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2020村級脱貧攻堅工作總結多篇

欄目: 工作總結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3.24W

2020村級脱貧攻堅工作總結多篇

今年脱貧攻堅要全面收官,我們要以必勝信念激起決勝決戰之勢,不獲全勝、決不收兵。那麼扶貧工作總結怎麼寫呢?下面小編給大家分享一些村級脱貧攻堅工作總結,希望能夠幫助大家,歡迎閲讀!

村級脱貧攻堅工作總結1

20x年以來,我鎮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相關部門的大力支持下,按照中央、省、市、縣關於扶貧開發工作相關要求,抓實脱貧攻堅工作,現就20x年上半年脱貧攻堅工作報告如下:

一、基本情況

中和鎮位於嶽池縣東南邊陲,距縣城約50公里,地理位置偏僻,共有20個行政村,常住人口約6000餘户,20000多人,貧困户共456户,1473人,其中14年脱貧176户468人,15年無脱貧人口,16年預計脱貧82户303人,摘帽貧困村金頂山村,金頂山村是2015年省定建檔立卡貧困村。17、18年預計全面脱貧。農民收入主要以種植、養殖和閒時務工為主。轄區屬丘陵地帶,無優勢自然資源。中和鎮黨委政府全面創新脱貧攻堅機制體制,鞏固提升扶貧攻堅成效。建立完善幫扶責任“一對一”,幫扶措施“3+N”,幫扶成效“四個好”,幫扶資金“五條腿”(基礎建設財政兜、環境改善個人籌、產業發展企業幫、公益事業集體補、愛心幫扶社會捐)等工作機制,強化攻堅保障,提升脱貧實效,形成全員參與脱貧攻堅,共同奔康圓夢的生動畫卷。

(一)貧困户危房改造情況

全鎮20x年計劃實施建檔立卡貧困户危房改造10户,目前正在籌備,預計今年年底完成。全鎮規劃異地扶貧搬遷户36户、71人,2016年計劃實施5户、22人,目前已搞好規劃選址和户型設計等前期工作開始開工建設,預計12月底前完成。

(二)“五個一”駐村幫扶情況

按照上級相關要求,縣級聯繫幹部、各村幫扶單位、駐村工作組、第一書記及農技員,切實履職盡責,紮實開展幫扶工作。堅持到崗到位,和村兩委成員一道,研究制定完善全村發展規劃,協調解決全村在發展中遇到的各種困難和問題。各村選派的第一書記,結合崗位實際,建立了工作台帳和民情日誌,制定了工作日程和計劃。堅守工作崗位,堅持深入基層走訪調研,切實做到情況清、底數明。全力謀劃全村發展,積極向上爭取項目資金和政策,主動協調解決在發展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鄉鎮對第一書記的到崗情況進行嚴格考核,各村第一書記下村時間每個月到達了2/3以上,較好的履行了工作職責。

(三)貧困村規劃情況

一是對今年摘帽的貧困村進行了項目規劃,編制了貧困村十三五規劃方案,重點圍繞道路建設、農網改造、水利設施、通訊設施、電子商務、種養業、農户環境建設、農户能力提升、社會事業等,規劃投資1100萬元左右。通過規劃項目的實施,達到項目區基礎設施明顯改善、社會事業同步發展,民主管理不斷完善,鄉風文明程度不斷提升,主導產業規模發展,使全村貧困人口年人均純收入達到3000元以上,力爭達到5000元。非貧困人口實現年均純收入達5000元以上,力爭達到8000元。二是按照貧困村摘帽要求,按照“一低七有”標準,重點就發展集體經濟、道路建設、安全飲水、生活用電、衞生室、文化室、寬帶網等,制訂規劃措施,確保完成貧困村摘帽任務。

二、存在的問題

(一)基礎設施建設有待改善。由於我鎮地處偏遠,基礎設施建設相對滯後,農村基礎設施較差,表現為羣眾分散居住、交通不便、水利、文化、衞生設施建設滯後、公共服務不到位等,嚴重影響羣眾生產生活和當地經濟發展。

(二)發展集體經濟難度大。主要原因:一是幹部思想不解放,對發展集體經濟存在畏難情緒。二是土地流轉存在困難。個別羣眾對產業發展持懷疑態度,不願意將土地進行流轉。三是區位優勢不明顯。因中和處偏遠鄉鎮,很多業主不願意前來投資興業。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加強基礎設施建設。通過農户自籌、社會捐助,以及向上爭取項目資金補助等方式,籌集建設資金,改善貧困村道路、水利、電力、文化、衞生等基礎設施。

(二)大力發展集體經濟。因地制宜,利用各村資源優勢,加快土地流轉,動員在外知名鄉友回鄉創業,或引進業主來鄉投資興業,切實增加集體經濟收入。

(三)創新扶貧思路,完善扶貧機制。做好結隊幫扶工作,發揮好駐村工作隊和第一書記作用,調動羣眾的積極性和參與度,引導資金、技術等各種資源向貧困村傾斜,形成輸血與造血、幫扶與協助的扶貧工作機制,加快推進貧困村發展,實現貧困脱貧奔康。

村級脱貧攻堅工作總結2

今年是脱貧攻堅的決戰決勝之年,“扶貧號”一路劈波斬浪,滿載着人民期盼和豐碩成果,所向披靡。如今這艘戰艦面向最終勝利的衝刺關頭,更當慎始如終,鉚足一馬當先的闖勁、一篙不鬆的韌勁和一鼓作氣的幹勁,正“心態”之船帆、穩“人才”之船身、實“產業”之船艙,以只爭朝夕的靶向心態、雄姿英發的領路姿態和全力以赴的奮進狀態,行穩脱貧攻堅的“後半程”,駛向人民幸福、國家富強的輝煌彼岸。

一、扶正“心態”船帆,堅定不跑偏的“攻堅心態”。脱貧攻堅的收官階段,就如烹飪菜餚的收汁勾芡,關乎成色和質量,切不可掉以輕心。要獲取脱貧攻堅戰的全面勝利,扶貧工作務必保質保量,力不足者,不足以至矣。對於廣大扶貧幹部而言,越是在接近勝利的時候,越是要穩住心神,越是要求真務實,不能有“塗鴉式”的漫不經心,不能有“打卡式”的淺嘗輒止,不能有“突擊式”的火急火燎,這些心態都是扶貧快進道上的“攔路虎”,必然影響扶貧政策的落實和扶貧成效的鞏固擴大。當前,脱貧攻堅進入“倒計時”,扶貧幹部要分秒必爭,警惕跑偏心態的出現,排出“時間表”和“路線圖”,以最中正的標準和最嚴格的要求踢好正步,集中火力啃下“硬骨頭”,身姿端正地站好最後一班崗,擺正“扶貧號”船帆,為衝破前浪蓄足力量。

二、扶穩“人才”船身,培養本土化的“人才隊伍”。“扶貧號”的船身要行得穩,離不開人才力量的支撐。人才既是“脱貧”的關鍵,也是“發展”的動力。在人才引流上,可以通過定向招錄、降分錄用、學費全免、研修培養、兜底安置等柔性引才制度,確保人才引得進來又扎得下根,促進人才隊伍的本土化;在人才培養上,要注重實用教學,力求專業、精細、高效、系統,可以充分利用本地教學資源進行現場教學,通過產教融合,強優勢、補短板,填補人才在農業技能和本土產業發展實情上的盲區和空白點,培養技能遷移能力,提升人才的綜合能力;在人才體量的壯大上,可以通過“人才培養人才”“人才帶動人才”的幫扶傳遞形式,搭建人才“橋樑”,形成以點帶面的“人才培育鏈”,不斷開拓本土的人才資源,釋放人才活力。

三、扶實“產業”船艙,培育利長遠的“特色產業”。產業扶貧是脱貧攻堅奏鳴曲中的“主旋律”,要結合區位優勢和地域資源,堅持綠色發展思路,堅持市場導向,因地制宜找對具有獨特且顯著優勢的產業。在產業發展上,一方面,要以政策激勵、基地建設和示範帶動促進產業的集約化和規模化,做大做強特色產業,提升整體效益,形成農村產業現代化的發展格局,走向產業可持續發展的廣闊前景;另一方面,要以“一體化”思維推動特色產業向縱深發展,如將特色產業與旅遊資源、文化資源相結合,融入多樣元素,豐富特色中的特色,從而擴大產業的市場競爭力和影響力,此外,可以通過做精加工、品牌打造、激活民間資本和搭建合作平台等方式來提升特色產業的抗風險能力和核心競爭力,結合市場需求動態調整產業結構,推動產業的融合、升級,打造穩定長效的產業鏈條。

“其作始也簡,其將畢也必巨”,“扶貧號”戰艦以志在必得的信心和不獲全勝決不收兵的決心擂響重錘、踏浪遠征,必將奪取脱貧攻堅戰的全面勝利,駛向全面小康的幸福港灣。

村級脱貧攻堅工作總結3

一個木桶能裝多少水,不是取決於最長的那塊木板,而是取決於最短的那塊木板。這在管理學上叫做“木桶定律”,也稱“短板理論”。一個組織,在面臨一個問題時,構成組織的各個單位往往是良莠不齊的,組織的整體效應發揮也取決於最短的那個單位水平。

當前我們國家在黨中央的正確領導下,在經濟建設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極大的提高,經過幾代人的努力奮鬥,我國已基本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貧困問題得到了根本性的解決,到2020年全面完成決戰決勝脱貧攻堅戰略目標,但從全局來看,短板問題仍很突出:

一是認定貧困標準的持續提高。2010年認定貧困人口標準為:居民每人每年收入在2300元以下;2020年認定貧困人口標準為:居民每人每年收入在4000元以下。國民經濟在逐年增長,物價在持續上漲,人民羣眾生活水平也在不斷的提高,相對來説,收入也需持續提高。80年代的萬元户很稀少,到2020年的萬元户有可能就成了貧困人口。

二是貧困人羣的分佈問題。在目前的農村貧困人口中,因病因殘致貧分別佔40.7%、20.2%,65歲以上貧困老人佔18.5%。有的家庭辛苦積累的財富,因一場大病而化為烏有。有的百姓因一場意外,而導致家庭債台高築。家庭一旦貧困,小孩子的輟學、教育跟着出問題。

三是貧困問題的區域分佈。改革開放以來,東部沿海區域發展快,中西部地區發展慢。在西部革命老區、邊疆地區,基礎設施相當薄弱,工業基礎落後。在廣大農村,很多農民除了外出務工,沒有其他收入來源。部分礦區,資源開採完後,生態被破壞,當地百姓失去收入來源。地區與地區不平衡問題仍很突出。改革開放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先富的帶動後富的,最終達到共同富裕,但如果地區之間的發展不平衡問題不解決,甚至差距越拉越大,會影響我們最終實現共產主義的奮鬥目標。

四是貧困人口的致富能力問題。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這幾年我們在扶貧工作上做了大量工作,解決了很多羣眾的兜底生活保障,也壯大了部分集體經濟,但要從根本上解決貧困問題,只有提高貧困人口的致富能力。思想上貧困,甚於經濟上貧困。沒有脱貧的頭腦,沒有致富的意願與能力,靠人民政府的補助是行不通的。因為貧困,小孩子不能接受良好的教育,之後找不到好的工作,導致貧困問題代際傳遞。

綜上所述,脱貧攻堅取得了巨大成就,我國也已基本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但脱貧的木桶,短板仍很突出。不忘初心、抵勵前行,不斷地補齊脱貧的短板,壯大集體經濟的水桶,才能保證:在全面奔小康的道路上,一個都不掉隊!

村級脱貧攻堅工作總結4

我縣牢固樹立“脱貧攻堅是第一民生工程”的政治意識和“精準扶貧、不落一人”的使命意識,認真落實中央、省委和市委的要求,全力推進脱貧攻堅工作。現將2017年上半年脱貧攻堅工作總結如下:

一、基本情況

x年以來,全縣農村貧困人口從17.33萬人下降到x年初的5.46萬人,貧困人口減少68.5%,貧困發生率從20.8%下降到6.55%。農民人均純收入從5380元增加至7772元,年均增長10%以上。

(一)成立組織,精準策動脱貧攻堅

我縣以脱貧攻堅工作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嚴格落實黨委政府的主體責任。一是加強組織領導。成立了息縣脱貧攻堅指揮部,縣委書記任政委,縣長任指揮長。指揮部下設綜合、宣傳、督查等9個專項工作組,由縣委常委單位帶頭,從全縣選調32名優秀幹部充實到脱貧攻堅指揮部,單設地點、集中辦公,充分發揮黨委政府在脱貧攻堅中的主導作用。二是積極部署落實。召開了全縣脱貧攻堅動員會,先後出台了《息縣全力推進四年脱貧攻堅意見》《息縣創新機制紮實推進農村扶貧開發工作的實施意見》《息縣打贏脱貧攻堅戰行動方案》等一系列文件並嚴格監督實施,為全縣脱貧攻堅工作紮實開展提供理論支撐和政策遵循。三是完善推進機制。建立脱貧攻堅七人領導小組例會制度,定期研究推進脱貧攻堅工作。2016年以來,縣委常委會、縣政府常務會、縣四大家聯席會等各類會議共研究脱貧攻堅事項30餘次,對脱貧攻堅工作實行高位推動和全程指導。四是層層傳導壓力。我縣把脱貧攻堅工作納入縣委巡察重要內容,進一步夯實責任。各鄉鎮(辦事處)簽訂了精準脱貧攻堅軍令狀,各村簽訂責任狀,層層落實責任,確保各項工作落到實處。

(二)堅持標準,精準識別貧困人口

我們嚴格按照省市要求,認真開展精準識別工作,確保精準識別“不漏一户,不落一人”。一是嚴格程序。按照“農户申報、民主評議、張榜公示、鄉鎮審核、縣級備案”的程序,緊扣省定人均純收入2855元貧困線和“兩不愁、三保障”識貧標準,通過“一進二看三算四比五公示”,對符合條件的農村貧困人口進行了精準識別和建檔立卡,真正做到户有卡、村有冊、鄉有薄,底數清、情況明。目前,全縣共建檔立卡12701户、5.54萬人。二是認真核查。制定出台了《關於開展貧困人口精準識別“五清”核查工作實施方案》,採取鄉鎮自查、交叉核查和督導抽查的方式,對全縣99個貧困村建檔立卡貧困户精準識別情況進行逐户核查,做到“一户一檔”底子清、“一人一策”“一户多策”措施清、村支部書記心裏清、幫扶責任清和脱貧軌跡清。省脱貧攻堅第三督導組在督導脱貧攻堅工作時,對我縣“五清”核查工作給予了充分肯定。三是落實“回頭看,再核實”。按照省扶貧辦統一部署,對全縣農業村和農業社區,重點是對非貧困村、五保户、低保户和殘疾人口進行拉網式排查,對符合貧困户條件未識別進系統的,及時識別、建檔、錄入;對部分確實不符合貧困標準的家庭,嚴格按照退出標準和程序,逐户逐人銷號,堅決做到“應進則進、應出則出”,進一步澄清了貧困人口底數。現在正在進行的是第三階段,從6月21日到現在,對各鄉鎮(辦事處)貧困人口建檔立卡檔案進行集中核查,針對存在問題,現場進行整改,不能現場整改的,下達整改通知書,5天內整改到位。截止目前,息縣已核查20個鄉鎮,我們下達整改通知書89份,要求鄉鎮逐條進行整改。通過集中核查和整改情況來看,息縣貧困人口嚴格遵循了識別原則、方法和程序,基礎性工作進一步增加,信息檔案進一步規範和完善。

(三)凝聚合力,精準組織幫扶力量

在精準識貧的同時,我們統籌兼顧,多措並舉,認真落實各項幫扶措施,確保到户到人。一是組建隊伍。認真選派駐村第一書記,省市縣共選派130名第一書記對126個村(貧困村、軟弱渙散村)進行結對幫扶。深入開展“萬名幹部幫萬家”、駐村幫扶、“百企幫百村”和鄉賢結對幫扶等“四結對”活動,每位縣處級幹部聯繫幫扶1個鄉鎮5户貧困户,每名幹部與至少一個貧困户結對幫扶,組建99個駐村幫扶工作隊與99個貧困村結對幫扶,105家企業與99個貧困村結對幫扶,每名鄉賢與一個或若干貧困户結對互助幫扶。積極推動項目協同、產業協同、合作協同和培訓協同等“四協同”工作,明確18項重點任務、16個責任單位和牽頭領導,制訂涉農資金整合、宣傳等18個扶貧專項方案,凝聚脱貧攻堅工作合力。二是夯實責任。進一步強化主體責任,出台了《息縣扶貧開發考核評價辦法》,堅持結果導向,督促各級脱貧攻堅責任主體更好履職盡責。進一步夯實派駐責任,嚴格落實“幹部當代表,單位做後盾,領導負總責”幫扶工作機制,對駐村工作隊和第一書記工作開展不力的,除追究當事人責任外,還要追究派駐單位責任。三是創新舉措。金融扶貧方面,縣財政注資2000萬元設立助保金,優先在貧困村開展小微企業、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助保金貸款,已向貧困村發放貸款1.3億元。電商扶貧方面,與京東集團簽署了農村電商精準扶貧戰略合作協議,引導支持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種養基地與電商企業合作。如:息縣八里蓮花電子商務服務有限公司和當地蔬菜種植户合作,形成了微信賣菜銷售模式,解決貧困羣眾100餘人就業,且帶動當地擴大蔬菜種植面積1000餘畝。產業扶貧方面,實施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帶動貧困户脱貧計劃,全縣規模以上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達到67家,農民專業合作社730家,種糧大户1986户,優質農產品基地11處,有效帶動貧困人口脱貧。

(四)綜合施策,精準幫扶到村到户

一是逐人逐户制定幫扶措施。“精準扶貧、不落一村、不落一户、不落一人”為總要求,結合貧困村實際,因地制宜,因村施策,制定了“一户一策、一户多策”的幫扶措施,為99個貧困村21820户貧困户量身定製扶貧“套餐”,確保扶貧攻堅“精準到村、精準到户”,力爭率先摘掉“貧困縣”的帽子。

二是積極謀劃,精準施策。準確把握易地脱貧搬遷有關政策,堅持羣眾自願、積極穩妥方針,因地制宜探索搬遷安置方式。縣扶貧辦、發改委、財政局、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民政局、縣政府研究室等相關職能部門,圍繞脱貧攻堅大局,結合部門實際,全局着眼、全盤謀劃,統籌脱貧資源,聚合脱貧資金,按照“5個辦法”和“5個實施方案”要求,結合實際擬定我縣實施方案。縣政府召開脱貧攻堅專題常務會,成立了息縣易地搬遷脱貧工作領導小組,審議通過了《息縣易地搬遷脱貧實施方案》。為了紮實推進產業扶貧脱貧工作,縣政府明確由縣發改委牽頭制定《息縣產業發展脱貧實施方案》,同時由相關部門制定配套專項方案,其中縣旅遊服務中心制定《息縣旅遊扶貧專項方案》、縣商務局制定《息縣電商扶貧專項方案》、產業集聚區制定《息縣特色產業扶貧專項方案》、縣金融辦制定《息縣金融助推扶貧方案》。為了紮實推進社會保障和社會救助工作,由縣民政局牽頭制定了《息縣貧困人口政策兜底實施方案》;為了推進貧困人口轉移就業工作,由縣人社局牽頭制定了《息縣轉移就業脱貧實施方案》《息縣基本養老保障脱貧實施方案》;這些方案的制定和實施,在全縣形成齊心合力抓脱貧攻堅的體制機制。

三是整合涉農資金,精準實施扶貧項目。為了整合涉農資金,息縣發改委結合息縣實際制定出台了《息縣涉農資金整合實施意見》,縣財政整合縣級部門預算和政府性債務資金6702萬元,集中用全縣貧困村飲水安全提升工程和村級綜合文化服務中心建設,現在資金計劃已下達,預計年底前可以建成並投入使用。x年,第一批專項扶貧資金已撥付2175萬元。目前,整村推進項目已開始招投標,科技扶貧、雨露計劃、產業化貼息和到户增收項目正在按要求申報中。

(五)加大宣傳,精準營造濃厚氛圍

縣脱貧攻堅指揮部印發了《息縣脱貧攻堅宣傳工作方案》,緊盯脱貧攻堅特色亮點工作,編輯刊發《縣脱貧攻堅信息》32期。縣廣播電視台開設《脱貧攻堅在行動》專欄,插播電子流動字幕;各鄉鎮(辦事處)在首集鎮、主幹道、鄉村結合部等位置製作懸掛脱貧攻堅工作宣傳標語、宣傳欄、標語牌,及時、全面、準確解讀脱貧攻堅政策,倡樹脱貧攻堅先進經驗和典型人物,為全縣脱貧攻堅工作提供良好的輿論氛圍。

(六)強化督導,精準推動工作落實

一是建立了脱貧攻堅工作督導制度。將脱貧攻堅工作納入縣委巡查組巡查工作範圍,抽調縣紀委、督察局和脱貧攻堅指揮部辦公室人員組成專項督導督查工作組。二是嚴督實導。採取隨機抽查、聽取彙報、查看幫扶記錄、進村入户、詢問農户等督導方式,對各類幫扶力量,尤其是駐村幫扶工作隊和第一書記在崗在位和工作開展情況進行常態化督查。在督查中建立並完成督查台賬,梳理並建立突出問題6個,責令16個單位限期整改,並積極落實問題銷號制度,實現了對問題台賬和整改單位動態跟蹤管理,確保督查發現的突出問題都能限期得到整改落實。三是嚴厲問責。綜合進行定性定量分析,擬訂《息縣脱貧攻堅督查和問責辦法》(試行),確保督查工作質量。重點督查脱貧目標任務落實及完成情況,對落實不力的鄉鎮、辦事處和縣直責任單位嚴厲批評,目前已發督查專項通報4期,點名道姓通報駐村第一書記33人。

二、存在問題

一是貧困人口多,自我脱貧乏力。截至x年底,息縣仍有5.46萬貧困人口,佔信陽市貧困人口的14.67%。同時,貧困人口中因病因殘致貧比重大,加上文化程度、年齡等多種因素影響,貧困羣眾自我脱貧能力弱,“保”和“救”的壓力大。二是農業產業化進程慢,轉移就業有限。息縣是傳統農業大縣,特色農業、優質農業、高效農業剛剛起步,農業集約化、產業化程度低,全縣農業省級龍頭企業僅4家,轉移就業帶動力不足。同時,我縣產業集聚區還處於成長階段,入駐企業量多個小,提供就業機會和就業崗位的空間有限。三是基礎設施差,支撐作用較弱。因歷史欠賬較多,我縣路、水、電、氣等基礎設施薄弱,農村公路網絡化水平低,運輸場站建設相對滯後。如:全縣還有162個村未解決安全飲水問題,城區還沒有實現24小時供水。四是財政收入少,保障壓力較大。息縣屬於典型的“吃飯財政”,全縣人均GDP、農民人均純收入等均低於全省全市平均水平。x年全縣一般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只有4.2億元,而財政支出32.7億元,其中28.5億元來源於轉移支付。

三、下步打算

1.突出精準管理。

一方面,強化貧困人口信息維護,持續完善新增識別錄入貧困人口信息。另一方面,做好貧困人口進出動態管理,對最新致貧、返貧的貧困人口及時識別錄入系統,應進則進;對通過幫扶已經脱貧的貧困人口,及時組織考核審定,應出則出。

2.落實“五條途徑”。

“轉”字方面,聚力打造“中國生態主食廚房”,培育壯大產業集羣,增加就業崗位。“扶”字方面,整合全縣涉農資金和涉農項目,重點用於貧困村基礎設施改善。“搬”字方面,積極、穩妥、有序開展好易地扶貧搬遷工作。x年,計劃投入易地扶貧搬遷項目資金1.2億元,完成建檔立卡貧困人口472户、1976人易地扶貧搬遷任務。“保”字方面,積極探索推進低保線和貧困線“兩線合一”,在今年年底前,優先落實對“鰥寡孤獨痴殘”六類特殊困難羣眾的政策兜底。“救”字方面,對因病、因災致貧的,通過新農合、醫療保險、大病救助、民政救災、慈善救助、社會救助等方式,幫助羣眾渡過難關。

3.積極謀劃項目。

堅持實施重大項目帶動戰略,加快推進省道S337線夏莊至陡河沿淮河大橋拓寬改建、城區供水管網改造、城區新增國小建設等“雙十”工程。強化涉農資金整合,統籌安排涉農項目向貧困村傾斜。全面實施財政扶貧資金整村推進等項目,完成農村土地整治22.8萬畝,持續改善農村人居環境。

村級脱貧攻堅工作總結5

一、精準扶貧工作

我鎮以“建檔立卡”落實扶貧到户政策。全面開展了貧困家庭的調查摸底,建立了貧困家庭檔案813户2930人,完善扶貧對象動態識別機制,通過項目規劃到户、資金扶持到户、產業發展到户、素質提升到人、幫扶責任到人、檔案建立到人,確保扶貧到户政策全面落實。為實施分類扶貧、制定幫扶計劃和措施、確定扶貧內容、方法、途徑和落實各項惠農政策提供可靠依據。

二、產業扶貧工作

我鎮今年共安排扶貧資金64萬,通過貧困家庭檔案,各村經過村民代表會議投票選出貧困家庭共175户779人進行產業扶持。通過科學規劃、實施“一村一品”產業發展,並將產業扶貧資金、“貧困村互助資金”等向重點村集中投入,各重點村已逐步形成了適合自己的“一村一品”主導產業,如:x村34户農户自行組織成立了“村x種植專業合作社”。該社葛根種植面積達15畝,預計年產值達20多萬元。在經營管理過程中,做到了“五個統一”,即統一進苗、統一技術培訓、統一種植、統一品牌、統一銷售。通過“公司+基地+農户”的經營模式使農民增加收入。

三、搬遷移民扶貧工作

採取集中安置與分散安置相結合,實施下山扶貧。在鎮政府所在地的圩鎮內實施集中安置,積極動員和引導高山邊遠的農户搬遷下來,幾年來共扶貧搬遷94户456人,集中安置30户135人,在全鎮逐步形成了山裏面耕作圩鎮消費、山裏面掙錢圩鎮享受的局面。

四、整村推進工作

一是把紮實推進新農村建設作為扶貧攻堅整村推進的有效載體,以做優做大村莊規模為突破口,突出抓好村鎮聯動、村落連片、綜合示範區建設、公路沿線整治,着力改變農村面貌。

二是推進農村危舊土坯房改造。把農村危舊土坯房改造作為貫徹《若干意見》、促進扶貧攻堅的首要大事、開局工程和民生工程。近年來,我鎮共硬化村組公路5.4公里,投資103萬元;新建水圳2200米,投資19萬元,修建漫水橋一座,投資4萬元。

五、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基礎設施依然相對薄弱。從基礎設施上看,我鎮地處偏僻山區,自然條件惡劣,自然災害較多,貧困人羣的生產生活條件差,如交通不便、水利設施老化失修、抗旱排澇條件不足,抵禦自然災害能力較弱。近年來,雖然通過扶貧項目建設,基礎設施有所改善,但仍不能滿足當前及今後的發展需要。從人口素質上看,貧困人口普遍接受教育程度低,觀念陳舊,科技意識不強,缺乏致富能力和發展門路。在走訪農户中發現,貧困户中有相當一部分是病殘户或無勞動力户,脱貧難度較大。

(二)扶貧資金投入仍顯不足。目前,我鎮扶貧資金主要是依靠扶貧辦項目資金和各縣直幫扶單位支持,貧困村籌資較為困難。

(三)返貧現象比較突出。目前我鎮仍然有相當數量的貧困人口,另外,每年都會出現一部分已經脱貧的人羣,由於脱貧基礎不穩,因病、因災、因學等原因又重新返貧,由於整村推進工作重點在基礎設施方面,難以顧及這部分貧困户。

六、幾點建議

1、增加扶貧重點村個數。

這些村農業基礎設施薄弱,生產條件差,村容村貌亟待改善。為此,請求上級對實行差異化扶貧,幫助羣眾儘快脱貧致富。逐年增加貧困村的數量,力爭6個行政村都能享受到扶貧重點村的扶持政策。

2、在扶貧政策上給予特殊扶持。

加大資金支持貧困村實施整村推進扶貧攻堅工作,擴大“貧困村村級互助資金試點”範圍,提高移民搬遷補助標準,防止出現農民因建房返貧現象。

3、增強貧困羣眾自我發展能力。

大力開展貧困勞動力職業技能培訓和農業實用技術培訓,充分利用雨露計劃和民生工程新型農民培訓,認真做好貧困人口的職業教育、務工技能培訓和創業培訓。確保達到培訓一人,就業一人,脱貧一户的目標和培訓一門技術,振興一項產業,致富一方羣眾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