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與學生一起成長的演講稿

欄目: 演講稿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2.6W

與學生一起成長的演講稿

與學生一起成長的演講稿1

我們的女兒叫周~,今年8歲了,上國小二年級。在老師眼裏是一個聰明、好學、聽話的好學生;在親戚朋友眼裏是一個乖巧、懂事、多才多藝的好孩子;在她的小夥伴眼裏是一個細心、開朗、快樂的小女孩;在我們的眼裏是一個任性、倔強的小公主。

我曾經問她的班主任張老師:為什麼周穎在學校和外面朋友面前表現得很好,大家都誇她很不錯,在家裏卻很任性呢?我們也在思考,從她上學到現在這幾年我們怎樣與孩子的溝通交流的,原來我們一直在堅持對待孩子教育的一種方式。那就是我們在平時晚上基本會有一個人監督引導孩子的作業學習;在週末鼓勵她和朋友的孩子一起去玩,在與小朋友玩的過程中發生了爭吵時,我們會不管她讓她們自己解決,過後會與她一起分析爭吵的原因,以正確的態度去對待;她很喜歡學習舞蹈,參加過各種比賽,遇到各種她認為不公平的事情,會抱怨,我們每一次都會告訴她:你已經表現得很好,要取得好的成績,不但要自己做好,團隊合作非常重要,每一個人都是團隊的主角。在生活中、在學習上我們不放過可以給她表揚、肯定她的機會,讓她在表揚中看到自己的長處和優點,激勵其進步和自信,而且對她的行為起到引導作用。

我們一切努力教育,目的就是希望她長大做一個好人、做一個善良的人。

與學生一起成長的演講稿2

尊敬的各位領導,親愛的老師們:

大家好!我講話的題目是《新課堂我們與學生一起成長》。盧梭有句話:“大自然塑造了我,然後把模子打碎了”。的確,課堂不是機牀,只是把學生衝壓成某種質地的零件;課堂也不是流水線,把學生組裝成整齊劃一的產品。課堂應當因材施教、因人而異,成為激發學生創新能力的殿堂。理想的課堂應該是“知識的超市,生命的狂歡”。新課堂應該是以學生為主體,以促進學生的發展和滿足學生的需要為宗旨。新課堂應該讓學生真正地參與,是教與學的課堂,而教師的引領和指導都應該是為學生這一主體服務的。所以,當新課堂的春風吹進我校時,我們立刻被那種完全不同常規的課堂震撼了!尤其是聆聽李炳亭專家對高效課堂的精闢解讀如《課改的途徑和方法》,還有到一中參加新課堂展示觀摩課,以及曹局長的《新課堂教學及其思考的講座》,讓我們看到中國教育勢在必改的潮流和趨勢,同時也讓我們看到了作為教師所追求的美好藍圖。這一切的一切就猶如發現新大陸,既感到新奇無比,又有些忐忑不安:我們能適應這片新大陸嗎?它將給我們帶來哪些挑戰呢?經過一段時間的實踐與反思,我將從四個方面談談自己的一些做法和感悟。

一、要適應這場新的教育變革必須轉變以往的教學觀念,學會傾聽不同的聲音。

首先,學會傾聽孩子的聲音

“活動導學”模式在我校是一場前所未有的“教學革命”,完全改變了教師“一言堂”“的局面,主張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角,教師不準與學生“搶風頭”。可在實際過程中,我們往往以“不放心”或“時間緊促”為由不太願意放手。不知在座的同事們是否遇到過這樣的尷尬:學生展示點評時,我們在下面乾着急;當下課鈴聲響起的時候,我們只能望着滿滿一黑板的內容仰聲長歎。為解決這個問題,我想了很多辦法,如:強行給學生規定展示點評的時間;課下給小組長指導或在教師整合課程內容的前提下單獨用一節課讓學生充分預習,用一節課展示反饋,然後再用一節課去總結歸納書上的內容等等。雖然在前期階段和以前的教學模式相比很浪費時間,以前的一課時現在用三課時才能,但看到學生們的積極性、主動性得到最大的發揮,學會主動參與課堂,我還是決定去放手。總之,放手讓學生在爭辯中領悟、在質疑中進步。

其次,學會傾聽同行的聲音

我們現在正處於新課堂的摸索期,沒有同科教師,這就要求我們應充分利用好集體教研時間,和其他年級的教師交流,使其不流於形式。我們青年教師,剛執教鞭不久,教學經驗不足,更應該多與同行們交流請教。

生活在團結的政治組是幸運的.,這裏有經驗最豐富的李主任、有胸懷若谷的周老師,有一絲不苟的韓老師老師和楊老師等等,他們每個人身上都散發着的獨特的人格魅力!記得有一次,我對年級組長説:“我對現在的課堂有很多困惑,不知道如何解決。”,結果沒過兩天他就主動開了一堂“示範課”,召集我們實驗班的新組員一起交流、探討,解決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教學改革不是一個年級或一個學科的事,所以我覺得:集體備課時,一些人少的國小科完全可以在一起集體活動,如我們文綜組就可以在一起交流和探討。

再次,學會傾聽自己的聲音

旁觀者清,當局者也未必迷。課下,一個人靜靜地坐在辦公桌前,聆聽來自心底的聲音,那是一種真切、深刻的體驗!葉瀾教授認為,一個教師寫一輩子的教案也許成不了好教師,而堅持寫教育反思,不出一年就會成為好教師。這一點我應該向辦公室、年級組、教研組的其他老師學習。業餘的時間我就會去公共論壇看看別人的心得和體會。有人説雕刻藝術品的過程就是鑿去石頭上多餘邊邊角角的過程,教師的成長不也是這樣嗎?我們只有不斷地反思自己,去偽存真,揚長避短,方能提升自己、完善自己。傾聽,讓我們從幼稚走向成熟,從浮躁走向從容,從膚淺走向深刻。

二、改變課堂形式,搭建快樂平台

我們的課堂不應該是被動接受、枯燥乏味、死氣沉沉的看守所,而應是思維碰撞、激情四射、充滿活力的樂土。每個老師都應該根據本學科特點來設計教學。政治課上,我不會拘泥於固有的模式,而是積極探索適合政治學科特點的一些做法。如:為了激發學生關注時事政治熱情,關心社會的情感,上課前我會抽出五分鐘的時間請幾位同學來“説天下”,説説近期國內外發生的新鮮事兒,並闡述一下自己的看法,這大大激發了學生的熱情,每節課學生的評論都精彩無比。課堂上,我也會根據需要創設“虛擬劇場”,開展情景表演、小辯論、歌曲欣賞等多種形式。讓學生在輕鬆愉快的氣氛中學知識,在參與的過程中體會學習的樂趣。

三、建立多元的評價,用競爭激發活力

根據美國心理髮展學家加德納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論”:人的智能不是單一的能力,而是由語言、邏輯等至少八種能力構成。因此,我們的評價指標和評價方式也應該是多元的。教師應從多方面瞭解學生,發現每位學生的閃光點和可取之處,激發他們學習的積極性,樹立積極地學生觀。比如:

(一)我在每節課上會評選一至兩名“每日之星”如“質疑之星”、“口才之星”,對學生的每一點進步都進行大力表揚。如:寫在黑板板的光榮榜裏宣傳、通過校信通發給家長,並讓他們成為班級學生的小榜樣。我們驚喜得發現,凡是被表揚到的學生,都會更積極、更認真的學習和做事。

(二)班級每月還會評選出“展示之星、點評之星、助人之星、質疑之星”等。當然,任課老師也可以用自己的方式進行評價:如一節課下來由表現欠佳的小組表演節目,上台總結等。

(三)班級還制定了“小組競爭PK台”,實行加分制。涵蓋了早讀、作業、課堂表現、衞生等各個方面。每天由專人負責統計分數,一週一總結,評比出“明星小組”“進步小組”和“黃牌小組”。對錶現優秀的小組進行大張旗鼓的表揚和獎勵,反之表現差的小組晚上要留下來開“反思會”並進行相應的處罰,必要的話還會邀請家長參加。學生的重視是難以想象的,往往小組排名還沒出來時,同學們都已經知道最差小組是誰了,因為他們時刻都會在心裏盤算每天的得失。目前,班級七個小組之間在各個方面展開了激烈的競爭,“組內互助、組間競爭”的風氣已悄然形成。總之,完善的保障機制才能為學生的良性競爭和我們的教學提供強有力的後盾。

四、做個“新課堂”下的老師,讓自己魅力四射

更恰當地説,應被稱為“個性”老師。“個性”並不是因為穿着打扮的標新立異,而是他們在對學生負責的基礎上,有着迥然不同的教育方式,渾身洋溢着個人魅力。做個讓學生喜歡的老師,我們就應該銘記以下的標準如:幽默風趣、認真負責、知識淵博、公平公正、寬容大度等,我覺得這些標準通過努力都是可以做到的。

總之,在實施新課堂的初級階段,我們還是有點畏首畏尾。起初我自己也不敢放手,就像學生不敢起來回答問題一樣,既有膽怯又有傳統教育留給自己的烙印,更有對新課堂似懂非懂的片面理解和不成模式的嘗試。真的就有了一種困惑,有來自學生的,更多是自己的。從傳統教學向新課堂邁進,也許我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通過這一段時間的學習和嘗試,我還是很自然的對新課堂充滿渴望,同時對學生的解放和教師的幸福充滿嚮往。雖然在通往未來的道路上佈滿坎坷和荊棘,但我們不能缺乏追求幸福和挑戰自我的勇氣。想想學生的未來和家長的期望,想想中國教育的走向和趨勢。我們更應該從現在起,去尋找自身的差距,從我做起,從每一堂課做起,扮好為學生服務的角色。

老師們,新課堂對我們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時也為我們提供了廣闊的空間和舞台。作為青年教師,我們更應該勇於並善於接受挑戰,在教與學的過程中,不斷地充實自己,與學生共同成長,一起體驗成功的喜悦、實現自身的價值。老師們,讓我們抓住機遇,勇敢地迎接新挑戰,用新課堂引領學生翱翔於新課改的廣闊天空吧!謝謝!

與學生一起成長的演講稿3

各位領導,同事們:

下午好!

20~~年,剛來附中的時候,劉校長給我們幾個大學剛畢業的學生講了一個故事:曾經有一個男生,大學畢業了,隻身來到一個陌生的城市,沒有親朋好友,那天,驕陽四射,汗水縱橫,早已浸透了衣衫,男生帶着3個大大的行李包下了火車,一手拎一個,還有一個拿不了,沒有辦法就寄存在火車站,徒步近3個小時來到單位,再折返一趟來提第三個包裹,於是,奮鬥的日子在這裏開始了……每想到這個故事,眼前就會浮現《聖經》中摩西率眾人出埃及,奔向自由,最終返回以色列故土的畫面,猶太人在西奈沙漠上流浪了40年,在那裏形成了一個民族,並接受了包括“十誡”在內的“摩西律法”,而他們的始祖們所創立的神教從此初具規模,由此一個僅憑藉着精神就能生存繁衍的民族帶給世界意想不到的影響……一個來到陌生城市的奮鬥的男生,同樣也是一種精神的力量,在那裏兢兢業業得開創了一片天地……從那個時候起,洋溢着自豪和興奮的我來到了孩子們中間,帶着幾分羞澀和緊張,但在老教師的鼓勵和幫助下,我很快擺脱了內心的恐慌,將自己融入到孩子們學習和生活中,面對着孩子們,我有太多的話語,太多的情懷,更有太多的希望,同樣,處在孩子們中間,孩子們也對我也有太多的話語情懷和希望,在彼此的影響中我們都在成長……

一、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在語文教學中,總覺得,語文該是大語文,由於教育的目的是培養一個具有良好身體、良好心理和良好社會適應能力的人。教育的過程,應該是愉快地促進孩子的精神成長,潛移默化地把孩子帶入人類的優秀精神文化中,使其成為具有創造精神和獨立思維能力的全面發展的人,而承載着文化和精神的語文,尤其是語文的教學恰好承擔着對傳統文化的傳播,對中國精神的傳承和重塑。學生剛上,第一次講詩歌的時候,先講了個詩歌小專題——《一條美麗的河流——中國古典詩歌的產生和發展脈絡》,從詩歌的源頭《詩經》到屈原的《楚辭》,再到漢末五言詩的產生髮展,再到唐詩氣象、宋詩思想,還有後來的元明清時期家喻户曉的詩人和詩作。當然補充了大量的詩歌佳作,這些內容,我們很緊張的用了兩節課才學完。在學習的過程中,一方面是對學生國小詩歌背誦的充分了解,另一方面展現在他們面前的是一個完整的、系統的詩歌體系,國中時代與國小最大的不同就是思維的開啟,讓孩子嘗試着去接觸一個宏觀的概念和輪廓,他們才能慢慢的去構建完整的知識體系,最初有老師一點一滴的指導,一旦到了一定的階段,學生們自己就會構建自己的知識網絡和框架了,這就是導學自主的一種形式吧。接下來接觸到了具體的詩歌,學生就會自覺在這條河流上找到相應的點,這樣學生的知識框架就一步一步的豐滿。而對詩歌內容的學習需要啟發,努力使學生的思想昇華。比如説:十三四歲的年齡,學生情竇初開,每一個少男少女心中都有一個欽羨的異性,懵懂感情開始了,所以,在講愛情詩歌的時候從來不避諱愛的字眼,比如説講李商隱的《無題》(相見時難別亦難)的時候,除了講解詩歌的基本意思和藝術手法之外,由“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和“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引出愛的討論——什麼是愛?我們該怎麼愛一個人?

一場“愛的`教育”開始了,問學生三種情況哪個人更愛花?第一個人看見花兒開得漂亮,就把花掐下來,揣在懷裏;第二個人愛花,花兒開了,就在花兒面前轉了兩圈欣賞了一會兒離開了;第三個人,看見花開,就默默的為這株花添了一抔土和澆了水。孩子們異口同聲説第三種,這與李商隱的愛情觀是一樣的——“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這是一種什麼樣的愛?學生回答:付出。懂得了付出,就開始明白了愛。那麼我們該怎麼樣愛一個人呢?我又問孩子們,你們希望你愛的人因為你的愛而越來越優秀還是因為你的愛他受到了煩擾而越來越遭呢?孩子們陷入了沉思。我明白了,他們開始思考了,當然我們希望我們愛的人越來越好呀,那麼我們該怎麼做?一個孩子説:我會幫助他。還有一個孩子説:我覺得我們該共同努力,好好學習……純真的孩子們,在接下來的週記中,又一次跟我表明心跡:老師,您説得對,愛就是付出,想一想媽媽對我的愛,就是付出呀……孩子們的情感,懵懵懂懂的感情終於得到了充分的宣泄,對感情的美好向往,和對詩詞句子的深刻體驗,這些老師不用講,孩子們將記憶終生。

這次的課程,對我而言,也是一次愛的洗禮,在生活中,我們往往對別人比對我們的親人更有耐心,更不容易發火,多少年來,我們以為這割捨不斷的親情和血緣就是我們“不耐心”親人的資本,就是親人無條件的擔待和原諒我們的由來,可是,在這個世界上,我們時常對周圍的陌生人還滿面春風,對周圍沒有絲毫關係的路人還温和謙讓,恰恰我們忘了對真正愛自己的親人付出真心,流露真情。《孝經》中所言:“不愛其親而愛他人者,謂之背德;不敬其親而敬他人者,謂之悖理。”原來,愛是一種能力,學會愛人更是一種智慧。

二、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臨深谷,不知地之厚也。

在班級管理中,最重要的一個關注,就是孩子的情緒能力!在國中階段,孩子正值12—15歲,這個年齡是最容易使人陷入迷惘泥沼的一個人生階段,很多的煩惱化成一種莫名的不安情緒襲擾着學生,他們心中有千千結無人解釋,面對的是隻知催促學習的父母,他們的心境壞極了,心中的鬱積無處發泄,於是便尋找機會在學校搗亂、滋生是非。在是非面前,孩子是有他自己的判斷力的,只是被當時的情緒所左右,比如説,一個男同學看到同桌拿着一個新奇的筆,就想看一看,可是女孩子不讓看,於是你爭我搶,女孩子不小心打到男孩子的臉,男孩子一下急了,將筆狠狠的扔向外面,不巧碰到了燈管,燈管滅了。此時兩個孩子都冷靜下來了,他們都認識到自己錯了,只是在當時情緒的左右下,才不顧一切後果!所以,關注孩子的情緒,給予孩子情緒支持和引導,不失時機地培養孩子的情緒能力顯得尤為重要!它是一種比知識、技能更厲害的本事,被用來衡量一個人的智力,甚至能預測未來的成敗。在班會上,我開展了“認識情緒”課程,主要是幫助學生學習控制自己的怒氣、挫折和寂寞的情緒。幾次課後,學生相互打鬧、發生口角的現象明顯減少了。這5種情緒能力是:

①正確估價自己的能力。能覺察、正確地認識自己的感情。

②控制自己情感的能力。能恰當分析自己情感的起因,找到辦法來處理自己恐懼、焦慮、憤怒和悲傷等情緒。

③激勵自己的能力。能克服自滿和遲疑,調動自己的情緒去達到某個目的,還能較持久地保持這種動力。

④瞭解他人情感的能力。對他人情感和利益具有敏感性並能理解別人的觀點,欣賞不同人對事物不同的認識和感情。.

⑤善於處理人際關係的能力。比如説在期會考試來臨之前,特別是我班成績好的學生,壓力比較大,脾氣就變得比較暴躁,同時面對同學的各自忙各自的事情,對別人不再理會他又比較敏感,遇到不順心的事情就跟同學發一下脾氣,遇到一些不如意事情就向朋友大倒苦水,這就是周圍的同學感到莫名其妙,同學相處也有點緊張,這更使他想發脾氣。這其實就是孩子的不安情緒沒有把控好,使孩子正確的認識到自己的情緒,並教給孩子處理自己情緒的辦法,這樣就好多了,同學之間的關係也和睦多了!

在孩子們身上看到的這些,我們説,他們還是個孩子,是呀,有時候自己何嘗不是一個孩子?面對學生突發的事件,會不會因為事情的突然束手無策而着急?面對學生的幾次三番的説服教育之後,他依然故我,沒有絲毫的改正,會不會因此而氣急敗壞?女性又是比較容易情緒化的,作為一個女性帶着班主任,有時候把這些負面的情緒帶給了孩子們。

記得論語中一個故事,不遷怒不貳過。講的是顏回二十九歲時,頭髮全都白了,過早死去了。孔子為顏回的死哭得非常傷心,説:“自從我有了顏回,弟子們更加親密。”魯哀公問:“你的弟子誰最好學?”孔子回答:“我有叫顏回的學生愛好學習,他從來都不把自己的怒氣遷移到別人的身上,同樣的錯誤也不會犯兩次。但他不幸早死,顏回死了,再也沒有這麼優秀的學生來繼承,傳播我的理想了。”是呀,不遷怒不貳過是我們一生都在加強的修養。柔則生,順則存,上善若水,水利萬物而不爭,無堅而不摧!在對待孩子情緒和自己的事情上,我們總是想到水,順勢而導!我們的學生可能學習成績很好,可能考上北大、清華或者國際名牌學校,可是,如果他的“情緒能力”欠佳,那幸福寧靜的美好生活還會與他有緣嗎?我們會因為失去美好的東西哭泣,會因為得到滿足而喜悦,會因為得不到滿足而沮喪,還會因為受到羞辱而憤怒……這些五彩繽紛的感情,讓我們的生命充滿靈性和生機。正視情緒的存在,它們是我們擁有的感覺,是我們生命的動態能源。讓它們在一個正常的渠道里,推動我們的人生正向發展。能控制好自己的情緒,調節好自己的情緒,營造好一個和諧積極的情緒氛圍,我們和學生都得到了成長!

人生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一定要抓緊每一秒鐘的時間來學習,時時把自己沉澱、倒空、歸零。像詩人所説,我不去想是否能夠成功,既然選擇了遠方,便只顧風雨兼程;我不去想身後會不會襲來寒風冷雨,既然目標是地平線,留給世界的只能是執着的背影!在這樣一所面向未來,面向全國將走向世界的名校裏,老師能給予學生的不僅是基礎的知識教育和現代的素質教育,還有更重要的是促使學生的成長和我們自身的成長,因為我們深刻的明白,只有我們的學生在社會的各個領域中的取得成功和成為佼佼者,只有我們自己成為老師的典範,這才是我們學校培養人才巨大成功的見證!

謝謝!

與學生一起成長的演講稿4

彈指一揮間,竟也教了二十幾年學了,看着一撥一撥的孩子在我的呵護和辛勤的教育引導下,個個像豐腴的小鳥,離開我,飛向更高的藍天,聽到家長一聲一聲滿意的謝謝,我心裏充滿着高興。有趣的是自19~~年來到本園後,我一直是從小班、中班、大班這麼有規律的循環着,從懵懵懂懂的幼兒到能説會道,能寫會畫,能唱會跳的大班幼兒,我和孩子一起慢慢的成長。孩子當我是媽媽,是好夥伴,我當他們是自己的孩子,好朋友。有時,我會為他們的淘氣與無知而火冒三丈,有時我又為他們的可愛與單純而暗自好笑,通常情況下,我們都處在一種融洽的氣氛中,就在這種氛圍中,孩子們的本領一天一個變化,但是,如果我的心情不好,難免對孩子出現的錯誤變的兇巴巴的樣子,他們會傻呆呆的不知所措,這就讓我真正的理解了一句話:“親其師,信其道”。

特別是當接受小班時,讓我深深的體會到做一個幼兒教師的辛苦,也體會到一位位家長的期望,看到孩子們一雙雙天真可愛的眼神,聽到孩子們高一聲,低一聲的哭聲,我覺得身上的責任沉甸甸的,我知道我要做的很多很多,我所要付出的不是一部分,而是全部,當然付出的本身就是一種快樂,在與孩子的相處中肯定會碰到許多不順心的事。“老師,我錯了,我再也不敢了”。看到劉文卓睜着兩隻大眼睛眼淚汪汪的看着我的時候,我的心就軟了,真想再原諒他,因為他畢竟只是個孩子,但是我還是轉身進了活動室,他隨後跟在我的身後,邊哭邊向我求饒,他每次犯錯誤,不管大錯還是小錯,他總會在我沒開口之前,先採用這樣的求饒戰術,很“誠懇”的承認自己的錯誤,可是,一轉身就會出現同樣的錯誤,今天,有幾個孩子跑來説:“老師,劉文卓搶葛文泰的牌了”。

聽到這個告狀聲,我一時不知説什麼好,因為上一節課,他拽前面女小朋友的辮子,下課後,我剛批評過他,他也是這樣保證改了,可是……好幾天,我一直在想這個事,怎樣幫他改掉這些壞毛病,偶然間,我看見劉文卓和葛文泰幾個孩子在外面開心的玩着,從他們臉上那燦爛的笑容來看,他們早就忘記了前幾天的事,看到這個情景,我忽然明白了一些,犯錯誤是孩子的天性,重要的是大人如何的去正確引導和幫助,我後悔對待他所犯的錯誤顯得過於嚴肅了。那天,我拉着他的手,摸着他的小腦袋和他聊天,閒談中,我問他為什麼槍別人的東西?如果別人槍你的東西你高興嗎?怎樣就是一個人人都喜歡的好孩子,我們真誠的交談着。後來很少看到他淚汪汪的求饒了,我感到由衷的高興。人人都説,幼兒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從事着太陽底下最光輝的事業。其實,現在社會發展的很快,對幼兒教師的要求也越來越高,每一位老師都感到壓力越來越大,我也有時出現一些消極的抱怨心理:“工作真沒勁”、“這些孩子太調皮”、“家長素質太低”等等,如果經常心懷一股怨氣和帶着過一天是一天的狀態去工作,不僅影響教育能力的發揮和教學質量,還對幼兒和老師本人的身心健康產生極大的危害。

因此,只有自己及時的調節自己的心態,形成幼兒教師職業的幸福感,才能在工作中成為一個快樂的人,用欣賞的、審美的眼光看幼兒身上的優點,真誠的接納和寬容每一個孩子,其實,尊重和理解每一個孩子也會給老師本身帶來莫大的幸福感。我們幼兒教師不僅要教給孩子們科學文化知識和技能,更重要的是教孩子們學會怎樣做人,培養他們生活、自理能力、學習習慣的形成。“沒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會教的老師”,有的孩子反應敏捷而準確,有的孩子卻慢得出奇;有的孩子頭腦異常清晰,清晰得就像是夏天的雨後;有的孩子文靜得就像一泓清水;有的卻怎麼也安靜不下來,在我嚴厲的目光下靜下那麼幾分鐘都那麼艱難,而且看上去手足無措渾身不自在。但是,只要家長把孩子教到我的手裏,我都會一視同仁,甚至在較差一些的孩子身上我要花更多的精力去關心,去耐心的教育他們,我要對每一個孩子負責,對得起家長對我的信任。園丁的汗水在綠葉上閃光,教師的汗水在心靈中結果,沒有愛就沒有教育,孩子需要在充滿愛的環境中健康成長,讓我和孩子在愛中飛翔,一直到我退休,讓我和孩子在愛中一同成長,一直到我變老。

與學生一起成長的演講稿5

有人説,教師是辛勤的園丁,培育美麗的花朵;也有人説,教師是春蠶,勞作到死吐絲方盡;還有人説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塑造着學生的精神世界;更有人説,教師是蠟燭,燃燒自己去照亮別人。

我説都不是!教師就是教師,是一個永遠與學生一起學習一起成長的人。

我覺得,教師與學生是一對互相依賴的生命,是一對共同成長的夥伴。教師的幸福不僅僅是學生的進步與成長,同時還應該包括自己的充實與成長。吾生有涯,而知無涯。教師的職業特點決定了我們只有通過讀書,不斷地給自己“充電”,才能擁有源源不斷的“活水”,給自己和學生的雙重成長以堅實的保證。

今天站在這裏,我不想用那些華麗的詞藻去描述讀書的美好和意義,只想與大家一起分享一下我的成長故事。

記得剛踏上工作崗位時,學校為了讓我們儘快地熟悉業務、完成角色轉換,對我們青年教師進行了一系列的培訓。初出茅廬的我覺得這種培訓沒什麼意義,尤其是沒有必要講那些教育教學方面的理論,只要多提供幾堂精彩的示範課,讓我們模仿就可以了。因為初登講台,不懂得什麼教學方法,面對教材總是感到束手無策,不知道課堂上該講什麼、講多少,所以特別希望老教師給一個明確的、具體的、能“立竿見影”的做法或模式讓我們參照,甚至照搬,否則心裏就沒有底。這樣做果然省勁,一切都不必費心,教材的處理、教學環節的設計、課後練習的安排,等等,一切都照老教師的去做,無從下手的困擾沒有了,每天上完課回到辦公室,感覺是那樣的輕鬆,那時的我以為教學就這樣簡單、容易呢。可是,漸漸地我發現我的課堂缺乏活力、了無趣味,除了少數幾個學生在比較認真地聽講之外,其他學生表現出很淡漠的樣子,有的在下面偷偷地聊天,看課外書,做小動作,甚至有的學生乾脆趴在課桌上打起了瞌睡。每當我提問問題的時候,下面幾乎都是一片沉默。這樣的教學效果當然不好,我十分沮喪卻束手無策。再去聽老教師的課,看到人家課堂上那熱烈的氣氛,活躍的場面,我感到不解:一樣的知識,一樣的講解,為什麼效果卻差這麼多?我們的組長孫老師語重心長地説:教師和教師不同,學生和學生也不一樣,不同班級的學生,有不同的學習特點,再者,教學是一個互動的過程,需要教師根據具體情況加以變通和取捨。別人的教案和課例,只能作為一個參考,教學還是得有自己的東西啊。

一席話説得我茅塞頓開。我仔細地比較了一下與老教師的差異:老教師們熟悉教材,瞭解學生,他們的授課計劃總是以學生為中心,對學生學習中可能出現的`問題,具有預見性,並能準備好一套或幾套解決方案;他們善於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課堂語言生動,講解詳略得當;他們注重新舊知識的聯繫,使學生始終在前一知識的基礎上學習新的知識,這樣,學起來輕鬆,掌握起來也不感到困難。而我總是搞不清楚一節課到底能進行多少內容,惟恐完不成教學任務,所以總像是被人追趕似的趕進度;每節課我的第一句話通常是:“這節課我們繼續進行下一節。”完全顧及不到新舊知識的關聯;課堂上我雖然也想上出點新意,可就是不知道有什麼新方法、新手段、新角度。通過對比,我終於明白,幹工作只憑熱情是不行的,教育教學工作時刻需要心靈的介入。僅靠簡單模仿不可能掌握教學規律,它需要的是長期的學習與積累。不學習,心靈之泉就會枯竭,工作也就無“心”可用。要給學生一杯水,你就得找到永不枯竭的水源。這個水源就是學習和實踐。

帶着這樣的認識,我開始如飢似渴地投入到讀書學習中去。我首先通讀了五年制師範學校數學專業的全部教材,我要了解自己所教的這一部分在整個體系中所處的位置,及其與前後知識的關聯;同時我到處搜尋名家著作,觀摩名家課例,認真查找着自身的不足。讀書和學習讓我眼界大開。我發現,隨着閲讀量的增加,在我的眼前好象打開了一扇大門,我不敢説我已經邁進了數學王國的門檻,但我真實地領略到了數學之美,備課變得容易了,課講得生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也變得濃厚了。用我們校長的話來説,這一切都是因為我長進了——在教的過程中,我先學,我和學生們一起成長了!

有人説:經驗+反思=成長。我的成長體驗就是不斷地學習。學習的方式,可以是自我磨礪。不斷告誡自己要用心地對待工作:上課前要用心,——用心鑽研,用心備課;上課時更要用心,——用心講解,用心觀察學生的掌握情況;課後也要用心——用心回顧課堂教學的每一個細節,及時總結得失,修正教學思路,寫好授課後記,把教學過程給人啟迪的地方寫下來,反思成功之舉、失敗之處、探索之路、智慧之光、學生之見,正是這看似平常卻給人深省的課後小記,能幫助我們經常梳理自己的課堂教學,調整自己的教學心態,改進自己的教學方法,提高自己駕馭課堂教學的能力,促使自己獲得經驗、探索新路、嘗試向科研型教師方向發展。

學習的方式,也可以是與同行切磋。取人之長,補己之短,借鑑別人的經驗和方法,可以讓我們少走彎路,更快進步。現在的我已經明白,借鑑決不是照單全收,更不是亦步亦趨、機械模仿。借鑑是在別人的基礎上,加以創新和改造,形成自己的東西。

學習的方式,還可以是觀摩名家課例,與名師交流。網絡上有眾多名師案例,還有許多名師博客,可以讓我們瀏覽、觀摩,更可以直接向名師請教、切磋。名師們的教學感悟、教育理念都給了我極大的啟迪,使我獲益良多。與名師為友,讓我這個教育新兵,可以站在巨人的肩上眺望數學教學的前沿風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