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鄭振鐸《貓》讀後感精品多篇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9.88K

鄭振鐸《貓》讀後感精品多篇

鄭振鐸貓讀後感 篇一

自從我讀了鄭振鐸的《貓》之後,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靜。

因為我感觸頗深,我自認為沒有傷害過小動物,作者冤枉了那隻小貓,使它抑鬱而終。作者的心也是受到了極大的責備。他充滿愧疚之意,卻不能挽回,不能去彌補。我同情這隻小貓,也同情作者,因為我知道被人冤枉的痛苦,而知道冤枉了別人卻無法彌補時,是更痛苦的。

這讓我想到了很多,像狐假虎威,狐狸假借着老虎的權威,來震懾動物,甚至矇騙了老虎,由此可見在權威面前,其他的是多麼的“微不足道”。

這種現象不止處於人與動物之間,還存在於動物與動物之間。歷史上,出現了很多君冤臣的事例,像曹操,在赤壁之戰時,中了諸葛亮孔明的反間計而斬了蔡瑁、張允二人。斬後才醒悟過來,曹操是十分氣憤,十分後悔。但為時已晚。再也沒法彌補了。被斬的蔡瑁、張允就相當於弱勢羣體,而曹操無疑是個權威,在權威面前,弱勢羣體不能解釋什麼,更不能爭辯什麼。通常是被冤枉,所以,史上有很多為民平凡的故事。

説明了做事不能主觀臆斷,應該多動點腦子,事情也不要做的`太絕,起碼要留一絲餘地,一道退路。對於弱勢羣體,我們更應該去關懷他們,而不應該去傷害他們。不管人還是動物,都是平等的。

鄭振鐸《貓》讀後感600字 篇二

教學《貓》這一課,分析到“我”勇於自責的精神時,我忽然想到了自己五年級時的語文老師。他教得很好。對我也特別偏愛,我想這是因為我連續考了幾次第一名的緣故。後來有一件事使他改變了對我的態度。

某篇課文中有“撒尿”一詞,老師卻把它念成了“撤尿”。許多同學都明白老師是把“撒”和“撤”兩個形近字弄混了,可誰也不敢吱聲。遺憾的是老師一直渾然不覺,甚至下課後還吆喝我們:都撤尿去啊!對五年級的'孩子雖然不必忌口,但這“撤尿”聽着也太彆扭了。一次,我終於忍不住了,大聲説:“老師,您唸錯了!是撒’尿,不是撤’尿!”老師的臉“刷”地紅了,——如果他這時坦率地承認自已的疏忽,該多好啊,不僅會迅速修補他受損的形象,甚至會留下一段佳話。可惜呀,他在為自己的讀法做了簡要的辯解之後,開始痛斥我的無知和無禮。這是我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被他訓斥,從這以後,他再也不理我了。現在想起他來,只有那張因憤怒而扭曲了的臉還清晰可辨,令人不寒而慄。

後來,我自己也做了老師。吸取他的教訓,每接一個新班級,我會首先發表聲明:“歡迎同學們隨時指出老師的錯誤……”正是靠學生們的慧眼,我糾正了寫了十幾年的錯別字,改掉了從小就養成的不正確的書寫習慣。平時處理問題失當、失度,批評學生錯了、重了,都毫不猶豫地向學生説“對不起”。這樣做,不僅無損於老師的尊嚴,反而更拉近了師生之間的距離。

世界上沒有全知全能的人,不必刻意掩飾自己的無知;也沒有十全十美的人,要敢於承認自己的缺點和錯誤。同學們正處在長知識、長見識的黃金時期,尤其需要培養敢於認錯的品質。

《貓》讀後感 篇三

讀了這篇文章,讓我感受到人與動物和諧相處的美好意境,體會作者對生活的熱愛;也教會了我用具體事實表現動物特點的描寫方法。讀了這篇文章,讓我感受到人與動物和諧相處的美好意境,體會作者對生活的熱愛。

作者用平實的語言、親切交談的口吻向我們述説他眼中的貓,貓的性格實在有些古怪:既老實又貪玩,既温柔又倔強,既貪玩又盡職,什麼都怕,但又那麼勇猛。這三個方面的表現,看起來好象是相互矛盾的,但卻都是事實,所以説貓的性格實在有些古怪。細讀課文,我們彷彿置身於作者家中,聽他津津有味地介紹貓的脾氣性格,那古怪、淘氣的貓似乎如在眼前,於是,不知不覺中讓我受到了作者情緒的感染,深深喜愛上他筆下的貓了。貓的一舉一動在作者筆下都具有人格化的意味,讀後倍感風趣幽默。如文中寫它出去玩玩不回家等,説明他不僅僅把貓當作一個小動物,而是當作家裏的一個成員。可以看出作者很喜歡這隻貓。又如在你寫作的時候,跳上桌來,在稿紙上踩印幾朵小梅花。本來是黑乎乎的髒腳印,卻説是美麗的小梅花,可見作者有多麼喜歡這隻頑皮的貓。對於貓的叫聲,作者連用了四個詞語豐富多腔、長短不同、粗細各異、變化多端簡直把他寫成歌唱家了。

課文口語多、短句多,常常帶着語氣詞。在這位藝術大師筆下,即使是那些貌似平常的語氣詞,也獲得了豐富的表意功效,韻味十足,耐人尋味兒。説它老實吧,它的確有時候很乖。一個吧字把作者那種對貓的性格捉摸不透的語氣情態維妙維肖地傳達出來了,又與古怪之説暗相吻合。説它貪玩吧,的確是呀,要不怎麼會一天一夜不回家呢?這裏連用了三個語氣詞,實實在在地突現了作者對貓的關切憐愛之情:擔心、翹望、心疼、着急,種種情態盡在其中。

在《貓》這篇文章裏,作者用樸實無華而又生動傳神的語言、貼切形象的比喻和擬人化的手法,惟妙惟肖地寫出了貓的種種惹人喜愛的神態舉止,表達了自己對貓的喜愛之情。這篇膾炙人口的散文,雖然短小,但內容具體,描寫生動,剪裁得當,構思精巧,文章結構嚴謹,條理清晰,以風趣親切,通俗流暢的語言,表現了貓的性情,字裏行間流露出作家對貓的喜愛之情。是一篇令人百讀不厭的優秀的範文。貓雖然在日常中是一種極其普通的小動物,然而在作者老舍先生的筆下卻顯得那麼生動活潑,那麼惹人喜愛。

讀了這篇文章,讓我感受到人與動物和諧相處的美好意境,體會作者對生活的熱愛;也教會了我用具體事實表現動物特點的描寫方法。

鄭振鐸《貓》讀後感500字 篇四

今天上午我們學習了鄭振鐸先生的《貓》,讓我明白了沒有證據就不要枉下斷語。

《貓》這一課中共出現了四隻貓。第一隻貓最後病死,第二隻貓被路人抓走,第三隻貓,也就是有了可能被冤枉的那隻貓,死在了鄰居家的屋脊上。

為什麼説是可能冤枉死呢?這還要從“芙蓉鳥事件"説起,作者的妻子買了兩隻芙蓉鳥養在家裏,突然有一天芙蓉鳥死了一隻,還被咬去了一條腳,當時全家人都認為是第三隻貓乾的,因為大家都不喜歡他,而且他常跳到桌子上,對鳥籠凝望,在找到第三隻貓時,它的嘴角正吃着什麼,所以大家一直公認為第三隻貓便是真兇。可為什麼作者又認為自己可能冤枉了他呢?這是因為隔了幾天後,一隻黑貓(第四隻貓)飛快的逃過露台,嘴裏銜了一隻黃鳥,大家覺得可能前幾天死的那隻黃鳥也是黑貓吃的,所以大家覺得可能冤枉了第三隻貓,自此以後作者家便沒有養過貓了。

在幾千年前,孔子因以貌取人錯失了子羽,在幾千年後,鄭振鐸先生也因小貓長得不好看,錯怪了它,如今小貓已不在,自責和愧疚,卻永遠不會消失,聆聽貓的語言,感受生命的真諦,正是鄭振鐸通過《貓》這一課吶喊出來的,所以大家一定要記住,沒有證據就不要妄下斷語,也不要在別人面前留下不好的印象,更不可以以貌取人。

鄭振鐸《貓》讀後感500字 篇五

今天語文課上,我們學習了鄭振鐸的《貓》。本文主要寫“我”養的三隻貓的故事。

“我”是三隻貓的主人,喜歡前兩隻貓,但不喜歡第三隻貓。“我”是前兩隻貓悲劇的目擊者,也是第三隻貓悲劇的製造者。鄭桭鋒爺爺極自然地利用“我”在文章中的地位,借“我”之口,抒發了真情實感,引起了讀者共鳴,文章有強烈的藝術效果。

給我印象最深的是第三隻貓的故事。讀完後,我頓覺悲傷。它小時就遭遺棄,身世可憐;好不容易被好心人收留,卻並不受人喜歡;最後被主人冤枉,委屈致死。真是可憐!

我從中明白了無論做什麼事情,千萬不能憑個人的好惡、自私、偏見和一時氣憤加以處罰,否則就會出差錯,甚至造成無法補救的嚴重過錯,在心中留下永遠的愧疚與悔恨。要知道:每種生命沒有高低貴賤之分,都各具魅力、卓爾不凡,都是獨一無二的!

但,這隻貓的性格也決定了它的命運。它懶惰、鬱悶,與前兩隻小貓根本無法相提並論。雖説人與人性格不同,不應討厭別人與你不一樣的性格。可一人不喜歡沒關係,兩個人不喜歡也沒什麼,那麼要是五個人,十個人呢?那就説明你的性格偏激了。所以,我也想對第三隻貓説:“你應該懂得利用環境去創造自己的價值,而不應該懶惰。

其實人也一樣。一個人沒有價值的生存着是令人討厭的,要努力活出生命的價值與尊嚴,完善自己的人格和行為,才會贏得生存的尊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