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玩偶之家》讀後感(精品多篇)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1.7W

《玩偶之家》讀後感(精品多篇)

玩偶之家讀後感 篇一

每個人都必須獨立的探求人生意義,追尋最真實的“自我”。《玩偶之家》中娜拉就是一個不懈追求自我的人物。她其實很聰明,她思想成熟,情感豐富而細膩,在生活中她有很強的辦事能力與決斷能力。她懂得如何跟阮克醫生更好的相處,知道跟朋友之間如何交流,會把家裏收拾得井井有條,但就是在丈夫海爾茂面前兒童化了,顯得過於做作:偷吃杏仁餅乾,滿足於被丈夫稱為“小傻瓜”,這也是她聰明的體現,娜拉知道一個女人適當的可愛會讓丈夫喜歡,也就是説她也懂得如何維護夫妻之間的感情,即使她知道自己只不過是個“泥娃娃”。

娜拉是聰明的,所以她的出走也是必然的。從一開始娜拉就知道在海爾茂的心中是什麼樣的人,只是她一直愛他,愛到願意為他犧牲,所以她委屈自己渡過了八年,但她太高估了自己作為一個妻子的價值所在。隨着海爾茂暴露出他自私、偽善的面具,他事前事後不一樣的嘴臉,讓娜拉清醒了,自由的精神茁壯生長,娜拉果斷的付出行動,她拋棄了做妻子和做母親的責任和義務,拋棄了過去的一切,離開了這個家,找到了真正的自我。

書中印象最深刻的還是海爾茂説的“年輕人犯罪的暗自差不多都可以追溯到是撒謊的母親身上”。我也想和娜拉同樣問一句“為什麼你只説母親?”時值挪威婦女解放時期,婦女們舉步維艱,作為一名資產階級人道主義先驅,亨利克·易卜生藉助作品中女人公娜拉之口,發出了資產階級女性的“人權宣言”:“我真不知道宗教是什麼。現在我只信,首先我是一個人。”這個人是女人。

書中也對國家的法律進行了批判:“父親得病快死了,國家的法律不許女兒給他生煩惱。丈夫得病快死了,不許老婆想法子就他的性命。我不相信世界上有這種不講理的法律。”我想這也是作者內心極力表達的想法。

玩偶之家讀後感 篇二

近日,讀了易卜生的,早就想看,一直沒看。看過之後,感覺與主流評論不一樣。我印象最深的是林丹太太,她為了挽救娜拉,不惜嫁給無賴。而娜拉給人的感覺是有些傻,不知為自己打算,活在現在的社會,恐怕不知被別人害死多少回了。只能説她太單純!並不説女人成為家庭主婦是不對的,但女人一定要聰明,不能被人騙了都不知道,其實有時家庭生活中的智慧並不比社會生活的少,只要善於動腦,無論是什麼樣出身的女人都可以做到處事遊刃有餘。有些時候女人是寧肯傻些,l也不肯狡詐,因為活得簡單些,可以保持年輕的心與美貌,所以美麗的女人多半反應遲鈍,因為她們寧肯傻傻的美麗,也不願精明的如同老太婆。

面對現在的生存壓力,女人多半願意選擇做居家婦人,可以悠閒的做個兼職職員,用輕鬆的心態生活。所以,無論是職業女性還是家庭主婦,只要做得出色,一樣都是女強人。職業女性的跋扈、精幹與家庭女性的懦弱與善良,這是一對矛盾,無論如何也是無法調和的,所以,職業女性是高尚的,家庭女性是卑微的,這就是社會的標準,一種認識上的弊端。我做了八年專職老師,三年的專職太太,一年的全職媽媽,我覺得睿智的婦女是永遠知道自己的目標是什麼,無論她在做什麼,從事什麼職業,只要她懂得未雨綢繆,就會永遠活得高尚;而被金錢牽着鼻子走的女人,目光如鼠,無論如何,也是卑微的。人可以拜金,但絕不做金錢的奴隸。仍然是那句老話:沒有錢是不行的,但金錢不是萬能的。女人同男人一樣也是半邊天,但也只能是半邊天,多了或少了,都會出問題。

玩偶之家讀後感 篇三

1、劇本

這是我離開課本以後,第一次看劇本,最初的選擇,不外乎在於這個基本字不多,可以短時間內看完。比較慚愧的來説,我並沒有看過戲劇。(小夥伴快帶上我這個戲劇白痴去看演出吧),所以要評價有點牽強。

但是,對於小白來説第一次拿到《玩偶之家》這個劇本,是沒有太多問題的,故事比較吸引人,不會因為晦澀難懂或者人物太多而出現想放棄的想法,而故事最後的轉折對於我來説感覺鋪墊不夠多,突然之間,娜拉的智慧之火就燃燒了,突然之間就要出走了,感覺有點太突然了,這對於通常以小説閲讀的我來説,至少也應該三到四個章節的轉變,但可能就就是話劇的'特點,這個突然的轉變需要演員很好的在前面進行鋪墊吧,本週有空我去看看嗶哩嗶哩上的話劇揣摩揣摩。

2、女性的覺醒

如果把易卜生放在當代,就這一部話劇他應該就肩抗女性崛起話題大V,話劇中兩位女性角色,一位清楚自己要什麼,願意為之付出並承擔相關後果,一位在迷糊中甜蜜着,然後從甜蜜中恍然清醒。

劇本的故事圍繞着女主角娜拉,她在開篇和中篇的淺面向都是一個可愛、熱情的單純女子,但是故事也有伏筆,例如娜拉與克里斯蒂娜的討論中説過自己並不是生活在蜜罐中的可人兒。

劇本中娜拉的丈夫高升,由此引來的人情世故,而娜拉借錢成為整個故事的引線,最終引爆小家庭中的內核問題。

3、千里之堤,毀於蟻穴

娜拉最終的決然,並不是突然一聲驚雷平底而起。丈夫的態度的驟然改變成了叫醒娜拉的最後低鳴,娜拉對八年婚姻進行復盤,發現自己的狀態依舊如在父母之家一般,微笑着表演每一個動作滿足家人的全部期待。

那種狀態有如浪漫故事的序幕,陽光隱隱灼灼,美好而幸福,但是如果一輩子都如此,或者是幸福,又或者説是不幸。在劇本中娜拉因為借錢而自己給自己創造了一個夢醒的機會,從浪漫中清醒,發現那種美好,一無是處。

她迫切的想獨立,想有一口屬於自己的空氣。但,所站的角度,所處的位置,帶讓她不得不繼續表演,終於那一封信解開了完美婚姻與所有浪漫的謊言,那個呼喊着我將拯救你於水火的男人,在水火未來之際變了臉,而娜拉對婚姻覆盤的所有立足點都碎了。

4、玩偶

最初我以為玩偶之家裏面所有的人物都是玩偶,可是讀罷劇本發現明面上娜拉是玩偶,而實際上所有出場人物也全部都是玩偶。

所謂自我的覺醒,到底是什麼?難道站在道德的對面與流言蜚語攜手共進就是自我的覺醒嗎?劇本很戲劇化的創造了一個自我覺醒的克里斯蒂娜,但是真正的覺醒,對自我的認知,遠遠比劇本的寥寥數筆難以捉摸。

這也許才是作者埋在劇本中的彩蛋,整個《玩偶之家》到底誰才是玩偶。

《玩偶之家》讀後感 篇四

挪威戲劇家易卜生的《玩偶之家》主人公名叫娜拉,她為了救丈夫的命而冒着違法的危險向別人借錢來維持這個家,事情被丈夫海爾茂知道後,她卻受到了無情的責罵,這讓她認識到海爾茂的自私與虛偽,內心終於覺醒,踏出了追求女性獨立的第一步。

在《玩偶之家》中,娜拉一開始沉浸在美滿家庭的喜悦之中,興致勃勃地為聖誕節做準備。為救海爾茂而借錢的事情即將敗露之際甚至想到以自殺來“贖罪”,但是海爾茂的反應令她十分絕望,在認識到海爾茂的真面目之後,她冷靜下來,做出了自己作為一個人的重要決定。她説道“在這兒我是你的‘玩偶老婆’,正像我在家時我父親的‘玩偶女兒’一樣”,她覺得“要想了解我自己和我的環境,我得一個人過日子,所以我不能再跟你待下去”,除了作為一個妻子對丈夫和兒女的責任,她“有別的同樣神聖的責任”,即“對自己的責任”,她終於意識到她首先是一個人,一個跟她丈夫一樣的人,其次才是作為妻子在家庭中發揮作用。她從一味相信父親、丈夫、宗教和法律中解放,開始嘗試懷疑既定的一些規矩,她明確地表示“要用自己的腦子想一想,把事情的道理弄明白”,“也要把宗教問題想一想”,“不信世界上有這種不講理的法律”。她帶着這種懷疑精神勇敢地踏出了自己人生道理的第一步,解除了她與海爾茂之間全部的義務,隻身一人離開了這個玩偶之家。

娜拉生活在一個相對温馨的家庭之中。無論是聖誕節前夜家中精心的佈置,娜拉偷吃完杏仁餅乾後心滿意足的表情,還是海爾茂與娜拉之間親密的對話,無不透露出一種親暱而温馨的氣氛,使這個家庭輕鬆快樂。作為一個普通的小資產階級家庭,海爾茂外出工作,娜拉則是個十足的家庭主婦,她統籌家中的吃穿用度,作為一個女性,喜歡吃甜食,喜歡穿漂亮的衣服,她所思考的僅僅是物質上的需求,卻沒有思考過自己作為一個人的精神需求。而在這個家庭中,男主人海爾茂處於絕對的領導地位,他是這個家庭的經濟來源,娜拉所需要的一切物質上的東西都需要通過海爾茂獲得。“託伐,你可以給我點兒現錢”“誰也不會相信一個男人養活你這麼一隻小鳥兒要花這麼些錢”,在海爾茂心中,娜拉僅僅是一隻“小鳥兒”需要他來養活,並沒有把她看成一個真正的有人格自由的人,而作為“玩偶”的娜拉也沒有認識到自己的“玩偶”本質,只滿足於傾盡全力去愛護這個家庭,履行做妻子和做母親的責任。在娜拉嫁給海爾茂之前,在自己父親的家中,娜拉就被父親當做“玩偶”養大,可想娜拉的母親也必是同娜拉一樣的“玩偶”,生長的家庭環境是這樣,娜拉自己的思想便被深深地禁錮了起來,父親和

海爾茂對她温柔有加,沒有刻意去侵略她的思想,但這卻是一種思想上温柔地大男子主義,讓娜拉認為成為他們的附庸品是理所當然。娜拉尚未迸發過自己的思想火花,就早已被從小到大的所見所聞,被周遭的環境所潛移默化,失去了獨立思考的能力,失去了作為一個人的自覺性,只曉得如何去當一個賢妻良母而已,卻從未知道如何去成為一個健全的獨立自主的人。而她的作為人的自覺性也僅僅只是被禁錮而已,並沒有被完全抹殺,在她的內心深處,仍然不自覺地保留着先進的渴望獨立自由的思想,這個火種沒有被徹底撲滅,才為她之後的覺醒賦予了一定的可能性。

娜拉獨立而果斷,隱忍而堅強,在內心深處沉睡着對於自由與新生活的渴望。在覺醒之前,處處為家庭着想,全身心投入到愛自己的丈夫和孩子之上,為了救生病的丈夫的命而冒着危險打破社會慣例去借錢,在接下來的日子裏面為了準期付款,她“東拼西湊,到處想辦法”,“不能讓託伐過日子受委屈”,“也不能讓孩子們穿得太不像樣”,為了這個,娜拉甚至“弄到了好些抄寫的工作。每天躲在晚上躲在屋子裏一直抄到後半夜”,她為了家庭而隱忍地付出,外面要按時付款,在家裏的吃穿用度上也要有所把握而不讓海爾茂懷疑。從一直堅持了下去這件事上,她的堅強而獨立的品格便可見一斑,這也為她日後敢於出走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借錢事件敗露是一個契機,讓她在認清海爾茂的真面目之後,她從即使犧牲自己也要保全海爾茂的想法中走出,理性而認真地思考了自己所需要的究竟是什麼。在她冷靜的思考完之後,她沒有半點猶豫,堅強而勇敢地和海爾茂據理力爭,在自己名義上的丈夫面前毫無畏懼毫不讓步,無論是海爾茂搬出家庭、孩子還是宗教與道德法律,都不曾讓這個堅強的有思想的女性產生任何的動搖,反而讓她更堅定了離開這個家的願望。正因為海爾茂的發問,娜拉才能進一步地對當時的法律以及宗教產生更加深刻的質疑。在娜拉這樣的女性骨子裏沉睡的,是對一切不合理的制度懷疑的精神,她懷疑不讓人救人的法律,懷疑牧師的話,懷疑不讓自己及其他女性獲得自由的家庭制度,正因為存在了質疑的精神,所以她才要打破現有的生活狀況去求證自己所追求的東西——獨立和自由。

海爾茂是一個小資產階級,是住在家庭的男權主義者,一方面他正派守法,敬業愛家,他秉持着不借錢不欠債的想法,他認為“一借錢,一欠債,家庭生活馬上就會不自由,不美滿”,“一個人有了穩固的地位和豐富的收入真快活”;另一方面他小心眼兒,庸俗小氣,他堅持辭退柯洛克斯泰的最大原因是柯洛克斯泰隨便叫他的小名,最愛跟他套近乎,經常託伐長託伐短地叫個沒有完,這讓海爾茂受不了,他覺得娜拉活像她的父親,“一天到晚睜大了眼睛到處找錢。可是錢一到手,不知怎麼又從手指頭縫裏漏出去了”;他大男子主義,他覺得自己“沒有缺點,並且希望永遠不會有”,他認為“男人不能為他所愛的女人犧牲自己的

聲譽”。他專制、虛偽、自私:把持家庭財權,信箱鑰匙,控制妻子的趣味、愛好,唯我獨尊,是法律和道德的衞道士,是狂熱追逐金錢和地位的物質主義者。但是即使海爾茂對娜拉是帶有大男子主義式的控制,並非將其作為一個妻子去愛護,而只是將其作為“小鳥兒”“小松鼠”之類的寵物去疼愛。海爾茂的大男子主義也並非他個人所願,同娜拉對於自身思想被禁錮而不自知一樣,海爾茂對於自己的大男子主義性格也沒有任何自覺,他不知道自己的這種性格就是所謂的大男子主義,在他的心目中,把握家庭大權,將妻子當成寵愛的玩偶看待,恪守傳統意義上的法律與道德,這些都沒有任何需要受到質疑的地方。所有的一切都是理所應當的,這個社會必定都是按照他所接受的教育所接受的道理去運轉的,這些並沒有什麼疑問。所以,在娜拉覺醒之前,他也是混沌地按照着自己所遵守的道義去生活去處事。從一定意義上來説,娜拉的覺醒也促進了海爾茂的一個覺醒,海爾茂在和娜拉爭論過後,在娜拉都放棄相信奇蹟中的奇蹟之後,他願意尋求方法試着去改變自己,改變到他們倆能在一塊兒過真正像夫妻的日子。他在娜拉走後“心中閃出一個新希望”,預示着他有可能去改變自己的大男子主義。

海爾茂對娜拉的關懷在一定程度上為娜拉獨立自主的意識提供了一個有利的場所,使娜拉有自由呼吸新鮮空氣的時間,正因為海爾茂只需要娜拉在他身邊像只小鳥兒一般開心地沒有自己思想地生活,而娜拉一直以來也是如此表現,海爾茂才對娜拉的其他方面沒有苛責過多,甚至在娜拉的缺點上都採取一種寵溺的態度,這在很大程度上給了娜拉獨立思考的空間,只是娜拉自己本身一直沒有意識到自己原本是可以作為一個有思想的個體存在這一事實。

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國家的起源》中指出:“婦女解放的第一個先決條件就是一切女性重新回到公共的勞動中去。”娜拉的行動驗證了這句至理名言。中小資產階級敢於抗爭的品質同樣體現在了娜拉身上,即使面對着自私小氣又大男子主義的丈夫,在抗爭的道路上,娜拉依然不屈不撓地秉持着自己堅強而勇敢的性格,知道自己應該如何做才能獲得解放和自由,明白自己該通過何種渠道才可能獲得社會地位,獲得獨立自主的權利。她頭腦清晰,在道德、法律、宗教和丈夫面前不退讓一步,所以,第一次抗爭便獲得了奔向光明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