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憤怒的象羣讀後感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2.15W

第一篇:憤怒的象羣

憤怒的象羣讀後感

憤怒的象羣

今日讀沈石溪先生的着作《最後一頭戰象》中的一個故事:憤怒的象羣。讓人不禁感慨萬千。

故事講了因為一個名叫巖温扁的青年因為心存歹念,殘殺了一頭健壯的大公象,拔掉了象牙,然後埋葬了它。可是這卻引起了象羣的憤怒。要不是波農丁説出了發現巖温扁滿身是血,鬼鬼祟祟的情景,説不定曼廣弄寨早就被象蹄踏成了平地,血流成河,慘不忍睹。心存不良心態的巖温扁最終被受到了制裁——被象蹄踏死,躺在了那頭大公象的身旁。

殺象者巖温扁死的是活該的,因為是他先去冒犯象羣,買象牙換錢的心態太過於激烈,造成他犯這樣的錯誤。就差一點點,整個寨子就要被夷為平地,整個寨子就會像五十年前的亞皮寨那樣遭到血洗,情況自然慘不忍睹,唉,僅僅就這一瞬間,拋開象牙逮只野兔什麼的,也可以賣錢呢,何必在乎這麼一隻大象呢?象羣可是會憤怒的,憤怒,人就要死的啊,連孟加拉虎都要畏懼三分的大象,人類再怎麼樣也不該惹他呀!

故事簡單但又引人入勝,作者以沉重的筆調和切身的經歷,描述了這一切。讓人明白象也是有情感的,它對鄰居曼廣弄寨的行為要求報償,以殺一頭象換一個人的生命作為等值交換,讓那些心存歹念的人不敢再度犯這種不好的事情。

希望人類與動物界能永遠和平,再也別出現這種情況了。警告人類:貪心不足蛇吞象,貪心的人永遠會遭受報應,而沒有貪念的人,

將會一生太平。

贛榆縣羅陽鎮中心國小四(2)班黃文豪

第二篇:《憤怒》讀後感

《憤怒》讀後感

這,是第一本能讓我一口氣讀完的書;

這,也是第三本讓我讀起來哭得稀里嘩啦的書;

我沒有理由再無動於衷,

所以,這,又是第一本使我為之提筆作評的書。

與其説是書評,倒不如説是讀後感,更不如説是對現實生活無奈的牢騷。一本書抑或一部電影,我們明知道那是故事,我們明知道那是如有雷同的純屬巧合。可是,我們還是會讀,會看,而且會被感動的痛哭流涕……因為我們骨子裏愛故事——我們就是生活在那如有雷同裏的人;我們便是那純屬巧合裏的主角。

作為一個從小就在城市裏長大的獨生子女,而且這輩子也許就會宅在生我的城市裏的人,我還不能完全體味到主人公馬木生(李百義)在農村的飢餓童年。畢竟,大部分城市的孩子還是衣食無憂的……而我們每個普通人的父母的艱辛困苦確是一致的。在城市複雜的社會關係網中,你要和無數的人打交道:你的同學、同事、朋友、領導……當然也有“不如”你的人。但無論怎樣,這都是很費心神的勞動。在鄉下呢?曾經很傻、很天真的認為,那裏就是面朝黃土、背朝天的勞作和淳樸。但,我錯了……人性的網沒有地理上的區別。遇到一個土皇帝,欺負你爹、霸佔你娘,你是毫無辦法而且是求生不能求死不得——沒有公平的,你只有一文不值的生命,但這卻是尊嚴。

我們至少要先從道義上感謝生我養我們的父母,還有活着的自己。“他們把我送到這個世界上來不是讓我們受苦;也不是讓我們吃

山珍海味,然後死掉,”活着就是一種尊嚴,為了我們要的公平。因為活着所以活着。

故事裏主人公的母親被逼病死,妹妹被車撞死後,他只能和那個唯唯諾諾的父親走上petition之路。現實中不也是如此麼!有哪個衣食無憂的人會去“無理取鬧”?但其中成功掙回公平的又有幾何?被平安遣回還是個不賴的結果,但另一些人會受到更屈辱的待遇。那些以受害者身份petition的弱勢羣體,被跟蹤、毆打、強姦,甚至被非法的剝奪生命的時候,施暴者的罪性和罪行展現的淋漓盡致——甚至我覺得每個善良的旁觀者的本性也是罪惡的(也許這就是所謂的原罪吧)。

在我們這個缺少真正信仰的國度裏,做好人——難,“好人之所以存在,不是因為有好的報應讓人期待,而是因為有信仰。”壞人之所以存在是沒有公平……當一個遵守規則的人處處碰壁,而另些人犯法卻能逍遙於外的時候,這就是不公平,沒用信仰的人就自然變成了壞人。

我所説的,不是我親眼所見,也不是我親耳所聞,只是一廂情願的認為我看見了,聽見了。我們在現實中多多少少都會受到不公,這就是我一廂情願的資本。主人公為了他的公正決然的判了那個仇人的死刑……但這憤怒讓他的背上了十年的心債。當他最終被捕時,他笑了,笑的燦爛。因為他不再需要用近乎病態的行善來還債了……身陷囹圄心自由。

我沒有主人公的那種勇氣(或是脾氣),我也不認為那樣做是對

的。憤怒——不是解決問題的辦法,只是以暴易暴的衝動。捫心自問,我們誰沒做過壞事,誰又有資格審判別人呢?“一個生命可以改變一個生命,而其中的紐帶就是愛。”所以,如果我們想改變這個社會,我們還是少點兒牢騷,多做點兒力所能及的好事吧,至少是對自己——有信仰的好好活着。

書最後是個皆大歡喜的結束,這是我唯一遺憾的地方。因為是故事,所以有皆大歡喜;因為是現實,所以需要以暴易暴。

第三篇:憤怒的葡萄讀後感

《憤怒的葡萄》讀後感

最近幾天,一直在讀《憤怒的葡萄》這本小説。在讀之前,我對這個題目深深的懷疑,老師怎麼會推薦我們讀這本書呢?帶着這麼一種疑問去讀,只是讀了一遍,文章還算不短,最後略懂一點點,原來老師推薦這本書的目的不僅是去讀一個關於大批農民破產、逃荒的故事,更重要的是從生態學的視角來理解這則故事。

從這本書的整體脈絡看來,它是以喬德一家的逃亡或者説是尋找“幸福生活”的過程為主要思路來描寫整個故事的。真實的反映了經濟大蕭條時期的美國社會和處在最底層的廣大農民的苦難生活,另外,作者還以獨特的方式表現出了人與土地的相互依存關係和對人類生存環境的關注與思索。

在第一章的時候主要是以自然環境描寫來渲染氣氛,讓人們不知不覺的產生一種對當時的環境(包括自然環境和自然環境)理解。如:“風又吹着乾枯的玉米,還一陣緊似一陣。大路上又塵土飛揚,而後的玉米地裏捲起一股股灰色的煙霧。夜間,鳳貼着地面跑得更快,它挖鬆了玉米根四周的泥土,玉米稈一根根橫倒在地上,標誌着風向。”,“一到夜晚就一團漆黑,星光透不過風沙,屋裏的燈光也透不出窗户。”這些對玉米,對大路和對夜晚的描寫,似乎是在説上帝對這片土地不是那麼的公平,給它們的盡是一些風和沙塵暴,殊不知是另有原因的,從而引起讀者對下文的興趣。往下看,我們能夠看到第二章的時候,小説的主人公之一喬德出場了,然後着重寫湯姆具結釋放之後回到家鄉,發現家鄉的樣子完全變化了,原來的人都不見了,包括自己的家人,後來在慕萊的解釋下,才知道家人去了哪裏,村子裏的好多人都去了西部的加利福尼亞洲去求生了,而自己也經歷了一些不可思議的事情,其中最讓他恨的莫過於看着整片的土地被拖拉機無情的摧毀吧。“為了這塊地,爺爺消滅了印第安人,爸爸消滅了蛇。我們也許可以消滅銀行——銀行比印第安人和蛇更可惡呢。”農業資本家為了獲取最大利潤,不斷地增加機器。在美國,隨着技術的進步,機器對土地的威脅越來越大。越來越多的拖拉機毫不留情的把房屋剷平,把土地佔領,使得原本住在這片土地的中低級佃農們紛紛破產,流離失所,之後不得不去西部的的加利福尼亞洲去尋找美麗的生活的故事。他們一路上歷經挫折,好不容易到了加利福尼亞,卻發現那裏的生活遠不如理想中的好,然而現實是殘酷的,他們也只能夠安於現狀去為別人幹一些廉價的勞動力的活,所得卻只能夠他們一家餬口,根本沒有一點點的富餘可言。難道這就是所謂的美好生活嗎?從文章中主人公們的表現以及所表現的心情看來,答案當然是否定的。

説到這則故事,確實是感人的,而且很具有批判與諷刺意義,但是從生態角度來分析這篇文章,似乎意義會更大一些。

書中的人與土地是緊密聯繫在一起的。當現代化的農業用拖拉機把他們趕走時,他們憤怒地抗議:“地是我們量出來的,也是我們開墾出來的。我們在這地上出生,在這地上賣命,在這地上死去。”土地是他們的生命,是他們的母親,是他們的一切,他們不願離開這裏的土地。當土地受到蹂躪,被大型拖拉機碾過時人們會感到撕心裂肺般難受。”從這裏面我們可以看出來土地死亡的原因既有人類的無知和貪婪,又有現代技術和現代工業的蹂躪。悲哀的土地和悲哀的自然很需要人類的同情和關愛!但是事實往往是相反的,對土地無限的開墾和無限的索取最後帶來的只是肆虐的沙塵暴和無邊的沙漠。我想這不是人類想要的結果吧!有

一段話描寫的很好:人坐在這機器裏,既看不見土地的真面目,也聞不到土地的氣息,兩腳踏不到泥土,也感覺不到大地的温暖和力量,人與土地的關係便消失了。“莊稼生長起來和收割的時候,沒有人用手指頭捏碎過一撮泥土,讓土屑從他的指尖當中漏下去。沒有人接觸過種子,或是渴望它成長起來。人們吃着並非他們所種植的東西,大家跟麪包都沒什麼關係了。土地在鐵的機器底下受苦受難,在機器底下漸漸死去,因為既沒有人愛它,也沒有人恨它;既沒有誰為它祈禱,也沒有誰詛咒它。”人與土地的自然關係被割裂,不僅土地遭受磨難,而人們也變成了空有軀殼的機器。

同是生態系統中的必要元素,人類必須依賴於自然,自然環境的惡化自然會嚴重危害人類的生存。這就要求人類務必要尊重自然的價值,在利用和開發自然的時候做到熱愛自然和保護自然,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和共贏。

然而在作者筆下,他雖然嚴厲的譴責了人類的無知和貪婪,但是還是向讀者展示了自然的生命與活力的。他滿懷深情地描述在陽光照射在草地上,草地是暖洋洋的,草的陰影裏有各種昆蟲在活動,螞蟻和蟻獅忙着佈置撲捉昆蟲的陷阱,蚱蜢向空中跳起,輕輕地拍一拍翅兒,潮蟲用許多細腳像犰狳一般慢騰騰地踱步。”在作者眼裏,儘管塵暴帶來了災難,自然界裏的生命卻是那樣美好可愛。自然賦予人類的東西是那麼美好,人類還有什麼理由去破壞這種和諧和平衡呢?

在文章的最後,我們可以看到,原本能夠為當地居民提供數以萬計的自然資源,也足夠這些流浪農民生存延續下去的加利福尼亞洲,卻因為大農場主、大資本家貪婪的開發已經遭到嚴重的破壞。伴隨着農產品大豐收,價格受大地主、大銀行家的控制大幅下跌,許多當地的小農場主們連採摘的工錢都出不起,只能眼看着果子在枝頭上腐爛,眼看着債務像潮水一般湧來。等到第二年,資不抵債的小農場主們也會加入到失業的行列。而他們的農場或是果園,就要被吞併到大地產裏去。但是這種大農場裏面產出來的果子,農場主們不可能完全免費的去供給那些無家可歸的人去吃,他們寧可這些果子爛掉,也不願意拿一個去拯救受苦的農民,這個世界的性質已經變化了。變成了一部分人的世界?這是人類對自然無限的貪婪的後果。

以上就是我讀了這篇小説之後的感受,怎麼説呢,人與自然還是和諧一點好,尊重自然的同時也是尊重自己,我是這麼想的。試看,近十年來,由於人類過度利用自然資源,環境受到的重創也是大家有目共睹的:酸雨、臭氧空洞、温室效應?以及他們所帶來的嚴重後果,都是我們人類在向大自然索取的同時對她的傷害,也有説法説那些後果就是大自然在報復人類,或許真是這樣子。如果人類一直這麼無節制,一直只知道索取,不知道回報,那麼人類與自然的和諧局面一旦被打破,就一定會進入一個惡性循環,這種後果是不堪設想的。“保護環境,愛護環境,是我們人類的共同責任。”這句從小聽到現在的話,還是要被提到重要日程的。為了人類的未來,可持續發展也必須被提到重要的日程。

第四篇:《光榮的憤怒》讀後感

《光榮的憤怒觀》觀後感

時代總是踏着高昂、輕健的步伐快速地前進着,我們也總是習慣性地用較發達地區的較好一面來展示我們這個社會的所謂成功的跨越。但是,大部分人們是否還記得,在遼闊的華夏土地上,佔絕大多數的還是鄉村底層人民,我們要反應的是我們整個民族和社會的發展,絕不能忽視當下廣大中國農村從北到南,從東到西的社會現狀。

《光榮的憤怒》就是以最簡單的故事承載了最廣泛的社會問題,現在在一些偏遠、稍落後的地區甚至在發展較好的地區都存在着大大小小類似的,甚至遠嚴重於此情況的問題。那麼這種不良狀況的存在總是因為各種因素產生的。看了這部電影,我自己總結了一下幾個原因:(以下言論無論對錯,都是我自己的觀點)

1、 我們這個社會發展的極度不平衡,偏遠的農村地區經濟、文化等發展滯後,貧富差距大,交通、通信不方便,法制教育程度低,村民麻木無知等等,這樣才會給那些惡勢力有抬頭稱霸的機會。黑井村上有了這四個無惡不作的兄弟,整個村都烏煙瘴氣了。面對仗勢欺人的賭徒熊老大,土瓜只能低頭陪笑;面對魚肉百姓的會計熊老二無人敢抗;面對無法無天的村長熊老三,狗卵只能躲回山裏;面對色膽包天的廠長熊老四,大旺只能打斷妻子的腿,忍氣吞聲;面對這四個人,張書記也點頭哈腰。雖然村民們對對他們四人的所作所為恨之入骨,但是又沒有人敢招惹他們,敢揭露他們,敢消滅他們,只能忍氣吞聲,在背地裏罵他們“四人幫”。這些都是因為村民們遠離“飛躍發展的文明”,經濟文化發展沒有跟上時代的步伐才他們的麻木無知、怕事和軟弱。

2、 社會的黑暗性,暗箱操作與潛規則的普遍存在也是這個“四人幫”能存在的原因之

一。我不敢説我們的體制是怎樣的清澈透明,但是我通過大大小小的新聞,確實能發現“官官相護”中掩藏着多少不可告人的祕密,暗箱操作中有多少人撈到了或多或少的油水,在這些背後又有多少人受到了它的毒害,這些事件發生或發現以後,社會上又有多少人會去真真正正地關注它的,又會有多少法律會真正的制裁它,政府的監管又會落實到哪裏?誰有實力誰就掌握了話語權就是最好的解釋了。

3、 整個社會發展的不和諧性,現在我們倡導的是發展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但是,我們真正做到了嗎?就拿這部影片所反映的事件來説,我們這個社會對底層人民的關注還不夠。在物質經濟文化快速發展的城市中,人們對於發展較落後的地區缺乏關注與幫助。我們可以看到鮮明的對比,在發展較緩慢的鄉村地區,生活條件與質量差、整體生活水平低、文化教育程度低、與外界接觸較少(較封閉)、法律知識淡薄等等。

這些缺點存在原因就是發展的不平衡性,也是整個社會發展的不和諧性。我覺得,在社會的發展中,雖然有先富一部分人,再帶動全部富裕的步伐,但是,這個“先富”要達到怎樣的程度才開始帶動“共富”呢。我認為,在我們的社會中,貧富差距已相當明顯,帶動“全富”的步伐要加緊速度跟進,努力減少差距,從而真正到達“和諧”。

4、 另外,還有諸如政府監管力度不夠, 制度等的宣傳不完善等客觀原因,也有村民本

身的懦弱,妥協性等主觀原因,因為一個事物的發生總有多重原因的交織。

以上,都是我對黑暗的一面的描述。下面,是我對張書記來的行為的一些感想。

葉光榮,黑井村的村支書。表面上,他是一個懦弱怕事、趨炎附勢的人,不像那種會幹一番大事業的平淡凡庸的人,但是他的內心恰恰是堅定、勇敢又有正義感的有所作為的有計劃的有條理的當之無愧的村支書。在惡勢力猖獗活動之下,在熊老三的“賄賂”下,他沒有同流合污,反而堅定了剷除“黑人幫”的決心,敢於為深受傷害的在惡勢力面前極度弱小的村民們打頭陣,聯絡組織了“繳熊”行動並最終獲得了成功。村支書的這種行為,才是當下官員應該推崇的“有作為”。當下,各種制度不斷出台,對官員也有不少要求,因此為了達到這些要求,現在很多官員都一味地追求效績,一心只想幹幾件能提高知名度的大事,而不願在真正需要花力氣、能出績效的小事上。會暫時地忘記他們作為官員的使命、宗旨和原則是什麼,不能真正做到事實求是、為人民服務。所以,當下,我們也需要呼籲下我們的官員向光榮學習。

另外,從光榮的行為中,我也學習到,無論擋在我們面前的石頭有多大、有多堅硬,只要我們存在堅定的信心與永不放棄的信念,我們的信念就像那石頭一樣,並且加之以充分的準備計劃,那麼,上天總會眷顧這些人,給予勝利的喜悦。

政管0902

-----楊美琴

第五篇:憤怒的葡萄 讀後感

《憤怒的葡萄》讀後感

這部小説真是充滿了太多的不幸和太多的悲哀,以至於我讀完後還久久不能釋懷。

美國的農民原來也有這樣的血淚史,我想這是很多人都不知道的,這也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美國三、四年代的經濟恐慌對農民來説真是一場巨大的災難。大量農民失去了賴以生存的土地而被迫流浪,而流浪的過程充滿了多少的血與淚。

這部小説有3個人物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就是湯姆、奶奶和媽媽。湯姆是一個正直,善良,很率真的人,只要自己認為是正確的即使付出代價也會去做,他不會為邪惡勢力低頭,這樣的湯姆不止被家人所愛,更被我們這些讀者所愛,儘管這個形象似乎有些理想化。奶奶是個頑皮的孩子,他固執,他天真,他可愛。我真的是愛死這個奶奶了,他的死讓我難過了好久。媽媽是這部小説裏刻畫的最傳神的角色,儘管她只是一個家庭婦女,但她是一家之主。她有強大的氣場去維護這個家的完整和尊嚴,同時她擁有超乎常人的接受苦難的能力,再大的災難也無法擊垮她,也就無法擊垮這個家。

美國中部大量的農民失去土地被迫流浪,他們所夢想的僅僅是能夠吃飽穿暖,能有自己的一個家,但這樣的卑微的願望也被無情的現實狠狠的撕碎。他們鬥不過那些狡猾的資本家。大資本家的狡猾與醜陋在這本書中顯露無疑,而更深層次的還是資本主義制度的問題,這個制度是犧牲那些窮苦人的利益來維護大資本家的利益,而這也是資本主義國家發展的必經之路,英國的圈地運動同樣如此。書中有段文字讓人印象深刻:那些農場主把堆積如山的橙子和葡萄拿來燒掉,把很多豬活埋掉,為的就是保持住這些東西的價格,而有千千萬萬的流浪者卻因為吃不到東西而餓死,連葡萄都變得憤怒了。記得小時候經常聽父輩灌輸這樣的思想:資本主義國家是十分奢侈和腐爛的,把大量打牛奶倒掉,把大量的水果燒掉。當時還小,聽後還蠻震驚的,這不是暴殄天物嗎,這資本主義國家真是他媽的浪費啊。其實細細想來,這樣做也是迫不得已。試想那些農場主也需要生存,如果沒有了利潤,意味着自己的辛苦也白搭了。那為什麼不把東西送給窮人或便宜賣給窮人呀?這當然是不可能的,如果這樣做了,不僅自己會虧的血本無虧,同樣還會受到同行的排擠與譴責。因此,沒有人是救世主,每個人都只會為自己的利益考慮問題,要想活下去,只能靠自己。

這部小説也許更多的是想表達窮人們在關鍵時刻應該團結一致,才能共渡難關。“在你需要幫助時,永遠只有窮人才會對你伸出援手”。同時還歌頌了廣大勞動人民承受苦難的能力。這也是本書帶給大眾感動的地方。

其實我們每個人的一生都要面對眾多的苦難,我們能選擇的是怎樣去面對。如果面對苦難我們能勇敢接受,那就沒有什麼東西能夠打垮我們。

即使我們不幸成為失敗者,那就怎樣,生活還不是在繼續前行,前方還有多少美麗的風景在默默的等着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