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當前位置:蒙田範文網 > 論文 > 論文精選

碩士研究生研究論文(精品多篇)

欄目: 論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2.27W

碩士研究生研究論文(精品多篇)

碩士研究生研究論文 篇一

這裏轉發20XX級XX同學的論文致謝,寫得不能算十分出彩,但表達的感情卻是真摯的,當然博主也沒有她説的那麼好,“那只是一個傳説”。甦醒同學是我校首批(4+2)全日制碩士畢業生,2006年由我校初陽學院保送成為我的門徒。甦醒同學讀研期間品學兼優,多才多藝,深受師生愛戴,學位論文“基於歷史發生原理的新課程高中概率教學研究”獲2008年校優秀碩士學位論文,現供職於浙江一所黨校。

致謝

此刻的窗外淅淅瀝瀝地下着小雨,昨天還烈日當空高温30度,今天卻温度驟降,天色大變。來金華六年,早已習慣了這反覆多變的氣候,也習慣了許多原來的不良習慣。然而至今卻仍沒有養成輕鬆地表達自己情感的習慣,正如此刻的自己,直視電腦屏幕上那簡簡單單的“致謝”二字良久,卻始終沒有鍵下一個字。我己經能夠深切體味魯迅“説不出話來”的境地,只不過他是被太多的憤懣壓抑胸口,而我卻是因太多的謝意感動而哽咽。

感謝我的恩師——張維忠教授。清楚地記得二年前的那個秋天,一個電話,五分鐘考慮時間,我做下了有生以來最有意義的抉擇,放棄區域經濟的保研機會,選擇了數學課程與教學論。於是,我得以有機會投在張老師門下,開始走上了一條饒有趣味又不失深度的學術之路。張老師常吝於言敏於行,寥寥數語卻總能醍醐灌頂,用無聲的行動來展示治學為人的五彩哲學,他用嚴謹治學紮實研究的實踐來詮釋靛青般深厚的學術態度,用火紅熱情的赤誠之心來教育我們待人接物之道,用黃色雛菊般温暖關愛的教學方式讓給予我們有了家庭式的幸福感,用有如藍天般廣褒寬容的胸襟來提點我們如何笑面生活,正視挫敗,用青春活力積極樂觀的綠色生活來告訴我們快樂其實可以隨時隨地。張老師用他那特有的人格魅力感染着我們、激勵着我們,從最初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的迷茫到今日知道自己、不知道的覺醒,從彼時的搜腸刮肚、生搬硬套堆砌文字,到此刻為這四萬餘字的畢業論文點擊保存,是張老師引領着我一路成長。在我為前途擔憂迷茫,為論文焦灼困頓時,又是張老師一次次無私給予慈父般的關愛——讓我挺過了那些難關。在這短短的兩年間,我曾在心裏無數次的默唸謝謝,但是今天,在面對着這從選題伊始到最終定稿都飽浸張老師無數心血的四萬餘字時,卻發現這簡單二字已經無法負荷內心那無限的感激,我想唯有用更加努力地追求卓越才是對張老師最為真切的回報。

感謝傅克昌老師,您的風趣樂觀、豁達睿智常深深地感染着我,每次看到您那充滿童真的笑容總會不由自主在您面前裝嫩起來,真的很慶幸三年前能成為您指導的實習隊的隊長,使我能夠更多也更早地向您學習。

感謝楊光偉老師,您的認真細緻、嚴謹執着讓我看到了一個學者對於學術的無限熱愛,您所作的研究更給我們帶來了無限的震撼,為我們開闊了更為廣闊的視野。

感謝徐元根老師,您那豐富的人生閲歷,低調的處事原則都給我的學習生活帶來了潛移默化的指導。

感謝蔡鐵權老師,您那深厚的專業素養使我們這些晚輩為自己的淺薄而汗顏,您那嚴謹的教學態度以及對白己近苛刻的學習要求都讓我們為自己的懈怠而愧疚,您那曲折的求學經歷,執着的治學精神更讓我們對您崇敬不己,雖然在師大不過短短六年,卻有幸二度聆聽您教授的課程,大一的《科學史導論》讓我至今仍印象深刻。

感謝温州二中的謝樹光老師對問卷的指導與建議,感謝温州第二中學、温州中學以及温州第十一中學師生 ,是他們的積極配合才使得本論文的實證部分得以順利地進行。

此外,還要向我敬愛的師兄師姐,親愛的七仙女以及可愛的師妹們致以最為真摯綿長的謝意,是他們讓我感受到了家庭的温暖,讓我體味到了團結的力量,或許明天我們將會各自天涯,但我相信總有那麼一根感情線牽引着我們,讓我們彼此不會疏遠;同時,還要感謝我們“4+2”課程與教學論專業的其它十二位友人,在他們身上我收穫的不僅僅是互幫互助的同窗之情,更是濃得化不開的親情。

最後,謹以此文獻給我此生最愛的人——我的母親。

碩士研究生研究論文 篇二

研究生學位論文是其科研能力、創新能力、掌握和運用法律專業技能以及書面表達能力的綜合體現,是衡量碩士研究生學習、科研能力和教育培養質量的重要指標。為了確保學位論文質量,筆者認為應該從研究生一進入寫作階段就嚴抓、嚴管。保證選題質量的一個重要措施是加強開題報告的指導與管理,特別136是博士生的開題報告應當由一個教授小組來對開題報告進行評價。通過導師指導選題和開題報告會以及思想教育等各類形式,首先教育研究生在思想上要引起高度重視,不要在論文寫作上存在任何僥倖心理,要有一絲不苟的科學態度、踏踏實實的嚴謹學風,這些是能否通過論文答辯的必要前提。在論文選題上,作為導師要把好第一關,學位論文不應當視為學校畢業前的一個作業,在兩年或者三年的研究生學習期間,連貫的科研指導與教育過程是導師長期以來要堅持的,逐漸根據學生的特點與興趣幫助學生選好研究方向。研究生的選題質量面臨的第一個問題應該是整個研究生羣體的培養結構。調整培養結構需要很多方面的努力,學位點的設置、院系管理模式和學位管理的組織體系之間的關係處理、導師的研究方向的不斷更新,對調整學科結構有重大影響的資金投入政策等等。從更為宏觀的層面來看,只有培養的結構符合當代科技發展、國家社會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需求及遵守科學本身發展規律,整個研究生羣體的培養質量才能展現比較高的水平。就一個具體課題而言,高水平的選題是高水平論文的基本前提,確定學位論文題目是導師發揮指導作用的最重要的一個環節。確定論文課題,特別是博士生的課題並不容易。一個好的選題也許要佔到整個成果的30%或者更多一點,因為,首先選擇的課題要為學生留有相當的創造空間;其次,課題應該或者具有重要的學術意義,或者具有工程和開發應用的價值;第三,課題要在規定的時間、給定的研究條件下可以完成。最後,選題的難度應當與學生的自身水平相當,這樣才能創作出真實的成果。在滿足這四個條件下,導師還要把獲得創新成果的機會留給學生。選題這一關非常重要,從研究工作來説,選題好就意味着方向對頭,不至於半途返工。從近年來我校研究生的學位論文管理工作中,有一些成功經驗值得借鑑,如有的導師將自己的科研項目分解為若干子題目,作為所帶研究生的學位論文選題,這樣既便於導師自己進行科研工作的同時隨時瞭解指導學生的學位論文進度,也鼓勵學生積極參與高水平的學術實踐,在開放的學習環境中進行學位論文創作。當然,不可避免的會出現選題不當,中途改變論文題目的情況。此外,開題報告是檢查研究生論文準備情況重要環節,是保證論文質量的前題。

多年來,我校研究生論文開題報告會已經形成相應的制度,並有效實施。但是,近年來,有的專業開題報告有流於形式的趨勢。具體表現在以下方面:

(一)無法按時舉行開題報告會西南政法大學近兩年的碩士研究生論文開題報告都是在第四學期末,個別專業甚至推遲到第五學期初進行。按照培養方案,研究生的碩士論文工作時間不得少於一年,博士論文工作時間不得少於兩年。由於開題報告的滯後,造成一系列惡性循環,如學生論文寫作時間有限,導師指導時間倉促,給最終的成果製作、評閲、審核造成很大壓力,從而影響學位論文的質量。因此,為了保證學位論文的創作時間充足與合理,碩士研究生的論文開題報告應當安排在入學後第三學期末至第四學期開學後兩週內進行。論文創作時間未達到一年的碩士研究生,一般不予推薦其參加學位論文答辯。博士論文的創作時間,導師可以根據論文寫作情況,可推遲一年時間但必須由本人寫出書面申請,説明其理由,導師簽署意見報主管領導審批同意後方能推遲。

(二)對開題報告重要性的認識不足,準備不充分。對開題報告的重要性認識不足有以下兩個方面的表現:首先是研究生對開題報告的準備不充分,包括本有的開題報告資料不充實,所選題目沒有明確的寫作目標,對寫作中的難點無法預計。其次是開題報告會的時間安排較為緊張,個別專業有時一天要進行十幾個研究生的論文開題,使得參加開題的老師根本沒有時間思考研究學生的報告,提不出實質性的學術建議。所以就經常出現個別研究生在寫作中途更換論文題目的情況,甚至在答辯中為論文題目是否成立引起其他答辯老師的質疑。因此,要認真完成開題報告的一系列步驟方能事半功倍,在導師指導下選好論文題目,研究生在調查研究、查閲大量資料和文獻的基礎上寫出開題報告。其內容包括以下幾方面:1.選題的學術價值,即理論意義和實際意義;目前國內外的研究概況及發展趨勢;本人擬研究的具體內容和重點解決的問題。2.論文的總體構想。3.論文工作的安排與進度計劃。4.資料佔有情況和可能遇到的相關問題與解決的辦法。參加開題報告會的導師和其他老師,應當在認真聽取和評議每個研究生的書面報告和口頭彙報後,再經集體評議並填寫相應學位的論文開題論證報告書。要將開題報告當做是對研究生學位論文選題工作的正式總結和考核,凡未獲通過者,都不得進入論文寫作階段。只有順利通過開題報告會之後,研究生再根據大家提的建議,與導師一起共同修改、商定學位論文的寫作計劃。如此,從一開始就注重對學位論文的方向把握與態度糾正,使論文能夠具有明確的既定目標與合格的水平,使研究生在論文創作時有一個良好的開端。

二、抓好論文工作階段檢查,認真舉行論文工作報告會

在順利開題之後,研究生就正式進入學位論文的撰寫過程中,期間導師不僅要注意發揮其主動性、積極性、獨立性,而且還要經常注意論文工作的檢查,給予適當與及時的指導。簡而言之,要引導研究生把本科生以聽課、考試為主的學習方式轉變為開放式的思想交流、獨立思考、研究創新以及追求完美的學術思維模式上來。其中,衡量博士學位論文最重要的標準是創造性,導師要鼓勵同學們發展個性,獨立思考,形成卓有見識的認知模式與知識領域,鼓勵學生突破導師的研究領域侷限;要克服與杜絕極少數學術腐敗的現狀,提供機會讓學生比較正規地獨立發表他們自己的研究工作成果進展;對於研究生的工作和成果要不斷地提出新指標、新目標。另一方面,閲讀和修改研究生的學位論文同樣是導師指導作用的重要體現。通過不斷地修改和完善論文,使學生不輕易放棄研究工作中遇到的問題,磨礪學生大膽分析矛盾和重視實踐的學術品格,培養學生勇於創新和追求完美的治學態度①。按照學校規定,研究生至少每月嚮導師彙報學習和論文工作的進度情況。但是,近年不少研究生利用論文寫作階段到全國各地考公務員、聯繫畢業工作,少則二三月,多則半年之久無法及時給導師彙報論文進度,這就使得導師無法瞭解學生的論文進展情況。所以,當務之急是要堅持和貫徹導師見面制度,只有雙方有效的交流溝通才能保證學位論文的撰寫質量。其次,認真舉行論文報告會(預答辯)同樣是行之有效的措施。論文報告會就是研究生在進入學位論文撰寫階段完成初稿之後舉行的彙報會議,時間一般會安排在第五學期開學初。各學科指導小組在教研室組織3一5名副教授以上職稱的教師,對碩士研究生的論文初稿進行評議以及提出修改意見,因此研究生必須在報告會前完成論文初稿,至少應該有詳細的提綱。這個環節是為了對研究生的學位論一次中期的督促檢查,實際上也是對研究生論文質量的一次篩選,同時也給他們的學位論文提供了最後一次質量提高機會。西南政法大學對近幾年的博士研究生學位論文都舉行了預答辯,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可以參照該種方式擴大到對碩士研究生的學位論文要求,這種方式對修改學位論文和最終答辯都能提供很好的幫助。最後,法學研究生學位論文的打造並非臨門一腳,更要重視日常的學習積累。作為科研型人員,在獨立學習研究的同時,更要廣泛開展學術交流,導師應當鼓勵學生參加多種多樣的學術活動,聆聽國內外知名專家的學術報告,這樣不僅能使研究生了解本領域的前沿工作,提高其專業水平和表達能力,而且可以開闊研究生的專業視野、豐富研究生的知識儲備。同時,在學術活動中提倡和鼓勵研究生批判學習,積極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形成一種良性的交互式開放環境,以提高學生開展法學研究的興趣,啟發和完善創新思想的重要途徑②。在課題組內的學術討論可使導師瞭解、把握學生的寫作方向,學位論文的進展,使學生有必要的緊迫感,同時啟發、引導學生關注學科前沿和研究熱點,促進不同學科背景的學生進行積極交流和借鑑,以便能從不同的研究視角來審視自己的現有成果。綜上所述,學術活動的作用是單純的課程學習所不可替代的,也是學位論文研究所必須的條件。

三、嚴格要求論文撰寫規範

內在質量是指學位論文的學術水平,主要包括論文研究的題目、觀點、研究方法、邏輯結構、資料和語言文字等方面。外在質量不僅僅是印刷、裝飾等物質載體方面的質量,更重要的是指論文的形式與格式,即學位論文寫作所要求的一些固有規範。一絲不苟的態度,怎麼會容許膚淺的形式錯誤?因此很自然地,學位論文規範就成為評價學位論文質量的一個重要方面。所以,學位論文的規範要求應當引起研究生指導教師的普遍重視。一般認為,合格的學位論文在規範要求上體現為三個方面:一是我國學位條例和培養學位管理辦法對學位論文管理的各項具體要求,是針對學位論文這一個對象的特殊要求,也是研究生學位論文規範最需要重視的部分。二是學術著述的一般規範,它是指學術界所公認的行為規範和道德準則在學術成果方面的體現,作為接受學位教育的研究生必須懂得自覺遵守,一般在研究生的學習階段都應當熟悉與貫徹。三是所有正式出版物共同遵循的文字印刷規範。它是由國家新聞出版署以文件條例的形式所作出的正式規定③。這類文字印刷規範代表着整個中國文化在當代最正式的表達形式,因此每個受教育的有文化的中國人都應當遵循,研究生更應當在自己的論文中自覺遵守這些規範。除了以上要求,雖然我國高校在研究生學位論文的規範上有不少規章制度,但是在工作中還是存在普遍的不足。一是有些研究生未理解學位論文摘要的重要意義,學位論文摘要簡而言之是對學位論文的一個簡要介紹,目的是使讀者通過閲讀摘要對學位論文整體有一個簡單而又清晰的全面瞭解,因此它是對全文的高度概括,但是區別於一般論文的摘要,學位論文的摘要需要更簡練的語言表達和更豐富的內容涵攝。學位論文摘要主要是有利於論文評閲人和答辯委員會在較短的時間裏對論文的學術水平作出評價。其次,學位論文的評閲時間要給予充分保證,如碩士學位論文的評閲期為一個月,博士學位論文的評閲期為二個月,只有這樣,評閲人才有合理的學習時間,對學位論文作出公正有益的評價,畢竟研究生的學位論文普遍具有較高的水平,即使是教授級別的專家也需要好好消化。最後,為了保障研究生學位論文答辯有公平公正的良好氛圍,我們可以嘗試構建一種導師迴避制度。即導師不得參加自己學生的答辯委員會,讓答辯委員會在討論中無所顧忌,暢所欲言,實事求是,開放地進行學位論文答辯和評價論文水平,並且在此基礎上進行匿名投票表決。相對應的,為了保證對每位研究生作出公正的評判,我們設計了一套檢驗學位論文是否合格的量化指標,在現場讓答辯委員會的每位成員對論文的各項指標進行打分,這樣就對該學科專業的優秀論文評選有了一個相對客觀公正的重要依據。目前實施的這一系列做法,得到了我校導師和答辯委員會的廣泛認可和大力支持,對保證學位論文的質量以及促進答辯的效果都起到了積極作用。

四、深化管理機制

碩士研究生研究論文 篇三

(東南大學外國語學院,南京 210096)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Southeast University,Nanjing 210096,China)

Abstract: This study has surveyed the use of 4-word lexical bundles in Master’s theses by Chinese and English college students in the discipline of Applied Linguistics. A comparative stud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tructural and functional classifications reveals that Chinese students employ a larger number and a larger variety of 4-word lexical bundles than their English counterparts and show more reliance on lexical bundles of Passive V+(complement) structure. However, Chinese students use lexical bundles of prepositional phrase structure less frequently and use participant-oriented lexical bundles inadequately.

關鍵詞 : 詞塊;英語學術寫作;語料庫語言學

Key words: lexical bundles;academic English writing;corpus linguistics

中圖分類號:H310.43/.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4311(2015)02-0252-03

0 引言

美國心理學家Miller和Selfridge於20世紀50年代最早提出了“組塊”(chunking)的概念,用以闡釋單個信息集結成塊的過程[1]。這個“組塊”的概念後來被語言學家移植到語言學領域,就有了“詞塊”的概念[2][3]。詞塊(或稱預製語塊、詞塊、組塊等)是由連續或非連續的兩個或多個詞組合而成的、有一定心理現實性的(即使用時可以整存整取而不經過語法生成或分析)預製語言單位[4]。詞塊整存整取的特徵,大大提高了交際時語言表達的地道性、連貫性和生動性。詞塊的學習能夠減少大腦處理信息時的負擔,有利於自動識別和提取,有助於提高表達的流利性和理解的速度,語塊習得逐漸成為二語習得研究領域的一大熱點。

國外語言學界對詞塊現象進行了較為深刻的理論探討及實證研究,國內對詞塊的研究始於本世紀初,對詞塊在二語習得或教學中的作用也進行了一定程度的研究探索[5]。經筆者綜合檢索,發現國內關於詞塊研究的文章數量穩步增長,2009年至今,研究文獻迅速增加。國內過去十年左右時間裏對詞塊的研究囊括了詞塊的定義、分類、識別,詞塊與語言水平(聽、説、讀、寫)的相關性研究,二語學習者詞塊(口語、筆語詞塊)使用特點,詞塊教學的成效性等多方面的內容。上述各類研究中的研究方法既有理論探究又包含基於語料庫或語料庫驅動,基於教學實踐的實證研究。數十年的詞塊研究打破了結構主義語言學詞彙語法二分法的觀點,提出了以詞彙語法為其一,以詞塊為另一內容的語言習得二重模式,這是語言學研究的重大進步。

然而,綜觀國內外學術語篇中詞塊的相關研究,很多都是對比研究二語學者和本族語學者使用詞塊的差異,鮮有中國學生與英語本族語學生詞塊使用的對比研究。針對該研究空缺,本研究自建語料庫,通過對比分析2011-2013年中國學生和英語本族語學生應用語言學碩士學位論文中的四詞詞塊,探討中外學生詞塊使用的異同。

1 研究方法

本研究採用基於語料庫的研究方法首先自建了兩個總字數約100萬的學習者語料庫,分別命名為語料庫A和語料庫B。前者由2011至2013年中國英語學習者所撰寫的30篇碩士論文組成,後者則由2011至2013年英語本族語者所寫的30篇碩士論文構成。值得注意的是,本研究為避免體裁和學科差異造成的詞塊使用方面的差異,自建的兩個小型語料庫中的文章均為外國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領域的英語碩士學位論文。接着,用AntConc 3.3.5w軟件提取符合條件的四詞詞塊。本研究選擇Cortes[6]較保守的20次/每百萬詞的提取頻點,並要求所提取詞塊至少分佈在5個文本中。最後,根據Hyland[7][8]的四詞詞塊結構及功能分類(分別見表1和表2)對兩個語料庫中的目標詞塊進行分類,對比分析中國學生與本族語者學術寫作中四詞詞塊使用的異同點。

2 結果及討論

本小節將通過考察語料庫A和B中四詞詞塊的結構及功能分佈,對比中國學生和英語本族語者的詞塊使用情況。根據統計,語料庫A共有字數約521,330,其中滿足提取條件的四詞詞塊類符總數為222,形符總數為4,325;語料庫B共有字數約528,344,其中滿足提取條件的四詞詞塊類符總數為177,形符總數為3,550。由此可見,中國學生比英語本族語者在碩士學位論文中使用了更多類型和更多數量的四詞詞塊,對詞塊依賴程度更大。

表1顯示了兩個語料庫各結構分類中四詞詞塊的種類數以及佔詞塊總的種類數的比例。根據表1,在兩個語料庫中,結構為“名詞短語+of短語片段”、“介詞短語+嵌帶of短語片段”和“其他形式”的四詞詞塊使用較多,其中使用頻率最高的是“名詞短語+of短語片段”結構的詞塊種類,在語料庫B中佔22.6%,在語料庫A中則多達26.1%。該研究發現支持了前人的研究結論。如Hyland[7]發現,碩士論文前50個高頻四詞詞塊中,“名詞短語+of短語片段”結構的詞塊最常見。相比之下,本族語學生更偏好介詞短語詞塊。在語料庫B中,介詞短語詞塊種類數的比例(“介詞短語+嵌帶of短語片段”與“其他介詞短語片段”比例之和)高達31.7%,而在語料庫A中僅為20.7%。值得注意的是,屬於“其他介詞短語片段”類型的詞塊“on the other hand”在兩個語料庫中都是最高頻的詞塊,在語料庫A、B中的標準頻次分別為205、214次/每百萬詞,説明英語本族語學生和中國學生一樣,對“on the other hand”詞塊依賴性很大。

表1顯示,中國學生碩士論文中“被動動詞+短語片段”結構的四詞詞塊明顯多於英語本族語者碩士論文。具體而言,語料庫A中被動結構的四詞詞塊種類佔9.9%,語料庫B中該比例為6.2%。這一現象似乎説明中國學生比本族語學生更偏愛使用被動結構。Wei & Lei[9]也曾指出,同專家作者相比,中國高級英語學習者明顯使用了更多的“被動動詞+短語片段”詞塊。由表1可以看出,在兩個語料庫中,“先行詞it+動詞短語/形容詞短語片段”詞塊在語料庫A中佔到3.6%,在語料庫B中稍微高一點,佔到4.5%。Wei & Lei[9]發現學習者對“先行詞it+動詞短語/形容詞短語片段”結構使用的頻率明顯低於學者型作家,因而學習者,尤其是中國學生對於該結構詞塊的使用能力有待發展。“先行詞it+動詞短語/形容詞短語片段”結構性詞塊雖然數量和類型較少,但是此類詞塊可以為作者表達必要性、重要性、可能性等態度提供很好的話語資源。

從總體上看,語料庫A和B中短語類詞塊(主要包括“名詞短語+of短語片段”、“其他名詞短語片段”、“介詞短語+嵌帶of短語片段”和“其他介詞短語片段”)的種類都比句子片段類詞塊的種類多,該特點進一步支持了前人的研究結論,即學術英語詞塊更偏短語化[9][10]。

表2顯示了兩個語料庫各功能分類中四詞詞塊的種類數及佔詞塊總的種類數的比例。根據表2統計數據,兩個語料庫中四詞詞塊的種類數及比例從“研究主導的詞塊”到“文本主導的詞塊”再到“參與者主導的詞塊”呈遞減的態勢。這一現象與Hyland[7]及Wei & Lei[9]的研究發現一致,説明學術寫作中的新手作者想通過對於研究材料、研究過程等的清晰表達而非通過話語資源來證實自己的學術能力。同時,本研究中選取的應用語言學學科中的論文大多是基於實證數據的,從某種程度上解釋了“研究主導的詞塊”的高頻使用。根據Hyland[7]的研究,“文本主導”和“參與者主導”詞塊從碩士到博士再到專家學者,其使用比例越來越高,該結果似乎表明“文本主導”和“參與者主導”詞塊的使用頻率隨着語言水平的提高而顯著增加。據此,中國學習者及英語本族語者都應當提高本文意識,同時注重 讓讀者更好地融入文章。表2顯示,中國學生對於“參與者主導的詞塊”的使用同本族語者相比更加不足,只有11.7%,低了4.1%。

在“研究主導的詞塊”的五個小分類中,語料庫A和B都使用了很多類型的“描述詞塊”,該類四詞詞塊種類數在語料庫A中佔到22.7%,在語料庫B中佔到19.8%,遠高於“時間、地點詞塊”、“過程詞塊”、“量化詞塊”及“和研究話題有關的詞塊”的比例。這説明中國學生和本族語學生在學術寫作中都特別注重描述研究方法、材料、設備、環境等信息,體現自己研究的客觀性。相比而言,中國學生比本族語學生更加註重該類詞塊的使用。語料庫A和B中“文本主導的詞塊”比例差不多,分別是22.5%和21.5%,差異主要體現在每個小類的數量和比例上。例如,仔細觀察可以看出,本族語學生“限制詞塊”使用最多,而中國學生比較偏愛“結果詞塊”。但是中國學生“參與者主導的詞塊”種類數明顯低於英語母語學生,而這種差異主要體現在對“觀點、態度詞塊”的使用上。這説明,英語本族語者使用了更豐富的詞塊來表達自己的觀點和評價。

3 結束語

基於以上研究結果可以得知:中國學生2011-2013年應用語言學碩士學位論文比同時期的英語本族語者碩士學位論文使用了更多數量和更多種類的四詞詞塊。同英語本族語者相比,中國學生2011-2013年碩士學位論文中較少使用介詞短語詞塊,但是“被動動詞+短語片段”結構的詞塊明顯較多,説明中國學生比本族語學生更偏愛使用被動結構。中國學生和本族語學生一樣,對“先行詞it+動詞短語/形容詞短語片段”結構使用不足,能力有待加強。中國學生對於“參與者主導的詞塊”的使用同本族語者相比更加不足,主要表現為:中國學生較少使用“觀點、態度詞塊”明確自己的立場、凸顯自己的研究身份。在詞塊功能小類上,中國學生比本族語學生更加註重“描述詞塊”的運用,來描述研究方法、材料、設備、環境等信息,強調自己研究的客觀性。本族語學生“限制詞塊”使用較多,而中國學生比較偏愛“結果詞塊”。

中國學生在詞塊使用方面,和英語本族語者還存在一定差距,因而建議外語教師使用基於語料庫的教學方法,促進學生更好地認識和使用詞塊。

註釋:

①結構類別8是本研究加進去的。

參考文獻:

[1]戚焱。英語專業學生口語中詞塊使用情況的跟蹤研究[J].外語界,2010(5):34-41.

[2]蔣宇紅。詞塊教學促進英語學習者口語交際的實證研究[J].國際關係學院學報,2008(3):86-90.

[3]董麗雲。語言哲學視域下語塊對二語學習的成效性反思[J].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學報,2010(4):17-22.

[4]Wray, A. Formulaic language and the lexicon [M].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2.

[5]李繼民。國內外語塊研究述評[J].山東外語教學,2011(5):17-23.

[6]Cortes, V. Lexical bundles in published and student disciplinary writing: Examples from history and biology [J].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2004,23(4): 397-423.

[7]Hyland, K. Academic clusters: Text patterning in published and postgraduate writing [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pplied Linguistics,2008a, 18(1): 41-62.

[8]Hyland, K. As can be seen: Lexical bundles and disciplinary variation [J].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2008b, 27(1): 4-21.

碩士研究生研究論文 篇四

一、研究問題與文獻綜述(研究背景與問題、相關文獻綜述、主要參考文獻)

(一)研究背景與問題

我國正處於經濟迅猛發展的階段,城市化進程的加快以及工業技術的進步,促使了交通運輸行業的高速發展,這本為我國經濟發展提供了助力,我國交通管理和相關宣傳、教育制度的不完善也促使了道路交通中事故的發生率逐漸增加,已經成為嚴重危害人們健康的公共安全問題。統計顯示,自XX年以來,我國因車禍死亡的人數連續4年超過10萬人,平均每天死亡300人,造成國家和人民生命財產巨大損失,引起社會的廣泛關注。兒童道路交通傷害的死亡率近年來相對穩定並有所降低,整體情況不容樂觀。據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與公安部聯合開展的《中國兒童步行安全狀況調研》報告顯示,XX年,共有7078名中國兒童被道路交通傷害奪去了生命,有28017名兒童在道路交通傷害中受傷。該報告還指出,每天至少有19名兒童因道路交通意外死亡,77人受傷。每10起道路交通傷害中就有4起受害者是兒童,其中有44%是兒童步行者。近兩年的統計數據依然呈上升趨勢,XX年,公安部報告顯示,當年我國共有1萬餘名兒童因交通意外傷害致死,3萬餘名兒童受傷,可見目前我國交通安全事故對於兒童的影響之重。

因此,研究交通安全策略成為國家發展中的必要內容。我國國小大都屬於走讀制,學生每日上下學時間很容易發生交通事故,由於國小生本身的身體特點以及認知特點,使得該羣體對於道路交通中的安全風險無法良好的規避,所以針對國小生的交通安全教育就成為一種必要。

(二)從目前的相關研究來看,針對國小生的安全教育普遍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其一,教育和安全管理部門對道路交通安全教育的重視有所不足,尤其是針對低齡學生的教育規劃和安排不足;

其二,大量安全教育內容和模式都沿用多年,實際效果遠低於期待水平,許多傳統的安全教育方式一直沿用至今,學生不願意參與學習,預期效果難以實現,而且大部分教育內容和材料過於老舊,不能完全適應如今的安全需求;

其三,意識教育不足,對於國小生安全教育而言,思想教育比行為教育更為重要,但如今的國小安全教育體系中意識教育往往佔比較少,依然集中在大量的行為約束和規範上。

本文專門針對國小道路交通安全教育這一防線,提出教育策略的制定,並對策略方案進行有效性分析,使之能夠更好的應用到國小安全教育工作之中。

(三)參考文獻

[1]王正國。新世紀道路交通事故的發生趨勢[j].中華創傷雜誌,XX,18.

[2]姜學鋒。1970一XX年全國道路交通事故情況[j].道路交通與安全,XX,6.

[3]唐洪。關於我國道路交通安全研究的幾點思考[j].中國公共安全,XX,5.

[4]張志遠。論對兒童和國小生的交通安全教育[j].河南公安高等專科學校學報,XX,4.

[5]張鎖,陳龍,李永芳。重視道路因素對道路交通安全的影響[j].山西交通科技,XX,2

[6]王雪松,王麗,林仁鑫等。上海市國小生交通行為觀測與行為分析[j].中國安全科學學報,XX,20.

[7]姚玉華,陳道滂,周峯。上海市虹口區國小生預防交通傷害知識態度行為調查[j].中國學校衞生,XX,29.

[8]奚家全,趙先柱。重慶市國小生道路交通安全知識與行為調查[j].中國學校衞生,XX,28.

[9]魏換霞,張朝偉。國小生的心理髮展特點概述[j].青年文學家,XX.13.

[10]徐浩鋒,馬文軍,聶少萍。農村中國小生交通傷害健康教育干預效果研究[j].中國學校衞生,XX,29.

[11]姚玉華,陳道湧,周峯。上海市國小生道路交通傷害干預效果評價[j].中國學校衞生,XX,31.

[12]楊冬梅,張力斌,周鳳梅。中國小生家長預防兒童意外傷害健康教育效果評價[j].中國健康教育,XX,23.

[13]牛學軍,陳文傑。兒童道路交通安全保障體系研究[j].交通運輸系統工程與信息,XX.

[14]奚家全,趙先柱。重慶市國小生道路交通安全知識與行為調查[j].中國學校衞生,XX,28.

[15]田曉玲。淺談中國小生交通安全教育體系的構建與實踐[j].社會廣角,XX,09

[16]王麗,王雪松。考慮學校和年級差異的精細化國小生交通安全教育研究[j].交通信息與安全,XX,01.

[17]安冬梅,頡三想。如何改進中國小生交通安全教育模式[j].甘肅法制報,XX,07.

[18]李生輝。淺析中國小生交通行為的特點及交通安全教育的方法和措施[a].甘南日報(漢文版),XX,10.

[19]董磊。中國小生交通安全教育體系的構建與實踐[j].觀察,XX,01.

[20]杜一鵬。關於高校學生交通安全問題的思考[j].科技創安,XX,06.

[21] 胡樹成。英國兒童道路交通安全教育簡介[j].城市交通,XX,07.

[22] 屈增瑞。各具特色的國外交通安全教育[j].湖南安全與防災,XX.

[23] 李 欣,肖貴平。社會化交通安全宣傳教育網絡研究[j].安全與環境學報,XX,3

[24] 新華通訊社。小寶寶也色,偏好紅和藍[eb/ol](XX-08-14).

[25] 李文馥。幼兒顏色愛好特點研究[j].心理髮展與教育,1995,11.

[26] 楊淑麗,張莉。4-6歲幼兒的顏色偏好[j].學前教育研究,XX,7.

[27] 陳 剛。淺議少年兒童道路交通安全預防教育的因齡措施[eb/ol].(XX-02-14)[XX-08-24].

[28]王正國。我國交通安全現狀[j].中華醫學信息導報。XX,19.

[29]王正國。新世紀道路交通事故的發生趨勢[j].中華創傷雜誌,XX,18.

[30] 劉莉。 浦東新區學生意外傷害的調查[d]. 上海: 復旦大學,XX.

[31]丁靖豔,翟良貴。 少年兒童安全行走教育策略[j]. 江蘇警官學院學報,XX,19( 3) : 161 -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