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朱自清散文讀後感精品多篇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3.07W

朱自清散文讀後感精品多篇

《朱自清散文》讀後感 篇一

這是一篇借景抒懷的散文。

“這幾天心裏頗不寧靜。”從這開頭就能夠讀出作者心緒不定,為外面的事情所煩惱,可能就會想方設法去發泄。“忽然想起日日走過的荷塘,在這滿月的光裏,總該另有一番樣心境吧。”那就去賞月光下的荷塘。在那你就會發現一切。

在第三段裏“這一片天地好像是我的;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我,到了另一世界裏。”“一個人在這蒼茫的月下,什麼都能夠想,什麼都能夠不想,便覺是個自由的人。”從那裏能夠讀出作者渴望一片寧靜的吵雜而複雜的世界,渴望一片言行自由自在的天地。

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第四段寫荷塘,“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頭,彌望的是乾田的葉子。”“葉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文中用了比喻和擬人的詞突出了視角上的曲線美,把葉子比作舞女的裙,讓人聯想到少女的翩翩起舞。“微風過處,吹來縷縷清香,彷彿遠處高樓上有着渺茫的歌聲似的。”這句話一開始讀時覺得感官上有些矛盾,不合常理,縷縷清香本是嗅覺聞出來的,然而後面卻説彷彿高樓上有着渺茫的歌聲,歌聲是聽出來的,怎樣會有呢,這也許就是文學藝術寫作的藝術手法吧,把不一樣種類的感官功能溝通融合在一齊,微風過處,遠處時隱時現的歌聲也和在荷花的香味了,一齊讓人神魂縹緲,有着仙境般的感覺!“葉子底下是嘩嘩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見一些顏色;而葉子卻更見風致了。”充分發揮了朱自清的想象力,因見葉子極美的風致,雖然葉遮住了荷塘,但仍能感受到底下的那動聽的流水聲,因有流水的滋養,荷塘才會開得旺盛。這段文章中有靜態有動態,動靜皆宜,把整個荷塘的景由靜態寫成動態,給人留下極美至神韻的景象!讓你回味無窮!!

整篇文章能讀出作者渴望美,並經過文字構建了心中的美!

《朱自清散文》讀後感 篇二

《匆匆》一文,是朱自清先生有關時間的膾炙人口的一篇散文。他用細膩的筆觸,生動地刻畫了時間流逝的蹤跡,表達了他對時光流失的無奈和惋惜,也教育我們要珍惜時間,尊重時間,奮發向上,做一個對國家有用的人。

文中:燕子去了,有再來的時候;楊柳枯了,有再青的時候;桃花謝了,有再開的時候。但是,我們的日子為什麼一去不復返呢?

“洗手的時候,日子從水盆裏過去;吃飯的時候,日子從飯碗裏過去;默默時,便從凝然的雙眼前過去。我覺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去遮挽時,他又從遮挽着的手邊過去,天黑時,我躺在牀上,他便伶伶利利的從我身上跨過,從我腳邊飛去了。等我睜開眼和太陽在見,這算又溜走了一日。我掩着面歎息。但是新來的日子的影兒又開始在歎息裏閃過了。”“在默默裏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經從我手中溜去;像針尖上一滴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時間的流裏,沒有聲音,也沒有影子。”等語句,道出了朱自清先生珍惜時間和生命,惋惜時間流逝的心聲。

時間正如朱自清先生寫的那樣,在我們不經意間就悄悄的溜走了!上課時腦子走神、寫作業時發呆、做事有時往後拖、吃飯時為了看電視故意磨蹭時間。.。.。.凡此種種,都能證明,時間被一分一秒的浪費掉了!所以,我們要把時間合理運用,把每一秒都用在對自己有益的地方,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做到,“今日事,今日畢”,才能把每一天都過的有意義,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取得一個有一個成功!

盛年不再來,一日難再晨。及時當勉勵,歲月不待人。今後,我要在日常生活和學習過程中,好好珍惜每一分每一秒。認真聽課,按時完成作業,多讀書,多寫作,時刻與時間賽跑,一起奔向美好的未來。

《朱自清散文》讀後感 篇三

這個寒假,我讀了朱自清的散文集,感悟到了朱自清散文中藴含的人生哲理,也讓我對生命的意義有了全新的認識。

生命好比是一塊時間的材料,每人得到的都大同小異。所以,生命的意義並不體此刻生命的物象和長度,而更多體此刻生命的氣象——創新,為世界留下有價值的東西。這個觀點在別人的作品中也有體現,如臧克家所言:“有的人活着,他已經死了;有的人死了,他還活着。”這不就是對此觀點的最好表述嗎?

在感悟的同時,我也致力於去體會朱自清的表達手法。既然被公認為是極少數能用白話寫出可與古典散文相媲美的散文家,朱自清的文風、手法必須有異於常人之處。他的文風比較樸素,如《背影》,全文辭藻並不華麗,但仍然十分感人,這可能就是名家與常人的區別吧!而成段的疑問句就成了他標誌性的寫作手法,他正是用這種方法來到達意味深長的意境。就像《匆匆》離得那樣:我們的日子為什麼一去不復返呢那是誰……又藏在何處呢真是這些疑問激起了讀者的無限遐想吧!

漸漸地,我又發現,朱自清的每一篇文章都藴含着深層的意義,有對生命的思考,也有對當時政府的諷刺,它使用了不少暗喻法,這也許是受古代先哲思想的影響,所以,他的文章看似清淡,卻富有哲理,有一層耐人尋味的色彩。

我看了一些關於朱自清的介紹,發現他真是人如其名,事事要求自我做到問心無愧,生活也十分簡樸。我想,也許正是這種質樸的人生品格流露到了他的文章中,才使得他的文風如此樸素吧!

朱自清散文集讀後感 篇四

“光陰似箭,日月如梭。”“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這些都是珍惜時間的名言。雖然説,這些名言時時在激勵我們珍惜時間,但是,時間的快捷還是出乎我們的意料。正如《匆匆》中講到的“洗手的時候,日子從水盤裏過去;吃飯的時候,日子從飯碗裏過去;默默時,便從凝然的雙眼前過去。”總之,我們無法使時間停步,也無法使時間多出一秒鐘。

雖然我們無法使時間多停留一秒鐘,但是我們可以讓時間在不知不覺中過得“慢”一些。如:十天的作業,一天做完了,而且質量很高,你就會覺得時間比平常慢,可以做更多的事情,這樣,就可以充分的利用時間。

“在逃去如飛的日子裏,在千家萬户的世界裏我能做些什麼呢?”是啊!我能做些什麼呢?我只能做有用的事學習,不然,時間就像是輕煙,是薄霧,被微風吹散了,被初陽蒸融了,能留着些什麼痕跡呢?

我的成長曆程也是如此,幾度風雨,幾度春秋,我從一個牙牙學語的孩子,成長為一個即將步入中學的少年,六年時光,轉瞬即逝,無聲無息,無影無蹤。

時間對我們來説,是很緊迫的,要想不浪費時間,我們就得多做好事,多做有用的事,把握我們身邊的每一分,每一秒,勤勤懇懇,一絲不苟,勤學好問,做個不拋棄時間、不浪費時間的人,這樣我們才不會白白走這一遭了。

朱自清散文集讀後感 篇五

阿河是個女傭人,也是作者在一個寒假,鄉下發現了這個農村女人。其實阿河給朱老先生的第一印象沒有什麼特別的,對她亦毫無美感,當然更談不到“藝術”。朱自清對阿河的描寫發生了大逆轉,認為她是“生平僅見”的美人。於是朱自清便對阿河的美進行了繪形繪色的描寫。

作者描寫了她的容貌:一張小小的圓臉,如正開的桃李花;臉上並沒有笑,卻隱隱地含着春日光輝,像花房裏充滿了蜜一般。她的頭髮早已是刷得光光的,覆額的留海也梳得十分伏帖。作者運用比喻和通感的藝術手法盡情地描繪了一副美麗的臉蛋,但還嫌不夠,後文又進一步補寫了她的臉:“我不是説過,她的臉像正開的桃花嗎?那麼她微笑的時候,便是盛開的時候了:花房裏充滿了的蜜,真如要流出來的樣子”。

作者還寫了阿河的身態輪廓:“她的腰真太軟了,……真是軟到使我吃蘇州的牛皮糖一樣。不止她的腰,我的日記裏説的好:,她有一條和雲霞媲美,水月爭靈的曲線,組成大大的一張迷惑的網!’而那兩頰的曲線。尤其甜蜜可人。她兩頰是白中透着微紅,潤澤如玉。她的皮膚,嫩得可以掐出水來了,她的眼像一雙小燕子,老是在湘湘的春水上打着圈兒。阿河的動作也很美:她的影子真好。她那幾步路走得又敏捷,又勻稱,又苗條,正如一隻可愛的小貓。她兩手各提着一隻水壺,又令我想到一條細細的索兒上抖索精神走着的女子。”

朱自清先生認為:“藝術的女人便是有着美好的顏色和輪廓動作的女人。”而阿河正是如此,作者抓住了她的容額、輪廓和動作,運用了一系列的新穎的比喻、奇特的誇張、微妙的通感、廣泛的聯想,塑造了阿河這樣一個藝術的美人,給讀者帶來了輕鬆、愉快的美感。

朱自清散文集讀後感 篇六

人生的正義是在哪兒呢?

朱自清説,正義在我們心中。

《正義》這篇文章談的是朱自清對正義的一個認識與看法,他認為,正義應該在我們心中永存,應該在不知不覺之中,從我們的一言一行之中就可以體現出來,而不是那種只把“正義”二字掛在嘴邊,卻從來沒有付諸過行動。正義是無形的,但他可以給人以力量,給人以希望,讓人可以去和惡勢力進行鬥爭,而且,正義往往是勝利者,他是磨不滅,催不誇的。

在現代社會,正義經常被扭曲,比如,一個學生本考不上一所學校,但那位學生的父親給學校送禮,學校邊開後門,讓他進校。這種事情在日常生活中根本已經普通得不能再普通了,就是我們也會經常遇到或聽説,有的家長甚至攀比誰給老師的好處更多。現在請人幫個忙,都要送禮,請吃飯,久而久之,正義也被人們忽略在某個小小的角落了。

事實上,每一個人都知道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就連小偷,也知道自己做的事情違法,所以躲躲藏藏,但他們還是剋制不了自己,或者説對於別人情面上過不去。所以犯人知法犯法,人們也控制不了自己,失去正義感,甚至老師們,負責教育孩子們的老師們,也總是收禮,可想而之,從小就被這樣的氛圍包圍着,在心理上形成的陰影會有多大,而當他們長大後,也會自然而然地這麼做了。

希望我們可以保留心底的那一份純真與正義,做正確的選擇,問心無愧,也給這個社會做出一點點貢獻,獻上一顆正義的心,一份微薄之力。

《朱自清散文》讀後感 篇七

我合上書,回味着他純熟老練獨特的用筆,總有種莫名其妙的快感。

他——朱自清,與我們這些文學大海中的一滴水相比,他在無垠的文海中算上佔有一席之地了。若他能存活至今,創出的作品該令上帝眾神為之傾倒,更是有一羣人佩服得五體投地。但他還是於1948年8月12日因病逝於北平。

他的散文在用詞上不免精雕細琢,嫻熟的技術使他膾炙人口的佳作更加有力優美。他善於抨擊打擊黑暗社會;也善於寫出情景交融給人以身臨其境般感覺的作品留傳千古。稱他文學界一顆奪目的明珠一點也不過份。

他的文章中我最喜愛的莫過於議論文了。名言於想法的完美結合,可謂天衣無縫,美妙絕倫,給人難得一見的教育,並將議論文中罕見的美文佳作留於後人,留傳百世。

我情不自禁地打開書,再次欣賞他簡潔精要的文筆,欣賞字裏行間鮮明的政治色彩,欣賞這本《朱自清散文集》……

《朱自清散文》讀後感 篇八

剛踏出中西歌舞大會的大門,就被細雨罩了眼罩。剛剛的那種沉醉還殘留在腦海裏,那中西絲竹的餘韻還在耳邊迴盪,我如神仙徜徉在絲竹的聲中。隨着細雨我喜愛雨後的清醒。便走進了前邊的花園。腳下踩着的白鵝卵石,一個胖乎乎的身子,讓我無從下腳。

一步步走在小道上,羣花被花園的甘露所滋潤。他們想飽含露珠的我們又能給人展現更好的一面。另一部分耷拉着腦袋,往日展現的萬紫千紅現在只剩下殘枝敗柳了暗淡無光的微笑,給我帶來莫名其妙的倦意。

如果我是草叢中的一株草,聽着絲竹聲看着沒精打采的花朵。我也只有失望的份。不過這絲竹聲倒是很動聽我和絲竹聲一搖一擺。我彷彿是那裏靈動跳躍的音符。

作者把各個器官全部投入音樂之中,這倦意的花也不能吸引我了。歌聲侵佔了我的心靈。被音樂佔據的心靈更美好被音樂觸動的心絃更有活力。

朱自清散文讀後感 篇九

在清閒的午後,在落日的黃昏,一杯清茶,翻開手中書卷——《朱自清散文精選》。

我十分喜愛朱自清先生的文章,清新而且淡雅,讀起來很美,帶着一絲清秀之氣,讓人就像沐浴着柔和的春風。

欣賞《荷糖月色》彷彿在欣賞一幅月夜荷糖長卷,淡淡的月光,如流水般傾瀉在寬大的荷葉上。

我似乎輕輕一捧,那快溢滿的月光都能在我的指間悄悄流走。

亭亭玉立的白荷,在輕風中盪漾,彷彿降臨人間的仙子,裊娜地跳起了舞,在黑夜中彼風低吟。

那生動形象的比喻,雋永的文字,為我展示了“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的自然美,一種雅緻的美,這種美可以盪滌心頭的塵埃,讓我常懷一種感動,欣賞每一個平淡又真實的日子,讓我在喧囂的生活中安定下來,我的心也便有了“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平靜之感。

《背影》總讓我感動得潸然淚下。

文章委婉含蓄,選材獨特,作者反反寫了義父為兒子買橘子這一件小事,處處都寫父愛,但文中卻沒有出現一個“愛”字,而足將濃濃的父愛巧妙自然地融入字裏行間,娓娓而談,引領着讀者去感悟。

“我看見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馬褂,深青布棉袍,蹣跚地走到鐵道邊,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難。

可是他穿過鐵道,要爬上那邊的月台,就不容易了。”

他用兩手攀着上面,兩腳再向上縮;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傾,顯出努力的樣子。

父愛真得很偉大!直到風燭殘年,他也會傾其所有,盡其所能,把自己的全部心血耗盡在子女身上,父親的一生,究意為了我們做了多少事,流了多少淚和汗!

這就是父愛,需要我們敞開心扉感悟,他們的愛,愛得渘沉,愛得浮厚。

朱自清先生的文章還透着哲理的氣息。

記得他説過:“過去的日子如輕煙,被微風吹散了,如薄霧,被初陽蒸融了。”

因此,我學會了珍惜時間。

我不願過上“頭涔涔而淚潸潸”的日子,面對時間,我更加珍惜。

有一段歌詞:“昨天的太陽,照不到今天的樹葉。”

昨天不管是好是壞都像流水一樣一去不復返了,寶貴的時間在於今天,青春逝去再歎年華如煙,這樣的人生太過可悲了。

一陣淡淡的墨香迎面襲來,捧讀朱自清先生的散文,就好像喝一杯清茶,每呷一口都是那麼清幽,又彷彿是與一位智者談話,讓人受益匪淺。

讓我們盡情地享受書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