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做最好的老師》讀後感(3(多篇)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2.17W

《做最好的老師》讀後感(3(多篇)

品味完一本名著後,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需要回過頭來寫一寫讀後感了。是不是無從下筆、沒有頭緒?這次帥氣的小編為您整理了《做最好的老師》讀後感(3(精選5篇),您的肯定與分享是對小編最大的鼓勵。

做最好的老師讀後感 篇一

你做一項工作,只是因為為了謀生,對它並不喜歡,這項工作只能是你的職業。如果你做一項工作,只是因為喜歡,並不在乎它能否給你帶來利益,這項工作只能是你的事業。要做最好的老師,那不要把你從事的工作僅僅視為教書,僅僅當作職業,請把你的社會理想傾注在教育上,熱愛教育事業,你才可能成為最好的老師。

在金橋學校工作了幾年時間,讓我可以自信的説:“這點,我是可以做得到的”。我對教育事業熱忱,讓我有了成為好老師的基礎。

愛學生。我一直以為我很愛學生,從《做最好的老師》中,我開始思考,我是“愛學生”還是“喜歡學生”。我的性格里有着喜歡孩子的天性,我可以無愧地説,但是“喜歡學生”和“愛學生”是不一樣的,“喜歡學生”更多的純粹是一種天然感情傾向,和品德沒有多大關係;而“愛學生”雖然也屬於一種感情,但更藴含有一種教育者的責任,與師德直接相關。

而教育中真正的“愛”,意味着要對學生的成長以及未來一生負責,所以教師不能憑個人好惡只喜歡那些自己認為“可愛”的孩子,而應該懷着一種責任把欣賞和期待投向每一個學生,包括“差生”。並且真正的教育之愛,並不是遷就學生,不是放棄“嚴格要求和嚴肅的紀律”,而是要給學生的成長和發展提供幫助和服務,我們要給予學生的,是他們走出校園多年以後仍然保留在身上的,深入骨髓的習慣和性格。這種帶有養成良好文明習慣的“養成教育”,必然帶有“強制性”,離開了嚴格要求,但不是真正的愛。

在金橋學校第一年當班主任的時候,我是很喜歡學生,但更多的只是“喜歡”,我並不知道怎麼樣“愛學生”,不知道怎麼樣為他們的成長和未來一生負責,我對於學生,更多的是感情,而沒有“教育”,直到暑假時候,突然明白了“教育”的意義,明白了什麼是真正的教育。現在我更明白,我要從“喜歡學生”向“愛學生→←”發展!我要為學生的成長以及未來一生負責!

老師也只是個普通人,也有自己普通的感情,多少人都會以個人的好惡喜歡某些自己認為“可愛”的孩子,要真正從“喜歡學生”轉向“愛學生”就要學會去“喜歡”自已“本不會喜歡”的學生,能夠把欣賞和期待投向這些學生,這才是“師愛”,教師要怎樣擁有“師愛”呢?李鎮西老師用一句話告訴了我們:“童心是師愛的源泉”。

只有童心才能理解童心,帶着兒童的興趣去探尋學生的心靈深處的途徑,懷着兒童情感去理解兒童的心靈世界,那樣才能真正走近學生心靈世界,能理解學生的做法,從而讓自己與學生的思想感情保持和諧一致,這樣的老師就善於發現學生缺點中的可愛之處,甚至智慧之處,那他看到的學生,都是帶着“可能缺點”的可愛孩子。能看到每一個學生的可愛之處,喜歡學生,這是師愛的基礎。所以,“童心”是師愛的源泉。要做最好的老師,那就要帶着“愛”這個教育理含行走在教育道路上,愛教育事業,把教育當作自己的一項事業,愛學生,用真正的愛--師愛,去對待學生,為學生的未來服務!

在工作短短的兩三年裏,讓我領悟到,要做最好的老師,那就要帶着“愛”這個教育理念行走在教育道路上,愛教育事業,把教育當作自己的一項事業,愛學生,用真正的愛——師愛,去對待學生,為學生的未來服務!

做最好的老師讀後感 篇二

“北有魏書生,南有李鎮西”,李鎮西老師是著名的教育家、特級教師、家長學生信賴的班主任,他用自己的言行感動着千萬教師。著名教育家魏書生老師對李老師做出了這樣的評價:李老師滿懷愛心在學生心田耕耘,學生成長便成了享受,他教書也是享受;他把自己的感受真誠地寫出來,讀者讀起來是享受,我相信他寫書也是享受。把教學當作享受,同時讓學生享受成長快樂的老師,才是好老師。近日,我拜讀了李鎮西老師的著作《做最好的老師》,深有感觸。

《做最好的老師》是李鎮西老師25年的教育教學思想和智慧的精華集萃,這本書全方位地闡釋了李鎮西的教育觀、學生觀、班級管理、學生思想工作、學生心理健康、語文教學的理念和實踐。其中有的觀點已經深入人心:“變語文教學為語文教育”“把班主任的權威轉化為學生的集體權威”“讓語文教學走進學生的心靈,讓學生參與語文教學”“班級管理要以法治取代人治”“童心是師愛之源”……其“愛心、民主”教育,素質教育的思想和實踐讓廣大教師感動、折服,“未來班”的模式演繹着教師的理想主義、浪漫主義情懷,令人嚮往,讓身處“迷茫”中的我們從中找到了方向,看到了未來和希望。

老師也不是完人,在許多方面我們甚至不如我們的學生,只有老師意識到了自己的不足,才有利於自己的不斷完善。學生童心的保持,個性的發展,思想的成熟,能力的培養……這些都離不開教育。而教育,不應該是老師的居高臨下與學生的俯首帖耳,而應該是老師與學生的共同成長。所謂民主的教育,就是老師在向學生學習的過程中教育學生。我們應該學會與學生共生活、共甘苦,做學生的朋友,師生接近,人格互相感化,習慣要互相鍛鍊。老師與學生相處,會覺得自己很年輕,這就是老師受學生的感化;學生質疑問難,老師學業片刻都不能懈怠,這是老師受學生的鍛鍊。真誠平等的態度,才能讓老師贏得學生的由衷愛戴。愛學生,就必須善於走進學生的情感世界。而要走進學生的情感世界,首先就必須把自己當作學生的朋友,去感受他們的喜怒哀樂。作為11301班的語文老師,我真誠地關心班上的每個學生,把學生看成是自己的親人,感覺到他們有心事時,我會主動地側面瞭解,儘可能地幫學生解決問題。在課堂上,我會提出問題讓學生充分研討,並積極參與到他們的討論中去。學生建了個QQ羣,也把我拉進去,起初,有學生礙於有老師在內,羣中的氣氛總是悶悶的,於是,我便申明,在羣內,我只是普通的一名成員,大家儘管暢所欲言。學生漸漸話多了起來,他們週末會相約去體育館打羽毛球,會相邀結伴去城北公園玩……他們試探地問我參加不參加,在得到我肯定的答覆後,我能感受到學生的興奮。網絡這個平台,拉進了我與學生的距離。通過微博,我還及時瞭解到學生的動態,學生有煩惱,也都會在微博裏傾訴,我也會積極地點評,給予心理的安慰,學生有啥心事都願意跟我説。同時,語文課上很多問題,我也把其延伸到網絡中。比如,在學習海子的《面朝大海 春暖花開》一詩時,關於幸福的定義,我們在課上進行了熱烈的討論,我佈置了一項作業,就是請學生把自己的QQ簽名改為幸福的宣言,果真,學生都這樣做了,幾十個學生幾十種不同的幸福,我看了也感覺很幸福。

工作整十個年頭了,至今我還記得實習時教過的一個學生,那是個非常聰明的孩子,我實習一個月,帶兩個七年級班的語文,一切都是摸索着,備課、上課、批改作業……盡心盡力,但畢竟是新手,很多地方還是顯得稚嫩些。實習結束之際,好多學生都給我留了祝老師工作順利之類的留言,只有這個學生的一句話讓我記憶猶新,希望老師成為我們的良師益友,尤其在良師上還加了雙引號。就因為這句話,我一直在努力着,努力做學生的良師益友。

做最好的老師讀後感1000字 篇三

李鎮西的大名,如雷貫耳。他的著作《愛心與教育》很早就聽説過,假期中有幸拜讀此著作,讓我明白了愛是教育的主題,愛是教育的源泉。其中反映李鎮西老師心聲的《做最好的老師》一文,更使我對師愛有了更深更透徹的理解。

我以前只知道教育需要愛,卻不知道如何才能更好地表達這份愛。一直以來,我認為嚴才是真正的愛,因為有句俗話説得好:嚴是愛,鬆是害。所以,在我的課堂中,我決不允許學生有絲毫的怠慢,哪怕回一下頭,摸一摸下巴……我都認為這是違反課堂紀律的,必須予以嚴懲。當然,這嚴懲指的是批評教育。在這樣的高壓政策下,學生們出奇的乖,學習成績也是有目共睹的。為此,我一度沾沾自喜,為自己的高明而喝彩。其實,在我的內心深處一直渴望能和孩子們一起玩、一起樂,但師道尊嚴令我望而卻步。看了李鎮西老師的童心是師愛的源泉,才喚醒了我心中尚未完全泯滅的童心。我才真正認識到那是因為我缺少一份童心。

一直以來,我一貫以成人的標準來衡量學生,以成人的眼光來看待學生,希望他們變成我想象中的學生——小大人,個個成為懂事、聽話、尊敬老師、孝敬父母、多學習少玩的完美類型。孩子們成了我製造的模具中的工具。孩子們需要的是什麼?我瞭解嗎?不,我並不知道。而李老師呢?他能夠在教育學生時向學生學習,他能夠大聲疾呼並真誠的實踐着請尊重學生的選舉權,他努力追求着成為學生最知心的朋友回答學生最關心的問題,他勇於在學生面前承認自己的錯誤,他也諄諄教誨着年輕班主任要樂於請教勇於思考廣於閲讀善於積累 。李老師説得好: 教育是心靈的藝術。如果我們承認教育的對象是活生生的人,那麼教育過程便決不是一種技巧的施展,而應該充滿人情味;教育的每一個環節都應該充滿着對人的理解、尊重和感染,應該體現出民主與平等的現代意識。雖然就學科知識、專業能力、認識水平來説,教師遠在學生之上,但就人格而言,師生之間是天然平等的;教師和學生不但是在人格上、感情上平等的朋友,而且也是在求知道路上共同探索、前進的、平等的志同道合者。……讀着李老師的文字,感悟着他的心靈,回憶着自己的教學行為,我陷入了沉思:親其師,信其道,古人尚卻明白的道理,可我……實在汗顏。學生成了學習的機器,學習的樂趣又從何説起,學生的個性該如何發展?學生是有差異的,有的文靜、有的好動;有的乖巧、有的調皮……好玩是他們的天性,只有在玩中學、樂中學,才能真正激發他們學習的積極性。我們為什麼不讓孩子學海無涯樂作舟呢?為什麼一直讓他們徜徉在苦海之中呢?我們有什麼理由剝奪他們的天性呢?

做最好的老師讀後感 篇四

今年暑假,我懷着激動的心情,讀了着名教育家李鎮西的《做最好的老師》一書。這本書記載了李老師從教25年的經驗與收穫,書中從作者步入崗位初期寫起,從青澀寫起,到有一定的經驗,到經驗豐富,滿腹經綸,將自己的成長與成熟一步步介紹給了我們。讀後,使我受益匪淺。李鎮西的教育思想和智慧,對教育觀、學生觀、班級管理、學生思想工作、學生心理健康、語文教學的理念和實踐,都有其獨到的見解。他的觀點,尤其是他對班級的管理,使我感動,令我折服。同時,使我這個頗有一定教齡的教師,從中找到了前進的方向,更看到了未來和希望。在這裏,我可以找到教育的最新理念;在這裏我可以學到寶貴的經驗總結。從李老師成長的印記中,我們可以看到自己進步的影子;從他的成功教育案例中,我們也可找到適合我們的教育方法。它讓我明確了作為一名教師的目標,那就是成為一位勇於自我批評、善於積累、善於反思、有愛心、勇於挑戰、有目標的老師!

有人説,愛是一盞燈,黑暗中照亮前行的你;愛是一首詩,冰冷中温暖渴求的心房;愛是夏日的風,冬日的陽,春日的雨,秋日的果。是啊,李鎮西的教育理念:愛是永恆的教育理念,正證明了這一點。他把自己所有的愛,全部傾注給了他所熱愛的教育事業,25年如一日,愛生如子,用他那“激情燃燒的歲月”,譜寫着一幕幕愛的篇章。他把自己融入到班級這個集體大家庭裏,走進學生的情感世界裏面去,把自己當作學生的朋友,去感受學生的喜怒哀樂,去贏得學生的信任與敬佩。

對照李鎮西的教育方法,我發現:自己在教育教學過程中,還有很多不足之處。例如:在對待學生的態度上,由於急於求成,常常忍不住對學生髮火;對屢錯屢犯的學生,缺少耐心和恆心;和學生交談交流常常居高臨下,走不進學生的內心世界,使學生對我敬而遠之,師生之間存在代溝。

通過讀李鎮西的《做最好的老師》一書,我對比反思自己,深感愧疚,覺得自己與一個好老師的仍有不小差距。我認識到:教育上的愛,不是為了達到一個目的而做出的一種姿態,它是一種思想,一種情感,一種氛圍,運用得恰當,它會把“愛”自然而然的貫穿於教育的某一個環節,也會不聲不響的體現在教育的每一個細節,更會潛移默化的浸潤着每一個學生的心靈。所以,我深深感悟到:因為愛,冰雪會消融;因為愛,枯木會逢春;因為愛,希望綻放華彩,因為愛,能撥雲見日,未來永值得期待;因為愛,所有的生命才收穫了圓滿。

最後,藉着名教育家鎮西小語作為我的座右銘,“教育是心靈的藝術,愛心是教育的靈魂”鞭策自己,激勵自己,這就是我——一位普通高中老師在內心裏的吶喊。

做最好的老師讀後感 篇五

暑假裏,根據學校的統一安排,我有幸拜讀了李鎮西老師所著的《做最好的老師》一書。書中的內容猶如陣陣清風吹進我的心裏,讓人感動,盪滌心靈。這本書是李鎮西老師25年教育教學思想和智慧的精華集萃,它集中展示了李老師的教育教學思想、藝術和具體操作方法。他從自己身邊的故事講起,樸實形象的語言中透露着詩意,包含着深情。

書中最震撼我的是李鎮西校長對教育工作無比赤誠,對學生無比熱愛的一顆教育者的心。而這種愛心成就了他的輝煌。愛孩子,才能理解孩子;愛孩子,才能培育孩子的愛心;愛孩子,才能無微不至地關心、關注成長的每一個細節;愛孩子,才能成為孩子的親密朋友;愛孩子,才能真正走進孩子的內心世界。

教師真摯、深厚的情感可以發出強大的愛流,有利於傳導。做最好的教師要把心裏的情感用語言、行為表達出來,師生間通過精神的交流,達到思想感情上的聯繫和信賴,教師真摯的情感在學生的情緒上就會產生共鳴。曾經我班上有個同學上課總是不太專心,後來有一次稍微表現得較好時,我立即表揚了他,還請他當小老師,得到我一次又一次的信任,從此他大變樣了。

“讓每一個學生在學校裏抬起頭走路。”這是蘇霍姆林斯基心靈的召喚。在今後的人生中,無論做什麼事情,讓我們都儘自己最大的努力,獻出自己最大的愛心,做最好的老師,做孩子最喜歡的老師,讓自己無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