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報社實習總結多篇

欄目: 工作總結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2.12W

報社實習總結多篇

【第1篇】暑期報社實習總結

20xx年7月12日起,來到《安邦河晚刊》的實習已經過了四周,在這四周的時間裏,通過各位同事的指導與幫助,讓我不僅對專業知識有了更為深刻地瞭解,同時也學到課本外的實踐經驗。這些收穫對我今後的學習和工作都起到了很大的指導作用,使我受益匪淺。實習結束時在撰稿及採訪編輯等方面都有了一定提高,共累計發表各類稿件十餘篇。

在瞭解了《安邦河晚刊》致力於以“關注社會動態 服務百姓生活”的宗旨,通過在日常的採訪與撰稿中,更能深刻理解和實踐其藴含的理念。

報紙是一種輿論工具,它對於社會生產生活各個方面的重大影響,特別是在特殊時期中的特殊作用和意義。而在報社的實習中,讓我更加深刻的懂得了“真實是新聞的生命”這一至高理念。

做記者,就要學會與不同的人打交道,記得第一次採訪是關於中植社區的廢品收購站擾民問題,由於來源於羣眾熱線,在調查與配合採訪中比較順利。因在學校校報工作時也常接觸些採訪任務,對採訪並不是很陌生,但在面對社區羣眾熱情的言語,比校園採訪更讓人心情激動。“我們相信你們!”“希望能通過你們早日解決問題!”羣眾們信任的聲音到現在仍然讓我記憶猶新。而在饒河駐防戰士採訪軍嫂的時候,巧遇的參謀長,熱情的軍人長官,以及嚴格守紀的戰士們,讓我看到了一隻鐵的隊伍。接觸不同的人,和不同的人打交道,形形色色,各具特點,既培養了我對不同事情的獨特觀察,鍛鍊了我獨立思考的能力,更為以後的學習打下了有益的基礎。

在培養細節全面的深入的採訪實踐能力外,而後的整理撰稿極大的提高了我的新聞撰寫能力,在報社的實習其間,接觸了許多不同類型的稿件,極大的提高了自己過去在新聞寫作上的狹隘面,擴寬的文筆,也增加了對文字的熱愛。而作為每日發行的報紙,讓我在撰稿的同時也不斷的提醒自己提高工作效率,從而更加鍛鍊了在撰稿過程中準確地抓住新聞點。

通過報社為期一個月實習,我更加清楚了要拓展自己的知識面,使自己的知識系統化。新聞需要接觸社會的方方面面,光有書本知識是遠遠不夠的。要求自己在以後的學習中多想,多讀,多學。要求自己的寫作水平一定要過硬。在實踐中不斷對自己所學的知識進行更新,進行補充。

實習只有一個月時間,回頭看看,一個月來自己的收穫與成長,人生不僅需要走出自己的長度,更需要在不斷的磨練中培養自己的寬度。我真心的感謝報社的每一位前輩。這段難得的經歷,讓我看到了今後的奮鬥目標,必將充實我今後的人生。

【第2篇】2022年物流報社實習總結範文

工作總結

匆匆來到報社實習差不多一個月了。早已迫不及待的想把自己的心得、感受寫出來。尤其用文字的形式來表達、記載,顯得是那麼迫切。

前期的懵懂到清晰

5月21號,在慈總介紹下來到了現代物流報社,邁進編輯部的第一感覺始終記憶憂新。從同事(應該説是老師們)的熱情、友好到工作環境的清新、和諧,讓我由衷的感到温暖,一種毫無束縛、毫無壓力的優越感讓我喜歡上這裏。

在韓主任的帶領下,我開始了自己的見習生涯。

首先,深入瞭解報紙定位很重要。現代物流報(我們主要負責鋼鐵物流),顧名思義,所謂物流,通俗講就是物品從供應地向接收地的實體流動過程。根據實際需要,將運輸、儲存、裝卸、包裝、配送等功能的集合過程,而鋼鐵物流正是特指鋼鐵產品的流動過程,我們關注的正是這一流動過程中的最新信息,從生產原料供應到走向市場,從企業舉動到市場需求等一系列的動態信息。

剛到報社的我,對這個定位並不是很明確,在韓主任建議下,我幾乎費盡一週的時間大量翻閲近期的報紙,以及我報的數字報,新浪財經頻道、中國聯合鋼鐵網。

當然,為了補充專業方面不足,我還閲讀了《專業採寫報道》、《經濟採訪》、《現代物流教程》、《宏、微觀經濟學》課本。

看到大篇幅的鋼鐵及上下游相關產業類新聞,我一下“蒙”了,先前我在《河北青年報》做過一段時間的社會教育新聞,都是一些比較大眾化、通俗類新聞。而我個人認為,擺在我眼前的報紙,很明顯是專業性、深度化經濟報道。從這個角度出發,我不得不暗示自己要轉變青年報那種採寫、報道理念。

我開始了細緻的研究。現代物流報(鋼鐵物流)主要在週二、週四出版。一般情況下,週二,一到三版分別是頭版要聞、新聞評論、專題報道。以及後面的、產經、業界企業、等固定版,當然還有談經論道、行業組織、等不固定版面。週四,一到三版,基本無變化,除外,還有固定版面藍海、市場板材、建材、有色金屬等等。

我個人工作主要是輔助韓主任的“藍海”版塊,藍海總四個版面,包括上下游產業鏈、電子商務、金融等。

見習第一週,趕上了畢業典禮、頒發學位、離校找房子等,這一週説自己懵懂,除對報社工作認識外,很大方面來自大學生畢業後的那種喜悦、感傷、失落等複雜情感的交織。

中間的學習到再認識

望着一個個朝夕相處的同學踏上離去的列車,曾經的微笑,今日的離別。一種力量激勵我,要奮鬥、要努力工作。再次找回了考研的那種頑強意志。

我發表的第稿件是鋼鐵上游產業鏈煤炭方面新聞《鋼性需求拉動煤炭價格鋼企成本壓力仍將持續》。一開始,只知道煤炭價格一時期出現暴漲現象,隨即成為各大財經媒體的焦點。

後來,通過網絡瀏覽、閲讀煤炭等相關動態新聞及分析報道,終於在閲讀中找到了煤炭和鋼鐵的切合點。主題定下來,接着採訪就是問題了。

傳媒業內的“七份採,三份寫”可以突現出採訪的重要性。成功的稿件,缺少了採訪這一重要環節,就是“閉門造車”式新聞,尤顯空洞、不真實、無現場感、無説服力。第一時間意識到這一點,我開始着手採訪工作。

第一步,聯繫、搜索採訪對象。由於剛從事這方面工作,人際圈不廣是弊端。通過網上大量聯繫煤炭行業專家,最終約到了銀河證券研究員、博士後田書華老師,後來才知道他可謂是煤炭業界領頭人。

第二步,擬訂採訪提綱,其實大多時候這一步工作可以先做。待預約好田博士後,我開始起草《採訪函》。具體包括禮貌用語、涉及採訪問題要簡潔、深刻、明確,最後的落款、署名等細節問題。《採訪函》一定要提前發給採訪對象,並標明要求回覆最晚期限,第一次我就忽視了這一問題,直到報社馬上排版、截稿時才收到回覆,連忙編輯稿件,費事費力。

第三步,等待回覆的同時,我及時關注這方面相關新聞,以防新聞“復現”,失去首次報道性。同時,我針對煤炭價格上漲對鋼鐵行業的影響這一核心問題,電話採訪了其他煤炭界人士,對大多的看法、觀點進行了解,必要的觀點納入編輯寫作範圍。

第四步,編輯稿件。從採訪的內容裏找“亮點”。找能脱穎而出的話語,來直接引用。在採訪田博士後時,田博士後明確提出了:“xx年中國很可能會成為煤炭淨進口國”的觀點,抓住這一點來引申報道,提升報道影響力。

但是,在這第稿件的採寫過程中,我忽視了對鋼鐵的重點採訪。這是報紙的宗旨,作為鋼鐵物流方面的刊物必須時刻以“鋼鐵”為核心關注對象。

【第3篇】2022年寒假報社實習總結報告

已經念“大二”了,這以前看着班上的同學們一個個似有所獲地實習歸來,我終於也下定決心去報社實習。在喻老師辛苦的奔波下,我很幸運地得到了一個實習的機會。期末考試結束後,我便帶着忐忑的心情來到《江南都市報》實習,理論知識固然都明白,但真槍實彈的參與新聞活動,對於從來沒什麼經驗的我來説是一次很好的學習機會。 出乎我意料的是,在進報社的第一天,帶我的報社記者邱老師便安排我獨自出去採訪,本以為老師會帶我一段時間再讓我自己實踐,不想剛來她便安排我上手。沒有任何經驗的我茫然的衝到新聞線人提供的地點進行採訪,拿着一個小本子,一個照相機,開始了我新聞實習的第一次採訪。比較幸運的是,採訪的對象十分的友善與合作,大大緩解了我的緊張和不安。回來編寫完稿子給老師之後,發現自己的稿件被改得面目全非,有點受打擊的感覺。

在實習生活當中,常做的事情除了採訪寫稿看報紙,還有很重要的一件工作就是接聽羣眾的熱線電話。每天都有很多是市民撥打報社的熱線,有的是買賣糾紛的,有的是關於城市環境的,還有的是商業投訴,我感覺在我接過的電話中,關於拖欠民工工資的熱線是最多的。從這些熱線中,我看到羣眾越來越重視媒體了,媒體已經成為了他們維護自身權利的一個有力武器。而作為一個新聞工作者,在除了能為羣眾傳達所發生的事實之外,還能利用媒體的公信力維護羣眾的權益,為社會的和諧發展出一分力,這讓我對記者這個職業的喜愛又多了幾分。然而,也有很多的熱線線索老師都只是讓我記下,並沒有按照承諾答應得去為羣眾反映,她告訴我,這些線索的價值都不怎麼大,所以不必太在意,開始我都不知道如果撥打熱線的羣眾來問,我該怎麼答覆他們,慢慢的,最終也學會了敷衍推託,原來記者也不是萬能的。

通過這次實習,給我感觸很深的是,作為一個報刊記者,工作並不如我之前所想的那麼有趣輕鬆。在我實習期間,剛好江西省兩會召開,帶我的老師負責跑兩會,那段時間經常看她晚上兩三點睡,早上六七點起牀,她告訴我,她早上吃早餐的時候都會睡着了。以前聽説過記者是個很辛苦的職業,通過這次實習,我很真實的看到了作為一個記者的辛苦。而每天大部分的時間是看到報社的記者老師們匆忙的出去採訪,不論颳風和下雨,在我實習的那段時間,南部地區遭遇了罕見的雪災,南昌的天氣十分的惡劣,報社裏的記者老師們依然不斷的外出,甚至因為出現罕見的惡劣天氣而更頻繁辛苦的奔波於冰雪中。

因為天氣的關係,原本一個月的實習時間縮短了很多,年前的26號就回家了。雖然這次實習的時間不長,見識的只是作為一個記者的情況的冰山一角,但我認為,這次實習教會了我很多東西。離開報社的時候,邱老師很抱歉的跟我説因為這段時間她負責兩會的原因,沒時間教我更多的東西,希望我明年還能來。經過這次實習之後,我明白了自己要學的東西還有很多,在以後的大學生中,我希望還能到不同的新聞單位中去歷練學習,努力獲取更多的實踐知識。

【第4篇】暑假日報社實習總結範文

暑假實習,株洲天氣很熱。穿梭市內各大街小巷,人變黑了,也瘦了。雖如此,仍很快樂,高興。在那裏,收穫頗豐,認識了許多人,和他們相處很融洽。也學到很多東西,對新聞採編寫的基本規律以及市級媒體的運作有了新的認識和理解。

第一次暗訪

“暗訪”一詞,於記者而言,是興奮、刺激的,又是充滿挑戰、危險的。上個學期,《南方都市報》記者龍志曾給我們講述他頗具刺激而危險的暗訪經歷。他的勇氣、智慧、心細迎得了一片掌聲。當時,已對擁有無窮魅力的暗訪迷惑。

XX.8.1.離奧運開幕式只有7天。那日,開始了自己的第一次暗訪。

“北京奧運,百年盛世。不少準新人應該會在奧運期間結婚辦酒席”。擁有新聞敏感的羅老師將奧運婚慶狀況調查任務交給了吳儀輝(實習生)和我。在辦公室,我們撥通了僅有的喜得龍婚慶公司的號碼,告知對方採訪目的,“暫時情況還不知”一句迴應過來,接着“嘟嘟嘟”聲響起。雖後又得知幾個聯繫方式,但結果一樣。既然公開調查不行,於是我和吳決定暗訪。

在《株洲日報》和《株洲晚報》的北京欄上,我們知道了他們的地址。下午4點,吳、劉朝勇(實習生)及我三人來到喜得龍婚慶公司。剛進門,特別緊張,萬一露餡了咋辦。咬了咬牙,硬着頭皮走進了大門。幾人寒暄一陣,並沒有想象中的恐怖。“我哥要結婚了,想到你們這裏瞭解一下情況”我開門見山的説道。由於職業敏感,老闆問我哥準備結婚的時間。辦公室靜下幾秒,“9月份”老闆向椅背一靠,大笑道。“這是天方夜譚了,哪有8月準備,9月就結婚的。至少要提前2、3個月”突如其來的失誤,讓我不知所措。你哥現在哪兒,他怎麼沒來?老闆好奇的問道。“還在長沙工作,我家是常德人,我嫂子是株洲的”未來得及反應,話已出口了。隨着慢慢的交流,我們瞭解到現在的婚慶現狀並不是很好。“準備了很多奧運婚慶活動,但來者渺渺無幾”。2個月下來,他們只接待3對準新人。擔心親朋好友觀看奧運不來,是準新人不願在8月份結婚的一個原因。更重要的是他們更加現實了,雖説8月8日,一個吉祥,吉利的日子,但高額的消費讓他們退步了。相對以前,因奧運婚慶活動、車費、人工費等成本的上漲,每對準新人得多花400—500元。酒席費用也漲了。但是否存在酒席倒賣的現象,喜得龍老闆認為沒有。可不少市民反映存在。為了瞭解事實真相,我們決定採訪我市各大酒店。只可惜最終以失敗而告終。準備離開公司時,“你能介紹一下其他婚慶公司的號碼嗎”吳問道。“怎麼可能,説了不是砸自己生意嗎”老闆直截了當的説。出身的牛犢不怕虎,可還是害怕了,出了錯誤。

雖此稿最後未能見報,但採訪中的經歷讓我不遺憾。作為一名記者,對市場規律、人物、事件、行業等採訪對象的背景資料的瞭解,應是不可或缺的。一旦露出破綻,採訪就可能無法繼續,甚至生命安全會受到威脅。雖此次暗訪,並不怎麼波瀾壯闊,觸及生死,但還是蠻刺激,有趣的。其實,背景資料的充分了解,不僅方便於採訪,而且會提高新聞作品的深度。暗訪,刺激有趣,細細品味,樂在其中。暗訪,危險恐怖,回頭一看,仍膽戰心驚。有時,揭開事件真相的唯一途徑就是暗訪。博學多識、處變不驚、明察秋毫應是記者該具備的素質。

尋找那一點

每一次出去採訪,老師都會強調注意細節。細節有時不僅是問題的所在,而且是作品可讀性、趣味性的添加劑。總編室的黃老師借了我一本名叫《如何成為一名頂級記者》。裏面就講述了美聯社記者是如何把握細節,注意細節,以及重視細節。細節豐富了新聞的內容,提升了問題的深度。

實習期間,曾多次出去調查,跑過醫院、網吧、超市、酒吧……但我印象最深的是小區的一次採訪。

7月15日,接到家住佳苑小區的唐先生打來投訴電話。“住在小區都2年了,水電還未到位,都還是臨時的”自以為了解情況,可我錯了。“什麼是臨時水電,什麼叫水電未到位,具體狀況是如何?”李老師一語道破,驚醒了我。幸未掛電話,否則,只是瞎北京一個,什麼也不知。那天,我們約好週末見面。

星期六9點,來到佳苑小區.。一根根木柱組成的電線杆立在黃色的頭上,上面架着錯綜複雜的電線,最低的只有3米,這是我的第一印象。風一吹,塵土飛揚。不看房子,就如一個貧民窟。“因供電不穩,電線經常燒斷。”姓王的居民指着一根已有6、7個結頭的電線。居民的困擾不僅僅是用電,吃水也相當困難。天一熱,小區用水就非常緊張。家住5樓的唐先生,因龍頭的水都是一滴滴的往下落。為解決吃水之困,小區每棟房前都挖一口井。而當時居民介紹井時,我未在意。

星期一將寫好的稿子交給了李老師。“但寫得很亂”這是老師第二句評價。“‘防用水不足,該小區的每棟房前都挖了一口井,作為備用水。’這個就具是新聞點,你瞧哪個小區還自家挖井”。一語道破。其實,自己也清楚,那篇稿子小區水電問題都有,但寫的都不是很清楚,缺少一個點。於是“住在城區還要挖井取水 佳苑小區居民好無奈”便成了稿子的標題。

聽不同的聲音

記者應忌諱閉門造車,把有限的資料作為稿子的來源。他們應該出去,應該與他人交談,看他們的動作和表情。唯一這樣,寫出來的稿子,才是生動,有生命的。

8月3日,朱老師讓我改一份《本埠印刷企業遭遇“寒冬”》的報告。初看內容,覺很棘手。寫了幾次,但都是已不滿意而告終。雖裏面講述了株洲市印刷業整體遭遇的現狀、存在的問題、以及佈局和規劃,但缺少各印刷老闆的“牢騷聲”,企業具體遭遇的困難以及採取的應對措施等信息。

至8月7日,因沒去採訪,此稿還是未出。之後,在家呆了一段時間。8月25日,再回到《株洲日報》。“印刷稿子還沒完成,明天去弄”,剛見面,老師告訴我。奧運期間,因朱老師要弄奧運題材,沒能採訪印刷企業,最終該稿子推到現在。就近原則,老師決定先採訪《株洲日報》印刷廠鄒廠長。在那裏,我們瞭解到紙張上漲的緣由以及印刷成本的上漲。因有《株洲日報》報業的支撐,印刷廠壓力很小,並不是舉步維艱。採訪結束後,想聯繫“美彩印刷廠”的周老闆,但一直佔線,未能聯繫上。後得知,拉業務,學技術,周老闆最近忙的不可開交。從事20多年印刷的周老闆認為,印刷業遭遇前所未有的困境。見到他時,他的背全濕透了,額頭上流下豆大的汗珠。採訪期間,不少人來找他,採訪時斷時續。

他認為,株洲市印刷的“蛋糕”很大。蘆淞服飾市場、醴陵的陶瓷及煙北京的存在,本埠印刷業不應是現在的狀況。而事實卻不容否定。30家印刷企業倒閉,大部分企業暫時停業。因利潤微薄,小企業又選擇減少業務,圖苟延殘喘的生存。另外,他強調我市印刷企業“寧做雞頭,不願做鳳尾”的心理,使得我市印刷廠存在技術不足,設備不強,只能做低端的業務。千金、太子奶、唐人神等大企業的高端高利潤的印刷業務都流失到廣東、長沙等地。現在他正籌辦網上交易平台來減少成本,以面對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科發印刷有限公司”在這場“寒冬”中,選擇了被動。為拓寬市場,“科發”本預備購入一台全自動膠裝機。現在,公司取消了這個決定。為保證公司正常運轉,公司負責人希望勸臨近退休的員工提前退休。 “科發”負責人表示茫然無措。“我們只能等待,靜觀整個行業的走向。”另外,和印刷老闆觀念完全相反的包裝與印刷學院唐院長認為,包裝印刷以輕工業產品為主,我市產品結構以重工業為主,包裝印刷量需求不大,市場有限。構建印刷工業園或許是本埠印刷業的出路,大多廠家的不願意最終無法實現。歷時2個多星期,終於“本埠印刷業現狀”廬山真面目亮相。

然而上述資料,不是報告上能找到的。只有親自去採訪了,聊了才知道他們的真是情況,他們的想法。甘地曾説過,當他去往天堂時,第一個見的就是美聯社的記者。美聯社就是憑着不斷與別人北京、不斷走訪,走出了一批出色的記者。正如書本所説,哪裏有新聞,哪裏就有記者的身影。

其實,《株洲日報》實習不僅只有上面所述的採訪經歷和心得。 新聞有這樣一個規律:稿子越長,它的生命可能就越短。黃編輯也有一個口頭禪“寫得這麼囉嗦,一句話就可以搞定嗎!”每次改稿時,都會豪不留情的刪除累贅、複雜以及沒有必要的語句。短短一個多月的耳聞目睹、親身力行,收穫頗豐,懂得了實踐中的採訪技巧、黨報寫作的注意點以及記者不同場合表現的身份等等,同時也認清了自己的一些缺點。相信路雖遠,行則必至。實習回來,認清缺點,去除缺點,補自己不足,揚自己之長。

【第5篇】xx報社晨報實習工作總結

通過在晨報兩個月的,對報社這一傳統媒體有了個人的感性認識。在此基礎上通過理性思考,初步形成了對傳統媒體經營,採編,發行等幾方面的認識。在個人的認識基礎上,又產生了對傳統媒體的經營管理的一些想法。具體如下:

一:發行。報紙的發行,特別是一份市場化經營的報紙,要面對競爭,他的發行渠道,發行數量,就要到市場接受飽和度。這個度不是量的無限擴大,不是範圍的無限延伸。而是發行效率的有效性和客户的接受程度的合理結合。在具體發行工作上,要以行業合作為主要方向,在行業中選擇適合報社自身的進行深度合作。

二:行政體系。現有的行政管理框架:採編、發行、廣告、印刷、行政管理人員等幾個方面。這些環節當中直接與廣大讀者和客户直接見面的是哪一環節呢,是發行。發行出去的是我們的產品,最終產品。反饋回的是第一手的消息。因此,我們的採編人員的工作方向,印刷的質量,廣告的重點,應該在發行的基礎上進行策劃分析。因此發行工作是一個基礎性的工作。因此,建議成立發行工作管理委員會。該機構負責協調發行與其他機構的協調,信息交換工作。另外,經營人員的分離原則的貫徹執行。在當前的大環境下,必須分離。抑或可以走編採人員承辦的方式,進行經營。三:廣告問題。廣告問題,關係到報社的榮辱興衰,必須在體制內外進行創新。同時借鑑其他媒體的優秀的廣告模式。在人員控制上,在績效的管理上必須走精益生產的道路。

四:採編問題。對內容的新鮮性,對報道的深度的把握。對新聞熱點的反映的靈活性。對待百姓的親切性。對待版面設計的風格性均要由採編人員完成。因此問題是如何形成報紙的風格。

五:戰略規劃。在中國入世、奧運等題材下,充分説明了國際性的特點,如何適應或者説引導國際化背景下的北京讀者,客户。這成為了今後報社發展規劃的應有方向。

發行工作中零售與徵訂的選擇

發行工作是報紙社會影響力的關鍵制約因素。同時,報紙的發行工作也制約到報社的其他環節的。在報紙的發行模式中,零售與徵訂是兩種最為基本的模式。如何進行選擇。

一:依據報紙的類別進行劃分。首先根據報紙有其自身的屬性劃分:黨報,機關報,都市報,財經報等等。其次根據報紙的讀者羣落劃分,如精英讀者,大眾讀者等。最後根據現有的發行渠道覆蓋的範圍,發行隊伍的素質進行選擇。

二:依據報紙自身的生命週期階段進行選擇。報紙這一特殊的文化產品同其他工業產品一樣,也有其自身的生命週期。如導入期,發展期,成熟期,衰退期。在各個不同的發展階段報紙應該採取不同的發行策略。總之,報紙要結合報社,讀者,發行隊伍三方面的關係,進行有效的發行。大道報紙的社會效應和經濟效應的最大化,最優化。

三:發行渠道的建設問題。發行渠道:自有發行渠道,委託發行公司發行,同時採取以上兩種模式。根據報社的需要進行判斷如何選擇。

【第6篇】新聞專業大學生報社實習總結

在大學裏我學的是新聞專業,説的明白點就是寫文章的專業,很多學生在畢業後就成為了記者,因為去別的工作崗位上不是很合適,專業也不對口。

為了以後的工作,我必須要出去實習,因為現在的金融危機,大學生就業難已經成了社會難題。為了畢業後我至於畢業就失業,我必須要及早打算。在學校裏就把自己的專業水平和實際操作水平提高到可以直接工作的水平。

我決定在暑假裏出去實習,地方我已經找好了,是一家不錯的報社。

今年暑假,我有幸來到《xx晚報》熱線部,進行為期三週的專業實習。在這寶貴的三週時間裏,我不僅對專業知識有了更為深刻地瞭解,同時也學到課本外的實踐經驗。這些收穫對我今後的學習和工作都起到了很大的指導作用,使我受益匪淺。

第一天到報社時,我心裏七上八下的,看着大家忙碌的身影,完全不知該從哪裏下手。負責帶我的小彥老師給我介紹了部門的大體情況,採訪的具體流程以及新聞記者需要注意的基本事項。第一天,老師沒有帶我採訪,而是讓我在閲覽室閲讀報紙。説實話,以前看報紙往往只是看個熱鬧,根本沒有意識去觀察新聞的思路和寫法。

從第二天起,我就跟着老師開始了緊張而忙碌的採訪。一旦接到新聞線索,無論何時何地,我們都要立刻奔赴現場。用老師的話講,記者就是一台不分晝夜時刻待命的機器。我所在熱線部的主要採訪任務是與人民生活息息相關的社會新聞。在這xx多天裏,我隨老師深入北京大街小巷,跑遍了大半個xx城。無論風吹日曬,哪裏有新聞,哪裏就有我們的腳印。我是一個比較嬌氣的女孩,平時出門打傘,下雨打車。但是在採訪期間,我明白記者是來不及顧及這些的。隨着我漸漸融入工作,這些也在不知不覺中被忽略了。我們一般的工作流程是上午在報社接熱線電話,下午出去採訪,晚上回家寫稿。任務多時,稿子往往不止一個,回家後常常要寫到深夜。這也讓我深深體會到記者的生活並非像想象中那麼浪漫,記者不僅是無冕之王,更是一個肩負重大使命的職業羣體。

新聞容易忽略一些事實細節,而恰恰是這些細節比如人物,時間,地點等必須要精確。剛開始採訪時,自己總不注意,人名地名沒有留心去反覆核實。在老師的囑咐下,我知道了這些看似細枝末節的小事其實是新聞中最重要的。一個錯誤的人名甚至會影響整個新聞的真實性。另外,新聞中每一個字,每一個稱謂都要準確具體。比如,在一次城市雕塑的採訪稿中,負責管理城市雕塑的部門我用了城管部門這個稱謂。主任在審稿時指出這個稱謂過於籠統,讓我打電話再次確認。確認之後城管部門變成了_____街道辦事處城管指揮中心。主任告訴我,越是這種責任單位,名稱越要具體,絕不能出絲毫的差錯。

在和老師採訪的過程中,我印象最深的是無論走到哪裏,老師總能細心留意身邊的細節。記得在採訪盲人老人為簋街製作忙問地圖時,我觀察到的是兩位老人半小時完成一份、因此,我從老人效率高的角度採寫。然而,老師告訴我,她粗略掐表算了一下,一份盲文地圖上的地名只有40來字,半個小時意味着老人平均扎一個盲文需要將近一分鐘的時間,這是非常不容易的。這讓我明白採訪時不僅要觀察,還要細心。

真實性是新聞的基本原則之一。前不久的紙陷包子和華南虎事件使大眾對新聞真實性產生了嚴重的信任危機,也給新聞工作者敲響了警鐘。為了保證新聞的真實性,無論新聞線索來自何方,無論新聞事件大小,我們都必須深入現場採訪。只有這樣才能確保做真實的新聞,為社會負責也為自己負責。老師告訴我,這種情況對於記者再普遍不過,雖然很多時候在做無謂的勞動,為了保證新聞的真實性,必須親歷而為。

在報社,我發現很多記者並非新聞專業出身,理工科的記者作新聞也非常優秀。的確,記者需要一定的專業知識,但是相比之下社會知識和經驗也同樣很重要。要想成為一名出色的記者就必須有全面的知識結構。記者是綜合性人才,對每一領域雖然不能都像本專業那樣投入,但至少都應有一定的涉獵。在我的採訪中,有一次是關於網上銀行密碼被盜的經濟犯罪新聞。噹噹事人拿着米多長的銀行對賬單給我們看時,我發現由於相關知識的缺乏,我很難理解。於是,我立刻上網蒐集相關資料,彌補這方面的知識,在最短的時間內弄清了網上銀行的具體流程和網絡黑客的基本情況。這件事也提醒我對不同的領域,如果一點兒不瞭解的話,在採訪中就可能受阻。為避免這種情況的發生,採訪前的準備工作應深入,提前瞭解所採訪的領域。另外在日常生活中也要勤看書,多學習,擴充自己的知識面。

靈活變通是記者需要掌握的一個技巧。有些時候做新聞不能在一棵樹上吊死,很多新聞是在換了一種思路後得到的。比如,在跟老師採訪某盲人學校時,我們原定思路是採寫類似會議新聞。由於活動本身的形式化,因此很難挖掘出亮點。但通過觀察我們發現,坐在前排有一位拄着盲杖,手持錄音器的盲人記者。這似乎有點不同尋常。於是我們在活動結束後對這位盲人記者進行了採訪。沒想到,她身上有一段坎坷的經歷。和老師一合計,我們決定改變之前的選題。

實習期間,我翻閲了大量的報紙雜誌,瞭解了很多報業知識,。在採訪過程中,接觸到了各個階層的人羣,在與他們打交道的同時,也提高了自己欠缺的東西人際交流。作為新聞記者,這個能力意味着你能否是採訪對象信任你,把積壓在心底的話向你透露,把新聞事件背後的故事挖掘出來。特別是在人物專訪時,這往往也是一條新聞取勝的關鍵。除了不斷練習與人交往的能力,我的體會還有采訪前務必對你的採訪對象做一個全方位的背景瞭解。這樣做可以是使你的採訪對象感到自己不適合一個陌生人交談,不僅會很快拉近你們之間的距離,像老朋友一樣聊天,也會獲得對方的尊重。

通過這一次在報社裏的實習,我感覺自己的能力和水平都提高了一大截。以前寫文章,就是沒有任何實際的空寫,沒有任何的可信力,現在我感覺自己寫東西就是“下筆如有神”,可以很快的將我要寫的東西表達出來,這都是實習的來的。

以後我還是會出去實習的,一次實習可是讓我提高這麼多,那多幾次實習那我不就可以提高的更多了,在畢業以後找工作的時候我可以和任何報社拍板,我寫文章很好,實習過幾次,工作找起來應該不難。

同時我也希望在校的大學生應該多出來走走,實習一下,找到自己人生的方向,這樣畢業以後才不至於在人生路上迷失自己,迎接自己美好的未來!

【第7篇】大學生報社體育部新聞實習總結

很早就想實習了,可是一直沒有機會和時間,假期的時候又有點懶,不想出來,而在校的時候又沒時間,一直拖到現在,也沒出去實習一下。

看到別的同學都出去實習了,我感覺也是有點不好,我終於下定決心要在暑假的時候出來實習了,聯繫好地方了,就等着假期的到來了

我是xx都市報體育部實習的,汶川大地震之後的一段時間裏,體育新聞很少,甚至體育,娛樂版全部停刊,在那幾天裏,我一直埋怨自己選錯了部門,要是在社會部那該多好,現在在肯定會很忙碌的,這時帶我的劉老師就跟我説:其實每個部門都有自己的優勢和劣勢,雖然現在體育新聞不多,但你可以利用這段時間看一些體育方面的書,充實一下自己在這方面的知識。在過一段時間就是歐洲盃了,但你對歐洲盃卻不瞭解,也剛好可以藉此機會惡補一下,到時採寫的時候就會得心應手些。

一個月的實習時間,讓人感覺既漫長又短暫,而這次實習的經歷也是既難忘又充實。回顧走過的點點滴滴,讓我親身體會到作為一個新聞工作者的艱辛,也讓我對新聞工作者有了新的認識。實習不僅增長了我的社會閲歷,拓寬了我的社會實踐面,也提高我的新聞採編和採寫能力。在此,我想談談我對此次實習的一些體會和自身的一些不足的地方。我的體會:

第一,做好採訪計劃和採訪筆記。

訪前準備和採訪計劃是一個採訪進行前不能不重視的重要部分。無論是哪個記者老師,在出訪前必定會通過各種手段瞭解採訪對象,只有這樣,我們和採訪對象才會有更多的交流,也才有可能挖到獨家和更深層次的報道。如果一點都不瞭解的話,在採訪中就可能遇到想不到的一些困難。

第二,寫作時要先思考再下筆。

剛開始的這個階段,我覺得最重要的是學習採訪技巧和老師們對新聞的理解和對體育賽事的見解,得向老師多提問題,也要多聽聽他們那些比賽的看法,看看他們是從哪個方面和角度報道的,在下筆之前,要想清楚自己這篇報道的主題是什麼,只有確定了主題,理順了思路,寫稿子時自然會很快很流暢。

第三,勤勞 勤學。

要到的最早走的最晚。趕在老師之前先去領當天的報紙,然後可以打掃一下辦公室的衞生,之後再看看當天的報紙,看看和老師昨天一起採寫,當天見報稿子,看看編輯做了哪些修改,對於不明白的地方可以在筆記本上作記錄,然後請教老師為什麼要從這個角度寫,;並找出其它報社的同源新聞,仔細對比一下,看哪個寫的比較好,到底是好在那裏的。這樣也可以瞭解自己在這方面有哪些不足之處。有對比才有發現。還有就是要主動與老師交流,不要覺得不好意思,對於不懂的問題和知識及時的問老師,或者查資料。這樣才便於自己更快的進步。腿勤、嘴勤、耳朵長,是當記者的基本素質。因為我是實習生,我是來學習的。所以我就必須要勤快和勤學。

第四,要擁有豐富的知識和認真的態度。

書到用時方恨少這句話真的很對。就體育新聞而言,首先要懂得一定的專業術語,其次,對於各種的體育活動也得有所瞭解。

不足之處:

知識上的缺乏,尤其是體育賽事方面的知識。因為這次是在體育部,以前對體育賽事不是特別的關注,導致剛開始的時候真的是無從下手,後來一端時間,通過看比賽,翻閲書籍和老師的指導,才慢慢的瞭解和積累了一些知識。我覺得在以後應該對於各個方面都要關注,不能僅憑自己的喜好,知識是要在平時生活中慢慢積累的。

1,理論和實踐出現脱節。感覺在課堂上學到的知識有時不能很好的運用到實際的採寫中去。同時也能明顯的感受到,學校裏面學的新聞理論還是很有用處的。

2,採訪技巧和提問技巧的不成熟,在採訪中,常會感覺自己的問題很直白,好象不會轉彎一樣,有時甚至感覺很生硬,所以,在提問的技巧上面,我覺得我還是應該多下功夫。

3,文章的深度不夠,尤其是評論性的文章。

通過這次實習,使我對自己大學期間學習到的新聞理念和新聞業務有了更加深入更加全面的認識,在三秦都市報體育部短短一個月的實習,讓我更清晰認識到記者的工作和媒體工作概況。從實習的開始到實習的深入,再到實習的結束,我也對自己有了進一步瞭解,有了自己的一個理想定位,一個回校後現實的計劃和打算:

1、樹立信心,抓住機會鍛鍊自己的膽量。平時感覺自己是一個能説會道的人,但在採訪中,我感覺很多時候自己還是有點放不開,不敢大膽主動的提問,也不敢將自己不同的見解説出來。所以在以後的生活和學習中,我也要抓住機會,好好鍛鍊自己!

2、努力學好專業知識,為走上工作崗位打下堅實的理論基礎。

3、課業外大量擴充知識面,提高自己作為一個準媒體人的素質和涵養。因為無論是採訪,還是採訪前和採訪對象的寒暄,都需要一定的知識和對該行業知識的瞭解。雖然臨時準備很重要,但是也絕對不能忽視平時準備這樣一個漫長積累的過程。最好的解決辦法就是平時多看些書,豐富一下自己的知識。學校的圖書館給我們提供了很好的知識資源,所以我們就應該充分利用起來,擴展一下自己的知識面。

實習對於我們這來説,是綜合能力的一次全面考察,是一個將自己所學的專業理論知識與新聞實踐聯繫結合起來的機會;是我們走進生活,接觸社會,學會與人溝通交流的機會;是一次畢業之前最為重要的勵煉。作為新聞專業的學生,我們都希望通過實習來提高自己的實地採訪能力和寫作的能力,積累工作經驗和社會經驗,為今後走向工作崗位奠定基礎。

以後的我還要繼續提高自己的文采,博學多才,要做一個博學多能的全才型記者,這才是我想要的,在寫稿子的時候,做到下筆如有神,寫起什麼樣類型的的文章都可以信手拈來,這是最好的記者。

現在的我雖然還不是記者,可是我覺得我有做記者的潛質,現在的記者已經不是以前那樣的獸人羨慕的行業了。太多的記者炒作文章,博取瀏覽量,瞎猜胡寫一些垃圾文章來糊弄人,已經把記者這個行業圈都給抹黑了。我已經會遵守記者行業的基本準則,不會胡寫一些垃圾文章,我想我會做到的!

【第8篇】寒假報社實習總結

寒假報社實習總結

已經念“大二”了,這以前看着班上的同學們一個個似有所獲地實習歸來,我終於也下定決心去報社實習。在喻老師辛苦的奔波下,我很幸運地得到了一個實習的機會。期末考試結束後,我便帶着忐忑的心情來到《江南都市報》實習,理論知識固然都明白,但真槍實彈的參與新聞活動,對於從來沒什麼經驗的我來説是一次很好的學習機會。 出乎我意料的是,在進報社的第一天,帶我的報社記者邱老師便安排我獨自出去採訪,本以為老師會帶我一段時間再讓我自己實踐,不想剛來她便安排我上手。沒有任何經驗的我茫然的衝到新聞線人提供的地點進行採訪,拿着一個小本子,一個照相機,開始了我新聞實習的第一次採訪。比較幸運的是,採訪的對象十分的友善與合作,大大緩解了我的緊張和不安。回來編寫完稿子給老師之後,發現自己的稿件被改得面目全非,有點受打擊的感覺。

在實習生活當中,常做的事情除了採訪寫稿看報紙,還有很重要的一件工作就是接聽羣眾的熱線電話。每天都有很多是市民撥打報社的熱線,有的是買賣糾紛的,有的是關於城市環境的,還有的是商業投訴,我感覺在我接過的電話中,關於拖欠民工工資的熱線是最多的。從這些熱線中,我看到羣眾越來越重視媒體了,媒體已經成為了他們維護自身權利的一個有力武器。而作為一個新聞工作者,在除了能為羣眾傳達所發生的事實之外,還能利用媒體的公信力維護羣眾的權益,為社會的和諧發展出一分力,這讓我對記者這個職業的喜愛又多了幾分。然而,也有很多的熱線線索老師都只是讓我記下,並沒有按照承諾答應得去為羣眾反映,她告訴我,這些線索的價值都不怎麼大,所以不必太在意,開始我都不知道如果撥打熱線的羣眾來問,我該怎麼答覆他們,慢慢的,最終也學會了敷衍推託,原來記者也不是萬能的。

通過這次實習,給我感觸很深的是,作為一個報刊記者,工作並不如我之前所想的那麼有趣輕鬆。在我實習期間,剛好江西省兩會召開,帶我的老師負責跑兩會,那段時間經常看她晚上兩三點睡,早上六七點起牀,她告訴我,她早上吃早餐的時候都會睡着了。以前聽説過記者是個很辛苦的職業,通過這次實習,我很真實的看到了作為一個記者的辛苦。而每天大部分的時間是看到報社的記者老師們匆忙的出去採訪,不論颳風和下雨,在我實習的那段時間,南部地區遭遇了罕見的雪災,南昌的天氣十分的惡劣,報社裏的記者老師們依然不斷的外出,甚至因為出現罕見的惡劣天氣而更頻繁辛苦的奔波於冰雪中。

因為天氣的關係,原本一個月的實習時間縮短了很多,年前的26號就回家了。雖然這次實習的時間不長,見識的只是作為一個記者的情況的冰山一角,但我認為,這次實習教會了我很多東西。離開報社的時候,邱老師很抱歉的跟我説因為這段時間她負責兩會的原因,沒時間教我更多的東西,希望我明年還能來。經過這次實習之後,我明白了自己要學的東西還有很多,在以後的大學生中,我希望還能到不同的新聞單位中去歷練學習,努力獲取更多的實踐知識。

【第9篇】報社總結實習報告

在_____報社,收穫頗豐,認識了許多人,和他們相處很融洽。也學到很多東西,對新聞採編寫的基本規律以及市級媒體的運作有了新的認識和理解。

第一次暗訪

“暗訪”一詞,於記者而言,是興奮、刺激的,又是充滿挑戰、危險的。上個學期,《南方都市報》記者龍志曾給我們講述他頗具刺激而危險的暗訪經歷。他的勇氣、智慧、心細迎得了一片掌聲。當時,已對擁有無窮魅力的暗訪迷惑。

離奧運開幕式只有7天。那日,開始了自己的第一次暗訪。

“北京奧運,百年盛世。不少準新人應該會在奧運期間結婚辦酒席”。擁有新聞敏感的羅老師將奧運婚慶狀況調查任務交給了吳儀輝(實習生)和我。在辦公室,我們撥通了僅有的喜得龍婚慶公司的號碼,告知對方採訪目的,“暫時情況還不知”一句迴應過來,接着“嘟嘟嘟”聲響起。雖後又得知幾個聯繫方式,但結果一樣。既然公開調查不行,於是我和吳決定暗訪。

在《株洲日報》和《株洲晚報》的廣告欄上,我們知道了他們的地址。下午4點,吳、劉朝勇(實習生)及我三人來到喜得龍婚慶公司。剛進門,特別緊張,萬一露餡了咋辦。咬了咬牙,硬着頭皮走進了大門。幾人寒暄一陣,並沒有想象中的恐怖。“我哥要結婚了,想到你們這裏瞭解一下情況”我開門見山的説道。由於職業敏感,老闆問我哥準備結婚的時間。辦公室靜下幾秒,“9月份”老闆向椅背一靠,大笑道。“這是天方夜譚了,哪有8月準備,9月就結婚的。至少要提前2、3個月”突如其來的失誤,讓我不知所措。你哥現在哪兒,他怎麼沒來?老闆好奇的問道。“還在長沙工作,我家是常德人,我嫂子是株洲的”未來得及反應,話已出口了。隨着慢慢的交流,我們瞭解到現在的婚慶現狀並不是很好。“準備了很多奧運婚慶活動,但來者渺渺無幾”。2個月下來,他們只接待3對準新人。擔心親朋好友觀看奧運不來,是準新人不願在8月份結婚的一個原因。更重要的是他們更加現實了,雖説8月8日,一個吉祥,吉利的日子,但高額的消費讓他們退步了。相對以前,因奧運婚慶活動、車費、人工費等成本的上漲,每對準新人得多花400—500元。酒席費用也漲了。但是否存在酒席倒賣的現象,喜得龍老闆認為沒有。可不少市民反映存在。為了瞭解事實真相,我們決定採訪我市各大酒店。只可惜最終以失敗而告終。準備離開公司時,“你能介紹一下其他婚慶公司的號碼嗎”吳問道。“怎麼可能,説了不是砸自己生意嗎”老闆直截了當的説。出身的牛犢不怕虎,可還是害怕了,出了錯誤。

雖此稿最後未能見報,但採訪中的經歷讓我不遺憾。作為一名記者,對市場規律、人物、事件、行業等採訪對象的背景資料的瞭解,應是不可或缺的。一旦露出破綻,採訪就可能無法繼續,甚至生命安全會受到威脅。雖此次暗訪,並不怎麼波瀾壯闊,觸及生死,但還是蠻刺激,有趣的。其實,背景資料的充分了解,不僅方便於採訪,而且會提高新聞作品的深度。暗訪,刺激有趣,細細品味,樂在其中。暗訪,危險恐怖,回頭一看,仍膽戰心驚。有時,揭開事件真相的唯一途徑就是暗訪。博學多識、處變不驚、明察秋毫應是記者該具備的素質。

尋找那一點

每一次出去採訪,老師都會強調注意細節。細節有時不僅是問題的所在,而且是作品可讀性、趣味性的添加劑。總編室的黃老師借了我一本名叫《如何成為一名頂級記者》。裏面就講述了美聯社記者是如何把握細節,注意細節,以及重視細節。細節豐富了新聞的內容,提升了問題的深度。

實習期間,曾多次出去調查,跑過醫院、網吧、超市、酒吧……但我印象最深的是小區的一次採訪。

7月15日,接到家住佳苑小區的唐先生打來投訴電話。“住在小區都2年了,水電還未到位,都還是臨時的”自以為了解情況,可我錯了。“什麼是臨時水電,什麼叫水電未到位,具體狀況是如何?”李老師一語道破,驚醒了我。幸未掛電話,否則,只是瞎貓一個,什麼也不知。那天,我們約好週末見面新聞有這樣一個規律:稿子越長,它的生命可能就越短。黃編輯也有一個口頭禪“寫得這麼囉嗦,一句話就可以搞定嗎!”每次改稿時,都會豪不留情的刪除累贅、複雜以及沒有必要的語句。短短一個多月的耳聞目睹、親身力行,收穫頗豐,懂得了實踐中的採訪技巧、黨報寫作的注意點以及記者不同場合表現的身份等等,同時也認清了自己的一些缺點。相信路雖遠,行則必至。實習回來,認清缺點,去除缺點,補自己不足,揚自己之長。

【第10篇】報社實習工作總結【實習總結】

通過在晨報兩個月的實習工作,對報社這一傳統媒體有了個人的感性認識。在此基礎上通過理性思考,初步形成了對傳統媒體經營,採編,發行等幾方面的認識。在個人的認識基礎上,又產生了對傳統媒體的經營管理的一些想法。具體如下:

一:發行。報紙的發行,特別是一份市場化經營的報紙,要面對競爭,他的發行渠道,發行數量,就要到市場接受飽和度。這個度不是量的無限擴大,不是範圍的無限延伸。而是發行效率的有效性和客户的接受程度的合理結合。在具體發行工作上,要以行業合作為主要方向,在行業中選擇適合報社自身的進行深度合作。

二:行政體系。現有的行政管理框架:採編、發行、廣告、印刷、行政管理人員等幾個方面。這些環節當中直接與廣大讀者和客户直接見面的是哪一環節呢,是發行。發行出去的是我們的產品,最終產品。反饋回的是第一手的消息。因此,我們的採編人員的工作方向,印刷的質量,廣告的重點,應該在發行的基礎上進行策劃分析。因此發行工作是一個基礎性的工作。因此,建議成立發行工作管理委員會。該機構負責協調發行與其他機構的協調,信息交換工作。另外,經營採編人員的分離原則的貫徹執行。在當前的大環境下,必須分離。抑或可以走編採人員承辦的方式,進行經營。

三:廣告問題。廣告問題,關係到報社的榮辱興衰,必須在體制內外進行創新。同時借鑑其他媒體的優秀的廣告模式。在人員控制上,在績效的管理上必須走精益生產的道路。四:採編問題。對內容的新鮮性,對報道的深度的把握。對新聞熱點的反映的靈活性。對待百姓的親切性。對待版面設計的風格性均要由採編人員完成。因此問題是如何形成報紙的風格。

五:戰略規劃。在中國入世、奧運等題材下,充分説明了國際性的特點,如何適應或者説引導國際化背景下的 北京讀者,客户。這成為了今後報社發展規劃的應有方向。發行工作中零售與徵訂的選擇發行工作是報紙社會影響力的關鍵制約因素。同時,報紙的發行工作也制約到報社的其他環節的工作總結。

在報紙的發行模式中,零售與徵訂是兩種最為基本的模式。如何進行選擇。

一:依據報紙的類別進行劃分。首先根據報紙有其自身的屬性劃分:黨報,機關報,都市報,財經報等等。其次根據報紙的讀者羣落劃分,如精英讀者,大眾讀者等。最後根據現有的發行渠道覆蓋的範圍,發行隊伍的素質進行選擇。

二:依據報紙自身的生命週期階段進行選擇。報紙這一特殊的文化產品同其他工業產品一樣,也有其自身的生命週期。如導入期,發展期,成熟期,衰退期。在各個不同的發展階段報紙應該採取不同的發行策略。總之,報紙要結合報社,讀者,發行隊伍三方面的關係,進行有效的發行。大道報紙的社會效應和經濟效應的最大化,最優化。三:發行渠道的建設問題。發行渠道:自有發行渠道,委託發行公司發行,同時採取以上兩種模式。根據報社的需要進行判斷如何選擇。

【第11篇】暑期報社實習生活總結

從7月7號開始到8月1號,近一個月的時間,我在杭州日報社記者部做了一名實習生記者。想到7月6號那天得知消息之後便開始興奮。後來更是得知我是將兩名大二新聞專業學生給踢掉,自己搶到了那個實習崗位時,更加的覺得自豪。那天晚上坐在人民廣場想,明天我一定要行為得體到位,注意細節。沒有經驗不要緊,但一定要讓人家覺得有潛力。

但是有一句話是怎麼説的來着?對了,希望越大,失望越大。第一天回來了,怪累的,但總的感受只能用兩個字來形容:挺無聊。那天早上七點四十五我就到了,但人家拿工資的八點四十五才陸陸續續的來。哦,對了,那天是星期一。早上中午我還忙了一陣,但到了下午就變得十分太平,記者部沒有一通電話打入,所以在那麼涼快的屋裏,坐在副主任的舒服椅子上,邊和某人發短信,邊靠着背椅這麼靠着,從來不午睡的我一下就睡了一個小時。到後來,就是早上九點去報社,中午吃好午飯回家,下午兩點半上班,傍晚五點準時下班。然後去街上買些東西,五點二十準時在某人實習的公司門口等着,然後送某人上車回家。如此循環往復一月。

雖説我在報社裏的活動粗略來説就是——採訪、撰稿、發表……過程挺無聊的,但細數一下,感受還是有一些。

先説點好玩的吧。以前經常聽到電台騙人,比如虛假新聞、虛假廣告一類的,但很少想過電台也很容易被人騙。今天一早就接到一通電話,説人民商場處有一女孩要從高架橋上向下跳。聽到這一消息,記者們興奮得不行,連忙帶了攝像機奔出門去。哎,記者的本性,就是唯恐天下不亂。可不到半小時就回來了。原來他們在橋上轉了兩圈,也沒看到一個女孩的影子。(其實我到認為,他們應該到橋下看看,説不定已經跳下去了呢)後來又有一通電話説是一河邊上有人要跳河,結果大家又是興奮地(造孽啊)出發,沮喪的歸來。今天我算是得出了一個結論:記者像農民一樣好騙啊!

接下來的便稍有些沉重了。今天我一共出去陪同採訪了兩次,結果兩次被拒。第一次是在一家保姆公園,僱主家丟了一個價值四萬塊錢的攝影機、但我們就是剛進那保姆公司大門,才説明了來意,就被一箇中年男子不大禮貌的往外趕,還説“誰讓你們來的!”第二次就更嚴重了。有一個女孩被騙了錢到公安局報案,我們就是到公安局瞭解點情況,竟被很粗暴的轟了出來。一個滿身肥膘、滿臉橫肉、滿眼蔑視、滿口官腔、滿嘴嚼着中午飯的胖公安逛出來,一口標準的土話“走走走,快走!”説着還推了一下拿相機的大二的實習生哥哥。我當時很是氣憤,出門就對那個哥哥説:“什麼態度阿,又不是曝光!”可他好像很平靜:“咳,這種事多了,現在這些人想得太多。”

我一直覺得自己待人比較真心,所以至今幾乎沒有被惡意拒絕過。今天的被拒,雖然有所準備,但當它真正到來時心裏還是不大舒服。社會上的人不比身邊的熟人和朋友知道你的真心和好意,所以你的初衷並不一定被人家理解,你的心意也不一定能取得別人的信任,付出亦未必有回報。這是一個很簡單的道理,但我們這些要踏入社會的人卻不好接受。

那位哥哥,雖然他已習慣了被拒,但他坦言,被拒的滋味每次都不好受,到現在還會很鬱悶。作為一位新聞記者,尤其是社會新聞記者,看到老百姓因為你幫他們解決了問題而真心感謝你時,你會為自己有能力幫助別人改變現狀而高興。但相反,當你一次次粗魯的被拒之後,你又會感到自己的渺小與單薄。更多的時候,是一種輿論的無助。

開心的事也有,記得是實習後才沒幾天,接到同學電話説在在報紙上看見我人了(我同學表達有些問題,我人是不可能在報紙上看見的,只有我名字……),心中頓時一陣竊喜。其實前幾天就有我的報道,只不過不知情的人沒仔細看。

杭州雖然是個省會,可帶我的老師説,我們這一類記者忙碌的只有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這不,今早我們就為了一通電話風塵僕僕的趕到了會展中心附近的一個農村。

説簡單,這件事真不復雜,就是老頭子和兒媳婦之間關係不好,老頭跑了,兒媳煩了,最後誰都不管了;可説複雜,還真挺亂人。剛到村裏,看見老人在地上躺着,好心的村民給了他副破毯子蓋着,還家家户户輪着送點吃的。他説兒媳打他罵他,兒子也不敢幫他。看着老人痛苦的表情,我還真為他難過。可後來一位熱心的村民自費打車(離着好遠呢,我們坐車走了三十分鐘)去找了他的兒子和兒媳,這會悄悄給我們説,這位老人自己行為不好在他的村裏是有名的,所以根本不是子女的問題。為了解決問題,我們大中午的去了他兒子家。敲他兒子家的門沒人開,後來我們才知道剛才惡言批評的“鄰居”原來就是兒媳。她在那罵時鄰居附和着,可她一走那些人便捏捏我的手,悄悄告訴我他兒媳平時是對他不好。但最令我迷惑的是那個兒子,他陪着妻子一起罵自己的父親,我們苦口婆心的勸了一個多小時,他們才跟我們下山,可他妻子一句“咱不去領他回來,他愛去哪去哪!”他竟又回去了!這時我豁出去了,看着他們遠去的背影,扯着嗓子咋呼:“你們真得不去了?真得不去了?那可是你爹!不去誰的錯可就説不清了!”這幾句話嚇了旁邊一直説我聲音太小的大哥一大跳。哎。

【第12篇】物流報社的實習總結

匆匆來到報社實習差不多一個月了。早已迫不及待的想把自己的心得、感受寫出來。尤其用文字的形式來表達、記載,顯得是那麼迫切。

前期的懵懂到清晰

5月21號,在慈總介紹下來到了現代物流報社,邁進編輯部的第一感覺始終記憶憂新。從同事(應該説是老師們)的熱情、友好到工作環境的清新、和諧,讓我由衷的感到温暖,一種毫無束縛、毫無壓力的優越感讓我喜歡上這裏。

在韓主任的帶領下,我開始了自己的見習生涯。

首先,深入瞭解報紙定位很重要。現代物流報(我們主要負責鋼鐵物流),顧名思義,所謂物流,通俗講就是物品從供應地向接收地的實體流動過程。根據實際需要,將運輸、儲存、裝卸、包裝、配送等功能的集合過程,而鋼鐵物流正是特指鋼鐵產品的流動過程,我們關注的正是這一流動過程中的最新信息,從生產原料供應到走向市場,從企業舉動到市場需求等一系列的動態信息。

剛到報社的我,對這個定位並不是很明確,在韓主任建議下,我幾乎費盡一週的時間大量翻閲近期的報紙,以及我報的數字報,新浪財經頻道、中國聯合鋼鐵網。

當然,為了補充專業方面不足,我還閲讀了《專業採寫報道》、《經濟採訪》、《現代物流教程》、《宏、微觀經濟學》課本。

看到大篇幅的鋼鐵及上下游相關產業類新聞,我一下“蒙”了,先前我在《河北青年報》做過一段時間的社會教育新聞,都是一些比較大眾化、通俗類新聞。而我個人認為,擺在我眼前的報紙,很明顯是專業性、深度化經濟報道。從這個角度出發,我不得不暗示自己要轉變青年報那種採寫、報道理念。

我開始了細緻的研究。現代物流報(鋼鐵物流)主要在週二、週四出版。一般情況下,週二,一到三版分別是頭版要聞、新聞評論、專題報道。以及後面的論壇、產經、業界企業、等固定版,當然還有談經論道、行業組織、論壇等不固定版面。週四,一到三版,基本無變化,除外,還有固定版面藍海、市場板材、建材、有色金屬等等。

我個人工作主要是輔助韓主任的“藍海”版塊,藍海總四個版面,包括上下游產業鏈、電子商務、金融等。

見習第一週,趕上了畢業典禮、頒發學位、離校找房子等,這一週説自己懵懂,除對報社工作認識外,很大方面來自大學生畢業後的那種喜悦、感傷、失落等複雜情感的交織。

中間的學習到再認識

望着一個個朝夕相處的同學踏上離去的列車,曾經的微笑,今日的離別。一種力量激勵我,要奮鬥、要努力工作。再次找回了考研的那種頑強意志。

我發表的第稿件是鋼鐵上游產業鏈煤炭方面新聞《鋼性需求拉動煤炭價格鋼企成本壓力仍將持續》。一開始,只知道煤炭價格一時期出現暴漲現象,隨即成為各大財經媒體的焦點。

後來,通過網絡瀏覽、閲讀煤炭等相關動態新聞及分析報道,終於在閲讀中找到了煤炭和鋼鐵的切合點。主題定下來,接着採訪就是問題了。

傳媒業內的“七份採,三份寫”可以突現出採訪的重要性。成功的稿件,缺少了採訪這一重要環節,就是“閉門造車”式新聞,尤顯空洞、不真實、無現場感、無説服力。第一時間意識到這一點,我開始着手採訪工作。

第一步,聯繫、搜索採訪對象。由於剛從事這方面工作,人際圈不廣是弊端。通過網上大量聯繫煤炭行業專家,最終約到了銀河證券研究員、博士後田書華老師,後來才知道他可謂是煤炭業界領頭人。

第二步,擬訂採訪提綱,其實大多時候這一步工作可以先做。待預約好田博士後,我開始起草《採訪函》。具體包括禮貌用語、涉及採訪問題要簡潔、深刻、明確,最後的落款、署名等細節問題。《採訪函》一定要提前發給採訪對象,並標明要求回覆最晚期限,第一次我就忽視了這一問題,直到報社馬上排版、截稿時才收到回覆,連忙編輯稿件,費事費力。

第三步,等待回覆的同時,我及時關注這方面相關新聞,以防新聞“復現”,失去首次報道性。同時,我針對煤炭價格上漲對鋼鐵行業的影響這一核心問題,電話採訪了其他煤炭界人士,對大多的看法、觀點進行了解,必要的觀點納入編輯寫作範圍。

第四步,編輯稿件。從採訪的內容裏找“亮點”。找能脱穎而出的話語,來直接引用。在採訪田博士後時,田博士後明確提出了:“20xx年中國很可能會成為煤炭淨進口國”的觀點,抓住這一點來引申報道,提升報道影響力。

但是,在這第稿件的採寫過程中,我忽視了對鋼鐵的重點採訪。這是報紙的宗旨,作為鋼鐵物流方面的刊物必須時刻以“鋼鐵”為核心關注對象。

煤炭,這篇稿子後來經過韓主任添彩增色,順利刊登。

接下來的《原油綁架全球經濟上漲趨勢短期不改》,從收集資料到採訪,寫作,準備了也差不多一週時間。但這一週讓我感覺不錯的稿件是後來花費不足一個小時的《電煤價格干預政策合理嗎?》。起先是從田博士的《煤炭價格不應該》約稿而展開的,隨後找到各大證券研究所發表的不同觀點。經過精心整合,對同一問題的大談論的報道形式出爐,此稿雖然是綜合報道,但是刊發觀點鮮明,時機得當,很有實際指導意義。

後來,稿件配發評論及時發表。

步入——成熟

隨着瞭解的深入,對報紙定位的清晰,不到一週能又採寫了《貨幣閥門擰緊鋼鐵板材奈何》和編者短評《鋼企應如何應對》。

稿件發稿前天就已經採寫好,原題目是《貨幣政策從緊的方向不變》。待到第二天我再次打開稿件審查時,突然認識到採訪不完善之處太多,整整用了一個下午採訪金融學博士程實,東方證券分析師劉文亮、舞鋼金恆興貿公司經理、海東期貨北京營業部葉海濤,無論是通過郵件、qq還是電話,對“這次繼續從緊貨幣政策給鋼鐵行業是否帶來影響?”進行全面採訪。最後整理、融合形成現在的稿件。

不過,刊登後發現還是有缺點,由於做深度、大篇幅稿件,在突出它全面、深刻、多角度等優點的同時,掩埋了信息的“新奇性”,導致稿件宂長、陳舊、漫無目的。失去主題,甚至“亮點”。

這一點,我以後一定注意改正。

至於《鋼企應如何應對》短評,由於我個人不認為剛剛從事編輯記者工作的新人就能發表尖鋭觀點評論的思想作怪,所以這篇主要是篇建議性文章,對鋼企應如何應對繼續從緊貨幣政策而提出的一些個人建議。記者閲歷、經驗、全局把握性是一評論員最起碼的必備條件。

自身不足

通過一個月來的實習,自我發覺到身上仍有好多不足之處,無論新聞專業理論還是實踐採訪經驗。具體來説:

1、對報紙在核心定位把握不夠準確。鋼鐵物流必須牢記“鋼鐵”和“物流”兩個核心概念,尤其在做鋼鐵上下游產業的新聞,常常最後忽視把其和鋼鐵交叉採訪。我採寫的第稿件就犯了這樣的錯誤。

2、自身知識面不夠豐富。後悔在校期間,沒有大量擴展知識。尤其是經濟、社會文化知識,雖然也選修了《宏觀經濟學》,沒有用心去學。真是“書到用時方恨少啊”。

3、採訪面(對象)太過於侷限、單一。這種思維模式需要調整,譬如,《貨幣閥門擰緊鋼鐵板材奈何》,採寫後自己感覺不錯,定稿後第二天又發現,採訪過於受限,應該全面、綜合去看待從緊貨幣政策問題,當然,考慮到自己所屬報紙,把貨幣政策和鋼鐵業交叉採寫顯得更為重要。

4、近期這幾篇稿件出現一個通病,字數偏多,顯得宂長無主題。這應該怪我一開始對版面的理解有誤。初步認識現代物流報,總感覺版面、版式過大,應該在稿件上下力度,多做深度性大稿件,來填充版面。這是不對的,新聞稿件要求“新”、“準”、“精”、“實”等特點。本以為這一要求只針對大眾、晚報都市報適用,其實這是對認為新聞單位的新聞稿件的一個最基本的要求。我會在以後糾正這一錯誤認識。

5、剛畢業,心情比較沉重,一個月來,幾乎沒什麼話説,除了自己的工作,就是學習財經知識。

切身感受

總攬現代物流報,我個人感覺:

1、首發新聞不是很多,記者自己採訪稿件少。大多都是二手新聞的整合、編輯。沒有親自採訪,失去新聞基本的現場感與新聞應具有的真實、及時特點。這一點王亞彬記者把握的很好。

2、不夠有深度。作為鋼鐵專業報紙,我們應該對鋼鐵前沿、動態信息進行深入挖掘,做到全面、多角度綜合性報道。專業報紙,不同於晚報、都市報新聞的最大特點就是;做到有深度,能夠給受眾對象提供專業的指導、引路的作用。換句話説,就是所採寫的新聞應該對鋼鐵上下游生產商、銷售商帶來實際參考價值,這也是報社以後維護受眾羣,擴大受眾羣的關鍵。這一點楊世新記者把握的很好。

3、版面分佈稍顯複雜。各版、版頭主題定位往往與內容不相符。換句話説,各版面界線不是很明確,出現稿件同時放在那個版都可以的局面,譬如:煤炭類稿件可以放在產經版,也可以放在藍海版,更可以放在專題版。當然,這樣的後果便是,各版面負責編輯採寫新聞很容易出現撞車現象,建議重新審視、精心策劃、細緻定位各版分工。

小結

近一個月來,通過多方面學習,對現代物流報有了深一步認識和提高,但同是也發現了自身存有不少缺點。無論經驗還是認識都有待提升。倘若,報社考慮用我,我想進一步研究報紙各版面,初步想法是在週四的七、八版設立“聚焦-觀察”版,主要是配合楊姐做一些鋼鐵焦點、熱點話題的解讀,深度分析,以此來提升我報的報道深度。

雖然,我報一時間裏發不了過多時效性極強新聞,但可以發些事後全面、綜合性文章,以補充短消息的不足,同時能給受眾提供很好的指導和建議,相信鋼鐵行業讀者正是需要這類解讀報道。

倘若,報社考慮到我個人存有欠缺不足,不能勝任本報工作,請領導示明,我會再接再厲,努力改正,無論是繼續離這實習還是離開。

致辭

敬禮

【第13篇】大學畢業生報社實習總結範文

*引子

從就讀新聞專業以來,我一直嚮往每天在外面跑新聞的生活,可以見識不同的事物,和不同的人打交道,用自己的文字讓生活更加美好,那一定是坐班的上班族無法體驗的快樂。

暑假的專業實習,我來到了北京青年報的本市熱線版,我第一次體會到了做一名記者的辛苦和快樂,同時讓我對這一職業有了更深的認識,也看到自己努力的方向。

*初來乍到之熱線篇

第一天到報社報道,看着北京青年報20層的大樓我真緊張了一陣,電梯上下的人們互相搭着話,聊得也都是報紙上的今天的好新聞,頭版的圖片如何如何。我感覺北青的氛圍一點一點正感染着我,也想要儘快融入到這種緊張有序的生活中。到了本市熱線版,熱線組的老師都很親切,老師告訴我:記者都是下午上班,而且一般不來報社,有活兒就直接從家去然後寫完稿晚上八點前發給編輯,工作就完成了。聽到這個我長出一口氣,暫時放鬆了,原來記者的生活似乎也挺安逸的啊。但當我體驗過記者生活,才瞭解其中滋味。

編輯安排我的第一個工作是接熱線。專門負責接熱線老師告訴我,接熱線基本是所有實習生的第一課。接聽電話,把事件重點記下來,最重要留下聯繫方式,以備日後記者和線人聯繫。但老師也告訴我説,記者一般會比較關注車禍爆炸等突發事件,但所有來電都要耐心的聽,然後做好記錄。在接熱線的過程中,我最大的感覺就是無能為力,雖然是關注身邊的急事難事怪事趣事,但熱線組是無法切實為市民排憂解難的,只能讓問題得到關注,但當市民需要切實的幫助打來的時候,我感覺真的很複雜,也十分無奈。這中間也確實接到一些有意思的電話,很多熱心市民關注北青報,關注身邊的生活。接熱線同時也提高我了與人溝通,篩選信息的能力。

下面列舉些我接到的熱線之最:

最艱難的父親———為了救治白血病的孩子已經傾盡所有,現在家裏只能喝粥,急需醫藥費,求助紅十字無果。

最差勁的veva手機——最多一天接到4通電話都是反應veva手機質量太差,與電視購物上承諾嚴重不符,並且沒有售後服務。

最可憐的愛情失敗者——名三十歲男子來電説,比自己小7歲的老婆和網友跑了,捲走了他所有的現金和存款,留下他和僅兩歲的兒子,他們甚至沒領結婚證。

最無厘頭的登廣告要求——名男子要把自己的左腳腳底板給商家作為廣告展板,問為什麼要用腳底板,他解釋人們越是看不到越是好奇,從而達到宣傳商品的效果……

最有責任感的市民——體育大學已退休教師,曾經向有關部門反應多達30多次體育大學大門外有影響市容的殘破小房,一直無人管理,嚴重影響北京城市形象,願意帶着記者親自走訪。

最現實的線人——因為提供線索被採納後會有線索費,所以也就產生了一些專業線人,在熱線組最出名的要數馬先生了,他每次都會先問你有興趣做這條兒嗎?有的話我再告訴你……

最巧合的來電——有一位女士來電指名找我,説我和老師做的那條新聞就發生在她家附近,那天正好我負責接熱線,她説感謝你們對這問題的關注,當時我真是感覺好奇妙。

在接熱線的半個月裏,我確實感到,我觀察生活的能力和新聞的敏感性還不夠,有時普通市民有着更細微的觀察力,他們發現社會中存在的的問題,苦於找不到解決的渠道,求助於媒體,説明他們是很信任並且依賴媒體的,我也感到隱隱的責任感和使命感,但是又覺得自己的能力其實很有限,除了安慰的話語,也只能幫他們記錄下來,而後編輯看了熱線記錄又會因為一些不得已的原因而放棄,很多的最後都是以不能做,不好做而告終。間接的幫助也是無法給予,這些信任遭到不得已的冷遇多了以後,是否還能堅定的存在?我希望市民能夠多些理解,相關部門能夠重視,然後媒體人一起付出更多的努力!

*實習記者之跑新聞篇

第一課——找準位置,直擊現場

每次接到任務,最重要的就是儘快到現場,這也是我每次都會遇到也必須儘快解決的問題,我真正體會到為什麼叫“跑新聞”了。要儘快完成採訪和稿件,當然要節約往返於路上及尋找地點的時間。我平時就是過的太省心,坐公車出門,從來不記路,方向感也差,在跑新聞的日子裏,雖然也熟悉了些道路,但很多地方還是很陌生,所以我今後的目標就是:分清東西南北,瞭解北京主要幹道,公交地鐵路線,在腦海中再現北京地圖概況。

一開始編輯安排我比較簡單的活兒,只要找到就基本能完成任務。第一次是去找日壇公園飛來的一隻孔雀,公園也不小,問過了工作人員和遊人,還好能指明孔雀大概所在的方向,來到了公園的東北角盡頭,還是不見它的蹤影,畢竟是動物啊,不可能總在一個地方的,快絕望的時候,路人突然指着草地説在那兒呢!我趕緊拿出相機狂拍起來,回家寫了400字發給了老師,但這活兒最後還是黃了,當時特期待看見自己的名字變成鉛字,所以黃了還是很失望,我老師安慰我説經常有千字文都黃了,不要失望,繼續努力!

p.s不知道孔雀現在過的怎麼樣,希望它能一直在公園愜意的生活~

我尋找現場最難的一次,也是第一次跑有模有樣的活兒,開始的興奮隨着轉了好多圈走了好多路以後漸漸消沉。在板井路口附近,居民反應在一片廢棄的空地上有些人在晚上挖坑然後填埋垃圾,造成周圍環境很髒很亂。居民是在自家樓上看到的,大坑周圍都是衚衕,而且小路都很複雜,不能提供我準確地點,我只能在那附近轉悠碰運氣,那位提供線索的居民聽説我一個人來的,還勸我説小女孩別來了,這邊人員複雜太危險,我在感動之餘也更堅定信心要找到這個地方,那天我記得特別的熱,路也不好打聽,只能在小路上七拐八拐,經過一段漫長的搜尋,終於還是找到了,看到那個垃圾大坑的瞬間我真是長出一口氣,總算完成了任務,聯繫了老師,決定明天鎖定位置直接來一探究竟。第二天和老師一起來到了現場,經過詢問附近的住户,瞭解到原來這裏在挖蓄水池,但是屬於無證施工。就這樣我第上報的文章便誕生了:《下雨積水沒膝居民自挖水池》。當時看到報紙上我的名字心情着實激動了一陣。

第二課——採訪到位,觀察入微

作為記者,採訪的功力一定要到位,好的採訪是出好稿子的基礎。很多時候沒問到,沒問清楚造成文章沒有説服力,還要補採甚至重採。新聞最重要是真實性,用事實説話,要對讀者負責,對自己寫出來的稿子負責。

有一次就是因為採訪不到位,造成跑的活兒白費了。巴溝汽車樞紐站的座椅設在了綠地裏,造成綠地被破壞。到了現場,我看到了所謂座椅,要想坐的話只有踩踏綠地,我詢問了經過的路人,詢問了座椅前的賣報人,詢問了此路段的環衞工人,還在周圍拍了很多照,唯獨忘了採訪座椅所在公交單位的相關人員,還是老師在事後問我的時候我才恍然大悟,結果最終無法解釋這到底是不是座椅,這個核心的問題沒有解決,自然黃了。為什麼自己當時想不到呢,看似簡答的事情為什麼做起來就是差那麼一點,心裏也在着急,想要快點進步。

我做的最心力交瘁的報道就是《奧運場館風景日戳免費加蓋不容易》,也是讓我最有成就感的報道。後來這篇文章也被一些網站轉載有:新華網,千龍網,數字奧運村,藝術中國,博寶網,中國收藏藝術網等。

整整兩天我都在圍着這17個戳打轉,其實編輯剛給我這個任務的時候,我覺得挺簡單的,就是打電話到各個郵局點問問能不能蓋戳,但後來發現問題遠遠不只這些。首先查各個郵局的電話就是一大難點,網上搜郵局網點,有時候所在區域有兩三個郵局,有的電話甚至已經改了,還要重新查找,要確保17個奧運場館戳所在郵局電話都打到,一一確認能否加蓋,但是接電話的人不一定清楚蓋戳的具體情況,往往回答都是不清楚,有的郵局甚至無法聯繫,我只能把能聯繫到的郵局情況一一記錄下來,基本情況就是雖然5月22日已經啟用了這17個戳,但郵局目前仍不能加蓋,這無疑存在着問題,新聞點已經出現了。

緊接着就是聯繫北京郵票公司,以前報道過那裏可以為市民蓋齊全套,因為電話聯繫不上,我就直接到北京郵票公司的營業部,以市民的身份暗訪。到了那裏果然看到了17個日戳真的很興奮,經工作人員證實這裏確實可以蓋齊全套,我便想要蓋一個鳥巢的戳,緊接着第二個問題就出現了,工作人員説蓋一個五毛,但這和十一以前免費加蓋的規定不符,而且需要蓋戳的郵品過多的話不能當時取走。我覺得這可是個大發現啊,激動的衝回家開始寫稿,不一會,編輯來電話問我怎麼樣,結果編輯一仔細詢問,我就頓時無語了,為什麼規定免費這裏收費?向你收費的人是什麼身份?如果外地人想蓋怎麼辦?發現了問題但是隻看到問題表面這是不行的,編輯説我真是沒有經驗,到了現場了不問清楚,不看清楚回來怎麼能寫稿,不行你還得再去一次。當時心情真是超低落,自己採訪這麼不到位,觀察不仔細,自己卻沒有感覺,看來我需要磨練的時間還很長。眼看臨近5點郵局下班,沒時間失落,要快點彌補好,再次來到營業部要求蓋戳,並且説是要給外地同學,工作人員讓我留下地址和郵費表示可以蓋好再幫我寄給朋友,幫我蓋戳的工作人員胸牌上寫着值班經理,確認了身份,再次詢問收費的問題,值班經理解釋説就是郵票公司的規定。所有問題都得到了解決,回家整理郵局蓋戳和郵票公司的情況,寫出了《奧運場館風景日戳免費加蓋不容易》的雛形,後來登報後文章的標題,副標題,小標題都是老師幫我加的,老師用更為簡練的語言把蓋戳存在的問題寫的很清楚,而且重點十分突出,這自然也引出我實習中上的第三課。

第三課——磨鍊筆鋒,強化現場

在實習過程中,深深覺得新聞寫作是多麼重要,做好採訪後,如果僅因為寫作水平有限而沒能做出好的報道,達不到預期的效果就太可惜了。用看似簡單的語言怎麼能把事情敍述的更有條理更吸引人,那就在於提高寫作能力,掌握寫作技巧。

有時候着急交稿,感覺自己的寫作水平瞬時就下降了,感覺都寫不出完整的話了,像個國小生似的,語句通順都成了很大的問題。我想記者常會遇到這類問題,時間緊來不及深思熟慮,反覆推敲,要爭分奪秒的保證時效性,這也是人們最為看重的問題,也就是新聞的“新”,所以自然要求記者有着較高寫作水平,能夠臨場發揮,具備信手拈來的能力。我感覺真是書到用時方恨少,上新聞寫作課時並沒有重視老師説的勤寫多練,所以寫文章總感覺很吃力,語言的運用不太自如,手法比較單一,尤其北青報的風格是比較生動活潑的,有親近市民讀者的感覺,新聞報道自然也要清新自然,但往往我寫出來的文章都是乾巴巴的平鋪直敍,用老師的話説就是把看到聽到的直接寫出來,文章沒有現場感。老師告訴我要多觀察,但真的觀察起來,我往往還是置身事外,沒辦法直擊問題的核心,作為一個記者,我知道我不能像自己平時市民的身份去看事情了,不能只看表面,要看的更為深入。

市郊s2號線指示牌出現英德混譯的報道後,第二天老師讓我繼續跟進,那也是我第一次單獨完成攝影以及報道,也是第一次以記者身份去採訪別人,感覺是受寵若驚,城鐵公司的李部長耐心的回答着我提出的問題,表示他們工作中出現的失誤,願意及時更正,並表示現在更新的路牌仍需要改進。事件看似簡單,但我寫出來卻感覺表達不清,不知道具體該怎麼敍述,語言有些羅嗦。同樣的問題也出現在追蹤南站鐵路圖標註錯誤的報道中,其中有三個錯誤標註,已經更正了兩個,還有一處錯誤,老師看了我寫的初稿後説我的問題一直都是導語寫的不到位,文章現場感不強。要想改變就要仔細觀察,不能像個普通路人那樣去看去聽,要用記者的眼,記者的耳,獲取有價值的信息,比如詢問路人時候可以使用直接引語,不要總説記者通過詢問xx瞭解到,這類太過模式化的表達,這樣文章會沒什麼亮點,還有引語要寫的漂亮,不是簡單概括報道就足夠了,其實仔細回想這些,其實老師上課都講到過,但我在實踐中還是忽略了,説明學習還是不夠紮實,一到真刀真槍的時候,還是要靠實力,不是理論簡單的理解,可見動筆練習真的太重要了。我也體會到完成報道並不是想象中那麼容易的。

無疑自己的寫作能力需要進一步提高,首先就是看報學習,以前看報紙就是簡單瀏覽,現在會注意看專業記者的報道是從哪兒入手寫的,用了什麼手法,如何突出要表達的內容,用什麼吸引讀者的,是標題副標,還是導語新聞圖片。説到新聞圖片,我也感覺新聞攝影也是很有意思的學問,雖然不是拍藝術照要講求光影,但是基本的美學構圖是很重要的,雖然出去採訪應該是和一個攝影記者一起,他會負責拍照,但是突發狀況下拍照就要自己完成,像我拍過遊人餵食孔雀,綠地中的座椅,錯誤標註的細節圖,工作人員更換路標等,我覺得看着簡單,但是拍出來往往都有不滿意的地方,靜物要講求構圖和角度,而動態的事物一定要善於捕捉,動靜結合要恰當,好照片會讓新聞更耀眼,它起到補充説明的作用,同時讓讀者更直觀的感受現場,所以是很重要的,這學期一定要好好學習一下新聞攝影,並且好好練習,提高自己攝影水平。

*實習生活之友情客串

(一)為了對比奧運觀賽撕副券和打孔兩種檢票方式,我當了一回手模特,捏着兩張票我胖胖的手啊,手也要減肥才行啊…

(二)奧運期間,北青報開通了零八熱線,向市民徵集奧運線索,並且設立了“奧運熱線之星”,每天都會有一位“星”誕生,並有3千元獎金,但不是所有“星”都願意上報露臉的,自然就有了托兒,而我也友情客串了一把“孫小姐”。恰好那天去報社沒好好梳頭,攝影大叔該提醒我的啊…

*尾聲

雖然實習兩個多月的時間並不長,但是確實鍛鍊了自己,無論是採訪還是寫作,還有對如何與人溝通也有了新的認識,讓我看到了自己和一名專業記者的差距,讓我有更多的動力去充實自己,提高自己。遇到問題也不會太過慌張,更多是去考慮如何克服,我在實習中總結出:不要去預想困難,因為預想的都沒有現實中遇到的難,但是隻要認真努力,往往現實遇到的困難會比想象中的容易克服。所以我要不畏懼困難,一直努力下去!

劉珊

【第14篇】08暑期報社實習生活總結

從7月7號開始到8月1號,近一個月的時間,我在杭州日報社部做了一名實習生。想到7月6號那天得知消息之後便開始興奮。後來更是得知我是將兩名大二新聞專業學生給踢掉,自己搶到了那個實習崗位時,更加的覺得自豪。那天晚上坐在人民廣場想,明天我一定要行為得體到位,注意細節。沒有經驗不要緊,但一定要讓人家覺得有潛力。

但是有一句話是怎麼説的來着?對了,希望越大,失望越大。第一天回來了,怪累的,但總的感受只能用兩個字來形容:挺無聊。那天早上七點四十五我就到了,但人家拿工資的八點四十五才陸陸續續的來。哦,對了,那天是星期一。早上中午我還忙了一陣,但到了下午就變得十分太平,部沒有一通電話打入,所以在那麼涼快的屋裏,坐在副主任的舒服椅子上,邊和某人發短信,邊靠着背椅這麼靠着,從來不午睡的我一下就睡了一個小時。到後來,就是早上九點去報社,中午吃好午飯回家,下午兩點半上班,傍晚五點準時下班。然後去街上買些東西,五點二十準時在某人實習的公司門口等着,然後送某人上車回家。如此循環往復一月。

雖説我在報社裏的活動粗略來説就是採訪、撰稿、發表……過程挺無聊的,但細數一下,感受還是有一些。

先説點好玩的吧。以前經常聽到電台騙人,比如虛假新聞、虛假廣告一類的,但很少想過電台也很容易被人騙。今天一早就接到一通電話,説人民商場處有一女孩要從高架橋上向下跳。聽到這一消息,們興奮得不行,連忙帶了攝像機奔出門去。哎,的本性,就是唯恐天下不亂。可不到半小時就回來了。原來他們在橋上轉了兩圈,也沒看到一個女孩的影子。(其實我到認為,他們應該到橋下看看,説不定已經跳下去了呢)後來又有一通電話説是一河邊上有人要跳河,結果大家又是興奮地(造孽啊)出發,沮喪的歸來。今天我算是得出了一個結論:像農民一樣好騙啊!

接下來的便稍有些沉重了。今天我一共出去陪同採訪了兩次,結果兩次被拒。第一次是在一家保姆公園,僱主家丟了一個價值四萬塊錢的攝影機、但我們就是剛進那保姆公司大門,才説明了來意,就被一箇中年男子不大禮貌的往外趕,還説“誰讓你們來的!”第二次就更嚴重了。有一個女孩被騙了錢到公安局報案,我們就是到公安局瞭解點情況,竟被很粗暴的轟了出來。一個滿身肥膘、滿臉橫肉、滿眼蔑視、滿口官腔、滿嘴嚼着中午飯的胖公安逛出來,一口標準的土話“走走走,快走!”説着還推了一下拿相機的大二的實習生哥哥。我當時很是氣憤,出門就對那個哥哥説:“什麼態度阿,又不是曝光!”可他好像很平靜:“咳,這種事多了,現在這些人想得太多。”

我一直覺得自己待人比較真心,所以至今幾乎沒有被惡意拒絕過。今天的被拒,雖然有所準備,但當它真正到來時心裏還是不大舒服。社會上的人不比身邊的熟人和朋友知道你的真心和好意,所以你的初衷並不一定被人家理解,你的心意也不一定能取得別人的信任,付出亦未必有回報。這是一個很簡單的道理,但我們這些要踏入社會的人卻不好接受。

那位哥哥,雖然他已習慣了被拒,但他坦言,被拒的滋味每次都不好受,到現在還會很鬱悶。作為一位新聞,尤其是社會新聞,看到老百姓因為你幫他們解決了問題而真心感謝你時,你會為自己有能力幫助別人改變現狀而高興。但相反,當你一次次粗魯的被拒之後,你又會感到自己的渺小與單薄。的時候,是一種輿論的無助。

開心的事也有,記得是實習後才沒幾天,接到同學電話説在在報紙上看見我人了(我同學表達有些問題,我人是不可能在報紙上看見的,只有我名字……),心中頓時一陣竊喜。其實前幾天就有我的報道,只不過不知情的人沒仔細看。

杭州雖然是個省會,可帶我的老師説,我們這一類忙碌的只有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這不,今早我們就為了一通電話風塵僕僕的趕到了會展中心附近的一個農村。

【第15篇】報社畢業實習總結

報社畢業實習總結

從7月13日開始,截至8月30日,我在南方日報東莞站實習了45天。我的專業是國小英語教育,但來到報社實習做文字記者,我並不覺得矛盾,反而發現兩者有許多共性。比如,教育是一種傳播,新聞也是一種傳播。搞教育要因材施教,考慮受教育者的身心發展特點;做新聞也要“因材施教”,搞黨報的時刻記着自己在對黨和領導説話,辦都市報的總想着老百姓關注什麼。

45天,洗去了我的書生意氣。新聞對我而言已不再是純粹的文字功夫,而是對社會現實的記錄和反映。新聞有地域之分;新聞人有國界之分;新聞機構不可能不考慮公共利益、民族利益和社會影響。從新聞線索的獲取,到根據報紙的定位和風格判斷新聞價值,再到採寫編評,每個環節都要考慮周全。

但是,作為一名實習記者,我考慮更多的是如何寫好新聞。令我感受更深的是,如果沒有博爾特般的行動速度,就趕不上日報的出版進度;如果新聞敏感性不強,就會因錯失新聞而捶胸頓足;如果沒有駕輕就熟的採訪技巧,就算找到了知情人,也可能無功而返;如果社會經驗和閲讀經驗不足,就會影響記者的創造力。

截至8月24日,我發表了2文章,近4萬字,涉獵了許多題材,如現象、會議、報料等。會議現場我跑了許多次,如東莞擬增加出租車聽證會、特約研究員會議等,慢慢跳出了對會議的膚淺認識,即某某單位召集某某人在某某地就某某事開某某會,然後打個腹稿,在會議消息主體部分寫上某某領導説,或某某與會人説。

工作後跟會,我會先把工具箱備好——若干支不同顏色的筆、筆記本、錄音筆、名片、筆記本電腦等——然後思考為什麼突然召開這次會議,發生什麼事情了,會議中有哪些新聞,新聞背後有沒有新聞。一方面,我會盡量蒐集全面的新聞材料,另一方面,寫作時根據事實本身,採用最優處理方法。這種工作模式或許有些理想化和完美主義,但是記者的大腦每天都在激盪,不就是為了做好新聞嗎?

除了會議新聞,這些日子還接觸了現象報道,如《公路綠化樹過高竟引來車禍?》、《買本雜誌真的好難》、《暑期學生打工頻遇陷阱》等。

現象報道曾一度令我倍感頭疼,因為我不單無法像報道會議一樣輕易獲知何時何地何人做了何事,還時常懷疑它的真實性。如在採寫《酒店影樓不搶“七夕”蛋糕》一文時,我撥打了幾個酒店和影樓的電話瞭解“七夕”和“九九”婚宴和婚紗攝影預訂的情況。最後發現,這些酒店影樓並不重視這兩個傳統節日。當段老師打上“酒店影樓不搶‘七夕’蛋糕”的標題時,我立馬困惑了。因為我覺得它的真實性是模糊而不嚴謹的。東莞可能有上百家酒店影樓,而我只採訪了不到十家,這可能只是局部事實,而非整體事實。沒有任何一個權威的調查告訴我,酒店影樓真不搶。隨後,在與段老師的交談中,我第一次認識了微觀真實和宏觀真實,也更堅信新聞真實性是做一切新聞的出發點。

當然,在實習中,我發現自己讀的書太少了,社會經驗太淺了,採寫編過程留下了一些遺憾。比如,

跑報料新聞時,一次遇到珠寶店盜竊事件,我像一艘航行的船迷失在茫茫的霧海中,四周圍找知情人,最後得到的是殘缺的事實。

這次實習讓我增長了業務知識,體會到了新聞採編的艱辛,自己的新聞敏感性和社會責任感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我真心的感謝報社的每一位前輩,尤其是帶我的郭老師,曾指導和幫助過我的馬老師、譚老師、歐老師、段老師、劉老師等。這段難得的經歷,讓我看到了今後的奮鬥目標,必將充實我今後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