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林徽因傳讀後感精品多篇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2.67W

林徽因傳讀後感精品多篇

林徽因傳讀後感 篇一

被公認為“才女”的林徽因,是如此炫耀的光環,可誰又能知道這個偉大的奇女子背後的艱辛與磨難!被稱為文學家、美術家,但她更高興於別人稱她為建築師!她的一生雖稱不上永遠的坎坷,曲折,卻是非常人所能承受的,她體弱多病,人也特別消瘦,但卻永遠的高貴着,氣質着。這是中國千千萬萬的女子所不能及的,而正是因為她的高雅,使徐志摩、金嶽霖為之傾倒!而接受中國傳統教育和西方開放教育的她,在感情方面卻一直傳統着,她瞭解小時候跟母親所受的苦,她承受不了那種受冷落的痛苦,所以最後選擇了樑思成。事實證明,這的確是一個正確的選擇!

處在當時那個動盪的年代,她忍受這各種難以想像的折磨,而她卻始終樂觀着,這是怎樣的一種修養,一種境界啊!她受到許許多多的人的讚揚,有名的,無名的,無不欽佩!那麼她的成功來源於哪裏呢?我認為是她的聰穎、她的堅持、她的悟性,她的良好的少年教育、她豐富的人生閲歷、她廣博的積累知識,最重要的是她的熱忱和真性情!不是每個人都能做到這些,而她做到了,所以她被我們景仰!每個成功的人背後都有不為人知的苦難,而她們在成功之前都是毫無怨言,默默地付出。

合上這本書,靜靜地望着天空,深深的沉思,再看看旁邊沉睡的導遊基礎知識,突然發現,現在的一切痛苦又算得了什麼呢?又怎能和林徽因這麼個“千古一才女”所經歷的苦難相提並論呢?深感到自己的渺小與無能。還幻想着,若干年後也會有人給我們寫傳記,而後來人就會和我現在讀林徽因一樣,讀我們的人生!呵呵,那是個多少奢侈的夢啊!夢醒時分,狂讀我的導遊基礎知識,不知道未來會怎麼樣?但我知道,我現在要做什麼了,至於那是不是一個夢,就另當別論了!

年輕沒有失敗,而我也將永遠年輕!

林徽因傳讀後感 篇二

閲讀這唯美的辭藻,就如微風輕撫我們的臉頰般舒適,林徽因傳讀後感。——題記

“喜歡你是寂靜的”初讀《林徽因傳》只為這名便一見傾心。於是帶着些浪漫情懷走進她的世界,卻走不進她那寂靜的心——或許只是因為一句“世間女子,紛麗多姿,獨獨有她,哀豔如詩”。

我知她是才女,是美人,是民國時期一位驚才豔豔的奇女子;更知她不僅生得漂亮,更活得漂亮。所以連描寫她的一生的詞句都充滿她獨特的詩意般的氣息,如是這樣,作者便以詩為她的一生開頭“大姒嗣徽音,則百斯男。”當她站在去法國的郵輪上,遠眺大洋彼端時,她便不會庸碌一生。從遇見徐志摩的青春懵懂,到與樑思成愛得徹底,再到與金嶽霖互相欣賞,喜歡她在感情上光明磊落,敢愛敢恨;她歡喜時“笑點亮了四面風,”她憂鬱時“憂鬱自然不是你的朋友”……喜歡她在事業上鞠躬盡瘁,一身才氣;喜歡她知進知退的大度;喜歡她在太太客廳裏高談闊論的意氣風發;喜歡她對朋友的互助互諒;喜歡她病危時説“死只一回,它是安慰。”……她這一生過的便是如此哀豔,豐富,鏗鏘而熱烈,但她走時便是走得如此寂靜,如此安謐。作者又以詩為她的一生結尾,便又讓他詩意般的離去“這飄忽的途程也就是個美麗美麗的夢”——她是夢,是那人間的四月天。

她的詩如她的人,如她的心,教我不懂,卻是讓我在隻言片語中感受到她的情。這詩,很美;這人,很純粹。

讀完這本書,我被林徽因的才氣,美好所折服,她是如此一位脱俗的女子,讓人不得不羨慕她;品完這本書,我為林徽因的精神、品質所感歎,這世間也就獨這一位脱俗的女子,讓人不得不敬佩她。我做不到她那樣才華橫溢,獨立於世間,但我想如她那樣,用愛澆灌夢想,用一生追求夢想,至死不悔。如是,我將站在夢想之路上,灑着汗水,向前奔跑。

她,活在寂靜裏,活在詩意中,也終活在我心中。

林徽因傳讀後感 篇三

我説你是人間的四月天;笑想點亮了四月天;輕靈在春的光豔中交舞着變。

你是四月早天裏的雲煙,黃昏吹着風的軟,星子在無意中閃,細雨點撒在花前。

念起這首詩,相信人們都會想起林徽因。的確,她的詩情才氣伴隨着心意流淌出的文字一直被人們記住,並廣為稱頌。

林徽因,我國20世紀第一位傑出的女建築學家及著名詩人,作家。曾被胡適譽為中國一代才女。她是一位極具人格魅力和文學修養的女性,她那豐富的閲歷,堅強的性格,出眾的才華和絕世的聰明磨礪彙集成一種內在的精神氣質,為世人仰歎。

她出生名門,少女時代就隨父親周遊列國,閲盡人世繁華;她在北京的太太客廳內優雅地談笑風生,被眾星捧月;她為了所熱愛的建築出外考察,風餐露宿;她大部分時間都在與肺病抗爭,仍堅持在炮火戰爭中不棄祖國;她病痛纏身,蒼老黯淡,仍舊在燈下縫補衣服,操持家務;她在愛情中理智地選擇了一個志同道合的樑思成一同攜手並肩。這樣的林徽因,無論從哪個角度看過去,都是一道別致的風景。一個傳奇,最令人懷念的民國女子。

面對山峯萬丈,流水千尺,她説,我感覺到世上最強悍的是水,而不是石頭。它們在沒有路的絕壁上,也會直挺挺地站起來,從這崖上義無反顧地跳下去,讓石破天驚的瞬間成為永恆,讓人能夠悟到一種精神的落差。林徽因,你可知你就如這水一樣,這般勇敢,無畏。

1940年7月,戰火來到有林徽因和樑思成的昆明。

當時美國有好幾所大學和博物館聘請她們去美國治療和工作,被林徽因和樑思成婉言拒絕,我的祖國正在災難中,我不能離開她。假如我必須死在刺刀和炮彈下,我也要死在祖國的土地上。

鐵骨錚錚,足以可見。

愛國之心,中國人自古以來從未缺失。面對日本的購島鬧劇,中國表現了強烈的態度和措施。千千萬萬的中國人抵制日貨,遊街示眾。如果會有戰爭,我相信千千萬萬的中國人也會義無反顧地衝上戰場。

只因我們有相同的血脈,相同的信念。和祖國,在一起。

1955年4月1日,林徽因走完了51年的人生。

對於死亡,她表現得非常平靜,或者説她早已做好了準備。她來過這個世界,每天都在沒有浪費地努力地活着;她的愛人還在她身邊,戰爭和疾病都沒能將他們分開;孩子們長大了,有了自己的主見和未來;她擁有自己鍾愛一生的事業,建築,藝術,文學,這些給了她無上的快樂和安慰,支撐她熬過一個個病痛的日晝;她收穫了愛情,親情,友情以及婚煙。什麼她都有了,無憾了。一個美麗的終結。

有時會想,一個生命的逝去,究竟代表着什麼?你過的平庸淡泊,亦或精彩紛呈,到頭來呈現的也不過如此。不同的,生命的價值與意義,取決於你擁有一個怎樣的人生。

現在我們能夠做的,是靜靜的思考,明白該如何去做,才能不讓自己所在乎的東西失去。明白該如何去做,讓暮年的自己毫無悔意。從中汲取力量,讓內心充實,繼續堅定前行。

請我們,擔負起責任來,不但是活着就算了,更要活得熱烈而充實,不要害怕,不要退卻。每天每天,將分內的事情做得儘自己能力範圍內最大限度的完美,不要忘記感恩上蒼給你一個如此美好的現在,足矣。

我想,林徽因用她的一生,給我們上了最好的一課。

林徽因傳讀後感 篇四

她是中國著名的建築學家和作家,為中國第一代女性建築學家,被胡適譽為中國一代才女。她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設計的參與者,是人民英雄紀念碑的設計者之一,是傳統景泰藍工藝的拯救者。她是一個聰慧的女子,讓徐志摩懷想了一生,讓樑思成寵愛了一生,讓金嶽霖默默地記掛了一生,更讓世間形色男子仰慕了一生。她,就是林徽因。林徽因,純淨而美好,白蓮一樣的女子。她是人間四月天,笑聲點亮了四面風。她是蒼穹中一顆低調的星星,閃爍着耀眼的光芒。

初始不知道林徽因,看到這樣的介紹後,非常好奇究竟是怎樣的一位女子能得到這樣高的評價,讓這麼多傑出的男子仰慕,於是毅然買了《林徽因傳》,讀後猶如喝了一杯茶,久久回味,立馬便迷上了這個30年代的大才女。喜歡林徽因的詩詞,意境異常優美。喜歡她的你若安好,便是晴天、喜歡她的你是愛,是暖,是希望,你是人間的四月天!、喜歡她的除非在夢裏有這麼一天,你和我,同來攀動那根希望的弦。她的感情經歷也讓人印象深刻,她的誠懇,真實,率性,讓這個女子變得那麼的剛烈又温情

這本書我讀了一個多星期,也許時間長些,但是閲讀的過程卻使我無比沉醉其中。人物臨摹似的描寫,景物身臨其境般的描述,充滿作者靈犀、生動的敍述獨白,字裏行間時而浪漫,時而悲感,時而激憤,時而靈動,還有充滿學術性的記載和專業知識性的詞彙,更多的是對林徽因這樣一個讓人千古留戀的一代才女,偉大的母親的一種憐惜,讓人為她對藝術,對文學,對建築學的奉獻精神和那種痴狂而敬重。

林徽因是美麗的,是智慧的,縱然是病魔纏身,仍然寫了很多詩詞併為中國的建築史做出了卓越的貢獻,而且還參與了國徽的設計,瞭解這樣一個美麗的女子總會讓我們感慨萬千,深思千萬。她的生命只有51年,對於現在人來説,這個時間並不長,但是對林徽因來講,51年剛剛好,不長不短,她在有限的51年裏做了自己該做的,奉獻了自己該奉獻的,沒有大起大落,亦沒有大喜大悲,給我們留下了美好,留下了温暖

林徽因傳讀後感 篇五

第一次聽説林徽因是在學習《金嶽霖先生》時,老師向我們介紹了這個讓金嶽霖默默地記掛了一生的女子,雖然只是簡單一述,但我也從老師的字裏行間聽出了這個女子的睿智與才情。

某天無意間在同學那裏看到一本《林徽因傳》,只是隨手翻了幾頁,卻被那恬靜優美的文字吸引了。從那時起,林徽因便成了我心中一道獨特的風景,讓我瘋狂地用無數優美的詞句來詮釋這個神一樣的“中國第一才女”。

她是那般純淨。

讀完這本書,我才真正理解“純潔”的含義。林徽因就是這樣的女子,她美的令人難以靠近,只能遠遠地、靜靜地去走進她的心靈。品味他的思想,她用他的理智維繫着愛情,她太冷靜、太清醒,即使她深愛着徐志摩,即使他們兩情相悦,她也能決絕地轉身,因為徐志摩有默默為他付出的妻子。林徽因不會沉迷於情愛中,是的,她就是這樣的女子,掠盡了人間所有的美,令世間形色男子仰慕了一生,卻還是一如既往地、如蓮花般的純潔。

她是那般優雅。

一首《你是人間的四月天》展示了她獨一無二的才情。他的文字永遠是清新美好的,與她本人一樣,令春風失色,令百花換顏。她的柔美、優雅、淡薄平和傾倒了無數座城,天堂杭州為她傾倒,皇城上海為她傾倒,霧都倫敦為她傾倒……她是一個柔美並孤傲的人,她沒有陸小曼的執着瘋狂,也不會像張愛玲那樣為愛默默耕耘,她要的是安穩,是一生的清白。

她是那般淡然。

她説,那個手捧詩書靜彈箜篌的女子才是真正的自己。世間又有幾人能像他一樣拋開一切喧囂、放棄所有的榮華?她不需要富貴榮華,只要一本書、一支筆、一杯茶、一盞燈足矣。她要平淡的幸福,要安穩的生活。所以,她離開了浪漫多情的徐志摩,與樑思成相守一生。殊不知,她選擇託付一生的男子在她死後會另娶他人。而金嶽霖——這個從未擁有過她的人,卻守護了她一生。林徽因太過清醒,清醒到幾乎可以看淡一切,但,這才是她,如一首平仄而唯美的詩,永遠沒有疼痛,永遠是那樣的平和靜美。

讀完這本書,我不由地對它的作者“白落梅”心生敬仰,她用簡單清新的文字描述了一個傳奇才女的一生,把這個世間最美的女子,用文字展現在世人眼前,讓我們更深刻地理解“靜守己心,看淡浮華,寧靜致遠。”

林徽因傳讀後感 篇六

喜歡在晚上淨身潔面後沏一杯菊花茶,坐在牀上看一陣書,在白落梅行雲流水的描述中,是林徽因如詩如歌的一生。初知林徽因是因為一同事偶然説起一代才女和三位傑出男人之間的故事,後逐漸將梁啟超之子樑思成,著名詩人徐志摩,學術泰斗金嶽霖等人聯繫起來,興趣也越來越濃厚,於是產生了解林徽因全部生活的衝動。

林徽因有江南女子的温婉,如白蓮般潔淨,面容姣好文采出眾,在建築方面有輝煌成就。國徽、人民英雄紀念碑等設計有她的一份貢獻。這樣一位被上帝垂青,集美貌才情事業家庭愛情,近似完美的女人,怎能不讓令所有的男人愛慕,女子仰視?

我想林徽因一定是一位完美主義者,徐志摩是她的初戀,在異國他鄉極盡浪漫,徐志摩當時已經結婚,林徽因這樣傳統的女子怎麼能夠接受這樣的愛情,將自己陷入不仁不義之地呢?雖然當時她並不知道徐已經結婚,可這樣的經歷使她始終對徐的前妻抱有愧疚之心。在臨終之前都沒有忘記向徐志摩的前妻表示歉意。林徽因出自現實的考慮,選擇志同道合的樑思成為終身伴侶,夫妻相扶相攜成就事業的巔峯。可以看出不論在何時林徽因始終是清醒的,她永遠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麼。始終不願在世間有愧於任何人。

我們每個人都無法預料自己的生命以何種方式結束,徐志摩為趕赴林徽因的一場講座飛機失事喪生,樑思成在林徽因去世後另娶其學生林洙,而金嶽霖為了心中的摯愛終生不娶。這樣的結局真是讓人深思,我想林徽因那樣聰慧的女人或許早已預料到了這一切,她知道徐志摩是她靈魂中的愛人,而她自己是金嶽霖靈魂中的愛人,她知道不論她是否還在世這兩人永遠對她不離不棄。

林徽因就是一位女神,得到的人覺得她和凡人無異,沒得到的人始終會以向上的態度去膜拜她。真正的愛情雙方無論付出多少都是無怨無悔的,徐志摩,樑思成金嶽霖他們都是幸運的,能遇到並結識這樣的女子,本身就是一種幸福。再讀《再別康橋》更加深刻的體會徐林那份真摯的情感,林徽因在徐志摩心頭激起的千層柔波如同西湖之水。我不禁得為世間情投意合的戀人而感動。

都説女人多思多智必體弱,可惜林徽因早早就病魔纏身,年僅51歲就離開了人世,或許連上天都嫉妒她的才情。在那個時代那些個平凡的過着顛沛流離生活的人,從來不會忘記自己的使命,為國為民為世間貢獻自己的力量。林徽因為國家做出的成就真是令我們現代人佩服。

我喜歡散文,而每個人的一生都可以是散文,有人一生飄散渾渾噩噩不知所以,有人理性的解決生命中的每一件事,《你若安好,便是晴天》便是這樣的散文,給人無盡的遐想,如輕緩的音樂潺潺流出。細雨般描述出林徽因的一生。你若安好,便是晴天,送給所有的有情人。

“真正的平靜不是避開車馬喧囂,而是在心中修籬種菊。儘管如流往事,每一天都濤聲依舊,只要我們消除執念,便可寂靜安然。願每個人在紛呈時相中不會迷失荒徑,可以端坐磐石上,醉倒落花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