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教師暑期讀書心得交流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1.36W

柳暗花明——讀《教師不可不知的心理學》有感

教師暑期讀書心得交流

在工作室暑期讀書心得交流活動的推薦書目中,本着“知己知彼,百戰不殆”的心理,我選購了《教師不可不知的心理學》這本書。通過一個暑期的閲讀與思考,“相見恨晚”之情充溢着我的內心。

《教師不可不知的心理學》的作者是唐全騰。他在教書一段時間後,重新回去讀書,從而對教學有了更深刻的體會。書中重點研究了23種教育心理現象,每種心理現象都用校園中最常見的的實際教育案例來支撐,從而分析其中所包含的心理學的原理,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待學校教育,從學習、關係、決定三個角度解釋了從眾、模仿、習得無助等現象,並結合教學場景進行分析,從教師的角度給出了自己的認識和處理方法。

這本書介紹的一些學生心理知識中,很多觀點讓我感慨良多,結合教學實際中看到的現象,也讓我解開了心中的結。在教學中,我們經常可以看到,很多老師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教學質量,自掏腰包,購買比學校獎勵更勝一籌的獎品獎勵學生,更有甚者直接發放現金。這一行為在一定程度上甚至短時間內收到了一定的效果。但我也曾思考:作為一名收入偏低的國小教師,我們的財力能夠支持我們走多遠?如果換了老師,這一獎勵方式不再執行,那將是一個怎樣的局面?這……真的好嗎?讀了《教師不可不知的心理學》中的“過度辯證效應(內在動機的強度,有可能因為外在動機的加入而遭到破壞。一件原本他喜歡做得事情,可能因為我們不必要的獎勵,讓他誤會自己做某件事的原因是為了得到拿分獎賞,結果獎賞一旦消失,他也就失去做某一件事的動機了)”,我的內心豁然開朗。在動輒向老師問責的教育大環境趨勢下,老師們發現可以用獎勵的方法提高教學效果,但和體罰相比,獎勵的成本較高,我們以個人的實力是走不遠的。“人性傾向懶惰,所以往往選擇曾經用過的方法,或是最簡單的方法,而忽略了這個方法現在還適不適用,或是這個方法已經違反了某些大前提(教育規則)”。在我原任教的學校,曾有一位英語老師,面對無心學習的學生承諾:“凡是在期末考試中能取得80分以上的,每人獎勵五十元。”期末考試後,還真有幾名平時比較調皮的學生考出了八十分以上的成績。拿到成績單的時候,這幾個學生沒有看看自己其他科的成績怎樣,更沒有去分析分析自己的得失,而是拿着成績單一臉驕傲地去向老師索取曾許諾的獎金。到第二個學期,因為覺得上期的獎勵過高,自己無法兑現,該教師取消了這一獎勵方式,因此引起部分學生的不滿,甚至公然表示不再學英語。因此,在老師們在實施獎勵的時候,不必要求一定要得到回報,或者甚至也不必要學生一定要懂得感恩。但至少要讓學生知道這個獎勵絕對不是所謂的“理所當然”。獎勵也不會是靈丹妙藥,用得不好,後果仍然是蠻糟糕的。

書中講到的“習得無助(當個體認知自己的能力無法解決困難,對目前的環境變化無法控制,或是對未來發生的事情無法預測時,如果這種情況長期延續,個體將會喪失鬥志,進而陷入絕望的心理困境)”心理不僅存在於學生中間,也同時體現在了部分老師身上(包括我自己)。在我班上有幾個學生,家長大字不識,孩子不認真聽課、作業不完成。對這些學生也曾開了很多小灶,卻效果甚微。每次家訪或電訪,家長説得最多的一句話就是“對不起老師”,之後再無下文。找不到更好的辦法,想放棄,可每天看着不學無術的他們,內心都像壓着一塊大石頭。讀了這本書,我想在開學後給這些孩子一些克服小困難和小挫折的機會,看看效果如何。

對於學生的“從眾”心理,我是特別認可的。在“從眾”這個方面低年級的孩子尤為突出。若老師能加以利用,在教學和班級管理中恰到好處地樹立楷模,大部分孩子就會不自覺地向其靠攏,從而形成良好的學風和班風。

總之,本書的每一個觀點,皆依託於一個具體的實例,然後進行深入的心理剖析,讓我理解了很多之前所教學生的“無理”行為,讓我發出“早知道就好了”的喟歎,頗感“柳暗花明”之震撼!書中許多觀點,都讓我開始對我的教育方式進行反思。確實,不管教育到底是怎麼一回事,最後還都要靠“人”來實現。儘管我的“習得無助”心理較嚴重,但“教育問題就是人的問題”,這是不可辯駁的。要解決自己在工作實際中遇到的問題,首先要解決的是我自身的問題。我們教師是教育過程中的重要人物,要提高我們的教育質量,就要提高教師的專業素養,提高教師的專業素養則更加體現在教師對教育心理方面知識的理解和運用。所以從現在開始我不僅要加強學科知識的提升,不斷提高自己的知識素養,更要加強教育心理知識的學習,努力成為一位稱職的好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