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2021年新版十日談讀後感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2.92W

2021年新版十日談讀後感

《十日談》以看似輕佻的口吻向我們展示了深刻的哲理,也正是這些閃爍着理想光輝的故事,讓本書更具有可讀性。下面為大家精心整理了一些關於十日談讀後感,請您閲讀。

十日談讀後感1

在寒假裏,我為了增長知識,閲讀了許多書籍,有四大名著中的《紅樓夢》和《水滸傳》,有《綠山牆的安妮》,有《海底兩萬裏》,有《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其中,我最喜歡的是去書店淘到的《十日談》了。

這本書的作者是十四世紀意大利著名的人文主義作家喬萬尼·薄伽丘。這本書的主人翁是十個青年男女。它主要講述了當時佛羅倫薩瘟疫大流行,十個青年男女,為了躲避災難,他們逃到城外居住了十幾天,其中的十天裏,他們每人每天講一個故事來消遣,共講了一百個故事。這些故事,涉及上至國王、貴族,教士,下至商人、手工業者、農民等各階層社會人物,敍述語言生動活潑,塑造的人物栩栩如生,讓人讀了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

喬萬尼·薄伽丘在這本書中旗幟鮮明地反對封建主義,提倡人文主義。他抨擊了虛偽醜陋的封建教會,揭露了貴族官僚的罪惡,讓人讀起來有一種熱血沸騰的感覺。

這是薄伽丘的《十日談》中一個描寫愛情的故事,講述的是親王唐克萊因為太愛自己的女兒而捨不得她出嫁,他只顧自身需要而不顧女兒渴望愛情的需要,違反了自然規律——綺思夢達説的青春的規律。於是綺思夢達開始了與貧窮但道德高尚的紀斯卡多的祕密約會,她要充分的享有那屬於自己的權利——獲得愛情的權利。

當他們的私情被發現時,唐克萊顯然是兇殘的,他殺害了女兒心愛的人,而綺思夢達為了向父親證明自己愛情的偉大和願意為之獻身的勇敢,她果斷地選擇了追隨愛人,以證明自己是願意為愛情付出的,愛情於人的重要性;也維護了正義。

這個故事無疑向我們彰顯了人性的重要,人的價值與尊嚴的至尚。因為在故事中,紀斯卡多雖然貧窮,地位低下,但綺思夢達卻偏偏選擇與他戀愛,她甚至在與唐克萊爭論時説:貧窮不會磨滅人的高貴品質,反而是富貴叫人喪失了志氣。

她與唐克萊的抗爭到底充分表明了她對人性的尊重,對人權的肯定,對愛情的信仰,以及對不尊重貧窮、身份低微但善良而品德高尚的人的貴族的厭惡甚至憎恨。主張人生而平等,只有道德才是區分人類的標準,讚美人性的美,鄙夷人性的惡,併力爭與人性惡鬥爭到底,以宣揚正義。

十日談讀後感2

前後用18天讀完了薄伽丘的《十日談》這一“文藝復興”時期意大利的經典、西方短篇小説的開山之作。也是我在“阿巴達”上完整讀完的第一本書。

但這本書給我最強烈的印象就是兩個字:猥褻,其中尤其以“‘變馬’把戲”登峯造極。而且作者把私通和愛情混同起來,這使那些聖潔的愛情佳話也受到了玷污。固然,有些私通也是可以諒解的,但“救夫責妻”中,並沒有交待丈夫有什麼過錯,可那位義士主人公在義正詞嚴地痛斥教會中人的虛偽之後,同樣義正詞嚴地維護自己的私通之權。因為這些文字,十多年前,我從姐姐同學手裏接觸到這位貴客時,最終以敬而遠之而結束。——我並非有多麼高尚或裝高尚,而是天生對這種文字過敏,它對我的作用也如同對木頭一樣。

另一方面,同樣是私通,但只要是教會中人,作者卻毫不諒解,最輕也是調侃,例如“牀頭‘地獄’”中那位並無“前科”的修士。這種區別看上去很不公平。但是需要考慮到:當時正是這些最有資格捍衞天主教道德的人,私下卻在大肆破壞道德的根基,而人前的精神控制仍然 毫不含糊,這本身就極不公平,以不公對不公,也沒有什麼不合理的。在當今的中國社會,也有類似的現狀。“蘆笛”的那位 無聊阿彭拋出的“道德虛偽論”,想必是讀了《十日談》而發的。

然而,到了第九、第十天的故事,格調又突變為夫權無過,婦道有理,而且在全書終結之時,又借末任“國王”之口,聲稱那些猥褻的故事是用來考驗聽眾的意志,這顯然是在教會壓力下的言不由衷。

限於個人趣味,還是更喜歡書中與愛情關係不大的少數故事,例如“歹徒昇天”中那個惡棍在臨終懺悔時的可笑的做作,再如第六天的“機智故事系列”。

我還注意到書中有兩個故事是和埃及蘇丹薩拉丁有關的(第一天第三、第十天第九),前者表現了他的明智,後者則讚美了他的情義。這為歐洲人敬重這位十二世紀末敵手的説法提供了證明。

十日談讀後感3

或許應該感謝那場瘟疫讓我們十個可愛的青年人相聚,我一直覺得《十日談》開篇所述的瘟疫是有寓意的。瘟疫折射出的是14世紀教會統治下的腐化和黑暗,而十個相聚而談的青年人則是黑暗中的醒悟者。就像一句話所説,當全世界都在沉睡時,你的清醒就像一場夢,但是這種清醒也是一種趨勢,人們真正看清自己的趨勢。

愛情本該是一件多麼美妙的事,但是在薄伽丘的筆下,文中的主人公想享受自己真正的愛情則並非易事。以第四天第五個故事為例,這一天的主題是講述結局悲慘的愛情故事,愛情本該是件自由的事,但是這十個故事的愛情卻使我們充滿了悸痛和無奈。痛的是一對對有情人悲慘的結局,無奈的是他們遭受的愛情悲劇在我們看來是那麼的不可思議,因為任何一件發生在他們身上的事如若放在今天都不會產生那樣悲慘的結局。

故事向我們展示的哲理有很多,但無論是那個年代的愛情不自由亦或是男女不平等都不是我想談的。我想説的是14世紀教會影響下的人自我意識的喪失和人性同封建禁錮的對抗。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墜入愛河的麗莎貝塔和洛倫左根本就忘記了封建思想對他們的威脅,依舊大膽地表露自己的心跡,這是人性恢復之後產生的強大力量,它能使人更加大膽地享受自我。而麗莎貝塔的哥哥們卻完全依照封建傳統的認識,盲目地認為妹妹的行為為家族蒙羞而想殺死洛倫佐。這種反應是可怕的,也是可笑的。他們完全忽略了自己妹妹的感受,將親情置之度外,而固執地殺死洛倫佐,這是封建思想凌駕於自我意識之上的反應。

《十日談》以看似輕佻的口吻向我們展示了深刻的哲理,也正是這些閃爍着理想光輝的故事,讓本書更具有可讀性。

十日談讀後感4

在一段並不短的時間內。我閲讀了一本名著,那就是意大利作家薄伽丘的《十日談》。這本書藉助十位年輕男女的十天生活,敍述了一百個關於獸性的人的假醜惡和精神的人的真善美的故事。在這一百個故事中,字裏行間所滲透出來的不免是對殘暴的人的批判,對善良的人的崇敬。

在書本的開頭所描寫的是一八三四年在佛羅倫薩的一場瘟疫,那時候的人民為了不感染上瘟疫,即使是自己的親人也會置之不理,還有不少人是被誤以為患上了瘟疫而被活埋而死。就在這樣的景況,七位年輕少女和三位年輕青年走到了一起,一行人朝着一棟遠離瘟疫的別墅前進着。他們選出了伯姆皮內婭當他們的女王,就在這樣一個令人心曠神怡的地方,一個個故事拉開了序幕。

在書上有這樣一個故事,一個叫切伯雷諾達普拉託的人,他是一個作惡多端的人,他一生做盡了壞事,他在為穆夏託做事時來到了佛羅倫薩但卻病倒了,但他得了不治之症,已病入膏肓。他請來了一為純潔得修士,他害怕自己的罪行得不到赦免,所以用一大串謊言矇騙了他,最後,他在臨死前受了聖禮和塗油禮,那位純潔的修士八他所懺悔的謊言信以為真,將他的聖行告訴了人們,他的聖潔也越穿越遠。切伯雷諾達普拉託就是這樣活着,這樣死去,這樣成了聖徒。他雖然一生作惡多端,但在臨死的一刻良心發現,真心悔罪,獲得天主得寬恕,把他收進了天國。從這個故事可見作者薄伽丘對棄惡向善的人也懷有崇尚之心。

但書中不免也體現出了這樣一個真理:好人和壞人的區別在於本質,江山易改本性難移,那是不容易轉化的東西。但所謂好人和壞人,雖然品質不同,可是有相近的人性。因為都是人,都有作為人所應有的需要,只是滿足需要時的思想、方法及目的不同才有好壞人的區別。

十日談讀後感5

《十日談》,談盡了獸性的人的假醜惡,談盡了精神的人的真善美。人的天性,被偉大的雕刻家塑造成活的形象,大膽地置於陽光下的我們面前;人的不容違背而常在違背——人為地強行違揹着——的天性真實地被證明了。人類真實存在的東西,卻盲目、野蠻、別有用心地壓制它,囚禁它,千方百計地否定它,毀滅它,這真是人類的一大悲哀!這是慘無人道、罪惡絕頂的行為!但願人的天性隨着卜迦丘的靈魂,一起從歷史的桎梏下得到解放,升入天堂!但願這作繭自縛的愚昧歷史早早墜入地獄!卜迦丘萬歲!

看過《十日談》全譯本中未曾得見的故事後,卻不明白這些故事為什麼不能看,與其他故事有多大的區別?似乎這些故事的內容從實質上看與其他故事是一致的,並且有些還是有所謂積極意義的,並沒有比其他故事更“黃”之處,有的根本就沒那方面意思,而是很有趣味的藝術品,既幽默又高尚。那些假道德家們自己幹盡了壞事,滿腦子烏七八糟的東西,還硬裝作高潔,結果把高潔的東西視為低下而捨棄了,這樣更暴露出他們骯髒的思想和低級趣味。

好人並不能因為讀了壞書而變壞,壞人也並不能因為讀了好書而變好。同樣,壞人並不能因為他説了好話就變成了好人,別人也不會因此把他就認為是好人了;那麼好人也不會因説了壞話而變壞和被別人視為壞人。好人和壞人的區別在於本質,江山易改本性難移,那是不容易轉化的東西。但所謂好人和壞人,雖然品質不同,可是有相近的人性。因為都是人,都有作為人所應有的需要,只是滿足需要時的思想、方法及目的不同才有好壞人的區別。可有些人卻偏偏置此不顧,明明知道他人的缺點自己也存在,甚至還要超過他人,卻一定還要去懷疑他人、指責他人而標榜自己,其實這樣做適得其反,正顯示出他們的陰險和無知。一種完整的東西,非要按自己的心理去衡量它,只因他有見不得人的思想和行為,怕別人不知道,所以就把完整的拆開,再組合起一個支離破碎的東西給人看,這是何等罪惡行徑!豈不知不完整的好東西會成為壞東西,而不完整的壞東西就更加壞了;完整的好東西能給人完整的思想和啟迪,完整的壞東西能給人完整的憎恨和教訓。何況本來是好的東西卻硬以為是壞的東西讓人們去防範,不是?a href="" target='_blank'>奶瓶啥褚鴨?很正常的東西,很自然的事情,卻非要把它視為豺狼猛獸,這樣做的目的和結果一定會使它真的變成了豺狼猛獸,有多少可悲的例子和事實已經證明了這一點。尤其在中國,這類的所謂的經驗太多太多,所歷經的時間也太久太久了,這是非常慘痛的事。難道能説這是中國人的幸運而不是不幸的中國人嗎?可恨的是總有人想延長這種不幸,可喜的是今天終於出版併發行了全譯本的《十日談》,終於能看到這本譯者序言那樣的思想和憤慨了。在這一壯舉之下,我們應該看到的是覺醒和解放。不幸的年代和人們是不幸的過去,幸運的人們在今天這幸運的年代裏不會在明天嚐到昨天的不幸吧?雖然今天的幸運還只是一種趨向,還是不完全的,可是正向着完全衝去,不是嗎?!

《十日談》,這本書不是闡述可歌可泣的愛情故事,而是替弱勢羣體發聲,向我們闡述我們潛意識下的弱勢羣體的不同一面……

《十日談》有十章,每一章有不同的情景,不同的人物,不同的啟示……

2021年最新十日談讀後感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