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科技創新局工作總結和2021年工作計劃

欄目: 工作總結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9.79K

【概述】

科技創新局工作總結和2021年工作計劃

結合當前工作需要,本站的會員“跟天鬥”為你整理了這篇科技創新局工作總結和2021年工作計劃範文,希望能給你的學習、工作帶來參考借鑑作用。

【正文】

2020年,光明區科技創新工作在區委區政府的堅強領導下,緊扣建設世界一流科學城中心任務,搶抓“雙區”建設重大機遇,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強基礎、補短板,加速集聚創新要素,圍繞產業鏈補齊創新鏈,全力打造一流創新生態,持續提升科技創新能力和水平,取得了良好成效。

一、主要工作成效

圍繞提升光明科學城集中度和顯示度,2020年引進落户國際科技信息中心、深圳市神經科學研究院2個重大創新載體,累計突破10個;不斷健全科技創新政策體系,先後出台《光明區支持“3+1”產業發展系列政策》等12項政策措施,使光明區從一個沒有科技創新專項扶持政策的區域變為全市科技創新領域政策最全、力度最大的城區之一;深入實施高新技術企業提質增量行動,新增國高企業201家,總數達1486家,增速連續多年位居全市前列;持續推進創新載體建設,新增市級以上創新服務平台22個,累計突破100個;科技型中小企業招商、光創賽、雙創周等大型活動均取得良好效果。

(一)加快資源集聚,科學城建設提速見效。堅持需求導向和問題導向,協調解決項目引進落户過程中的場地、設備、人員進駐等問題,加快項目落地運營,深圳灣實驗室於2020年6月18日順利入駐一期過渡場地,深圳市神經科學研究院已入駐,人工智能與數字經濟廣東省實驗室(深圳)完成選址,中科院深圳理工大學選定過渡校區,環保產品、分佈式光伏產品、電動汽車三個國家級檢驗檢測中心全部建成投入使用,市藥品檢驗研究院光明分院過渡場地已投入運營,深圳中國計量研究院技術創新研究院過渡場地於2020年12月7日正式啟用,國家超算深圳中心(二期)建設模式及選址已基本明確,正進行紅線劃分。超過2000名科研人員陸續集聚光明,創研氛圍日趨濃厚。

(二)加大創新投入,科技實力不斷增強。通過調整和優化支持方向,合理分配項目資金,為企業研發、生產、轉化等提供全方位資金扶持,不斷增強企業獲得感,2020年全市率先受理國高企業認定區級、市級資助,發放資金近億元,全年發放經濟發展專項資金科技發展資助資金共計1.68億元,資助企業共計1,163項(次)。引導企業在半導體等關鍵領域加大研發投入,實現R&D經費支出佔GDP的比重達7.94%。

(三)加速成果轉化,“沿途下蛋”初見成效。通過主動對接、政策引領的方式,引導轄區創新載體在光明設立產業轉化中心,成功落户“國家集成電路設計深圳產業化基地光明園”項目。科研攻關進程加快,深圳灣實驗室獲得省基礎與應用基礎重大項目1項,承擔廣東省新冠病毒應急專項1項;衞光生物、錦瑞生物等多家企業對相關疫苗、試劑研發及產業化均取得階段性進展。產業空間提質增效加速,擬籌集回收創新型產業用房項目15個,為科研機構及科技企業提供產業空間約22.96萬平方米,其中10.4萬平方米已安排使用。

(四)優化創新生態,創新創造活力競相迸發。按照市內首創統戰、科創、人力、羣團“四駕馬車”並駕齊驅的方式,於2020年7月31日揭牌成立深港澳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基地,已審批通過申請入駐項目22個。留學生創業園成效顯著,2020年新增6個項目入園,累計吸引80個項目入駐,孵化成功率83.3%;目前在孵企業31家,培育國高企業9家,規上企業1家,連續兩年被省科協評為“優秀海智工作站”。加速科技金融與產業資源深度融合,完成84家企業科技金融備案,促成轄區11家科技企業獲得銀行授信1.06億元,為13家企業獲得意向投資金額1.96億元。瞄準打通光明區科學城科技成果轉移轉移、科技服務交流瓶頸,2020年9月16日成立光明科學城科技創新聯合會,為轄區企業提供科技創新服務項目100餘項,已發展會員單位186家。組織企業參展第22屆高交會,推動與中科院文獻情報中心等機構簽署戰略合作協議14項。加強科普平台建設,積極推廣“科普中國”APP任務,下載註冊12,587人,目標達成率251.7%,全市排名第一,同時被市科協評為先進單位。創新創業氛圍逐漸濃厚,第四屆光創賽參賽報名項目948個,居全市第三位,推薦至市賽項目70個,獲獎項目17個;推薦至國賽項目4個,獲獎項目3個;在光明已落地項目9個。

光明區科技創新工作雖然取得了不少成效,但也存在一些短板和薄弱環節,如在科技型中小企業培育、原始創新能力提升、成果轉化效率方面仍需進一步加強。

二、下一階段工作思路和計劃

2021年,我國將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十四五”規劃進入開局實施階段,光明區科技創新工作將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持創新核心地位,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圍繞創新鏈佈局產業鏈,貫徹落實區委區政府“1+2+3+2”總體部署,以高質量發展為中心,聚焦“科學研究+成果轉化+產業培育”,逐步構建“基礎研究+技術攻關+成果產業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撐”的全過程創新生態鏈,全力打造成為深圳原始創新策源地、成果轉化首選地、新興產業聚集地、創新生態新高地,爭做代表深圳參與全球科技創新競爭的“第一艘衝鋒舟”和全國探索科研經濟發展的“第一顆石子”。

(一)聚焦科學研究,提升光明科學城集中度和顯示度。

1.打造綜合改革示範點。以思想破冰引領改革突圍,深入貫徹落實區委區政府綜合改革試點2021年工作方案,在全區率先出台綜合改革試點配套實施方案,力爭打造2-3個區級綜合改革示範點。

2.加快已落地項目建設進度。跟蹤服務“9+9+2+2”中我局牽頭引進的10個重大創新載體,確保2021年建成使用項目不少於2個,永久場地開工建設項目不少於1個,完成概算批覆項目不少於3個。

3.集聚更多中科院直屬科研機構。建立中科院直屬科研機構落户工作專班,深入對接院地合作協議內中科院曙光E級機及系統軟件研究平台、國際應用超導技術研發平台等首批8家院所、2個平台,全年爭取落户5家科研機構。

4.謀劃佈局新型研發機構。開展新型研發機構高質量發展行動,制定《光明區新型研發機構認定管理辦法》。推進中國兵器、中國生物等國有大型企業在光明新設立新型研發機構,社會資本參與發起成立新型研發機構不少於2家,研發支出不少於2000萬元。

(二)聚焦成果轉化,培植經濟發展新動能和新勢能。

5.圍繞產業鏈加快科技成果轉化。出台《光明區關於進一步促進科技成果產業化的若干措施》,實施光明區創新鏈產業鏈雙鏈長制工作方案,加大創新項目產業化落地、中小試基地建設投入扶持力度,爭取成果轉化扶持資金在科技創新專項資金佔比不低於20%。

6.推進成果轉移轉化平台載體建設。掛牌成立光明國際技術轉移轉化中心,引進不低於5家成果轉化專業服務機構,解決光明科學城成果轉化軟服務空白難題。推進光明科學城成果轉移轉化服務全面啟動,力爭全年技術交易金額突破5億元,技術合同交易份數突破100項。

7.實現高校概念驗證中心零的突破。深化產學研合作,與高校合作建設光明區首個概念驗證中心,啟動首批技術驗證,完成“創造成果—驗證成果—孵化成果”全週期項目3個,引進建設1-2個專業性中試驗證和成果轉化基地。

8.拓展創新產業新空間。圍繞解決光明科學城落户重大科研機構、優質科技企業過渡場地空間問題,回收創新型產業用房項目4個,盤活空間6.9萬平方米,持續推進區級科技創新產業園認定工作,打造4個示範科技園區。

(三)聚焦產業培育,打造高質量高水平企業集羣。

9.強化科技金融深度融合。狠抓科技金融政策落實落地,為企業減少融資成本2000萬元,撮合150家科技型中小企業實現10億元以上融資。成立區科技創新專項基金,爭取完成3000萬元投資。2021年舉辦不少於9場形式多樣的科技金融融資融智活動。

10.開展科技型中小企業精準招商。圍繞光明區未來產業發展定位,實施“三個精準”行動,年內對接科技企業不少於600家,簽約落户科技企業不少於200家,次年帶動產業新增營收不低於1億元,對接知名高校、科研單位等不少於30家,簽約合作知名高校、科研單位等不少於6家。

11.構建科技型中小企業梯次培育體系。實施科技型中小企業梯次培育計劃,新增國家高新技術企業210家,培育發展硬核產業領域、新賽道領域瞪羚企業30家、隱形冠軍培育企業10家,爭取實現準獨角獸企業零的突破,集聚一批擁有核心自主知識產權的成長性科技企業。

12.引進更多創新人才及團隊。發揮留創園品牌效應,吸納更多優秀人才、項目落户光明,年內引進項目不少於10家。深化深港澳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基地建設,引進項目不少於20家。加快培育孵化載體,新認定省級眾創空間不少於1家,區級孵化器不少於1家,區級眾創空間不少於2家。

Tags:創新 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