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老師的恩惠讀後感(共2篇)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2.86W

第1篇:老師的恩惠讀後感

老師的恩惠讀後感(共2篇)

老師的恩惠讀後感

當細細品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的視野一定開拓了不少,這時候,最關鍵的讀後感怎麼能落下!那麼你真的會寫讀後感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老師的恩惠讀後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而美子(貞媛)只是老師不起眼的學生中的一個。她在年幼時因為家境貧寒被老師嘲笑,因為肥胖被嘲笑,因為運動會上摔跤而被老師體罰,因為她在教師節上送的只是一張寫滿了“樸老師,我愛您”的賀卡,而不是裝滿錢的信封或者名貴禮物而被老師尖刻的諷刺。小時候有一次上課,外面牛糞的味道飄了進來,所以貞媛被誤以為是拉在褲子上,而伴隨而來的是貞媛的月經初潮。她的母親在趕來的途中出了車禍而受傷,最後慘死在家中......

為此,貞媛對曾經嘲笑自己的同學以及老師懷恨在心,同學們聞了不該聞的,説了不該説的,聽了不該聽的,而老師則盲目的聽信,所以貞媛憎恨老師,她決定展開報復。

宴會上,她在食物裏下毒,毒死了同學,殘忍的殺死他們,製造了假象,迷惑警察……

最後,貞媛告訴了老師一切,帶着恨跳海自殺,而老師因為愧疚於一心,也跟着跳海。

她想告訴我什麼?我無從猜測......

貞媛當初幼小的心靈所忍受的`那些屈辱,僅僅是因為她窮。老師無意間表露的“勢利眼”卻給她帶來了終生難忘的心理傷害和痛苦。

也許我們已經不記得那些一時的尷尬、難堪、難過和辛酸,可是,有多少個孩子在幼年時遇到過這種嫌貧愛富的老師呢?

不要以為孩子們小,什麼都不懂,其實他們可能不會很清楚這些不同的對待是因為什麼,但是他們會長大,並且,那傷害可能會跟隨他們一起長大。

作為一名老師,也許,這才是我們真正應該注意的地方,可是,又有多少老師真正地在日常工作中注意到這些呢?

就像貞媛在跳海前問的:“為什麼你要這樣呢?你是老師啊!”

第2篇:

作為中國人,説到日本、韓國的時候,總難免有意無意地流淌出大國心態,比不上英美也就認了,但對於這兩個卧榻之側的小國,倘有所不及,總有説不出的滋味。但不得不承認,很多時候雖然嘴巴上依舊很硬,心裏卻瀰漫着一股透徹骨髓的酸味。

看過的韓國電影就三部,巧合的是無一例外都是驚悚懸疑片,從《殺人回憶》到《老男孩》,再到《老師的恩惠》,部部都堪稱經典之作。反觀中國,似乎很難找到夠得上這個檔次的片子,像《李米的猜想》這種劇情簡單、情節生硬的爛片,在中國也能被當做大片宣傳了,稍加比較,美醜立現。有影評人寫到,“看了《殺人回憶》,中國的電影人都可以回家睡覺去了”,我覺得回家睡覺倒是沒那個必要,不過要是我們的電影人依舊一味地沉迷於的打打殺殺商業大片,或者仍舊朦着眼睛在文以載道的政治片中左衝右突的話,回家睡覺倒未必不是一種很好的選擇。

比起《殺人回憶》,《老師的恩惠》或許還有所不及,但這絲毫不妨礙其本身成為一部令人稱道的作品。樸老師生下畸形的兒子永旻後,丈夫因受不了打擊上吊自殺,在絕望之中,樸老師將兒子關入了房子的地下室。在美子的追述中,一直把兇手的嫌疑引向這個受盡嘲諷、現在已經和他們一般大的男孩,原本以為懸念會在究竟是正元還是永旻是兇手中產生。直到探長拉開衣櫃,發現裏面全是女式衣服,謎底才最終揭開:根本就不存在正元這樣一個角色,永旻也徹頭徹腦只不過是個幌子,兇手正是唯一存活下來的學生美子。每個學生對兒時因樸老師的不公平待遇而產生的怨念,原來集中發生在美子身上,美子才是那個始終無法走出兒時陰影,沒能在社會立足,因而回來向樸老師復仇的學生。

兒時的記憶如同那時留下的一個傷疤,傷口雖能在短時間內迅速癒合,留下的疤痕卻會跟隨歲月的蹤跡,因肌膚的生長而不斷擴大,每一次的凝視,都會在心底泛起痛苦的回憶,以致最終成為揮之不去的烙印。老師作為學生時代最為重要的角色,對學生的影響自然不言而喻,老師的表揚與鼓勵會是激勵學生前進的無窮動力,而老師的冷漠與刻薄則會讓學生深陷在自卑與妒忌中久久不能自拔。由於兒時的活動空間與接觸範圍被限制在極其狹窄的範圍內,這樣的影響更是被成倍地放大,甚至老師不經意間的一個眼神、一句笑話,都會改變學生一輩子的走向。

樸老師對美子描述的那些始終讓她不不能忘懷的痛苦瞬間已全然沒有印象,對樸老師來説,這些只不過是日常教學中再尋常不過的場景,而正是這些微不足道的細節,在同學的嘲笑以及母親的不幸遭遇中,在美子的幼小的內心中被一次次地放大,一生都沒能走出來,以致經歷了人生的種種不如意之後,最終走上了向樸老師復仇的道路。

如果説人是健忘的物種,那麼至少不能把童年這個時代包括在內。拿我自己的例子來説,我幾乎記得兒時每一個覺得受委屈的場景,尤其是當受委屈的緣由來自長輩的時候。那時整個世界就那麼大,每天的生活幾乎就是簡單的重複,關注的無非就是那麼一個小小的天地。當發生了一件事情的時候,往往會用很長很長的時間回憶,及至消化。而幼小的心靈又是那麼渴望長輩的認同,用以慰藉幾乎還未成形的自尊。一旦得不到應

有的認同,就會久久地對此耿耿於懷,從對自己的自責,一直延伸到對於長輩的怨恨。因此,歲月的巨手可以抹去大部分的記憶,但是往往對於兒時的那一部分束手無策。

可幸的是,隨着年齡的增長,我們大部分人都能夠對那一切予以理解,慢慢地釋懷,願意相信長輩那樣做都是為了我們好,雖然這聽上去都有些自欺欺人。但我們不排除有美子那樣一輩子都沒能釋懷的大孩子存在,傷害太過深刻,以至於除了讓製造者毀滅外沒有任何別的解決方法,悲劇就在內心的暗流湧動中並不意外地發生。

不要認為小孩子不懂事,就可以忽略他們的感受,相反,對他們的任何不尊重都可能釀成無可估量的後果,或許這就是這部略帶恐怖的電影要給予我們的警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