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張德芬遇見未知的自己讀後感大綱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1.94W

第一篇:張德芬遇見未知的自己讀後感

張德芬遇見未知的自己讀後感大綱

張德芬遇見未知的自己讀後感

《遇見未知的自己:都市身心靈脩行課》由張德芬所着。一書在半年內狂銷三萬本以上,位於台灣三大暢銷排行榜前十名!讀者反應熱烈、佳評如潮!下面寫寫我對該書一些讀後感,比較雜,比較隨意。

文中開始對主人公:“你是誰?”的拷問,讓我久久不能忘懷,是的,除去我們的社會身份。你擁有的房子,車子,地位等等,你又是誰?你只是純粹的你,其實並沒有這麼多附加的東西,你只是你而已。文中其實引用了很多的觀點,這些觀點如果你能一一搞明白,你的身心會更進一步,比如其中提到的吸引力法則,有一句經典:當你真心渴望某樣東西時,全宇宙都會幫助你!(鏈接為對這句話的詳細解讀,感興趣的朋友可以看看)。借本文章再次推薦大家看看,吸引力法則。

全在一個悟字。看過與沒有看過,其實並不能決定什麼,改變什麼。關鍵是個人的天分與悟性有多少。該書相對比較唯心,但是如果你能深入透徹的看,中間再夾雜一點自己的感悟,你會覺得受益匪淺,相信我。國人缺少信仰,如果能用這些修心的東西來改變自己或者説維持自己不走歪路,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當然書中是有不少地方顯得太過詭異,這些不妨礙我們汲取書中的價值,古人云: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不能因為其中個別地方,就説該書一無是處。

跳出小我,其實就是説,凡事不要總是從自身利益的角度出發,要追逐本心,真我。

文中關於能量爭奪戰的描述也很有意思,好的能量和負面能量一樣,都有很大的傳播力和影響力,仔細感悟,雖然沒有文中這麼玄乎,但大概意思就是這樣的。

還有潛意識,胜肽,等等觀點,都是很有意思的,這裏就不一一提及,總的來説,推薦大家看看,修身養性,透徹感悟。

第二篇:張德芬《遇見未知的自己》讀後感

張德芬遇見未知的自己讀後感

人生一輩子,每個人都在追求,金錢,權力,健康,快樂……總結起來不外乎是愛,喜悦,和平。有所追求就有所受桎梏,可能是別人追加的,也可能是自己加置的,説到底關鍵在於自己的心態。在失落中找回真我,找回真正的自己,走出迷霧,才能在谷底驚見陽光。

生活中許多事情會讓我們憤懣,痛苦,傷心,不能自已。高中三年拼搏沒考上大學,好朋友在背後戳了自己一刀,自己的親人離世而走等等,這些事發生了就是發生了,自己心裏多麼心如刀絞別人不會知道,就是知道了承受得還只有自己。

“臣服”。破解情緒障礙之道,最重要的就是臣服。對已發生的事臣服,事實就是最大,因為已發生的事情是不會改變的。如果你不去接受它,就好像拿頭在撞一面牆,而希望把他撞開。因此在這種時候自己能做的就是隻有臣服,從心底接受他,並想着去解決它,不要讓情緒矇蔽自己。臣服的好處就是,當你接納了當下,不徒然浪費力氣去抗爭的時候,事情往往會有意想不到的轉機出現,你才發現原來的掙扎真的是白費力氣。正所謂期望越小失望越少,而驚喜反而會更多。而且,正因為你把注意力充分關注於眼前的事物上,有的時候你會發現更好的解決之道,幫助你脱離眼前的困境,而不至於讓情緒左右自己。

臣服已發生的事,找回失落的自己。人往往是在外物的誘惑下,矇蔽了自己的內心,迷失自我。撥開情緒的迷霧,才能找到事情的根本,情緒只是一種發泄,真正需要我們做的是找回自己,重新走上正確的路。成功者之所以會成功是因為他們從自我情緒中走了出來,找到了前進的路,失敗者之所以失敗,是因為他們一直在情緒的矇蔽下徘徊不前。

管是人生的大挫折,還是日常的小事情,懂得接受,懂得臣服,懂得找到真我,才能儘快走回“正道”。人生一輩子,最大的成功不在於獲得了多少金錢、名譽,而是心靈的滿足、寧靜,不管是去追求,還是滿足當下,問問自己的心,是不是自己想要的,不被現實矇蔽,找回失落的真我,找到人生的平靜,即使波瀾壯闊也會倍感平穩。

第三篇:讀張德芬《遇見未知的自己》

讀張德芬的《遇見末知的自己》

由老師推薦張德芬寫的《遇見末知的自己》深深地吸引了我。它從一個新的視覺讓我重新認識了自己,明白自己把自己給丟了,找回自己才是幸福的根本。感覺這本書能幫助自己遇見未知的自己,正如題目所説。

本書以“我是誰?”來開頭,從一個看似簡單,若不認真回答還真難答出來的問題開頭,激發了我對真我的思考。我不得不重新問問自己,我真的是現在的我嗎?一個名字?一種身份的像徵?讀了這本書,我開始試着尋找自己,讓身體和心靈合而為一,從而感受身體的冷暖,舒適與否,明白身體需要什麼。輕聽着每一次呼吸的細小變動,感受着每塊肌肉的和諧抽動。那種感覺真的十分美妙,雖然我還沒真正深入的理解這樣做與找回自己有什麼直接的關係。但每次這樣做後,心裏總有種説不出來的暢快。我想,我的境界有所上升了,往找回自己,發現幸福又邁進了一步。

書中的主人翁——若菱是一個苦命孩子的代表。她的坎坷遭遇正是我們每個在成長曆程中都會遇到的。我也有過許多磨難,困苦,遭受過孤獨,歧視,陷害,和背叛。每當遇上這種情況,我的情緒總是隨事態而撥動,正如老師説的:一杯清水,別人加點糖就甜,加點鹽就鹹。根本不能很好地把一些不想接的負面影響拋開。我有時不快樂,那是因為我失落了真實的自己,不明白自己的真正需求。我也曾考慮過此類問題,我想:考上一所好點的大學,享受一下大學生活應該是我想要的吧,以後的事情也不用考慮太多了,畢竟享受現在才是最關鍵的,下一秒的事情誰也不曉得。在追求中,我獲得了些許滿足,有點不情願地來到了一所意料之外的大學。我很開心我的經歷不算太差,沒有像若菱那樣有個繼父的幼年,有個嘲笑自己不能生育的婆婆和小姑。我的苦惱是大過於專注追求一種東西了,常常搞得身心疲憊,忽悠略追求其他的一些東西。有時甚至乾脆不清楚自己真正所需,得到一些東西,我真的會快樂嗎?讀了《遇見末知的自己》後,我明白,真正的苦惱來源於我不能臣服於事實。沒有正視我考進這所不大好的大學的事實。而且也沒有注重追求愛,喜悦,和平。一味地追求一些成功的刺激,榮譽和體驗大學生活的樂趣。卻忽略注重地追求內心的喜悦和和平。我現在開始試着改變,讓自己追求更多關於這五個字的東西。

讀了這本書,我發現:原來我們的很多行為是由潛意識控制的。我有時想做某件事,卻往往做不成,其實這是潛意識在作怪。自己根本就不想去做一些事,卻因為應該做某事而做。從今往後,我會多聽聽內心深處的聲音,與潛意識多對話,反覆問自己:這樣做對的嗎?應不應該這樣做,這樣做的後果是什麼等。潛意識是不會騙人的,它與意識區分開來的,有另一種人生模式。

書本里回溯童年的記憶一章,讓我感到人的成長多磨難和成長所激發的無限力量。兩個配子合成一個合子,那種偶然而又精密的生命現像是怎麼產生的?這讓人不得不敬畏自然的力量之大。爾後,由一個細胞經過無數次分裂在母體裏孕育成形。多麼艱難的旅程啊,我都能這樣過來了,生命的能量不可估計。我次定放棄軟弱無能的自我,重新讓自己充滿鮮活的原有的能量。一隻粗糙的手硬生生地將我們從那個無所不有的環境中拖出來,我們號啕大哭,沒有人理。還有一塊粗糙的布塊包裹着……痛苦是與生俱來的,當痛苦來臨時,我曾經一味地哭訴,咒罵着。完全體會不到生命的正能。現在,我開始收穫生命的能量了,遇事情懂得理性處理了。

在我忙於學業的這些年,身體與自己嚴重脱離。超負荷的長期工作讓我身心疲憊,我沒有好好感受身體的信號。學習了這本書後,我學會了用呼吸和散步的方法讓自己與身體重新連接,好好地感受它的需求。放鬆地散步可以在忙碌中找回自己,從而遇見一個全新的未知的自己。

一場[ego boosting]秀——同學會的啟示。看完這章我新接觸了一個詞:“小我”。同學露露一味地抱怨變心的丈夫,完全沉浸在自己的憤怒和怨氣之中,並沒有理會同學們的感受,

實在是太小我了。露露被自己的負面情緒包裹着,沒有看到谷底的陽光,不能排除壞情緒對自己的影響。成熟對待挫折是成就大我的道路。我也經常有小我的情緒,只要一發脾氣就不管任何事了,任氣憤發出。然而卻沒想到會傷害一些人。自己還不明白:明明是我生氣,幹嘛要我去安慰別人。這種小我的思想有待改善。

是我在傷口上撒鹽。我不太會情緒療愈,受了傷後不懂得自我療愈,且讓它放縱成為大傷。若菱面對塞車,不能及時趕到老人的小屋的情況沒有氣餒。而是另抄小路,最終到達了老人的小屋。從若菱的改變,我學會了與其抱怨事實不如面對臣服事實,進而想方設法地尋找彌補的方法。縱然找不到出路也不應自暴自棄。因為事實已經在傷害自己了,而自己還在傷害自己。這樣真無異於向傷口撒鹽讓傷口更加疼痛。遇上不愉快的事情後,不能以消極的態度迴避,那樣對傷痛毫無益處。

通過讀《遇見未知的自己》,我還學會了臣服於事實。事實有好壞。面對不好的,要正視它,因為事實是事實,再怎麼掙扎也改變不了的。何必做更傷害自己的事呢?那樣只會讓自己更痛苦。也許靜下來承認事實,想一想在這種事實下能做什麼來挽救一下,新的出路就在眼前。

讀了這本書,我感覺整個人輕鬆多了,開朗多了。未來的困惑再也不能將我嚇誇。遇事情也能理智從容應對了。感謝張德芬寫了這麼好的一本書。

第四篇:00讀書筆記《遇見未知的自己》張德芬

《遇見未知的自己》

我們人所有受苦的根源就是來自於不清楚自己是誰,而盲目地去攀附、追求那些不能代表我們的東西。

死亡來臨的時候,會把所有不能代表真正的我們的東西席捲一空,而真正的你,是不會隨時間、甚至死亡而改變的。

如果你不斷重複做某些事,在生理學上來説,我們某些神經細胞之間就會建立起長期且固定的關係,比方説,如果你每天都在生氣,感到挫折,每天都很悲慘痛苦……那麼你就是每天都在重複地為那張神經網絡連線和整合。這就變成了你的一個情緒模式。

性格傾向外在環境各種教育生活事件 =人生模式

跟你的身體對話,傾聽你身體的訊息。

如果我們習慣於注意自己身體的感覺,時時安撫照顧它的話,很多疾病就不會因日積月累 而產生。

你知道嗎?天底下只有三種事:老天的事,你的事,他人的事。

這些情緒都是一種能量,尤其是對孩子來説,一些天生的恐懼,所求不得的憤怒,失望落空的悲傷,都只是一種自然生命能量的流動而已,它會來,就一定會走。將來做母親,要記得,給孩子無限的情緒上的支持和認同。

我看見我在尋求不被愛的痛苦感受,我全心地接納這種感受,並且放下對它的需要。

痛苦是你創造出來的,因為那個是你對事情的解釋。

臣服的好處就是,當你接納了當下,不徒然浪費力氣去抗爭的時候,事情往往會有意想不到的轉機出現,你才發現原來的掙扎真的是白費力氣。

親愛的,外面沒有別人,所有的外在事物都是你內在投射出來的結果。

凡是你抗拒的,都會持續。

我們不知道一切的問題都是出在自己身上,只要改變了自己,改變自己的心境,所有的外境,包括人、事、物都會境由心轉地隨之改變。

第五篇:《遇見未知的自己》讀後感

《遇見未知的自己》是台灣著名女作家張德芬的第一本書,當年看完這本書有一種頓悟的感覺,前幾天寫了一篇《改變》的文章,就把以前寫的這個感想也拿出來分享一下吧。

我們身在這個世界,就是希望自己幸福。我們追求金錢,追求漂亮的衣服,追求希望能理解自己能夠和自己相守一生的伴侶,以為這就是幸福的全部,我們費勁的在物質世界裏,在別人身上尋求結果,表面上看起來這些地方好像比較容易讓我們找到想要的東西,然而很多時候,我們的內心當時可能滿足了,可是過一段時間,卻又變的空蕩蕩的,這是為什麼呢?這本書就是告訴我們,很多時候我們尋找幸福的地方都找錯了,能真正讓我們幸福的地方,是我們的內在,我們要通過改變我們的內在,來找回我們真正的自己,進而來改變我們周圍的人,改變我們周圍的環境和世界。

以下是我針對書裏的內容最感悟的幾點:

一、 我們不能當自己情緒的奴隸

當時我看到這點的時候,覺得很奇怪,情緒跟我們自己不是一體的嗎?怎麼才叫不當自己情緒的奴隸呢?從書中我瞭解到,我們的性格被從小被灌輸的各種約定俗成的觀念、信念、標準、價值觀等等影響,這些影響是因人而異的。所以每個人的想法不同,價值觀不同,每個人每天環顧四周,看見的是他想看見的東西,其它的東西大腦會自動排除掉。如果你不斷重複做某件事,在生理學上來説,我們某些神經細胞之間就會建立起長期且固定的關係,比方説,如果你每次都因為一些小事情生氣,那麼,你就是每天都在重複地為那張神經網路接線和整合,這就變成了你的一個情緒模式。以後只要你碰到一點不合心意的事情,你的第一個反應,就是習慣性的生氣,而這種習慣性,讓我們幾乎已經沒有停頓的意識,並且久而久之,我們的身體器官會對這種情緒反應產生特定的胃口,會產生飢餓感。如果你很久不生氣的話,你的細胞會讓你有生理的需求想要去發脾氣。想想多可怕,我們會對生氣上癮,這是多麼不可想象的事情啊,以前只要生氣,我們都會責怪讓我們生氣的人,我們認為是他們所做的事情讓我們生氣,我們從來不會從自己身上找問題,我們從來沒有意識到很有可能是我們自己身體的細胞有生理需求而導致我們生氣,而長壽的人,都是內心平靜的,情緒不容易受其他人影響的人。所以,當我們遇到不高興的事情想要發脾氣的時候,一定要先停下來三分鐘,想想這件事情是否有它好的地方,想想我們是否真的準備為此生氣,想想我們生氣了是否對事情就有所改變,想想這個時候是生氣好,還是思考如何解決問題好,慢慢的,我們就會學着控制自己的情緒,而不是讓自己的情緒隨性而發,甚至無法控制,這就叫不當自己情緒的奴隸。而只要你瞭解到生氣也會上癮的時候,想必你第一個念頭就是我要擺脱這種癮症!

這個理論來自於《我們懂個*》這個電影,可以現在網上搜一下張德芬的講解視頻,非常棒!

二、 改變自己,就是改變你周圍的人

我們生活在這個社會,就脱離不了各種各樣的關係,很多時候,我們和一些人似乎總也相處不好,總是覺得別人對我們太苛刻,和我們對着幹。殊不知,我們自己也是這樣對別人的,你用什麼樣的方式對他人,他人就會用什麼樣的方式對你。還有些時候,我們會較真為什麼非要我先改變?為什麼不是別人先改變?其實誰改變都不是問題,問題是,你認為你的某種關係是否正常,是否願意從中得到益處。只要改變了自己,改變自己的心境,所有的外境,包括人、事、物都會境由心轉地隨之改變。書中的主人公,是一個夫妻關係、婆媳關係以及工作上有存在很多問題的女人,當她得知改變自己就可以改變周圍的人的時候,她也不相信,抱着試試的心態,終於解決了婆媳關係、夫妻關係並轉變了工作上的劣勢。!為他人着想,就是為自己着想,同樣祝福他人,就是祝福自己。

三、 善待自己,讓自己內心強大。

善待自己,不僅是讓自己吃好喝好,更是要為自己的心念做一些事情,因為這些事情可以讓我們內心平靜,得到喜悦!我們的幸福,快樂的感覺,是從內而外的,不是僅僅依附於一些外在事物的。定下心來問問自己的內心呢,到底想要什麼?到底需要什麼?從小到大,沒有人教我們如何夢想更好的人生,我們或者根本不敢夢想更好的人生。我們可能從小就被大人批評自己這裏不好,哪裏不好,但是現在我們長大了,不是以前那個人雲亦云的小女孩了,我們可以分清楚對錯,可以看的到自己的優缺點,別人的優缺點,每個人都不是完美的。所以,接納自己,發自內心的愛自己,只有這樣,才能強大自己的內心,才不會苦苦地從外面尋找愛來填補自己。內心強大了,即使遇到不順心的事情,也可以很快恢復,不會長期痛不欲生。而當你內心充滿愛的時候,你會有足夠的愛去給你周圍的人,而你周圍的人也會 變的更加愛你了!

四、 臣服已經發生的事情,專注當下可以努力改變的事情

人生來就是不平等的。有些人生於官宦之家,生來很多東西都不需要操心,有些人出生貧苦,所有的事情都需自己努力,可能努力了也未必就比別人強。很多事情我們無法選擇:我們的出生,我們的相貌、個頭,我們是否對這些已經確定無法改變的事實耿耿於懷,無法釋懷嗎?即使你對此不滿意,不斷的埋怨,難道就對事實有所改變嗎?事實就是最大,因為已發生的事情是不能改變的。如果你不接受它,就好像拿頭在撞一面牆壁,而希望能把它撞開,結果當然是無濟於事。《沉思錄》上有一句名言就是:人會受苦的最大原因,就是和事實抗爭!看了這本書,我學會了臣服已經無法改變的事情,而專注當下可以努力改變的事情。其他人的事情,老天的事情,我無法控制,我臣服,我接納,而我能控制的,就是我自己,就是當下我能做的事情,這,才是解決問題的最有效的方法。當一個人有這樣的思想的時候,整個人,真的變的很平靜,遇到事情也不會像以前那麼心急火燎,而是努力想辦法解決,這個時候事情往往會出現意想不到的轉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