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當前位置:蒙田範文網 > 公文 > 工會社團

工會分析報告多篇

欄目: 工會社團 / 發佈於: / 人氣:1.08W

工會分析報告多篇

【第1篇】社區工會幫扶困難職工調查分析報告

各級工會組織高度重視和十分關心下崗職工、困難職工的生產生活,努力探索建立工會長效幫扶特困職工的新路子。為困難職工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實際困難,但是目前導致低收入階層和特困職工羣體出現的原因是複雜的,如果僅就工會幫扶工作,使幫扶工作停留於“節日慰問型”階段,不僅難以治本,也使幫扶工作失去應有的意義,因此工會幫扶工作應在主動融入上着力。因此當前工會幫扶工作的重點是由節日活動型向長效機制型的轉變,由抓典型向全域覆蓋的結構型轉變,由單純辦實事向幫監促全方位保障轉變,實現幫扶工作經常化、社會化、制度化,必須在思路、載體、方法上等進行不懈地探索。為此,按照區委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領導小組要求,區總工會採取深入基層、走訪職工、抽樣訪談,召開座談會、發放調查問卷等形式,圍繞我區特困職工、困難職工生產和生活上存在的問題及工會組織應採取的幫扶對策、建立完善幫扶體系等方面情況進行調研。形成如下調研報告如下:

一、我區困難職工基本情況

我區共有職工總數33724人,困難職工(人均280元以下)總數3456人,約佔職工總數10%。其中:特困職工(人均245元以下)1058人。特困職工中按年齡結構分類:男50歲以下612人,50歲以上140人,女40歲以上196人,40歲以下110人。按文化結構分,國中以下692人,高中345人,大專以上21人。

從本次調查的困難職工羣體來看,其形成困難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幾種:

(一)因企業停產半停產所致。

困難職工所屬企業絕大部分是停產或半停產企業,隨着市場經濟不斷完善,國企改革不斷深化,企業改制和並軌工作的進行,職工同企業解除了勞動關係。在這些困難職工中,只有少數職工解除勞動關係後重新上崗,而絕大多數職工處於非穩定的靈活就業狀態。相當一部分困難職工的就業還沒有着落點,並且大都是“4050”人員。一家人在同一個企業的比較多,加之企業收入比較低,工資發放又不及時。

(二)因下崗失業所致。

部分企業在改制過程中,為了求生存、謀發展,不得不走出了“減員增效”的路子,職工也不得不接受了下崗的命運,這就意味着他們的生活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收入來源中斷,導致生活困難。還有部分企業因不能適應市場經濟的發展規律而慘遭淘汰,導致職工收入大幅度減少或下崗,生活陷入困境。

(三)因子女上學所致。

目前我國中國小生和大學生的教育費用對於職工家庭尤其是人均收入較低的困難職工家庭來説,確實難以承擔。一名大學生一年的費用需要上萬元,對於他們本身來説負擔太沉重。但是為了子女的未來,東拼西湊借來了學費,家裏也就一貧如洗。

(四)因單親收入低所致。

在單親家庭中,一個人收入有限,不但要承擔子女的撫養費,還要履行贍養父母的義務,生活上更是雪上加霜,難上加難。這也是導致困難職工貧困的原因。

(五)困患大病所致。

部分職工自己或家人患病,成為沉重的負擔。現在醫院的醫療費用十分昂貴,不用説下崗職工,就是有穩定收入的職工也難以承受。患傷風感冒之類,到醫院也需要數百元治療費,如果是大病、重病,尤其是癌症,其治療費用對於職工來説簡直就是天文數字,可望而不可及。調查結果顯示,因病致貧,因病返貧者在困難職工羣體中所佔比例呈上升趨勢,並還處於惡性循環之中。

二、我區困難職工幫扶工作主要做法

道里區委,區政府對困難職工幫扶工作高度重視,不斷加大政策幫扶,資金幫扶,就業幫扶力度。區總工會自開展扶貧濟困工作以來,站在立黨為公,執政為民,踐行“xxxx”重要思想高度,把扶貧濟困工作,作為民心工程,為困難職工辦了許多好事和實事,樹立了黨和政府的良好形象。

(一)統一思想、提高認識,建立組織領導機制。

區總工會明確提出了要進一步統一思想,用科學發展觀提高對幫扶特困職工工作的認識,為企業改革、發展、穩定,提供一個良好的社會環境。將幫扶工作貫穿全局,並把它當成一件大事來抓。提出了幫扶工作的思路。成立了以區總主要領導為組長,區總班子為副組長的幫扶領導機構,強化了機制建設和組織領導。形成了黨政一把手負總責,主管領導具體抓,有關部門配合抓,專人負責,齊抓共管的組織領導體系。

(二)加強管理,有的放矢,建立檔案管理機制。

為了保證對特困職工的情況瞭如指掌,開展了全覆蓋的調查摸底,對全區特困職工的自然情況、家庭人口、經濟來源、困難狀況及家庭人口構成、經濟收入、就業意向、勞動技能、子女就業、家庭成員身體狀況、困難原因及困難程度等基本情況進行了登記,摸清底數,建立健全了困難職工檔案管理制度,實現了對特困職工的動態管理,做到了“一人一底一策”,實現了掌握動態指數最新,掌握困難情況最新的目的。

(三)強化指導,搭建平台,建立就業救助機制。

再就業是困難職工脱困解貧的根本,因此工會採取措施,加大力度,多方位、多層次、多渠道幫助困難職工再就業。一是集中幫助零就業家庭、4050人員重新上崗。4月11日,區工會在撫順街舉辦了為困難職工和農民工援助五項行動,暨崗位援助,就業培訓,創業指導,困難幫扶,維權服務。開展了崗位援助暨招聘大集,有105個單位提供近1000多個崗位,近85%達成協議。二是開展培訓服務再就業。充分發揮工會組織的網絡優勢,舉辦職業培訓班,制定培訓計劃,面對下崗、失業職工,積極開展多層次、多形式、多行業的職業技能培訓,以培訓促進再就業,三是利用職介拓展再就業。完善職介組織,區工會困難職工幫扶中心為困難職工羣體提供及時、快捷、高效的服務。四是開展“共同約定行動”,針對金融危機對企業的影響,區總於3月3日舉行了“共同約定行動”推進大會,企業代表表態,力求企業不減員、不減薪,簽定了責任狀和約定書,維護職工的合法權益。

(四)走訪慰問,雪中送炭,建立常年的送温暖機制。

積極做好走訪慰問工作,每逢春節、元旦、“五一”、“十一”、中秋節五大節日,區工會都要走訪困難職工,送去慰問品和慰問金。為有特困證職工送去大米、豆油等慰問品。去年春節,區工會投入10萬元,為947名特困職工,51名農民工,40名困難勞模送去價值每人200元的生活用品。

(五)金秋助學,資助寒子,建立就學救助機制。

針對特困職工子女上學難的問題,幫助特困職工子女圓大學夢想,區工會廣泛開展“金秋助學活動”,通過企業贊助,工會資助,使困難職工子女上學的學費得到了及時的幫助,充分感受到工會這個大家庭的温暖。連續3年,我們和聯強,寶宇、大東等公司為70多名考上大學的特困子女解決學費,有的連續資助到學生畢業。工會與企業老總直接深入到特困職工家,送去助學金。哈報以“我們學費有着落”給予報道。

(六)整合資源,減免藥費,建立醫療救助機制。

部分街道整合社區資源,解決困難職工就醫難問題,與駐街醫療機構為貧困家庭辦理就醫卡,為困難職工就醫提供了有效地幫扶,在求醫問藥予以優惠。區工會與哈市第十醫院、建國藥店建立特困職工就醫卡。在困難職工中開展了腫瘤、尿毒症、心臟病等重大疾病的調查摸底,進行一次性補助。

(七)領導帶頭,結成對子,建立“一幫一”長效機制

按照“一幫一”幫扶的要求,區級領導率先垂範,帶頭幫扶,起到了表率作用。總工會多次舉行幫扶困難職工捐款活動,到困難職工家中,送政策、送資金、送信息、送項目,幫助困難職工解決實際困難。在春節期間,區五大班子領導帶頭深入困難職工家庭,問寒問暖,極大地促進了幫扶活動的深入開展。我區第二輪“一幫一”工作通過市“一幫一”辦驗收。通過三年的努力,全區930名副科級以上幹部幫扶的對子全部達到脱貧標準。

三、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認識不到位。

在幫扶工作中,有些單位的領導認識不到位,認為此項工作可有可無,出現工作力度不大,缺乏有效幫扶手段,制度落實不到位等現象,影響了幫扶工作的整體推進。

(二)協調不到位。

困難職工的幫扶工作是一項社會工程,不是工會一家的事,需要加強同政府有關職能部門的協調聯繫,建立起互相配合的有效機制。困難職工幫扶中心作為工會幫扶工作的平台,基本上是工會自己單獨運作和管理,與政府相關部門溝通和協調不夠,與社會其他組織開展的救助活動聯繫更少,沒有將社會其它救助資源有效利用。無論是在經濟上、政策上、信息上都無法與政府職能部門相比,對困難職工不能從根本上給與扶貧救助。

(三)宣傳不到位。

在幫扶優惠政策的宣傳上存在漏洞。許多企業和職工在談到幫扶優惠政策時,都表示不知道,或者説知道一些但不清楚具體內容,當然就無法享受到這些優惠政策了。

(四)資金不到位

資金匱乏造成落實力度不夠,幫扶工作後勁不足,形成了幫扶工作的瓶頸。有些優惠政策的落實要有雄厚的資金作支撐,才能建立起長效機制。

四、思考與建議

幫扶工作作為一項系統工程,具有政策性強,涉及面廣,週期長,所需資金多等特點,需要全社會共同努力、需要各部門協同工作、需要法規完善配套。因此提出以下建議:

(一)進一步提高思想認識

要認識到困難職工羣體問題是影響社會穩定和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黨委和政府都應該高度重視,深刻領會幫扶困難職工的重要意義,加大對他們的關愛,將幫扶工作實效納入幹部考評主要內容,使他們早日擺脱貧困。

(二)進一步落實再就業優惠政策

就業是解困的根本途徑。把解決就業問題作為首要的目標,落實好已經制定的各項再就業優惠政策。要幫助困難職工通過市場實現就業和再就業,切實落實勞動、財政、税務、工商和金融信貸方面優惠政策。要加大督查落實政策的力度。利用優惠政策鼓勵就業,通過多種就業渠道,保證職工實現就業和再就業。

(三)進一步完善社會保障體系。

要擴大生活保障的內容和範圍,如擴大互助醫療保險,補充養老保險,在就醫、住房、子女上學等方面應對困難職工羣體輔之以必要保險政策和特殊照顧。要多渠道籌集就業基金,要動員社會捐助,地方財政要保證支出一定比例的就業基金。把保障勞動者權益放在第一位。凡拖欠職工工資、保險金和集資款的應當限期清償。對患重大疾病(癌症、白血病等疑難病症)的特困職工,國家和社會要多承擔醫療費。

(四)進一步完善協調機制。

幫扶工作要調動全社會各方面的力量,僅僅單純依靠單方面的力量不能達到很好的效果。工會不能大包大攬,工會也不能代替黨委政府做幫扶工作,工會做些輔助的解困工作。建議第三輪“一幫一”活動以黨員幹部和機關企事業單位為主體,社會各界參與,結對子幫扶困難職工。

(五)進一步發揮社區的作用。

要加強社區建設,要多渠道籌集解困基金,拓寬救助渠道,在“低保”的基礎上完善社區綜合保障制度,社區要儘快建立健全多功能、全方位的社會保障服務網絡,集就業介紹、法律援助、生活救助、社會保障於一體,為困難職工羣體提供快速、高效、方便的解困服務。

(六)進一步加強困難職工幫扶中心工作。

職工幫扶中心是工會的一個窗口,工會的職責可以通過“中心”來實現,“中心”是幫扶困難職工的一個載題、平台,是工會長效幫扶困難職工的一個機制,上可以為黨委和政府分憂,下可為困難職工解愁,因此,黨委和政府要在“中心”的編制、人員、資金上予以支持,以達到幫扶困難職工,讓困難職工和社會受益的目的。

【第2篇】9月社區工會幫扶困難職工調查分析報告

各級工會組織高度重視和十分關心下崗職工、困難職工的生產生活,努力探索建立工會長效幫扶特困職工的新路子。為困難職工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實際困難,但是目前導致低收入階層和特困職工羣體出現的原因是複雜的,如果僅就工會幫扶工作,使幫扶工作停留於“節日慰問型”階段,不僅難以治本,也使幫扶工作失去應有的意義,因此工會幫扶工作應在主動融入上着力。因此當前工會幫扶工作的重點是由節日活動型向長效機制型的轉變,由抓典型向全域覆蓋的結構型轉變,由單純辦實事向幫監促全方位保障轉變,實現幫扶工作經常化、社會化、制度化,必須在思路、載體、方法上等進行不懈地探索。為此,按照區委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領導小組要求,區總工會採取深入基層、走訪職工、抽樣訪談,召開座談會、發放調查問卷等形式,圍繞我區特困職工、困難職工生產和生活上存在的問題及工會組織應採取的幫扶對策、建立完善幫扶體系等方面情況進行調研。形成如下調研報告

一、我區困難職工基本情況

我區共有職工總數33724人,困難職工(人均280元以下)總數3456人,約佔職工總數10%。其中:特困職工(人均245元以下)1058人。特困職工中按年齡結構分類:男50歲以下612人,50歲以上140人,女40歲以上196人,40歲以下110人。按文化結構分,國中以下692人,高中345人,大專以上21人。

從本次調查的困難職工羣體來看,其形成困難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幾種:

(一)因企業停產半停產所致。

困難職工所屬企業絕大部分是停產或半停產企業,隨着市場經濟不斷完善,國企改革不斷深化,企業改制和並軌工作的進行,職工同企業解除了勞動關係。在這些困難職工中,只有少數職工解除勞動關係後重新上崗,而絕大多數職工處於非穩定的靈活就業狀態。相當一部分困難職工的就業還沒有着落點,並且大都是“4050”人員。一家人在同一個企業的比較多,加之企業收入比較低,工資發放又不及時。

(二)因下崗失業所致。

部分企業在改制過程中,為了求生存、謀發展,不得不走出了“減員增效”的路子,職工也不得不接受了下崗的命運,這就意味着他們的生活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收入來源中斷,導致生活困難。還有部分企業因不能適應市場經濟的發展規律而慘遭淘汰,導致職工收入大幅度減少或下崗,生活陷入困境。

(三)因子女上學所致。

目前我國中國小生和大學生的教育費用對於職工家庭尤其是人均收入較低的困難職工家庭來説,確實難以承擔。一名大學生一年的費用需要上萬元,對於他們本身來説負擔太沉重。但是為了子女的未來,東拼西湊借來了學費,家裏也就一貧如洗。

(四)因單親收入低所致。

在單親家庭中,一個人收入有限,不但要承擔子女的撫養費,還要履行贍養父母的義務,生活上更是雪上加霜,難上加難。這也是導致困難職工貧困的原因。

(五)困患大病所致。

部分職工自己或家人患病,成為沉重的負擔。現在醫院的醫療費用十分昂貴,不用説下崗職工,就是有穩定收入的職工也難以承受。患傷風感冒之類,到醫院也需要數百元治療費,如果是大病、重病,尤其是癌症,其治療費用對於職工來説簡直就是天文數字,可望而不可及。調查結果顯示,因病致貧,因病返貧者在困難職工羣體中所佔比例呈上升趨勢,並還處於惡性循環之中。

二、我區困難職工幫扶工作主要做法

道里區委,區政府對困難職工幫扶工作高度重視,不斷加大政策幫扶,資金幫扶,就業幫扶力度。區總工會自開展扶貧濟困工作以來,站在立黨為公,執政為民,踐行“xxxx”重要思想高度,把扶貧濟困工作,作為民心工程,為困難職工辦了許多好事和實事,樹立了黨和政府的良好形象。

(一)統一思想、提高認識,建立組織領導機制。

區總工會明確提出了要進一步統一思想,用科學發展觀提高對幫扶特困職工工作的認識,為企業改革、發展、穩定,提供一個良好的社會環境。將幫扶工作貫穿全局,並把它當成一件大事來抓。提出了幫扶工作的思路。成立了以區總主要領導為組長,區總班子為副組長的幫扶領導機構,強化了機制建設和組織領導。形成了黨政一把手負總責,主管領導具體抓,有關部門配合抓,專人負責,齊抓共管的組織領導體系。

(二)加強管理,有的放矢,建立檔案管理機制。【3】【4】

【第3篇】調查報告:社區工會幫扶困難職工調查分析報告

各級工會組織高度重視和十分關心下崗職工、困難職工的生產生活,努力探索建立工會長效幫扶特困職工的新路子。為困難職工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實際困難,但是目前導致低收入階層和特困職工羣體出現的原因是複雜的,如果僅就工會幫扶工作,使幫扶工作停留於“節日慰問型”階段,不僅難以治本,也使幫扶工作失去應有的意義,因此工會幫扶工作應在主動融入上着力。因此當前工會幫扶工作的重點是由節日活動型向長效機制型的轉變,由抓典型向全域覆蓋的結構型轉變,由單純辦實事向幫監促全方位保障轉變,實現幫扶工作經常化、社會化、制度化,必須在思路、載體、方法上等進行不懈地探索。為此,按照區委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領導小組要求,區總工會採取深入基層、走訪職工、抽樣訪談,召開座談會、發放調查問卷等形式,圍繞我區特困職工、困難職工生產和生活上存在的問題及工會組織應採取的幫扶對策、建立完善幫扶體系等方面情況進行調研。形成如下調研報告如下:

一、我區困難職工基本情況

我區共有職工總數33724人,困難職工(人均280元以下)總數3456人,約佔職工總數10%。其中:特困職工(人均245元以下)1058人。特困職工中按年齡結構分類:男50歲以下612人,50歲以上140人,女40歲以上196人,40歲以下110人。按文化結構分,國中以下692人,高中345人,大專以上21人。

從本次調查的困難職工羣體來看,其形成困難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幾種:

(一)因企業停產半停產所致。

困難職工所屬企業絕大部分是停產或半停產企業,隨着市場經濟不斷完善,國企改革不斷深化,企業改制和並軌工作的進行,職工同企業解除了勞動關係。在這些困難職工中,只有少數職工解除勞動關係後重新上崗,而絕大多數職工處於非穩定的靈活就業狀態。相當一部分困難職工的就業還沒有着落點,並且大都是“4050”人員。一家人在同一個企業的比較多,加之企業收入比較低,工資發放又不及時。

(二)因下崗失業所致。

部分企業在改制過程中,為了求生存、謀發展,不得不走出了“減員增效”的路子,職工也不得不接受了下崗的命運,這就意味着他們的生活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收入來源中斷,導致生活困難。還有部分企業因不能適應市場經濟的發展規律而慘遭淘汰,導致職工收入大幅度減少或下崗,生活陷入困境。

(三)因子女上學所致。

目前我國中國小生和大學生的教育費用對於職工家庭尤其是人均收入較低的困難職工家庭來説,確實難以承擔。一名大學生一年的費用需要上萬元,對於他們本身來説負擔太沉重。但是為了子女的未來,東拼西湊借來了學費,家裏也就一貧如洗。

(四)因單親收入低所致。

在單親家庭中,一個人收入有限,不但要承擔子女的撫養費,還要履行贍養父母的義務,生活上更是雪上加霜,難上加難。這也是導致困難職工貧困的原因。

(五)困患大病所致。

部分職工自己或家人患病,成為沉重的負擔。現在醫院的醫療費用十分昂貴,不用説下崗職工,就是有穩定收入的職工也難以承受。患傷風感冒之類,到醫院也需要數百元治療費,如果是大病、重病,尤其是癌症,其治療費用對於職工來説簡直就是天文數字,可望而不可及。調查結果顯示,因病致貧,因病返貧者在困難職工羣體中所佔比例呈上升趨勢,並還處於惡性循環之中。

二、我區困難職工幫扶工作主要做法

道里區委,區政府對困難職工幫扶工作高度重視,不斷加大政策幫扶,資金幫扶,就業幫扶力度。區總工會自開展扶貧濟困工作以來,站在立黨為公,執政為民,踐行“xxxx”重要思想高度,把扶貧濟困工作,作為民心工程,為困難職工辦了許多好事和實事,樹立了黨和政府的良好形象。

(一)統一思想、提高認識,建立組織領導機制。

區總工會明確提出了要進一步統一思想,用科學發展觀提高對幫扶特困職工工作的認識,為企業改革、發展、穩定,提供一個良好的社會環境。將幫扶工作貫穿全局,並把它當成一件大事來抓。提出了幫扶工作的思路。成立了以區總主要領導為組長,區總班子為副組長的幫扶領導機構,強化了機制建設和組織領導。形成了黨政一把手負總責,主管領導具體抓,有關部門配合抓,專人負責,齊抓共管的組織領導體系。

(二)加強管理,有的放矢,建立檔案管理機制。

【第4篇】市總工會踐行科學發展觀分析檢查報告

市總工會踐行科學發展觀分析檢查報告

按照市委和市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領導小組的統一部署,在市委第三指導檢查組的指導幫助下,市總工會加強領導,精心組織,紮實開展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緊緊圍繞“科學發展、富民強市”這個主題,以“主動依法科學維權,構建和諧勞動關係,推動經濟文化強市建設”為推動工會工作科學發展的實踐載體。通過召開動員大會,組織集中學習,開展思想討論、心得交流、深入調研,舉辦研討會、專題講座,組織考試等靈活多樣的形式,比較圓滿地完成了學習調研階段的各項任務,取得初步成效。為了做好分析檢查階段的工作,我們採取召開黨支部組織生活會、書面向縣區總工會、大企業工會、市直產業(系統)工會徵求意見等形式,廣泛聽取各方面的意見建議。在此基礎上,召開了專題民主生活會,形成了分析檢查報告如下:

一、黨的十六大以來市總工會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情況

在市委的堅強領導下,市總工會認真學習貫徹黨的十六大和十七大精神,緊緊圍繞全市工作大局,以構建和諧勞動關係為主線,以推動《工會法》、《勞動法》、《勞動合同法》等法律法規的全面貫徹實施為抓手,以解決職工羣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為重點,以加強組織建設、提高自身素質為保障,求真務實,乘勢而上,為全市經濟社會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一)圍繞推動經濟發展,積極實施創新創業工程,動員組織廣大職工充分發揮主力軍作用。以“技術創新、崗位創優、生產創安、業績創佳”四創活動為載體,積極實施職工創新創業工程,廣泛發動職工深入開展勞動競賽、合理化建議、技術革新、技術比武、重點工程立功競賽等活動,有力地促進了企業的效益提高和技術進步。近年來,全市職工開展技術革新8854項,應用新材料、新工藝3785 項,總結先進操作法4271項,共創造(節約)經濟價值9.65億元;提合理化建議25.12萬條,創造(節約)經濟價值13.14億元。針對世界金融危機不斷蔓延,很多企業生產經營受到嚴重影響的實際情況,今年在全市廣大職工中深入開展了“同舟共濟保增長、建功立業促發展”主題勞動競賽活動,引導職工立足本職、紮實工作、敬業奉獻,為企業實現平穩較快發展獻計出力。積極推行簽訂勞動安全衞生專項協議,廣泛開展“安康杯”競賽、“安全生產月”、特種作業人員安全技能大賽等活動,強化了廣大職工的安全意識,促進了全市安全生產形勢的持續穩定。深入開展創建“工人先鋒號”活動,通過會議表彰、媒體宣傳、活動推介等多種形式加強對勞模事蹟、勞模精神的宣傳,認真落實勞模的政治經濟待遇,積極做好睏難勞模救助工作,使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的社會氛圍更加濃厚。

(二)圍繞弘揚先進文化,積極實施職工素質工程,着力提高廣大職工的知識化水平。深入開展政策宣傳進企業、創爭活動進企業、廉潔誠信進企業、和諧理念進企業、文化陣地進企業等“五進企業”活動,努力推動企業文化和職工文化建設。一是積極開展多種形式的主題教育,加強形勢政策和省情市情教育,引導廣大職工準確把握、自覺貫徹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省市委的決策部署,以主人翁的態度理解支持改革、積極推進改革。今年以來,採取召開會議、入企宣講、發倡議書、開展“企業有困難、職工怎麼辦”大討論等多種形式,着力引導職工堅定信心、樹立勇氣,與企業共克時艱、共渡難關。二是深入推進“創建學習型組織、爭做知識型職工”活動,積極實施女職工“素質提升”行動,廣大職工的技術技能素質得到不斷提升。三是認真做好職工職業道德“雙十佳”評選表彰工作,與市國資委聯合開展廉政文化進企業活動,不斷深化職工職業道德建設。四是繼續開展“文明和諧職工家庭”創建活動,積極營造“廉潔治家、文明立家、和諧安家”的良好社會風尚。五是注重加強工人文化宮、俱樂部等陣地建設,積極倡導建立各種羣眾性的文體組織,廣泛開展各種形式的精神文明創建活動,不斷豐富活躍職工業餘文化生活。近年來,我們堅持每年舉辦一次職工文化藝術節或職工運動會,陶冶職工情操、強健職工體魄,形成了工會文化品牌,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好評。

(三)圍繞構建和諧社會,積極實施維權維穩工程,努力發展互利雙贏的新型勞動關係。認真貫徹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工會維權觀,以職工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為重點,大力加強維權機制建設,竭誠為職工説話辦事,確保職工共享改革發展成果。市縣(區)兩級全部成立了職工維權工作領導機構,建立工會與政府聯席會議制度、勞動關係三方協調機制,形成了“黨委領導、政府重視、各方支持、工會運作、職工參與”的社會化維權格局。積極推進企事業單位建立廠務公開制度、職代會制度、平等協商簽訂集體合同制度、職工董監事制度,使廣大職工的合法權益得到有效落實。其中,我市非公有制企業推行“五四三六”工作機制的做法得到全國廠務公開辦公室領導的高度評價。建立健全了信訪問題排查 調處和突發性事件預警機制,開通了“12351”職工維權熱線,妥善處置職工信訪案件。以開展“五項制度規範年”活動為有效載體,深入推進創建“勞動關係和諧企業”工作,規範企業行為,落實職工權益,推動形成了企業發展、職工受益、社會和諧的良好局面。今年,市總工會牽頭聯合市直四家單位,在全市範圍內開展了企業與職工“共同約定”行動,引導企業與職工在經濟危機形勢下,通過充分協商,求同存異、和衷共濟、共謀發展。截至目前,全市共有7992家企業的97萬名職工參加了創建活動;有2363家企業被命名為“勞動關係和諧企業”,其中國家級1家、省級18家、市級127家。

(四)圍繞關注改善民生,積極實施扶弱濟困工程,堅持不懈地為職工羣眾辦實事、做好事。認真履行“第一知情人、第一報告人、第一幫扶人、第一監督人”的職責,深入開展以“助困、助學、助技、助崗、助法、助醫”為主要內容的“六助”行動,不斷創新服務載體、完善服務手段、拓展服務領域,逐步形成了生活救助與多種救助相結合、集中救助與應急救助相結合、工會救助與社會救助相結合的工會幫扶工作體系。近年來,各級工會共籌集發放送温暖資金1154.5 萬元,走訪慰問特困職工198321 人次;牽頭組織開展了結對幫扶困難職工家庭活動,共結對幫扶困難職工家庭、單親女職工家庭3979户;積極開展“金秋助學”、“幫扶送教育”活動,五年累計籌集助學金539.91萬元,資助2303 名特困職工子女走進了大學校門;全市各級工會培訓下崗失業人員21萬餘人次,幫助37790 名下崗失業人員實現再就業。深入開展“農民工有困難找工會”活動,積極推動將農民工納入勞動就業、技能培訓、評先樹優、社會救助範圍,努力幫助他們解決生產生活困難。市總工會和12個縣區總工會全部成立了困難職工幫扶中心,及時為廣大職工特別是困難職工提供全方位的幫助和服務。

(五)圍繞提升服務水平,積極實施固本強基工程,以改革的精神加強工會自身建設。以“最大限度地把廣大職工組織到工會中來”為目標,突出主題,明確重點,先後組織開展了工會組織“建設年”、“規範年”、“創新年”活動,大力推進工會組建和會員發展工作。截至20xx年9月底,全市共建立工會組織10688個、發展會員1040832人。紮實深入地開展“黨工共建”、“三級聯創”、建設“職工之家”活動,認真貫徹落實《企業工會工作條例》,以創建和評選“千家規範化示範工會組織”為載體,大力推進企業工會規範化建設,基層工會組織體系逐步完善、活力不斷增強、作用發揮明顯。目前,全市所有的鄉鎮(街道)全部建立了工會組織,鄉鎮(街道)、村居(社區)、企業“小三級”工會組織網絡初步形成。積極探索建立工會工作考核評價、教育培訓和獎懲激勵機制,着力解決工會幹部隊伍中存在的“五不為”問題,工會幹部幹事創業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得到有效調動。創新完善工會經費徵繳措施,注重加強內部審查監督,工會經費收入持續穩步增長,市總工會連續多年被評為全國工會財務工作先進單位。沂州賓館、職工消費合作社、職工旅行社等所屬企事業保持健康穩定的發展態勢,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二、與科學發展觀不相適應的主要問題

通過不斷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我市工會各項工作得以穩步推進,並取得了一定成績,但與科學發展觀的要求、建設經濟文化強市的需要和廣大職工羣眾的期望相比,還有一定的差距,在解放思想、工作作風、體制機制和隊伍建設等方面還存在不足,工會各項業務工作也存在一些需要解決的突出問題。

(一)堅持科學發展的思想意識還不夠強烈。理論學習的主動性、系統性不足,對科學發展觀理論的理解還不夠系統、深刻。對新情況、新問題缺乏深層次思考,進取、創新意識不足,靈活運用科學發展觀解決問題的能力尚待加強。工作中有時存在因循守舊現象,只求過得去,不求過得硬。市總機關在一定程度上還存在部門本位主義思想,對部門利益與工作大局的把握不夠準確到位。

(二)踐行科學發展的工作作風還不夠紮實。個別機關幹部仍存在作風不夠紮實、不夠細緻的問題,工作中有畏難情緒和浮躁情緒,辦事效率和服務質量有待進一步提高。深入基層、深入一線調查研究不足,常常因工作繁忙或因會議、事務多等為由,很少安排時間下基層進行調研,調查研究的深度還不夠,往往是採取開座談會、聽彙報的形式來進行調研,而共同探討研究幫助基層解決實際問題不夠;調查研究的成效還不夠明顯,通過調研解決工作難題力度還不夠,對基層的工作指導和服務不夠到位。

(三)保證科學發展的體制機制還不夠完善。主要表現在:自上而下與自下而上相結合的工作方式尚未很好形成;圍繞全局開展工作與從基層實際出發創新發展的工作思路還不夠清晰;貫徹市委和上級工會的工作部署和工作要求在具體執行方面開拓創新還不夠;轉變工作方式方法效果不明顯,召開會議多、評比表彰多的現象還未根本改變。工會工作尚未建立系統、有效的目標管理體制,缺少績效考核,無法充分調動基層的積極性。

(四)適應科學發展的能力水平還不夠過硬。面對日益加重的工會工作任務,面對法律賦予的促進企業發展、維護職工權益的工作要求,工會幹部隊伍中出現了一些不適應、不勝任的情況。業務培訓工作亟需加強,工會幹部隊伍素質有待進一步提高;鄉鎮(街道)總工會沒設專職工會主席或副主席,基層工會幹部工作主動性、積極性、創造性還沒有得到充分調動。市總班子自身建設還有待加強,尤其是在系統學習理論、準確判斷形勢、全面掌握情況、科學推進各項工作方面還需要進一步完善和提高。

(五)推動科學發展的工作成效還不夠明顯。主要表現在:一是在圍繞中心、服務大局方面仍然存在着工作着力點找得不夠準、結合的文章做得不夠好、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不夠強等問題。二是在推進職工文化、企業文化建設,提高職工技能,創新職工思想政治工作的內容和形式等方面,也還存在着一些薄弱環節。三是基層工會組織的覆蓋面有待進一步擴大,還有一部分企事業單位尤其是規模較小的非公有制經濟組織沒有建立工會,還有一部分職工尤其是農民工沒有加入到工會組織中來,鄉鎮(街道)工會、產業(系統)工會建設還需進一步加強。四是扶貧幫困的長效機制還不夠完善,解決職工最關心、最現實的實際問題手段還不夠多。五是職工維權形勢依然嚴峻。受全球經濟危機影響,部分企業因經營困難被迫裁員、減薪甚至破產倒閉,勞資糾紛和羣體性事件多發;部分企業不規範用工,工會依法維護職工合法權益任重道遠。

存在上述問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客觀的,也有主觀的;既有歷史的,也有形勢發展中出現的;既有全國、全省工會普遍性的,也有* *工會自身方面的。其中工會自身方面的原因是主要的,是解決其他問題的關鍵。從市總自身來看,造成上述問題的原因主要有:一是對科學發展觀深入、系統學習不夠,理解不夠深刻,對工會工作面臨的新情況新問題分析得不夠透、研究得不夠深,推進工作深入能力有待進一步增強;二是把握經濟社會發展規律和勞動關係的新特點,及時發現和解決勞動關係中帶苗頭性、傾向性的問題不夠,善於發現、總結、培育、推廣基層工作中的先進典型不夠,通過總結典型經驗推動工作的能力有待加強。三是源頭參與,服務服從於黨和政府工作大局、服務職工羣眾,充分發揮工人階級主力軍作用,推動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和領導全市工會工作的水平有待提高;四是思想作風、工作作風還需要進一步改進,深入調研、督促檢查、指導幫助、統籌兼顧、狠抓落實有待加強等。

對上述五個方面的問題,市總堅持邊整邊改,已擬定整改方案,徵求各方面意見,抓緊推進落實。

三、在開展學習實踐活動中形成的新認識

回顧總結這些年來學習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實踐,特別是通過結合工會工作開展的學習實踐活動,市總工會班子在學習思考、深入調研和討論中,對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進一步做好新形勢下工會工作有以下幾點體會。

(一)必須毫不動搖地堅持黨對工會的領導。堅持黨的領導,是工會的政治原則、本質要求和根本保證,也是我國工會區別於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工會的根本特點。要毫不動搖地堅持黨的領導,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把黨的路線方針政策體現到工會的各項工作之中,把廣大職工羣眾緊密團結在黨的周圍,發揮工會作為黨聯繫職工羣眾的橋樑紐帶作用,為鞏固黨的執政基礎、實現黨的執政使命、推進黨的事業作出貢獻。

(二)必須服從服務於黨和政府工作大局。工會工作是黨的羣眾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圍繞黨政中心開展工作,既是黨對工會提出的要求,又是工會組織義不容辭的責任。各級工會要始終圍繞市委市政府中心任務,充分發揮工會的特點和優勢,着眼實現經濟社會發展的歷史性跨越的新要求,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制定工作目標,謀劃工作思路,明確工作重點,最大限度地調動廣大職工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為推動我市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貢獻智慧和力量。

(三)必須以職工為本,主動依法科學維權。工會是職工權益的代表者和維護者。要着眼於保持黨同職工羣眾的血肉聯繫,切實把維護廣大職工羣眾的利益作為工會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依法維護職工羣眾的勞動經濟權益、民主政治權利、精神文化權益和社會權利。要健全黨和政府主導的維護職工羣眾權益機制,把維護職工權益貫穿於推動改革、促進發展、積極參與、大力幫扶的全過程,努力實現維護全國人民總體利益與維護職工羣眾具體利益的統一,促進企業發展與維護職工權益的統一,維護職工羣眾權益與教育引導職工提高自身素質的統一。

(四)必須不斷擴大覆蓋面、增強凝聚力。貫徹“組織起來、切實維權”的工作方針,哪裏有職工、哪裏就要有工會組織,把包括農民工在內的廣大職工組織到工會中來,緊密團結在黨的周圍,是保持工人階級先進性、發揮國家政權重要社會支柱作用的組織保障。要努力提高服務能力,完善服務手段,拓寬服務領域,形成服務體系,始終注重工作的質量和效果,切實為職工羣眾辦實事、做好事、解難事,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廣大職工羣眾的根本利益,不斷增強工會組織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五)必須適應時代要求,解放思想、改革創新。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是黨的思想路線的根本要求,改革創新是推進各項事業向前發展的強大活力。只有與時代發展同進步、與職工羣眾共命運,工會組織才能煥發出新的生機和活力。要深刻認識當今世界和當代中國發展的新趨勢,深刻認識經濟關係和勞動關係更加複雜多樣的新特點,深刻認識職工隊伍的新變化,從國情、省情、市情、會情出發,求真務實、開拓創新,使工會工作更好地體現時代性、把握規律性、富於創造性。

四、今後推進科學發展的主要思路和措施

面對新的形勢和任務,市總工會確定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工會工作的總體思路是: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科學發展觀,認真落實中央和省市委一系列重大決策部署,按照“保增長、促穩定、創和諧、固基礎、提水平”的總體要求,以團結動員廣大職工推動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為工作主線,着力引導職工堅定信心、着力激發職工創造熱情、着力維護職工隊伍和社會穩定、着力推動落實保障和改善民生政策、着力加強工會自身建設,振奮精神,開拓進取,同心同德,共克時艱,為加快推進經濟文化強市建設做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一)積極應對國際金融危機帶來的新挑戰,團結動員廣大職工為促進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獻計出力。一是注重加強形勢政策教育。繼續開展以“宣講形勢強信心、共克時艱保增長”為主題的形勢任務教育活動,引導職工正確認識當前的經濟形勢,在困難中看到機遇、在危機中看到契機,增強信心、樹立勇氣,與企業同舟共濟、共謀發展。二是深入推進“同舟共濟保增長、建功立業促發展”主題競賽活動。圍繞推進產業升級、提升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引導廣大職工積極開展技術革新、技術協作、發明創造、合理化建議活動;圍繞挖潛提效、增收節支、安全生產,廣泛組織開展各種形式的勞動競賽、服務競賽、“安康杯”競賽活動;圍繞推動擴大內需,積極組織職工在重點領域、重大項目中開展立功競賽活動;圍繞節約型社會建設,深入開展“我為節能減排作貢獻”活動。三是大力弘揚時代勞模精神。組織發動勞動模範、能工巧匠、專家學者開展向中小企業,特別是受經濟危機影響嚴重的企業送管理、送人才、送技術、送項目活動,幫助企業走出經營困境,實現正常運轉。

(二)充分發揮工會“大學校”作用,全面提高廣大職工的思想道德素質和技術技能水平。一是積極實施職工素質工程。大力開展“創建學習型組織,爭做知識型職工”和職工“三技”活動,努力培養造就一支知識型、技術型、創新型的職工隊伍。根據當前一些企業停產半停產的實際,動員企業開展多層次、多類型、多渠道的技術培訓,切實提高職工技術技能水平,為職工適應企業轉型升級創造條件。二是不斷提升職工道德水平。深入推進職工職業道德建設,廣泛開展“企業有困難、職工怎麼辦”職業道德大討論活動,引導職工切實增強忠誠企業、堅守崗位、無私奉獻的思想信念,真正做到與企業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三是全面推進職工文化建設。組織引導企業立足實際、因地制宜,廣泛開展各種積極向上、健康有益的文體娛樂活動,加強心理疏導、緩解工作壓力、鼓舞職工士氣,不斷增強企業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三)不斷深化勞動關係和諧企業創建活動,努力促進職工隊伍和社會穩定。一是認真落實有關法律法規。繼續抓好《勞動合同法》、《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勞動合同法實施條例》等法律法規的宣傳貫徹,積極推進區域(行業)性集體合同制度,廣泛推行工資集體協商制度、女職工權益保護專項集體合同。二是切實加強職工民主管理。着力推進非公有制企業和區域(行業)性職工民主管理工作,不斷擴大職代會、廠務公開制度的覆蓋面,繼續開展職代會星級創建活動,努力增強職代會質量和實效。三是大力開展“共同約定行動”。以“共克時艱、共謀發展、共創和諧”為主題,督促企業履行社會責任、關愛職工生活,努力做到不裁員或少裁員,不減薪或少減薪,保證就業崗位、穩定職工收入;引導廣大職工增強大局觀念,與企業共渡難關。四是加大勞動關係協調力度。積極構建多層次、廣覆蓋的勞動爭議調解網絡,探索推行多種科學有效的勞動爭議調解模式,加強職工法律援助工作,為職工依法維護自身合法權益提供有力支持。五是努力維護職工隊伍穩定。加強正面宣傳教育,引導廣大職工正確對待利益調整和暫時困難,以理性合法方式表達利益訴求。認真做好職工信訪工作,積極協助黨政妥善處理職工羣體性事件。嚴密防範境內外敵對勢力對職工隊伍進行滲透和破壞,防止非法“維權”組織產生。

(四)進一步健全完善幫扶工作機制,積極協助解決職工羣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一是突出推動落實民生政策。積極推動政府完善社會保障制度,督促用人單位依法為職工繳納養老、醫療、失業、工傷、生育等社會保險費,逐步提高保險制度的覆蓋面、統籌層次和保障水平。二是突出強化幫扶救助功能。大力推進困難職工幫扶中心規範化建設,健全組織網絡、擴大幫扶範圍、完善工作內容、增加資金投入,不斷提高幫扶工作水平。積極爭取更多的社會資源和手段,深入開展送温暖、“金秋助學”、結對幫扶、“幫扶送教育”、“農民工有困難找工會”等活動,努力幫助包括農民工在內的廣大職工解決生產生活困難。三是突出抓好促進就業工作。深入開展以送政策、送技術、送信息、送資金、送崗位;思想上扶志、就業上扶技、經營上扶智、項目上扶資、生活上扶困為主要內容的“五送五扶”活動,努力幫助下崗職工、困難職工和農民工實現就業。四是突出保障職工收入穩定。積極實施工資集體協商要約行動,指導、推動企業建立完善工資集體協商制度,根據經營狀況合理調整職工工資;推動健全完善工資保證金和企業欠薪報告制度,及時消除拖欠工資隱患,依法規範企業減薪行為。

(五)大力推進工會自身建設,切實增強服務基層、服務職工的能力和水平。一是加強基層工會組織建設。把工會組建和會員發展作為一項長期的戰略任務,不斷深化“黨工共建”活動,創新建會思路、組建形式和入會方式,以外商投資企業、非公有制企業為重點,督促企業依法建會、引導職工積極入會,維護職工隊伍的團結統一。大力推進鄉鎮(街道)、產業(系統)工會建設,積極探索區域性、行業性工會聯合會建會模式,努力構建城鄉一體化的工會組織網絡。堅持一手抓組建、一手抓規範,不斷增強基層工會組織活力。二是加強工會幹部隊伍建設。認真組織開展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重視加強工會幹部培訓,不斷提高工會服務科學發展、服務全市大局、服務職工羣眾的能力。三是加強工會經濟實力建設。進一步健全完善工會經費收繳體制,努力在促進税務代徵擴面、提高財政劃撥比例、加強財務管理上下功夫,確保工會經費穩步增長。強化工會經費審查審計,加大監督力度,積極推進經審工作規範化建設。四是高度重視理論政策研究。積極開展各種調研活動,深入研究有關產業企業發展、職工權益實現、工會工作發展和勞動關係變化的理論和實踐課題,大力推進工會理論創新、體制創新和工作創新。

五、加強領導班子自身建設的具體措施

(一)着力在深化學習上下功夫,不斷提高思想政治素質和工作能力。加強政治理論學習是加強領導班子建設、提高執政能力的重要內容。領導班子成員要更加深入學習領會科學發展觀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等重大戰略思想,真正學懂弄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工會理論,同時要掌握經濟、法律、科技、管理、社會和工會等各方面的知識,要加快知識更新,增強對形勢判斷的敏鋭性,正確認識並深入分析研究國際金融危機發生的原因和對我國我省我市經濟產生的影響,緊緊圍繞中央和省市委制定的一系列促內需保增長的措施,自覺運用科學發展觀統攬工會工作,把學習的體會和成果轉化為謀劃工作的思路、促進工作的措施、領導工作的本領。

(二)着力在優化作風上下功夫,始終保持黨員領導幹部的良好形象。一是要進一步強化全局意識。要從工會自身的性質和特點出發,堅持以職工為本的理念,發揮工會羣眾團體的工作優勢,引導職工融入發展大局,組織職工建功立業,為社會和諧創造雄厚的物質基礎,為促進經濟社會協調發展,人與自然和諧相處作出貢獻。二是要進一步強化責任意識。領導班子成員要恪盡職守、積極作為,自覺做到“用心想事、用心謀事、用心幹事”,自我加壓、勇挑重擔,不甘人後、敢為人先,為推動工會全局工作又好又快發展發揮應有的作用。三是要進一步強化品牌意識。要多動腦子、多想辦法、多下力氣,努力創造在全省乃至全國響噹噹、硬邦邦的真正屬於自己的工作品牌。堅持“跳出工會看工會”,保持寬闊的視野,開放的思維,注重引入社會化評議、市場化手段等工作機制,讓更多的人瞭解工會、關注工會、擴大工會的社會影響力,把工會工作品牌做大做強。四是要進一步強化自律意識。首先,要智德兼備。堅持做到“大事講原則、小事講風格”,遇事要多包容、多理解,慎微慎為。其次,要求真務實。對黨要忠實,對人要誠實,工作要踏實,作風要樸實,講話要真實,辦事要紮實,以實立足,實幹興業。對工作不僅要思考籌劃、安排部署,更要檢查督促、抓好落實。第三,要主動善為。既要按照分工,積極主動地抓好所分管的工作,又要維護班子的集體領導;不利於團結的話不説,不利於團結的事不做,保證思想上同心、目標上同向、行動上同步、事業上同幹,形成幹事創業的良好環境和氛圍。要旗幟鮮明地反腐倡廉,任何事情都要按規矩辦,按制度辦。對幹部隊伍要敢抓敢管,從嚴要求。領導幹部要帶好頭,以身作則,率先垂範。

(三)着力在完善制度上下功夫,切實增強班子團結協調和整體功能。領導班子建設的關鍵是堅持民主集中制。要堅持“集體領導、民主集中、個別醖釀、會議決定”的原則,健全完善民主集中制,規範市總工會黨組會議、主席辦公會、常委會議議事決策的職責範圍和規則程序,形成科學高效的工作機制。要充分發揮“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努力創造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暢所欲言、敢講真話,積極主動、幹事創業的生動局面。健全完善科學合理、務實管用的工作制度,逐步形成用制度管權、管事、管人的運行機制,把各項工作納入科學化、規範化、制度化的軌道。充分發揮市總工會常委會的作用,對於涉及全市職工利益的重大事項,全市工會工作的重大問題,在認真聽取各方意見和建議的基礎上,提交常委會研究,增強決策的民主性、科學性和指導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