老而盡孝,知道家庭、友情和愛情需要付出汗水來培植,知道孩子的長大需要我們教育和引導……

世界在變,變的結果,讓我們不斷豐富知識與情感,知道回憶和不斷進步,唯此,我們才能時刻"繃起'時光的耳朵',聽那過去的聲音和有限的未來"(小仲馬語),才能象嗅嗅和匆匆,能在"享用奶酪"時不忘變化的來臨,變得更加穩重和成熟。

當然,人在適應變化時,總忘不了給自己一個"偷賴"的理由,就象唧唧和哼哼。但是,這個迅猛發展的世界容不得我們躺倒盡享安逸。唧唧還是好樣的,他在"奶酪被動"、消極等待了一段時間之後,還是痛定思痛、勇敢地向未知的迷宮挺進了,儘管他還有回到"奶酪c站"的想法,但畢竟沒有沉湎幻覺、停滯不前。我們生活在這個世界上,只有承認變化,並盡全力去適應它,才能在不遠的將來重新找到屬於自己的"新的奶酪",雖然這是個極其辛苦、危險的過程,但有了這樣務實、真切、充足的認知和準備,我們才不會在有災難和痛苦突然降臨時變得手足無措,這在當前社會競爭的大環境下就顯得更為重要。

6、《雙城記》讀書筆記

《雙城記》被譽為描寫法國大革命的最傑出的代表作,我想最大的原因可能是因為它的與眾不同。和其他的作品,比如卡萊爾的《法國大革命》不同,狄更斯更注重的是底層人民的喜怒哀樂。儘管在那個時代,這些小人物本身並不能引起世界的關注。但是作者敏鋭的捕捉到這些小人物和大革命有着千絲萬縷的聯繫,可以説法國大革命本身就是有小人物們的力量所引發的。

在這部作品裏,我看到了很多很多不同的人。正直善良卻慘遭迫害的馬奈特醫生,美麗温柔的露西,優雅高尚的查爾斯,忠厚老實的洛瑞,外表冷漠、內心熱情,放蕩不羈而又無私崇高的西德尼,扭曲了人性的德發奇太太,豪爽忠誠的普洛士小姐,殘忍陰險的埃佛瑞蒙兄弟……複雜的仇恨糾纏不清,殘忍的復仇製造了更多仇恨,愛在地獄的邊緣再生,卻是以生命為代價。這錯綜複雜的一幕幕,活生生的展現在面前,彷彿重現了那個失去理智的時代。

有人説,《雙城記》是描寫了兩個男人和一個女人的故事,我卻覺得,這樣説的人必定沒有了解作者真正想表達的意圖。如果只是表達了這個,任何一部作品都可以達到露西和查爾斯的水準,那麼《雙城記》的優勢怎麼體現出來呢?在我看來,德發奇一家和法國貴族的仇恨也好,露西、查爾斯和西德尼的感情問題也好,都是為了體現一個共同的主題而設的。這個主題就是剖析這場大革命與民眾之間的關係,看到底是什麼引發了這場革命,到底這場血雨腥風給人們帶來了什麼。我想這才是作者想要表達的重心所在。

7、《湯姆索亞歷險記》讀書筆記

《湯姆索亞歷險記》是美國大文豪馬克·吐温以美國少年生活為主體寫成的。故事的時代背景,是十九世紀美國密西西比河的聖彼得堡。

故事的主人公湯姆是個天真、活潑而又頑皮的典型美國少年。他和野孩子夏克,各幹出了許多令人捧腹的妙事。像湯姆被罰粉刷圍牆,竟施出詭計,不但使別的孩子心甘情願代替他工作,還自動奉上謝禮。後來和夏克逃到荒島去,人們以為他們淹死了,正在教堂為他們舉行喪禮,而他們卻躲在教堂的鐘樓上偷聽。這些頑皮的舉動,雖然不能給我們做模範,但是,他為了正義,毅然地挺身出來作證人,拯救那無辜的罪犯沫夫彼得。並在頑皮之餘,居然和夏克破獲了一樁謀殺案,成為眾人欽佩的小英雄。看來,湯姆也有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其實孩子的頑皮有時候正好體現了孩子的天真爛漫。?這種童真過了孩童時代就很難再尋,能讓我們找到的,就只有一點點偶爾才會想起的甜蜜回憶。我相信,即使你的童年再艱苦,回想起來你也會很開心。誰沒有在小時候做過一件半件的傻事?當你越長大,你就會越覺得這些傻事有趣。?我説童年就像一罐甜酒,時隔越久,嚐起來就越香,越純,越讓人回味。

人總是會長大的,除了個兒長高了,身子強壯了以外,人的思想也在長。你對世界的看法不同了,懂事了,不再幼稚了。不過人是要越變越好才是。千萬不能像歷險記裏的那個心狠手辣的壞蛋卓伊一樣,他壞事做盡,人見人憎。但最後他還是惡有惡報,得到了一個活活餓死在山洞裏的下場。

看完《湯姆索亞歷險記》,我真羨慕湯姆能有如此有趣的經歷。這本書讓人看起來津津有味,甚至廢寢忘食。我想,《湯姆索亞歷險記》在你煩悶的時候或許能讓你一笑解千愁?

8、湯姆·索亞歷險記》讀書筆記

壓抑的太久,讓我們來為有人實現夢想中的自由而歡呼雀躍。

我們是孩子。想象是我們親密的夥伴,夢境是我們達成心願的一條捷徑。誰有一個妙趣橫生的童年誰就擁有了世界,並可以讓我們留戀往返!湯姆!湯姆·索亞!是的,馬克·吐温先生筆下的小機靈。全世界少年兒童的夥伴。

“哦,可憐的羅瓦塞爾夫婦!命運真會捉弄人。”那是我看完文章後的第一。當再次回味起那篇文章時,我不禁回想:如果他們不為了虛榮,會耗費如此大的代價嗎?虛榮心,一個可怕但無形的惡魔,是為了取得榮譽和引起普遍注意而表現出來的一種不正常的社會情感,是爭名逐利的一種不良品質。虛榮會使坦誠的人走向虛偽。虛榮心強的人常常表現為一種自誇炫耀的行為,通過吹牛、隱匿等欺騙手段來表現自已。虛榮心強的人,常常有嫉妒衝動,看到別人的能力比自己強,地位比自己高,命運比自己好,外表比自己美,就感到不舒服、不痛快。甚至排斥、挖苦、打擊、疏遠、為難比自自強的人,有意或無意地做出損害這些人的事情來。還有,虛榮心強的人,特別喜歡聽奉承的話、恭維的話,最不能接受的是他人當眾頂撞或當面提意見,最不能容忍的是揭他的老底。因此,與他結交的可能是一些溜鬚拍馬的“小人”。

法國哲學家柏格森説過:“虛榮心很難説是一種惡行,然而一切惡行都圍繞虛榮心而生,都不過是滿足虛榮心的手段。”虛假的榮譽是一個轉瞬即破的肥皂泡,我們不應該追求這種並不屬於自已的虛假的東西;而要腳踏實地地去幹一番事業,通過奮鬥,創造出屬於自己的榮譽來。

10、《愛的教育》讀書筆記

愛的教育文字雖然簡單樸實,所描寫的也是極為平凡的人物,但是,其中流露出人與人之間的真摯情感,會讓人感受動不已。例如,每月故事中——馬可爾萬里尋母的故事。文中講到了因父母負債,馬可爾的媽媽決定去工資豐厚的布宜洛斯艾利斯工作。媽媽剛離開時,還和家裏保持着聯絡。可自從上次馬可爾的媽媽寫信説身體有些不適後,就和家裏失去了聯絡。家裏用盡各種方式寄去的信也石沉大海。收不到媽媽的信,家裏更冷請了。父子三人每日以淚洗面,馬可爾想媽媽想的快死了。終於,13歲的馬可爾自告奮勇決定去找媽媽。馬可爾的堅持使父親無奈地相信了這個理解事物程度並不遜於成年人的孝子一定能成功。籌備好了一切,馬可爾開始了萬里尋母的旅程。途中,他歷盡了各種艱難險阻,嚐遍了人生的酸甜苦辣,不知過了多長時間,憑藉着馬可爾堅持不懈的努力加上人們的幫助,終於找到了失去了生活意識的奄奄一息的媽媽。馬可爾的出現使母親找到了生命的價值,在醫生的幫助下,馬可爾和媽媽終於重逢了……讀到這裏,我不禁為馬可爾對母親深深的愛肅然起敬。再想想自己。和馬可爾同樣的歲數,卻顯得樣無知,那樣渺小。只要發生一點芝麻綠豆的小事,就把火往媽媽身上撒。真是太不應該了……

“愛”是我們每個人經常掛在嘴邊的一個字,可是,有時候,我們也常會忽略周圍的愛:如父母對子女無微不至的愛、老師對學生循循善誘、朋友間互相安慰……這些`往往都被我們視為理所當然,而沒有細細地加以體會。而如果你加以體會,你會感覺到,人生,這是一個多麼美好的東西啊!

你知道,什麼才是真正的“愛”麼?,如果你對這個問題還感到很陌生的話,那麼就請你讀一讀亞米契斯的《愛的教育》吧!

這本書寫的是一個普普通通的意大利四年級國小生?安利柯對社會上發生的一些事情而引發了感想做的紀錄。但是從中我們能看到很多東西。

第三篇:漢譯世界高等教育學名著讀書筆記

[美]約翰?s?布魯貝克著,王承緒、鄭繼偉等選譯. 高等教育哲學[m]. 浙江:浙江教育出版社,2014.4.

p1:20世紀60年代和70年代的美國高等教育便是我們學術界“大為不滿”的“冬天”。應該予以注意的是,這些評論在時間上正與越南戰爭和人權運動走向全面勝利相吻合。一系列震動了20世紀50年代一代“安靜”的學生和粉碎了學術界一貫自鳴得意的挑戰,就在這個背景中出現了。一些人對大學在軍事工業聯合體中的作用發出質疑,一些人則認為大學應放棄傳統的中立態度,採取反戰立場。還有一些關心種族平等和男女平等問題的人們提出了更為基本的問題:誰應該進大學,多少人應該進大學。由於“大學年齡階段”學生的特點的變化,傳統的大學英才課程也受到了挑戰。學術界尚未對這些挑戰作出足夠迅速的反應,學生的行動就已經激化為程度不同的騷亂和暴力行動。

或許令人驚訝的是學生而不是教授們在越南戰爭時期首先提出,他們感到高等教育已失去了它的可靠性。在高等教育史上,學生們對伙食、住宿等問題曾多次抱怨,但是在最近數十年中,學生集中抨擊的是高等教育本身的性質和組織結構。無可否認,參加抗議活動的學生和青年教師在各大學中都只是吵吵嚷嚷的一小羣人,儘管他們人數很少,然而卻否認不了現實:社會和職業界已經對高等教育的可靠性產生了懷疑。

p2:我相信它們確實存在需要對高等教育的一些基本概念作一次痛苦的重新評估。當然,這樣的評估就給了哲學一個極好的機會。因為,教育實踐中矛盾錯綜複雜之時,就是檢驗這些實踐的理論基礎之日。

高等教育與中等、初等教育的主要差別在於教材的不同:高等教育研究高深的學問,在某種意義上,所謂“高深”只是程度不同。但在另一種意義上,這種程度在教育體系的上層是如此突出,以致使它成為一種不同的性質。教育階梯的頂層所關注的是深奧的學問。這些學問或者還處於已知與未知之間的交界處,或者雖然已知,但由於它們過於深奧神祕,常人的才智難以把握。在另一種意義上,所謂“高深”又是極為含混不清的。

p3:這許多方面都是以滿足各自所屬的歷史時期的不同程度的需要來獲得各自的合法地位的。中世紀的大學把它們的合法地位建立在滿足當時社會的專業期望上。接着,文藝復興後的大學生又把其合法性建立在人文主義的抱負之上,這種人文主義抱負的發展以自由教育觀念為頂點,自由教育觀念使得紅衣主教牛曼時代的英國式學院合法化。與英式學院暫時並進的是德國大學,它們是啟蒙運動的產物,它們注重在科學研究中獲得其合法地位。最後,還出現了“贈地”大學,這些大學的合法地位依賴於它們把人力物力用於為社會和國家的發展服務。這些獲得合法地位的不同途徑出現於不同的國家、不同的時期或不同國家的不同時期。大學則繼承了所有這些傳統。

p4:能否把這些各不相同的高等教育哲學熔於一爐?至少有兩位作者表示懷疑。維布倫(1918)提出,在學術校園中保持專業教育是野蠻時代的遺風。他認為,自由教育固然對培養公民有價值,但仍應從大學中分離出去。與此相反,奧爾特加(1946)則要求大學排除科研活動,集中進行自由教育和專業教育。奈斯貝特(1971)承認科研是大學的合法職能,但他又認為大學承接政府和工業界的雜活是“貶低學術理論”的地位。科爾( 1963)深信,所有這些活動都能在一個學術校園中共存,都能在“巨型大學,"(multiversity)這個廣義的名稱下共存。還可以引證其他作者的話。但以上這些已經足以引起人們注意:當前的高等教育的“合法性的危機”早已深深根植於20世紀60年代之前了。

美國在形成自覺的經過深思熟慮的高等教育哲學方面,步伐是緩慢的。在殖民地時期,學生大多數為謀專業而求學,拉丁語、希臘語和數學被公認為是那些專業的準備性學科,因

而人們普遍認為無需建立一種論證它們的哲學。到了19世紀的最初幾十年,阿姆斯·伊頓在潤斯利爾多科技術學院、托馬斯·傑弗遜在他那所“革命的”弗吉尼亞大學以開設包括實用性更強的課程向舊傳統提出挑戰。這些新的實用性課程的普及也立刻向傳統的課程提出

了挑戰。觸及高等教育本質的價值觀念的衝突明確地要求對此類問題作哲學性的解決—這就是説,要求通過更為根本性的理論思考來澄清問題,平衡問題的正反兩個方面。

紐曼是19世紀自由教育的偉大倡導者。

大學運動”。這些新大學效仿蘇格蘭的大學模式,具有收費低、入學要求低、不要求學生住校、以市場為驅排斥宗教教、不注重知識的整體性等特徵。這些新大學的產生危及了英國高等教育幾百年來形成的古典人文主義的教育傳統,使傳統的英式大學理想受到了嚴峻的挑戰。

與此同時,以斯賓塞和赫胥黎以及愛丁堡評論派為代表的功利主義和科學主義的倡導者,不斷抨擊牛津和劍橋的保守和封閉,要求這兩所大學進行改革,廢止宗教考試,把自然科學成果吸收到大學教育的內容之中,設置自然科學的課程,並建立科學實驗室。英國傳統的大學理想已岌岌可危。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紐曼以人文主義者的身份,全面、綜合地對大學教育的主要問題進行了理性的思考。

第四篇:簡愛 世界名著 全英文讀後感 全英文讀書筆記 英語專業 大學 本科

feelings of reading jane eyre useful expression

1) [useful expression] (p.47)

if all the world hated you, and believed you wicked, while your own conscience approved you, and absolved you from guilt, you would not be without friends.

2) [useful expression] (p.231)

prejudices, it is well known, as most difficult to eradicate from the heart whose soil has never been loosened or fertilized by education: they grow there, firm as weeds among stones.

3) [useful expression] (p.40)

life appears to me too short to be spent in nursing animosity or registering wrongs.

the type of materials in this book is written in english, and the topic area is literature. i spent reading the book for 2 months.

in the world history of literature, some many classical famous works are going to be immortal, but jane eyre deeply enters people's soul deeply, it by irresistible intrinsic deep has attracted the tens of thousands of readers deeply, has affected people's inner world, is in the world history of literature the eternal classics.

when jane eyre was a baby, her parents died. so she had to live with her uncle and his family. unfortunately, her uncle also went away several years jane was sent to the logwood, which was a charity school and became a teacher there when she grown up. later she left it to become a governess of adela varens, the ward of mr. edward rochester, a thornfield manor. later, jane and mr. rochester fell in love with each other, and they decided to get married. but mr. rochester was revealed that he had a wife during the wedding ceremony. so jane left thornfield and mr. rochester. otherwise mr. rochester’s wife was crazy. one day, she made a fire. mr. rochester tried his best to save his wife, but failed and his eyes were burnt and he became terrible news came to jane, she came back to mr. rochester hurriedly. jane told mr. rochester that she still loved him a lot, and tried her best to cheer him up. finally, they got married, and had a lovely book enthralled me with the charm of language, and brought home to me the great wealth of english words and this book is too difficult to me, and i had to look up a number of words. if there are explains of some difficult words, i think it will be much figure of jane eyre had the greatest impact on me. after i close the covers of the book, after having a long journey of the spirit, jane eyre, a marvelous figure, has left us so much to recall and to think: i remember her goodness, her pursuit of justice, her self-respect and the clear situation on equality, her striving for life, her toughness and her confidence…the writing of the book is effective, beautiful and even fascinating. the author is skillful in telling stories. i can easily find out the characters of these dramatis nd the wonderful story, the author expressed her

strong dissatisfactions to the society then. the author thinks that people should be good educated, and everyone is equal, no matter male or new facts that i hadn’t learn before is goodness.i remember her goodness: for someone who lost arms and blinded in eyes, for someone who despised her for her ordinariness, and even for someone who had hurt her deeply in the me, i think that i can hardly forgive those people who have hurt me deeply. may be it is good enough that not to do some a result of reading this book, her story makes me thinking about life and i learn much from her experience, at least, that is a fresh new recognition of the real.i can feel that how beauty really is, as we are all fleshly men, so we can’t distinguish whether a man is of nobleness or humbleness, but fleshly men, so we can’t distinguish whether a man is of nobleness or humbleness, but as there are great differences in our souls, and from that, we can know that whether a man is noble or ordinary, and even obscure, that is, whether he is beautiful or essence, bronte's novel became a direct assault on victorian morality. controversy based in its realistic exposure of thoughts once considered improper for a lady of the 19th ions any respectable girl would repress. women at this time were not to feel passion, nor were they considered sexual conceive the thought of women expressing rage and blatantly retaliating against authority was defiance against the traditional role of women. jane eyre sent controversy through the literary not only was it written by a woman but marked the first use of realistic characters. jane's complexity lied in her being neither holy good or evil. she was poor and plain in a time when society considered "an ugly woman a blot on the face of creation." it challenged victorian class structure in a strictly hierarchal society.a relationship between a lowly governess and a wealthy nobleman was simply unheard of. bronte drew criticism for her attack on the aristocracy who she deemed as hypocritical "showy but ... not genuine." she assaulted individual's already established morals by presenting a plausible case for bigamy.

第五篇:四大名著讀書筆記

莎士比亞曾經説過這樣一句話:“書籍是全世界的營養品”。我覺得這句話説的一點也沒錯,我小的時候,大概3歲半左右吧,很喜歡看書。我喜歡看《水滸傳》、《三國演義》、《西遊記》……這幾本書都是四大名著中的。四大名著中還有一本,是《紅樓夢》。但是我喜歡看的還是《三國演義》。

《三國演義》是羅貫中寫的。裏面有許多的英雄,《三國演義》是根據《三國志》改編的,這本書講述了戰國時期的三個國家之間的戰爭故事,這三個國家是蜀國、魏國、吳國,最後魏國取得了勝利。

我最喜歡《三國演義》裏面的諸葛亮和呂布,因為諸葛亮的才智天下第一,呂布的武功天下第一,所以我喜歡他們。

諸葛亮,字孔明,他多才多智。每次劉備他們有難,諸葛亮都會出謀劃策,打退敵軍,俗話説:“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這句話就是説諸葛亮很有才智,同時也説明三個人的智聯合在一起,也是很厲害的,這告訴我們要團結。

呂布,字秦先,他武藝高超,不過有勇無謀,但我佩服的是他的武功。大家聽説過“三英戰呂布”沒有?裏面的三位英雄豪傑,就是劉、關、張打呂布一人,也只能和呂布打個平手。這樣就足以説明呂布的武功很高了,所以我喜歡呂布。

通過讀《三國演義》這本書,我懂得了為人處世的道理,明白了做人要有勇有謀,能屈能伸,做臣子要精忠報國,堅強勇敢,我以後一定要好好讀書,努力爭取做一個文武雙全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