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永不絕望演講稿

欄目: 演講稿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2.71W

第1篇:永不絕望演講稿

永不絕望演講稿

永不絕望演講稿

演講稿可以提高演講人的自信心,有助發言人更好地展現自己。隨着社會不斷地進步,演講稿在演講中起到的作用越來越大,演講稿的注意事項有許多,你確定會寫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永不絕望演講稿,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人,應該在希望中棲居。但是,為什麼我們總是習慣站到施惡者一邊去想集中營能做些什麼呢?我認為人應該思考的是自己要做什麼,而不是逆境要做什麼。或許,這才是電影《肖申克的救贖》給予觀眾的最大收穫。“有一種鳥是關不住的,因為它的每一片羽毛都閃着自由的光輝。”一個熱愛自由與幸福的人,一個把自己的一生當做遠大前程的人,應該始終如一地有一種“關不住”的精神,為那自由的春*,在人生的逆境之中,勇敢地“紅杏出牆”,關心自我實現,追逐自己的命運。勇敢的人,應當對罪惡視而不見。

在索爾仁尼琴筆下,有一種出牆者是“堅定的逃跑者”。

“堅定不移的逃跑者!”索爾仁尼琴寫道,“這是指那些堅信人不能住在籠子裏的人,而且對這個信念一分鐘也未曾動搖過的人。這種人,不管讓他去當個有吃有喝的監獄雜役,把他放在會計科或文教科,還是安排在麪包房幹活,他都始終想着逃跑。這是那些從被關起來那天起就日夜思念逃跑、夢寐以求逃跑的人。這是鐵了心決不妥協的人,而且是使自己的一切行動都服從於逃跑計劃的人。這樣的人在集中營裏沒有一天是隨隨便便度過的,不管哪一天,他要麼是在準備逃跑,要麼正在逃跑,或者就是被抓住了,被打得半死躺在勞改營監獄裏。”

真正的逃跑者永遠在路上,而且永不絕望。

論及永不絕望,我們就不得不提到心理學家馬丁塞裏格曼的一個實驗。

在這個著名的實驗中,塞裏格曼先生把狗分為兩組,一組為實驗組,一組為對照組。

第一程序:實驗者把實驗組的狗放進一個籠子裏,在這個籠子,狗將無處可逃。籠子裏面有電擊裝置,給狗施加電擊,電擊的強度能夠引起狗的痛苦,但不會傷害狗的身體。實驗者發現,狗在一開始被電擊時,拼命掙扎,想逃出籠子,但經過再三的努力,發覺無能為力,便基本上放棄掙扎了。

第二程序:實驗員把這隻狗放進另一個籠子,該籠子由兩部分構成,中間用隔板隔開,隔板的高度是狗可以輕易跳過去的。隔板的一邊有電擊,另一邊沒有電擊。當把經過前面實驗的狗放進這個籠子時,實驗者發現,除了短暫的驚恐外,實驗狗一直卧在地上,接受電擊的痛苦,在這個原本容易逃脱的環境中,實驗狗連試一下的意願都沒有了。

然而,有趣的是,當實驗員將對照組中的狗,即那些沒有經過第一個程序實驗的狗直接放進後一個籠子裏,卻發現它們都能逃脱電擊之苦,輕而易舉地從有電擊的一側跳到沒有電擊的另一側。

塞裏格曼將這種絕望稱為“習得性無助”。由此可知,我們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絕望,不過是一種積習,它更多來自過去,而不是明天,甚至也不是現在;它只緣於我們疲憊的內心,而非完全因為環境。所以,樂觀的人會説“沒有絕望的處境,只有絕望的人”;郝思嘉會説“畢竟,明天是一個嶄新的日子”。

盤旋在肖申克監獄上空的《費加羅的婚禮》樂曲,猶如沾在飛鳥羽毛上的光輝,它之所以讓我們感動不已,因為那一刻我們相信,即使身處獄中,囚徒仍可以積極生活,就像《美麗人生》裏跟孩子做遊戲的意大利父親基多一樣。自由,何等驚心動魄!而希望,對於一個人的生活來説又是何等重要,它讓囚徒可以隨時隨地抵抗阿倫特筆下的“庸常的邪惡”,讓他們不被絕望體制化,不像實驗狗一樣趴在地上,在遭受數次挫折之後,從此懶得動彈,任憑電擊。對於安迪來説,肖申克監獄只是他生命中的一站,只有自己才是生活的主人。即使像基多那樣不幸身死,我們又有什麼可悲歎的呢?他積極生活,是集中營裏真正的主人。

唯有自由思想,才能使我們不必依仗權勢。

馬斯洛在《洞察未來》中寫道,就算是面對死亡,每個人仍然擁有自由意志。“精神病學家布蘭特?貝特海姆和維克多?弗蘭克爾的回憶錄都證實,即使在納粹集中營裏,一個人仍然可以很好地做自己的事情,或者即便過得非常糟糕,一個人仍然可以保持自己的尊嚴或者完全相反。在極端困難的情況下,一個人仍然可以有發揮最大能力或根本不能發揮能力兩種狀態。即使處在死亡的邊緣,一個人仍然可以成為積極主動的人,或者是軟弱無助、牢騷滿腹的'小卒。”馬斯洛將幸福區別於淺薄的享樂主義。在他看來,痛苦同樣是快樂的源泉,因為在我們經受的痛苦裏面,同樣凝聚着我們全部的人格力量。由此出發,我們説,幸福不過是一個人完善自我、保持心性自由與精神獨立時的額外所得。

所以我想對那些正在努力或試圖改變自己或時代命運的人説,不要在意周遭對你做了什麼,關鍵是你自己在做什麼。你想的更多的應該是自己做什麼,而不是逆境對你做什麼。換句話説,當我們操心積極生活多於操心那不如意的環境,也許才更有意義呢!

好了,我現在來回答我前面提給大家的問題--“集中營是用來做什麼的?”不瞞諸位,我早先有個答案--“集中營是用來逃跑的”。當然,如果你願意,也可説“集中營是用來摧毀的”“用來挖地道的”,或像《美麗人生》一樣,是“用來做遊戲的”。其實,這些答案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在你談到集中營有什麼用處時,要和那些渴望自由、積極生活的人站在一邊。

在暗處蓄光

自然界中,有許多令人難以置信的奇蹟發生,非洲草原上的尖毛草就是自然界的奇蹟之一!

非洲的熱帶草原上,生長着一種尖茅草,在最初生長的半年時間裏,它是草原上最矮的植物,炎熱的太陽炙烤着大地,乾旱使得它們只敢長出一寸來長,在那段時間裏草原上任何一種植物都比它高,都比它長得茂盛,讓人們幾乎忽略了它的存在。但半年過後,在雨水到來之際,尖茅草就像被施了魔法一樣,以每天0.5米的速度向上瘋長,三五天的時間它就會長到2米的高度,成為非洲草原上最高的“草地之王”。

人們對尖茅草這種生長現象感到非常難以理解,就開始探尋它生長的祕密。後來人們終於發現了這種尖茅草的生長規律,在最初的半年時間裏,其實尖茅草也在長,只是不往上長,而往下長,長在根部,尖茅草的根部有時能長到28米長。在外界自然條件不具備時,尖茅草就默默無聞的在根部積聚營養和能量,一旦條件成熟了,就開始瘋長,直至生長的速度讓人瞠目結舌。

尖茅草的生長奇蹟,從表象上看似乎一團迷霧,但當刨根溯源,瞭解了它的生長過程時,就會豁然開朗。尖茅草之所以能夠成為“草地之王”,其實它已經付出了遠遠超過其它植物的“艱辛”和“寂寞”。一年十二個月裏,它用六個月的時間生長自己的根莖,默默地為將來的“爆發”積蓄能量和養分。很多時候,我們只是看到了尖茅草短時間內像個暴發户一樣的快速生長,卻忽視了在地底下尖茅草為了28米長的根,默默忍受了半年的時間,我們只驚訝於尖茅草快速生長的結果,卻忽略了它那看不見的生長過程。在它成為“草地之王”以前,其實已經付出了超乎其他植物多少倍的艱苦勞動和艱辛代價,憑着自己的努力,積蓄了充足的能量,在大地上紮下了深深的根!

人生也是這樣。一個人只有踏踏實實地去下苦功,心無雜念地去蓄積能量,默默無聞地去夯實基礎,而當你的基礎所藴含的能量已大大超過他人時,奇蹟就會降臨在你的身上,你就會一躍而成為人類的“尖毛草”。世上本沒有魔法,刨開泥土,看那些超羣植物的根,你就會發現奇蹟的所在!像尖茅草一樣在明處亮相,卻在暗處蓄光,這樣的人生才更精彩。

被夢想叫醒的你,是幸福的!

曾幾何時,聽過這麼一句很富深意的話“每天叫醒你的不只是鬧鐘還有夢想”。對於“夢想”這個詞,我們都不會陌生吧!因為每個人都有夢想,而且都有很遠大的夢想,我們漸漸開始發現,夢想離我們好遙遠啊!是挫折、是困難,我們的夢想慢慢就開始變小了。我們一次又一次地跌倒,經歷了越來越多的坎坎坷坷,慢慢地,我們就開始懷疑我們的夢想,懷疑我們偉大的夢。

説到夢想,雖然一直在改變,但也沒有變。我一輩子的夢想就是挑戰自己,影響別人。要麼是挑戰自己,要麼是被挑戰;要麼是影響別人,要麼是被別人影響。重要的是隻有挑戰,我們才能成長;只有挑戰,我們才能蜕變;只有挑戰,我們才能激發我們內心的能量。正所謂“人類因夢想而偉大,生命因挑戰而更加精彩”。

最近,我看了一個短片,讓我對夢想和挫折教育又有了新的認識。這個短片獲得了奧斯卡最佳短片獎,講的是一隻幾維鳥為了實現夢想而最終犧牲了自己。其實,它也沒有真正實現自己會飛的夢想,只是找到了飛的感覺。這隻鳥非常艱難地在懸崖下面種滿了樹,最終從懸崖上跳了下去,這樣跳下去幾維鳥就會在樹的上面經過,就會有在樹林上面飛的感覺。每次看到這個短片,我除了感動還是感動。在這個短片裏,能看到這隻幾維鳥在種樹的時候是非常快樂和幸福的,當這隻幾維鳥跳下去那一刻,它流下了一滴眼淚。我知道,這是感動的眼淚,這隻幾維鳥也被自己的這種精神深深地感動了。

有的時候我們不一定能夠實現夢想,但我們一定要有一個夢想,並且每當想到這個夢想我們就很激動、興奮、快樂和幸福。我們需要的是在追尋夢想的道路上全力以赴的感動,需要的是夢想給我們力量,進行自我心理調節,我們更需要的是夢想給我們指引方向,強迫自己向前進,甚至我們要用生命去捍衞我們的夢想!

我們經常説夢想成真,我想説我們不一定需要夢想成真,真正夢想的力量是可以給我們帶來幸福。不論我們的夢想遙遠與否,卻始終是我們心靈深處的燈塔,即使它遙不可及,但是它給予了我們力量!

第2篇:永不絕望演講稿

這個網站永不絕望演講稿範文很有深度,希望可以助您一臂之力。

人,應該在希望中棲居。但是,為什麼我們總是習慣站到施惡者一邊去想集中營能做些什麼呢?我認為人應該思考的是自己要做什麼,而不是逆境要做什麼。或許,這才是電影《肖申克的救贖》給予觀眾的最大收穫。“有一種鳥是關不住的,因為它的每一片羽毛都閃着自由的光輝。”一個熱愛自由與幸福的人,一個把自己的一生當做遠大前程的人,應該始終如一地有一種“關不住”的精神,為那自由的春色,在人生的逆境之中,勇敢地“紅杏出牆”,關心自我實現,追逐自己的命運。勇敢的人,應當對罪惡視而不見。

在索爾仁尼琴筆下,有一種出牆者是“堅定的逃跑者”。

“堅定不移的逃跑者!”索爾仁尼琴寫道,“這是指那些堅信人不能住在籠子裏的人,而且對這個信念一分鐘也未曾動搖過的人。這種人,不管讓他去當個有吃有喝的監獄雜役,把他放在會計科或文教科,還是安排在麪包房幹活,他都始終想着逃跑。這是那些從被關起來那天起就日夜思念逃跑、夢寐以求逃跑的人。這是鐵了心決不妥協的人,而且是使自己的一切行動都服從於逃跑計劃的人。這樣的人在集中營裏沒有一天是隨隨便便度過的,不管哪一天,他要麼是在準備逃跑,要麼正在逃跑,或者就是被抓住了,被打得半死躺在勞改營監獄裏。”

真正的逃跑者永遠在路上,而且永不絕望。

論及永不絕望,我們就不得不提到心理學家馬丁?塞裏格曼的一個實驗。

在這個著名的實驗中,塞裏格曼先生把狗分為兩組,一組為實驗組,一組為對照組。

第一程序:實驗者把實驗組的狗放進一個籠子裏,在這個籠子,狗將無處可逃。籠子裏面有電擊裝置,給狗施加電擊,電擊的強度能夠引起狗的痛苦,但不會傷害狗的身體。實驗者發現,狗在一開始被電擊時,拼命掙扎,想逃出籠子,但經過再三的努力,發覺無能為力,便基本上放棄掙扎了。

第二程序:實驗員把這隻狗放進另一個籠子,該籠子由兩部分構成,中間用隔板隔開,隔板的高度是狗可以輕易跳過去的。隔板的一邊有電擊,另一邊沒有電擊。當把經過前面實驗的狗放進這個籠子時,實驗者發現,除了短暫的驚恐外,實驗狗一直卧在地上,接受電擊的痛苦,在這個原本容易逃脱的環境中,實驗狗連試一下的意願都沒有了。

然而,有趣的是,當實驗員將對照組中的狗,即那些沒有經過第一個程序實驗的狗直接放進後一個籠子裏,卻發現它們都能逃脱電擊之苦,輕而易舉地從有電擊的一側跳到沒有電擊的另一側。

塞裏格曼將這種絕望稱為“習得性無助”。由此可知,我們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絕望,不過是一種積習,它更多來自過去,而不是明天,甚至也不是現在;它只緣於我們疲憊的內心,而非完全因為環境。所以,樂觀的人會説“沒有絕望的處境,只有絕望的人”;郝思嘉會説“畢竟,明天是一個嶄新的日子”。

盤旋在肖申克監獄上空的《費加羅的婚禮》樂曲,猶如沾在飛鳥羽毛上的光輝,它之所以讓我們感動不已,因為那一刻我們相信,即使身處獄中,囚徒仍可以積極生活,就像《美麗人生》裏跟孩子做遊戲的意大利父親基多一樣。自由,何等驚心動魄!而希望,對於一個人的生活來説又是何等重要,它讓囚徒可以隨時隨地抵抗阿倫特筆下的“庸常的邪惡”,讓他們不被絕望體制化,不像實驗狗一樣趴在地上,在遭受數次挫折之後,從此懶得動彈,任憑電擊。對於安迪來説,肖申克監獄只是他生命中的一站,只有自己才是生活的主人。即使像基多那樣不幸身死,我們又有什麼可悲歎的呢?他積極生活,是集中營裏真正的主人。

唯有自由思想,才能使我們不必依仗權勢。

馬斯洛在《洞察未來》中寫道,就算是面對死亡,每個人仍然擁有自由意志。“精神病學家布蘭特?貝特海姆和維克多?弗蘭克爾的回憶錄都證實,即使在納粹集中營裏,一個人仍然可以很好地做自己的事情,或者即便過得非常糟糕,一個人仍然可以保持自己的尊嚴或者完全相反。在極端困難的情況下,一個人仍然可以有發揮最大能力或根本不能發揮能力兩種狀態。即使處在死亡的邊緣,一個人仍然可以成為積極主動的人,或者是軟弱無助、牢騷滿腹的小卒。”馬斯洛將幸福區別於淺薄的享樂主義。在他看來,痛苦同樣是快樂的源泉,因為在我們經受的痛苦裏面,同樣凝聚着我們全部的人格力量。由此出發,我們説,幸福不過是一個人完善自我、保持心性自由與精神獨立時的額外所得。

所以我想對那些正在努力或試圖改變自己或時代命運的人説,不要在意周遭對你做了什麼,關鍵是你自己在做什麼。你想的更多的應該是自己做什麼,而不是逆境對你做什麼。換句話説,當我們操心積極生活多於操心那不如意的環境,也許才更有意義呢!

好了,我現在來回答我前面提給大家的問題--“集中營是用來做什麼的?”不瞞諸位,我早先有個答案--“集中營是用來逃跑的”。當然,如果你願意,也可説“集中營是用來摧毀的”“用來挖地道的”,或像《美麗人生》一樣,是“用來做遊戲的”。其實,這些答案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在你談到集中營有什麼用處時,要和那些渴望自由、積極生活的人站在一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