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海倫凱勒作品《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後感精彩多篇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1.54W

海倫凱勒作品《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後感精彩多篇

海倫·凱勒作品《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後感 篇一

馬克·吐温曾經説過:“十九世紀有兩奇人,一個是拿破倫,一個就是海倫·凱勒。”最近我讀了一本關於海倫的書——《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完這本書之後我的心被海倫的精神深深的震撼了!

在書中,海倫説:“知識給人以愛,給人以光明,給人以智慧,應該説知識就是幸福,因為有了知識,就是摸到了有史以來人類活動的脈搏,否則就不懂人類生命的音樂!”的確,知識的力量是無窮的,正是知識使海倫創造了人間奇蹟!

海倫是不幸的,但她又是幸運的,正是因為有了知識,她才如此幸運。在她19個月失去視覺和聽覺後,就與這個世界失去了溝通,失去了聯繫,這個幼小的生命不知道如何排譴與世隔絕的孤獨感,她古怪、粗暴、無禮,直至她的莎莉文老師走進了她的生活,教會她認字,才使她張開了心靈的眼睛,得以與人溝通。一接觸到了知識,孤獨的海倫意識到只有知識才能鋪就一條通向光明之路。當海倫感悟到“水”——這個她所認識的第一個字後,便開始了對知識、對世界強烈的渴求,開始了迫不及待地認字、閲讀,像一塊海綿不斷地從生命本身汲取知識。對知識的渴求,使她在常人難以想象的單調和枯燥中竟然學會了德語、拉丁語、法語等多國語言,閲讀了多部文學和哲學名著,吸取着那些偉人和智者的思想精髓。她把學習比做攀登奇山險峯,跌倒了再爬上去,每得到一點進步,就有一份鼓舞,逐漸看到更為廣闊的世界,直到璀璨的雲端、藍天的深處、希望的頂峯!這些知識,像一道道彩虹,點亮了海倫心中的燈,照亮了她的內心世界,也架起了海倫和這個世界溝通的橋樑!

書中,海倫用細膩的筆觸,對大自然景色的描寫,使人很難相信出自一位盲聾人之筆;她去騎馬、划船、游泳、劃雪橇,甚至獨自一人月夜泛舟,用心去領略月下荷塘的美景;她去參觀博物館,“聽”音樂會,甚至去“欣賞”歌劇……我相信她一定是用心來感受這個世界,用心來享受生命。她遠比我們這些正常人活得幸福、活得充實、活得有意義!是知識給了她生活的勇氣,是知識給了她接受生命挑戰的力量,使她能以驚人的毅力面對困境,終於在黑暗中找到了人生的光明。是知識使她產生了一種的信仰:現實環境固然可怕,但人類應該保持希望,不斷奮鬥。生命的意義何在,人生的價值何在?人的一生是短暫的,我們似乎從未想過或不敢想象未來的世界,每日懶懶地生活,懶懶地工作,遇到困難就怨天尤人,抱怨上天不公。就這樣年復一年,日復一日,時間如流水飛逝,過去的日子不再重現,當我們回首往事,是否值得留戀?是否值得紀念?假如,我們每一個人,都用知識點亮自己心中的燈,我相信,這個世界將是一片光明!

海倫,用她艱難卻幸福快樂的一生,詮釋了生命的意義。她的一生是人類的奇蹟,她的自傳,使我汗顏,也使我警醒。

在這個世界上,為什麼只有聾人才珍惜失而復得的聽覺?只有盲人才珍惜重見天日的幸福?讓我們珍惜生命中的每一天,去充實生命、去享受生活!海倫説:“我努力求取知識的目的在於為社會人類貢獻一點力量。”

知識的力量多麼巨大,它能使一個殘疾人,變成一個有益於人類、有益於社會的人。假如,我們每一個人,都能像海倫。凱勒一樣,在有生之年把對知識的渴求,看作對人生的追求,每天都抱着這種追求,懷着友善、朝氣、渴望去生活,我們的人生將會增添多少歡樂、多少幸福啊!

海倫的一生,是生活在黑暗中卻給人類帶來光明的一生,她用行動證明了人類戰勝生命的勇氣,給世人留下了一曲永難遺忘的生命之歌!

海倫·凱勒作品《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後感 篇二

在寒假裏,我讀了海倫·凱勒寫的書—《假如給我三天光明》。

作者在19個月就失去了視覺、聽覺和説話的能力。這使她變得任性和孤獨。在老師沙利文小姐的幫助下,海倫克服了一個常人都無法克服的困難—獲得了哈佛大學碩士學位!

她在本書中幻想自己有了光明,會看風景、看家人、看文物,這對我們常人來説,是多麼簡單的事啊!

作為正常人,我們應該珍惜自己所擁有的一切。連海倫這樣的盲、聾啞人,都能克服那麼大的困難,作為常人,我們又有什麼理由在困難面前退縮呢?既然連海倫都能獲得碩士學位,我們如果努力,那不是比海倫更有成就嗎?

海倫説:“知識的力量是無窮的。”沒錯,正是知識讓海倫創造了奇蹟。

得到的不足為奇,失去的方知珍貴。聾人才會覺得喪失了聽力可惜;盲人才會覺得喪失了視覺可惜。作為正常人,我們應該知足。

海倫·凱勒作品《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後感 篇三

也許大多數人都認為文學名著所代表的定義是“枯燥”。其實“文學”顧名思義就是有知識含量,值得一讀的書;而“名著”顧名思義就是有品讀價值,必看的書。如果,我們拋開所謂枯燥,認真品讀便能發現他們真正的意義所在。

令我過目不忘的《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是作者海倫。凱勒所寫的自身經歷,也許這比那時最能打動人心的特別之處。

海倫是一個一生都在黑暗中度過的天使,她從未看到過所謂的鳥語花香、晴空萬里、涼風習習、銀裝素裹。幼小的她還未享受夠光明所帶來的温暖,就被突如其來的一場大病奪去了她的雙目;她經歷了從光明道黑暗,從温暖到寒冷,從希望到無助。這如天塌般的打擊讓她從一個乖巧的小女孩,變成了一個狂躁的野獸。她嘗試過在黑暗中掙扎,希望從無盡深淵中爬出,數以千計的挫折連同她那份孤注一擲的自尊,狠狠摔到了地上。當她也認為自己已經萬劫不復是,是她那敬愛的莎莉文老師用温暖把她緊緊抱住,她似乎感覺到了從未有過的希望。當她觸碰到這世間所帶給她第一縷陽光後,她便決定,要把她這幼小時親手丟棄的時間一一找回。

走出黑暗和寂靜的她遇見了無數給她帶來温暖的人,也遇到了無數讓她記憶猶新的挫折,慈母去世,《霜王事件》、求學等困難迎面而來,但這似乎都沒有幼年時那擠垮人心的無助那般絕望。哭泣後她選擇昂起了頭成為一個不服輸的人,這也開啟了她扭轉時間的道路。

還記得當時一個老奶奶在街上“乞討”,她身前擺着五個破爛的鬧鐘。看着她躊躇的腳步,我也不由得疑惑起來:步伐不穩,鬧鐘也會是壞的,她要幹嘛?那個老奶奶扶着街道旁的護欄,漸漸在一個偏僻的角落裏席地而坐,隨後,扯着她那沙啞的嗓子説道:“大家都看看,鬧鐘好着的,大家看看哈!”老奶奶親切的語氣推銷着那缺了“腿”的五個鬧鐘。

一個小時過去了,兩個小時過去了。同時坐在冷飲店裏喝着可樂的我看着老奶奶的神情逐漸暗淡,她慢慢拾起那五個破爛不堪的鬧鐘,捧在手心裏,緩緩走開了那偏僻的角落,“喂!走開!”老奶奶似乎撞到了一個陌生男子,“抱歉,抱歉!”老奶奶低着頭説道。那位男子走後,我踏着縹緲的腳步走向老奶奶,她那雙空洞的眼睛將我一筆帶過,“她是瞎的!”不到十秒鐘冒出的結論令我自己也大吃一驚。“老奶奶,您慢點走。”呆滯的佇立在角落旁的我猛然回過神來,對老奶奶説。她停下了腳步,那兩個人面對面卻無從開口的情景是我這輩子都難以忘卻的。我的心不覺揪了一下。少頃,緩緩開口:“那個,我可以買你一個鬧鐘嗎?”“小姑娘,你是覺得奶奶辛苦吧!沒事的,我想靠自己的努力賺一點錢,哪怕不足十元。”老奶奶手上的白色鬧鐘突然響了起來,那一刻,腦中的開啟鍵彷彿也啟動了一半,我看着流失的時間彷彿一分一秒的倒回,“老奶奶,謝謝你啊!”我心中數這一分一秒的時間同時與這個帶給我特殊意義的老奶奶道別。

我們這一生會遇到許多扭轉我們命運的天使,海倫·凱勒讓我對她有無盡崇敬的偉大神力,我們終會遇到帶領我們走向光明的人,幫助我們拾回美好的人,但海倫。凱勒似乎用她獨特的方式告訴了我們扭轉時間的方法,她站上了頂端,也完成了當時她扭轉時間的承諾。

她是一個天使,是一名偉人,也是一位使者,她用她三天的幻想告訴我們珍惜身邊的人;珍惜你所生活的這個世界;惜你所有的生活。

不僅是她,也是老奶奶,用她們身為殘疾人的堅強敍述了她們一生的奇蹟以及不倒的自尊。

如果有一天,你腦中的開關被開啟時,那麼請先擁抱一下幫助過你的人,感謝她們給你帶來的温暖;再用她寐注一擲的温暖去傳遞給你愛的人……

海倫·凱勒作品《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後感 篇四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後感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是一位叫海倫·凱勒寫的自傳,這本書是我讀過的書中最喜歡的一本書。這本書我重複讀了很多遍了,還是看不厭,我之所以讀那麼多遍,是因為這裏面的故事讓我難以忘懷。所以我打算把這本書推薦給你。

世上沒有克服不了的困難,關鍵是看你有沒有這樣的毅力,去面對、去挑戰。你看,海倫生活在“無聲,無語,無光”的另一個世界裏,她卻如此堅強,自己是一個殘疾人,卻畢業於美國哈佛大學,還給其他殘疾人送去温暖。馬克·吐温是這樣讚揚她的:“十九世紀有兩個奇人,一個是拿破倫,一個是海倫·凱勒。” 是呀,她的確是一個奇人。

“忘我就是快樂。”這是海倫·凱勒的名句。是啊!一個又盲、又啞、又聾的弱女子能給社會帶來貢獻,而我們呢?我們是不是應該更加珍惜現在的好環境,好好學習,給社會貢獻的更多呢?

海倫·凱勒作品《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後感 篇五

在我讀過的眾多書中,最令我震撼的莫過於海倫·凱勒的《假如給我三天光明》。這本書是她的一部自傳。

它的作者——海倫·凱勒是19世紀的一位偉大人物,在她的一生中只有19個月的光明和聲音,剩下的88個春秋,她都生活在無聲、無光、無語的孤獨中。但她從來都沒有放棄過自己。書中寫了她自己坎坷的一生,還寫到了她在安妮·莎莉文老師的關愛和幫助下,克服了常人無法想象的困難,會了英、法、德等五種語言,完成了哈佛大學的學業,以優異的成績獲得了學士學位。她還創辦了慈善機構,呼籲保護婦女權益,一生堅持寫作,用行動演奏出精彩的生命樂章。最終成為了一名傑出的女作家、教育家。

作為一名普通讀者,誰能不為她堅強不屈的一生所感動?她絲毫沒有抱怨

命運對她的不公,只是孜孜不倦地努力着。少年時代努力學習,長大成人後為全世界像她一樣的人四處奔波。你甚至感覺不到她是一位處處需要照顧的殘障人士。我不禁聯想到自己:我有疼愛我的父母,有一個良好的頭腦,有一個健康的軀體,但我卻沒有像海倫·凱勒那樣珍惜自己所擁有的一切。我開始後悔我十四年來為什麼從未仔細觀察過身邊的事物;現在我能看見燦爛的太陽,碧綠的草地,繁忙的都市,恬靜的田園,我為何不去珍惜它們。“珍惜在你身邊的每一件事物。”這是海倫凱勒要告訴我們的,因為她知道失去是件多麼痛苦的事……

看完這本書後,我最驚歎的不是海倫·凱勒的悲慘故事,而是她那種樂觀心態:在這本書中,我幾乎看不到她對於命運安排的不公的抱怨和憎恨,相反,我看到了希望,無限美麗的巨大希望。她用心去感受身邊的一切,熱愛身邊的一切,尤其是大自然。在文中她用了大量的篇幅描寫了大自然,那些生動質樸的描寫使我身臨其境。若不是用心去細細感受他們,是描寫不出如此細緻的場景的。“看來,只有心懷美好的人才能挑起沉重的命運啊!”我不由地感歎起來。懷着良好、永遠樂觀的心態看起來對我的健康成長是至關重要的。

我同樣敬重那些幫助海倫·凱勒的人們:莎莉文小姐、梅西先生、貝爾博士、懷特先生……他們同樣是偉大無私的人。

看過了《假如給我三天光明》這本書以後,你們是否想過:假如你只有三天的光明,你將如何使用你的眼睛呢?試想在三天以後,太陽再也不會在你的眼前升起,你又將如何度過那寶貴的三日?你又會讓你的眼睛停留在何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