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當前位置:蒙田範文網 > 論文 > 論文精選

高中語文論文(精品多篇)

欄目: 論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1.3W

高中語文論文(精品多篇)

高中語文論文 篇一

1.互動教學法的具體實施

1.1建立良好的師生關係

良好的師生關係,是推動互動教學法實施的前提。教師應做到課上為師、課後為友。課堂上,教師要尊重學生,平等友好地與學生交流,拉近師生距離,讓學生在輕鬆愉悦的氛圍中更好地學習語文。在語文課堂中,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積極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引導學生從自身實際出發,尋找適合的語文學習方法。當學生犯錯時,教師引導學生找出問題的根本原因,讓學生自我反思,避免類似的問題再次出現。促使學生養成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習水平。

1.2重視學習資料的收集

教師應給予學生一定的信任,鼓勵學生收集相關學習資料,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讓學生學會資源共享。教師要吃透教材,充分利用教材,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知識運用能力,更好地展開課堂教學與學習。培養學生收集和整理學習資料的能力,讓學生在收集和整理資料的過程中,積累更多的語文知識,從而更好地參與到語文教學中。例如,在學習《鴻門宴》時,讓學生收集鴻門宴的歷史背景、人物性格和課文出現的成語,提前預習。在課堂教學中,讓學生分享自己收集到的材料,並談談觀點。教師在引導時,要注意引導學生結合教材內容進行發言。讓學生在參與教學中增強自信,強化語文課堂教學效果。

1.3創設互動情境

在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情境的創設很重要。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重視創設互動情境,讓學生積極參與到語文教學中。師生、生生間都要有一定的互動,教師可以根據不同的課文創設不同的互動情境。例如,教學《鴻門宴》一課,教師可以讓學生進行角色扮演。教師引導學生進行角色扮演和思考,學生從生動的角色表演中,更加形象地理解課文內容,對《鴻門宴》中的人物形象分析更深刻和具體。互動情境的創設,不僅能夠活躍語文課堂氣氛,還能鍛鍊學生的各方面能力,提高學生語文學習興趣。

2.將互動式教學法引入高中語文課堂教學的作用

2.1有利於增強師生互動

激發學生的內在主動學習動機,提高學習效率。互動教學法最主要的特點就是互動性,通過互動教學的開展,可以加大師生之間的溝通和交流力度,嘗試多種教學方式,結合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把社會上的熱點問題和流行現象等更多學生感興趣的話題與所授的章節內容有機結合,這樣既有利於重新建構語文知識,融入時代特性,進行現代化的重新解讀,又能活潑課堂講學氛圍,營造輕鬆、愉快的“教—學”互動氛圍,激發學生主動求學的興趣,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2.2有利於發展學生的個性,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

互動式的教學模式,注重師生、生生互動,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培養學生的自主創新精神。在課堂教學中,教師的主要任務是引導學生獨立思考,大膽質疑、提問、發言,對學生提出的正確觀點給予分析,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學生從過去的被動學習轉變為主動學習,提高了成就感。把課堂變得生動有趣,學生成為課堂的建設者,尊重學生的心理髮展要求,鼓勵學生自我突破,克服語文學習中遇到的困難。讓學生在實際生活中遇到困難,能夠勇敢面對和尋求解決的方法,從語文中進入生活,再從生活中回到語文。與傳統的教學模式相比,互動教學法更加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符合學生身心發展的要求,有利於高中生在繁重的學業壓力下,輕鬆高效地學習語文。互動教學法使高中語文課堂變得更加生動和有趣,通過改善語文課堂教學,拉近師生的距離,活躍課堂氛圍,提高語文教學質量。

高中語文論文 篇二

一、高中語文教學中的提升學生精神文化、理想信念

高中語文教師在課堂教育教學活動過程中,需要注重提升學生的精神文化,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志向和信念夢想。以基本教材和大綱教學語文學科知識點為基礎,有條件地、適當地為學生介紹與課文內容和語言知識點相關的閲讀資料,一方面拓展延伸了學生的語言能力,另一方面也豐富了學生的閲讀經歷,將閲讀內容與日常生活經驗結合,深化學生對課文內容的比較記憶和理解,同時也從課外閲讀資料中瞭解世界其他地區發生的事情,感受學習不同國家和民族的文化,從閲讀資料中聽聞關於英雄偉人、各領域專家學者、普通市民的生平事蹟和逸聞趣事,引以為鑑或者尋找確立學生心中的偶像,豐富學生的精神文化生活,樹立積極遠大的理念信念。高中語文教師應當幫助學生養成美好的情操品質,多為學生講述正確的道德觀念和人性倫理,監督學生的行為操守是否積極樂觀健康,如果發現學生有消極悲觀的內心情緒或心理狀態,要及時採取鼓勵、開導、安慰、調整等溝通談話方式,或者帶領學生多參加一些有意義的語文學習集體活動、語文項目社會調查和實習實踐活動,鼓勵學生多於他人接觸並在幫助他人和接受幫助的過程中不斷調整精神狀態,豐富學生的精神文化。

二、高中語文教學中的人文精神與學習方式結合適用

高中語文教師在語文課堂教育教學活動中,應當將培養人文精神與教學方式手段結合適用,選擇不同的教學方式方法和教學手段去促進學生人文精神的養成。高中語文教師可以將課文知識內容與世界經濟、文化、科技多領域資訊結合起來介紹給學生,安排學生主動自發去查閲相關圖書文獻資料,並重新組織語言和知識結構在課堂上做簡單演講或者以作文、作品的形式展示給大家,讓學生在動手、動腦實踐操作的過程中發現自身語文知識上的欠缺,並及時補漏提高,也能夠促進學生在聽取、點評其他學生語文作品過程中,發現高效、優秀的語文學習方法,並借鑑學習,從而不斷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和人文精神。教師也可以在語文課堂上使用探究式教學和情境創設模式,考慮到不同學生的個性差異和學習能力差異,將學生按學習任務的不同分配成多個學習小組,並給每個學生布置難易程度不同的學習目標,讓學生在互動、對話、交流和溝通過程中,增進同學之間、師生之間的情誼,在探究學習過程中充分體驗人生並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教師在與學生進行對話交流的過程中,能夠更加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態,把握學生的學習心理,開發學生對語文學科的學習積極性和學習熱情,帶領學生走出傳統保守的灌輸式教學課堂,多開展實踐應用活動,多增加學生的閲讀經驗,有目的地訓練學生將課堂知識和生活工作實踐結合起來,將人文精神培養貫穿到高中語文教學的各個層面。

三、結語

綜上所述,在高中語文課堂教育教學活動中,教師應當在充分理解和深刻透徹分析課文的基礎上,多為學生講解和分析作者的創作理念和創作心境,從課文中汲取積極向上、樂觀進取的力量,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健康的價值觀和世界觀,注重提升學生的精神文化,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志向和信念夢想,選擇不同的教學方式方法和教學手段去促進學生人文精神的養成,培養學生成長為熱愛生活、熱愛國家和民族、勇於實踐夢想的新世紀主人公。

高中語文論文 篇三

一、積極的態度與平等的對話

教師要有積極的教學態度,才能引導學生喜歡語文課堂,喜歡語文的教學。此外,教師還要極力破除教師高高在上的姿態,平等的、地進行對話才能激發出認真的思考。教師要掌握一般學生的學習基礎,瞭解學生的日常生活經驗,與學生一起實踐與探索,最後將這些經驗融合到教學中去,這樣的教學的設計才能引起學生的共鳴。積極的態度應當表現在方方面面,比如説鼓勵學生多進行課內閲讀的延伸,還有課外閲讀,這需要教師為學生們設計書單並推薦,鼓勵大家撰寫讀書筆記,説説自己讀了這些書的感受;又比如説在提問學生時,鼓勵學生説出不同的答案,對發散性思維的活動多多推廣,不設置標準答案;還比如説在批改週記、寫作練習的時候多寫評語,使學生覺得教師很認真地對待他的作品,以培養學生更加積極的學習態度。與學生的溝通應保持平等,在教師-學生這一權利關係中,適當地調低自己的位置,以更低的姿態與學生交流問題,比如説運用“我認為如何如何可能是更好的選擇”而不是“你應該怎樣去做才對”這樣的句式。不強制要求學生完成作業的方式和手段,而是運用倡導的方式慢慢滲透,讓學生覺得教師對其是尊重的,平等的,這樣學生才會對高效課堂學習回報以尊重的態度。

二、先進的科技輔助和創新的提問方式

隨着科學技術的發展,以多媒體作為教學手段的高效課堂越來越多,特別是發展較好的城市中,教室內電腦、電視、投影儀等等設備一應俱全。語文教師不必拿着錄音機跑到各個教室播放課文錄音,只要輕點鼠標就可以輕鬆實現許多功能。同時,先進的多媒體技術也使得課堂氛圍更加輕鬆愉悦,學生的上課心情也不會太過沉重和嚴肅。此時,教師應學習、善於運用多媒體技術為教學質量加分。比如説在學習《奧斯維辛沒有什麼新聞》這篇文章時,可以播放《辛德勒名單》的電影原聲曲,或者截取電影中的一小片段給予學生一些感性認識,再進入文章的學習之中。這樣學生能更有對比性,也對歷史有了真實的認識;比如在學《我有一個夢想》的時候,也可以播放當時的視頻給學生欣賞,帶動大家感受激情演講的魅力。高效課堂提問可以創設教學情境,引入新課,還可以用來鞏固舊的文章知識,是一種常用的教學設計方法。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知識,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比如,教學《林黛玉進賈府》這篇文章的時候,教師可以讓學生們自己先通讀,然後回答問題:這篇文章的時間是什麼?發生了什麼事?文中對林黛玉的描寫是怎麼樣的?等等這些問題都可以把文章的線索串起來,讓學生更好的理解文章的意思。在深入分析的時候,又可以加入一些分析的問題,比如説關於修辭手法的表達中,有哪些覺得特別好的句子?或者那些詞暗喻了人物的哪些特質?這樣的問題使得學生能夠注意到文章的細節,並在細細品味之後發現文章的美好之處。

三、合作式學習的推動

合作式的學習要求學生有很高的參與度和積極性,所以教師在設計課堂教學的時候,必須要考慮到每個學生的層次和興趣,全面地安排合作課題。學生的合作式學習主要以小組討論為主,有兩種方式:一是分組後,每組討論的課題是一樣的,課題中分為若干個問題,需要討論後得出結論;二是設計多個課題,學生按照課題選擇小組,加入後討論此課題中的若干問題。在討論的過程中,教師需要對討論的內容有所點撥和引導,或者作為小組中的一員發表自己的看法(以平等的關係)。在討論時間結束之後,教師應請學生來分享討論的心得體會,然後邀請本組其他同學,以及其他組別的同學來補充其問題的答案,這樣的形勢下,學生會認為自己的討論和回答都是有價值的,所以會更加積極認真地加入討論之中。當出現不同意見時,教師還可以請多位同學進行小辯論,為自己的答案辯護,提出各種發散性的觀點,激發全班同學的思考。

四、結語

高效的高中語文課堂要求教師要有積極的態度,與學生進行平等對話;善於利用豐富的多媒體技術來提升教學體驗,拉近與學生的距離;善於設計問題,為學生引導出學習線索和教學重點;培養學生的合作式學習的體驗,增加學生的自學能力和興趣能動性。在高中語文的教學上,教師要以學生的發展為終極目標,培養出具有人文素養和高尚品德的優秀人才,才能達到高效的語文教學的最終目標。

高中語文論文 篇四

所謂深度閲讀,就是指對文本內涵進行深入挖掘,並結合讀者自身認知積累,形成凝練而深刻的閲讀思想,完成閲讀學習。高中學生有一定閲讀認知基礎,教師在引導學生對文本展開深度閲讀時,需要給出明晰的引導路線,讓學生體會文本藴含的智慧、情感、思想、品位,進而形成更深入的人生思考。深度閲讀是一種思想層面的學習行為,具有極強個性特徵,需要教師做出深刻思考和個性設計。

一、梳理文本情境,明確閲讀感知範疇

語文閲讀教學展開後,教師常常擺出閲讀任務,讓學生展開個性閲讀探索,在解決閲讀問題的基礎上完成閲讀學習。由於閲讀教與學操作較程式化,學生閲讀探索始終浮在表面,難有深刻認知形成。因此,教師需要給學生一些閲讀輔助引導。首先,要讓學生藉助多種教輔材料,對文本內容進行細緻梳理,對文本情節、人物、情感等因素有整體把握。其次,要利用多種教學設計,讓學生複述、演繹、討論文本內容,以形成直觀感知。再次,教師要展示明晰的閲讀學習目標,矯正學生閲讀方向。最後,閲讀方法選擇要呈現多元化特徵,讓學生利用不同方法展開閲讀學習,可以獲得不同閲讀認知體驗。

蘇教版高中語文必修二《最後的常春藤葉》是一篇小説,其情節設置獨具匠心。教師引導學生梳理文本內容時,先複習小説的基本知識。學生總結了小説的定義、三要素、分類等內容後,教師讓學生以一個完整情節構建要素視角梳理小説基本內容。學生開始閲讀、討論小説主要情節,最終達成學習共識:這篇小説情節非常完整,開端、發展、高潮、結局等構成要素清晰。開端:年輕畫家瓊珊不幸被感染肺炎,病情加重;發展:瓊珊不聽大家勸阻,並以窗外藤葉落下確定生命終結,望葉等死;高潮:窗户上藤葉始終不落,點燃瓊珊生的慾望;結局:瓊珊因為不落藤葉支撐信念,最終脱險,而老貝爾曼卻病逝了,揭開窗户上不落葉的謎底。教師繼續引導學生展開閲讀感知,首先是題解:常春藤葉挽救一個年輕的生命,這個標題具有怎樣的意義?學生展開熱議,其個性觀點彰顯創意和感懷:“這不落的藤葉,是老貝爾曼的生命化身,自然具有不凡的功效,瓊珊的生命之所以會重新放出光彩,那是有老貝爾曼精神的力量做支撐。”最後的常春藤葉,無疑是小説展開的線索,也集中體現了人物的精神境界。這個關鍵人物就是老貝爾曼先生,用自己的生命為代價,畫出人世間最美的圖畫——一片常春藤葉。這片常春藤葉挽救了一條年輕的生命。教師對學生閲讀認知進行點評。

教師先讓學生梳理文本內容,然後再發動學生展開閲讀探究。學生有了文本梳理經歷,其閲讀認知明顯深刻起來。梳理文本主要內容,幫助學生建立完整的閲讀體驗,也為深度閲讀奠定基礎。學生展開深度閲讀探索時,觀照意識大大提升,閲讀認知維度明顯拓寬了。

二、把握課文主旨,探索閲讀縱深域度

要深入展開閲讀學習,需要先把握文本的主題,教師對此要有到位認知。主旨是文本構建藍圖,只有明晰文本主旨,並圍繞主旨展開閲讀學習討論,這樣的閲讀才有較大的操作價值。不同文本體裁,其主旨體現形式不同,教師要給學生以清晰的指引,讓學生學會總結主旨。閲讀文本,探索主旨,再運用主旨指導閲讀,自然構成良性學習循環,在主旨指引下的閲讀學習自然屬於深度閲讀範疇,學生從閲讀學習中形成的感知會更深刻、更豐富。

《一個人的遭遇》屬於短篇小説,小説通過一位老兵對戰爭的回憶,讓讀者近距離感知戰爭帶來的痛苦和不幸。在設計課堂閲讀教學時,教師讓學生複述文本主要故事情節。然後結合小説片段,討論第一人稱敍述方式的特點,體會作者強烈的心理體驗。學生經過一番閲讀討論,對小説主題有了一定感知,紛紛給出自己的總結。有學生認為這篇小説的主題應該是通過索科洛夫對戰爭經歷和心路歷程進行梳理展示,讓讀者全面感受戰爭的殘酷和為人類帶來的創傷。索科洛夫的遭遇是悲催的,而他的遭遇並非個例,在整個戰爭中,像索科洛夫這樣的人還有很多,可見戰爭的危害是多麼嚴重。教師讓學生歸結索科洛夫的遭遇示意圖,然後體驗他的心理變化。學生很快就給出總結:受傷被俘(沮喪悲哀)—成功逃亡(激動不已)—妻女被炸死(心縮成一團,穿心的痛)—找到兒子(喜氣洋洋)—兒子犧牲(心裏彷彿有樣東西斷裂了)—領養孤兒(心輕鬆光明)—出車禍(悲愁的心,心震盪得厲害)……教師讓學生從作者視角總結:應該如何理解戰爭,面對生活困境,又該如何應對?學生再次展開熱議:“我們看到戰爭造成的災難,戰爭給人類帶來的只有痛苦……”

教師引導學生對小説展開深度閲讀學習,注重了主題方向的挖掘,給學生帶來豐富認知體驗,當教師再次拋出思考問題時,學生閲讀感知也快速升級。

三、探知作者情感,拓寬閲讀立體體驗

高中文本選擇的大多屬於經典篇目,其思想的深刻性是毋庸置疑的,為讓學生在閲讀學習中能夠與文本思想情感產生共鳴,教師要和學生一起展開文本賞析互動。無論什麼樣式的文本,其思想性、情感性特徵都是十分明顯的,這也是展開深度閲讀的重要取點。在發掘時,要讓學生明確文本人物情感和作者自身情感的區別,這樣才能理清閲讀學習中情感挖掘方向,為深度閲讀認知生成創造良好條件。

探索文本人物和作者情感走向時,教師要給出不同的引導,讓學生逐漸建立情感接軌基礎。如學習《金嶽霖先生》時,教師引導學生與文本對話:金嶽霖先生是一個什麼樣的人?汪曾祺寫金嶽霖選擇了哪些材料?學生快速給出答案:金嶽霖先生是一個非常有個性的教授,不但學識淵博,其性情還特別率真耿直。汪曾祺選擇了金嶽霖穿着、課堂提問、關心林國達、理解專業、對話教學、捉跳蚤、鬥雞、和孩子比賽、坐三輪車逛王府井大街等內容。教師繼續引導:我們從這些細節描寫中可以看出金嶽霖的真性情,如果讓你選擇一個場景進行賞析,你會如何操作?有學生選擇“鬥雞”這個片段進行賞析:金嶽霖先生單身,無兒無女,養了一隻很大的鬥雞。這隻雞經常和金先生一起吃飯,一有機會,金先生還要帶着鬥雞和其他孩子比賽。這個細節描寫非常有趣味性,一個著名大教授,居然能夠和孩子一起玩鬥雞,這樣的畫面真讓人忍俊不禁,但這就是真實的金嶽霖先生,一個對生活充滿熱情的人。從這裏可以看出,金先生的生活態度是積極向上的,為人是樂觀豁達的。或許,這就是金先生的人格魅力的具體體現……

教師讓學生從文本人物情感角度展開閲讀分析,給學生以明確思考方向。從學生閲讀表現可以發現,學生閲讀認知已經進入一個較高的層面。通過細節描寫賞析操作,學生閲讀感知由感性到理性,實現了認知跨越式成長。

四、啟動教學反思,建立閲讀多元認知

閲讀學習方法眾多,如果只是粗讀、瀏覽,無異於走馬觀花,無法走進文本,也不能感受作者情感。教師要鼓勵學生學會閲讀反思,真正實現讀思結合。正所謂“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只有一邊閲讀、一邊思考,才能促使閲讀認知自然生成。為做到閲讀思考的順利融合,教師要在思考問題、思考情境、思考評估等方面做出創新設計,為學生展開創造性閲讀思考提供幫助。

學習《邊城》時,教師為學生設計反思性問題:邊城的美無處不在,這裏的人美、景美,作者為什麼一邊讚美歌頌它,一邊又把它寫成了悲劇?針對這個問題,學生給出了不同的理解,課堂出現了爭辯氣氛。有學生認為:邊城的確是很美的,它有優美的自然環境,還有淳樸善良的人們,但翠翠的愛情悲劇不能因為這些條件的存在而改變。邊城地處偏遠,信息閉塞,這自然是客觀現實,出現翠翠愛情悲劇這樣的故事也不足為奇了。也有學生認為:邊城的民情、民俗和人情人性都是美的,給人以世外桃源的感覺,很顯然,作者對邊城的美具有渴望之情。透過小説描寫,我們還可以深深感受到,生活就是生活,不能因為這些外界因素就改變了生活走向。這裏的祖孫情、手足情、軍民情都展示得非常到位,令人記憶深刻。也有學生認為:這篇小説雖然表現了翠翠的愛情悲劇,但在民情、民俗、人性、鄉情等方面都呈現積極性,不能看作是悲劇小説,作者要為讀者展示一種單純自然的生活狀態,這種意願是非常強烈的……

教師發動學生展開閲讀討論,是深度閲讀的重要組織形式。學生在爭辯過程中獲得的閲讀體驗會更為深刻,由此形成的閲讀認知也會更為全面。課堂辯論本身就是一種探究性學習,教師切準學生思維展開有效設計,確保課堂辯論順利展開。

高中語文啟動深度閲讀學習規劃時,需要教師做好全面而深入的教學調研。注意從文本情境、文本主旨、作者情感等方面展開教學反思,引導學生順利走進文本內涵核心,展開多種形式的學習體驗活動,促使學生形成良好閲讀學習習慣,形成語文學習素養。

高中語文論文 篇五

一、新課改的教學要求

(一)以培養學生興趣為重要任務

只有當學生們對學習產生了深厚的興趣,他們才會積極主動地去學習,在遇到難題時更願意去思考,不斷增強自我的學習能力。新課改把這一點放到主要的教學要求中去,也充分體現了其在教學過程中的重要性。傳統的教學模式其教學有效性較低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老師沒有充分重視學生的興趣,老師們把學習以任務的形式強壓在學生們身上。尤其是在高三的學生們,老師們往往為了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不斷向學生們加大學習量,不考慮學生們的興趣。在如此大的學習量的壓迫下,學生們很容易產生厭惡心理,開始討厭學習,這嚴重影響了語文教學的有效性。

(二)讓學生成為主體

學生們是教學過程中的主體,老師們在教學的過程不能光顧着講課而不去重視學生們的主體性。既然學生們是教學的主體,那麼學生們在教學過程中的參與性就非常重要。老師們要讓學生們真正的融入到教學過程中去,去真心的喜歡語文學習,從而不斷加強學習能力,促進教學的有效性。讓學生成為主體的新課改要求有效的打破了傳統教學方式中老師單一的講課,學生單一的聽課的模式,能夠讓學生們去享受語文的學習過程,而不是把學習作為一項任務。

二、新課改背景下如何進行有效的高中語文教學

(一)採用新的教學模式

很多高中語文老師的教學模式比較老套,甚至用的備課內容都是前幾年的。這種死板老套的教學模式對教學的有效性帶來了相當大的負面影響,因此,探索並採用新的教學模式變得越來越重要。興趣對於學生們的學習來説是最棒的老師,因此老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當注重對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與提升,這樣才能讓學生們能夠更好的融入到課堂中去,更願意去認真聽講老師的教學內容,從而有效的提升了教學的有效性。針對不同的課程內容,老師應當採用不同的教學策略,這樣才能更好的對課程內容進行鍼對性的講解,讓學生們更好的去理解、學習。不同的學生可能有着不同的語文功底,對統一的教學可能有的學生理解的比較透徹,但有的學生可能並不是很理解。針對這樣的現象老師應當鼓勵學生們積極在課堂上提問,不同的學生的不同的問題老師應當給予針對性的講解。課堂上的學習時間有限,可能有的同學還有問題在課堂上沒有來得及提問,老師應當鼓勵學生們在課餘時間向老師提問課堂中沒有解決的問題。

(二)鼓勵學生自由討論

針對同樣的問題,每個學生可能會有不同的想法,老師們在教學過程中應當鼓勵學生們積極進行自由討論,每個人都把自己的不同的想法説出來大家一起進行討論。在自由討論的過程中,每個學生不僅能把自己的想法説出來讓大家評點,同時也能知道別的同學的想法。這樣每個同學都能夠拓展自己的思維,更好地去學習。與此同時,如果單單是老師在講台上講課,可能有的同學聽課時間長了就會分心或是覺得枯燥無聊。老師適當的在講課過程中勻出時間讓同學們進行自由討論,能夠有效的活躍課堂的氛圍,讓學生們不再覺得課堂無聊。讓同學們自由討論的時候同學們也能夠更好的對之前講課的內容進行梳理與消化,有的同學有不懂的地方也能夠互相討論提問。這對於提高課堂效率也有一定的促進作用。

(三)引導式教學

傳統教學模式中最大的弊端在於老師在講課過程中沒有對學生的思維進行很好啟發。例如在文言文的教學中,很多同學比沒有通過自己的思考去理解問章的主題思想與大致內容,而是直接去看本站翻譯。而老師在講課的過程中也是簡單的把文章進行白話翻譯,沒有讓學生們自己去思考,也沒有向學生們具體地解釋為什麼這麼翻譯。新課改背景下的語文教學要求老師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們更多的去自主思考,老師在教學過程中起到的更多的是引導的作用。在學生們的學習過程中,老師們要去積極的引導學生們遇到問題自主思考,自主解決,而不是依賴老師。在學習古詩詞的時候,很多同學採用死記硬背的方式,第二天又全都忘記了。這主要就是因為學習方式的問題,老師們在這種情況下應當引導同學們用更好的方式去學習,把詩詞的主旨與中心思想搞透徹,這樣背誦的時候就很輕鬆,同時還能記得比較牢,不容易忘記。由此可見,老師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們的引導對於提升語文教學有效性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四)充分利用多媒體技術

把媒體運用到課堂教學中也是近年來比較常見的一種提高教學有效性的方式。比起老師枯燥的講課,繽紛多彩的PPT、教學視頻等更能夠讓學生們提起興趣。把多媒體運用到高中語文教學中去,學生們能夠更好的去自主學習,充分鍛鍊這方面的能力。傳統的高中語文教學模式往往是對書本知識的照搬照抄,缺少創新性,多媒體教學能夠讓學生們學習到更多來自不同的學校的不同老師的教學,這樣一來充分的拓展了學生們的學習思維。一些名校名師的講課內容老師們都可以下載下來,把一些優秀的講解內容融合到自己的講課中去。這有效的提高了老師們的講課質量,也能讓學生的聽課效率大大提高。多媒體教學的方式能夠拓展學生們創新性的思維模式,讓學生們能夠打破傳統的思維模式,用創新性的思考方式去理解課本知識,從而能夠更加有效的學習並掌握相關知識。

三、總結

隨着新課改的不斷深入發展,針對高中語文教學有效性的研究工作也在不斷深入發展。本文針對新課改背景下高中語文教學的有效性進行了簡要的探究。通過本文的研究工作,主要總結出了更新教學模式、鼓勵學生自由討論、引導式教學、充分利用多媒體技術等幾點能夠促進高中語文教學有效性提升的措施。

高中語文論文 篇六

一、普通高中語文學困生現狀

部分語文教師過分注重講授的作用,忽視了實際教學中學生意見的作用。有的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通過提問的方式引導學生自由討論,在學生談論發言之後,教師通常將學生的發言歸結為標準答案,忽視了學生意見的重要性,導致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難以實現,從而造成一些學生不喜歡語文,成為語文學困生。

二、普通高中語文學困生人格培養的方法

(一)充分利用普通高中語文教材對學生進行人格培養

普通高中語文教材中的課文全部都是古今中外優秀的閲讀篇目,這些閲讀內容是學生人格養成的主要來源。高中語文教材以寫人的文章為主,在教學中,教師不僅要充分發揮正面人物榜樣的作用,引導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形成健全的人格,也要發揮負面人物的教育作用,引導學生將負面人物的性格特徵與自身性格進行對比,修正自身人格中存在的問題。

(二)領略作家魅力,自覺學習作家的優秀人格

普通高中語文教材中的文章均選自古今中外優秀作家的作品,作家們通過他們偉大的作品將其人格魅力展現在學生面前,讓學生感受到他們人格的魅力,從而形成自己健全的人格。例如,在教學蘇教版高中詩歌《相信未來》時,教師應引導學生體會作者無時不在渴望和憧憬着光明的未來以及為理想和光明而奮鬥掙扎的人格魅力,為培養學生健全的人格打下堅實的基礎。

(三)用語文教師的人格魅力影響學生的人格

語文教師是高中生人格教育的引導者,語文教師自身的人格魅力對學生人格的形成有至關重要的作用。自古以來我國就有教師“身教”比“言教”重要的説法,教師必須在學生中樹立優秀榜樣的作用,言行一致,用自己的言行舉止感化學生,引導學生養成優秀的人格。在學生眼中,具有愛祖國、愛學生、誠實守信和良好道德情操的語文教師是他們學習的榜樣和標兵,語文教師只有自身具有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才能引導學生樹立健全的人格。擁有高尚人格魅力的語文教師語言不會空洞乏味,其課堂必然生動有趣,這樣學生才能在語文教師的引導下樹立健全的人格。

(四)注重語文教學雙邊活動對學生人格培養的重要性

普通高中語文教學活動是培養學生人格的重要手段。為培養高中語文學困生的人格素養,教師必須發揮語文教學雙邊活動的引導作用。首先,教師應注重學生在課堂上的聽講活動。課堂上的互動是教師將無聲的課本語言轉化為有聲的語言教學的過程,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評價課文中的人物形象,列舉有高尚人格魅力的人物,批判卑劣的人物形象。其次,教師應注重學生説的活動。學生説的活動包括課堂上回答教師的提問、同學之間的討論、課文朗讀以及辯論賽和話劇表演等。學生在課堂上説的活動是其人格外顯的過程,學生通過口頭表述將自身的想法表達出來,通過其他學生和教師的幫助,樹立健全的人格。最後,教師還應注重閲讀活動對學生人格培養的作用。學生可以在教師的引導下完成閲讀內容,也可以自己主動閲讀。對學生閲讀啟發的過程也是學生人格養成的過程。

三、結語

總之,為培養普通高中語文學困生的人格魅力,高中語文教師必須在明確普通高中語文學困生現狀的前提下,針對性地採取有效措施,如充分利用普通高中語文教材中的人格因素、領略作家魅力以及注重語文教學雙邊活動對學生人格培養的重要性等,為培養高中語文學困生的人格魅力做出應有的貢獻。

高中語文論文 篇七

一、高中學生審美現狀及原因

(一)高中生審美現狀

青春期的高中生有可塑性和不成熟的特點,對其進行語文審美教育時,容易出現錯誤的觀念,具有一定的弱勢。首先,在對美進行追求時,不能夠對其加以辨別,對於美與醜之間的標準界限較為模糊,容易出現各種審美錯覺。在現實生活中,有的高中生把一些新奇的東西歸納在美的範疇[2]。其次,高中生過度關注外在美的表現,不能夠對內在素質加以追求,並把外表漂亮當做美,通過奇裝異服對自己的外在美加以渲染,對外在服飾加以修飾,並將傳統文化中的美看成過時、陳舊的表現。

(二)高中生審美現狀誘發原因

首先,高中生處在改革開放飛速發展的時期,受到各種意識形態和商品經濟的影響,其審美標準不夠明確,缺乏有效的辨別能力,容易對形形色色的錯誤觀念或者極端的東西加以追求;其次,高中生難以在家庭中接受相關審美教育,或者審美教育方式錯誤,缺乏愛心或者關心他人的能力,長期發展下去,高中生的審美情趣難以提升,缺乏和諧融洽的審美環境[3]。最後,審美教育雖然大都在學校進行,但是,高中生面臨大學聯考所帶來的壓力,美術、體育及音樂等課程的開設難以達到全面的要求,這種課程開設的不科學性導致高中學生的審美能力逐漸下降。

二、高中語文審美教育措施

(一)培養高中生的自我美育意識

高中語文學科具有顯著的人文性特徵,教師要能夠充分利用完善的美學知識,利用自己的人格力量對學生進行感染,並對學生的語言、儀表、交際及行為進行引導,要求高中生達到儀表端莊、語言文明等要求,還要對高中生的良好行為習慣加以培養,並對他們與人溝通和交流的能力進行培養。

(二)在朗讀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

高中語文學科的朗讀訓練要能夠做好學生普通話功能的訓練,並選擇優秀的朗讀培養技巧及培養方法。還要在朗讀過程中訓練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培養欣賞美和感受美的能力,讓高中生在文章中陶冶情操。例如讓高中生朗讀《離騷》一文,在對氣勢磅礴的藝術風格進行品味的同時,也能夠感受到詩人追求進步思想及頑強鬥爭的品格。

(三)通過教學情境和作品欣賞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

情境教學法是高中語文教學常用的一種方法,也是對高中生審美能力加以培養的主要渠道[4]。因為高中語文情境教學通過圖文並茂的方式對學生的感官加以刺激,能夠從根本上彌補傳統文字教材存在的不足,保證審美教學活動順利進行。電視機、錄音機、多媒體和因特網等現代化的教學手段能夠為高中語文教學活動創設良好的教學情境,讓高中生在這種教學情境中感受詩歌、散文及小説的獨特魅力,從而達到顯著的審美教學效果。文學作品欣賞作為高中語文教學活動的構成要素,也是對學生審美能力進行培養的主要途徑,讓高中生對散文、小説、戲劇、詩歌等文學作品加以欣賞,對自然美景進行欣賞,對百態人生加以感悟,對文學作品所具有的藝術魅力加以品味,從而達到美育境界。

三、結語

高中生審美教育作為一項系統工程,目前很多高中都是通過美術、語文及音樂等課程對學生進行審美教育的,語文課程與審美教育有廣泛、直接的聯繫,高中語文教師只有從根本上認識到審美教育與學科本身教學之間的關係,並選擇合適的科學的教學方法,才能夠保證審美教育達到更高要求和水平。

高中語文論文 篇八

一、加強師生互動,培養學生語文表達能力

新課標改革中明確要求,高中語文教學活動需要教師與學生的共同參與,且兩者應該保持平等關係的基礎之上,來進行有效的溝通、交流,互相交換觀點看法,達到情感上的統一。因此,高中語文教學課堂的改革,要能夠重視師生間的互動,激發學生的學習慾望,促進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在實際的教學課堂中,教師要體現出學生的主體性,進行相關情境的設計,讓學生全身心的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與學生進行對話、溝通,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例如,在進行人教版高一語文《再別康橋》這門課程的學習中,教師可以先為學生進行示範朗誦,再邀請學生A進行朗誦,提問學生B點評教師和學生A朗誦情感的變化,並得出結論,即應該用什麼樣的情感來進行這篇文章的朗誦,再邀請其他學生來進行朗誦。通過這樣的教學方法,可以有效的加強師生間的互動,將教師情感意識傳達到學生的思想中去,進行精神層面的交流,同時,促進了學生表達能力的培養,實現了高中語文課堂教學的改革目標。

二、採用“主動發展”模式,強調學生主體地位

一般來説,傳統的高中語文教學課堂,大多采取的是教師講、學生聽的教學模式,學生只能被動的接受教師傳授的知識,很難體現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十分不利於學生語文綜合素質的提高。目前,存在很多教師片面的將學生看做是知識的接受者,忽略學生的主體地位,只簡單的對學生進行重複教學。這樣的教學方法,很難達到高中語文教學的要求、滿足學生的學習需要,在很大程度上約束了學生的發展,學習效率也無法得到有效的提高。因此,高中語文教師可以採取“主動發展”的教學模式,充分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挖掘學生內在潛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更好的進行高中語文的學習。例如,在進行《在馬克思墓前的講話》這門課程的學習過程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自主蒐集關於馬克思生平的資料,開展學習探究活動,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與此同時,還可以以此篇文章作為範文,舉行小規模的演講比賽,展現學生的朗讀風采,從而有效的增加學生語文學習的自信心,增加學生的求知慾,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幫助學生更好的進行高中語文的學習。

三、開展“開放協同”教學,提高學生語文素養

新課標改革後的高中語文教學課堂,要能夠體現出多樣性。這就需要立足於語文教材的大框架下,採取有效的教學手段,進行“開展協同”式的教學。在此過程中,教師要提高對學生個性化發展的重視,將學生從傳統思想中解放出來,促進教師與學生的共同發展。事實上,這也是一種超越書本知識、注重共同發展和開放的教學方法。高中語文教學的改革,必須走出課本知識,走向真實的社會生活,並能夠與其他學科的進行有效結合,切實提高高中語文教學的實用性,將傳統封閉的語文課堂,逐漸向開放式、協同式發展,推動學生更好的進行高中語文的學習,提高學生語文綜合素質,這才是有效的高中語文課堂教學改革。

四、結語

綜上所述,高中語文教學要能夠落實新課標改革的相關措施,就要與時俱進的發展,打破傳統教學理念的束縛,開展多樣化的教學模式,提高課堂的趣味性、有效性,強化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交流,增進與其他科目的聯繫,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提高學生的語文表達能力、語文綜合素養。只有這樣,才能符合新課標改革的要求,全面實行高中語文教學的改革。

高中語文論文 篇九

一、教學方式的轉變

新課程改革實施後,以往的教學方式相對於新課程改革的要求顯得刻板,不能夠很好地適應當前學生髮展的需要,在新的時代背景下,教學方式發生了很大改變,逐漸形成了情境教學方式、遊戲教學方式、實踐教學方式等,鼓勵學生自主進行探索和實踐,在實踐教學活動開展過程中,教師通過設置探究性課題,從而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興趣,積極地參與到實踐探索中,從而更好地完成閲讀教學。

二、教師角色的轉變

新時代的教學要求需要將教師的教學角色進行不斷轉換,在以往的教學活動過程中,教師基本上都是機械性地完成知識灌輸,教師將自己的理解和認識直接灌輸給學生,這種教學方式顯然是非常不合理的,遏制了學生思維的拓展,因此在新時代條件下,教師需要轉變自己的教學角色,和學生形成平等的課堂關係,讓學生對於教師不再只有尊敬和害怕,還可以是平等關係,快樂地相處,將教師作為朋友,這樣就會增強教師和學生之間的互動交流,互相加強溝通和認識,能夠更好地保證教學活動的開展。學生在課前、課中和課後都會主動去思考課文內容,一旦遇到問題後,也會在第一時間和教師進行分享,這樣就可以幫助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認識到自己存在的不足,有利於教師不斷地更新自己的教學方式和教學理念,由此在高中語文課堂閲讀教學過程中,形成以學生為教學主體和教學中心的教學認識。

三、教學課堂特性的轉變

課堂要素逐漸從二元性轉變成為多元性,同時課堂管理也開始依靠學生的自律實現,將閲讀教學這個封閉性的課堂形成開放性課堂更有助於高中閲讀教學活動的開展。在新課標理念下,高中語文閲讀教學必須要進行轉變,只有發展和改變,才能夠更好地適應時代發展的需要,才能夠真正地形成以學生為中心的發展策略,更好地開展教學活動,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