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朝花夕拾》讀後感心得精彩多篇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1.09W

《朝花夕拾》讀後感心得精彩多篇

朝花夕拾作文 篇一

魯迅先生的文筆一向尖刻,直抵“正人君子”的痛處,以盡其嬉笑怒罵之風,將黑暗社會、宗教、禮孝一一揭示,毫不留情。

但我分明在朝花夕拾中看到一個無比温情的魯迅,一個在童年時調皮搗蛋但心懷慈悲的迅哥兒。

朝花夕拾原名舊事重提,是45歲的`魯迅對往事回憶的十篇散文編合而成。雖45歲不應是一個特別容易沉溺於回憶間,沉陷於往事的年齡,但對於魯迅,用筆用心用文字抒發了一種滋心潤肺的慰藉。是的。慰藉。

當生活的顛沛流離,社會的黑暗,因擾着這位大師時,心中那股故鄉的愛,老鄰舊友的回憶就更如一枚橄欖澀而濃郁。百草園中葱蒼的植物世界,忙碌而豐富的昆蟲大觀,此時的魯迅應該早已幻化成那幼年的模樣,做着童年的夢境罷。

如煙的過往帶走了一段永不折返的時光,留下的是那濃郁厚重的情感濃烈要噴兵出。是對往事的重新思考,還是對回憶的一種深深愧疚,都昭示着珍惜。是的,珍惜。

魯迅的童年承載着太多的愛:慈愛的長媽媽,嚴厲博學的父親;而幼時的魯迅則常常懷着對長媽媽的深切不滿,覺得她嘮叨,愛講閒話,踩死隱鼠;但回憶那種童年被認為無所不能的長媽媽帶來的小海經,照顧陪伴他“黃胖而矮”的身影早已被綻成一種珍惜,而化成一句:“仁厚黑暗的地母呵,願在你的懷裏永安她的魂靈”。

在歡天喜地看五猖會時被父親強迫背鑑略那種對父親的腹非,不滿在夕拾中卻只有對父親病的耽誤,迷信而深摯的懺悔之情,從而將魯迅內心柔軟,温情的心靈一面展現成一道罕見的風景。

也許人生就是如此,到需要回憶來慰藉時,發現手中的卻是自己失去的最珍愛的東西從而追悔莫及。連大師都難免如此,而凡人又何嘗不是呢?只求暮年時,感概多一些,遺憾少一些;感動多一些;悔恨少一些而已。

朝花夕拾作文 篇二

當昨天成為今天;當過去成為未來;當無知成為求知,在這片知識海洋裏遨遊了六度春秋在這六年裏,我們乘風破浪,波濤洶湧的大海並未阻擋住我們求知若渴的信念。雖然我們就要分別了,但是回憶往事,留下的卻都是快樂與温馨。

忘不了那運動場上各個矯健的身影,為了班級的榮譽不惜自己的疼痛,贏得比賽後歡呼雀躍的場景深深印在了我的心中。

忘不了辯論會上同學們爭鬥的面紅耳赤的場景,我們各抒己見,一場激烈的戰鬥進入了白熱化階段,就連按捺不住激動心情的語文老師也加入了進來,師生共辯論,真是其樂融融,讓我們以後的記憶更是錦上添花。

忘不了同學們獲獎的情景,獲獎的同學高興的就像臉上綻開了一朵美麗的花朵,沒有獲獎的同學更是暗中給自己加了一把勁,發誓下次一定要獲獎,這也給追憶往事添上了燦爛的一筆。

更忘不了的是幽默,詼諧的楊老師與極富個性的何老師,是他們用辛勤的汗水澆灌我們茁壯成長。在學海中為我們楊帆把舵,使我們準確的進入了正確的航道。自己學知識的確是非常苦燥,但有了老師,我們在快樂中學習樂,成為了我們學習的動力,令我們不斷渴求知識。忘不了走廊裏的朗朗讀書聲;忘不了升國旗時那莊嚴的場面;忘不了

過去的日子,留下了酸、甜、苦、辣,也留下了我們的足跡。快要分別了,我們要讓會議成為動力,在一片人海中找到各自的領域。朝花夕拾,我們迎來了黃昏,但在明天,等待我們的將是一個個黎明。

六年級:海嘉瑞

朝花夕拾作文 篇三

魯迅先生是一位眾所周知的大作家,其作品不遮掩、不用華麗的文字去渲染,書中從未有過一個壞形象,但卻能簡潔的表現出封建社會的醜惡與對人們的殘忍。因此,我更加喜愛他的作品。

他童年並不絢麗,同時也並不乏味。

在《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中百草園無憂無慮的兒時生活甚是讓我羨慕,可是待我讀到三味書屋中私塾先生的嚴厲讓我感到忽如一陣寒風襲過。兒童喜歡玩樂的天性與封建式私塾教育的束縛。充分表明了魯迅先生對舊社會私塾教育給予極其不滿的態度。“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是的,但是這樣做,不就是讓孩子在起跑線上沒了信心嗎?所以應當讓孩子健康活潑成長。

《朝花夕拾》用通俗易懂的文字,活靈活現的人物,富有飽滿內涵的童年故事,抨擊着監獄般囚禁人們的舊社會。一切的感受,都是這麼天真,都是這麼的爛漫。最值得讚歎的是,作者以一個小孩的眼光去看待世界,讀起來讓我感到無比的親切,時不時還會引起我心中的共鳴。

時間的推移,童年漸漸遠去,留下的只是些朦朧不堪的記憶。細細的品味着《朝花夕拾》感受着那段不同年代的童年夢,與魯迅先生一起熱愛自然,嚮往自由吧!

朝花夕拾作文 篇四

鮮花因為陽光的照射變得光彩奪目;青山因為小溪的附和變得雄偉壯觀;小草因為雨水的滋潤變得生機勃勃;而我因為書籍的哺育變得才華橫溢。

在這個豐富多彩的暑假裏,我讀了《朝花夕拾》這本書,裏面動人的情節是我的心情跌宕起伏,久久不能平靜。《朝花夕拾》分為10篇散文,其中,最讓我難忘的還數《瑣記》這篇文章。

這篇散文主要講了魯迅的少年時代印象中,有一個似乎對孩子很好的衍太太,其實她是個表裏不一、令人厭惡的人。後來又寫了作者對自己離開家鄉去南京求學的過程。當時的江南水師學堂和礦物鐵路學堂的種種弊端和求知的艱難,批評了洋務派辦學的“烏煙瘴氣”。作者也記述了最初接觸進化論的興奮心情和不顧老被反對,如飢似渴地閲讀《天演論》的情景,表現出探索真理的強烈慾望。

讀到這裏,我不禁聯想到我們曾學過的一篇課文《真理誕生於一百個問號之後》。這篇文章通過列舉事例來論證觀點,告訴我們只有多思考的人和那些具有鍥而不捨精舍的人才能找到科學的答案,從而激勵我們樹立正確的學習態度和生活態度。是啊,其實發現真理並不難,只要你從細小的,習空見慣的現象中發現問題,追根求源,反覆研究,就能發現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