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高一的目送讀後感1000字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4.05K

高一的目送讀後感1000字

龍應台的《目送》,沒有華麗的詞藻,只是平淡的語言,如青草,帶着清新,撲面而來;似燈塔,散發光芒,照進心房。讀起來如桃柳抽新,春水煮茗,有種周遭一切安好,草木葳莛的暖意。紅了櫻桃,綠了芭蕉,我彷彿看見龍應台的筆尖有一個輕盈的舞者,舞動着春暖花開。目送----愛的最深處。下面為大家精心整理了一些關於高一目送讀後感1000字,請您閲讀。

高一的目送讀後感1000字1

人都有温情的一面,即便是燃燒着野火的龍應台。散淡的文章裏,把濃濃的親情深埋在字裏行間;隨意而寫的閒適中,把台灣的風土人情傳遞了出來;即便寫的只是家裏的日子,還是在不經意間把一個大家的深刻隱約的顯露。

貌似不着邊際的表述裏,安置了上下三代人的默默温情。沒有濃墨重彩的去揚厲愛深愛切的感受,只是隨手把撿起日子裏的點滴,然後,你會在無意之間被貌不驚人的文字打動,會報以會心一笑,會默然神傷,會被柔軟的孝順所温暖。

寫親情一般都回難以自持在濃的化不開的情感裏。但是,《目送》不會讓你如此,即便筆者的母親腦萎縮不認識自己的兒女,但是你也會在作者那智慧而又充滿愛意的孝順中,看到燦爛的人性,把你温暖的留下含笑的熱淚。書的最後寫到作者的父親埋葬故里,族人把這個從台灣回來的孩子按照當地風俗榮光下葬。你會為鄉里人們那打不斷的骨肉相連而浩然落淚,那是自豪的淚,交織着民族大義的淚。一句,族人們就像迎接自家裏十幾歲走丟的孩子一樣的,在幾十年後接來了從台灣回來的骨灰。你不能不為之動容!

合上書的時候,你的思想會在那一場葬禮的轟轟烈烈中升騰,從一個人的愛,到一個家的親,最後闊達到一箇中華民族的分合。你會忍不住想,哪些走丟的優秀華夏兒女,又有多少,又會葬身何處呢?扼腕歎息裏,桑梓依舊在,青山永不老。

這就是大家的文筆,不着痕跡裏,就寫出了大視野大境界。

有時候,甚至,你都會讀的心不在焉。或許,這是兩岸下筆不同的思維所決定,但是,你的思緒還是會不絕如縷的隨同文字勾勒的人情去起伏。

散散的文字全然不似作者火力兇猛的雜文,文字所及,依然能抵達文化深處的基因,即便是寫生活裏的點滴和瑣碎。你可以從另外的世界裏,看到他們社會裏的風情,也能清晰的對比出我們自己生活裏的各種劣根,甚至你還能看到制度裏的黑洞。不避諱能直言,在温情的文字裏依然能真實的傳遞批判的力量。

剛猛而深刻犀利的龍女俠,在《目送》裏回到生活的真實煙火,用隨意即興的日子,淡然的描繪出我們共同的親情。做起了孝順的女兒,回到了碎所裏的母親。做女兒,那般温潤智慧;做母親,一樣絮叨,一樣在代溝前聳肩表達深廣的無奈。

這就是真實的目送,這就是我在稀稀疏疏的文字裏讀出的感受。

目送,我們的親人,我們的子女,讓我們共同去經歷,一起去相互目送,一起相互慰藉,在這淺長而又深邃的日子裏,在親情的温暖中,在這浩茫的人生裏!

最後,感謝《目送》!

高一的目送讀後感1000字2

我慢慢地、慢慢地瞭解到,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着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你站立在小路的這一端,看着他漸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的告訴你:不必追。

看這本書,有很多感受都無法用言語來表達。就是心裏莫名的又覺得好像學到了一些什麼東西明白了一些道理,或者説是人之常情。在這似懂非懂的感覺下,我還是有所收穫的。

一個國家有大筆的經費用於戰爭,而領袖們做這個決定的時候打着的旗號是“國家統一,讓人民回到自己的國土上面”。他們從來都沒有想過一場戰爭會帶來多麼大的影響,會讓多少家庭妻離子散,會給人們的生活帶來多大的不便。你想收復領土的原因是為了讓同胞迴歸祖國,如果我們雙方友好合作,在交通便利的今天他們一樣可以隨時回家。那麼領土是不是需要收復還有那麼重要嗎?

國家為什麼要富強,那是因為國家只有富強了別人才不會欺負我們,我們的百姓才能安居樂業。一切都是為了人民羣眾,那麼人民幸福了,其他的還重要嗎?

歷史上總是一筆概括人們所承受的苦難,將作為一名軍人應該做的事情無限的誇大。將戰爭的勝利反覆的渲染,將國家以及人民的恥辱一筆概括。

難道我們沒有權利去了解真實的歷史和歷史發生的經過嗎?也許只有我們在瞭解經過的同時會更加的感恩國家給了我們現在的生活呢?

越向後看就越覺得有很多方面,國家、親人、朋友等,我們會因為生活無法陪伴父母,會因為時間的推移兄弟姐妹們都有了各自的生活,會不斷的結交新的朋友。

隨着時間我們會慢慢的改變,我們無法想一些人解釋我們的處境和生活,我們也無法理解他們的處境和生活。我們應該感恩我們生活的這樣安逸,而他們卻無法得到基本都生活。突然間有了想去支教的念頭,我沒有高薪可以去捐獻,在還依靠父母的年紀我也無法做更多。

也許這些都是我的藉口如果願意你可以很節約將這些錢拿去捐贈但是你沒有,我因為有牽掛所以做什麼事情都很束縛。

我有太多想做的,因為生活、因為我不能自私放下父母不敢去過自己的人生。畢竟我們的父母是很傳統的,我還有點害怕的,他們無法理解我們的想法。有的時候很想問他們是我的幸福重要還是你們所謂的安逸重要,為什麼我就應該承擔這一切。

高一的目送讀後感1000字3

據説,人慢慢變老是從愛回憶過去開始的。近來的我,閒下來的時候,總愛一個人坐着發呆,想着那些往事,想着那些往事裏的人。

小時候,最迷戀的是父親那寬闊的肩膀,母親那温暖的懷抱。無數次被他們擁在懷中,扛上肩頭,就是最幸福最甜蜜的時光;上學之後,我的生活中心不再是爸爸媽媽,開始結交朋友,和他們在一起,開始有了父母都不知道的小祕密;再大一點,開始嫌棄他們的嘮叨,嚮往遠離沒有他們羈絆的生活。於是,有了無數次的逃離與反叛,只留給他們任性倔強的背影。那時候,總覺得人生很長,可以有大把的時間揮霍,直到有一天,我也成為了母親,才發現生命終究是一場輪迴,每個人都曾經是某個人的孩子。

看着兒子呱呱墜地,牙牙學語,直到他慢慢長大,我總習慣牽着他的手,捨不得放開。直到第一天上學,當我看着他小小的背影邁入校門的那一刻,縱然有萬般牽掛,也只能微笑着目送他開啟自己的人生。漸漸地,他越長越大,開始厭倦我的千叮萬囑,忽略了我的不捨與牽掛,只留下一道道頭也不回的背影給目送他的我。我一直在等候,等候他消失前的回頭一瞥,但是他沒有,一次也沒有。就象那年的我一樣,一次次在父母的目送裏頭也不回,總覺得那份可以依靠的愛可以一直堅實地存在下去。

而歲月是個神偷,它偷走了父母的青春年華,偷走了父母的驕傲,也偷走了他們的健康,我只能看着他們漸漸變老,漸漸蹣跚笨拙,漸漸忘記往事,他們再也不能守在時光裏,目送我遠去。而在走過磕磕絆絆的路,遇見形形色色的人之後,才知道,原來這世上除了父母會義無反顧地愛你,再不會有人無條件地信任你,那樣的目送,不僅僅因為深藏着今生的厚愛而枯目望穿,更因這份無私的守望而成永恆的,是家的情感。

也許每一個人都要走很長的路,經歷過生命中無數突其來的繁華和蒼涼才會變得成熟。就象曾經的我,愛讀三毛,愛讀金庸,只覺得轟轟烈烈、浪漫多情才是人生,瀟瀟灑灑、刀光劍影才是江湖。讀後感·而今,人生行到中途,所謂人到中年,嚐盡世間百味,頓覺蒼涼。此時,讀起龍應台的《目送》,只覺得那些深邃、憂傷、美麗的文字道盡了親情的依戀和人生的無奈,一字一句,一點一滴,莫不動人。

她娓娓地訴説,訴説生命的悲歡離合,訴説親情的血濃於水。一陣風,一場雨,一部電話,一輛公交,這些簡簡單單的佈景裏,寫父母,子女,兄弟的日常生活,寫自己的失敗和脆弱,失落和放手,用那些親情離去的無奈與錐心疼痛,去講訴親人的重要與親情的珍貴。生活與生命的本真不過是“作為父母的子女,作為子女的父母,彼此的身份,是在一生之中一次又一次的目送中完成轉換——只是第一次的目送是成長,最後一次的目送卻是永別。”

高一的目送讀後感1000字4

在一個寂寥無聲的夜晚,我拿出一本書,翻開有些泛黃褶皺的紙張,觸摸書上的一字一句,是作者情感的寫照,是生活的點滴,更是帶給我們的深刻的啟示。

當她的作品引領我在繽紛的情感世界細細品味時,我再次融入到作者的心境中去。她的文字像涓涓細流般,靜靜的流淌。沒有過多華麗的辭藻卻能深入讀者的心靈,樸素的言語中透露出的是身為一個平凡人的她如何去感慨這世間喜怒哀樂,文字平實卻有着深深的寓意。似是和一位故交娓娓的講述着自己的經歷……

這是我第二次讀《目送》了,確切的説是第一次認真的讀,這是一篇讀後讓我有些酸楚和落寞的文章,龍應台在文章裏的每一種感覺都撕扯着我的心,直叩着我的靈魂。每一句話都值得發人深省,每一個字都值得回味留戀……

《目送》由父親的逝世、母親的蒼老、兒子的離開、朋友的牽掛、兄弟的攜手共行,寫出失敗和脆弱、失落和放手,寫出纏綿不捨和絕然的虛無。

當我讀到“我送他到機場,告別時,照例擁抱,我的頭只能貼到他的胸口,好像抱住了長頸鹿的腳。他很明顯地在勉強忍受母親的深情。”時,我的心有種難以言喻的痛楚!繼續閲讀“我一直在等候,等候他消失前的回頭一瞥。但是他沒有,一次都沒有。”我的心再一次顫抖,在追問未來的自己,或許將來的我會選擇另外一種方式?“即使同車,他戴上耳機…只一個人聽音樂。”每每看到這裏,我總是隱隱下定決心,堅信自己在長大後可以關心自己的家人,給予他們晚年的温暖。但是,真的只是在長大以後嗎?有時,我因為一些小事和家長起衝突,“解釋”卻遲遲不來。於是將自己鎖在一個封閉的盒子裏,又試圖從縫隙裏找到那些沒來得及被我維護的愛。矛盾的我也許和作者的孩子一樣,那是因為我們沒有真正的長大,在“幼稚”與“成熟”間還缺失了一個機遇。

“有些事,只能一個人做,有些關,只能一個人過,有些路啊,只能一個人走。”

我想,任誰看到這樣的文字,都不免在心裏發出一個共鳴的震顫,包括我。

就像現在的我,徘徊在對過去的緬懷與回憶,和對未來的期盼與憧憬之間。但我覺得,我會選擇繼續堅定不移地走下去吧。儘管以後的生活裏會迎來太多太多挫折與苦難,或是作為一個平凡人過完風平浪靜的一生。我都會勇敢去面對,追求最真實的自己,肯定最好的自我。

我從書籍的世界裏脱離出來,那鮮明有力的字句還在我的腦海裏迴盪,熟悉的書籍、筆靜靜地躺在潔白的書桌上,柔柔燈光散落在四周,待耳機裏的一曲罷了,新的希望與黎明一定在不遠處顯現。

高一的目送讀後感1000字5

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越來越喜歡龍應台了。透過一本本凝聚着她在生命中不同時刻不同心態的書,一點一滴地觸碰到,她豐富細膩的內涵。

《野火集》中的她,是那樣桀驁而犀利,用鋒茫畢露的文字,呼籲國人為保護環境而努力,為社會腐敗而憤怒。

《孩子你慢慢來》中的她,是那樣慈愛而温柔,用一個母親的赤誠愛意,温暖孩子成長過程的每一步,給安德烈和飛利浦一個沒有遺憾的童年。

《親愛的安德烈》中的她,是那樣小心翼翼,在安德烈步入青春叛逆期時,用理性的頭腦,謹慎的文字傳達自己的關切,為他分擔成長的煩惱。

而今的龍應台,在《目送》中,有了更加豐富多變的內涵。

讀完《目送》,忽然想起幾天前車站的一件小事。我在車站等車,身旁是一對等着過馬路的母子。母親在起步的一瞬間握住兒子的手,兒子卻不動,轉頭看她,眉一皺,正要説什麼,不料他此刻的神情被母親盡收眼底,兒子轉過頭,撇撇嘴,輕輕把手從母親手中掙脱,大步向前。母親的身軀一怔,隨即上前。我看到的是,她眸中掩不住的失落。

回想着他們的背影,思緒紛飛。

不知從何時起,自己也像那個兒子一樣,不屑父母遞過來的關心。一件外衣是“不冷,拿走拿走”,一杯牛奶是“難喝,不要”,一隻關懷的手,也是不着痕跡地掙開。即使是一個關切的眼神,一句詢問的話語,也總是以無所謂的視線,不耐煩的神情擋回。

也不知從何時起,那個捧着書跑來跑去問東問西的身影被時光沖淡,支離破碎,漸漸清晰的是一個人翻書尋求答案的背影。也不再是那個在商店裏一手拿一個顏色的髮夾,歡快地跑到母親身旁詢問哪個漂亮的孩子,在母親給出建議後,仍然猶豫地左看看,右摸摸,狠不下心,抬起一張哭喪的臉請求“媽媽,我選不好,兩個都要行不行?”而是習慣一個人作出抉擇,再一個人承受。也不像兒時受了委屈跑到父親懷中大聲哭泣並且尋求安慰,則一個人辯解,一個人反擊。

“我慢慢地、慢慢地瞭解到,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着,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你站立在小路的這一端,看着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訴你:不必追。”

也許是歲月增長,人的心也越來越容易憂傷。曾經視若無睹的東西,在不知不覺中,也在心中烙下了深深印跡。開始在乎起父母越來越多的皺紋,在乎他們的點點滴滴。這是關於光陰的故事,我們每個人都在時光的洪流中漸漸長大,我們眼前的背影從高大到佝僂,自己也就慢慢成了別人眼裏的背影。當我們再不能為過往的遺憾一一買單的時候,彼時的目送就成了眼下的悲涼。

《目送》中的孩子告別母親,一個人踏上那條每個人必經的道路。在告別的時候,母親目送着孩子漸行漸遠的背影,站在斑駁小路的這一端,看着背影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眼睛裏流露的風霜是歲月留下的痕跡。她太懂得這條路上的艱辛,當年的她也向往過,義無反顧過,然而也跌倒過,流淚過,但,不後悔。如今她只能放手,讓孩子自己走,因為——

有些事,只能一個人做;有些關,只能一個人過;有些路啊,只能一個人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