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心得體會和讀後感(實用5篇)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1.3W

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整理了5篇《心得體會和讀後感》的範文,但願對你的工作學習帶來幫助,希望你能喜歡!當然你還可以在本站搜索到更多與《心得體會和讀後感》相關的範文。

心得體會和讀後感(實用5篇)

篇1:讀後感心得體會

今天,我讀了《樹上的那隻鳥》這篇文章,被深深地感動了。

文章的內容是這樣的:一位父親和他的兒子夜晚在院子裏散步,他的兒子大學畢業了,在外地工作,一年也難得回家一趟。

父子倆坐在院子裏的一棵大樹下,突然父親指着樹枝上的一隻鳥問兒子:“兒子,那是什麼?”“一隻烏鴉”。兒子回答。

“是什麼?”父親好像沒有聽見,又問了一遍。

“是隻烏鴉”。兒子的回答比剛才提高了許多,他覺得父親的耳朵出問題了。

“兒子,你再説一遍,那是什麼?”父親還繼續問。

“爸爸,那是隻烏鴉,你聽到了吧!烏鴉!”兒子不耐煩地對父親説。

這時,父親沒有吭聲,轉身回到屋子裏給兒子拿出一個發黃的日記本。日記本里記載着25年前,兒子也在這棵大樹下問父親同樣的問題,一直問了25遍,每問一遍,父親都耐心地回答兒子:“這是一隻烏鴉......”

當父親讀完這篇日記時,兒子已漸愧得淚流滿面......

就這樣一個小故事,觸動了我的心底,我想到了我的媽媽。媽媽也像文章中的那位父親一樣,無論我問她什麼問題,她總是不厭其煩地給我講解、回答;有時,我問的問題媽媽回答不上來,就翻書本查資料幫我找答案。而我對媽媽的態度也像文章中的兒子一樣,有時媽媽問我一個英語單詞,當我回答她第二遍的時候就不耐煩了,不但聲音提高了很多,還嘲笑媽媽怎麼這麼笨!想想真是太不應該了。

通過閲讀這篇文章,給我最深的感悟就是:天下所有的父母對孩子都有着偉大無私的愛!他們為了孩子,再苦再累也不説。而孩子們不知道感恩,還老惹父母生氣。父母的愛比山高、比海深、比宇宙還大......他們給了我們那麼多的愛,從來不求回報。而作為我們該怎樣報答父母的愛呢?我想:聽話、懂事、感恩就是對爸爸媽媽最大的愛,最大的孝順!

願天下的父母永遠健康,幸福!

篇2:讀後感心得體會

讀後感彙總1

當飛鳥停在窗口,當黃葉飄落土中,你是否熟視無睹?這些都是愛。 當太陽披上霞雲,當晚霞籠罩夕陽,你是否怦然心動?這些都是美。 讀着泰戈爾的《飛鳥集》,我看到詩人那一雙細微入扣的眼睛,總能在一切平凡的事物中找尋到愛與美。他帶着一顆跳躍的心行走着,懷着一股洋溢的情看世界。 泰戈爾喜歡比較“真實”與“不真實”。他把“真實”比作一個丈夫,把“不真實”比作一位妻子。他們互相懷疑,妄自悱惻,卻從未相離。是啊,對立的兩個極端又為何不能共處呢?世界本就需要這種無窮無盡的對立才能存在得更加長久。設想,如果萬物都是一樣的,鳥兒失去靈動,樹木失去生機,人類失去智慧,獅虎失去兇猛,那麼它們還會有存在的意義嗎?在“真實”中才能看到“不真實”,唯有比較,才謂人生。 泰戈爾喜歡寂靜。在原文中“silence”與“silent”這兩個詞出現得最為頻繁。他不愛喧囂吵鬧的生活,更為追求平淡無奇的人生。他總能在寂靜的思考中找尋生命的真諦。 泰戈爾喜歡清淡平素的愛。這愛銘在心底,無法抹去。文中多次提到“你”。是誰?是上帝吧,令他如此執着,帶着虔誠不懈追求;是妻子吧,令他願意付出一生而無怨無悔;是大自然吧,令他總徜徉於欣賞之中,也從不厭倦,依舊堅定。他相信飛鳥會讀懂自己的愛,就像我對泰戈爾的愛一樣。 我喜歡這種美麗、這種愛戀。就這樣試着在古蹟中尋找。也許,我們中國與印度文化殊途,但內在卻是一樣的。檀木莊重,教我體悟愛的嚴肅;紅木大氣,教我體悟愛的磊落;黃花梨堅硬,教我體悟愛的堅定。在雕樑畫棟之間,工匠對它們傾注的感情,濃重而熱烈。 在這隻清麗的飛鳥上,我相信了:愛,是大自然最美、最珍貴的禮物!

讀後感彙總2

讀了《老人與海》這本書,我感受到了,為了一個奮鬥的目標不懈的努力,永遠不説失敗,永遠不輕易放棄。面對困難永不認輸,積極努力地去解決。越挫越勇,屢敗屢戰,在某一天你就一定會成功。

在某些地方的海上,我們經常能看見漁民在海上捕魚的情景。他們經常走走停停,但收穫卻十分豐富。老人聖地亞哥已有八十四天沒有收穫了。在第八十五天時,他出海捕魚,終於有一條馬林魚咬了他的鈎,他與馬林魚搏鬥了兩天一夜,終於把馬林魚捕了上來。但在返回的途中被鯊魚盯上了,老人用魚叉、刀、木棒和船舵把鯊魚給打退了。但是老人釣到的大馬林魚卻被鯊魚吃的只剩下白骨了。

聖地亞哥為什麼一定要釣大馬林魚呢?又為什麼要與鯊魚頑強搏鬥呢?因為聖地亞哥不想讓瑪諾林傷心。聖地亞哥為了釣馬林魚與它拼了兩天一夜,為了保全馬林魚全力以赴。這種永不言敗的精神就與《假如給我三天光明》的作者海倫.凱勒一樣,雖然盲聾啞,但她用手觸摸樹葉的花紋,用手感受水的涼爽與流動,最後考進了哈佛大學德克利夫學院,畢業後成了一名大作家。

從聖地亞哥的身上,我從中得到啟示:只要為奮鬥目標不懈的努力,永不言敗,就一定會成功。正如我當初學習游泳一樣,如果中間停止沒有堅持住,到現在都還是學不會。學習也是如此,只有堅持不懈才能成功。

我們一定要做個與老漁夫聖地亞哥一樣的人,做什麼事情都要永不言敗。

讀後感彙總3

今天,我讀完了“彩烏鴉”系列中的《火車老鼠》這本書。

這本書的主人公是一隻叫斯特凡的老鼠。有一天,斯特凡在火車站尋找吃的,它跑進了一輛火車裏,睡着了,等它醒來,火車已經開動了。它先到了傳説中的“老鼠的天堂”——瑞士巴塞爾。可到了這兒它才發現瑞士人很愛乾淨,老鼠沒有吃的。於是,斯特凡和瑞士田鼠威廉又搭上開往法國巴黎的火車。不過在這趟火車上,它們被發現了,人們要用滅鼠噴霧器殺死它們,幸虧它們跑得快,從通風管逃走了。到了巴黎,它們又發現法國人喜歡養貓,“有貓在家,擔驚受怕”,斯特凡開始後悔了,它想家了,於是,它決定坐火車回到自己的家鄉——慕尼黑。不過這一次它們的運氣太差了,它們上了一輛馬戲團專用火車。沒辦法,斯特凡它們只好跟着馬戲團來到了英國。馬戲團裏有好多白老鼠,它們教斯特凡學會了走尼龍繩等好多本領,斯特凡也能夠上台表演了,並且大受歡迎。

最後,斯特凡還是決定回家,它們向白老鼠告別,逃出了馬戲團。斯特凡又坐了輪船、火車、農民賣馬鈴薯的車,終於回到了家,終於又見到了爺爺、爸爸媽媽和兄弟姐妹。

斯特凡的冒險之旅真是有意思啊!而且,斯特凡的那種“我一定要回家”的堅定的信念,讓我非常感動,我始終相信,斯特凡一定能夠找到它的家人。

書中講到了很多國家,我最喜歡法國。那裏有很多美食:比如有一種名叫“巴蓋特”的長條形麪包是法國人的最愛,還有品種繁多的奶酪、香濃的鵝肝醬、紅酒泡橄欖……每次看到斯特凡大快朵頤的時候,我也忍不住要流口水。我也很喜歡英國,斯特凡跟隨馬戲團在英國演出,英國人很熱情,而且,2012年第30屆奧運會馬上要在英國倫敦舉行了,真是巧合呀,我提前感受到了英倫風情。要是我也能到英國倫敦去看奧運會,那該有多好哇!

讀後感彙總4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老人與大海也許就是這樣一種關係吧!作為在海邊生活的漁民,一生都在打漁中渡過,如果沒有改變,也許他的後代會不斷追隨他們的腳步,繼續過着這種看天吃飯的日子。這是一個年邁的老人,幾十天都打不到魚,有時候需要接受鄰里和男孩的幫助,分一些食物,才勉強熬過那些他打不到魚的日子。如書想要傳達給我們的一樣,我們看到了一個頑強而倔強的老人。倔強是因為他在一段時間零收穫的情況下,還堅持着出海,破曉之時划着他的小船向不給他任何饋贈的大海劃去,並堅信自己能捕到大魚。儘管小孩一再要求要與他同行,都被他拒絕,也許他想證明自己一定能捕到魚。

老人出海的過程在作者的文字中顯得漫長而平淡,如同一艘孤獨的穿在海上游蕩,看着他灑下魚餌,拋下繩索,再陷入等待。在漫長的等待中,終於如他所願大魚上鈎,在看不見魚又多大的,老人充滿鬥志,利用他嫻熟的釣魚技巧,這也説明了他是一個經驗豐富的漁夫,不管多大的魚都有豐富的經驗去降服它。當魚用着超乎他想象的力氣和毅力與老人搏鬥的時候,雙方都在鬥智鬥勇。當老人説他愛魚,愛活着的魚,也愛殺死的魚,所以他必須將他殺死,我感受到了他對大海的熱愛,愛生活在大海生活的生物,也愛大海的饋贈。

在搏鬥的過程中經過精疲力竭,手抽筋,背部疼痛,這些都沒能使他放棄,將大魚征服後又擊退了幾條試圖分一杯羮的鯊魚,足以看出老人的頑強和毅力。帶着大魚迴歸時,一路都被後來者佔據一塊肉,最終他失去了整條大魚,剩下骨架,但這也並沒有讓他絕望。我欣賞老人在困難不放棄,在失去不絕望的精神。

讀後感彙總5

眾所周知,《西遊記》講的唐孫豬沙四人去取經的故事。但總有一些人認為唐僧的存在真的十分雞肋,要氣魄沒氣魄,要能力也沒能力,只會添亂。但我認為,唐僧的作用其實是很大的,不信請看。

首先,我想先為唐僧鳴一下不平,人們都説,唐僧總是在誤會孫悟空,多次阻止悟空除妖,並經常用緊箍咒把悟空折磨的死去活來。但你們可曾想過,孫悟空是有火眼金睛的呀!他只要看一眼便知道誰是好人,誰是邪祟,但唐僧沒有,他只能用自己的肉眼來看這世間萬物,肯定也不會有那個妖怪蠢到自己大聲喊“我是妖怪”,而豬八戒和沙僧又時不時地來一句“師傅説的對”,唐僧不冤枉悟空才有鬼呢。況且,我們不能總站在悟空開掛般的透視視角來要求唐僧。之後,我想説一下自己在《西遊記》中發現的一處細節。你們知道嗎,沙僧脖子上的黑珠子,其實是有來歷的。書中説了,唐僧是金蟬子的第十次轉世,在他的前九世,雖然一直努力西行取經,卻都夭折在了半路上。而沙僧在流沙河,就曾吃過九個取經僧人,他們的頭顱經久不沉,多半就應該是唐僧的九個前身,這些頭顱被沙僧穿成一串掛在項下,經菩薩點化為珠子,成了一件不平凡的法器。雖説是猜測,但唐僧每一世都在尋求覺悟,求取真經,這一點卻是確鑿無疑的。我想,是什麼讓他置生死於度外呢?是信念,一定是執着的信念!

最後,讓我們再回到剛開始的話題,沒有唐僧,其他三個人能取到真經嗎?我認為是否定的。要是僅有孫悟空、豬八戒和沙僧,他們去西天是多麼輕鬆啊,騰雲駕霧,來回都用不了幾天。佛祖説了這樣一句話,道理其實很明白了,“若將容易得,便作等閒看”,得來容易就不會珍惜。還有,取經四人中,其實只有唐僧有一顆拯救蒼生的心,所以真經才能真正發揮作用,對於其他三人來説,或許只能淪為花果山、高老莊和流沙河的一件擺設了。

所以,我認為,雖然唐僧師徒四人缺一不可,但唐僧才是這個團隊的靈魂!何況,唐僧成功地率領這支隊伍到達靈山,取回了真經,也側面反映了他的領導能力很強,對吧?

篇3:讀後感心得體會

流年盡相催,翰墨裏的一粒微塵,你是如何用自己的軀體去渲染了這座文化的江山,怎奈江山的命運是如此多舛,面對萬般悽迷的罅隙,你只好化作煙火中一縷飄零的孤魂。千般荒涼,以此為夢;萬里蹀躞,以此為歸。——題記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也許真如趙翼所説,文化就如一顆星辰,它倏然升起,當人們忙於兵戈,帝王對它慘不忍睹、門可羅雀時它便簌簌地隕落,劃破星空的臉頰,涔涔地滑過一道血紅的溝壑。

從敦煌的洗劫到近代的浩劫,道士塔也好,寧古塔也罷,歷史從未停止對文化的摧殘,原以為它會凋敝,但仍有無數人用他們的臂膀支持着這面即將轟然倒塌的圍牆,因為他們絕不允許那些愚蠢的人踏進他們的園子,去剷除大樹的根鬚,去踐踏它的果實,那面牆終究還是倒了,但這些為文化獻身的亡魂並不後悔,因為在廢墟上很快就會有人建立起新的圍牆,他們也許是蘇軾,是康熙,是永遠守護天一閣的範欽……他們都在為自己的文化堅守,哪怕他們知道“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自己不過只是歷史中的滄海一粟,但他們依舊堅持自己的文化,哪怕身處逆境,哪怕是他人另類的眼光,哪怕賠上子孫的幸福,這就是文化中的“苦人”,翰墨裏的孤魂吧。

一世孤獨,走自己的路,有文化在足矣,也許他們守候的會像敦煌中的經卷轉瞬即逝,會像天一閣中的書籍人去樓空,文化本身就是脆弱的,但當他們看着自己守候的,即使是滿地破碎的文化江山,也就能心滿意足地離開。正是因為有這種精神,在中華五千年的悠悠歷史中,即使多次經歷浩劫,但文化卻沒有永遠被淤泥掩埋在黑暗的地下,它總是在經歷風雨的打擊後,猶如雨後春筍般煥然新生,而他們就像雨後的彩虹般絢爛地籠罩着。

三月的柳絮,在風中的最後一段舞蹈,攝魂奪魄,生命的最後一段飛翔,舞得傾國傾城。輪迴路上,不知幾個孤魂還在徘徊,注視着那片守住或守不住的江山,也許來生會是一粒遊走在煙火中的塵埃,但文化裏永遠會有他們的印記,薪火相傳!

篇4:讀後感心得體會

讀後感精選1

陶行知曾經説過:“滴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飯,自己的事情自己幹,靠人靠天靠祖上,不算是好漢!”是啊,自力更生,豐衣足食是多麼重要,多麼令人欣慰的事情呀!

今天,我看了一本情節曲折的女孩版《魯濱遜漂流記》之《藍色的海豚島》。書中講的是在太平洋中有一個島嶼——海豚島發生的故事。很久以前,這個島上住着印第安人,他們受到捕殺海豹的阿留申人的傷害,後來離開這個島到東方去居住。他們離開時,無意中留下了一位小姑娘—-卡拉娜,她在島上孤零零地生活了十八年,獨自修建住所、製造武器和捕魚用具、與野狗鬥爭……歷盡千辛萬苦才得以生存下來。

令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最後一章了,當救援的船隻到來時,她的笑容好像從紙上溢出來感染到了我,我想,如果她不是靠着頑強的意志在自力更生,她能等待到那艘救援的船隻嗎?

讀了這本書,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靜。是啊,自力更生是每個人都要學會的,就像《假如給我三天光明》中的海倫在一場重病中失去了視力和聽力,但她憑藉自己頑強的毅力學會了讀書和説話,並創作了十四本著作,取得了巨大的榮譽。她的事例告訴我們,只有自力更生,才能有尊嚴地活下去。讓我們熟識的身邊名人——李智華姐姐從小就沒有雙手,她學習用腳吃飯,讓自己擁有基本的生活能力,學習用腳寫字,最終考上了大學……這一切不都是自力更生帶來的源動力嗎?當然,這本書,還讓我想起社會上某些新生代們,只會飯來張口、衣來伸手,從來不知道“自力更生、豐衣足食”會帶來怎樣的快樂,更別提為社會發展做出什麼貢獻了。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我們只有自立,才能等到那艘關乎生命的小船,也只有自立,才能有更多的發展,讓我們做一個自力更生的人吧!

讀後感精選2

《孔乙己》出自魯迅之手,描寫了當時的封建社會。而孔乙己這個人的經歷,卻恰恰説明了社會的黑暗。當看到這篇文章,不禁對當時的他感到惋惜。

孔乙己,那個蒼老卻高大的人,似是出現在我的眼前。

“孔乙己。”一個嘲笑的聲音自咸亨酒店傳出。只見一個身着襤褸的人走到裏面,要了兩碗酒和一小碟茴香豆,交了錢,便在台上吃起來。

想必他就是孔乙己了,明明擁有高大的身材,卻一直以文人的清高自稱。明明比那些人窮,卻不屑與他們交流。真是一個懶人,不付出怎能得到回報?我笑着看着他。

“你一定又偷了人家的東西了。”一個人高聲喊道。孔乙己下意識地縮了縮,睜大眼睛對那個人説道:“你,你怎能污人清白……。”

我笑意更濃,真是睜眼説瞎話。

“什麼清白?我前天親眼見你偷了何家的書。”那個人繼續朗聲説道。孔乙己頓時漲紅了臉,結巴地為自己辯解,眾人鬨堂大笑。待他喝完半碗酒,臉色漸漸變好了以後。又一人出來質問:“孔乙己,你當真認識字嗎?”他看着那個人,露出不屑。

我輕笑着搖了搖頭,縱然你識字,也混不上半個秀才。

笑聲漸漸小了下來,我見他想教小夥計識字,那人不理他,他便輕歎。一羣小朋友圍住他,他便給他們發豆吃。

我原以為他還是善良的,誰想卻是一人一顆,又護住碗,像保護珍稀糖果的小孩子一般。孩子們便笑着散去。我挑眉看着他,真是小氣,而且那句話不是那個意思。

“孔乙己竟然敢偷丁舉人的東西,打折了他的腿。”

我愣了愣,笑意漸無,抿緊嘴脣,他雖是罪有應得,可是,他真的就應該被折了腿嗎?不免於去同情他,他只不過要討生活啊。

之後,我看到孔乙己坐在墊上爬過來,要了一碗酒。便在台下喝起來,手上指甲裏都帶着泥。完畢之後,他便是又爬回來。

我看着他落魄的姿態,心裏有什麼堵得慌,眼前有些朦朧。孔乙己,那個落魄懶惰的書生,如今已變成這副模樣。在人們的笑聲裏悄然離去,在寧靜與寒雪中告別人世。

終於,一滴晶瑩的淚花順着臉頰流下。一生貧困不幸,死前人們嘲笑,沒有一個人關心他,他則永遠只是一個人,一個貧困識字的人,……罷了……

讀後感精選3

篇5:讀後感心得體會

讀後感大全1

“白龍馬蹄朝西,馱着唐三藏,跟着仨徒弟……”這首歌很多小朋友都很熟悉吧?沒錯,這就是大家都愛看的動畫片《西遊記》裏面的主題曲。今年暑假,我還看完了《西遊記》這本書呢,寫的真是太精彩了!

《西遊記》是我國古典四大名着之一,羅貫中的這本書講述的是唐僧師徒四人去西天取經的故事。他們一路上歷經艱辛、降妖除魔,共經歷了九九八十一難,最終到達西天,取得了真經。他們師徒四人性格各不相同,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缺點和長處。我最喜歡的是孫悟空,因為他有高超的本領,是妖怪們的剋星。豬八戒是一個善良的人,但是他也是個貪吃好色的傢伙,經常成事不足,敗事有餘。沙和尚忠厚老實,卻沒什麼大的本事。唐僧是個善良、執着的人,但是又常常好壞不分,特別讓人氣憤。當我看到他趕走孫悟空的那段故事時,氣得我直跺腳。

唐僧他們能夠千里迢迢,歷經磨難取得真經,我覺得跟他們團結合作的精神是分不開的。今後我也要多團結同學,為班級爭光!

我最佩服的是唐僧師徒四人不怕困難、堅持不懈的精神。想到我自己平時的所作所為,我真的是慚愧不已啊!我每次在學習中遇到稍微難一點的題目,我就不動腦子,等着媽媽和老師告訴我答案。做事情也經常半途而廢,虎頭蛇尾,常常被媽媽批評。我還要向孫悟空學習,要像他一樣勇敢。平時我在課堂上總是不敢舉手回答問題,總是害怕説錯了同學們會笑話我。但是現在我明白了:我要戰勝我自己,就像孫悟空用自己的本領戰勝妖怪一樣。

“西天取經不容易,容易幹不成大業績……”我要努力學習,奮發向上,為明天喝彩!

讀後感大全2

讀完《桃花源記》後,我深深的被起吸引,陶淵明先生用淋漓盡致的字句構造了一種安詳、寧靜的環境。

“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一句讓人浮想連篇,彷彿我已身處於這篇幽幽桃花林之中。桃花盛開,勃勃生機,寧靜優雅,頓時使人飄飄渺渺、若已成仙。粉紅的桃花透着一陣陣清香,無不使人忘卻憂愁與煩惱,只得靜靜的享受這大自然的美景。然而“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又顯示出了桃花源人民的熱鬧。我又彷彿看見了男女老少紛紛來迎接這個外來人,你爭我搶,熱熱鬧鬧。

陶淵明先生以武陵人誤入桃花源而道出了希望世間的和平。在當時這個黑暗、腐敗的社會中,“桃花源”的確是令人們嚮往的一個地方。

説起和平,我不禁也想住入“桃花源”這個地方,在如今這個信息時代裏,到處是爾虞我詐、明爭暗鬥的。想起最近的以色列狂轟加沙這條消息,我越來越想住進那個能夠與人絕對和平共處的地方。

可是,“桃花源”永遠是不可能存在的,那不過是一個美好的幻想。

現在的社會,腐敗、自私這些醜陋的東西在不知不覺中侵蝕了人類的心靈。甚至一些人產生了征服世界的想法。這些看來無知、可笑的想法,卻塑造了一個醜惡的人。

想到這,《桃花源記》的美好感覺頓時戛然而止,似乎感覺醜陋的思想逐漸籠蓋了湛藍的天空,籠蓋了孩子的笑臉,籠蓋了人類純潔的心靈。

但是,我們卻不能讓醜陋的思想繼續蔓延下去,我們因該努力去創造一個全新的社會,把不乾淨的東西排斥出去。而現在的我們,則因該“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糾正生活中不良習慣,要善於與人和平相處,這樣就能挽回一些失去的純潔與和平。

讀後感大全3

今天,我讀了《樹上的那隻鳥》這篇文章,被深深地感動了。

文章的內容是這樣的:一位父親和他的兒子夜晚在院子裏散步,他的兒子大學畢業了,在外地工作,一年也難得回家一趟。

父子倆坐在院子裏的一棵大樹下,突然父親指着樹枝上的一隻鳥問兒子:“兒子,那是什麼?”“一隻烏鴉”。兒子回答。

“是什麼?”父親好像沒有聽見,又問了一遍。

“是隻烏鴉”。兒子的回答比剛才提高了許多,他覺得父親的耳朵出問題了。

“兒子,你再説一遍,那是什麼?”父親還繼續問。

“爸爸,那是隻烏鴉,你聽到了吧!烏鴉!”兒子不耐煩地對父親説。

這時,父親沒有吭聲,轉身回到屋子裏給兒子拿出一個發黃的日記本。日記本里記載着25年前,兒子也在這棵大樹下問父親同樣的問題,一直問了25遍,每問一遍,父親都耐心地回答兒子:“這是一隻烏鴉......”

當父親讀完這篇日記時,兒子已漸愧得淚流滿面......

就這樣一個小故事,觸動了我的心底,我想到了我的媽媽。媽媽也像文章中的那位父親一樣,無論我問她什麼問題,她總是不厭其煩地給我講解、回答;有時,我問的問題媽媽回答不上來,就翻書本查資料幫我找答案。而我對媽媽的態度也像文章中的兒子一樣,有時媽媽問我一個英語單詞,當我回答她第二遍的時候就不耐煩了,不但聲音提高了很多,還嘲笑媽媽怎麼這麼笨!想想真是太不應該了。

通過閲讀這篇文章,給我最深的感悟就是:天下所有的父母對孩子都有着偉大無私的愛!他們為了孩子,再苦再累也不説。而孩子們不知道感恩,還老惹父母生氣。父母的愛比山高、比海深、比宇宙還大......他們給了我們那麼多的愛,從來不求回報。而作為我們該怎樣報答父母的愛呢?我想:聽話、懂事、感恩就是對爸爸媽媽最大的愛,最大的孝順!

願天下的父母永遠健康,幸福!

讀後感大全4

今年寒假,閒暇之餘,拜讀了斯蒂芬丶克拉生的《閲讀的力量》。作為一位家長,真的不知道閲讀課外讀物是這麼有益的一件事。我很少去看書,雖然常常讓孩子看書,但是我卻很少自己完完整整的閲讀完一本書。我真的很羨慕那些看過很多書的人。因為他們不論是從説話、寫作還是成績方面都比我優秀。現在我才真正認識到閲讀的力量有多大。

《閲讀的力量》這本書是這個寒假老師佈置給家長閲讀的必讀書目之一。在這本書中讓我糾正了許多有關閲讀的錯誤看法。書中最重要的是提倡自由自主的閲讀。閲讀是因為想閲讀而閲讀,不是因為要回答問題、寫報告、被佈置閲讀而閲讀。只有因為興趣而閲讀的才能發揮閲讀的最大力量。

這本書裏提到有通過閲讀漫畫來引起孩子們的閲讀興趣,以激發孩子自由自主的閲讀讓我很感興趣。家長們本來就不贊成孩子們閲讀漫畫書。覺得漫畫書是無聊的讀物,不可以增長見識和增長學問,我在看這本書之前也不贊成孩子閲讀漫畫的,認為漫畫沒有一點可以學習的,而且一旦孩子“陷進去”就非常耽誤學習。在看完這本書後才知道漫畫書原來有很多優點:漫畫書有適宜的文字,而且圖畫可以幫助孩子理解文中的意思;研究指出,漫畫對語言學習與學校表現都沒有負面的影響;看漫畫的人的閲讀量與不看漫畫的人的閲讀量相當。個案研究中有許多強有力的證據指出,看漫畫可以增進閲讀更多其他種類的書籍。

現在的我們應該好好把握住機會,不能讓錯誤的思想害了自己的孩子。我要積極倡導保護孩子們的自由自主的閲讀習慣。當然孩子們的自由自主的閲讀也要注意是在什麼時間什麼情況下進行的,比如課堂上孩子就應該認真聽課,而不是閲讀課外書。

創造孩子自由自在的閲讀空間,去掉對孩子閲讀書籍的條條框框,孩子就一定會大大提高閲讀的興趣。

讀後感大全5

放假啦!放假啦!期末考試結束後,到處都聽到了這句話。大家心裏都有由內而外的快樂,我也不例外,嘻嘻!

可我得提醒大家寒假裏不能只顧玩,還要都看書多學習才行。這不,我們的張老師考慮得很周到,讓我們和自已的父母一起看《孩子,先別急着吃棉花糖》。 這本書可好看了呢!我來給你們大致的介紹介紹吧。這本書主要講了:國小生珍妮弗家境不錯,平日裏衣食無憂,但跟所有同齡的小女孩一樣,對學習和生活有不少的疑惑和抱怨。父親喬納森事業成功,但平時工作十分忙碌。為了幫助女兒快樂地成長,喬納森給女兒講了一個又一個的小故事,還把自己小時候參加過的斯坦福大學的棉花糖實驗拿來跟女兒分享。他的努力,終於讓珍妮弗有了很大的改變。她不再遇事抱怨,變得更自信、更快樂、更會管理自己,無形中養成了受益一生的好習慣。 整本書讓我映象最深的那一篇是第三塊掌控時間的黃色棉花糖。珍妮弗在游泳課結束時總會拖延幾分鐘,爸爸對她説:“你今天又遲到了4分鐘”珍妮弗老會説:“才4分鐘而已”爸爸生氣了,有一天爸爸晚4分鐘接她,後來爸爸講了一個故事,爸爸反思了一下,不應該這樣教育女兒。珍妮弗最後明白了“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我也深受教育。 讓我們共同珍惜我們所容易浪費的時間,我相信,我們人生會因此而精彩、而充滿活力與生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