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第七天》讀後感多篇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2.63W

《第七天》讀後感多篇

天讀後感 篇一

真的非常佩服餘華的才華,用七天的故事敍寫了一本書。語言也是像往常的風格一樣,平素但又有力量。讀餘華的書真的能夠了解很多以前從未接觸過的人情事故,懂很多的痛苦和體會生活的酸甜苦辣。

《第七天》這本書也有很多的不同點在於講一個死者因為沒有墓地等問題重遊故地,回憶起很多的以前的時光。因為看到前妻死亡的消息,所以在火災中沒有逃出來。回憶起她的前妻,父親,鄰居,親生父母親等等一切與他相關的人事。

讀這本書我最大的感觸是一切都太有緣分了,在現實生活中不能相遇的人,在死後的日子裏能夠相遇,當然不是所有人都能夠那麼幸運。楊飛死前不能找到自己的父親,死後通過種種人的介紹,尋找,最終找到自己的父親;楊飛死前沒有見到李青,死後在尋找回憶的路上,來到他們共同生活的地方見到了李青等等有緣分的事情。這所以的一切都是像命運安排那樣的隨其自然。

一切的一切都是緣分,希望能夠好好珍惜眼前的一切,享受生活,享受身邊的愛,但同時不要怕給予別人你的愛。

《第七天》讀後感 篇二

“於浩歌狂熱之際中寒,於天上看見深淵,於一切眼中看見無所有,於無所希望中得救。”

看餘華的書,需要做好直面現實的準備。

書的腰封上如是説:“與現實的荒誕相比,小説的荒誕真是小巫見大巫。”的確如此,這本小説裏夾雜着太多新聞事件,事件都是真實的,只不過餘華為他們安排了圓滿的結局。這是一本絕望之書,也是一本希望之書。

我時常思考,現在的社會和以前到底有什麼不同,依然存在着貧富差距帶來的不公,富有者過着你想象不到的自由生活,貧苦者過着你想象不到的絕望日子,無錢無權無勢之人只能如螻蟻一般苟活,而那些錢權兩得之人卻能享受一切特權,將人三六九等分,這就是我們想要的嗎?社會的文化趨勢越來越向着拜金而去,隨着年紀的增長我也意識到金錢帶來的快樂,身邊的同學朋友每天做着一夜暴富的美夢,網絡上的大V也在引導人們走向金錢之鄉。如果我有錢,我可以在面對奢侈品時不眨一下眼睛,如果我有錢,我可以讓父母不再斤斤計較物價的跌幅,如果我有錢……我似乎意識到自己被金錢異化的靈魂,我不想屈服,可我真的能不被屈服嗎?

生活為我們帶來的無力感,在“死無葬身之地”被消解。

“那裏樹葉會向你招手,石頭會向你微笑,河水會向你問候。那裏沒有貧賤也沒有富貴,沒有悲傷也沒有疼痛,沒有仇也沒有恨……那裏死而平等。”

“那是什麼地方?”

“死無葬身之地”

人生而得不到平等,死後才能得到,看上去圓滿的結局,卻透露出殘忍。

原來這個世界已經不公到不奢求現世的平等了。

天讀後感 篇三

內容簡介:“濃霧瀰漫之時,我走出了出租屋,在空虛混沌的城市裏孑孓而行。我要去的地方名叫殯儀館,這是它現在的名字,它過去的名字叫火葬場。我得到一個通知,讓我早晨九點之前趕到殯儀館,我的火化時間預約在九點半。”《第七天》選擇一個剛剛去世的死者“我”(即楊飛)作為第一人稱敍事者,由“我”講述死後七天裏的所遇、所見、所聞之事與往事,“我”力所不及的一些故事或故事片段則蟬蜕給與“我”相關的他者,由他者以第一人稱講述自己所遇、所見、所聞之事與往事。

主人公楊飛是主環,這一主環分別連套一些不同的次環,次環又連套次次環,從而形成多重連環式結構模式。分別是楊飛——李青——李青的後夫,楊飛——楊金彪——生父生母一家,楊飛——楊金彪——養父兄弟姊妹,楊飛——鼠妹與伍超——肖慶,楊飛——李月珍夫婦——楊金彪,楊飛——李月珍夫婦——二十七個嬰兒等均構成一個個三連環結構。三連環結構涉及第一人稱蟬蜕敍事。所謂第一人稱蟬蜕敍事是指由第一人稱敍事者“我”蟬蜕到下一個以第一人稱敍事的敍事者的敍事方式。楊飛到“死無葬生之地”後不久,遇到“我”出租屋的鄰居“鼠妹”,她認出新到的防空洞地下室的鼠族鄰居肖慶,肖慶為大家帶來了“鼠妹”的男朋友伍超在陽界的消息。於是,故事的講述者就由楊飛蟬蜕到“肖慶”,然後“肖慶”以第一人稱為大家講述“鼠妹”到“死無葬生之地”後大家所不知道的關於伍超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