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長恨歌讀後感 優選20篇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4.14K

【導語】

長恨歌讀後感 優選20篇

長恨歌讀後感 優選20篇 由本站會員“網絡招聘123”整理投稿精心推薦,小編希望對你的學習工作能帶來參考借鑑作用。

【目錄】

篇1:長恨歌讀後感篇2:長恨歌讀後感篇3:長恨歌讀後感篇4:長恨歌讀後感篇5:長恨歌讀後感篇6:長恨歌讀後感篇7:長恨歌讀後感篇8:長恨歌讀後感篇9:長恨歌讀後感篇10:長恨歌讀後感篇11:長恨歌讀後感篇12:長恨歌讀後感篇13:長恨歌讀後感篇14:長恨歌讀後感篇15:長恨歌讀後感篇16:長恨歌讀後感篇17:長恨歌讀後感篇18:長恨歌讀後感篇19:長恨歌讀後感篇20:長恨歌讀後感

【正文】

篇1:長恨歌讀後感

翻完王安憶的小説《長恨歌》,有種自我跟着書中的女主人公王琦瑤活了一輩子的感覺,如果不是學校裏操場上嘈雜的聲音告訴我,這是在現實裏、在我自我的生活裏,我也許真的會以為自我被長腳掐死在黑夜裏。就這樣,又翻開了《長恨歌》……

那時王琦瑤才十幾歲,還是女高的學生,單純、善良、美麗,是一次偶然的機會到電影棚裏試鏡進而結識攝影師彭先生,彭先生給王琦瑤拍的照片滬上淑媛讓王在上海的小圈子裏火了一把。他對王琦瑤的好感與日俱增,提議她參加上海小姐的選拔,王琦瑤成功當選三小姐,彭先生怎樣都沒想到,正是這“三小姐”的稱號,讓她與他的距離越來越遠。王琦瑤被李主任包養了,在愛麗絲,王琦瑤是拿自我的全身心愛他,只要能見上他一面,能陪陪她,就能讓她像孩子一樣興奮。他給了她一個西班牙雕花盒子,裏面裝着金條,也許一切早有預兆。李主任死了,他死後,她的生活就像身體失去了骨頭,只剩下血肉,酥酥軟軟的。在這期間,程先生一向在尋找等待王琦瑤……

王琦瑤跟隨外婆到蘇州老家散心,鄉間的山水是一副良好的滋補藥,她漸漸對生活有了信心。王琦瑤於蘇州,就像一朵盛開的牡丹一不細心來到了油菜花園,是樸素中的亮點。老家的阿二是一個單純的讀書人,他愛她,她愛憐他,他為了她到上海打拼,她想,到了她該會上海的時候了。畢竟,她是屬於大上海的女人。從此,他在她的生命裏再也沒有了痕跡。阿二是王琦瑤生命中一個匆匆的過客,相遇的一瞬間,給她送去了一縷陽光,帶來了温暖。阿二,是她生命中的插曲,走過後,便只能是錯過。

回到上海,王琦瑤在平安裏衚衕開了診所,結識了嚴師母和毛毛孃舅。在不停地聚會、吃飯、聊天中,王琦瑤愛上了康明遜也就是毛毛孃舅,他們發生了關係,王琦瑤懷孕了。迫於家庭壓力,他離開了她,她本想打掉孩子,但在去醫院的路上,她把孩子留了下來。似乎是個自我留下一件財產似的,康明遜走了,她就什麼都沒有了,唯一剩下的,就是這孩子。

那幾年的上海,經濟蕭條,排隊買米時,她偶遇了程先生,記憶雖被時光風化,但還留下斑駁的殘角;面龐雖被時間沖刷,卻還依舊有那年的風韻。他們相視一笑,為了她,程先生一向未娶。此後的每一天,程先生都來王琦瑤家裏精打細算些柴米油鹽的小事情,宛然一對恩愛的夫妻。只是程先生從沒有在她家留宿過,照顧好她睡覺之後即使再晚也要會自我的家。誰不想就這樣一向簡簡單單下去,就這樣,守着一份小幸福,度過餘下的幾十年。可是,孩子的滿月酒上,康明遜被邀請來了,程先生看出了端倪,應對自我心愛的女人,他沒有辦法這樣騙自我繼續下去,他選擇了離開……

孩子薇薇逐漸長大,薇薇沒有王琦瑤的姿色、氣質,是沒有打磨過的毛糙的玉石。女兒的成長並沒有讓王琦瑤簡便下來,反而更多了些麻煩。她要打扮、要時尚,卻又不聽信王琦瑤的指點,對母親,是帶着些嫉妒的。女兒的朋友張永紅倒是天生懂得時尚的精髓,且和王琦瑤是一致的。薇薇嫁人出國後,張永紅倒經常來陪她。

這時的王琦瑤已經50多歲了,雖然打扮的大方得體、顯得你年輕,但年齡畢竟是經歷過年齡的人,身體上怎樣會不帶有年齡的痕跡呢!她結識了20多歲的老克蠟。在感情來臨時,她逃避,她不敢承認。克服了種種心理障礙之後,愛過了一段時間之後,她應對的竟是老克蠟的拋棄,理由是她不再年輕了。她試過挽留,也註定只能是徒勞。張永紅的男朋友長腳得知王琦瑤有金條,行竊不成,把她掐死在黑夜裏。生命條令的最終一瞬間,她想到40年前在片場看到的情景,彷彿是此刻的自我……

王琦瑤死了,她的死是個杯具,她的40年生,也是個杯具。我常常想,如果王琦瑤沒有到片場試戲、如果她沒有參加“上海小姐”的選拔、如果他沒有認識李主任……是不是後面的一切杯具都不會發生了呢他會和程先生相愛、戀愛、結婚,然後過着一個平凡女人的生活。可是沒有這麼多“如果”,王琦瑤還是王琦瑤,杯具就是杯具。書中王琦瑤曾想:她這輩子,要説做夫妻,也就是和李主任了,雖然不是光明正大,倒也是實打實的。她的一輩子,身邊停留過很多男人,卻沒有一個是陪她走到最終的。她不斷地愛,得到的確實不斷地傷害,當一個個人都離她遠去,剩下遍體鱗傷的自我,在孤獨中死去。

看完了《長恨歌》,我也像活了一個世紀那麼久,令我感慨的不僅僅是主人公王琦瑤的一生,還有王安憶對王琦瑤各個階段生活狀態、心裏的描述,以及同時代周圍人的描述,無論是王琦瑤的哪個年代,還是那個年代的人,王安憶都將人物形象刻畫的入木三分,讓人有如臨其境之感。能夠説,這本書是一個女人蕩蕩起伏的一生,也是上海那個年代生活的逼真記錄。

《長恨歌》,一個寫進女人心坎裏的小説,一個微小女人的情感生命,一個時代的記憶變遷。

篇2:長恨歌讀後感

七月的雨,總是轟轟烈烈,來去匆忙,豈料也有那麼幾回淅淅瀝瀝,下一午時,倒含了些閨閣中的女兒氣。而時代呢,時代的車輪不停向前奔,催促着一切前進,舊上海,又好似昔日一抹絢爛繁華。

看王安憶的《長恨歌》正是要揀一個這樣的夏日,夏日的基調一律是乾脆的,如作者冷靜的筆調描述王琦瑤的愛恨糾纏,而這樣的雨,卻恰是對了上海弄堂彎彎曲曲、深深淺淺的情景。“上海的弄堂真是見不得的情景,它背陰處的綠苔,其實全是傷口上結的疤一類的,是靠時間撫平的痛處。”

王琦瑤,作者説是每個弄堂都會有那麼幾個王琦瑤。早晨推開後門拿花書包上學的是她們,和女伴們親密地手牽着手追逐時尚的是她們。而就是這樣的王琦瑤踏入一首“長恨歌”40年之久。

16歲參加“上海小姐”選舉獲得“三小姐”稱號,“她的豔和風情都是輕描淡寫的,不足以稱後,卻是給自家人享用,正合了三小姐這稱呼。三小姐也是少不了得,她是專為對內、後方一般的。是輝煌的外表裏面,絕對不遜色的內心。可説她是真正代表大多數的,這大多數雖是默默無聞,卻是這風流城市中的豔情的基本元素。”

我覺得作者是特意選了這麼個我們觸得着、感受得着的小女兒,寫她與李主任、康明遜、薩沙、老克臘以及苦苦追求她卻無果的程先生之間的愛恨糾葛。與李主任,她傾心相對,甚至覺得“愛麗絲公寓,那一套套的房間裏,住的全是各式各樣的的人。”

合上書,默默坐着,王琦瑤的命運,當真就是千千萬萬個街上行走的女兒的命運。她顯得那麼弱小,反覆掙扎也只剩下一箱金條陪她到最終。我想,她若是有蔣麗莉那麼敢愛敢恨,若是不那麼沉溺於繁華,結局可能完全不一樣。而我們又不能過分責怪她,她是那麼真實的一個女子,家境沒有太好,懷着那麼一點小小的虛榮,又因貌美而對上層社會、對感情有那麼一點點幻想,她只是這樣一個有血有肉的女子,卻所以陷入了“長恨”的境地。

我開始想,之所以書名為《長恨歌》,又豈僅僅是因為一句“玉容寂寞淚闌干,梨花一枝春帶雨”嗎?或許所謂“長恨”不只是王琦瑤的恨,還是作者的恨,亦是千千萬萬讀者的恨。恨的是王琦瑤的痴心妄想,恨的是王琦瑤的默默忍受,又或者是王琦瑤不會恨……

我看到,一縷清風,吹散了舊衣上淡淡的樟腦味,送來了青苔淺淺清香。

舉目蒼涼,落筆繁華,將所有滄桑華麗收於一紙中,許是這曲長恨最為動人一弦。

篇3:長恨歌讀後感

後面還有多篇長恨歌讀後感!

一、開場:誤入凡間一精靈

碧波盪漾的淥水,環抱着飛檐斗拱,文彩輝煌的沉香亭,沉醉的太白大筆一揮,梨園女伶的歌聲便穿雲裂石,美豔的宮娥翩翩起舞,吳帶當風。這是獨屬大唐的盛世之音,天寶時代的繁華魅影。

鏡頭微轉,水汽氤氲中,“出浴太真冰作影”,誤入凡間一精靈。那匆匆的一瞥,便盲了他今生的每一眼。

二、發展:無法承受的感情之重

過去的他,也許真的是孤獨吧!縱然貴居萬人之上,坐擁佳麗三千,可愈聽得塵世喧囂,愈覺那些温暖與己無關,沾染着別人的熱鬧,只更襯得自我形單影隻。直到她——那個精靈一樣的女子,她讓他覺得,自我的?不再滄桑漂泊。於是,他忘記一切、不顧一切地愛她。愛是有理由辜負全世界的——只是,多麼可笑,唯獨擁有一切的他,沒有這樣的資格!可他還是順遂了自我的心,讓感情的光環無比燦爛,燦爛到光環之外那些攀龍附鳳的猢猻們已悄然地貪婪地爬向了名利場的頂端。葬禮的號角夾雜在夜夜笙歌中,是否有人聽到?

也許多年後他會明瞭:當年愚笨如他們,從不懂得將幸福吝嗇些支配,憑着任性肆意揮霍,直到兩手空空,物是人非。

三、高潮:一場盛大的逃離[由本站網友投稿]

所有的浪漫最終在叛軍的鐵蹄聲中被無情地撕碎,他們最終為這一場華麗而奢靡的感情付出了代價。由遠及近的漁陽鼙鼓,輕易地踐踏着一個王朝的光榮與驕傲。從此,霓裳如何映羽衣,南國荔枝無佳人。紅顏,何其自然地成了“禍水”!應對不發的六軍,應對他的愁容,她輕扯嘴角,要多冷血才會忍心讓早已青絲變白髮的他更添愁霜呢?纖纖素手執起那束殘忍的白綾,也許,在身體凋零前,?就已一寸一寸被凌遲。

那一次是七夕吧,他説,我生君未生,君生我已老。縱是那天,他也沒有如此不安過。

四、沒有結局的結局

之後的之後,他不記得了。似乎,那日後,全世界都已劇終。

哪裏有什麼海外仙山呢,可是是他心甘情願地蜷縮在回憶裏編造的一個又一個傳説罷了,他不依不饒地緊緊抓住那些只會讓他難過的往事,一遍又一遍地敷衍自我罷了。

他説,她是值得他用一生去觀望的煙花。他説,餘生,用來忘記她。

他必須不會明白,千年後會有一首歌告訴他,煙花易冷,會有一首歌告訴他,雨紛紛時,舊故里,僅有草木深。

他只明白,沒有她,愛不像愛!

我不想把《長恨歌》絲絲入扣地分析成一首政治諷喻詩。在我看來,《長恨歌》更像是一部感情史詩電影,詩人便是那技藝不凡的導演,在他的執導下,僅有愛,是永遠不會被遺忘的。

篇4:長恨歌讀後感

作為一代文人,白居易可謂是一個成功者。他的現實主義的筆,寫出了多少個淒冷的場面,敲響了一次又一次警鐘。他的《長恨歌》,可謂是他一生的代表作。

詩以喜劇開頭而轉成杯具,雖然作者的立意是“欲懲尤物”,卻成了一首感情的頌歌。這首敍事詩的最成功處就是抒情,相當複雜的情節只用精煉的幾句就交代過去,而着力在情的渲染,細緻地寫唐明皇與楊貴妃感情的濃烈和貴妃死後雙方的思念之情.

《長恨歌》就是歌“長恨”,“長恨”是詩歌的主題,故事的焦點,也是埋在詩裏的一顆牽動人心的種子。而“恨”什麼,為什麼要“長恨”,詩人不是直接鋪敍、抒寫出來,而是經過他筆下詩化的故事,一層一層地展示給讀者,讓人們自我去揣摸,去回味,去感受。《長恨歌》首先給我們藝術美的享受的是詩中那個宛轉動人的故事,是詩歌精巧獨特的藝術構思。全篇中心是歌“長恨”,但詩人卻從“重色”説起,並且予以極力鋪寫和渲染。“日高起”、“不早朝”、“夜專夜”、“看不足”等等,看來是樂到了極點,象是一幕喜劇,然而,極度的樂,正反襯出後面無窮無盡的恨。唐玄宗的荒淫誤國,引出了政治上的杯具,反過來又導致了他和楊貴妃的感情杯具。杯具的製造者最終成為杯具的主人公,這是故事的特殊、曲折處,也是詩中男女主人公之所以要“長恨”的原因。

許多人説《長恨歌》有諷喻意味,我想,這首詩的諷喻意味就在那裏。那麼,詩人又是如何表現“長恨”的呢馬嵬坡楊貴妃之死一場,詩人刻畫極其細膩,把唐玄宗那種不忍割愛但又欲救不得的內心矛盾和痛苦感情,都具體形象地表現出來了。由於這“血淚相和流”的死別,才會有那沒完沒了的恨。隨後,詩人用許多筆墨從各個方面反覆渲染唐玄宗對楊貴妃的思念,但詩歌的故事情節並沒有停止在一個感情點上,而是隨着人物內心世界的層層展示,感應他的景物的不斷變化,把時間和故事向前推移,用人物的思想感情來開拓和推動情節的發展。唐玄宗奔蜀,是在死別之後,內心十分酸楚愁慘;還都路上,舊地重經,又勾起了悲痛的回憶;回宮後,白天睹物傷情,夜晚輾轉難眠。

日思夜想而不得,所以寄期望於夢境,卻又是“悠悠生死別經年,魂魄不曾來入夢”。詩至此,已經把“長恨”之“恨”寫得十分動人心魄,故事到此結束似乎也能夠。然而詩人筆鋒一折,別開境界,藉助想象的彩翼,構思了一個嫵媚動人的仙境,把杯具故事的情節推向高潮,使故事更加回環曲折,有起伏,有波瀾。這一轉折,既出人意料,又盡在情理之中。由於主觀願望和客觀現實不斷髮生矛盾、碰撞,詩歌把人物千迴百轉的心理表現得淋漓盡致,故事也所以而顯得更為宛轉動人。

《長恨歌》是一首抒情成份很濃的敍事詩,詩人在敍述故事和人物塑造上,採用了我國傳統詩歌擅長的抒寫手法,將敍事、寫景和抒情和諧地結合在一齊,構成詩歌抒情上回環往復的特點。詩人時而把人物的思想感情注入景物,用景物的折光來烘托人物的心境;時而抓住人物周圍富有特徵性的景物、事物,經過人物對它們的感受來表現內心的感情,層層渲染,恰如其分地表達人物藴蓄在內心深處的難達之情。從黃埃散漫到蜀山青青,從行宮夜雨到凱旋迴歸,從白日到黑夜,從春天到秋天,處處觸物傷情,時時睹物思人,從各個方面反覆渲染詩中主人公的苦苦追求和尋覓。現實生活中找不到,到夢中去找,夢中找不到,又到仙境中去找。如此跌宕迴環,層層渲染,使人物感情迴旋上升,到達了高潮。詩人正是經過這樣的層層渲染,反覆抒情,迴環往復,讓人物的思想感情藴蓄得更深邃豐富,使詩歌“肌理細膩”,更富有藝術的感染力.作為一首千古絕唱的敍事詩,《長恨歌》在藝術上的成就是很高的。古往今來,許多人都肯定這首詩的特殊的藝術魅力。《長恨歌》在藝術上以什麼感染和誘惑着讀者呢宛轉動人,纏綿悱惻,恐怕是它最大的藝術個性,也是它能吸住千百年來的讀者,使他們受感染、被誘惑的力量。

篇5:長恨歌讀後感

一個四十多歲的女人,一口氣讀完了《長恨歌》,這部描述一個女人四十年的情與愛的長篇小説。手急急地翻動着頁面,眼睛在字的海洋裏快速掃過,而這一切都是急切的、突突亂蹦的心臟使然!我不喜歡看杯具的人生,然而出生在上個世紀四十年代,長成在上海弄堂中的王琦瑤風雨飄搖四十年後卻是悲悲切切地離開,並且是死於非命,一個她一生都無比生厭和憎惡---上海癟三的手裏!我不禁哀歎:成也一生、敗也一生,其實成敗都是留作身後他人的評説,對本人,最重要的是:認真地過生活

王琦瑤有過聚焦燈光和眼球的輝煌。“上海小姐”桂冠的光輝穿過時間的長廊,甚至在上個世紀80年代的上海餘光猶在。剛剛風靡上海的party,會因為有以往的“上海小姐”而大有人氣,儘管王琦瑤只是坐在燈光的背影處看着電視,或者在微風拂面的窗户旁透過舞動的窗簾看着外面的風景,或者在衣服和包的海洋裏為舞動的腳步做着評説,為西班牙的拉丁舞在年輕的舞步中的篡改鳴不平、為舞場的烏煙瘴氣感到遺憾…她的沉寂、坦然和甘寂寞為浮躁的年輕人們壓着場子,使飛速前進的時代有了座標,也為懷舊的年輕人的一雙眼睛構建了着力點;偶然在舞池搖曳她的身影,會讓人們懷念舊上海的嚴謹、刻板還有莊嚴!透過她考究的衣着、精緻的小包、有板有眼的舞步依稀可見當年的風騷!

王琦瑤有入住“愛麗捨宮”的經歷,然而她的大多數時光卻是在上海的里弄裏度過,她出生在里弄,那裏有她的童年和中學階段的身影,也有她人到中年生活的印記。“愛麗舍”宮的生活使她的前後里弄生活有了本質上的區別,對王琦瑤本人而言,童年和中學階段的里弄生活是自然的,天經地義的,伴隨着鴿子的起起落落、上學放學、爸爸媽媽和家人、報童的叫賣聲…這是她的世界,她是屬於那裏的,那裏有她的一切!然而當“愛麗舍”宮、洋車、金錢和權力創入她的生活時,她選擇了投入他人的懷抱、漫長的等待(手粘一塊小手帕,歪倒在沙發裏,一個供使喚的老媽子陪伴在空曠的大屋子裏,一間豪華地、能夠供30人party的客廳,如果沒有留聲機的音樂,就僅有自我腳步聲的迴音了!)、短暫的相聚(悲喜交加的眼淚)、最終是冰冷的金條陪伴她走完了餘生。

當金條和里弄在一齊時,王琦瑤的里弄生活就不那麼自然了,眼前一個世界、內心一個世界;她的背後總是有無數雙眼睛在揣測、有無數個手指在指點。因為“愛麗舍”宮,在普通的上海人眼裏是神祕的,有無法言表的感覺和想法。他們是寧願繞道也不要接近“愛麗舍”宮的,如果必須經過也是低着頭急急地過去的,儘管耳朵在竭力地捕捉裏面的聲音,哪怕是極細微的聲音,可是腳下是絕不放慢的,“愛麗舍”宮的人在他們永遠是神祕的,他們總是用揣測和確定他們或她們。在常人眼裏特殊的王琦瑤,過着再正常可是的生活,清晨從小販手中接過盛滿牛奶的瓶子,在沙發上織着永遠織不完的毛衣或者圍巾,看着太陽的影子在屋子裏移動着,計劃着一日三餐,起居生活,低着頭走路,定期地光顧理髮店、裁縫店,她懂得什麼樣的料子是最好的,什麼樣的圍巾怎樣樣的打法,髮式的最佳應當是怎樣的…

她永遠把自我收拾的乾乾淨淨、整整齊齊,可是彷彿這世界上就她自我,很少有親人,也許孤獨的外在,恰好是複雜的內心吧!她的房子在里弄可是窗簾、椅墊兒、枕套卻留着“愛麗舍”宮的芳香,她的人又何嘗不是這樣一個矛盾體呢,里弄的牆面由於年久斑斑駁駁,鄰居家的小孩子在過道上玩過家家,隨意丟棄的東西橫卧着,讓她的漂亮的皮鞋無處落腳,洋車是沒有辦法到里弄裏的,路燈也是今日亮明天黑的,整個里弄她好“個別”。當然她也會把鴿食放到廚房的外台上,她還像小的時候一樣喜歡鴿子。

王琦瑤沒有認真地生活過,她的一生毀於三個男人之手抑或是她自身一手造成的。年輕美貌的上海小姐的魅力折服了第一個男人,準確些叫“老男人”,他的懷抱向她敞開,當然還有“愛麗舍”宮,於是少女的王琦瑤成了一隻失去自由的金絲鳥;短暫的愛與漫長的等待將青春消耗,飛機失事結束了他的生命,也結束了她短暫的“愛麗舍”宮歷史;里弄的平靜難於平靜王琦瑤的內心,同樣有着一顆寂寞的心的男人慢慢進入她的世界,纏綿的時光留給王琦瑤的只是種到她肚子裏的一塊肉,悲痛地陪伴着這塊肉的長大,愛恨交加,最終還是愛佔據了上風,於是給了王琦瑤做母親的權利,20多年有女兒陪伴,儘管王琦瑤後悔不該陪伴女兒選婚紗、拍結婚照,因為它喚起了王琦瑤做女人最大的遺憾,她雖然為人母,可是卻沒有法律依據為人妻…第三個來到她的枕邊的是個毛頭小夥子,像王琦瑤姑娘的年齡…

看來她的一生註定是沒有同齡人相伴了,王琦瑤的心在空中,總是在期待中、在等待中,彷彿每一次都是在嘗試而不是真正的開始,這樣生活一次次地擦肩而過…其實生活沒有那麼嚴肅、也沒有那麼複雜,只是用心在過就能夠,夢想應當有,可是必須與現實分開,奮鬥是應當的,但不是永遠,該停下來欣賞風景的時候,不要吝嗇時間,不要羨慕皇帝的權威,因為他是以自由換得的、不要羨慕他人的自由,因為自由是放棄以後的補償,生活要自我過,不要刻意的追求也不要苛求!生活原本就是自自然然!不是認命、那是坦然和從容,這份坦然和從容是生活的歷練!

篇6:長恨歌讀後感

王安憶的《長恨歌》30萬字,我看完用了兩天。雖然是比較少有的能稱為文學作品的東西,但可讀性並不算強。文字華麗、擁擠而嘮叨,不順暢,轉彎抹角的。整篇故事晦暗曖昧,有點腐敗的氣息。故事的寫作手法很獨特。一點一點地描述,逐漸連綴起來,成為一個完整的故事,象一個個珠子連成的項鍊。

讀後,總體感覺是一個對舊上海往昔情懷、情境的遙望和追憶,雖然描述的是人物的經歷、命運,但這命運是滲透在背景中的,是給這背景作點綴的。就象開篇對弄堂的描述——“站在一個至高點看上海,上海的弄堂是壯觀的景象。它是這城市背景一樣的東西。街道和樓房凸此刻它之上,是一些點和線,而它則是中國畫中稱為皴法的那類筆觸,是將空白填滿的。”主人公王琦瑤曲曲折折的命運便在對往日上海灘禮貌的描繪中,一步步展開來。故事時間跨越半個世紀,從琦瑤豆蔻年華開始,一向到她60多歲被害至死止。

感覺主人公王琦瑤寫得並不可愛,一個20年代舊上海的小女子,正當好年華的時候,因命運的緣故輝煌了一次,然後,就墮入無邊的黑暗中。彷彿莫泊桑的小説《項鍊》裏的路瓦栽夫人。

書中人物不多,都是琦瑤的女朋友和男朋友,及琦瑤的女兒的女朋友男朋友。也不看重歷史背景,只是在走女人的心路。

琦瑤的幾個男人,李主任、程先生、康明遜、老克臘、薩沙。除了落花有意流水無情的程先生,其餘的都辜負了她。她便在這辜負中坦然地做着女人,最終死於謀財害命。由此畫了句號。

琦瑤16歲競選上海小姐後,被李主任看中,做了李主任的情婦,李是軍政界要員,不久死於飛機失事;程先生是琦瑤的仰慕者,追隨琦瑤終生;康明遜是個顧首顧尾的紈絝子弟,給了琦瑤一段沒期望的感情,始亂終棄;老克臘是琦瑤女兒一代的男人,給了琦瑤愛的期望,也導致了她的死。

人物刻畫最成功的,倒是神龍見首不見尾的配角李主任。血肉豐滿、躍然紙上。“在女人的事情上,李主任總是當機立斷,不拖延,也不迂迴,直接切入正題的。是權力使然,也是人生苦短。”

“李主任上了車坐在她身邊,身材雖不高大,可那威嚴的姿態,卻有一股令人敬畏的氣勢。李主任是權力的象徵,是不由分説,説一不二的意志,唯有服從和聽命。”

“李主任並不問王琦瑤愛吃什麼,可點的菜全是王琦瑤的喜愛,是精通女人口味的。”

琦瑤是恬靜美麗的,也是堅強的,她的堅強體此刻她作為一個女人的命運的不掙扎、不抱怨、坦然承受,以及對生命中男性的温柔和體諒。

《長恨歌》裏的感情也是影影綽綽若有若無。似乎僅有程先生對琦瑤的感情是實打實的。如果説王安憶與張愛玲相像,可能就是描述感情態度上的相似了。細緻入微的冷靜客觀,甚至本應當驚心動魄的活力都是冒着冷氣的。

篇7:長恨歌讀後感

七月七日長生殿,夜半無人私語時。在天願做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

——《長恨歌》

那是一條黃昏夢殘的古道,那是一渺春江花月的清波,那是一驛積澱了江楚流香的亭閣。着一條漫卷的青絲帶,映着斜陽走過碧坪,你輕曼的温柔,異於北國的風雪,你的妖嬈更有着明晰的江南芳韻。江南的水無私的把你粧望,綠林薰陶成你的素雅,天生麗質一朝秀選,卻都化作淡淡的歷史傷雲。

夜,靜的出奇。

你踏着唐朝宮殿的紅地毯,吟着那江南的曲賦信步而來。久睡的長安,投下一片卓麗的雲彩,那是江南的水給她織的嫁衣嗎“一枝紅豔露凝香”“春風拂檻露華濃”,這豔容勝過冬日裏貞傲的梅和寺裏的明肌香雪。舞曲也多情了,直要披上霓裳般的羽衣去迴應這春來的歌唱。帝王手中的御筆顫動了。

或許這原本就是中唐的宿命,或許一方愛的曙光將要在冷冬擦亮,或許這都是冥冥之中從未休止的撥動的命弦。雄偉的望朝金殿,一派帝國端重的氣韻,也抵不住她輕盈的舞姿,和浪漫時節的回眸一笑。已再沒有了她的倩影。遠去的車跡,回首這雄偉的金殿,天摧殘星,月蝕清夜,玉階生怨……

那夜的馬嵬驛,在祭奠絕代的紅顏。

那夜的馬嵬驛,着裳的紅樹謝了。

那夜的馬嵬驛,好美,好涼。

明皇落淚了,哭的悽慘,哀惋。窗,開着,缺月無聲,門扉裏透着沉沉的鼻息,青松漏着幾段光隙。昨日的記憶,是車如流水馬如龍;今日卻是伊人歸去,從此陰陽。

宮闕里,依舊有以往舞動的羽衣,而那身影,在一場浮華之後,悄然離去。夜,真的很寂寞,晚初的村店,僅有一聲斷斷續續的幽咽,僅有黑森森的天空下,一襲霓裳濾出的滴滴清淚。

紅晝月弭,風輕掠。木積香山雪,冷宮闕。竹鬆懈,輕紗粧玉階。伊人眉籠,彤如月。月曳輕波,皎渡仙橋鵲。冷夜誰人解——《長生殿》

有人説:“她愛明皇,不愛天下。”

有人説:“她的擁有使千萬民眾一無所有。”

有人説:“她是紅顏禍水。”

我淡然對曰:“歷史非柔媚女子所主,世人只看到明皇墮落在漫舞飄飄的温柔鄉里,卻看不到他自身的墮落。”

日月成為流年,她最終化為愛的殉鵲,天空一片澈藍。長生殿裏,也許僅有一對仙侶,在暗淡中撫琴,歌唱。

篇8:長恨歌讀後感

這恨是老電影一樣的舊,是有質感的,能順藤摸瓜的恨;王安憶用一支絢爛的筆,把一個女子四十年的故事寫成一首長恨的歌。這歌,也是偃息了霓虹的夜上海,淡淡的,水岔開似的流。這是一個大手筆,而王安憶傾力塑造的都是些些小小的人物,要用一個個點標記出上海這張斑斕圖紙的佈局美,着實是不易的,而王安憶簡便的做到了,甚至,有點玩味的味道了。她在淋漓盡致的給“王琦瑤”冰清玉骨的同時,把一座孤獨的城,一段熨去顏色的歷史,濃縮的不露聲色,卻蕩氣迴腸。

剖析王安憶的筆法,我臆想她該是水樣的女子,明眸啟齒間,便覺流螢迴雪,這樣的女子,在她筆下的方塊字,是帶着江南的香味的,讀起來,異常有韻律。她善用排比,也喜歡長短句的結合,所以,每每讀的不是詩,但總有詩的淡淡氣息。白白的一句話,在她的精心修飾下,就成了潺潺一流水,渺渺一束煙,鬱郁一朵花,絲絲一樹柳,可讀性極強。她像瓷器家,在窯洞裏燒自我的青花瓷,摸上去,如同押韻的月光,乾淨,直抵你心,優美,拂動一切的芳草連天,幾乎,能夠入夢了。

《長恨歌》是王安憶燒製的藝術,提名為淺淺的印象美。説它淺淺,那是因為它的文字輕盈,不是濃稠的雲劈頭蓋臉的擁着你,彷彿是披在你鼻翼的一層氧氣;説它具有印象美,是王安憶下筆從不寫盡萬物,她只聰明的揭示你一點點,剩下的,就需讀者的想象,她把一個山坡的鮮花剪下一個殘缺的角,送給你,待你自我體會個中的情意。當然,我從中讀出了迤邐的味道,左右逢源的文字,順暢的把故事娓娓道來,寫了山,寫了水,寫了上海,寫了上海的變遷。

王琦瑤這類女子,總是叫人憐惜的。她嫻靜温柔,知書達理,凡是總留有餘地,彷彿,她是不食人間煙火的,是花瓶一樣的,是叫人捧在手心裏的月牙泉,是寫在紙上的無悔的詩,她有她花開一樣的美麗,也有她花落一樣的安靜。我感覺,她是生錯了年代的千年前的那一歎,她本該有她的金風玉露,她有她的未來向她招搖,可是不,她生在了滬上,偏逢在時代的分水嶺,那麼陰暗的關係網硬生生地把她捆着,那麼多誘人的華麗的把她薰着,將她推入了畸形的地步,乃至之後,她已不再是多少年前,彷彿看透了一切的那個王琦瑤了。

篇9:長恨歌讀後感

七月七日長生殿,夜半無人私語時。在天願做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

——《長恨歌》

那是一條黃昏夢殘的古道,那是一渺春江花月的清波,那是一驛積澱了江楚流香的亭閣。着一條漫卷的青絲帶,映着斜陽走過碧坪,你輕曼的温柔,異於北國的風雪,你的妖嬈更有着明晰的江南芳韻。江南的水無私的把你粧望,綠林薰陶成你的素雅,天生麗質一朝秀選,卻都化作淡淡的歷史傷雲。

夜,靜的出奇。

你踏着唐朝宮殿的紅地毯,吟着那江南的曲賦信步而來。久睡的長安,投下一片卓麗的雲彩,那是江南的水給她織的嫁衣嗎?“一枝紅豔露凝香”“春風拂檻露華濃”,這豔容勝過冬日裏貞傲的梅和寺裏的明肌香雪。舞曲也多情了,直要披上霓裳般的羽衣去迴應這春來的歌唱。帝王手中的御筆顫動了。

或許這原本就是中唐的宿命,或許一方愛的曙光將要在冷冬擦亮,或許這都是冥冥之中從未休止的撥動的命弦。雄偉的望朝金殿,一派帝國端重的氣韻,也抵不住她輕盈的舞姿,和浪漫時節的回眸一笑。已再沒有了她的倩影。遠去的車跡,回首這雄偉的金殿,天摧殘星,月蝕清夜,玉階生怨……

那夜的馬嵬驛,在祭奠絕代的紅顏。

那夜的馬嵬驛,着裳的紅樹謝了。

那夜的馬嵬驛,好美,好涼。

明皇落淚了,哭的悽慘,哀惋。窗,開着,缺月無聲,門扉裏透着沉沉的鼻息,青松漏着幾段光隙。昨日的記憶,是車如流水馬如龍;今日卻是伊人歸去,從此陰陽。

宮闕里,依舊有以往舞動的羽衣,而那身影,在一場浮華之後,悄然離去。夜,真的很寂寞,晚初的村店,僅有一聲斷斷續續的幽咽,僅有黑森森的天空下,一襲霓裳濾出的滴滴清淚。

紅晝月弭,風輕掠。木積香山雪,冷宮闕。竹鬆懈,輕紗粧玉階。伊人眉籠,彤如月。月曳輕波,皎渡仙橋鵲。冷夜誰人解?——《長生殿》

有人説:“她愛明皇,不愛天下。”

有人説:“她的擁有使千萬民眾一無所有。”

有人説:“她是紅顏禍水。”

我淡然對曰:“歷史非柔媚女子所主,世人只看到明皇墮落在漫舞飄飄的温柔鄉里,卻看不到他自身的墮落。”

日月成為流年,她最終化為愛的殉鵲,天空一片澈藍。長生殿裏,也許僅有一對仙侶,在暗淡中撫琴,歌唱。

篇10:長恨歌讀後感

因為白居易的《長恨歌》,更讓我對獲得茅盾文學獎的《長恨歌》感興趣,趁着暑假的空閒最終拿起了這本書。

“精緻”一詞是我讀着《長恨歌》一書時最深的感觸。

小説的語言是精緻的:對上海特色景物的描述運用的是極其細膩絢爛的筆觸,不是詩卻勝似詩,參差交錯的長短句,整齊劃一的排比句,生動形象的修辭,打造出了全書精緻的語言。作為語文教師,深感受用,心中想着必須要推薦給學生看看,學習其中精緻的語言。

主人公王琦瑤是一個極其精緻的人兒:她的容貌是精緻的,她的梳粧打扮是精緻的,她所營造的小資生活是精緻的-----這樣一個精緻的人兒,命運卻是不濟的。因為選美成為了大上海知名人物,也是因為選美使她的人生從此走上了不歸路。這與白居易詩中所寫的楊貴飛的遭遇是何其相似。不一樣的是楊貴飛是紅顏薄命把長恨留給了唐明皇,而王卻是壽命極長,經歷了三代世事變遷,終身被恨纏繞着,直至死也是含着恨。

王琦瑤對自我命運的選擇是身為女人的我們所不可取的,但她對美的追求,對生活的營造方法卻是值得我們一學的。俗話説:女人要上的廳堂,下的廚房,王就是這樣一個女人,她經歷過大世面,無論走到哪,她都能夠得心應手,應付自如;她也能在自我家中在生活條件極其艱苦的情景下為朋友們帶來諸多歡樂,諸多愜意,讓大家獲得了一種精緻的生活。

精緻的語言,精緻的王琦瑤都來自作者精心的創作,想象着作者王安憶也應當是個精緻的女子。

篇11:長恨歌讀後感

長恨歌講述的是40年代上海的一個名媛一生的故事。女主人公王琦瑤16歲時一次偶然的機會與攝像師程先生相識。程先生為王琦瑤拍攝的照片登上了雜誌的封面,並得到了社會輿論的好評。

在這個基礎上,程先生和王琦瑤的媽媽、朋友都孤立她去參加上海小姐的選拔,並獲得的第三名。正是因為這個比賽,王琦瑤的原本清淡平常的人生開始走上了一條濃墨重彩的道路。

她被政界要人李主任看上,成為了李主任的情婦,被包養在愛麗絲公寓,成為一隻金絲雀。王琦瑤深愛着李主任,可是幾年後因為戰事混亂,李主任在一次飛機事故中逝世,為王琦瑤留下的唯一的東西就是幾根金條。孤獨的王琦瑤離開了愛麗絲公寓。

解放後,王琦瑤自我開了一間私人門診,靠給病人打針的微薄收入來維持自我的生活。

在做護士期間,她結識了一位有錢的太太嚴師母,並在三十歲時和這位太太的親戚康明遜產生了感情,併為康明遜不顧一切生下女兒,成為未婚媽媽。

之後一次偶然的機會,她又遇上了一如既往愛着她的程先生。可是他們兩人始終沒有邁出更進一步。1966年的時候,程先生因受迫害自殺了,不求回報地對王琦瑤好的人離開了。

女兒長大成人後,五十多歲的王琦瑤依舊風騷不減當年,與女兒和女兒的朋友爭妍鬥豔,很多男人都與她有瓜葛。最讓人不解的是,她與同自我的女兒差不多歲數的老克臘產生了一段畸形戀,最終王琦瑤被前來偷金條的老克臘掐死。

小説中對王琦瑤的刻畫,寫出了王琦瑤的恬靜美麗,知書達理,也寫出了她的堅強。她的堅強表此刻應對命運時的不掙扎、不逃避,應對男人時的温柔和體諒。

初讀《長恨歌》,覺得王琦瑤確實如同書中所説,與世無爭,獨立堅強,擁有獨特的風韻,即便生活很困難也沒有動過一根李主任留下的金條。

再回味地時候覺得,這可是是一部一個女人的悲情史。

很多人讚歎王琦瑤敢愛敢恨,為愛付出一生,同時也為她生活的時代背景感到惋惜,歎曰如説是生活在一個好的年代,她的感情應當會很完美,很令人羨慕。

可是我不這麼認為。作為一個多少有點文化的女人,在一個還不明白感情為何物的年齡,理解的第一段感情居然是成為別人的情人,是一個在現今社會人人憎恨的小三形象,或許這一開頭就是個錯誤。再之後和富家子弟康明遜的地下情,還因他成為了單身母親。還在50多歲的時候和一個小自我二十多歲的男子發生畸形戀。從一個角度來理解也就是她受不住男性的誘惑,與多個男的存在着不一樣尋常的關係。

最終以一種悲慘的方式死去,聯繫李主任的飛機失事,也就説明,作為小三哥和小三姐,必須會有有報應。同時她和攝影師程先生的感情糾葛,也説明一個從來就有的現象,攝影師和模特兒之間那點兒大傢伙都明白的事。

《長恨歌》,空遺恨。沒有遺恨完整的友情,沒有遺恨完整的感情,甚至沒有一份完整的親情,平白無故地成為情婦還心安理得,平白無故被自以為愛自我的小男人殺死。在我看來,這就是所謂的命。

篇12:長恨歌讀後感

故事的開始發生在驪山。驪山本就是多故事的地方,相傳女媧補天時就是在驪山挑選的五彩石;幽王也在此為博美人千金一笑烽火戲諸侯。而唐明皇李隆基,也在此遇見了改變自我一生命運的人——楊玉環。

那時李隆基還是一代明君,只是陪着愛妃武惠妃來養病而已,而楊玉環,也僅僅是“楊家有女初長成,養在深閨人未識”。或許那時的驚鴻一瞥,就已為日後埋下禍端。一見傾心,愛戀的情緒在心裏日夜瘋長。

武惠妃最終在病魔的糾纏下解脱,玄宗痛失愛妃,悲哀絕望之時,他想起了驪山腳下,那天生麗質的楊姑娘。可那時,玉環已在他的親生兒子壽王懷中巧笑嫣然,應對自我的兒媳,他定是猶豫了許久的罷。道德與情感間,他定是輾轉反側了許久的罷。那樣的愛,即便在此刻也是要遭受冷嘲熱諷的,更何況在當時了,更何況他李隆基還是開創了開元盛世的明君。

終究是情難自禁,情難自禁,他不顧外人如何言語,將那“天生麗質難自棄”“回眸一笑百媚生”的玉環奪了來。夜深人靜時,在她面前,他不是高高在上的君王,也不是搶了自我兒子妻子的父親,他只是她的三郎。一個情意綿綿的三郎,一個只屬於玉環的三郎。

或許正是這樣的平淡,才讓玄宗對玉環刮目相看,才讓玉環“三千寵愛在一身”。才有了“春宵苦短日高起,從此君王不早朝”的荒淫無度,才有了“姊妹兄弟皆列士”“不重生男重生女”。玉環玉環,既是情人又是知己,故有伯牙摔琴謝子期,今有隆基作鼓伴環舞。

“從此君王不早朝”,終究是不會有好結果的,安史之亂爆發了。她如此愛她的三郎,如何捨得他去親征,他可是開創了開元盛世的一代明君呵!所有愛戀,所有痴纏,在那一刻變作了“宛轉蛾眉馬前死”的淒涼絕豔。眼睜睜的看着心愛的人死去,該是何其的殘忍,何其的心痛,卻也只能是“君王掩面救不得”。可玉環卻似當真怨他一般,竟然“魂魄不曾來入夢”,一次,都沒有。

以往“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的簡單甜蜜,這不屬於天家的簡單甜蜜,最終化為了“昭陽殿中恩愛絕”的落寞。天人兩絕,此刻只願“天上人間會相見”。可“天長地久會有時,此恨綿綿無絕期”啊!

人生若只如初見。若他當時只是單純的對楊家女一見鍾情,或許這愛便隨着時間流逝了,這杯具便不會發生了吧。可我相信,若要他們再選一次,結果,定是相同的。

篇13:長恨歌讀後感

《長恨歌》寫了唐玄宗與楊貴妃之間的感情杯具。這首詩在在諷刺唐明皇因為重色而誤了國事的同時,也讚頌了人們感情的真誠和專一。

文章開頭就説,“重色思傾國”,作為統治天下的皇帝,不是注重賢才,而是尋找美人,這樣是辦不成大事的,這也是整個杯具的根源。“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楊貴妃有着卓然天成的美麗身姿,不能自甘埋沒;時機到來的那一天,被選到君王身邊。她回眸一笑,就生出百般嫵媚、千般嬌羞,表現出楊妃的絕頂美豔與萬種風情。她有云一般的鬢髮,花一樣的容貌,皇帝十分寵愛她,從此以後,君王再也不上早朝聽政了。

天寶十四載十一月,安祿山起兵叛亂,成千上萬的車輛馬匹護衞着皇帝逃往西南。從“千乘萬騎西南行”看得出,這次逃亡十分的倉促。“翠華搖搖行復止”表現出人心渙散,預示着杯具即將出現。縱使逃亡的速度十分慢,唐玄宗也不曾離開楊貴妃。最終士兵叛變,六軍不發,要求要求處死楊貴妃,是憤於唐玄宗迷戀酒色,禍國殃民,玄宗只好將她勒殺。頭上的花鈿一件一件掉落地上,無人拾取;其中有珍貴的翠翅、金雀,還有玉搔頭。一代君王,應對此狀,只能掩面痛哭,卻無法挽救;回頭眷顧,禁不住血淚交流。“救不得”,不是不想救,而是救不了,是唐玄宗的無助與無奈。馬嵬坡下,楊妃葬身之處,空有荒涼的泥土,再也見不到她美麗的容顏。從黃埃散漫到蜀山青青,從行宮夜雨到凱旋迴歸,從白日到黑夜,從春天到秋天,處處觸物傷情,時時睹物思人,從各個方面反覆渲染詩中主人公的苦苦追求和尋覓。

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真是摯愛之情。即使詩中暗含諷喻,《長恨歌》也是一首關於人間真愛的傾情禮讚。悽美的感情故事,僅有這樣的結局,才體現它的殘缺美。

篇14:長恨歌讀後感

我十分的孤陋寡聞。最近才看到這本《長恨歌》。

光是喜歡喜劇的人,大概不會喜歡這本書。看完之後,一陣鬱悶。深覺時光殘酷,生命中很多東西竟是捉不住也留不住的。一切是那麼現實,現實得難免令人失望。生活充滿失望。

長恨歌這個名字,應當緣於白居易的那首唐詩。白居易的《長恨歌》説的是李隆基和楊玉環的感情杯具,這一早就給王安憶的這部小説埋下了伏筆。杯具原本註定。

如果想在作品裏找到一個夢想的女人,十全十美,純潔善良無暇的女人。那麼恐怕是要失望的。裏面有的,可是是一羣現實的女人。作為女主角的王琦瑤,更是如此。

王琦瑤,一個弄堂裏出來的上海小姐。她是一個很普通的女人。異常之處,她是位美女。有很多人説那是情愛史,我不贊成。在她一的一生中,她所強調追求的,一向都不是感情。她選擇某大員,也可是想過一些平順、舒服的日子。就連最終選擇同女兒平輩的男人,也是因着寂寞。

令人遺憾的是,要求如此之低,也要失望。有些人一早對命運妥協,命運安排什麼,就理解什麼。從沒想過爭取和抗爭。可仍然還是要為命運所捉弄。不由得讓人懷疑,命運是不是欺軟怕硬?像我們小時候跟老媽要錢。不要,就什麼都沒有,一要,還得要多點,即使失望,也可是是老媽少給了,一般不會不給。這是不是也是對付命運的方法?哈哈……

吃飯去。無論如何失望,生活卻總要繼續。這又是另一種失望了……

篇15:長恨歌讀後感

主人公王琦瑤,她是一個堅強的女人,對於命運她從不抱怨,從不掙扎,坦然應對,同時在男性面前更是温柔體貼。儘管感情上受盡磨難,挫折,但她也從沒放棄對感情的嚮往。她在人生中只輝煌了一次,從此以後變暗淡了,她並沒有抱怨過世道的不公,她總能隨遇而安。

她的感情路是如此的艱辛,在李主任、程先生、康明遜、老克臘、薩沙等人中,僅有程先生外,其餘的人都辜負了她,她便在辜負中做着女人,一個坦然應對的女人,對王琦瑤這樣的女人,作者作了個總結,是讚賞,是惋惜。一個堅強的女人是最美麗的。

篇16:長恨歌讀後感

《長恨歌》讀後感

第一次看到《長恨歌》這個書名是在我讀高一的時候。那種時候班上有些同學訂了一種報紙,那報紙是專門介紹文學常識之類的。其中有一期專門介紹這部作品。雖然看到了別人對《長恨歌》這部小説的高度評價,可是我在書店裏卻沒買到這本書,讓我感到很遺憾。

前幾天,我去公司裏的圖書室裏借書,無意間看到了它,讓我很驚訝同時又很興奮。我最終看到你了,哈哈!書的力量就是那麼神奇,一本好書足以讓我高興好一陣子。

我從頭到尾仔細看了一遍。讀後令人耳目一新,恩,確實不錯。無。無論是在資料上還是在寫法上,無論是在語言上還是在整體構思上。這些都值得我學習。

從資料上來看,它寫的是王琦瑤傳奇的一生。上個世紀四十年代時,她還是個學生,因為參加上海小姐大賽得了第三名而家愈户曉。她的成名離不開程先生_這位攝影愛好者的功勞,也離不開好友蔣莉麗的支持。

出名了的她被邀請去參加開業慶典。由此她認識了李主任。他是一名政要。之後,她做了李主任的情婦,住進了愛麗絲公寓,從此衣食無憂。可惜好景不長,李主任在一次飛機事故中喪生。

隨後,她跟隨外婆住進了舅外公家_鄔橋。其間她認識了豆腐店老闆的兒子阿二。她明白阿二對她有愛慕之心,而她只把阿二的心當成少年之愛來體會。之後,阿二最終想通了,到南京考師範去了。

不久,她回到故鄉上海,住進了平安裏三十九號三樓。為了謀生,她到護士教習所學了三個月。從此她便在平安裏弄口掛了牌子,轉門給別人打針。

在她的熟客中,她認識了嚴師母,之後兩人成為好朋友。由於嚴師母喜歡打牌,於是她帶上她的親戚_毛毛孃舅即康明遜,來她家打牌。她的親戚又叫上了他的牌友薩沙。薩沙是個混血兒。大家一齊打牌,一齊吃飯,其樂融融。時間久了,難免會日久生情。她愛上了康明遜。不久她懷孕了,康明遜研究到家族名譽便要她打掉孩子。豈料,她去醫院的路上臨時改變了主意,心想自我已經一無所有了,難道連個孩子都不能有嗎。為了掩人耳目,她故意要薩沙做了替罪羊。不久,薩沙去了蘇聯。

篇17:長恨歌讀後感

她是王琦瑤,她為自我代言——《長恨歌》讀後感

拈得一枝白玫瑰,卻得浮生半日涼。

唱罷一曲長恨歌,亦罷綿綿無相逢。

你只聞到她的香水,卻沒看到她的淚水

你有你的規則,她有她的選擇

你否定她的多情,她決定她的所屬

你嘲笑她美貌一生卻一無所有,不配再愛

她可憐你看不破這紅塵滾滾

你能夠輕視她的好看與感性

她會證明上海的那時是誰的時代

唱罷一曲長恨歌,終是註定孤獨的旅行

但那又怎樣

哪怕心被愛的刀刃刮上千萬次

也要愛的盡隨心意

她是王琦瑤,她為自我代言

她是王琦瑤,那個從19世紀中葉,從上海左三弄右三弄的弄堂裏走出來的女孩——女人——母親。

瞧她的名字呵。字字裏帶有“王”,這是想宣告些什麼嗎?她想成為“王”!這“王”不是主宰世間萬物,而是主宰她自我心的王啊!是啊,王琦瑤的一生是多麼想要成為主宰她自我的那顆心的“王”啊!然,命運多桀,很多事是誰也無法預料的,當然,包括王琦瑤。

説不上心中是該對她豔羨還是憐憫。豔羨她的那種“入人肺腑”“看過了就不去想,再看見還會再喜歡的,看不厭卻不是丟不下的”的“好看”;豔羨她的一生竟有那麼多的男人肯將心一絲不存地獻給她;豔羨她的那顆敏鋭度很強的心兒…然而,心中似乎更多的是憐憫,憐憫她似是生不逢時;似是來也空空,去也空空,唯有心房上多了幾道疤痕。一頁頁地翻完這本書,我好似化為了那羣白鴿中的一隻,一隻守護了王琦瑤一生的白鴿。我見證了她的所有所有!

情人?

掰了掰手指,從頭到尾,有5個吧。那裏面,有王琦瑤愛的,也有愛王琦瑤的;有兩情相悦的,也有一廂情願的。就像是一場夢,王琦瑤卻自我都不知那時美夢還是噩夢。

這場夢裏,她也曾撕心裂肺地愛過。19歲那年,她把自我的人和心都交給了“李主任”。19歲,那本是花季,她卻不要名分,甚至放下自尊,只因她愛的李主任,這個長她幾乎要三旬的男人。卻不知怎的,總覺這般愛像是一位女兒對父親的愛——一種依靠。或許那時的王琦瑤要的是一個依靠,一種安全感。而不是戀人間的儂儂我我。

另一位,則是獨舟前行的程先生了。最終的最終,他跳樓自殺了。與其説是自殺,不如説是一種解脱。帶着對王琦瑤的好,帶着對自我迷惘人生的哀絕,帶着永遠不會被愛的人所愛的心,“身體觸地的一剎那,他最終聽到了落幕的聲音”。程先生對王琦瑤的好,哪一件不被王琦瑤看在眼裏,記在心裏?可,她的心像是被下了藥似的,偏不給程先生留一席之地。程先生與王琦瑤有兩次大的別離。第一次別離,在十多年後終又相遇;而再次的別離,恐怕僅有來生才能使兩人相逢了。

李主任,程先生,康明遜,薩拉,老克臘?

在王琦瑤的這場夢裏,她囈語綿綿,像是受了什麼欺負似的。她被夢魘扼住了喉嚨,永遠邁不出那夢裏的輪迴。她的心,任憑在那輪迴中甜蜜,楚澀,哀悽……她,願意的。

友人?

和吳佩珍單純懵懂,青澀無邪的友情。

和蔣麗莉的無奈相逢,無奈永別。

和嚴家師母的相見恨晚卻也是各自留了心眼兒。

和朋友一齊,王琦瑤似乎一向處於上風,論時髦,論氣質,誰也比不上她呀!她卻是實打實地呵護着友人。她生來有一顆細膩的心,她能體察到男人的冷暖,她更能體會到女人的內心。像是一陣花香,王琦瑤總能變成朋友最愛的那種香氣,順着氣管,被吸入心田。

親人?

薇薇是王琦瑤生來唯一的寄託了。一是她畢竟是王琦瑤身體裏掉下的骨肉;二呢,在王琦瑤心裏,薇薇或許還承載着薇薇爸爸留下的星星點點的記憶。薇薇姿色平平,常常説話是不經大腦,又總是跟在別人屁股後面,她可算是淮海路上再平凡可是的上海女孩子了。就是這樣一個女孩子,卻嫁了户好人家,還隨同去了人人嚮往的美國。這一切無法不讓王琦瑤想起自我的一生。王琦瑤或許會想:長得好看頂鬼用?反倒是一生來去空空,更多了幾絲倦意。這時,她的眼瞼裏竟對自我的女兒生出幾許羨慕嫉妒恨來,卻又是打心眼兒裏地高興。這個她一手拉扯大的姑娘就那樣離開了。自我,再也不會有和她吵架慪氣,為她燒飯捶衣的機會了。想到這兒,有些許輩出。薇薇,王琦瑤的唯一寄託去了,王琦瑤本來平淡的心更靜如止水了。她的心裏有一泓湖水,即便風吹雨打,也湖平如鏡。

上海弄堂之上的鴿羣還在飛舞着,夾竹桃含苞欲放,那個本可安寧的夜晚被徹底地打破。書中第一次使用了“醜陋”來形容王琦瑤。一切,都沒有歲月來得痛快。這東西,就是能夠磨滅一切。美貌、青春,呵,在時光面前,那都是些什麼東西?

那個不安寧的夜晚,王琦瑤走了,她似是早就該走的,我的心裏沒有半絲悲涼。去吧!去尋你的李主任,去被你的程先生尋,去與你的蔣麗莉再聚聚。只是,不明白,你的女兒還會來送你一程嗎?那,女兒的爸爸又會不會呢?

一切的一切,化為一縷煙,這縷煙裏,夾雜了太多苦恨怨仇。你若吸一鼻,必是嗆得要死;你若吞一嘴,必是苦得流淚,連淚也要變成了苦的。可這算什麼呢?王琦瑤這個女人不都聞過嘗過了麼?她竟沒有被嗆更沒流淚。沉浸在這縷煙裏,她微微地笑了,就像四十年前那張“滬上淑媛”的照片上一樣的莞爾。只是,這一次,她永遠閉上了自我的眼睛。

回顧王琦瑤的一生,或許唯有悲楚二字可形容。五十多年嗎,她有迷茫的時候,她一時被愛矇蔽了雙眼,步入歧途,那時的她,不為自我代言,沒更像是在為那個迷茫城市代言,誰説那座城裏,僅有一個王琦瑤?可她的心裏,卻是着實期望為自我代言的,所以她選擇了愛得義無反顧,哪怕毀了自我的一生。

願意實現王琦瑤的願望——她是王琦瑤,她為自我代言!

篇18:長恨歌讀後感

王安憶的《長恨歌》和張愛玲的文筆有些相像,都是繁華里的微塵,帶着微涼和綿綿的恨。

四十年的故事都要從上海講起。那裏有着形形種種,聲色各異的弄堂;有旁枝錯節,如蜂般嗡嗡嚶嚶的流言;也有閨閣,滿裝的都是女兒的心思。鴿子從這片混沌不堪的世界裏,從波濤連綿的屋頂飛上天空,穿雲破霧。

從這一切裏浮出的影子,就是王琦瑤。王琦瑤是典型的上海弄堂的女兒,她就是上海,夜夜歌舞,高興得不知怎樣辦才好,其實大喜總是難免虛張聲勢,再大的熱鬧也是一瞬間。從去片廠,照相,競選“上海小姐”,王琦瑤平步青雲,最終理所當然的在眾人眼光中當了交際花。可一切終究過去,她失去了依靠,成了平安裏的一名護士。又經幾番糾纏,最終死於他殺。

“王琦瑤原是白絹,之後就漸漸寫上了字,字又連成了句,成了歷史。”和吳佩真在一齊的日子是沒有字的輕盈自由的日子,李主任則給她留下了濃重的墨跡,雖是華麗,卻終究讓她的一生走上了不歸路。李主任的死,是將王琦瑤這段有關青春的歷史剪下帶走的,剩下的全是混亂不成章節。與康明遜雖是真心誠意,但不得不形同陌路,再從薩沙到老克臘,雖是咫尺之間,卻遙如天各一方。

這歷史是苦澀而回味無窮的,她愛過恨過,最終只落了白茫茫一片真乾淨。在生命最終的幾秒鐘裏,她的思維穿越時空隧道,在怨恨些什麼呢?也許自我也無法左右自我的命運,一個手無縛雞之力的女子,只是風中飄散的柳絮,在時代的風中掉落。

王琦瑤是千千萬萬的。天生麗質的是愛麗公寓中的王小姐,長得好其實是騙人的,又騙的不是別人,正是自我,以為花好月好,便長聚不散了。等到人事皆非,夢醒了,才明白來不及了。想着過往,滄海巫山的,是曲終人散後沒落的王琦瑤。古往今來,多少紅顏變歎息。唐時楊貴妃的歌舞再美,最終成了馬嵬坡下的空留恨。六朝如夢,鳥只空啼。

我想我漸漸懂了長恨歌的意思。“生命是一襲華美的袍,爬滿了蚤子。”人生本是將錯就錯,台上的人依依啊啊,百轉千回,台下的人歡呼喝彩,皆是逢場作戲。曲終人散,餘聲繞樑,只剩長恨不息。

篇19:長恨歌讀後感

女人是首歌,唱出了時代的旋律,唱出了桑海的變遷,更唱盡了人世間的種種愛恨情愁。可她們卻從來都不是時代的主題,她們只是主題中的背景音樂,千年不變的歷史主題卻不停地切換着時代的背景旋律。女人就猶如歷史的膠片一張張地定格,卻又一張張地塵封,直到逐漸退出歷史的舞台,沉澱,僅有回憶還在繼續着她們的故事。

縱然是妖嬈美豔至極的夏姬也無法主宰那個狼煙四起的年代;或許沉魂西湖水底的游魚永遠都無法明白為什麼那個讓自我沉澱西子湖底的絕世美女卻只能是諸侯爭霸的工具呢?荒涼大漠,漸行漸暗的餘暉映不出塞外美人的裊娜多姿,望不盡的漫漫長路,哪裏才是這位千年美女的真正歸宿呢?寒宮冷月下那抹柔軟的倩影,不是天上飄逸的彩虹,劃出的是一道道長長的相思之痕,永遠都無法抹平!

數不完的故事是讀不盡的紅顏杯具,“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王琦瑤是這些千千萬萬薄命紅顏中的一個,是極普通的一個,卻又是不平凡的一個,她是一個時代的縮影,一個城市的代言。王安憶展此刻我們面前的不僅僅是一個普通女人的杯具命運,更是千年歷史中一個亙古不變的話題——自古紅顏多薄命!

“明年花發雖可啄,卻不道人去樑空巢也傾。”

惜春常怕花開早,真正的王琦瑤只屬於三四十年代的上海,解放後的天空已經不是她所能看懂的神話故事,因為那只是一片人去樑空的虛無。王安憶筆下最精彩的部分也是那個風起雲湧的舊上海所演繹的,演繹着王琦瑤的似水流年。

弄堂、流言、閨閣、鴿子、片廠……這一切的開篇場景,氣勢恢弘,這也是王安憶筆法獨特之處。或許這些都是舊上海最平凡的生活碎片,作者重拾這些碎片拼湊起來只為迎接一個人物的出場,一個極富舊上海灘精華的王琦瑤,她是舊上海生活的縮影,是一個時代的寫照。

當年的上海灘,光彩四射的霓虹燈偽裝着這座城市的虛榮,也同樣包藏着無比虛榮的心,她們都披着一件極其華麗的外衣,刺痛着旁觀者的眼睛,始終給人一種捉摸不透的感覺。在這樣的環境下王安憶的過人之處在於她透過了這層外衣看到了一個真實的上海,她看透了這座城市的底藴,併成功塑造了一個真正的上海女人,有血有肉,有着女人的那種萬種風情,她是真正讀懂了一個女人的心,更重要的是她把王琦瑤作為一個上海女人的那種虛榮包裝得近乎完美。上海小姐,滬上淑媛,都市交際花,時代的青春偶像,這些無與倫比的光環給了她想得到的一切,但也就是這些耀眼的光環套住了這個青春少女的命運軌跡,她的一切看起來好象都是蔣麗莉,程先生等為她設計的,可真正主宰命運的是王琦瑤她自我。

最讓人感觸的是愛麗絲公寓,那是上海繁華都市裏難得的一片寧靜之地,那裏的天空是朦朧,愛麗絲是以往馳騁上海灘的交際花的臨時歸宿。王琦瑤也就這樣糊糊塗塗而又理所當然地在愛麗絲公寓的生活,一切都來得那麼突然,或許她自我也無法預見會有這麼一步,她也沒有本事預見,因為此時她的命運是被李主任掌握着,這也是無數女人的悲哀:自我的命運是別人的!愛麗絲公寓的生活是單調的、孤獨的、空虛的,在那裏王琦瑤唯一能做的就是望盡天涯無歸路的等待,等待那棵她要依靠的樹,她明白只要攀附在這棵樹上就能夠為自我遮風擋雨了。在別人看來王琦瑤好象什麼都有了,其實她除了擁有那棟空虛的愛麗絲公寓外什麼都沒有,李主任都只能是千年大等一回的擁有。真正的那個有血有肉的王琦瑤已經死去。愛麗絲看上去是一棟温情的公寓,其實它是一座女人的墳墓。

在那個物慾橫流的年代,金錢、虛榮衝擊着這個時代的底線,幾乎每個人都在這個物慾氾濫的世界裏迷失了自我,但其中卻有一個例外,那就是塢橋的阿二,雖然他只是漫長故事中的一個過場人物,可有可無,可有就是因為他的存在讓我們還有勇氣去尋找那個年代的足跡,至少我們還能在黑暗的夜空中看見一顆發出亮光的星星,在他身上我們看到了一種美,純淨如水的感覺,就像來自大山深處的清泉,沒有污穢,僅有對真、善、美的追求。也許僅有他才能給王琦瑤詮釋“玉容寂寞舊闌干,梨花一枝春帶雨”的真諦。

“林花謝了春紅,太匆匆,無奈朝來寒雨晚來風。胭脂淚,相留醉幾時重,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一切的繁華,一切的虛榮,所有的風情萬種都已成過眼煙雲,沒有昔日的繁華。解放後王琦瑤要應對的是一個真實的世界,真實的生活。縱然她有不老的容顏可是心是會老的,畢竟這個時代已經不屬於她了。依舊喜歡熱鬧的派對,活力的舞會,可是她已經不是主角了,無情的歲月已經偷偷地把一個有心人變成了旁觀者,無法想象當年叱吒風雲的上海交際花會被冷落在這個城市的角落。

每一天獨守空房,望着那些漆着過時顏色的箱子,裏面鎖着自我塵封的記憶,也鎖着她一生中唯一的財富——過往的歲月!而今她只能在那些舊箱子中找到一個女人的虛榮,縱然已成往事,可是又有幾人能讀懂“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的感受呢?這是一個女人的命運,也是一羣女人的命運。

王琦瑤這一形象成功塑造於王安憶細膩的筆法和豐富的感情基調,雖然她筆下的上海沒有張愛玲的那種無盡的悲涼。舊上海有許多説不完的故事,可是卻沒有幾個人能真正講好幾件舊上海的故事,但王安憶做到了,她説出了長恨歌的恨,也唱出了長恨歌的歌。

縱觀全篇,太多的光芒也掩蓋不了那些零星的敗筆,我們不要求完美,但每個人都向往完美。人們都説:王安憶最大的成功在於以冷靜的旁觀角度敍述了這份實在的,透之骨髓,揮之不去的蒼涼。其實不然,漫長的故事中我們看不到一句從主人公口中説出的話,所有的對話都是經過作者加工後轉述給讀者的,這樣就造就了一種思維、意境的絕對化。不管多麼先進的礦泉水製造技術也加工不了純正山泉的味道。我想文學創作亦然如此。王安憶最大的敗筆在於用散文式的思維去駕馭小説的感情建築。

王安憶還有一失敗之處在於“落花”這一環節的構思。王琦瑤是被長腳因財而殺死的,這似乎來得有點太戲劇化、太不可思議,給人一種莫名其妙的感覺。作者是想經過王琦瑤的死來加強故事的杯具效果,以突出她命運的悲涼,也為了和開篇時片場的一幕相呼應。可是對這樣一部宏篇巨着,這一死或者這一死法卻遠沒有到達死該得到的杯具效果就像《紅樓夢》中,林黛玉的死永遠是一個爭議,或許我們更願意理解“玉帶林中掛”的結局而不是積病而亡,這樣才能體現真正的杯具色彩。這天真的一死,把王安憶親手塑造的王琦瑤草率地離去,同時也草率地給自我的着作畫上了一個不太圓滿的句號。

回顧王琦瑤的一生,其間充滿了跌宕起伏,畫滿了杯具色彩,她的命運好象一向被男人左右着,或許有人會認為是時代主宰了她的命運,可是真正能主宰她命運的是她自我,只可是她沒有本事讓自我的命運跳出歷史為她們設計好的軌跡,這是她的悲哀,也是所有女人的悲哀!

“花謝花飛飛滿天,紅稍香斷有誰憐?遊絲軟系飄春榭,落絮輕沾撲鏽簾……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

篇20:長恨歌讀後感

最早一次讀這本書是在高三剛開始的時候,課間無聊看到同桌桌上放着一本《長恨歌》就隨手拿過來翻了翻,越看越趣味就借回家之後讀。今年寒假整理書房,翻到這本書的扉頁赫然寫着老同桌的名字,才想起來這本書一向放在我那裏忘了還他。碰巧寒假出行去了一趟上海,現實與文學最終有了一個相交匯的機遇,又能夠在讀書的過程中發現一點新的東西。

從個人喜好的角度出發,《長恨歌》並不是我喜歡的類型。通篇看過去似乎有些零散的故事情節、細膩的筆觸、紛繁複雜的感情、背景又是一個國際都市幾十年宂長且艱難的變遷。上了大學之後常常在種種無形的壓力中迷惘,讀書就更偏愛奔放樸實讀之暢快的烏托邦。而王安憶的這本書與張愛玲的作品讀起來的感受有着太多的相似,書中的爭議和矛盾是一種無聲的嘈雜,除了新年闔家團聚得以放鬆時,還真想不出有什麼更好的時機去讀這本書了。

回想了一下去上海玩兒的那幾天走在上海街頭看着種種景物的感受,再看看這本書仔細地琢磨一下。似乎有那麼一點之前我無法理解的東西更清楚了一些。全書的靈魂人物王琦瑤,千千萬萬上海姑娘的代表。從前無法理解她的生活,還是因為自我經歷匱乏無法僅憑想象就勾勒出整體的輪廓。親身去走了一趟,感受到了這座城市晝夜無息的繁華,從未休止的變遷,還有從前只是耳聞卻從未得見的排外和冷漠。或許作為一個旅遊城市,上海熱情洋溢。一旦妄圖接觸它的本質,它卻搖身一變成了冷美人。王琦瑤的個性跟這座城市也有那麼多的共同點。精緻華麗的外表,不那麼柔軟親和的內心。果然有些東西,經歷了便懂了,親身體會之後就不會站在局外盲目的叫囂“我不懂、我不理解、我拒絕認同與我差異太大的東西”。

王琦瑤是王安憶創作的具有絕對代表性的一個人物,那段時期裏上海任意一個角落裏的上海女孩,都有王琦瑤的一面兩面甚至多面。對於全書大段篇幅來寫的她的感情生活,與《傾城之戀》裏的白流蘇很相像。稍有不一樣的是流蘇温婉,王琦瑤放縱。細心翼翼步步為營如出一轍,最終惶然的結局也相同。如果沒有一座城市的顛覆來成全,不明白兩人又要如何自處。書中這種疲敝的感情糾葛實在是看不下去,不多贅述。值得補充一句的是此處不多言僅僅是因為我不喜歡。借用一句被高中語文教師講了很多次的話:“一千人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再加上寒假看到一句“很多事情只是不一樣,並無對錯”,聯想到這次讀書的感受,很有觸動。不喜歡的事情不作評述不予爭論,求同存異互相尊重。知人不評人,知理不爭論是最大的禮貌。

寫到那裏,這本書本身似乎已經不是那麼重要。讀書過程中的聯想和生髮佔了主流。寒假閒着的時候天馬行空想了很多事情,有的想明白了有的還模糊着,看的書給思考的過程供給了很大的助推作用,最終也算進益了那麼一點點吧。

【小編簡評】

長恨歌讀後感 優選20篇如果還不能滿足你的要求,請在本站搜索更多其他長恨歌讀後感範文。

【網友評價】

好好學習,好好改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