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讀大學究竟讀什麼》的讀後感(多篇)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2.52W

《讀大學究竟讀什麼》的讀後感(多篇)

《讀大學,究竟讀什麼》讀後感 篇一

讀大學,究竟讀什麼。一看到這個書名,我就沉入了深思。進入大學也快一年了,可是從未去思考過:進入大學,究竟要做些什麼,究竟要學些什麼,應該怎麼做,才能怎樣做才能擁有更多的能力來適應以後激烈的工作競爭。而且這一年似乎都是在矇混日子,有時候真的感覺好迷茫,不知道路在何方,該往哪走……

而且,説實話,進入大學後, 相比比以前有了更多的課餘時間,然而看書的時間還相對減少了。即使拿起教科書以外的書來翻閲,也很少看什麼有營養的書。而這一本書也是經人推薦才去看的。但是給了我無限的感想。

《讀大學,究竟讀什麼》這本書中涉及了很多大學生普遍存在的問題,例如:戀愛,人際交往,兼職等一系列關於大學生的事。而這些內容無一例外的都是在引導我們如何讀大學。並且書中最強調的一點是:大學生一定要有系統分析能力,大學生的思想一定要有一定的深度。這是作者開篇提出的一個關於大學生和非大學生的區別的觀點。我很認同作者的這個觀點。()專業方面的知識和技能,不能成為大學生和非大學生的區別。非大學生通過努力學習實踐專業方面的能力,同樣可以達到大學生的標準。大學生,我認為最重要的是思想深度。一個人思想的深度,對這個人對外界事物的看法,對主觀意識的發展,對生活和人生的認識和把握等都起着決定性的作用。大學這個良好的學習氛圍和生活環境,對你的思想深度的發展和變化有着極大的促進作用。

那麼,讀大學,我們究竟讀什麼呢?以下是我看完這本書所得出的結論:

第一:學會思考。想法決定活法,思路決定出路,格局決定結局。大學是一個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塑造的關鍵時期,也是一個人知識體系構建的黃金期,這個時候的積累影響着一個人未來的發展。通過思考,明確自己的人生目標及大學目標,制定詳細的計劃,然後不斷去實施。

第二:學會學習。學歷不能代表能力,文憑不能代表水平,只有學習力才能代表將來。大學時,我經常告誡學弟學妹一定要學會學習,首先把專業知識學好,日本戰略管理之父大前研一在《專業—你唯一的生存之道》中也反覆強調了專業的重要性;除了學好課本上的知識以外,還要學習如何利用身邊的資源,如延邊大學得天獨厚的韓國語學習氛圍,東北亞區域國際合作交流等等資源;還要抱以一種積極樂觀的心態去適應大學,學習如何和同學、朋友、老師相處……

第三:學會解決問題的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是衡量幹部的重要標準!這是我進入公司後最深刻的感悟。大學期間,一些學生過於關注學習成績,而缺乏社會實踐,不具備解決問題的操作技能,當遇到問題時,不知如何去解決。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管理學大師彼得德魯克也説,管理的本質不在於知,而在於行,其驗證不在於邏輯,而在於成就。可見,一個人的成功最需要的就是解決問題的能力,而解問題的能力又源自於思考、學習及實踐的綜合。 讀大學,究竟讀什麼?思考、學習,再加上解決問題的方法(實踐)。

《讀大學究竟讀什麼》讀後感 篇二

一滴清水,可以折射太陽的奪目光輝;一本好書,可以淨化一個人的美好心靈。《讀大學究竟讀什麼》這本書,看完後讓我受益匪淺。讀大學,究竟讀什麼?我想這個問題也困擾了莘莘學子與家長許久,而覃彪喜用這本書完美的解答了我們心中的疑問。覃彪喜,一名25歲的董事長。

他在書中從一個成功的創業者及一個大學畢業不久的過來人的角度給當代大學生提出了18條忠告。對於每一個即將步入大學的新生來説,大家開始難免會感到些許迷惘。因為我們一直以來所追求的目標已被實現,所以驟然失去航標的我們顯得有些手足無措。而作者給我們的這18條忠告,告訴了我們什麼是大學、為什麼要讀大學、怎樣讀大學。在這個等待進入大學的漫長暑假,此書多多少少為我減少了幾分焦急。書中作者的很多觀點打破了我們一直以來傳統的思維模式,可能會讓人覺得匪夷所思卻異常直白實用。例如作者談到逃課的問題,他並沒有一味地信奉那些所謂的金科玉律,而是大膽地提出“不逃課的學生不是好學生”的言論。逃課沒有錯,但是不要逃錯課,需先正確地判斷這一門課程是否真的有價值,要做到“君子有所逃,有所不逃”。

對敢於提出此觀點的覃彪喜先生,我甚為佩服。再譬如現今被炒得火熱的考研問題,隨着就業形勢的日益嚴峻和研究生招生規模的不斷膨脹,越來越多的人加入到考研的行列,越來越多的人盲目跟風,以致於形成了現下的“考研熱”。然而覃彪喜先生告訴我們,考研不是唯一的出路,學歷高並不代表能力強。而且還巧妙地將考研比喻成“痛苦的安樂死”。確實,隨波逐流的結局不一定都是好結局,我們要根據自身情況審慎選擇。作者還在書中列舉了大量的事例,且其中大部分均取材於作者身邊現實的生活。這些遠比任何一個權威的案例都更為生動而真實,富有説服力。《讀大學究竟讀什麼》真的讓我獲益良多,它教會了我如何主宰自己的大學生活。通過這本書,首先我明白了“天道酬勤”。要想把曾經輸掉的東西贏回來,就必須把自己比別人少付出的努力補上來。努力不一定有結果,但只有努力才可能有結果。既然如此,我們還有什麼不努力的理由呢?在此,我想用書中的一句話來勉勵自己,“路在腳下。好走,走好……”其次,我還認識到“一個經過獨立思考而堅持錯誤觀點的人,比一個不假思索而接受正確觀點的人更值得肯定”。

誠然,我們的社會正是需要這樣的人。要想在有爭議的觀點中做出取捨,就必須要經過自己獨立的思考過程。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氛圍下,如果缺乏這樣一種思考,你或許永遠都只能在別人的公司打工。俗話説,“不想當將軍的士兵不是好士兵”,我相信沒有人會拒絕當一位領導者。那麼,我們每個人現在就應該開始做出些改變了,不是嗎?此外,書中還有一些觀點讓我記憶猶新。“專業無冷熱,學校無高低”,要記住你只是你自己,沒有哪個用人單位會認為你代表了你的學校或者你的專業;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閃光點,世界上沒有真正一無是處的人,只有“放錯位置的人才”,世界上最大的悲劇莫過於有太多的人從來沒有發現自己到底想要什麼……這些都為迷惑的我指明瞭方向。

對於在大學期間會面對到的一些問題,如戀愛、遊戲等,作者也相應發表了很多實在和有深度的看法,發人深省,值得體味。“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古人誠不欺我。讀一本好書,猶如交一位益友。《讀大學究竟讀什麼》這部很有教育意義的經典之作,間接地讓我認識到了一個出色的人,拓寬了我的視野,使我領悟到了讀大學的意義。

《讀大學,究竟讀什麼》讀後感 篇三

一看到這個書名,我就沉入了深思,《讀大學 究竟讀什麼》讀後感。進入大學也快一年了,可是從未去思考過。.。.。.剛進入大學難免會感覺到一些迷惘,因為一直以來所追求的目標已經被實現了,所以,一時失去航向的我顯得有點手足無措,不知道此時該幹什麼。《讀大學究竟讀什麼》,這一本書的書名,我就覺得我可以在裏面找到答案。果然。.。.。.在書裏面,作者向讀者們概括的説了“讀大學究竟讀什麼”。首先一定要有獨立的人格、獨立的思想。,我很贊同作者的一句話“一個經過獨立思考而堅持錯誤觀點的人比一個不假思索而接受正確觀點的人更值得肯定,因為前者的人格才是獨立的,獨立的人格理應比一切都更重要”。

回想我們走過的十幾年的學習生涯,我們已經被剝奪了多少獨立思考的空間啊?現在我們到了大學,雖然我們還不能説是完全擺脱了過去的那種教育模式,但至少在大學裏,我們多了獨立思考的空間和時間。如果我們讓中可遇而不可求的機會與我們擦肩而過,那就太可惜了!我們就沒有資格稱得上是一個真正的大學生所以我們要多讀書,讀好書,並將其有效的付諸實踐,不斷的豐富自己,提升自己。按作者的話來説,就是要在“與柏拉圖為友、與亞里士多德為友”的同時,還應該與社會現實為友。另外,我們要見微知著。要善於思考身邊的那些看上去毫無意義的小事,你會發現,生活就是一本最好的教科書。另外,作者在書中還列舉了大量的事例,而其中很大一部分取材於作者身邊現實的生活。這些生活在作者身邊的大學畢業生比任何一個權威的案例都更為生動而真實。雖然你可能夢想着成為比爾·蓋茨之類的風雲人物,但是,你將來更大的可能只是成為作者在書中提到的這些平凡的大學畢業生中的一員:畢業時找一份滿意的工作,然後擠着公交車上下班,接着盼望老闆給自己升職、加薪,最後,你在某個恰當的時候選擇自主創業“請原諒我無法讓你擺脱這種平凡的模式,我所能做的,只是讓你在這條平凡的道路上走得更快、更穩、更堅實。”所以,如果你也是一名大學生,請讀一讀這本書吧!也許這本書不一定能改變你什麼,但是它卻會告訴你一些你並不瞭解的東西。

《讀大學,究竟讀什麼》讀後感 篇四

這個題目很吸引人,特別是對於我這種剛升上大學的大一學生,一直很迷茫,空閒的大學生活是我一度過着無所事事的生活。雖是迫於上交作業,才想起這本書來,但剛一開始讀便被吸引。很快地,就把這本書讀完了。口語化的語言似與作者面對面談話,緊貼於現實,描述了現實生活中大學生的現狀,並能準確指出問題所在,令人受益匪淺。

大學生與非大學生的區別是什麼?不僅僅只是一本畢業證那麼簡單,也並非在於是否掌握了一門專業技能。書中説如果是這樣的話,那大學跟技校也就沒什麼不同了。若大學生只是掌握書上空洞的內容,那大學生的技能可能不如於一名經驗豐富的技師。所以,大學生真正要學的是教材上那些知識和理論應用於社會實踐的能力,需要的是系統分析的能力。教材上的東西當然要學,但這只是前提和基礎,最關鍵的是還要進行自主性學習,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獨立思考,得到系統的思維訓練。

大學生有理由讓自己讓自己更有深度,也有理由承擔更多的歷史使命。要做一個思想深刻的人,第一,多看有思想深度的書;第二,將自己的思想植根於現實的土壤。在“與柏拉圖為友、與亞里士多德為友”的同時,還應該與社會現實為友。書是良師益友,讀大學,必先讀大師。大師是經師與人師的統一,也就是“道德文章,堪為師表”,不但有淵博的知識,有原創性、奠基性、開拓性、前沿性的學術知識,還能做到文以載經,是知識和品格完美結合的代表,是知行統一的典範。以書會師,延伸自己。而若沒有對現實的關注,如果自己的視野只侷限於自己的利益範圍之內,那他只會被這個社會孤立在非常狹小的空間裏。我們要善於見微知着,只要你善於思考身邊的看上去似乎毫無意義的小事,你會發現,生活是一本最好的教科書。

在三岔路口,為了避免猶豫不決,儘量少走彎路,一開始就要明確自己的目標,並且矢志不渝地朝着這個目標前進。因此,人生規劃是每一個大學生至關你重要的事情。我們在仔細權衡自己的動機並知道自己真正需要什麼之後,再審慎地做出選擇。

書中還提及專業問題,作者認為專業無冷熱,學校無高低。勸誡我們:你只是你自己!沒有哪個用人單位會認為你代表了你的學校或者你的專業。如果你行,別人只會肯定你一個人,不會説你們學校的都很行;如果你不行,別人只會對你一個人搖頭,不會一棍子將你們專業的人全部打死。所以,請不要以為自己學校有名或者專業熱門就自以為是,也不要因為自己學校不好或者專業冷門就灰心意冷。古人云,天道酬勤。天道未必酬一切勤,但是天道絕對只酬勤。換句話説,努力不一定有結果,但只有努力才可能有結果。哪怕你的專業熱得發紅發紫紫得發黑,你只有經過不懈的努力以後才能取得成功。

讀大學,不是在大學裏讀書的意思。在大學,可以利用更多的資源來充實自己,讀的是有深度的書、社會、大師,學的是知識基礎上的、超越技能的系統分析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