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邊城》暑假讀後感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8.7K

《邊城》暑假讀後感

《邊城》暑假讀後感1

清瑩的河水擺動着,彎曲了光線,斜射在水底的碎石上,微風拂過,帶來細碎的草葉及竹雀草蟲婉轉的歌聲。溪邊有座白色小塔,塔下一户人家,一個老人,一個女孩子,一隻狗。

簡單的人,簡單的故事,簡單的情感。它沒有大悲大喜,沒有驚心動魄,沒有撕心裂肺。它就那樣靜靜地訴説着,那樣真實,那樣細膩,它就象一眼清泉,輕柔地將人包圍,慢慢地將人感化。

沈從文筆下的湘西是個朦朧的天堂。這裏有秀麗的山水,醇樸的鄉民,熱情的鄉風,對於已習慣了高樓大廈、車水馬龍、燈紅酒綠的人來説,這裏不就是心靈的棲息地嗎?作者從一個在自然中長大的純真女孩的角度向我們細細訴説着景與情。

十五六風的女孩的心思最為敏感與縝密。尤其是這樣一個純真的女孩,在美麗的環境與淳樸的民風中,心也就更加柔軟了。那個美麗的端午節的夜晚,那個美麗的少年曾觸動了她柔軟的心,誰知命運弄人,大老與二老卻同歡喜了翠翠。他們身為優秀的青年,繼承着茶峒地方的優秀品質,彼此鼓勵謙讓,公平競爭。天保走了車路,便要儺送走馬路。儺送唱了一夜的歌,唱軟了翠翠的心,也唱黯了天保的心。天保為成全弟弟而決心出走。不想茨灘的水殘酷無情,吞噬了天保,只留下儺送呆呆在岸邊遙望,對老船伕帶了誤會的儺送最終跟隨了哥哥的腳步。在一場大暴雨中,人走了,塔塌了,只留翠翠在河邊守望。

彷彿是冥冥中有命運刻意安排,翠翠終究走上了母親的道路,這種無奈、悲傷、遺憾,就像是一層薄霧給最原始,最純正的美披上了憂傷的色彩。

《邊城》暑假讀後感2

離開了,不再回來。

等待,一切都是等待。

初春,萬物生機勃勃地叫喚着,一個冬天積蓄的離愁都在此刻一瀉難手,幾個年載已悄然過去,幾個寒秋的荒涼,幾個寧夏的思念,可一切卻仍舊如此。等待的都沒有回來,思念的,總會更受傷害。

翠翠仍舊沒日沒夜的幫忙渡河的人們拉着渡船,但她的心,已然飛到了遠方,去尋找安慰,最後的渡船,沒有該來的人陪伴,三千江水暖亦寒。即使如此,她還是選擇了等待,盼望着期待的身影悄然而至,手中捧着虎兒草,帶着熟悉的微笑,想者未央的對山,那動人的歌聲中傳遞的濃濃温情。

或許是天公不做美,整個蒼穹烏雲密佈,從早上到現在也還沒有一個渡客,果不其然,不一會兒便嘩嘩下起了傾盆大雨,河上後浪推着前浪,推得渡船左右擺動着,就連那繩索也顫抖着,翠翠倚在窗邊看得正入神,忽而發現,繩索似乎要斷了,因為日久失修,歷經風霜的繩索已無法再經受這般強烈的打擊了,開始一根又一根的斷掉,翠翠心中一驚,啞然失聲,又因那是祖父的心血,便奮不顧身地跑出户外,緊緊地抓住即將斷開的繩索,並不斷的呼喊,可這時又怎麼會有人呢,冰冷的雨滴無情地敲打着她單薄的身子,她不禁顫抖着,但心念到祖父,便又抓得更緊了,小小的手掌上都已一片殷紅了,可是這風浪無情,豈是她這麼一個弱女子所能阻擋得了的呢,冰霜中,只覺得一股強大的力量將她推入湍急的河中,耳邊風的呼嘯聲漸漸變弱,視線也漸漸模糊,黑暗中,她似乎聽到了一個熟悉的聲音,温暖而有力量,給予了她睜開雙眼的勇氣。

她睜開雙眸,看到了以為是夢中才能看到的景象。

那個等待了多年的人,那個思念了多年的人,現在,就在眼前,觸手可及,她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直到他説:“你還好麼。”她再也按奈不住內心的激動,在他的肩膀上哭了起來,多年來所停留在內心的淚滴,一齊湧出了眼眶。

原來,她隨着河流衝到了下游的城鎮,而他,一直都在這個城鎮,當他又在遙望故鄉時,他看到了她,毫不猶豫,救起了她。

之後,她找到了停靠在河岸邊的那隻渡船,他們結了婚,在這個鎮子上又做起了擺渡這一業來。

她説:“是這渡船讓我遇上了你。”

他説:“是你讓這渡船找到了我。”

我説:“是緣分,命中已定。”

《邊城》暑假讀後感3

山間的溪水在靜靜流淌,淳樸的小城沉澱在平淡中,在船頭船尾間,是誰漫長了等待?

——題記

《邊城》所寫的故事很簡單,然而卻極美:在湘西風光秀麗、人情質樸的邊遠小城,生活着靠擺渡為生的祖孫二人,外公年逾七十,仍很健壯,孫女翠翠十五歲,情竇初開。他們熱情助人,純樸善良。兩年前在端午節賽龍舟的盛會上,翠翠邂逅當地船總的二少爺儺送,從此種下情苗。儺送的哥哥天保喜歡上美麗清純的翠翠,託人向翠翠的外公求親,而地方上的王團總也看上了儺送,情願以碾坊作陪嫁把女兒嫁給儺送。儺送不要碾坊,想娶翠翠為妻,寧願作個擺渡人。於是兄弟倆相約唱歌求婚,讓翠翠選擇。天保知道翠翠喜歡儺送,為了成全弟弟,外出闖灘,遇意外而死。儺送覺得自己對哥哥的死負有責任,拋下翠翠出走他鄉。外公因翠翠的婚事操心擔憂,在風雨之夜去世。留下翠翠孤獨地守着渡船,痴心地等着儺送歸來。

讀完全文,我閉上眼睛靜靜地沉思。翠翠,一個多麼純潔善良的女孩,她“為人天真活潑,處處儼然如一隻小獸物”,“從不想殘忍的事情,從不發愁,從不動氣”。她是美的化身,是天地的恩賜。面對一連串的打擊,儺送離開,爺爺去世,她沒有倒下,而是勇敢得地面對,接替爺爺的工作,苦戀着等待儺送回來。面對人生中的不幸,她沒有哀怨,而是以她堅強的性格勇敢地與命運抗爭。

苦戀着儺送的翠翠在爺爺去世後,孤獨地守着渡船,痴心地等待儺送回來,“這個人也許永遠不回來了,也許明天回來!”多麼真實而又殘酷的一句話,翠翠是不幸的,失去了親人和愛人;但翠翠又是幸運的,對儺送的愛戀又使她擁有了對生活的希望,她像她的母親一樣,為了愛情不惜一切,勇於追求自己的幸福。

因為愛,祖父操勞一生,當生命結束時,心中充滿了掛念;因為愛,少女重新對生活有了詮釋,有了希望;因為愛,哥哥選擇了離開,以成全弟弟那分真摯的感情;因為愛,弟弟去尋求那個在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人;因為愛,她便從此守着渡船,守着心中那個日日夜夜盼望歸來的男人……

生活依舊在平淡中度過,而時光也逐漸在船頭船尾中流逝,唯一不變的是船中人的期盼……

到了冬天,那個塌了的白塔又重新修好。可是那個在月下唱歌,使翠翠在睡夢裏為歌聲把靈魂輕輕浮起的年輕人,還不曾回茶峒。

《邊城》暑假讀後感4

我過去不喜歡《邊城》,現在依舊不喜歡。

忘記最早知道這本書的確切年紀,大概總不會晚於高中。

生平買的第一本書是冰心的《繁星春水》,是在國小。抱着寶貝書,好像收藏家抱着珍貴古玩,貼心窩兒放着,格外珍惜。後來就迷上了看書,國中算是主動有意識像猛禽出擊狩獵似的尋找各種可以閲讀的紙質讀物,雜誌也好,小説也好,一點也不挑食。

聽聞沈從文的大名也大抵是在那個階段。據説他給張兆和寫過許多情書,卻被張兆和告到了校長鬍適那邊。小道消息似乎比沈的文字更有魅力。

再來就是應試教育規定必須背的那些玩意,課本還節選了《邊城》的一部分。那是我第一次讀《邊城》,節選的部分如果記憶不刻意作怪的話,我記得是翠翠去鎮上看船,被儺送送回家,還有儺送和天保在崖上給翠翠唱情歌,翠翠説好像在夢裏採了一把虎耳草的部分。

很多人告訴我喜歡《邊城》,我也每每鄭重其事地説我不喜歡《邊城》。原因呢,那時也説不太清,僅僅看了幾章節選,就堂而皇之地告訴人家我不喜歡《邊城》是不是有點草率呢?現在我看完了《邊城》,我依舊還是那個態度,我不喜歡《邊城》。

我承認這部小説相當完美,像手工藝匠人經久打磨出來的藝術品,細節豐滿,人物立體,情節也完整,可是因為所用的材質我並不鐘意的緣故,所以到底是不愛的。我討厭那些人物彎彎曲曲的性格,缺少些北方人的直爽。你若説那是邊城人民特有的地方性格,我也不好辯駁什麼。倘若遇見這樣的人呢,我肯定會刻意保持距離,不願多麼交心。

要我説,整個《邊城》的悲劇完全是人物性格引起的。翠翠喜歡儺送偏偏不説,羞答答的;老頭子也是怪,非對天保説,車路馬路任你選;儺送喜歡翠翠卻不去問翠翠的心意,而和自家兄弟一起去崖上唱歌,最後鬧成了一場天大誤會,葬送了天保,也在翠翠和自己之間劃了一道天塹。

除了天保明言自己喜歡翠翠以外還有什麼人是乾脆的?老頭子雖然愛翠翠,但他在這一悲劇上要負一半責任,在和儺送發生誤會前後幾乎沒有一次明確地説出自己的想法,每次都七拐八繞,讓人摸不清究竟。

我尤其不喜歡翠翠小女人的作態,喜歡就是喜歡,你不好意思告訴意中人,哪怕告訴親近的爺爺,也不至於讓老頭子去和天保説走什麼車路馬路。老頭子之所以對天保説這句話,也是因為對翠翠的心意那時還不了然。倘若翠翠一早就讓爺爺清楚,可能老頭子就會果斷地拒絕天保,也不會有後來兩兄弟鬥歌發生,天保也不至於下茨灘喪命。

你説翠翠這樣是因為中國傳統女子都是這樣,一定要含蓄委婉,即使喜歡也不能説出來,一定要讓男人來先對自己表達,這樣才算矜持,才算得體合乎禮節,我也就呵呵。那我倒讓你去算算中國古典戲劇和生活中多少女子為愛私奔呢?我就欣賞卓文君,為了愛和司馬相如私奔,敢當壚賣酒,在司馬相如移情別戀時,也敢以一首《白頭吟》申飭。不管男人女人都是人,你為什麼不敢主動表達你的情感呢?愛就是愛,不愛就是不愛,何必讓別人去揣度你的心意呢?如果説翠翠的個性是時代使然,是環境使然,那我也因為唾棄這時代和環境的畸形,而一併不喜歡這部小説。

我喜歡童話,童話中的世界全是純粹的善和純粹的惡,善與惡對比分明,善永遠會打敗惡,所以王子和公主一定白頭偕老。可《邊城》算什麼呢?沈從文將他純粹的美的幻想都熔鑄在這部小説裏了——一個沒有惡人的純粹的烏托邦的世界。小説中的人全是守望相助,全是捨己為人,老頭撐渡船不肯要船錢,為渡客提供煙絲;順順對老頭子也好,送東西;儺送和天保也是好人,人格上簡直完美無缺。可《邊城》能當作童話來看嗎?《邊城》並不是童話啊,這是一部烏托邦的小説。哪怕是烏托邦中刻畫的人也總得是個複雜的人性吧,有善的同時也應該有人之所以為人的自私、狹隘等等脾性吧。這在《邊城》中一概沒有。

但我承認除了我不喜歡的部分以外,《邊城》在藝術性上幾乎無可指摘,裏面的風俗人情,乃至一些生活環境的描寫都很真實,讀的時候,就好像這個四川和湖南交界的臨水邊城真的存在於眼前似的。

《邊城》暑假讀後感5

《邊城》是沈從文先生的代表作之一。它是沈從文先生用筆描繪的一幅美麗的風俗畫卷,展示了湘西民間獨具的民俗美、風情美。湘西山城充滿了安靜活潑,生機盎然的風暴美:天朗、風輕、水清。能夠寄託作者和讀者深沉而真摯的愛,寄託着哀愁、憐憫和期望。沈從文對自我説:“我認識美,學會思索,水對我有極大的關係。”水流過這個靜謐、悠然的湘西小鎮,帶來翠翠的故事,故事平淡,但卻融入茶峒恬淡自然的山光水色之中。所以這種平凡的感情,總會給人留下一抹遐想,單純的似水流過,靜靜的,淡淡的。

《邊城》是沈從文先生理想的夢境,他將對山水的熱愛化作文字融入夢境,。茶峒自然風景清新雋秀,江水清麗綿延,江上的渡船每日運行於山水之間,儼然點綴了這如詩的夢。在這樣的夢境足,卻也有淡淡的憂愁。沈從文先生還説“美麗總使人憂愁。”這或許也是一種美的境界。

故事的女主人公翠翠是美麗、純樸、善良的,她還聰明、乖巧,不諳世事。湘西的清風、麗日給她健壯的軀體,茶峒的青山綠水給她一雙碧玉般澈透的眸子。翠翠對老船伕的感情真摯而感人,對儺送二老的感情朦朧卻執着。對生活,她找不到方向,但卻能夠樂觀地應對,老船伕也是個純樸、善良的人,他五十年如一日的守着渡船,他忠於自我的職業,不求回報。他不但不收別人渡船的錢,卻還經常送別人東西。他不思索自我職業對於本人的好處,只靜靜的很忠實的在那裏活下去。他唯一耽憂的是自我孫女將來的生活,最後卻還是在失望和遺憾中死去。天保和儺送兩個好兄弟同時愛上了翠翠,兩人相約採用了美麗而浪漫的“走馬路”。唱情歌給心愛的人的“競爭”方式,天保因先走了“車路”,所以怎樣也不肯先開口,當他聽到弟弟的唱聲後,自知不是對手便闇然去,最後心灰意冷葬身河水之中,而弟弟儺送為了翠翠寧可不要碾坊,卻也因為誤會和天保的死而選取遠行,留給翠翠無期的等待。

因為美總是殘缺的,所以故事就在憂愁和遺憾中收場。我除了被美麗的鄉村風光和純樸的風土人情感動之外,還感動於翠翠那執着無悔的等待,比起此刻社會的浮躁,還有多少人會如此執着浪漫的情愫呢?

《邊城》給了我們許多啟示,即使孤獨也要執着地追求至真至善至美。它還引發了我們對人性的思考,對於來之不易的幸福的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