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當前位置:蒙田範文網 > 論文 > 論文精選

中級評職稱論文精品多篇

欄目: 論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2.89W

中級評職稱論文精品多篇

中級評職稱論文 篇一

[關鍵詞]專業技術職務 評審 評聘分開 思想工作

自1986年開展職稱改革工作以來,職稱評審工作經歷了近20年的歷程。在這期間,職稱評審工作不斷地改進完善並日趨成熟,已成為激勵專業技術人員積極進取、刻苦鑽研業務技術、拓展未知領域、探索醫學奧祕的一個重要手段,其所具有的積極意義無可替代。然而,職稱評審工作所具有的積極作用畢竟還是有限的。筆者在近幾年的職稱工作實踐中,發現現有的評聘一致的職稱評聘辦法存在一些問題。致使職稱評聘工作挫傷了部分醫務人員的積極性。造成了一定程度的負面影響。

一、問題

1、名額指標

名額指標是計劃經濟的產物和縮影。在人事制度進一步搞活的今天,各單位的醫療基礎、規模、發展速度、人員狀況等具體情況不是完全相同的。上級主管部門給下屬單位下達考評指標,缺乏一定的合理性和客觀性,給職稱考評具體工作帶來一定程度的被動影響。有的單位因指標有限,一些真正具備任職條件且單位發展也需要的優秀專業技術人員被限制在外;有的單位有指標,卻存在沒有人申報的尷尬局面。以作者所在醫院為例,核准的正高級和副高級崗位比例分別是8%和19%,實際上每年申報人員遠遠多出崗位空缺數,有的年份正高級崗位沒有空崗。一部分優秀人才得不到晉升,挫傷了積極性,同時也給人事部門造成很大壓力。

2、申報條件與實際崗位有一定差距

各系列職稱的評定條件幾乎都囊括學歷、任職時間、職稱外語考試、職稱計算機考試、論文、科研獎勵等項目,而針對具體專業、具體崗位至今還沒有形成可執行的客觀的考評標準。在這種考評制度的引導下,有些人員在任職期間為申報職稱投機取巧,把主要精力放在論文書寫上,甚至剽竊別人的成果。由於職稱申報考核過程中對專業理論、診療水平、臨牀工作量等沒有客觀的、直接的考核指標,加上對這些內容的重視力度不夠。致使臨牀診療水平較高(實踐能力較強)而缺乏論文的專業技術人員不能申報。根據這種考評條件得出的考評結果不但沒有真正發揮職稱評聘的積極作用,而且在實際工作中一方面挫傷了部分優秀人員的積極性。另一方面形成了部分人員學會鑽空子、不思進取、不求上進的局面。

3、考核程序流於形式

在職稱申報直至取得資格、聘任職務的考核過程中,每位申報者都需經過科室、部門考核組、醫院學術委員會、單位行政推薦上報、各類專業技術職稱評審委員會評審、資格審批下達、考核聘任等諸多環節,從形式上看考核一環扣一環,程序嚴謹,無空子可鑽。但是,在人事制度還沒有完全搞活的現有體制下,對於定崗、定編、定員,有些單位還處在探索過程中,甚至還停留在文字理論探討上,作為最基層的科室考核。絕大多數科主任針對具體考核對象都是給以同一個不傷和氣的結論“同意推薦”和“同意聘任”,而上層考核結論幾乎都類似於“同意科室意見”,致使考核結果和實際情況有一定差距。

針對具體工作中出現的問題,筆者認為有以下對策。

二、對策

現有的評聘一致的評審辦法已經不能適應當前的形勢,評聘分開勢在必行。要推行專業技術職務評聘分開。打破評聘合一的舊模式,取消資格評審的指標和比例限制,實現個人申報突出“自由”、社會評審突出“科學”、單位聘任突出“擇優”,使職稱的評價機制與使用機制相分離。促進人才資源的優化配置,實現人才與崗位的最佳結合。具體到操作環節,筆者認為有以下實施辦法:

1、核定專業技術崗位職數

一些大型綜合性醫院建院早,老同志多、高級專業技術人員多,專業技術崗位比較複雜。在具體實施中會遇到兩大矛盾:一是由於科室的發展或工作任務的變動,原核定的崗位職數已不適應當前實際工作的需要;二是按工作需要設置的職數與現有專業技術人員的層次和專業結構不符。要面對科室類別不同、專業不同、人員結構不同,核定的原則是:(1)堅持“按需設崗”:實行專業技術職務“評聘分開”。要以科學合理的崗位設置為基礎。可以根據科室的規模、牀位多少和承擔醫教研任務的情況,按照省人事廳下達的結構比例標準。逐一與科室核定。做到上下認可,達成共識,確定科室各類人員的崗位職數,由醫院下達崗位職數通知書,從而減少隨意性,增強可操作性。(2)向重點科室傾斜:醫院要發展,重點科室的作用不容忽視。可以對重點科室給予傾斜,調動專業技術人員的積極性,在打造優勢學科中發揮其潛能和才智。不搞一刀切、不搞平均主義,避免科室之間互相攀比。(3)着眼優化結構:在崗位職數的設置上必須要有前瞻性,儘管有的科室暫時沒有需要聘任的人員。但為了學科的發展,按規定的結構比例設置了崗位職數,為留任和引進人才創造了條件。對於超職數的科室,該調整的堅決給予調整,從而優化了專業技術隊伍結構。

2、制定切實可行的考核標準

根據醫、護、技工作的特點,可以分別制定出各類各級人員相應的量化考核辦法,如《主任醫師量化考核》《副主任護師量化考核》《主治醫師量化考核》《主管技師量化考核》等。加強對各級醫療技術人員技能考核,通過制定量化標準,使評聘工作能夠有章可循,逐步實現規範化和制度化的管理。

3、制定聘任方案

根據醫院實際情況。對聘任的形式、聘任的條件、聘任的辦法做出明確規定。制定聘任的基本條件和各級專業技術人員的具體條件。把聘任確定為續聘、低聘、待聘三種形式,實施分步聘任辦法。由“老人老辦法、新人新辦法”的聘任制,逐步過渡到“全員評聘分開”。

三、在實施操作中需注意的問題

中級評職稱論文 篇二

以我院為例,我院作為本市婦產科三級甲等專科醫院,在病源方面吸引全國範圍的孕產婦、婦產科及相關病患,業務量極大,個別科室加班成為常態,但由於受到場地限制、生育保險政策、薪酬待遇跟不上及其他因素的影響,每年都有相當比例人員“跳槽”到私立醫院(詳見圖1,其中2011年的異常低值是因為編外人員轉編考試拖延時間較長,一直未出結果),其中不乏高級專家、具有行政職務的管理者及重點培養的業務骨幹,他們寧願放棄所謂體制內的“鐵飯碗”,有的已經臨近退休年齡,仍堅持改制到私立醫院工作,究其原因,相當比例人員認為工作量與收入不成比例,認為私立醫院薪酬水平高,更能得到心理上的滿足。目前,公立醫院的各項工資、獎金等收入的一個最基本、最重要的參考指標即是專業技術人員的職稱級別。想提高收入,提高職稱水平是最快捷的途徑。因此職稱晉升成為專業技術人員最為關注的內容。

二、公立醫院各級專業技術職稱評聘的政策現狀與分析

公立醫院專業技術人員的職稱的管理主要包括:專業技術崗位的管理、專業技術資格考試的管理、專業技術職務任職資格評審的管理、專業技術職務聘任的管理、職稱聘期考核的管理和崗位等級的設置幾個方面。總體來説,是在上級管理部門的政策指導、編制控制及設置原則的宏觀調控下,各級專業技術職稱均在規定的比例數內進行評聘。因此,各公立醫院紛紛制定自己的職稱評審條件及崗位設置條件,以保證在核定的指標數內有序地完成職稱管理工作。以我院的衞生系列工作人員為例,具體政策大致如下(其它專業參照執行):助理級職稱的資格取得及聘任:按國家文件規定的報考條件,參加國家統一組織的考試,取得相應的資格證後,如無工作上的重大錯誤,即直接聘任到助理級崗位。中級職稱的資格取得及聘任:按國家文件規定的報考條件,參加國家統一組織的考試,取得相應的資格證後,尚需取得相應級別的職稱英語合格證、計算機合格證、第一作者公開發表統計源期刊論文2篇、考察其完成門診、手術、值夜班或其他臨牀任務、繼續教育、差錯事故等相關情況後,經過所在科室考評小組的評議、提交醫院中高級職稱評聘委員會討論通過、院內公示、院長辦公會等環節方可聘任到中級崗位。.高級職稱的資格取得及聘任:按醫院評聘條件(承擔局級課題或被SCI收錄、第一作者公開發表統計源論文4-5篇)及上級部門制定的關於外語、計算機、服務基層等條件,經過科室考評小組評議的定性考察與醫院中高級職稱評聘委員會的定量考核相結合的方式進行評審、通過者院內公示、院長辦公會討論等環節方可推薦到上級評審部門進行答辯,通過後醫院予以聘任。聘期考核:對不同專業、不同級別的中高級專業技術人員,我院實行職稱的聘期考核管理,制定不同的考核條件(基本集中在、出版論著、承擔高級別課題等方面),每3年為一個聘期,對聘期結束後進行考核,不合格者降級使用,做到“能上能下”,打破了職稱聘任的終身制。專業技術崗位設置:按上級文件精神,從正高級到初級專業技術職務分為13個等級,即每個級別內部分為3個等級,分別對應不同數額的崗位工資。經過科學的測算及多方面權威的調研,我們制定出針對不同任職年限和不同崗位任職要求的相應政策,而上述任職要求,重點集中在、出版論著和承擔高級別課題等方面,少部分側重於照顧即將退休的老職工,力圖在調動專業技術人員開展科研工作的積極性和發揚人文關懷對待老同志之間找到平衡點。整體來看,對專業技術人員的職稱晉升方面的各類要求,歸根就底集中在發表高水平論文、承擔高級別課題等科研方面,這是順應整個社會發展的要求的結果,也為提高醫院整體的科研水平奠定基礎。

三、公立醫院人才工作現狀與分析

高中勞動教育論文 篇三

一、連雲港市教育科研工作現狀和“教科研熱”的特點

江蘇省連雲港市中國小有組織的教育科研工作(以下簡稱教科研)起始於1987年。經歷了“八五”、“九五”、“十五”、“十一五”研究歷程,教科研工作不斷普及,並且受到了學校領導和廣大老師的高度重視。主要表現在:(1)教師撰寫論文數、主持課題數不斷增加。目前,全市共有部級課題4項,省級課題98項,市級課題1000項,部級課題填補了空白,省市級課題分別比1990年增長了98%、80%。全市數量達到10000篇,在核心期刊上發表的論文數量達到300餘篇,分別比1990年增長了90%、82%。(2)論文撰寫、課題研究的質量也在不斷提高。在江蘇省第二屆教育科研成果評比中,連雲港市有10項成果獲獎,在首屆江蘇省基礎教育教學成果獎的評比中,連雲港市有24項成果獲獎,獲獎數量名列江蘇省前列。近五年來,在江蘇省知名度最高的中國小青年教師“教海探航”、“師陶杯”論文評比中,連雲港市的參賽成績一直名列全省前三名。此種現象被江蘇省教科院的專家稱之為“連雲港現象”。

教科研,全稱為教育科學研究。教科研成果是指教師在教育教學過程中,通過個人努力、團隊互助、進修培訓、專家指導所獲得的關於教育教學問題的研究成果。它包括獲獎論文、、課題研究成果、著作等等。連雲港市中國小教師積極從事教科研工作,形成了“教科研熱”,並且也獲得了一定的成果。其特點一是教師參與教科研的熱情越來越高,二是教科研工作的實績與教師的晉升和表彰的聯繫越來越密切。一方面是由於教科研工作促進了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另一方面也藴含着一定的教育經濟學原理。

二、教科研工作是複雜的腦力勞動

從馬克思主義勞動價值論的觀點看,教師從事教科研工作與從事教學工作一樣,都可以創造價值。因此,教師從事教科研工作理應獲得相應的報酬。馬克思、恩格斯的學術理論中,有着豐富的教育經濟學思想。他們主要的觀點有:(1)教育勞動具有生產性因素,教育具有間接的生產性質,教育投資具有生產性;(2)教育可以再生產人的勞動能力,可以改變人的勞動能力的性質和形態;(3)教育具有傳遞、積累、發展和再生產科學的社會功能,教育具有使科學轉化為生產技術的中介作用;(4)勞動創造價值,教育費用是勞動力價值的重要組成部分。複雜勞動具有較高的經濟價值。馬克思、恩格斯教育經濟學思想歸結為一點,就是人的勞動能力是創造社會物質財富的源泉和力量。而勞動力創造財富的多少是與勞動者接受教育的程度成正比例的[1]。

教師從事教科研的過程是一個勞動過程,而且是一種複雜的腦力勞動過程,具有勞動的某種特殊性。這種勞動特殊性特別地表現為發現教育規律、探究新的教學方法、增加教育教學的有效性、切實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因此,這種勞動具有較高的經濟價值,理應得到較高的勞動報酬和獎勵。

如今,各級各類學校的職稱評審,先進工作者、優秀教師的評選,教育系統的人才招聘都注重了教科研成果所佔的比重,就是體現了馬克思、恩格斯教育經濟學的思想。在這種政策的引導下,廣大中國小教師積極參加教科研工作,乃至形成“教科研熱”,是正常的,是符合教育經濟學的規律的。

三、教師從事教科研工作,是教師自我教育的投資

從人力資本理論看,從事教科研工作的老師亦應該獲取相應的收入,而且教科研成果越好,應該獲取的收入就越多。人力資本理論是現代西方經濟學的一個重要的思想派別,它是西方教育經濟學的理論基礎。人力資本是與物力資本相對的概念,是由美國經濟學家舒爾茨首先給予解釋而獲得特定含義的一種資本概念。

所謂人力資本,是指凝聚在勞動者身上的知識、技能及其所表現出來的能力。這種能力是生產增長的主要因素,它是具有經濟價值的資本。人力資本理論的主要觀點是:第一,人口質量重於人口數量。第二,人口資本投資與物力資本投資都是經濟發展不可缺少的生產性投資,但在現代經濟條件下,人力資本投資的作用大於物力投資的作用。第三,教育投資是人力資本的核心。教育投資是一種生產性投資。教育投資是使藴藏在人體內部的能力得以增長的一種生產性投資。提高人口質量的關鍵是教育投資。教育投資比物力投資更有利,會帶來更多的利潤。第四,教育投資收益率高於物力投資的收益率,因此,資本積累的重點應從物力資本轉移到人力資本,要追加教育投資的總量。第五,教育投資收益率是可以測算的[2]。

教師從事教科研工作首先是一個自我教育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可以轉變教育觀念,深化對教育規律的認識,學會教科研的方法,學會將教科研成果進行轉化;另一方面,教師從事教科研工作的過程,實質上是一個教育投資的過程。教師從事教科研工作需要很大一筆開銷:如圖書資料費、會務費、差旅費、通訊費、專家諮詢費、網絡查詢費、招待費、教科研的時間花費等等。但是,這些費用是屬於投資性質的。按照人力資本理論,它將轉化為教師的多種技能,改進教育教學工作,並將獲得提升教育教學質量的較高的回報。實際情況是,凡是教科研工作做得好的老師在職稱評審及評優、評先方面都獲得很大的便利,他們比不做教科研或者少做教科研的人而言,晉升或評優的機會更多,時間更早,因而獲得的薪水就會更多。這是符合人力資本理論的觀點的。

人力資本理論認為,教育可以提高生產率,能促進經濟增長與社會發展,所以,要大量地進行教育投資,擴張教育,這種觀點對教育科研政策的制定具有積極的意義。在教育科研上的投資可以提高教育教學的效率。許多教育行政部門的決策者,往往熱心於重獎教科研成果、教科研積極分子,實際上是在不自覺地運用了人力資本理論。人力資本理論還認為,人力資本投資收益率高於物力資本投資,要達到相同的效益,人力資本投資成本較低,因此,全社會的人都會熱衷於投資教育。現在,許多校長提出“科研興校”、“科研興師”的發展戰略,就是人力資本理論的體現。

四、教師的教科研成果是教師能力的信號,包含了理念、方法、技巧等業務特徵

從篩選理論看,教科研成果多的老師將有更多獲取更高報酬的機會。篩選理論由邁克爾・史密斯在20世紀70年表的《篩選假設――就業的市場信號》一文為形成標誌。篩選假設理論把教育看作信息,着重研究在勞動力市場內僱主是怎樣挑選工人的。其主要觀點如下:第一,受教育程度高,工資水平就高,這是與人力資本理論相同的地方;第二,受教育程度與工資水平的正比例關係,是通過教育的篩選作用形成的。對一個尋找工作的人來説,教育程度是表示他的能力的信號,對僱主來説,是根據教育程度挑選工人。教育在這裏只起一個篩選裝置或教育信號作用,教育的經濟效益就是教育篩選作用的結果[3]。

教師通過教科研工作獲得高一級的職稱、榮譽,便為他獲得較高經濟利益創造了條件。在這裏,教科研成果成了教師能力和素質的信號。教師的教科研成果包含了理念、方法、技巧等業務特徵。比如,每年教育系統各種各樣的評審工作需要評委,各種招標課題主持人的遴選,更高級別的榮譽的獲得,工作職務的晉升等等都有“門檻”,教科研成果是這些老師跨入這些“門檻”的重要信號,成為被篩選的依據,從而,也就為自己獲得較高的收入提供了便捷。“篩選”理論在此得到了充分的詮釋。而且,這種篩選的“信號”的效應越來越大,成了教師追求教科研成果的重要動力,也是“教科研熱”的成因之一。

然而,在篩選論者看來,教育只是通過一紙文憑(教科研成果證書)反映個人的先天能力和受教育程度,對社會具有信息價值就可以了,不必耗費過度的資源,因而,主張一種消極的教育政策。顯然,在這種理論指導下制定的教科研政策,就會呈現教科研獎勵的“度”的特徵,即,獎勵的金額不是越多越好,應與成果的水準相一致。否則,過度的獎勵不能形成可供篩選的信息,還可能將教科研工作引入誤區。

篩選理論認為,只有本身的勞動生產率高的人才會熱衷於投資教育,因為個人內在的勞動生產率與改變自身受教育狀況所需付出的信號成本是負相關的關係,接受更多的教育必然需要付出更高的成本,勞動生產率高的個體改變自身受教育狀況的信號成本較低。對高勞動生產率的個體來講,在合理工資的結構下,個人投資更高級別教育的收益大於成本,因此,就會作出進一步投資教育的理性選擇。但對於低勞動生產率的個體而言,由於他要付出更高的成本,因此,在對接受過同一教育級別的勞動者所付工資相同的條件下,其進一步投資教育的成本可能大於收益,從而其理性地選擇不進一步對教育進行追加投資。按照這個觀點,對於教科研工作而言,愈是教科研成績好的人,愈希望獎勵高;而對於教科研能力弱的人來説,則不希望教科研的獎勵過高,這也是符合現實情況的。

五、人力資本理論與篩選理論對於教育與收入關係觀點的差異

1.人力資本理論與篩選理論在教育與收入的關係上的共同點

從教育與收入的關係看,二者都承認教育與工資收入之間存在着正相關關係,即,教育對個人具有明顯的經濟價值。教師從事教科研工作是一種自我教育活動,既有社會效益,也是一種有着經濟價值的投資活動。從這種意義上看,各級政府紛紛設立教科研成果獎項,各種職稱評審、評先都有教科研成果的要求,教師積極地參加教科研活動,有着社會與經濟效益的雙重效應。因此,出現的“教科研熱”對於培養人才、對於知識發生、對於提高教師的業務水平及自身的收入,都是有益處的。

2.人力資本理論與篩選理論在教育與收入的關係上的不同點

人力資本理論和篩選理論均不否認教育和收入之間具有正向關係,均承認較高的教育水平為個人帶來較高的收入,但在對這種關係的解釋方面不盡相同。人力資本理論的基本前提是,個人收入的差別,主要在於人們在教育、培訓等人力資本投資方面的差距。教育投資提高了個人的生產能力,從而使他們獲得較高的收入。這個過程可以簡單地如A所示進行描述。

A:教育投資――較高的生產能力――較高的收入(人力資本模型)。

對教科研而言,就變成了:

從事教科研――產生教科研成果――較高收入。

篩選理論對教育與收入關係的解釋如B所示:

B:教育投資――較高的文憑――較高的收入(篩選假設模型)。

對教科研而言,就變成了:

從事教科研――較高級別的證書――較高的收入。

兩者的區別主要在中間階段。在人力資本模型中,中間階段是較高的生產能力,較高的收入是對較高生產能力的報償。篩選模型中,中間階段僅僅是證書或者文憑。對於教科研而言,前者意味着教科研工作好,就一定能力強,收入也一定高;後者卻未必。一位老師教科研成果多,必須要得到權威機關的認可,並且能夠得到相應的證書(例如職稱證書、榮譽證書),這樣,就為獲得較高的經濟收入提供了信號,為校長(僱主)提供了篩選的依據,否則,較難獲得較高的經濟收入。針對不同的羣體和情境,人力資本理論和篩選理論都有解釋的空間,又都有解釋的限度。也可以藉此解釋這樣的現象,即為什麼獲得教科研成績差不多的老師,其獲得的收入卻相差較大。

六、基於“教科研熱”的政策尋求

從教育經濟學角度進行分析表明,中國小“教科研熱”的存在有一定的必然性,既有促進教學質量提高的因素,也有提高收入的因素。但是,在教科研的過程中,也暴露了一定的盲目性和不合理性。鑑於此,我們提出如下建議。

1.必須以教學為中心

“教科研熱”的出現,表明了教師學習、研究的熱情,也包含了對教育高收入的追求,這些都應當給予保護。但是,對於廣大的中國小而言,應將教學作為中心工作來做,不能將教科研工作過分地誇大,防止對教學工作的干擾和影響。現實中,確有一些老師只顧抓教科研,忽略了教學工作,這就是本末倒置了。因此,必須調控教科研的獎勵政策和績效考核政策,比如控制獎金的數量,使得教育教學實績與教科研實績所佔的比重相適宜。

2.避免“虛假”信息干擾

毋庸諱言,在“教科研熱”中,也出現了許多虛假的教科研成果,加之各種職稱評審中的信息不對稱、“暗箱操作”的緣故,使得各種評審的結果(信號)失真。這就導致一些職稱和榮譽的虛假。如果僅按照篩選理論進行收入分配的話,必然導致收入分配的嚴重不公,甚至產生嚴重的腐敗問題。

3.指導教師樹立正確的教科研觀

不能將教科研與晉級、評先劃等號。大量的事實證明,凡是將教科研工作與物質利益密切掛鈎的人是不可能取得大的成績的。而應該引導教師將教科研與改進教學結合起來。樹立熱愛教育、熱愛科學、誠實守信、不弄虛作假的學術道德規範,建立互助合作的團隊意識,不要急功近利,片面追求數量。

高中勞動教育論文 篇四

【論文摘要】我國農村勞動力的轉移受自身文化水平的制約,勞動者的受教育水平直接影響甚至決定着勞動力轉移的難易度,以及轉移後的職業穩定性和收入的豐富性。因此勞動力有效轉移對勞動力的文化知識水平和能力素質提出了較高要求,教育培訓成為農村勞動力轉移的關鍵。

隨着農村經濟的迅速發展.農村現代化的加速進程.在農業人口有9億之眾的中國農村.目前最突出的問題之一是“人地關係高度緊張”,現有耕地人均不足2畝,並且每年還在繼續以幾百萬畝的速度鋭減,致使農民生產和生活空間十分狹小.同時也造成農村勞動力的大量過剩。因此,大規模轉移農村剩餘勞動力.已不僅僅是人口學的問題,同時屬於經濟學的範疇.它直接關係到農村社會的全面進步.也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客觀要求。成為解決“三農”問題的關鍵。

在農村勞動力的轉移的諸多制約因素中,勞動力素質低下是一個極為重要的問題。重視和加強對轉移勞動力的再教育和培訓、提高其綜合素質和就業能力。成為農村經濟發展過程中重中之重的基礎工作,也是農村實現現代化的必然選擇。

一般來説,文化程度越高的農民市場競爭意識越強,他們能夠多渠道收集社會信息,瞭解職業崗位的需求。自覺地接受各種職業崗前培訓和專業技術教育,具有較強的就業競爭能力。而我國農村農民平均接受教育水平偏低,這使得他們轉移後無法參與高收入崗位的競爭。因此.這就需要政府、社會、企業等方面共同肩負起教育培訓的重任,通過建立多元化的教育培訓模式,改善辦學條件,實行大規模的各種職業技能培訓,從而提高農村勞動者的素質。

一、關於農村剩餘勞動力轉移的經濟學理論

最早對農村剩餘勞動力進行研究的阿瑟?劉易斯,將發展中國家的經濟分為以城市為主的現代工業部門和以農村為主的傳統部門兩部分。農業部門的勞動生產率和工資水平要遠低於工業部門的。他認為發展中國家所擁有的大量剩餘勞動力,轉移到現代工業部門的關鍵在於資本家的投資。只有當農村剩餘勞動力全部轉移到工業部門.二元經濟轉向一元經濟,城鄉達到同一,才能實現農村的工業化和農業的現代化。這就是通常所説的“劉易斯理論”。

在“拉尼斯一費景漢理論”中.也提出了農村剩餘勞動力向工業轉移的先決條件是農業勞動生產率的提高及農業技術的進步。這同樣對教育培訓提高勞動者的素質提出了要求。

另一種關於農村剩餘勞動力轉移的理論是“託達羅理論”。發展經濟學家託達羅認為,農村勞動力向工業部門的轉移,不僅取決於城鄉經濟結構的差異,也取決於轉移者對轉移成本和效益的權衡。如果流入城市的預期收入高於農業收入,即使城市存在失業的可能,人口也會不斷流向城市。

以上第一種理論可以理解為工業化對農村勞動力的需求,表現為一種“拉力”;二是農業現代化的實現,對農村勞動力的排斥,表現為一種“推力”;三是經濟發展使勞動者產生的一種轉移的心理動機,即為主觀能動性。這當中主觀性的顯現表現出對個體素質提出了較高要求,個人素質是影響勞動力轉移心理的重要因素。具有較高的教育文化素質才能客觀估價自己。並有可能得到較高的預期收入和社會地位;相反,教育文化素質低的人則由於較少的就業機會或較低的收入而產生更多的社會問題,因而不完成農村勞動力轉移的前期教育和培訓工作,盲目地、輕率地強迫轉移,則不會實現有效的勞動力轉移。

二、我國農村勞動力素質與發達國家的差距

據相關資料統計,1999年我國農民家庭勞動力文化狀況是在平均每百個勞動力中,文盲或半文盲佔896%,國小文化程度佔3.65%,國中文化程度佔6.05%.高中文化程度佔9.38%,中專佔1.57%,大專佔0.4%。農村住户從業人員的平均受教育年限僅為6.66年.岡0剛超過國小畢業的水平。即便是目前,不少地區勞動力受教育年限也只能在9年左右。在職業技能教育方面,德國通過“雙元制”教育.農業勞動力中有54%的人至少受過3年的職業培訓.而我國的國中、高中畢業生很少有機會經過崗前培訓而獲得相應的專業知識和技能。

據國家農調總隊調查.2001年.我國農村勞動力為4,82億人.佔全國勞動力總量的比重約為70%,其中國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比重高達87,8%,受過專業技能培訓的佔13,6%。而美、德、法、日等國家不足全國人口10%的農業勞動者中,受過中等職業技術培訓的超過90%。農村勞動力素質的低下制約了農村勞動力轉移的規模和速度.更影響了農村勞動力就業層次的提高和就業的穩定性。

實踐證明,美國、韓國、日本等發達國家能順利完成產業結構轉換的根本條件之一就是注重教育的發展.有效地提高了全國就業人口的平均文化素質水平。對於發展中大國的中國而言。提高城鎮化水平,將農村勞動力轉移到城市是大勢所趨。

三、農村勞動力轉移與其素質的關係

新經濟時代勞動力市場需求正由單純的體力型向智力型、技能型轉變。農村勞動力的受教育程度對其轉移具有顯著影響。勞動力受教育程度越高,其擇業範圍和空間越廣、收入越高、穩定性越強、社會問題也越少。

(一)勞動力受教育程度越高,擇業範圍越寬。受教育程度高的人,容易接受新事物,容易適應新的環境.他們有較強的自信、創新意識和冒險精神,他們不甘農村生活的寂寞,直接從事農業生產的比例越小,面向第二三產業就業的比例則越大,更易於實現轉移。不僅如此,轉移後,他們會很快適應城市生活,與城市原居民能夠較好地相處.減少了城市管理成本及一些社會問題。我國農村勞動力轉移的現實證明。受教育程度越高,勞動力轉移越容易.擇業的範圍越寬。

(二)勞動力受教育程度越高,擇業空間越廣。勞動力受教育程度影響着其轉移距離,統計表明,向發達地區轉移的勞動力文化水平高於向落後地區轉移的勞動力。因為勞動力受教育水平低,所以對收入的期望低,也不敢輕易遠距離轉移.而且他們思想意識保守,難以對城市產生認同感,故土難離,更願意留在故鄉,而不是轉移到城市。他們的擇業空間受到了嚴重的限制。

(三)勞動力受教育程度越高,收入越高。勞動力的教育文化程度與勞動生產率有較強的正相關性。教育文化水平較高的人擁有較高的人力資本,對生產率的提高起促進作用,他們為企業創造了較高收益,相對的,企業也會付給他們高的收入作為報酬。

(四)勞動力受教育程度越高,社會問題越少。勞動力轉移的事實表明,勞動力素質對社會問題影響不小。素質低的勞動力進入城市後,難以找到合適的工作,只有靠出賣苦力謀生,由此引發城市相關治安問題。甚至這些現象突出.低素質的勞動力會產生厭世心理,做出一些違規、違法的行為,造成社會動盪。所以為避免勞動力轉移後的社會問題。應做好轉移前及過程中的教育培訓工作。

四、農村勞動力轉移教育培訓存在的問題

當前農村勞動力轉移的教育培訓工作已經得到了重視,在全國範圍內諸如“陽光工程”、“春風行動”、“兩後雙百培訓工程”等活動的開展,已經取得了一些成效,但遠遠不能適應經濟社會發展對勞動者素質的要求,不能滿足農村勞動力就業增長的需要。農村勞動力轉移的教育培訓工作還存在着以下問題:

第一,認識不統一,部門協調不得力。儘管國家至上而下成立了勞動力轉移教育培訓的領導部門和管理機構.但從現行的運行過程來看,教育培訓管理分屬不同的行政部門,條塊分割,各自為政的現象突出,政府統籌協調乏力。主要表現在各行業主管部門為了完成自己的務,為了各自的利益着想,開展自己的培訓,條塊分割,各自為政。使專職培訓部門的工作舉步為艱。這就造成了教育資源的浪費.更重要的是受教育培訓的需求遠得不到滿足,很多教育培訓流於形式,學不能致用,打擊了學員的積極性。另一方面,為了經濟利益,很多地方的教育培訓工作沒在真正地開展起來。

第二,用工法規不落實,用人單位對用工人員素質要求不高。由於民營經濟的迅猛發展.企業用工的需求量不斷增加.不少企業為了應付生產發展,招聘工人“飢不擇食”,不求高素質的生產操作人員,有時甚至只要有人想應聘,就能得到一個工作崗位.從而造成了不少企業使用的都是無證上崗人員這就使勞動力轉移的教育培訓成了可有可無的東西。

第三,基礎條件差.教育培訓質量不高。由於地區經濟文化教育發展水平的差異性,領導的重視程度以及各地的教育培訓情況極不平衡,由於部門所有、條塊分割、財力分散,用於培訓的人力、物力和財力的投入嚴重不足。不少地方出現了有牌子、無設施、無經費、無師資、無活動的現象,所謂的培訓是以會代訓、標語宣傳、發“明白紙”.搞形式主義,其培訓效果可想而知。

五、開展農村勞動力轉移教育培訓的對策與建議

農村勞動力轉移的教育培訓工作是經濟發展的需要,是一項長期的、艱鉅的任務。要解決好教育培訓的問題,關鍵是思想上要引起高度的重視,政府要肩負起這一重任,在制度保障和資金設施上給予保障。在此基礎上實現教育培訓觀念的創新、教育培訓保障體制的創新和教育培訓制度的創新。

首先是教育培訓觀念上的創新。勞動力轉移的教育培訓與其它教育有着一定的區別.我們要拋除傳統的教育培訓觀念,以建設學習型社會,樹立終身教育的理念.樹立學歷教育與技能教育並舉,以及農村教育為當地經濟建設服務、為農民脱貧致富服務的觀念。通過開展各種教育培訓活動,為農村勞動力增長知識、技能,增強創業致富的競爭力。

第二是教育培訓保障體制的創新勞動力的教育培訓是一種高效、實惠的教育,通過教育培訓能夠起到立竿見影的效果,但往往就是這種教育不為人們所重視,教育的經費呈嚴重短缺狀態,當然,農村勞動力教育培訓的經費完全依靠政府是不可能的。同時,農民收入相對較低.完全由勞動者自費,難度也相當大。因而國家要從戰略的高度.增加農村公共教育的經費投入,各級政府部門要創新教育投資之路,建立多元化的教育培訓投資渠道.為農村勞動力轉移的教育培訓工作提供一定的保障體制。

中級評職稱論文 篇五

蘇財會〔2021〕21號

根據《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省職稱辦關於做好2021年度職稱評審工作的通知》(蘇職稱辦〔2021〕39號)精神和要求,並商省職稱辦同意,現將我省2021年度正高級會計師資格評審申報材料報送工作的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申報要求

(一)2021年我省正高級會計師資格條件按照《江蘇省會計專業高級專業技術資格條件》(蘇職稱〔2018〕2號,以下簡稱《資格條件》)執行。

(二)公務員(含列入參照公務員法管理的事業單位工作人員)、離退休人員不得申報評審。

(三)省內符合《資格條件》的企業和事業單位的人員(以下簡稱“申報人”)均可申報。

(四)非公有制企業、單位的專業技術人員可根據人社廳發〔2020〕13號文的要求在所在地進行相關申報。

(六)取得高級會計師資格後,有關專業年限計算、繼續教育、專業理論知識、專業技術工作經歷(能力)、工作業績與成果、論文著作等其他評審材料的具體要求,對照《資格條件》的相關條款。

(七)申報職稱的資歷(任職年限)的截止時間為2020年12月31日,申報職稱的業績成果、論文、學歷(學位)證等截止時間為2021年3月31日。

(八)凡申報材料弄虛作假,經調查核實確認的,將按《江蘇省職稱評審管理辦法(試行)》(蘇職稱〔2020〕42號)和《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省職稱辦關於做好2021年度職稱評審工作的通知》(蘇職稱辦〔2021〕39號)的有關規定處理。

二、報送要求及時間

1.申報人必須先行完成會計人員信息採集。

2.申報人必須登錄江蘇省財政廳門户網站,通過網上申報系統(在“江蘇人才信息港”職稱申報評審管理服務平台上也有相應的鏈接)進行個人申報。網上申報的起止時間為:2021年7月1日9:00至7月30日17:00(具體詳見操作指南),逾期不補報。

3.申報人按要求在申報系統上如實填寫各項信息,並將相關申報材料原件掃描上傳。提交之後,申報人應按時攜帶本人身份證及所有申報材料前往所在地財政局會計管理部門,辦理材料現場核對(受理後當場退回材料原件)和網上繳費等相關事宜(具體時間依當地的安排)。

4. 因評審工作全部在網上進行,申報人不再提交紙質材料。省財政廳會同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聯合發文公佈評審結果後,評審通過人員自主打印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統一編號和用印的電子職稱證書。

5. 評審通過人員經評委會簽章後的《專業技術資格評審申報表》末頁(需歸入本人檔案)等相關材料,將統一採取郵寄到付的方式,通過中國郵政EMS從南京送達。

7.各設區市及崑山、泰興、沭陽縣(市)財政局於8月11日前,將經市職稱管理部門審核後的《江蘇省會計專業技術職務(正高級會計師)任職資格評審情況一覽表》報送省財政廳會計處。

逾期不再受理。

三、收費標準及要求

按照省物價局核定的收費標準,每人評審和麪試及論文鑑定費500元。申報材料提交併現場核對通過後,由申報人在網上申報系統中直接支付(詳見網上申報系統操作説明)。8月6日24:00前未繳費的,視同放棄申報。繳費成功後,不辦理退費。需票據憑證的,可根據系統提示自行下載打印電子票據(截止2021年12月31日24:00)。

四、其他事項

1.本次評審擬於10月份進行。正高級會計師資格評審採用評審和麪試相結合的方式進行,最終由執行評委會根據申報人綜合情況進行無記名投票表決。

2.《江蘇省會計專業高級專業技術資格條件》《江蘇省會計專業高級資格評審工作實施辦法(試行)》和所需填報的相關表格,請登錄江蘇省財政廳門户網站( ,在“會計綜合管理平台”相關欄目中查詢下載。

聯繫電話:025-83633209

附件:

1. 材料目錄及要求

2. 江蘇省申報正高級會計師任職資格人員情況簡介表

3. 論文鑑定申報表

中級類職稱論文 篇六

提要:實況漢語教學努力營造並充分利用漢語的習得環境,堅持教學過程的交際化,堅持使用真實、自然的語言材料,在漢語教學的同時,堅持國情文化的教學,在視聽説三者的關係上相當靈活,在開設實況漢語教學的過程中,注意適時、適量,實況漢語教學只適合於解碼類的課型。

從20世紀80年代後期開始,我們的實況漢語教學(含/漢語實況聽力0、/漢語實況與話題0等課型)經過了十幾年的教學實踐,尤其是近些年來,一些相應教材的不斷問世,有關論文的相繼發表,使得其教學效果不斷提高,人們對其中的許多問題有了更清晰的認識。為了使實況漢語教學能夠得到進一步的提高和發展,本文擬從理論和實踐上,對與其有關的幾個問題作進一步的探討。

一實況漢語教學與營造

第二語言習得環境第一語言與第二語言學習和習得過程有某些共同規律,但二者之間也有很大差異。實況漢語教學清楚地認識到二者之間的諸多差異,因此在教學中避免了直接法過於偏激,過於簡單的弊病。

非目的語環境的學習,師生往往有着共同的媒介語,便於講解語法規則和文化背景等,培養的學生往往有較強的閲讀能力,但聽説能力較差。

目的語環境的學習,學生每天必須説目的語,培養的學生語言能力較強,特別是聽説能力。兩種不同環境的學習雖然各有利弊,但目的語環境學習的優勢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重視。在目的語環境學習目的語是不是就萬事大吉了?回答當然是否定的。有的人到了中國後不會利用語言環境,每天除了上課外就是在宿舍裏看書,這與他們在國內學習漢語沒有什麼兩樣。還有的人則完全相反,他們似乎知道語言環境的重要性,但忽視了課堂教學與書本上的學習,於是整天在社會上活動,和中國人閒聊,學了一些社會上的方言土語,但整體上漢語水平很低。這兩種人的學習之所以不成功,原因多多。從教學本身找原因,就會發現我們教學中的問題。教學脱離語言實際,教學方法呆板,教材陳舊,課程設置單調等問題,也就是説並沒有努力營造一種漢語學習的習得環境。為了改變這種狀況,人們往往增加一些由教師組織的參觀訪問活動,這雖然是必要的,但解決不了教學上存在的根本問題。有的老師在某些課的教學中,經常帶留學生到真實的交際場合進行一些功能性的練習,如打電話,買東西,寄信等,無疑,這會大大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也會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留學生的漢語交際水平,但這只是一種點綴,語言教學不能天天這樣,而且在操作上也存在着隨意性。實況漢語教學試圖從根本上解決這個問題,糾正輕視語言環境和忽視課堂教學的兩個極端傾向,把社會上的真實、自然的語言交際搬到教室,引進課堂,編入教材。實況漢語教學力求營造並利用一種第二語言的習得環境,使學生幾乎是在一種無意識的狀態下學習漢語。

二實況漢語教學與教學過程交際化

早在功能法提出教學過程交際化之前,視聽教學法就十分重視情景教學。視聽法特別注重情景在語言教學中的作用,而這個/情景則儘可能地具體化、真實化。視聽法的一系列主張在其教學原則及教學活動中得到較充分的體現。比如,注重培養言語習慣,注重語言與情景的結合,注重整體的結構感知等。視聽法是離我們實況漢語教學最近的一種教學法,我們從視聽法中,可以看到人們在努力營造一種語言習得環境,這種環境力求與真實的語言環境接近,注重使用正常的語速、語音、語調。

功能法是對對外漢語教學影響最大的教學法,是以社會語言學為理論基礎,以交際功能為綱的一種教學方法體系,其主張對實況漢語教學有着很重要的借鑑意義。功能法極力主張語言教學要選擇真實的言語,真實的情景,在真實交際過程中使用語言。其教材要求選擇真實的語言,在情景的選擇上,強調適合社會語言交際,把真實的、地道的言語材料安排在合乎社會交際情理的情景之中。情景要力求真實或逼真,以保證學生學到真實、地道的言語。創造真實、自然的漢語交際環境,是實況漢語教學刻意追求的教學形式。功能法的主張對語言教學有着很好的影響,遺憾的是它本身並沒有真正做到言語材料的/真實、地道0。而真實的語言環境也難以體現在課堂上的交際活動的練習中,所以只好模擬環境,扮演角色。由於個人的性格、天賦上的差異,使得這種方法並不是普遍受歡迎的,因為這種形式已經把教學過程變成人為的交際過程,甚至可以説這些交際手段帶有一定的虛假性。可以説,在語言材料真實、自然這個問題上,實況漢語教學的認識和做法比其他教學法、教材更徹底一些。

三實況漢語教學的語言材料的真實性問題

人們開始注重聽力教學大約在20世紀60年代末期。而到了功能法盛行的70年代的歐洲,人們對聽力教學有了新的認識,經過長期的討論,人們普遍認識到聽力教學應力爭使用真實材料,而對/真實材料0的理解,英國教學專家瑪麗#安德伍德(MaryUnderwood)曾指出就是/普通人用普通方式説的普通語言0(ordinarylanguagebyordinarypeopleinordinaryway),也就是真正的日常會話。當時語言教師和教材的編寫者們都力圖將真實材料和真實的交際任務聯繫起來。她的主張對我們的實況漢語教學有很大的啟示,其中的許多做法與我們的實況漢語教學有很多相似之處。回顧各語言教學法流派的主張和作法,我們從中看到許多近似或類似我們實況漢語教學的主張和作法,這對我們無疑是一個很好的啟示。不過,實況漢語教學沒有停留在前人的傳統的教學法和教學經驗上,而是進行了大膽的創新。

結構主義語言學認為學習語言就應該學習活的語言,而不是語言學家在書本上規定的應該怎麼説的話。因此,教材編寫的依據也應是操該種語言的當地人當時所説的話,這種主張與做法顯然比直接法有了更大的提高,它對語言本身有了深刻的認識,它注意到了語言的現狀和實際,同時認識到這種現狀和實際的合理性,而不是一味地譴責。

實況漢語教學是在漢語的現狀基礎上提出的。如果我們不顧這些現狀和實際,只學習那些經過精雕細刻的語言,那麼所學的語言與社會上應用的活的語言之間的差距是不言而喻的。實況漢語教學正是為了縮小這個差距。實況漢語教學從聽入手,並作為主要的教學目的。5漢語實況聽力6、5漢語實況與話題6等教材的編寫,採取的是/先聲後文的原則,課文只是原聲錄音帶和錄像帶的忠實文本,錄音帶和錄像帶是教材的生命,而課文即錄音文本則不很重要。這些錄音帶和錄像帶最重要的選材標準是實況,不是請發音標準的人在念,而是普通人在很自然的環境裏説。這樣,這些錄音和文字便保留了這些實況語言的真實狀態。在這些語言材料中,有的語速很快,甚至每分鐘接近400字;有的南腔北調,屬於地方普通話;有的口語詞較多,語言不夠規範;有的甚至偶有口誤和語病。當然我們也不會選那些中國人聽起來都有困難的語言材料作為教材。我們以真實、自然、新穎來概括這些語言特點,即真實的言語表述,自然的言語環境,新穎的語彙,以至於有些詞語在詞典裏找不到。以此作為聽力教材,達到了讓學生學習真實語言的目的。學生身在教室,猶如置身於活生生的語言大環境之中。經過這樣的學習,學生較輕鬆地適應語言的現狀,不會出現只能聽懂/校園漢語的怪異現象。

由於缺乏對實況漢語教學的瞭解,有人誤以為實況漢語教學是專門找那些不甚規範的語言用於課堂教學,實際上,這些不規範之處是一種客觀存在,並非是我們的刻意追求,我們追求的是真實、自然,而真實、自然的語言中包含着一些不甚規範之處,應該認為這是十分正常的。與其他語言教學所不同的是我們正視這種現象,而不是迴避。我們認為實況漢語教學將會大大有助於聽者建立正確的標準,甚至可以説,沒有接觸過實際的語言環境而建立起來的/標準一定是脆弱的,無用的,這種標準很難適應當今漢語的現實狀態,這好比一個嬰兒長期生活在保温箱裏,他將永遠不能適應外面的環境。

四實況漢語教學與國情文化

視聽法十分重視在教材中廣泛選用目的語國家的生活和文化背景知識,藉助/視的條件,注重目的語國家文化知識的介紹,這與我們的實況漢語教學基本上是一致的。實況漢語教學的真實、自然、新穎的特點同樣體現在教學內容上,即展示給學生的是當今的中國社會,是普普通通的老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讓留學生看到的是中國真實的社會、自然的人們以及每時每刻發生的新鮮事。通過這門課,讓學生在學到活生生的漢語的同時,也瞭解到中國人在幹什麼,在想什麼,在追求什麼。尤其是讓他們瞭解中國改革開放以來,在政治、經濟、思想觀念、生活水平等方面所發生的巨大變化。談到對外漢語教學的文化問題,人們自然會想到知識文化和交際文化的説法,然而在對外漢語教學中,我們感到知識文化和交際文化很難概括對外漢語教學所涵蓋的文化內容。可以説實況漢語教學在文化方面的側重,既不是那種未必每個留學生都感興趣的知識文化,也不是那種留學生大致已經瞭解了的交際文化,而是一種中國的當代國情文化。然而,這方面的內容卻是我們大部分教材和教學活動所缺乏的。實況漢語教學實際上是把學習漢語的課堂演化成了當今中國的一個縮影。

五/漢語實況與話題中的話題教學

5漢語實況與話題6是我們最近編寫的一部視聽説教材,是國家漢辦1998-2000年規劃教材,它的前身是5漢語實況視聽説6。在此我們先探討一個老生常談的問題)))視、聽、説三者的關係。在這一問題上,可説是見仁見智,有人把視聽説課理解為以説話為主的課型,有人把視聽説課上成了近似於聽力的課型,其實,這都是很正常的,教師完全可以根據課型的搭配情況和教材的難易程度及教師自己的理解而有所側重。實況漢語教學對學生來説是比較難的,因此側重於視聽教學,在視聽練習上多花一些時間是應該的,也可以説是必須的。但這並非是説説話教學可有可無,而是應該有一個正確的定位。

對於中高級水平的説話課,人們一直看法不一。我們認為,中高級口語教學應該加強,但單純的口語課則大可不必開設,因為這時的留學生已具備了一般的口語水平,口語已不像初級時那麼迫切,但他們整體的口語表達能力並不很好。因此我們首先應該明確中高級口語教學的目的已不是解決簡單的生活和學習問題,而是要提高他們整體的口語表達能力,我們所採用的教學手段則是堅持成段口述的練習,而不能總是搞簡單的問答練習。在中高級階段進行話題教學是許多人的共識,然而話題的表現應該充分具體,而不是簡單的一個題目

鑑於如上認識,我們的/漢語實況與話題雖重視聽,但也充分利用了視聽過程中所獲取的大量信息,以此進行話題的表述練習。而以前我們編寫的5漢語實況視聽説6中説話練習與視聽練習安排在一起進行,説話練習往往被視聽練習所淹沒或被省略。我們在5漢語實況與話題6中把視聽練習與説話練習分為兩個部分,專門提供常用口語詞語例釋,這些詞語雖然大部分不是視聽障礙,卻是成段口述常用的詞語。把視聽練習與説話練習分開,但引導學生作説話練習時要充分利用視聽練習過程中所獲取的信息和常用口語詞語。由於是兩個練習,界限分明,使同學明確知道現在進行的是話題練習。/視聽與/説的關係是相對的,即開始階段/視聽佔絕大部分課時,隨着學生水平的提高,/説佔的時間將會越來越多。話題練習對教師要求很高,在學生進行話題練習時,教師要抓住其主要問題,這裏除了語法、詞彙、語音的問題外還要注意學生所説的內容與視聽練習的內容是否一致。另外,為了避免説話練習過程中很難調動所有同學的積極性這一問題,在一人講時,提醒大家集中精力聽,先讓同學互相糾正口述中的不當之處,然後由教師糾正他們都沒發現的問題,這是最關鍵的,因為這個問題可能是所有同學的問題。當然,這樣的練了提高他們的口語水平外,對他們瞭解中國國情文化,也會大有好處。

六實況漢語教學的開設需注意的問題

1.何時開?功能法的語言教育家漢姆萊(Hammerly)曾就使用真實材料作為聽力教材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認為聽力教材應有一個/由經過編排加工的材料到未經過編排加工的材料0的過程,也就是由有控制的材料到真實材料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語體由單一到多樣,語音由標準到方音,語速由慢到正常,練習由易到難;辨音)))聽真偽)))根據指令反應)))回答簡單的問題)))聽對話,説出人物、場合)))聽有背景噪音、宂餘信息的談話,聽後複述大意。經過實況漢語的教學實踐,可以肯定漢姆萊的觀點是正確的。實況漢語教學的做法是在中高級階段使用以/先聲後文為原則編寫的完全採用真實語料的教材。而在初級階段,我們強調教材中語言真實、自然,但卻不宜直接使用/真實材料。總之,實況漢語教學的起點,不是初級水平,更不是零起點,而是已基本掌握了漢語基礎語法,具有中等水平的學習者。實況漢語教學是以習得為主的教學,在中級水平開設是適當的。

2.開設多少課時?實況漢語教學剛開始時,課時不宜過多,每週以2-4課時為宜,隨着留學生適應能力的提高,課時可以有所增加,但最多不應超過8課時,即不應該超過周課時的

3.適合於哪些課型?實踐證明,要求留學生説一口與中國人無異的漢語是相當困難的,只有極少數出類拔萃者才能做到。而我們要求留學生聽懂一般中國人的談話不但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行的,相當一部分留學生可以達到這一點。同樣能閲讀一般漢語文章比能寫出一般的漢語文章,要重要的多,可行的多。這是因為解碼系統的要求和編碼系統的要求從來就不一樣,解碼系統的要求應明顯高於編碼系統,對編碼系統不能要求過高,留學生説的話能讓人聽懂,寫的文章能讓人看明白即可。因此/漢語實況聽力主要在解碼系統,即/聽上做文章,而/漢語實況與話題,也是把/視聽過程作為最重要的,要求也比較高,而對/説的要求則要靈活得多。

多年的實況漢語教學實踐可以證明,這是提高留學生漢語能力的有效途徑,但它畢竟是對外漢語教學的一門新課型,有些地方還有待於進一步完善,需要對外漢語教學界的同仁們進行更深入的理論探討及大量的教學實踐,使其收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高中勞動教育論文 篇七

關鍵詞:勞動教育;融入;高中思政課;大學思政課;教學一體化

2020年中共中央宣傳部、教育部印發的《關於新時代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新實施方案》中強調“推進大中國小思政課一體化建設”[1]。2020年,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國小勞動教育的意見》提出,構建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的教育體系,推動大中國小勞動教育有效實施[2]。高中與大學時期是統籌推進學校思政課一體化建設的重要環節,也是學生勞動品質形成和塑造的關鍵階段。勞動教育不僅是學校思政課一體化建設的助推器和融合劑,更是學生成長成才的營養液。通過將勞動教育有機融入到高中與大學思政課教學一體化建設中,具有重要的現實價值。

1勞動教育融入高中與大學思政課教學一體化的意義

1.1是落實新時代學校思政課改革創新的有力舉措。統籌推進大中國小思政課一體化建設是新時代學校思政課改革創新的熱點,如何更好地將新時代學校思政課改革創新部署落地落實,需要以推進一體化思政課教學內容建設為統領,以思政共性內容建設為融合點和着力點,有效搭建思政課教學改革創新平台,才能破解思政課教學一體化存在的難點。當下,大中國小勞動教育在人才培養中的重要價值逐漸被廣泛認同。然而,我們要看到,各大中國小普遍存在沒有開設獨立勞動教育課程及缺乏專業勞動教育教師等現象,這些滯後現象阻礙着大中國小勞動教育的有效開展。因此,以勞動教育為大中國小思政課一體化聯動主線,通過堅持將勞動教育和思政課改革創新有機結合,創新思政課堂教學形式和手段,推動勞動教育高效融入到高中與大學思政課一體化教學中,實現兩學段思政課教學內容上的銜接,促進新時代思政課改革創新。1.2是增強學校思政課實踐教學的有效渠道。長期以來,大學和高中思政課對實踐性教學重視不夠以及勞動教育逐漸被邊緣化,導致兩學段學生對思政課的認同感和參與度不高。同時,兩學段思政課教師之間缺乏有效的溝通機制,對各自授課對象的身心特點和規律等並不熟悉,這些因素影響思政課一體化建設成效。實踐檢驗證明,勞動教育是增強學校思政課實踐教學環節的有效渠道,能促使學生將課堂所授的勞動實踐理論轉化為內在自我標準,提升自我勞動品質和素養,進而轉變為外在自覺行為習慣。根據《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國小勞動教育的意見》,開展勞動教育是培養學生全面素質的有力舉措,各級各類學校要發揮課堂教學主渠道作用,改進勞動實踐教育形式,引導和幫助大中國小生樹立正確的勞動價值觀,養成熱愛勞動習慣,提升整體育人效果。通過勞動教育連接紐帶,實現高中與大學思政課教學一體化建設的突破,打通兩課程教學一體化建設的難點,切實增強學校思政課實踐教學。1.3是構建新時代勞動教育體系的現實需要。新時代學校對學生培養要堅持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為教育方針,勞動教育在學校人才培養中的作用不可或缺。按照新時代大中國小勞動教育的指導意見,大中國小校的勞動教育工作者基於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和認知特點多措並舉推進勞動教育工作,充分發揮思政課在學校勞動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培育學生的正確勞動觀念。當前,為加快推進新時代社會主義教育強國建設,積極探索構建新時代勞動教育體系,在學科融合上下功夫,打通大中國小學校勞動教育的“任督二脈”,創新新時代勞動教育方法,賦予勞動教育更多內涵,推動勞動實踐教育創新升級。只有讓勞育築牢學生思想之魂,逐步養成良好的勞動品質,才能追求其它方面素質發展。縱觀學生接受勞動教育的過程,會經歷一個從國小注重培養勞動意識、國中養成吃苦耐勞的勞動品質、高中理解勞動創造價值到大學強化馬克思主義勞動觀教育的螺旋式上升的學習過程[3]。不同學習階段有各自不同的性質與要求,思政課教師要準確把握兩學段學生的學習特點和認知能力,重視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的主體地位,幫助學生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理解掌握勞動教育知識。

2勞動教育融入高中與大學思政課教學一體化的現狀

2.1勞動教育重視狀況與兩學段課程建設要求不統一。當下,勞動教育對人才培養工作的重要性已在全社會形成共識,但在高中與大學兩個學段存在部分教師對勞動教育認知存有偏差、部分學生勞動意識淡薄等問題,這是由於兩學段思政課教師欠缺勞動教育相關知識,進而在思想上沒有充分認識到勞動教育的重要價值,長此以往,不利於思政課教學教學改革和學生整體素質提升。高中和大學是勞動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這一時期形成什麼樣的勞動價值觀就會有什麼樣的勞動價值取向。當前,高中思政課教師受到大學聯考的壓力,更注重思政課理論的灌輸及學生成績考核,忽視勞動教育對高中生健康身心塑造的作用,缺乏培養高中生樹立正確勞動觀念及基本勞動技能。大學思政課教師受到教學進度和教學任務的壓力,更注重書本理論知識講解,對勞動教育理論講解及勞動意識引導。同時,高中與大學兩個學段勞動教育銜接存在教育理論滯後和教學形式單一等問題,師生之間難以形成有效互動,難以滿足兩學段學生對勞動價值教育的期求。2.2勞動實踐教育與兩學段課程資源保障不協調。勞動實踐教育是培養學生正確勞動價值觀的重要手段。當下,高中與大學勞動實踐教育在資源保障方面存在很多現實問題。比如學校勞動教學基地匱乏、校外勞動實踐場所缺失及家庭勞動實踐觀念錯位等。從學校方面來看,沒有固定的勞動教育基地,主要是組織一些校園文明志願者活動及“三下鄉”活動,學生勞動實踐活動較為單一,參與人數較少。同時,兩學段思政課教師更多的是對勞動歷史觀方面的教育,缺乏對勞動生活觀方面的教育,脱離學生的實際需求,導致學生在思想上難以產生認同,參與勞動實踐的慾望降低。從家庭方面來看,很多學生家長的勞動觀念錯位,一味強調學生考試成績,忽視勞動技能培養,沒形成良好的家庭勞動氛圍,正確的家庭勞動育人導向有待進一步提升。2.3勞動教育激勵評價與兩學段課程教學評價不同步。當前,在我國大中小各級學校之中,存在部分學生主體能動性弱化、勞動教育目標、內容及評價體系不健全等問題[3]。開展高中與大學思政課的勞動教育評價,不僅有利於兩學段思政教師及時調整教學目標和拓展教學內容,而且有利於自身教學能力的提升。調查發現,在應試教育的影響下,高中勞動教育融入思政課的形式單一,很難做出有效的教育評價。由於缺乏科學規範的教學評價,未能引導部分高中生明晰自身勞動主體地位。大學在實施勞動教育融入思政課過程中,也並沒有充分考慮到教育評價激勵的作用,僅通過一些零散的課堂評價和課外實踐活動作為評價方式,沒能形成科學、規範、具體的勞動教育評價體系,導致兩學段勞動教育通常被邊緣化,難以達到預期效果。因此,勞動教育評價體系是推動高中與大學思政課一體化的重要保障,發揮好教育評價的激勵作用,能及時糾正教學實施過程中面臨的問題及難點。

3勞動教育融入高中與大學思政課教學一體化的路徑

3.1推動勞動教育融入兩學段勞動教育課程體系。要根據兩學段學生不同的認知能力和身心發展特點,找準兩學段思政課教學融合點,有機融入勞動教育內容,要體現出高中與大學兩學段勞動教育的銜接性和多樣性。一方面,高中思政課要幫助高中生樹立正確的勞動觀和價值觀。思政課教學內容要適當融入先進模範人物事蹟,注重校內勞動模範人物宣傳,最好用身邊勞動模範事例激發高中生認清勞動價值、增強勞動使命、勇擔勞動任務。同時,勞動教育課堂要拓展至家庭和社會實踐活動,鼓勵高中生在家庭多承擔家務勞動,參與校內外各項勞動實踐活動,在實踐鍛鍊中增強勞動本領。另一方面,大學思政課要幫助大學生厚植勞動情懷。大學思政勞動教育課,要堅持以馬克思勞動價值觀為基礎,理清勞動教育的社會價值和個人價值的辯證關係,注重培養學生勞動創新思維,切實增強大學生的勞動創新意義和艱苦奮鬥精神。本質上高中與大學兩學段勞動教育具有一致性,共同致力於塑造學生正確勞動價值觀,有助於勞動教育有效融入到高中與大學思政課一體化課程建設體系。3.2搭建高中與大學勞動教育實踐平台。針對高中與大學勞動實踐課銜接不充分,要搭建兩學段勞動教育實踐平台,發揮家庭學校社會聯動教育作用,以學生實際勞動需求為本,營造良好勞動氛圍,形成家校社聯動的勞動教育新格局。一是,高中與大學要圍繞校內勞動實踐教育目標,統籌協調校內各方資源,建立完備的勞動實踐基地,在廣大師生中開展弘揚勞動模範和宣傳勞動英雄活動,營造校內良好的勞動教育氛圍。同時,要提升高中與大學勞動實踐教育理論課教師培養質量。面對兩課程思政課教師在勞動教育理論素養方面薄弱的現象,通過邀請相關專家授課,解讀最新的勞動教育理論,助力其理論能力和勞動能力的提升。二是,要引導家庭認清勞動教育的主流價值,避免產生錯誤的勞動階級思想,並積極配合學校各項勞動教育政策,發揮家庭在勞動教育的基礎作用。家長要以身示範,鼓勵孩子積極參與家庭各項勞動,幫助孩子掌握各項家庭勞動技能。三是,要積極聯繫社會組織,利用社會組織資源為學校勞動教育提供協助,打通家校社勞動教育的阻礙點,支持學生參加社會公益機構組織的一系列志願活動。通過家校社三方共同協育,拓寬高中與大學勞動教育實踐平台,提升學生勞動實踐技能。3.3建立健全勞動教育評價體系。根據高中生與大學生接受勞動教育的課堂表現及課外實踐等情況,建立科學詳細的勞動教育過程評價標準。一方面,構建勞動教育多元化評價主體。針對勞動教育評價,教師和學生都可以作為多元化評價的主體,不僅包括老師對學生課堂學習和課外實踐的過程性評價,也包括學生對思政課教師教學效果的綜合評價。要改變當前關於勞動教育的單一總結性評價方式,重視勞動教育的過程性考核,過程性考核較總結性考核更具科學性和針對性,有助於實現評價主體多元化目標。另一方面,構建科學的過程性評價標準。目前勞動教育評價以理論知識掌握和課外實踐體驗為評分標準,欠缺具體實施細則的評價。比如校內志願活動加分數、班級搞衞生分數及參加社會勞動實踐標準分多少,沒有具體的明確分數,這種較為粗糙的評價方式很難激發學生長久投身勞動的積極性。因此,要根據學生在勞動貢獻大小,精心核定勞動教育各環節分數,建立科學的勞動教育考核獎懲制度,每個月公佈評價結果,充分發揮勞動教育評價體系的激勵作用。3.4構建勞動教育教學一體化保障體系。當前,制約高中與大學勞動教育教學一體化的困境,根源在於各學段思政課教師各自為戰。現階段思政課出現的諸多問題,都與目前思政課的組織形式尚未能夠做到大中小各學段的有機聯動有關[4]。因此,要創新高中與大學思政課教學組織,打破兩學段思政課堂傳統教學模式,加強雙方思政課教師交流與聯繫,融通兩學段思政課教學平台。一方面,打破區域內高中與大學兩學段教學隔閡,推動成立區域勞動教育教學一體化教學團隊聯盟,並下設兩學段思政課集體備課領導工作小組。領導工作小組要發揮引領作用,推動建設高中與大學思政課教師教學科研共促的交流平台,實現兩學段思政課教師勞動教育理論和實踐水平的整體提升。另一方面,加強學校內部各部門之間的聯動,構建高中與大學學校內部勞動教育教學共同體。通過定期召開勞動教育專題座談會或論證會的形式,以着力解決學校勞動教育開展過程中遇到的難點問題為目標,形成學校各部門積極配合思政課教師開展勞動教育教學工作的新局面,以期實現勞動教育更高效地融入學校思政課教學。

參考文獻

[1]中共中央宣傳部教育部關於印發《新時代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新實施方案》的通知[EB/OL].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報,2021.

[2]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國小勞動教育的意見[N].人民日報,2020-03-27(001).

[3]李仙娥,劉躍強。勞動教育融入大中國小思政課一體化建設的重要性及其路徑探析[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21(16):66~68.

中級評職稱論文 篇八

根據無錫市職稱工作領導小組《關於進一步深化職稱工作改革的實施意見》(錫職稱〔2009〕1號)以及宜興市職稱辦《關於進一步加強工藝美術(紫砂)專業技術職稱管理的意見》(宜職辦〔2010〕10號)的有關精神,為認真做好今年工藝美術初級職稱的申報工作,現將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申報條件與要求

(一)政治素質、職業道德要求

申報職稱人員必須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和藝德藝風,自覺遵紀守法,合法經營,照章納税(附納税情況)。在工藝美術員(未獲得職稱的專技人員近三年內)任期內,年度考核均為合格(稱職)以上,並通過專業技術資格註冊。

取得工藝美術員(未獲得職稱的專業技術人員近三年內)資格後,出現下列情況之一,在規定的年限上延遲申報。

1、年度考核基本合格(基本稱職)及以下或受警告處分者,延遲1年以上。

2、偽造學歷、資歷、技術職稱,剽竊他人成果等弄虛作假者,延遲3年以上。

3、違法亂紀受處罰的,視情節輕重延遲2-3年申報,直至取消。

(二)學歷、資歷要求

1、助理工藝美術師必須具備下列條件之一:

(1)大學本科畢業,從事本專業技術工作滿1年,經考核合格,可初定助理工藝美術師資格。

(2)大學專科畢業,從事本專業技術工作滿3年,經考核合格,可初定助理工藝美術師資格。

(3)中專學歷,取得工藝美術員資格後,從事本專業技術工作4年以上,或中專畢業後,從事本專業技術工作5年以上,業績成果比較突出的。

(4)高中(含中技)畢業從事本專業技術工作15年以上(本專業職業高中畢業從事本專業技術工作10年以上);國中畢業,從事本專業技術工作20年以上,經基礎理論和專業知識培訓考試合格,取得工藝美術員滿4年,任期內有業績成果。

(5)高中(含中技)畢業從事本專業技術工作20年以上(本專業職業高中畢業從事本專業技術工作15年以上);國中畢業,從事本專業技術工作25年以上,經基礎理論和專業知識培訓考試合格,在本專業技術崗位上業績突出,並符合下列破格條件三條以上,任職年限可提前一年破格申報助理工藝師;專業工作年限達不到上述要求,業績突出,符合下列破格條件四條以上者,任職年限也可提前一年破格申報助理工藝美術師;越級申報助理工藝師的人員除具備以上基本條件外,還必須符合下列破格條件三條以上(其中第①②條為必備條件)。

①在市級專業期刊上發表專業學術論文2篇以上;

②由當地政府部門和宜興市陶瓷行業協會、宜興陶瓷實訓基地等組織的(經市職稱部門認可)現場手工製陶大賽近3年內連續3次一等獎獲得者;

③獨立創作作品獲市(縣)級以上專業評獎一等獎以上1項或二等獎2項以上;

④在政府或行業管理部門組織的作品捐贈等活動中,被市(縣)級以上專業美術館、博物館收藏本人作品1件以上;

⑤獲市(縣)級以上有關部門組織(經市職稱部門認可)的技能操作比賽三等獎以上;

⑥對國家財政和社會公益事業作出較大貢獻的;

⑦被評為市(縣)級優秀科技工作者;

⑧宜興市級政府以上部門表彰的(綜合)先進工作者;

⑨市職稱辦組織的2012年工藝美術基礎理論和專業知識培訓考試總分前15名獲得者;

以上符合第(5)款破格申報人員還必須參加市職稱辦組織的專家組的單獨技藝考核,其技藝考核分值排名須在參加當年同類人員考核人數的前70%;任職年限提前一年申報者專業工作時間等基本條件達不到第(5)款所規定要求的,其技藝考核分值排名須在參加當年同類人員考核人數的前50%。

2、工藝美術員必須具備下列條件之一:

(1)中專畢業,從事本專業技術工作滿1年,經考核合格,可初定工藝美術員資格。

(2)高中(含中技)畢業從事本專業技術工作5年以上;國中畢業從事本專業技術工作15年以上,經基礎理論和專業知識培訓考試合格。

3、鼓勵地方職稱人員過渡到全民職稱,地方職稱過渡到全民初級職稱必須具備下列相關條件之一:

(1)對具有規定學歷(中專),獲得本系列地方職稱助級職稱滿1年或地方員級職稱滿4年的人員,可申報評審全民助級職稱;

(2)對不具備規定學歷,獲得本系列地方員級職稱2年以上,助級職稱3年以上,經基礎理論和專業知識培訓考試合格,可申報評審相應級別的全民初級職稱;

(3)對獲得本系列地方員級職稱6年以上,經基礎理論和專業知識培訓合格,任職期間業績成果突出的,可申報晉升全民助級職稱。

(三)基礎理論和專業知識培訓要求

工藝美術系列不具備規定學歷人員申報職稱,必須參加市職稱辦組織的基礎理論和專業知識培訓考試合格。凡考試合格取得證書人員可根據職稱報評條件,在申報相應級別職稱時,視作學歷不破格,合格證三年有效。

培訓考試的組織實施、培訓報名、收費標準等要求按宜職辦〔2006〕3號文件執行。

二、申報程序

(一)申報人員可向所在單位申報評審專業技術資格,按文件要求提供能反映本人專業技術水平、工作業績和職業道德等方面的有效材料。

(二)所在單位應嚴格按有關文件要求對個人申報材料進行查驗、核實,並實行公示,接受羣眾監督。

(三)公示後無異議的,經主管部門審查蓋章後,在規定時間內送至市職稱管理部門。

(四)根據評審委員會的管理權限,由市職稱部門組織行業組對所有報評對象的獲獎材料進行查驗和技藝考核。經市職稱部門審定後提交相應的評審委員會評審。

三、有關問題的説明

(一)年限的計算問題

1、任職資格的起算時間:

專業技術職務的任職資格,由各級評委會通過評審後,經批准組建該評委會的職稱工作部門批准發文之日起算。

2、專業技術資格年限(職齡)的計算:

專業技術人員的“職齡”從簽訂聘約,被聘任之日開始計算。今年,關於任職年限的截止時間是2011年12月31日。

3、專業工作時間的計算:

專業工作時間是指開始從事本專業工作至上年底(2011年12月31日)累計工作時間(中間間斷時間應扣除)。

4、本專業的概念:

本文所指本專業是指陶瓷工藝美術方向的專業。

(二)送審材料問題

工藝美術系列專業技術資格評審材料的規範化是保證評審質量的重要基礎工作。各有關鎮(部門)、單位上報的推薦評審材料均要按《江蘇省工藝美術專業高、中級資格條件(附錄)》的有關規定辦理。做到手續完備,材料證明俱全(畢業證書、原資格證書等證件必須提供原件)。

在審核申報材料過程中,單位一定要嚴格把關,必須對照文件中規定的要求審核,防止弄虛作假,防止錯、漏現象,確保送審材料真實可靠。

四、時序安排

1、4月5日至4月20日,不具備規定學歷人員培訓報名;

2、4月底至6月中旬,在陶瓷實訓培訓、考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