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世界因你不同讀後感多篇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1.99W

世界因你不同讀後感多篇

《世界因你不同》讀後感 篇一

李開復是國際IT界的知名人士,也是我崇拜的偶像之一。1998年,李開復加盟微軟公司,並隨後創立了微軟中國研究院。之後加入谷歌公司,並擔任谷歌全球副總裁兼中國區總裁一職。20xx年9月4日,宣佈離職並創辦創新工場任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

李開復曾經在蘋果、SGI、微軟和谷歌這樣的世界一流的IT公司任高管,而且還使微軟和谷歌因他的去留問題而對簿公堂,可見他的能力非比尋常,那麼他是如何做到的,這就值得我們去思考了。

李開復在《世界因你不同》這本書中,向我們介紹了自己在小時候、大學中以及工作後的經歷,我們可以從這些點點滴滴的小事中看出來,正是李開復的努力、樂觀、寬容等等造就了他今日的成功。

我最喜歡書中的一句話“人生在世時間非常短,如果你總是不敢做想做的事情,那麼一生過去了,你留下來的只有悔恨,只有懊惱。我常常説追隨我心,當然追隨我心必須是要在負責、守信、守法的前提之下。在這個前提之下,冒一些風險也是值得的。雖然經歷風險的日子可能會比較艱難,但如果我不這樣做,那蹉跎十年、二十年後,我可能會後悔終生。”是啊,珍惜時間對於我們來説是最基本的事情,如果我們能利用有限的時間,創造出無盡的財富,那麼我們才真算是真正的成功。

讀了這本書,我深深的感覺到,李開復的成功絕非偶然,正是因為他有讓世界因自己而不同的信念,這個信念也支持着他,使他產生向前、向上的動力。

我們在生活中,有幾人能像李開復一樣努力、一樣積極向上呢?讓我們抓住一切去探尋生命的意義,總有一天,世界將因我們而不同!

《世界因你而不同》讀後感 篇二

《世界因你而不同》,這本書是李開復的自傳,對於這本書我不想説太多,我只想提幾個問題,我想對於咱們電子專業的就沒有必要介紹李開復老師了吧,相信大家都很熟悉他,應該也有很多同學看過他的演講,那麼在這本書中提到過一個人,張亞勤,這也是個人物,對計算機感興趣的同學應該都知道他,也有人奉他為當下中國計算機的第一人,此人還有一個非常經歷,當年小平同志説計算機要從娃娃抓起,那張語文課本中的照片,相信大家都沒有忘記,小平同志手下拍的那個娃娃的腦袋瓜子就是他的。

咱們都明白一個道理,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這正是李開復所最為推崇的,他的人生經歷似乎是完美的,在他的這本自傳中,在他人生經歷的過程中,他就是一步步追尋着興趣走向成功的。

《百家講壇》上講評武則天的蒙曼也説“如果你讀一本書讀到一半覺得不快樂了,那你乾脆就別讀了······”我想有很多同學在看數電,概率論,毛概等等課本時,這些書本沒有讓我們感覺到快樂,反而痛苦不堪,但我們還是要硬着頭皮看,更何況很多調劑到咱們這個專業的同學和報錯專業的同學對電子不感興趣那麼你們在學習的時候肯定也是不快樂的,那麼這樣是不是就不能像李開復那樣跟着興趣走而不能像李開復那樣最終成功呢?

那麼我們再來看看張亞勤呢?在鄧爺爺拍他腦門之前他是不是對計算機感興趣呢?(聽説是沒有,但是我很質疑這個説法)

如果沒有,那我們是不是也能在“鄧爺爺”拍腦門之後像他一樣成為中國電子行業的number one 呢?

《世界因你而不同》讀後感 篇三

好久沒有讀過這樣的人物傳記啦,今天零距離地接觸着《世界因你不同》封面上李開復那張微笑的臉,感覺自己內心空曠,思緒亂了,一下子找不到自己了,像斷了線的風箏。打開了這本書,就像打開了阿里巴巴之門一樣,遊歷這一切的傳奇故事。

我感覺就書本身而言,它除了是本自傳外,更是本勵志的、明理的書。就書作者而言,我深深地被他的真誠、堅韌(鐵人精神)、正直所感染,被他的中華民族情結所感染,似乎稱他為開復老師遠比稱他為總裁、博士來得更為貼切。他讓我學到對待人生的態度、對待學習的態度、對待工作的態度乃至對待民族的態度。在書中,他反覆提到要“追隨我心”(follow my heart),要不斷“叩問自己內心深處的聲音”。很多人包括我自己在內又何嘗沒有過激情碰撞的火花,但是總是到了 真正付之行動之時便戛然而止了,變得畏首畏尾了,很多理想和夢想就這麼胎死腹中。我們多數人缺少的正是開復老師的這種闖勁、韌勁和敢於放棄、勇於探索、不斷挑戰的精神。書中,讓我感受頗深的是兩個字“捨棄”。從26歲的副教授開始一直到谷歌中國總裁他總是能夠不斷地捨棄安逸和高收入的工作。他説,“每一次放棄與選擇,都是‘舍’與‘得’的對應。在這之後,我不再害怕放棄。我相信,只要從新開始,每一個選擇背後,都隱藏着一片新的世界。當每個機遇來臨,只要正確評估自己的潛能,融入對人生的理解,就能獲得這片新的世界。”

在品讀這本書的過程中,我也發現了東、西方教育文化理念的差別,公司企業制度和模式文化的不同。

首當其衝的是教育問題。可能他的家人正因為看到東西方教育制度的差異才把他帶到美國接受教育,從而成就了今天的開復老師。美國社會人性化的教育制度和寬鬆自由的研究氛圍向來對處於應試教育牢籠中的中國青年有着莫大的吸引力,李開復的成功不能不説得益於此。

其次,在企業的管理制度和模式上也千差萬別。我們的企業是人管制度,一味的看重領導的意見,丟失了自我。書中開復老師提到“對於天才工程師們來説,最有吸引力的制度,無疑是讓他們的天分得以發揮的制度”。蘋果創始人喬布斯曾經勸慰年輕人:“不要被信條所惑,盲從信條就是活在別人思考的結果裏。不要讓別人的意見淹沒了你內在的心聲。”

再有,就是我們企業沒有自身的文化特色。在我看來企業就像是一艘航行在大海上的航母,而企業文化就像航母上的動力裝置,給企業源源不斷地輸入無窮的能量,這樣,航母才能開得更穩、開得更遠。

在書中,開復老師也通過他的工作經歷向我們展示了谷歌這樣一個國際互聯網公司的文化個性,我們可以看到谷歌員工是快樂地工作着,輕鬆和諧的工作氛圍、優質的食物、寬鬆的環境成為谷歌吸引全球最聰明人才的法寶。過去數年,谷歌每年都被評為“美國員工心目中最嚮往的僱主”。我想他們所看到的不應該單單是這些光鮮亮麗的外表。後來他到中國創辦谷歌中國時,同時也把google“平等、創新、快樂、無畏”的精神帶到中國,也就是希望中國企業和中國員工能夠理解其中的真諦。

在合上《世界因你不同》這本書時,我不得不説開復老師他把生命的意義綻放得是多麼的絢麗多彩,心中不由得哼起歌手汪峯唱響的那首“怒放的生命”:我想要怒放的生命,就像飛翔在遼闊天空,我想超越這平凡的生活……

《世界因你不同》讀後感 篇四

這些天在讀一本好書——《世界因你不同》,作者:李開復。

李開復,現任創新工場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曾任Google全球副總裁兼中國區總裁,微軟公司全球副總裁、微軟中國研究院(現為微軟亞洲研究院)院長、SGI公司副總裁兼總經理、蘋果電腦公司副總裁等職。他還是美國電氣和電子工程師協會院士和精英組織百人會的副會長。李開復,曾先後在蘋果、微軟、Google這樣三家在全球具高度影響力的頂尖IT公司裏擔任高管,其職場經歷本身就構成非常有吸引力的題材,這樣的人一定有其特別並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這樣的成功履歷,他為什麼能做到?怎麼做到?李開復有什麼過人之處?是後天努力?這些都吸引眾多讀者通過這本書去了解背後的真相。也只有通過這樣的自傳體才能瞭解到更多真實的細節,這正是這本書吸引我的地方,而我原本就喜歡讀一些成功人士的自傳或者傳記的。

這本書有一段話令人感動,我的理解這段話也是本書的思想主旨:“人生在世時間非常短,如果你總是不敢做想做的事情,那麼一生過去了,你留下來的只有悔恨,只有懊惱。我常常説追隨我心,當然追隨我心必須是要在負責、守信、守法的前提之下。在這個前提之下,冒一些風險也是值得的。雖然經歷風險的日子可能會比較艱難,但如果我不這樣做,那蹉跎十年、二十年後,我可能會後悔終生。”這有些像我在課本中讀到的奧斯特洛夫斯基的名句:“人的一生應當這樣度過:回憶往事,他不會因為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會因為生活庸俗而羞愧;臨死的時候,他能夠説:我的整個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獻給了世界上最壯麗的事業——為解放全人類而鬥爭。

世界因你而不同,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理想,有自己的閃光點。無論大小,只要發揮出來就一定會成就自己的。不是每一個人都能成功,不是能力不足,不是沒有機會,而是缺少那份勇氣和執着,讓我認識到:每個人都應該選擇好自己適合的道路,走好這條路,也許世界會因你不同。

《世界因你不同》讀後感 篇五

前幾天,我接了朱一品的一本書《世界因你不同》,這是一張開復的一本自傳體小説,這本書講述的是張開復從小到大,由懵懂無知,到成為Google,微軟爭搶的博士的過程。

李開復成為計算機博士的原因我認為有以下幾點原因:

1、優秀的家族基因,因為他的母親是復旦大學的畢業生,他的父親也是名牌大學畢業,並且在台灣還有穩定的工作。

2、父母親優良的教育,在他小時候,覺得幼兒園太簡單,就跟母親商量去國小,他的年齡很小,但是考試成績出來,他的名字是第一個出現在榜上。

3、母親的寵愛,李開復從小就很愛吃,母親也總是迎合他,給他做各種他喜歡的的東西,各種“下桌菜”,導致李開復從小就很胖,但是母親也很注重李開復的教育,李開復小時候很自大,因為他成績很好,但是因為自大,捱了不少打。

4、父親的教育,有一次李開復和朋友但父親的抽屜裏偷了父親幾千日元,去銀行換成港元。但是因為幾千日元的份額太小,銀行的人不願給他換成港元。他回到家想把日元放回去,但是發現父親將抽屜鎖住了。那幾天他過的十分擔心,終於向父親承認錯誤,父親説,我希望你能找到真正的自己,並未吵罵他。

還有比較開放的教育,因為他11歲就去美國留學,有着各種開放的朋友。一次偶然的機會,他愛上了計算機。和他的導師在一起研究語音輸入,他們利用大數據將20%的識別率提升到80%。一次他改了一些小細節,直接將識別率升到了96%。李開復就開始火了。

後來他去了蘋果工作,又去了微軟。在微軟他工作了六年,攢夠了休息時間,但是他並不知道一場官司正在等着他,李開復的官司是否能贏或者輸?請你看了書之後告訴我。

《世界因你不同》讀後感 篇六

今天是xxxx年xx月xx日,一本李開復的自傳《世界因你不同》到今天被我讀完。

這本書是李開復的唯一一本自傳書。書中介紹了他從小到大所經歷的事情,然而書中大部分還是他的大學生活(包括讀研和做博士)以及他從蘋果到SgI,再到微軟,最後到google,這些全球知名企業裏工作的狀況。

當讀完這本書時,合上書本,有三個部分讓我記憶最深,第一個是關於中國教育和美國教育的對比。尤其是大學那一部分,就如開復説的那樣:“非常感謝哥倫比亞大學靈活的轉系制度,它給了學生一整年的時間,一邊在基礎學科裏學習,一邊尋找自己真正的興趣所在,學生大都在興趣指引下,有激情地學習。而在中國的教育體系裏,我很遺憾地看到,高校設置了非常難得轉系制度,而且,還有服從調劑制度,讓很多孩子去學習不喜歡的專業,這對於人才的培養是個弊端。”

對於這一點,自己也頗有感觸,中國現在的教育問題的確令人堪憂,很多學生都以賺錢成為自己的人生最終目標,或以加官進爵成為自己的根本動力,這些人的思想似乎都被當今這個社會扭曲了!同時“教育”也成了現在中國三座大山之一(住房、醫療)。

昨天中午吃飯時,在食堂聽見坐在隔壁的2男1女在討論公務員的事情,那是聽到最多的就是“油水”兩字,然而當我聽到那個女生對坐在她對面的一個男生(應該是男女朋友)説“如果你當了縣長,我就跟你。”當我聽到這句話時,為我們的高校培養出來的學生感到悲哀。

中國教育難道一直在走下坡路嗎?

我之所以讀開復的書,因為他一直關心着中國青年的成長,致力於幫助他們成為國際化的人才。

第二個是關於管理方面的,開復的一句話道出了從技術人員出身的管理者的不足:“作為技術出身的管理人員,既有好處也有弊端,好處是技術人員可以看出一個產品的發展趨勢,預測它的未來,而弊端就是技術人員喜歡追求真理,而忽視整體運營,注重智商,而忽略了管理中需要的情商。而作為一個管理人員,情商比智商要重要得多。”管理人員,情商比智商重要,我認為所説這個“重要”,是在兩者都重要的條件下,再進行對比的,如果你的智商很差,那麼情商再高,也很難成為一個好的管理者。情商就像一家公司的軟實力,智商就像這家公司的硬實力,兩者是相輔相成的。而現在的我,智商明顯很低,專業知識短缺,甚至可以説是沒有,而情商,自認為挺高(只是未到大千世界走一走,走過之後,情商比自己高很多的人很多),所以有的時候我會感到迷茫,有的時候會表現出傲慢,這些正侵蝕着我的整體素質。

所以我認為,要讓情商發揮出來,或要發揮得淋漓盡致,提高自己的專業水準是非常重要的!

第三個是關於“墓誌銘的測試”,就像大學裏的一位教授説得:“每個人都應該清楚地知道自己的墓誌銘是什麼,一個墓誌銘代表了這個人一生的意義,留下了他這一生對世界的最大貢獻。”在我看來,“墓誌銘”上面要寫的東西應該是一個人精神上所追求的,是自己的價值觀的體現。而我的墓誌銘是什麼——“一個成功人士,他的行為感動了全國,幫助他人走向更好地生活,讓他們遠離貧困,一位慈善家,一個孝子,一個值得被尊敬和愛戴的好官員,一個好丈夫,一位好爸爸。”——你心裏所想的才是你真正想要的。

然而在我現在的學生工作期間,又去體會了另一句話:“人生在世時間非常短,如果你總是不敢做想做的事情,那麼一生過去了,你留下來的只有悔恨,只有懊惱。”

很多時候,對於工作方面,我有很多好的想法,但很多都沒有實施,仔細一想,更多的是不想做,一小部分是不敢做,因為害怕出錯,害怕被別人拒絕。

我現在可以慎重地告訴我自己,如果現在不想做或不敢做,出了大學校園,你就沒有這麼好的機會和平台了,因為在學校裏,允許你犯錯,但要在犯錯後知道悔改和總結,而進入社會實行淘汰機制,犯錯,不僅拖公司的後腿,而且也會把自己置於不被看好的情境中。

所以,告訴自己,想做就要敢做,敢做同時要敢當。

同時,這個學期完成開復的另三本書也是必需的,讀後感也是要寫出來分享的。

今天寫這篇感想心情很舒暢,完全沒有強迫自己寫下來的成分在裏面。

最新《世界因你而不同》優秀讀後感 篇七

我也要稱呼您“開復老師”,雖然我不是在校聽過您演講的大學生,也和您工作的領域毫無關係,但象您書中説的,同學們都喜歡這麼稱呼您,我非常認同。

在看這本書之前,我對開復老師的瞭解,也僅限於看他在《詠樂匯》做客的節目,他在節目中表現出的親切,幽默詼諧,及風度非常吸引我,所以想的瞭解他,想知道什麼樣的家庭和經歷讓他這麼與眾不同。

看了開復老師的自傳《世界因你而不同》後,我對他有了的瞭解,這本書從他的出生,童年,從國小開始到國外求學,到高中,哥倫比亞大學畢業,卡內基。梅隆大學攻讀博士。及在蘋果,SGI,微軟,谷歌四大公司的工作經歷,到今年9月成立了自己創新工廠,其實讀過這本書之後,知道的不只是開復老師的求學及在這幾大公司的工作經歷。讓我感觸最深的是他的精神,他的理念,就是開復老師常提到的一句話“Follow·my·heart”不管是他的演講,做客《詠樂匯》,在書中,還是在他的經歷中,這句話一直在他的心裏,引領着他,我想這句話和他成功的經歷存在着一定的因果關係,或者説是這句話成就了現在的李開復,這句話也深深地感染了我。而最讓我敬佩的是開復老師這種在跟隨我心後所做的事情,建立我學網,到各大學演講,再到成立創新工廠,我又一次被感動了,他做的這些事,我看不出一點私心,在現在這樣一個人不為已的社會,真的很可貴,他選擇了教育,選擇中國青年,選擇了為中國的未來去進自己的一份綿薄之力,我現在非常理解當初開復老師為什麼是選擇在中國建一所大學,併為此做出那麼多努力,雖然沒能做成。但從這點上我知道了開復老師心裏的願望。

開復老師的創新工廠,我覺得不能用成功與否來做評論,“成功不能批量複製”——我想説這句話的人的立場本身就和成立創新工廠的目的和想法是不同的。

我很遺憾我不是現在的學生,沒有在上學的時候受到您的指引,現在也只是一個普通的上班族,但雖然做不成象開復老師那樣成功的人,但看了這本書後給了我很多啟發和勇氣。我想我的成功就是要做最好的自己。希望以後也能象您一樣讓世界因我而不同。

《世界因你而不同》讀後感 篇八

記得高中的時候看了一段訪談錄,採訪前GOOGLE副總裁李開復先生。他説:“做最好的自己,真實的自己才是最好的自己。假設有兩個世界,一個是有我的,另一個是無我的,一個人存在就是拉大兩個世界的距離。”有時候,我很想知道,我的那兩個世界的差距有多少。曾經,不斷地詢問自己,為什麼我的世界總沒有別人的充實;曾經,很想讓自己一直只幹着一件事,直到厭倦為止。

看了這本書的一部分,但是思考了許多。我的人生從出生以來一直平平庸庸地進行着,以前總在幻想自己長大以後是一個怎樣有成就的人,幻想了十幾年。或許,我不改變,我還可以一直幻想到我老死的那一天。我總在尋覓總在等待總在膽怯,讓一切擦身而過,讓一切從指縫流走,總是望着朝霞或夕陽,微笑着看一切反轉成空,流下幾滴沒有價值的眼淚,然後繼續錯過。

一直一直都很想改變,成就一番大業。見過那種去過很多地方闖生活的人,我只能説,我們是在不同背景下生活的人,我所向往的衝勁被安逸扼殺在了搖籃裏。有許多時候生活用它的光彩的表面來掩蓋一切不足以察覺的深淵,我們不曾看到,也不曾想過,那些所謂的順理成章的韶華背後,漸漸隱去的是讓人難以相信的黑洞。誰曾想過,純真夢幻的童年以後,我們要面對的是許許多多如潮湧般的生存壓力;誰曾想過,象牙塔裏歡笑愉悦的人們不曾駐足的象牙塔外的風景。理想多了也會變成幻想,時過境遷,漸漸長大的我們會發現較為年少的我們是如此的無知可笑,而那時的我們只是用我們應該擁有的瞳光去看待這個世界。

要像明天就要死去那樣去生活,海倫·凱勒推薦的生活方式。今天,是你未來生活的第一天。永遠抱着嶄新的態度去生活,朝陽蓬勃,強大的生命力。回憶,有時兜兜轉轉的,自我束縛。曬乾了無奈,曬乾了歉意,曬乾了苦澀難堪,曬乾了難為,曬乾了難回,終究是退不回去的。膽怯的時候,不敢向前進,好像當下的都是快樂的泡沫,一碰就碎似的。用回憶填滿的我的生活似乎總在阻止着我的前進,漸漸產生了孤老的情境。就停在這裏吧,在這寒風習習的烈冬,用這南國的刺骨喚醒我人世間刻骨銘心的真實。

素來平平淡淡,何苦學人轟轟烈烈,我得和母親探討過未來的生活,母親只願我安逸幸福的生活,她不願意我涉政涉商,盡她的能力為我鋪就一條陽關大道。我就如此低調地長大,如此隱逸,如此和世間存有鴻溝。記得同桌曾經跟我談論:“你説我從小面對一牆的書和電視電腦長大,鄰居姓什麼我都不知道,我去哪裏學會和陌生人交流。”

Lead your life而不僅僅是Live your life。(領導你的生活而不僅僅是過生活。)我們常常會因為這樣那樣的原因而偏離生活本來的軌跡,成為別人的奴役。沒有誰的人生可以通過複製得來。記得白巖鬆老師在江西財經大學北部大禮堂演講的時候所説的這樣一句話,每次我們都在拿自己和別人比較,常常説,別人可以做到那麼我也可以做到,但是,我們應該這樣説嗎?我們在乎的應該是,我的無可替代和無可複製。每一個跳高冠軍都是用他們最後的失敗來宣告他們的成功,人生也是如此,失敗的重要就是它能讓你不斷的去探求人生的高度。我們要相信自己,去不斷引領生活和自己存在的高度,要去改變世界,讓世界因我不同。

李開復在書的封底説道:“人生在世時間非常短,如果你總是不敢做想做的事情,那麼一生過去了,你留下來的只有悔恨,只有懊惱。我常常説追隨我心,當然追隨我心必須是要在負責、守信、守法的前提之下。在這個前提之下,冒一些風險也是值得的。雖然經歷風險的日子可能會比較艱難,但如果我不這樣做,那蹉跎十年、二十年後,我可能會後悔終生。”每個人都有選擇如何生活的權利。沒有什麼比帶着“某件事情我好像嘗試一下”這種想法死去更可悲的了。價值不是你擁有多少,而是你留下多少。我們碌碌一生,要追隨我心,總在羨慕別人的,期盼未來的,遺憾以前的,從未知,每一次轉身,每一次徘徊,每一次刻骨銘心,影響的不僅僅是自己。書中反覆重複《瓦爾登湖》的選段:“我步入叢林,因為我希望生活有意義,我希望活的深刻,吸取生命中所有的精華,把非生命的一切都擊潰,以免,當我生命終結,發現自己從沒有活過。”

追隨我心,什麼是我愛的,什麼是我有興趣的,什麼是可以伴我一生而無悔的,用心引領我的生活,讓一切的浮華和虛榮的表面逝去,給予我一個澄澈的生活與生命,用最美好的嚮往去實現人生的價值。用夢想和理想去引領一生,用感恩、真誠、助人為樂的心態去引領一生,用執著、無懼、樂觀的態度引領一生,那樣,世界因你才會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