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頭髮的故事》讀後感精品多篇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2.95W

《頭髮的故事》讀後感精品多篇

魯迅《頭髮的故事》讀後感500字範文五 篇一

n先生在紀念雙十節時大發感慨:“他們忘卻了紀念,紀念也忘卻了他們!”民眾為什麼忘卻了對辛亥革命的紀會呢?而那景象又確實讓人覺得痛心:到了十月十日這一天,“早晨,警察到門,吩咐道‘掛旗!’‘是,掛旗!’各家大半懶洋洋的踱出一個國民來,撅起一塊斑駁陸離的洋布。這場革命使n先生感到唯一“得意的事”,便是早就在留學期間剪了辮子的他,“ 自從第一個雙十節以後,在路上走,不再被人笑罵了”,然而最讓n先生悲哀的也是,民眾除了革去頭上的辮子外,沒有別的收穫,社會狀態是換湯不換藥,沒有實質性的變化。

革命黨人並未在國人中進行思想啟蒙、喚醒民眾,結果,民眾只是頭上去掉了一根辮子,封建傳統思想依然佔據着他們的頭腦,同時也頑固地統治着社會。在這種情況下,日後的改革也就舉步維艱了。無怪乎n先生對現實十分失望、感慨萬端。《頭髮的故事》還用了不少篇幅,描寫n先生回憶起當年因為沒有辮子遭受人們嘲罵的磨難,這就更強化了對民眾的愚昧、麻木進行啟蒙的思想意藴。

《頭髮的故事》內容的深刻性在於,它通過n先生的回顧與思考,提出了一個大問題:面對今天的現實該怎麼辦呢,不能再致力於象剪辮子似的那種“ 革命”了吧!作品結合歷史教訓,沉痛地把尚未完成的思想啟蒙這一十分重要的問題,向社會提了出來。

《頭髮的故事》讀書筆記精選5 篇二

《頭髮的故事》通篇流動着憤激的情緒。n先生在紀念雙十節時大發感慨:“他們忘卻了紀念,紀念也忘卻了他們!”民眾為什麼忘卻了對辛亥革命的紀會呢?而那景象又確實讓人覺得痛心:到了十月十日這一天,“早晨,警察到門,吩咐道‘掛旗!’‘是,掛旗!’各家大半懶洋洋的踱出一個國民來,撅起一塊斑駁陸離的洋布。這樣一直到夜,——收了旗關門;幾家偶然忘卻時,便掛到第二天的上午。”推翻帝制的革命付出了多少烈士的鮮血,何以民眾對革命節的紀念會如此冷漠呢?n先生是親身經歷過辛亥革命的一位民主主義者,在這時,他不免要為那些在革命中犧牲的故人們而深感悲涼了。他們中,有的雖尚年紀輕輕,便“辛苦奔走了十多年,暗地裏一顆彈丸要了他的性命”,有的“在監牢裏身受一個多月的苦刑”,有的“懷着遠志,忽然蹤影全無,連屍首也不知那裏去了”,“他們都在社會的冷笑惡罵迫害傾陷裏過了一生;現在他們的墳墓也早在忘卻裏漸漸平塌下去了。”這場革命使n先生感到唯一“得意的事”,便是早就在留學期間剪了辮子的他,“ 自從第一個雙十節以後,在路上走,不再被人笑罵了”,然而最讓n先生悲哀的也是,民眾除了革去頭上的辮子外,沒有別的收穫,社會狀態是換湯不換藥,沒有實質性的變化。n先生的感慨讓我們想起《阿q正傳》中所描述的革命後的情形:“……革命黨雖然進了城,倒還沒有什麼大異樣。知縣大老爺還是原官,不過改稱了什麼,而且舉人老爺也做了什麼……帶兵的還是先前的老把總。”革命並未帶來社會的巨大變革,也沒有給民眾實際利益,難怪民眾對革命節的紀念十分冷漠了。如 n先生所述,再進一步追溯,其實民眾並不瞭解什麼是革命。這樣,他們與革命十分隔膜就是很自然的事了。革命黨人並未在國人中進行思想啟蒙、喚醒民眾,結果,民眾只是頭上去掉了一根辮子,封建傳統思想依然佔據着他們的頭腦,同時也頑固地統治着社會。在這種情況下,日後的改革也就舉步維艱了。無怪乎n先生對現實十分失望、感慨萬端。《頭髮的故事》還用了不少篇幅,描寫n先生回憶起當年因為沒有辮子遭受人們嘲罵的磨難,這就更強化了對民眾的愚昧、麻木進行啟蒙的思想意藴。《頭髮的故事》內容的深刻性在於,它通過n先生的回顧與思考,提出了一個大問題:面對今天的現實該怎麼辦呢,不能再致力於象剪辮子似的那種“ 革命”了吧!作品結合歷史教訓,沉痛地把尚未完成的思想啟蒙這一十分重要的問題,向社會提了出來。

《頭髮的故事》讀書筆記精選5 篇三

在魯迅先生的《頭髮的故事》中,N先生這個人物似乎一刻也沒有停止對中國人“頭髮”歷史的講述與評論。他真得是在談論“頭髮”嗎?

――其實不然!在看似簡單、平淡無奇的“頭髮故事”背後,卻暗藏了先生對辛亥革命的一聲長歎:中國的革命,不徹底啊!

這並非是後人對先生思想的無端臆測。事實證明,這次革命革得真是不徹底。否則,人們為什麼還像清人一樣思考問題呢?小説如一面鏡子,真實地反映了“新”社會中人們的舊思想。

《頭髮的故事》通篇流動着憤激的情緒。n先生在紀念雙-十-節時大發感慨:“他們忘卻了紀念,紀念也忘卻了他們!”民眾為什麼忘卻了對辛亥革命的紀會呢?而那景象又確實讓人覺得痛心:到了十月十日這一天,“早晨,警-察到門,吩咐道‘掛旗!’‘是,掛旗!’各家大半懶洋洋的踱出一個國民來,撅起一塊斑駁陸離的洋布。這樣一直到夜,——收了旗關門;幾家偶然忘卻時,便掛到第二天的上午。”推翻帝制的革命付出了多少烈士的鮮血,何以民眾對革命節的紀念會如此冷漠呢?n先生是親身經歷過辛亥革命的一位民-主主義者,在這時,他不免要為那些在革命中犧牲的故人們而深感悲涼了。他們中,有的雖尚年紀輕輕,便“辛苦奔走了十多年,暗地裏一顆彈丸要了他的性命”,有的“在監牢裏身受一個多月的苦刑”,有的“懷着遠志,忽然蹤影全無,連屍首也不知那裏去了”,“他們都在社會的冷笑惡罵迫-害傾陷裏過了一生;現在他們的墳墓也早在忘卻裏漸漸平塌下去了。”這場革命使n先生感到唯一“得意的事”,便是早就在留學期間剪了辮子的他,“自從第一個雙-十-節以後,在路上走,不再被人笑罵了”,然而最讓n先生悲哀的也是,民眾除了革去頭上的辮子外,沒有別的收穫,社會狀態是換湯不換藥,沒有實質性的變化。n先生的感慨讓我們想起《阿q正傳》中所描述的革命後的情形:“……革命黨雖然進了城,倒還沒有什麼大異樣。知縣大老爺還是原官,不過改稱了什麼,而且舉人老爺也做了什麼……帶兵的還是先前的老把總。”革命並未帶來社會的巨大變革,也沒有給民眾實際利益,難怪民眾對革命節的紀念十分冷漠了。如n先生所述,再進一步追溯,其實民眾並不瞭解什麼是革命。這樣,他們與革命十分隔膜就是很自然的事了。革命黨人並未在國人中進行思想啟蒙、喚醒民眾,結果,民眾只是頭上去掉了一根辮子,封建傳統思想依然佔據着他們的頭腦,同時也頑固地統治着社會。在這種情況下,日後的改革也就舉步維艱了。無怪乎n先生對現實十分失望、感慨萬端。《頭髮的故事》還用了不少篇幅,描寫n先生回憶起當年因為沒有辮子遭受人們嘲罵的磨難,這就更強化了對民眾的愚昧、麻木進行啟蒙的思想意藴。《頭髮的故事》內容的深刻性在於,它通過n先生的回顧與思考,提出了一個大問題:面對今天的現實該怎麼辦呢,不能再致力於象剪辮子似的那種“革命”了吧!作品結合歷史教訓,沉痛地把尚未完成的思想啟蒙這一十分重要的問題,向社會提了出來。

是的,辛亥革命,革掉了反動的舊封建清政府,建立了一個“中華民國”,革掉了人們頭上的一條辮子,卻革不掉“國民”的封建思想。為什麼有人説這一次革命“雖勝猶敗”?恐怕就是這原因。

《頭髮的故事》讀後感 篇四

n先生在紀念雙十節時大發感慨:“他們忘卻了紀念,紀念也忘卻了他們!”民眾為什麼忘卻了對辛亥革命的紀會呢?而那景象又確實讓人覺得痛心:到了十月十日這一天,“早晨,警察到門,吩咐道‘掛旗!’‘是,掛旗!’各家大半懶洋洋的踱出一個國民來,撅起一塊斑駁陸離的洋布。這場革命使n先生感到唯一“得意的事”,便是早就在留學期間剪了辮子的他,“ 自從第一個雙十節以後,在路上走,不再被人笑罵了”,然而最讓n先生悲哀的也是,民眾除了革去頭上的辮子外,沒有別的收穫,社會狀態是換湯不換藥,沒有實質性的變化。

革命黨人並未在國人中進行思想啟蒙、喚醒民眾,結果,民眾只是頭上去掉了一根辮子,封建傳統思想依然佔據着他們的頭腦,同時也頑固地統治着社會。在這種情況下,日後的改革也就舉步維艱了。無怪乎n先生對現實十分失望、感慨萬端。《頭髮的故事》還用了不少篇幅,描寫n先生回憶起當年因為沒有辮子遭受人們嘲罵的磨難,這就更強化了對民眾的愚昧、麻木進行啟蒙的思想意藴。

《頭髮的故事》內容的深刻性在於,它通過n先生的回顧與思考,提出了一個大問題:面對今天的現實該怎麼辦呢,不能再致力於象剪辮子似的那種“ 革命”了吧!作品結合歷史教訓,沉痛地把尚未完成的思想啟蒙這一十分重要的問題,向社會提了出來。

《頭髮的故事》讀後感 篇五

《頭髮的故事》通篇流動着憤激的情緒。n先生在紀念雙十節時大發感慨:“他們忘卻了紀念,紀念也忘卻了他們!”民眾為什麼忘卻了對辛亥革命的紀會呢?而那景象又確實讓人覺得痛心:到了十月十日這一天,“早晨,警察到門,吩咐道‘掛旗!’‘是,掛旗!’各家大半懶洋洋的踱出一個國民來,撅起一塊斑駁陸離的洋布。這樣一直到夜,——收了旗關門;幾家偶然忘卻時,便掛到第二天的上午。”推翻帝制的革命付出了多少烈士的鮮血,何以民眾對革命節的紀念會如此冷漠呢?n先生是親身經歷過辛亥革命的一位民主主義者,在這時,他不免要為那些在革命中犧牲的故人們而深感悲涼了。他們中,有的雖尚年紀輕輕,便“辛苦奔走了十多年,暗地裏一顆彈丸要了他的性命”,有的“在監牢裏身受一個多月的苦刑”,有的“懷着遠志,忽然蹤影全無,連屍首也不知那裏去了”,“他們都在社會的冷笑惡罵迫害傾陷裏過了一生;現在他們的墳墓也早在忘卻裏漸漸平塌下去了。”這場革命使n先生感到唯一“得意的事”,便是早就在留學期間剪了辮子的他,“ 自從第一個雙十節以後,在路上走,不再被人笑罵了”,然而最讓n先生悲哀的也是,民眾除了革去頭上的辮子外,沒有別的收穫,社會狀態是換湯不換藥,沒有實質性的變化。n先生的感慨讓我們想起《阿q正傳》中所描述的革命後的情形:“……革命黨雖然進了城,倒還沒有什麼大異樣。知縣大老爺還是原官,不過改稱了什麼,而且舉人老爺也做了什麼……帶兵的還是先前的老把總。”革命並未帶來社會的巨大變革,也沒有給民眾實際利益,難怪民眾對革命節的紀念十分冷漠了。如 n先生所述,再進一步追溯,其實民眾並不瞭解什麼是革命。這樣,他們與革命十分隔膜就是很自然的事了。革命黨人並未在國人中進行思想啟蒙、喚醒民眾,結果,民眾只是頭上去掉了一根辮子,封建傳統思想依然佔據着他們的頭腦,同時也頑固地統治着社會。在這種情況下,日後的改革也就舉步維艱了。無怪乎n先生對現實十分失望、感慨萬端。《頭髮的故事》還用了不少篇幅,描寫n先生回憶起當年因為沒有辮子遭受人們嘲罵的磨難,這就更強化了對民眾的愚昧、麻木進行啟蒙的思想意藴。《頭髮的故事》內容的深刻性在於,它通過n先生的回顧與思考,提出了一個大問題:面對今天的現實該怎麼辦呢,不能再致力於象剪辮子似的那種“ 革命”了吧!作品結合歷史教訓,沉痛地把尚未完成的思想啟蒙這一十分重要的問題,向社會提了出來。

魯迅《頭髮的故事》讀後感800字範文五 篇六

《頭髮的故事》通篇流動着憤激的情緒。n先生在紀念雙十節時大發感慨:“他們忘卻了紀念,紀念也忘卻了他們!”民眾為什麼忘卻了對辛亥革命的紀會呢?而那景象又確實讓人覺得痛心:到了十月十日這一天,“早晨,警察到門,吩咐道‘掛旗!’‘是,掛旗!’各家大半懶洋洋的踱出一個國民來,撅起一塊斑駁陸離的洋布。這樣一直到夜,——收了旗關門;幾家偶然忘卻時,便掛到第二天的上午。”推翻帝制的革命付出了多少烈士的鮮血,何以民眾對革命節的紀念會如此冷漠呢?n先生是親身經歷過辛亥革命的一位民主主義者,在這時,他不免要為那些在革命中犧牲的故人們而深感悲涼了。

他們中,有的雖尚年紀輕輕,便“辛苦奔走了十多年,暗地裏一顆彈丸要了他的性命”,有的“在監牢裏身受一個多月的苦刑”,有的“懷着遠志,忽然蹤影全無,連屍首也不知那裏去了”,“他們都在社會的冷笑惡罵迫害傾陷裏過了一生;現在他們的墳墓也早在忘卻裏漸漸平塌下去了。”這場革命使n先生感到唯一“得意的事”,便是早就在留學期間剪了辮子的他,“ 自從第一個雙十節以後,在路上走,不再被人笑罵了”,然而最讓n先生悲哀的也是,民眾除了革去頭上的辮子外,沒有別的收穫,社會狀態是換湯不換藥,沒有實質性的變化。n先生的感慨讓我們想起《阿q正傳》中所描述的革命後的情形:“……革命黨雖然進了城,倒還沒有什麼大異樣。知縣大老爺還是原官,不過改稱了什麼,而且舉人老爺也做了什麼……帶兵的還是先前的老把總。”革命並未帶來社會的巨大變革,也沒有給民眾實際利益,難怪民眾對革命節的紀念十分冷漠了。

如 n先生所述,再進一步追溯,其實民眾並不瞭解什麼是革命。這樣,他們與革命十分隔膜就是很自然的事了。革命黨人並未在國人中進行思想啟蒙、喚醒民眾,結果,民眾只是頭上去掉了一根辮子,封建傳統思想依然佔據着他們的頭腦,同時也頑固地統治着社會。在這種情況下,日後的改革也就舉步維艱了。無怪乎n先生對現實十分失望、感慨萬端。

魯迅《頭髮的故事》讀後感800字範文五 篇七

最愛讀魯迅的書。他的作品深沉、蒼勁,字裏行間隱隱透出時代的影子。猶如窖過幾十年的酒,難以捉摸,卻又沁人心脾。

翻開封塵往事,穿過一幕幕泛黃的歷史。恍然間,我再次回到了周先生的公寓,聞到了空氣中淡淡的香煙味和莫名的憂愁。輕輕的談話聲傳來,尋聲望去,那就是~先生吧?他戴着那頂半舊的洋帽兒,嘴裏好像在嘟囔些什麼,拉長的臉顯得委屈又不平。我坐下聆聽他們的談話。漸漸地,場景變得模糊,渺茫了……

我被四周的寂靜驚醒,於是自覺地摸了一下頭髮:還好,值得慶幸的是頭髮還在。便長長地吁了一口氣。唉!幸虧沒有出生在那個全無陽光的時代,黃金鑄造的巨龍已被殘食得瘦骨嶙峋,光彩鮮明的五色旗亦變成了斑駁陸離的洋布。這時候,不知有多少個聲音在呼喊:中國!站起來!中國!手執鐮刀的青年,握着錘子的學生。他們為着同一個理想聚到了一起。1921年,第一束陽光射向東方,在一艘遊船上,誕生了不滅的中國共產黨

一絲晨曦沿書館東面窗户射了進來。我關掉那盞昏暗的枱燈,走到窗前。那初升的日像一團紅色的火焰,殷紅。我又凝視那灘革命者的鮮血。曾幾何時,它染紅了四·一二先烈的長衫。這輪紅日,在兩萬五千里長征途中,在抗日戰壕上、在淮海戰場上,它見證了共產黨人崎嶇坎坷的革命之路,它激發了革命者血灑江河,氣吞華夏的英雄氣概。讀書人自古文弱,在這紅日下,他們的筆鋒化作槍炮,捍衞着風雨中走過的中國共產黨,履行了作為一箇中國文人的天職。魯迅、瞿秋白、李大釗用筆桿撐起了一片光明的天空。在黨的陽光下,人們最剛毅。

清晨的鳥鳴打破了我的思緒,不知何時,整個校園迴盪起《義勇軍進行曲》,音樂激盪,隨着節奏五星紅旗緩緩上升,在半空中飄揚。隨着一聲哨起,身着整齊服裝的學生齊步向前,步伐豪邁,顯出無盡的朝氣。整個九州大地,萬物盎然,燃燒着像一把活火。“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當初的那點星火,如今已燒盡祖國各地,整個中原都在燒。在黨的陽光下,人們最激情。

《頭髮的故事》讀書筆記精選5 篇八

【析】 小説通過N先生的無辮之災,抒發了作者的多重悲哀。

雙十節到了,北京的“國民”們忘卻了紀念,以十分漠然的態度來對待中國現代史上具有重大影響的日子。原因何在?是由於“紀念也忘卻了他們”,革命並沒給他們帶來什麼,除了革掉一條辮子,鄉下卻連辮子都沒革掉。一切“內骨子是依舊”。但在這革命的途中,多少熱血少年曾受苦受難、流血犧牲,所得的卻是國民如此的冷漠。“他們都在社會的冷笑惡罵迫害傾陷裏過了一生; 現在他們的墳墓也早在忘卻裏漸漸平塌下去了”。

紀念使人痛苦,忘卻倒是幸福。

然而這革命卻也曾帶來短暫的歡欣,當初因為無辮而受難,同事避之惟恐不遠,官僚防之惟恐不嚴,一路冷笑惡罵,本家預備告官,終日如坐冰窖,如臨刑場。第一個雙十節後,終於可以在路上走不再被人笑罵了。不過這條辮子本非我們民族固有,那是砍了我們古人的許多頭才被種定的。揚州十日,嘉定屠城,才不過200多年,人們卻早忘記這段血史,反而成了辮子的維護者,跟着來歧視,來迫害了。

一條辮子的革除,反映出中國太難改變了,即使搬動一張桌子、改裝一個火爐,幾乎也要血;而且即使有了血,也未必一定能搬動,能改裝。不是很大的鞭子打在背上,中國自己是不肯動彈的。作者似乎遇到了困難的選擇:N先生自己很早就剪了辮,卻阻止學生剪辮;自己抗爭,希望別人妥協; 為國民的麻木健忘而憤慨,卻又怕喚醒他們起來吃苦,願他們從昏睡入死滅。他借阿爾志跋綏夫的話説:“你們將黃金時代的出現豫約給這些人們的子孫了,但有什麼給這些人們自己呢?”作者後來曾回答説:“有是有的,就是將來的希望。但代價也太大了,為了這希望,要使人練敏了感覺來更深切地感到自己的苦痛,叫起靈魂來目睹他自己的腐爛的屍骸”。

由於作者以自己的經歷作為小説的主要材料 (N先生的遭遇大體上是作者自己的遭遇,參看魯迅《病後雜談之餘 (三)》及周遐壽《魯迅小説裏的人物》),因此N先生的感受與情緒在很大程度上是作者自己的情緒。作者認為“生在麻木如中國的地方,卻容易吃虧,縱使如何犧牲,也無非毀滅自己,於國度沒有影響”,所以“最不願使別人做犧牲”,然而他自己卻偏要作“絕望的抗戰”,但這並不矛盾,它體現了作者崇高的人格。事實上,本篇小説裏有失望、有悲哀,然而更多的卻是憤激。而這憤激,正植根於作者至高無上的民族責任感的。

這篇小説的特點,首先在角度的選擇。作者選擇了一條辮子的遭遇來“舒憤懣”,一條辮子與一場終於結束了2000年帝制的革命,輕重相差得太遠,然而這辮子卻不單由滿人種在頭上,也植根在民族的痼疾裏,所以辮子的命運與民族的命運就緊密相連了,這就便於表達作者極為複雜的感受,對辛亥革命的欣喜和失望,對民族病根的憂慮與憤慨,在簡潔與單純的結構中寄寓着博大與豐富。

其次是反語的運用。全篇是圍繞“我最得意的是自從第一個雙十節以後,我在路上走,不再被人笑罵”為中心展開的。一場流血革命的結果,竟然只是可以光着頭皮在街上走,一條辮子,何其輕微,千萬高貴的頭顱又何其沉重,這本身就具有強烈的反諷效果。因此小説的整體結構是建立在反語之上,這就構成了藴蓄全篇的反語概念。所以,我們看到N先生得意的笑容,卻分明感受到他的辛酸苦痛;聽到的是N先生對辛亥革命的讚美,感受到的卻是他深重的失望。小説末尾,我們讀到的是激憤的言辭,而感受到的卻是一顆對我們民族滿貯熱愛的心。

小説的獨特之處在於它同時使用了戲劇化的敍述方式和審美距離原理。既然小説用了作者自己的經驗,那末N先生便是一個替代作者的角色,但作者與其替代者保持了相當的距離,距離的獲得是由於用了戲劇化的敍述。讀者不會將作者與N先生混淆。同時,作者將N先生的敍述置於一個故事的傾聽者“我”的敍述的更大的框架中,N先生便成了被塑造的生動的人物形象,脾氣乖張,無謂生氣,不通世故。並讓他躬行他先前所憎惡、所反對的(如用手杖拼命的打了幾回),來增大距離,這是一篇將反語、戲劇化敍述與審美距離成功結合的技巧複雜的小説。

本篇還溶進了若干雜文的特點,它的敍述方式,如對北京雙十節簡煉傳神的描寫所產生的諷刺效果,關於頭髮的受難史的知識,排比、哲理警語等所構成的抒情效果和政論特點,都是我們在魯迅的雜文中所習見的,所以這又是一篇雜文化的憤激小説。讀者於欣慰中見悲哀,於輕鬆中見沉重,於調侃中見痛苦,於冷嘲中見熱烈,於憤激中見赤誠,引發了讀者對於民族與歷史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