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93學生調研報告多篇

欄目: 調研報告 / 發佈於: / 人氣:1.41W

93學生調研報告多篇

93學生調研報告篇1

忙碌的高中生活已經漸漸遠去,在過往懵懂的大學生活中,我們應該認真地給自己一個客觀定位,在這個動手力極強的現代生活中,大學正是一個鍛鍊我們、提升我們能力的好地方。在大學這個孕育希望催熟青果的天堂裏需要更多的實踐所帶來的休閒元素來催活,活到老學,我們凡事不能紙上談兵。

實踐在大學生的生活中佔有不可缺少的作用,它是我們能力的鍛鍊,也是我們是否適應達爾文的“適者生存”的社會考驗。這次調研報告任務給了我們一個很好的實踐機會,為了能更好的瞭解生活中的一些實際情況,我決定從小事做起,從身邊做起。

從各個人們的生活起居瞭解起,生活方面包括得很廣泛,大致從“消費”、“作息時間”、“課餘愛好”等一些繁瑣小事情入手。這樣不但能更好促進各個校友的溝通,還能在實踐中獲得更多信息,更加了解生活,結交更多的朋友。

調查背景

隨着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人們的消費觀念也有了很大的改變,大學生作為一個特別的消費羣體正受到越來越多的人的關注。由於大學生年紀輕,社會實踐經驗缺少,身份獨特等,他們有着與其他羣體不同的消費心理和行為的觀念。一方面因為他們有着強烈的消費慾望,但另一方面他們經濟上並不能獨立,沒有自己固定的儲蓄和收入,消費方面受到很大的限制。消費觀念的超前和消費能力的落後使他們的生活受到了極大的影響。大學生的消費觀的塑造和培養直接影響着他們的人生觀與世界觀的形成與發展,對他們的人生有着極其重要的影響。因此關注大學生的消費心理,讓他們樹立正確的消費觀不僅僅對他們的發展有重要意義,對世界的發展也有着重要的影響。

調查目的

通過調查大學生的日常生活消費情況,可以發現當代大學生的消費觀念中存在的一些問題,並對之提出一些良好的解決方案,具有很好的現實價值和意義。同時對照自己也可以更好的發現一些問題,自我反省,促進自己建立更好的消費觀,做一名以身作責的大學生。

調查方式

網上貼吧問卷,隨機在生活中抽問等。調查對象在校的大學生調查時間

20xx—11—02至20xx—11—22問卷情況

70人,佔總人數的35%,女生130人,佔總人數的65%。

數據統一和分析

從調查結果來看,大部分人每月的消費額度集中在500——700/月,符合正常的消費。大學生的生活能力低,基本上靠父母,屬於“寄生”,因此很多都是比較節儉的。從消費額來看,學生消費額具有不同的層次的大很大的差距,家在城市裏的大學生一般消費額在700元以上,少數還有些超過1000元/月。從一些偏遠落後的鄉村來的大學生消費大多集中在450———500左右。學校周邊發展情況對大學生的消費也有一定的影響,會隨着經濟的發展而波動。

大學生的消費除了飲食外還包括其他的一些額外消費。如買衣服、上網、打電話等等。經調查,主要額外消費最多的事買衣服,以為愛美之心人皆有之,而且衣服方面的消費額度也較大;其次就是一些聚會,促進同學之間的友誼等;之後就是上網、打電話和網銀消費,這些事適合一些較懶不愛運動的同學;極少數是花費在零食上。有點大學生在這些額外消費上花的功夫過於大,消費觀趨於不合理。

在大學生的消費觀念中,就實用價值觀念方面,極大多數人很重視。在這個“山寨貨”氾濫的時期,他們並沒有盲目的追求時尚,他們在自己十多年的消費中懂得了什麼才是“貨真價實”,懂得了怎樣去選購自己喜歡有實用的商品。‘大學生站在時代的前沿不甘落後,努力追求時尚’這些只是一些人的片面説辭而已。

就品牌方面展開的調查來看,大多數人集中在重視和不關心上,而選重視的人也是集中表現在一些藝體生上,可能是他們專業促使他們標新立異,與眾不同吧,但是他們相對來説更重視一些知名度高的、質量好的品牌。在這個精神物質與消費同時發展的年代裏,物慾享受正充斥着一些享樂主義的頭腦,但是更多的人更重視物質與精神共同發展。

從調查來看大學生的消費方向趨於良好。都有較強的節約意識,大多數都發揚了我國“節約就是美德”的傳統文化,節約觀念是永遠都不會過時的。由表可知,65%的大學生認為節約就是美德,20%提倡適當的節約,15%認為現在年輕,該享樂就享樂,用不着太節約。這是一個知道欣慰的數據統計。説明絕大多數的大學生了解自己並無資金來源的羣體,不能貪圖享樂,這在大學生的生活和理財方面都有很大的好處。

關於大學生消費中存在的一些問題。

由圖可知,很多的大學生在消費時候不夠理性。他們對於新鮮的事物的好奇心極強。經調查知60%的大學生在面對自己喜歡卻實用價值不大的商品不能抵擋住誘惑;30%的自控能力較強,能抵擋部分;只有10%的能保證自己能經得起誘惑。

其次是他們的經濟方面不夠獨立。58%的個人儲蓄來自於父母,23%來自於自己新年的過年費,只有19%的來自於自己平時打零工掙得的錢,而這19%絕大多數來自貧困家庭的孩子。這也證實了中國的另一個名言“窮人家的孩子早當家”。大學生一般都處於成人狀態,在國外他們這已經遠離了父母自己謀生,而在中國卻大多數大學生經濟完全依賴與父母,明明自己能夠賺錢的但事實卻不盡人意,或是令人很失望,曾經做過兼職的大學生也是少之又少。他們過於缺乏獨立意識,對父母依賴太過於強。

“時尚”不老“時尚”,當代大學生的消費中手機、電腦在平凡不過了,在21世紀這個科技發達的年代裏,過多的大學生並不是以這些應用到學習上,更多的是拿來娛樂,只有很少的同學會花在圖書館上,而更多的大學生大手機和電腦當成自己的情人一樣形影不離的。他們的作息時間也極不合理,晚睡晚起已經成為了潮流。早起的鳥兒有蟲吃,早睡早起身體好,在這一方面他們沒有養成良好的習慣。

大學生的消費心理和行為偏激原因

現在的大學生剛從“鳥籠”般的封閉式高中走出來,步入了一個沒有“圍牆”的開闊的大學校園,幾乎全方面的與社會接觸。有部分大學生受到社會上的拜金主義、享樂主義和浪漫奢侈等不良風氣的影響,如果不及時的發現與給予正確的糾正,極易形成心理趨向雷同。另外有些大學生進入大學後沒有約束久完全放縱自己,如上網、聊天、打電話等等,空虛,寂寞就用一些奇裝異服來裝扮自己引起他人注意,以此來滿足自己的虛榮心。這些不僅僅會影響個人的成長還會對周邊的人和校園環境造成不好的影響。其中很多不良行為的偏激來源於家庭的影響,現在的家長過分溺愛自己的孩子,在父母心中都是心肝寶貝,一向有求必應。生活費方面也遠遠超出子女的正常水平。而周邊的一些並不富裕的人攀比,這種攀比心理在校園裏形成“蝴蝶效應”,這對校園的正常消費是不利的。

甚至會使一些人為了滿足自己的虛榮心不擇手段,做出損人利己的事情,這對大學生的心理、生理都會造成巨大的影響。學生消費還隨着周邊環境影響,有些必需的學習用品價格高額但又不得不買,這給並不富裕的大學生開支造成極大地負擔。

調研結論及建議

應該增強大學生的獨立意識,培養和加強他們的理財觀念。調查表明,大學生的獨立意識很薄弱,他們沒有自己個人收入大部分收入來源於他們的父母,而且也不會理財,生存能力較弱。應該在課餘時間好好的鍛鍊自己的能力,可以出去實踐實踐,也可以去圖書館看看關於一些理財的書籍來提高自己的理財能力、生存能力。讓自己的情商、財商、智商方面成為達人。

另一方面應該學會知足常樂,不要過度與他人攀比,現在的自己並沒有攀比的資格。無謂的攀比會讓我們進入消費誤區,不要盲目學習大人們的禮尚往來,我們應該應時代的潮流正確的樹立自己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給自己理性的定位。

大學生的競爭意識要重點表現在學習上、能力上,而不是所以的事情都要強於他人。生活上次於他人並不可恥,沒有必要太過於重視個人的外表。富裕的家庭要節制子女的生活費,讓他們養成節儉的美德,較好的理財;不富裕的不要過於壓抑,可以適當做做兼職來緩解,還可以鍛鍊自己的能力。

總的來説家長給適量的生活費是對大學生百利無害的。同時高校也應該以青少年為主,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健康消費、綠色消費,而且持之以恆,以大學生良好的消費心理和行為促進良好的校風。此外學校還應該開展一些有關合理消費的講座讓大學生對理財方面更加了解。

93學生調研報告篇2

大學生是當今社會中的新鮮血液,是新生代的力量。當代大學生的道德素質的好壞會直接左右他們的身心健康水平,同時也影響到社會的前進發展。大學生的道德取向則是一個社會道德的風向標。對於當代大學生道德現狀的分析調查可以直接的反映出當今社會所存在的問題。以下就本人的調查結果簡單地做一下總結報告。

一、當前大學生道德現狀

追求潮流,安逸享樂,缺乏節約意識。隨着經濟實力的不斷增強,人們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需求也不斷的多樣化。現在的大學生面對形形色色的新潮物質,花錢如流水,缺乏節約意識與艱苦奮鬥的樸素生活作風。同學之間攀比之風盛行、穿着講究高檔、超前消費,且對提倡節約一滴水,一度電,一粒糧的節約觀念嗤之以鼻。但他們在學習上卻普遍呈現出相反的跡象,學習缺乏積極進取向上精神,學習成績下降。

自我意識膨脹,生活行為失範。當代大學生自我意識很強,希望儘快擺脱社會和成人對他們的監護,但是由於他們的是非判辨能力尚缺,自我控制力較差,因此,在缺乏引導的情況下,不能正確掌握善與惡、公正與偏私、誠實與虛偽、高尚與卑劣、榮譽與恥辱的界限,進而出現了道德觀念淡薄、生活行為失範等現象。在個人文明舉止方面,有些學生過分強調個體行為的隨意性。隨意、庸俗被少數學生看作是一種“瀟灑”,而對道德、紀律的蔑視與叛逆卻被看作是有個性。在男女交往中,只注重感情體驗,而忽視男女雙方愛情的義務和道德責任。在維護社會公共利益方面,不少學生對這一體現大學生責任感與文明程度的規範未加重視,甚至行為失範:考試作弊、損壞公物、隨地吐痰、買飯加塞等現象時有發生。

思想道德心態逆轉,理想追求淡化。一些學生以自我價值的實現為核心,強調個人本位,社會、集體次之;在物質和精神關係上,過分關注眼前的機會和發展,缺乏遠大理想和目標,更缺乏奉獻精神與集體主義精神。

二、道德現狀形成的原因

社會因素。隨着當今經濟的飛速發展,全球化不斷深入到日常生活的每一個角落,一些外來文化對中國的傳統道德觀念產生衝擊。大學生在學習文化知識的同時也受到了一些影響。一些低級趣味雜誌、網絡視頻、音像製品的流傳,成為大學生精神生活的最大障礙,對其自身的思想觀念產生負面影響。導致大學生們對於學習產生厭學心理,而對於低級的文化產生依賴心理。加之一些社會不良風氣諸如拜金主義、學習無用論、性自由、實用功利主義等的盛行,以及一些缺乏社會責任心的媒體的低級趣味的節目,導致當代大學生心理過於成人化,庸俗、現實、實用主義化

學校因素。中學階段的應試教育,片面注重文化知識的灌輸教育,而忽略了學生的道德教育,直接導致了部分學生的只要成績好就一切都好的錯誤觀念。加之長期以來,高校的思想道德教育與管理未能很好地結合,存在着重理論,輕實踐;重説理,輕管理;重形式,輕內容的弊端,而過高要求,缺乏可操

作性的道德教育體系,也因無法適應市場經濟的變化,一定程度上失去對大學生進行有效的行為引導和約束。

家庭因素。由於當今多為獨生子女,部分家長對孩子過分地溺愛,放鬆了家庭教育。且部分家長只注重孩子的文化成績而忽略了其人格道德的全面發展。甚至部分家長消極、實用主義的人生觀,價值觀,道德觀,以及一些不良的道德作風,也對於大學生的道德健康產生重要影響。

大學生自身因素。各方面外在的原因都是次要的,主要的還是大學生自身的因素,現在的大學生多數為獨生子,各方面的物質條件都不欠缺。導致學生漸漸地形成唯我獨尊的心理,不免很多人在價值,人生,道德觀念上出現種種弱點。另外,在當前形勢下,許多學生對日趨多元的道德標準有時尚不能加以正確選擇,面對社會上存在的種種不道德、不文明的現象,不能自覺地去身體力行那些良好的道德規範,有的大學生在道德文明方面甚至知行脱節。

三、提高大學生道德的途徑

加強學校德育建設。學校如果只注重文化知識的學習,而忽略的思想道德的教育,那麼此種教育教學不是成功的。所以要加強師資隊伍對思想道德的教育教學,承擔起育人的義務,建立起一套科學完整的思想教育體系,貫穿於大學教育的始終,開設相應的思想道德教育課程。所以我們的大學教育應當注重專業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變。

重視家庭德育教育。家庭教育是一個人接受教育的最早也是時間最長,影響最深的教育。家庭環境對於一個人的成長有着極為關鍵因素,具備良好的家庭教育不僅能為學校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礎,同時也能夠對社會環境產生很好的積極作用。因此家長在關注文化成績的同時,更應注重孩子人格道德的發展,並能夠身體力行作為孩子的道德榜樣,使得孩子可以身心健康成長,擁有健全的人格,樹立正確的是非道德榮辱觀。

加強大學生自身道德踐行能力的培養和道德修養的提高。大學生道德現狀不僅對社會的發展帶來影響,而且還會關乎一個國家整體公民素質狀況。只有把握好大學生的道德素質的狀況,才能提高整個國家、民族的發展狀況。思想道德修養課就是高等學校思想政治教育體系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思想道德修養課是大學生的必修課程,它體現着社會主義大學的本質特徵,在培養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93學生調研報告篇3

20xx年以來,自治區紀委監察廳、教育工委部署在全區高校開展“清風校園”建設工作。近期,我帶領二室人員對全區高校開展“清風校園”建設工作情況進行了督導調研。形成如下調研報告。

一、我區高校開展“清風校園”建設主要做法

(一)加強領導,健全機制。各高校高度重視“清風校園”建設工作,成立了由黨委書記(校長)擔任組長的“清風校園”建設工作領導小組,召開會議,研究部署,制定實施方案,組織開展“清風校園”建設工作,不斷改進和完善工作措施,定期向全校師生通報落實情況,接受師生監督。寧夏醫科大學、寧夏師範學院等院校以‘清風校園’建設為載體,全面推進黨風廉政建設”整體工作思路,嚴格做到組織領導、任務分工、監督落實“三個到位”。每年對“清風校園”建設各項任務的完成情況進行專項檢查,認真總結好的做法,梳理存在的問題,對好的做法在全校範圍內進行推廣,對存在的問題限時要求責任部門進行整改,確保了“清風校園”建設工作取得實效。

(二)明確任務,落實責任。各高校黨委將黨風廉政建設和“清風校園”建設工作同安排,同推進,同考評。制定印發《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主要任務分工》等文件,細化分解工作任務,明確工作職責,逐級簽訂責任書,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同時,把“清風校園”建設納入領導班子、領導幹部目標管理,與教學、科研、管理等各項工作緊密結合,確保黨風廉政建設和教學科研工作同頻共振,互為補充,共同推進。把反腐倡廉、“清風校園”建設和行政工作有機結合起來,切實將反腐倡廉工作職責落實在基建、財務、人事、招生、採購、後勤等重點部門、重點崗位和行政事務中,通過發揮統領、共管、組織協調等作用,形成懲防合力。

(三)加強教育,道德育廉。通過多種形式、多種載體,抓好領導幹部、教師隊伍和學生的廉潔教育。通過對領導幹部勤政廉政教育,提高為政清廉意識,不斷夯實廉潔從政的思想基礎;通過對教師隊伍的師德師風教育,引導他們廉潔從教,大力弘揚“學為人師,行為世範”的優良學風教風;通過對學生敬廉崇潔教育,引導他們切實做到學術誠信、考試誠信、就業誠信,努力形成風清氣正、陽光向上的校園氛圍。北方民族大學着力抓好“五個一”工作,將廉政文化建設融入“兩課”教學和黨校培訓課,使廉政文化進校園、進課堂、進學生頭腦。寧夏醫科大學大力推進廉政文化“三進”工作。開展經常性的敬廉崇潔教育,舉辦多種主題實踐活動。學生們自發成立“清風社”學生社團組織,配合學校積極宣傳敬廉崇潔思想,產生了較好的宣教效果。寧夏大學把大學生廉潔教育貫穿於入黨培訓、入學離校、社團活動中,針對大學生入黨積極分子開設“大學生敬廉崇潔意識養育”選修課,培養大學生的廉潔意識。寧夏師範學院積極推進廉政建設進校園、進課堂、進公寓,每年結合“12·4”法制宣傳日,通過廉政文藝演出、發放廉政宣傳單、開展廉政知識競賽等活動,廣泛宣傳廉政知識,營造濃厚的校園廉政氛圍。

(四)突出重點,強化監管。強化對關鍵崗位、重點部位、重要環節的監督管理,着力構建監管促廉長效機制。各高校加強對領導幹部遵守廉潔自律規定的監督,在年終幹部考核中,每位領導幹部都要進行廉政述職,由教職工進行測評,接受黨員和羣眾的監督。在民主生活會上,黨員領導幹部都要自查自糾,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接受黨內外的批評和建議。處級以上幹部建有完整的廉政檔案,將每年述職述廉、年終考核、民主生活會、廉政承諾書等情況歸入個人廉政檔案,作為向黨委反映幹部廉潔自律情況的基礎材料。

(五)健全制度,全力保廉。各高校黨委高度重視制度建設這一預防腐敗的基礎性工作,特別注重制度設計的科學性、針對性和操作性。近兩年,結合開展“反腐倡廉制度建設推進年”活動,從完善工作機制、規範執行程序、強化監督檢查三個方面,對原有的制度進行了梳理和修訂,建立新的制度,進一步建立健全制度體系。形成了用制度管權、按制度辦事、靠制度管人的廉政工作機制,強化了預防和治理腐敗的源頭工作。

二、存在問題

一是工作連續性不強。個別高校對開展“清風校園”建設的認識不到位,抓黨風廉政建設和“清風校園”建設連續性不強,存在時緊時鬆的現象;二是個別單位對“清風校園”建設抓的不深不細,以文件落實文件,以會議落實會議,沒有將“清風校園”建設工作落實在教學教育和隊伍管理的方方面面,工作成效不夠顯著。

三、意見建議

(一)規範管理,用制度保障發展。建立規範的校園管理模式,明確管理要求,強化管理責任,落實管理職責,制定並完善一系列管理規章制度,使各項管理活動有章可循。進一步深化完善各項規章制度,強化創新校務管理、教學科研管理、教師管理、學生管理、校園管理等,並不斷增強學校常規管理的實效性。

(二)深入推進廉政文化進校園,優化黨風廉政軟環境。一是高校各級領導和教師必須增強廉政文化意識,增強當好廉政文化傳播者、組織者、開拓者的責任意識。二是進一步加強大學生誠信教育,提高大學生的誠信意識。三是注重校園網絡、報刊雜誌、電視、廣播、櫥窗、課堂等文化載體的充分運用,不斷拓展廉政文化的傳播渠道,拓寬廉政文化教育覆蓋面,使廉政文化融入學校的各個方面。四是不斷豐富教育和活動形式,要貼近生活,貼近實際,使廉政文化真正入目、入耳、入腦,成為全校師生廣泛參與的一項活動。

(三)預防高校職務犯罪,推進黨風廉政建設。建立健全“一把手”權力監督制約機制,建立有效的行政決策負責機制,重大問題實行集體決策,最大限度地降低自由裁量權,切斷“公權”與“私利”的內在聯繫。完善責任分解、責任報告、責任考核、責任追究四位一體的責任制工作機制。認真解決少數領導班子、領導幹部對黨風廉政建設重視不夠、對規範管理投入不足的問題。

(四)加強教學科研經費管理,提高資金使用效率。一要加強教學經費使用的監管,繼續堅持領導幹部、單位行政負責人任期經濟責任審計制度,保證教學單位教學經費合理支出,提高資金使用效率。二要完善教學科研經費管理辦法,通過舉辦培訓班、研討班等形式加強對各教學科研單位廣大教職工特別是中青年科研骨幹進行宣傳教育,增強他們在經費使用上的廉政意識,形成廉潔自律的科研作風。三要加強橫向課題、縱向課題科研經費使用的管理和監督,將科研項目管理的關注重點從重視驗收轉移到過程監控,提高研究課題經費預算的合理性和科學性,促進科研項目順利結題驗收。

93學生調研報告篇4

社會實踐是引導我們學生走出校門,走向社會,接觸社會,瞭解社會,投身社會的良好形式;是培養鍛鍊才幹的好渠道;是提升思想,修身養性,樹立服務社會的思想的有效途徑。通過參加社會實踐活動,有助於我們在校大學生更新觀念,吸收新的思想與知識。近一個月的社會實踐,一晃而過,卻讓我從中領悟到了很多的東西,而這些東西將讓我終生受用。社會實踐加深了我與社會各階層人的感情,拉近了我與社會的距離,也讓自己在社會實踐中開拓了視野,增長了才幹,進一步明確了我們青年學生的成材之路與肩負的歷史使命。社會才是學習和受教育的大課堂,在那片廣闊的天地裏,我們的人生價值得到了體現,為將來更加激烈的競爭打下了更為堅實的基礎。我在實踐中得到許多的感悟!

一、管理者的管理

在公司裏邊,有很多的管理員,他們就如我們學校裏邊的領導和班級裏面的班幹部.要想成為一名好的管理,就必須要有好的管理方法,就要以藝術性的管理方法去管理好你的員工,你的下屬,你班級裏的同學們!要想讓他們服從你的管理.那麼你對每個員工或每個同學,要用到不同的管理方法,意思就是説:在管理時,要因人而異!

二、自強自立

俗話説:"在家千日好,出門半"招"難!"意思就是説:在家裏的時候,有自已的父母照顧,關心,呵護!那肯定就是日子過得無憂無慮了,但是,只要你去到外面工作的時候,不管你遇到什麼困難,挫折都是靠自已?

個人去解決,在這一個多月裏,讓我學會了自強自立!凡事都要靠自已!

現在,就算父母不在我的身邊,我都能夠自已獨立!

三、認識來源於實踐

一切認識都來源於實踐。實踐是認識的來源説明了親身實踐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但是並不排斥學習間接經驗的必要性。實踐的發展不斷促進人類認識能力的發展。實踐的不斷髮展,不斷提出新的問題,促使人們去解決這些問題。而隨着這些問題的不斷解決,與此同步,人的認識能力也就不斷地改善和提高!馬克思主義哲學強調實踐對認識的決定作用,認識對實踐具有巨大的反作用。認識對實踐的反作用主要表現在認識和理論對實踐具有指導作用。認識在實踐的基礎上產生,但是認識一經產生就具有相對獨立性,可以對實踐進行指導。實踐,就是把我們在學校所學的理論知識,運用到客觀實際中去,使自己所學的理論知識有用武之地。只學不實踐,那麼所學的就等零。理論應該與實踐相結合。另一方面,實踐可為以後找工作打基礎。通過這段時間的實習,學到一些在學校裏學不到的東西。因為環境的不同,接觸的人與事不同,從中所學的東西自然就不一樣了。要學會從實踐中學習,從學習中實踐。我們不只要學好學校裏所學到的知識,還要不斷從生活中,實踐中學其他知識,不斷地從各方面武裝自已,才能在競爭中突出自已,表現自已。

四、專業的重要性

選擇了會計為專業的我,在這次實踐中自然比較關注這一環。雖然在實踐中只是負責比較簡單的部分,但能把自己在學校學到的知識

真正運用出來也使我頗感興奮!在學校上課時都是老師在教授,學生聽講,理論部分佔主體,而我自己對專業知識也能掌握,本以為到了企業實踐應該能夠應付得來,但是在企業裏並沒想象中如此容易。平時在學校,數字錯了改一改就可以交上去了,但在工廠裏,數字絕對不可以出錯,因為質量是企業的第一生命,質量不行,企業的生產就會跟不上,而效率也會隨之降低,企業就會在競爭的浪潮中失敗,所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企業要時時保持着這種競爭狀態,才能在市場中立於不敗之地,就因為這樣,企業會對每一個在廠的員工嚴格要求,每一個環節都不能出錯,這種要求在學校的課堂上是學不到的,在學校裏可能會解一道題,算出一個程式就行了,但這裏更需要的是與實際相結合,只有理論,沒有實際操作,只是在紙上談兵,是不可能在這個社會上立足的,所以一定要特別小心謹慎,而且一旦出錯並不是像在學校裏一樣老師打個紅叉,然後改過來就行了,在工廠裏出錯是要負上責任的,這關乎工廠的利益損失。

五、小結

很多在學校讀書的人都説寧願出去工作,不願在校讀書;而已在社會的人都寧願回校讀書。我們上學,學習先進的科學知識,為的都是將來走進社會,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我們應該在今天努力掌握專業知識,明天才能更好地為社會服務

實踐,就是把我們在學校所學的理論知識,運用到客觀實際中去,使自己所學的理論知識有用武之地。只學不實踐,那麼所學的就等於零。理論應該與實踐相結合。另一方面,實踐可為以後找工作打

基礎。通過這段時間的實習,學到一些在學校裏學不到的東西。因為環境的不同,接觸的人與事不同,從中所學的東西自然就不一樣了。要學會從實踐中學習,從學習中實踐。而且在中國的經濟飛速發展,又加入了世貿,國內外經濟日趨變化,每天都不斷有新的東西湧現,在擁有了越來越多的機會的同時,也有了更多的挑戰,前天才剛學到的知識可能在今天就已經被淘汰掉了,中國的'經濟越和外面接軌,對於人才的要求就會越來越高,我們不只要學好學校裏所學到的知識,還要不斷從生活中,實踐中學其他知識,不斷地從各方面武裝自已,才能在競爭中突出自已,表現自已。

在餐廳裏,別人一眼就能認出我是一名正在讀書的學生,我問他們為什麼,他們總説從我的臉上就能看出來,呵呵,也許沒有經歷過社會的人都有我這種不知名遭遇吧!我並沒有因為我在他們面前沒有經驗而退後,我相信我也能做的像他們一樣好。在學校裏也許有老師分配説今天做些什麼,明天做些什麼,但在這裏,不一定有人會告訴你這些,你必須自覺地去做,而且要儘自已的努力做到最好,一件工作的效率就會得到別人不同的評價。在學校,只有學習的氛圍,畢竟學校是學習的場所,每一個學生都在為取得更高的成績而努力。而這裏是工作的場所,每個人都會為了獲得更多的報酬而努力,無論是學習還是工作,都存在着競爭,在競爭中就要不斷學習別人先進的地方,也要不斷學習別人怎樣做人,以提高自已的能力!記得老師曾經説過大學是一個小社會,但我總覺得校園裏總少不了那份純真,那份真誠,儘管是大學高校,學生還終歸保持着學生的身份。而走進企業,接觸

各種各樣的客户、同事、上司等等,關係複雜,但我得去面對我從未面對過的一切。記得在我校舉行的招聘會上所反映出來的其中一個問題是,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與在校理論學習有一定的差距。在這次實踐中,這一點我感受很深。在學校,理論的學習很多,而且是多方面的,幾乎是面面俱到;而在實際工作中,可能會遇到書本上沒學到的,又可能是書本上的知識一點都用不上的情況。或許工作中運用到的只是很簡單的問題,只要套公式似的就能完成一項任務。有時候我會埋怨,實際操作這麼簡單,但為什麼書本上的知識讓人學得這麼吃力呢?這是社會與學校脱軌了嗎?也許老師是正確的,雖然大學生生活不像踏入社會,但是總算是社會的一個部分,這是不可否認的事實。我們也要感謝老師孜孜不倦地教導,有些問題有了課堂上地認真消化,有平時作業作補充,才能比一部人具有更高的起點,才有更多的知識層面去應付各種工作上的問題,作為一名新世紀的大學生,應該懂得與社會上各方面的人交往,處理社會上所發生的各方面的事情,這就意味着大學生要注意到社會實踐,社會實踐必不可少。畢竟,1年之後,我已經不再是一名大學生,是社會中的一分子,要與社會交流,為社會做貢獻。只懂得紙上談兵是遠遠不及的,以後的人生旅途是漫長的,為了鍛鍊自己成為一名合格的、對社會有用的人才,很多在學校讀書的人都説寧願出去工作,不願在校讀書;而已在社會的人都寧願回校讀書。我們上學,學習先進的科學知識,為的都是將來走進社會,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我們應該在今天努力掌握專業知識,明天才能更好地為社會服務。

93學生調研報告篇5

1、主題簡介

“關愛弱勢羣體,共建和諧社會。”通過開展一系列活動,來呼籲社會各界人士,關注弱勢羣體,關心他們的生活,讓孤寡老人充分體會到社會大家庭的温暖,共同構建和諧社會

2、活動日程

時間:20xx年8月10日——8月25日

地點:越秀公園、廣州火車站、沃爾瑪超市、天虹廣場

3、調查情況

(1)調查背景

400份問卷,其中有70%的人支持我們工作,另外30%不太願意支持。其中一些中年人會以無聊或者沒時間為理由推脱,而一些老年人願意配合卻又不識字,所以這次調查基本上是在年輕人中展開。

大多數人是通過電視、網絡和報刊等媒體瞭解,他們覺得孤寡老人、殘疾人和遺棄兒童更應受關注,特別是需要精神上的關愛,他們認為困擾弱勢羣體的原因主要包括人們的偏見、社會制度的忽略和自身的缺陷;調查顯示,如果有機會參加幫助弱勢羣體的活動,大多數人都願意去,並且都願意關心他們的生活;面對弱勢羣體,多數人認為要有國家對他們的基本生活保障加上弱勢羣體自身的努力;而大學生則可以為此多做宣傳,讓更多的人來了解弱勢羣體,關注弱勢羣體,構建和諧社會。

(2)調查目的

瞭解社會民眾、政府有關部門對孤寡老人、殘疾人和遺棄兒童等弱勢羣體的知曉、關注、扶助程度。

(3)調查方法

問卷調查法、現場詢問法

(4)現狀與問題

大多數的孩子都是因為智力障礙和殘疾被遺棄的,生活不能自理,需要人陪護;而有少數小朋友過於活潑,不便於管教;這些弱勢羣體都缺少物質的供給和精神的關愛。

根據調查報告顯示,90%的人羣是通過電視、網絡、報刊等媒體瞭解弱勢羣體的情況,5%的人是通過去兒童福利院、敬老院等場所瞭解,剩下5%的人羣則是通過父母平時的教育獲得相關資訊。其中有90%的人羣認為對鰥寡老人、殘疾、以及遺棄兒童迫切需要民眾、政府和社會的關愛,並且認為他們比其他的弱勢羣體更需要關注。

在關於困擾弱勢羣體的原因上,有110人認為是因為自身的缺陷,能力和知識不足等原因,有90人認為是社會制度對他們的忽略,70人認為是因為人們的偏見和不理解,還有68人則認為是因為得不到應有的救助而造成的。

關於社會民眾對弱勢羣體的態度,有171人認為是關注較少,77人認為是非常同情,有36

人認為是冷漠的態度,19人則認為是不關注。對於弱勢羣體的需求問題,有187人認為他們需要的是精神上的關愛,還有117人則認為他們更需要的是物質上的滿足。同時在關於弱勢羣體改變現狀的問題上,有121人認為需要羣體本人的努力,112人認為需要羣眾給與關愛,實施資助,86人認為社會企事業單位給與一定的扶助,有139人則認為需要國家對他們基本生活的保障。

對於保障弱勢羣體生活的要求人們是支持的,可採取不同途徑對他們實施扶助。192人認為可以通過政府扶助社會救助,137人認為要弱勢羣體自身努力,86人認為可以請媒體進行報道,從而引起社會各界的關注,還有57人則認為可以讓公司企業對其採取資助的形式,從而保障他們的生活。同時對弱勢羣體進行扶助時應採取有效而易於他們接受的方式進行,有112人認為舉行慰問活動是最好的,108人支持發放幫扶金的方式,96人認為與可以採取與他們談心聊天的方法,89人認為可以進行資金物品的捐贈。

保障弱勢羣體生存需求對於建設和諧社會有重要的意義,其中有167人認為是有利於和諧社會發展的協調性的,104人認為有利於促進社會的和諧,78人認為有利於社會的公平,還有77人則認為能使弱勢羣體生活更美好。

作為當代大學生,關注弱勢羣體也是我們也應該積極響應。有177人認為大學生應該要多做宣傳活動,讓更多人瞭解他們的境況,116人認為我們應該要為弱勢羣體呼籲,改變他們的生存狀況,108人認為應該要開展志願者服務活動,走進他們的生活。全國人大常委會原副委員長成思危提出:“先富起來的人,應自願拿出一部分錢來扶助弱勢羣體”對此,有139人人文弱勢羣體的扶助應不止物質方面,精神方面也是很重要的。82人認為次提議有利於和諧社會建設,促進共同發展,79人則認為扶助與否全在於個人的自由。同時,這個提議應該要得到全民大眾的積極響應,調查結果顯示,有178人認為可以開展志願服務、義工服務的活動來幫助他們。80人認為可以開展文化衞生活動和社會實踐等活動,還有80人則認為可以進行物資的捐贈。

對於我們正在進行的這項以“關注弱勢羣體,構建和諧社會”大學生德育實踐項目,有236人積極響應,有7人認為毫無意義,4人認為與己無關。

(5)解決方法

多開展宣傳活動、慰問活動、捐贈物資,多與弱勢羣體交流,國家政府機關應當制訂相應的扶持政策並落實政策,我們要給予這些弱勢羣體的不僅僅是需要物質上的温飽,更是需要精神上的關愛。

4、總結

總體來説,針對社會弱勢羣體,我們要給予弱勢羣體物質和精神上的需求,更多的來開展一系列慰問活動,與電台、網絡、報紙等媒體聯繫,對社會弱勢羣體的生存狀況和現實情況展開報導,加強與企業、公司的聯繫溝通,倡導他們在盈利後回報社會,切實擔負起扶住弱勢羣體的經濟責任。

93學生調研報告篇6

一、調查結果

83%的大學生認為心理健康的最典型的特徵是處事樂觀、熱情誠懇。

當問及心理健康的最典型的特徵是什麼時,處事樂觀、熱情誠懇排第一位(83%),其他依次是:是有良好的人際關係(56%),心平氣和、與世無爭(51%),吃的下、睡的香(38%)。

九成多的大學生有過心理方面的困擾。

調查結果顯示:27%的大學生認為自己經常有心理方面的困擾,66%的大學生認為自己偶爾有心理方面的困擾,僅有2%的大學生表示自己沒有心理困擾,另有3%的大學生選擇沒有想過這個問題。

由調查結果可知,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不容樂觀,九成以上的大學生有過心理方面的困擾,應引起教育部門、學校、社會、家長和學生們的足夠重視。

人際交往壓力、就業壓力、處理情感問題能力不強是造成大學生心理困擾和心理問題的重要原因。

調查結果顯示:引起大學生心理問題的原因依次是人際交往帶來的壓力問題(67%)、就業壓力(55%)、自我管理能力不強(51%)、情感問題(48%)、人生髮展與職業選擇上有困難(48%)、對周圍環境的不適應(45%)、學習壓力(44%)、經濟困難(26%)、不適應大學生活(16%)。

大學生心理問題產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人際交往壓力、就業壓力、自我管理能力不強是在本次調查中反應最為突出的問題,這反應了當代大學生與他人交往的能力欠缺、對未來就業的擔心與自身素質的嚴厲要求。

人際交往:人際問題產生原因是多方面的:一些學生自卑、孤僻、害羞等無法和別人較好的溝通或者不同性格氣質的同學處理問題的方式的差異也會引起人際交往的不融洽。有的大學生卻常常忽視平等、互助這樣的基本交往原則,常以自我為中心,自私自利,從不考慮對方的感受,這樣的交往必定以失敗而告終。

就業壓力:隨着大學的擴招和教育產業化政策的推行,大學生人數大幅增長,高校教育與企業的需要脱節,越來越多的大學生面臨嚴峻的就業難問題。

情感問題:大學生情感問題主要是友情、愛情方面的問題。大學生情感困擾主要集中在戀愛睏擾。愛情是校園裏一個敏感的話題,部分同學通過愛情排解心理壓力,有的女同學或者男同學過於靦腆,和異性在一起會覺得不自在,甚至是害怕。正確處理愛情與學業的關係是學生的一門必修課。

38%的大學生遇到煩心事或感到壓抑時不向任何人訴説。

調查結果顯示:大學生選擇傾訴的對象依次是知心朋友(65%)、家人(26%)、男/女朋友(14%)、老師(9%)、學長、學姐(6%)、心理諮詢員(5%),而有38%的大學生選擇不找任何人。

調查結果從積極的方面可知,大部分同學遇到心理困擾會他人傾訴,從反面可以看出大學生心理健康意識淡漠。受傳統心理觀念的影響,部分大學生諱疾忌醫,極力掩飾和不願向他人透露自己的心理煩惱,心理問題長期得不到有效排解,久而久之,負面情緒的淤積將可能導致危機心理的出現,嚴重的還會影響到學生們正常的學習和生活,甚至出現極端事件。

為什麼選擇向朋友傾訴而向父母傾訴的人少呢?大學生認為,朋友和自己的共同語言較多,父母和自己有些代溝,自己的一些事他們根本不瞭解,也不認同。而且大學生已經成年了,能夠獨立生活、獨立解決一些困難與問題。如果碰到一點點問題就向父母傾訴,父母不瞭解情況,往往乾着急,也難以解決問題。

87%的大學生會開導身邊存在心理問題的朋友。調查結果顯示:當週圍朋友存在心理問題時,87%的大學生會開導他、8%的大學生認為事不關己,無所謂、對外宣傳他有問題的佔2%、僅有1%的大學生認為為了自身安全,能躲多遠躲多遠。表現了大學生熱心、樂於助人的一面。

85%大學生表示自己從來沒去過心理諮詢室。

在問及多長時間去一次心理諮詢室時,12%的大學生表示自己一個學期或更久才去一次,而選擇自己從來沒去過心理諮詢室的大學生達85%。

3、高校心理諮詢機構發揮作用不大,前來諮詢的學生人數不多。

學校心理諮詢是增進學生心理健康、優化心理素質的重要途徑,也是心理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隨着時間的推移,越來越多的高校設置了心理諮詢機構。

但是,由於學生對心理諮詢人員信任度低、諮詢人員專業水平不高、學校經費不足等原因,前來高校心理諮詢室諮詢的學生並不多。

95%的大學生表示會認真對待心理問題。

在問及你認為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是否應引起重視時,95%的大學生表示要認真對待,根本不用在意的佔2%,僅有1%的大學生認為無所謂。調查表明:大學生對自身心理健康的關注。

68%的大學生認為最需要輔導的項目是在面臨人生重大選擇時提供參考意見。

調查結果顯示:大學生認為最需要輔導的項目依次是在面臨人生重大選擇時提供參考意見(68%)、解答一些思想問題(56%)、介紹一些為人處事的經驗(50%)、介紹和開放校內外資源(30%)、在我難以自我控制時給予警醒(39%)。

大學生處在人生的特殊時期,在不同的年級、性別需要輔導的內容不同,當遇到自身無法解決的心理問題時,渴求專業心理輔導員能對自己提供一些幫助。

近六成的大學生認為心理健康工作者最應該加強的工作是深入學生中多溝通。

調查中:57%的大學生認為心理健康工作者應該深入同學中多與同學溝通, 23%的大學生認為應該舉行心理健康講座與諮詢,12%的大學生認為心理健康工作者應該進行心理健康知識宣傳,僅有7%的大學生認為心理健康工作者應該進行心理健康狀況調查。

二、保障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幾點建議

(一)學校要高度重視大學生的心理。加大心理健康的宣傳力度,定期舉辦心理健康講座。開展積極的、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動,為同學們心理健康提供良好的文化土壤。

(二)高校諮詢機構工作人員對於大學生的心理諮詢要講究工作的方式和方法,提高自身服務水平和服務意識,深入同學中去,及時瞭解大學生的心理狀況,關心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發現苗頭及時給予溝通與輔導。

(三)常見人際交往障礙的克服

每個人在交往中都或多或少地出現這樣或那樣的問題,改善人際關係,加強人際交往,對大學生的學習、生活和心理健康都有重大意義。提高認識,掌握技巧、充分實踐,改善交往措施、培養良好的交往品質。在人際交往中應儘可能地做到:肯定對方、真誠熱情。在溝通時,語言表達要清楚、準確、生動。要學會有效聆聽,做到耐心、虛心、會心,把握談話技巧,吸引和抓住對方。此外,一個人在不同場合具有不同角色,在教室是學生,在閲覽室是讀者,在商店是顧客。在交往活動中,如果心理上能經常地把自己想象成交往對方,瞭解一下自己處在對方情境中的心理狀態和行為方式,體會一下他人的心理感受,就會理解別人的感情和行為,從而改善自己待人的態度,這種心理互換也是培養交往能力的好辦法。

(四)面對當前大學生就業難的現狀,一方面政府要繼續深化就業體制改革,加快出台相應的政策保證大學生就業,為大學生創業提供政策、財政支持,為大學生進行免費技能培訓,另一方面,大學生自己要轉變學習方式和就業觀念,降低自身期望值,實現多形式就業。“先就業、後擇業、再創業,下基層、到西部去、到中小企業就業。

(五)當代大學生情感問題的調適策略:引導大學生制定個人的發展計劃、用積極的態度來衡量與評價自我、建立大學生心理健康諮詢中心, 及時疏導大學生情感問題。

93學生調研報告篇7

摘要:

本報告通過調查問卷、實地考察、現場訪問、查閲文獻等多種方式調查華東交通大學在校學生在宿舍安全、電信安全、交通安全、食品安全、信息安全、心理安全方面的狀況及對學校安全教育建設的建議,旨在瞭解學校的安全現狀及在校學生的安全意識,分析校園內存在的安全隱患及其成因,並提出相關的建議與方法。

關鍵詞:

高校、安全、調查

一、調研背景

校園安全是大學生在校期間需要關注的問題,更是大學生在校期間人身財產的重要保證。學生的生命健康高於一切。安全,是學校一切工作的前提與基礎。學校在查寢時發現有學生在使用大功率電器與學校多次出現物品失竊以及各式各樣的傳銷與等事件,對學生的人身財產安全造成了威脅,並引起學校領導與師生的重視,多次組織了班級的安全班會,使校園安全問題得到了廣泛的關注。

二、調研的目的及意義

在校園安全教育日益重要的情況下,我們組決定從大學生在校園中可能會碰到哪些安全問題,如何解決這些安全隱患,大學生對校園安全問題的看法及自身對校園安全的認識等幾個方面對我校大學生展開調查。我們希望能夠通過此次調查瞭解到大學生對校園安全的認知程度,從而結合大學生的實際情況提出意見併為大學生提供校園安全方面的幫助,以便大學生能夠更好地保護自身的人身財產安全,在此基礎上構建出一個安全文明的校園。

大學生安全意識教育既是高校教育工作與管理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我國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研究大學生安全意識教育具有重要的理論意與實踐意義。研究大學生安全意識教育,總結大學生安全意識教育的有益經驗與大學生安全意識教育的一般規律,拓展大學生安全意識教育內容、豐富大學生安全意識教育方法,提出加強大學生安全意識教育的有效對策,豐富大學生安全意識的教育理論,推動高校安全教育管理與大學生安全意識教育科學發展。

對大學生科學地進行安全意識教育,能夠幫助大學生形成正確的安全觀念,提高大學生的安全意識與自我保護意識,一定程度上能夠提高整個國民安全意識,從而提高全社會的安全水平。加強大學生安全意識教育,不僅能夠適應高校安全形勢的發展,還可以促進高校教育事業的健康發展,從而構建與諧的大學校園環境,維護社會穩定。

三、調查方法與研究路徑

本次調查方法採用問卷調查(包括網絡問卷與紙質問卷共200份),對數據進行統計,繪出條形圖,餅形圖。對這些數據進行分析,得出目前校園安全的主要問題,並進一步對這些數據與現象進行探究,並給出一些解決問題建議與方法。

四、交大現狀調查結果

(一)火災安全隱患

1.宿舍內火災安全隱患

大學生宿舍內引發火災的隱患因素很多,由圖所示,列舉了具有普遍性的幾個方面。

我們可以看出,宿舍內燃蠟燭這個安全隱患較輕,僅佔5%,隨着各式各樣的枱燈大量進入宿舍,燃燒蠟燭已不再是普遍現象。除此以外,其他各項火災隱患均大量存在。幾乎所有學生離開宿舍時習慣性的只帶上需要的隨身物品各自離開,都沒有自覺的意識到離開宿舍要切斷電源的重要性,此類學生佔到48.5%,這個數字令我們毛骨悚然。

現在社會已不再是簡單的電燈電視時代,高科技產品日新月異,筆記本電腦、高檔手機、大功率電器等等爭先恐後湧入各個角落,在宿舍人員密集的居住區,無限的電量通過有限的幾根電線籠罩在各個房間,離開宿舍不拔電源,短路起火引發事故是必然。

在宿舍內吸煙佔18.5%,不僅是男同學吸煙,當下的部分女同學也有吸煙的癖好,這一類學生將近佔了一半的比例;隨着經濟條件的不斷改善,也是部分專業的需要,幾乎80%以上的學生都有自己的筆記本電腦,隨之在宿舍內私拉亂接電線的學生也就急劇增多,佔到11.5%;當代大學生除了學習以外,個人形象與享受生活的願望也配套湧來。

據瞭解,每天堅持洗頭的同學佔到65%左右,大功率吹風機應運而生,因此在宿舍內使用大功率違規電器的學生達到7+%;為了方便使用手機,絕大部分學生把手機充電器在充電狀態下放在隨手可及的地方,比如説枕頭與被褥下面,這類學生佔到78.74%,在他們的潛意識裏,手機充電器都是高質量信得過產品,即使有危險,也不過是萬分之一,他們在用自己與他人的人身安全與財產安全做籌碼殊不知手機電池也有假冒偽劣產品、爆炸傷人的案例屢見不鮮,後果極其嚴重性。

總之,調查顯示,大學生宿舍內火災隱患因素隨處可見,且屢禁不止,僥倖心理滋生,安全意識非常薄弱。

2.使用滅火器情況

調查中,73%的學生表示曾經通過各種渠道培訓過或實際操作過滅火器的使用,遇到火情,會第一時間選擇使用滅火器滅火,最大限度的挽救生命與財產。而有27%的學生則表示從未接受過任何有關滅火器的培訓或實際操作,也就意味着近1/3的學生仍不會使用滅火器,在遇到大火險情時,這部分學生的生命安全與財產安全將受到嚴重威脅。

由此可見,絕大部分學生還是有滅火常識的,少部分同學需要進一步認識使用滅火器的重要性。

(二)交通安全情況

1.過馬路情況

調查顯示:大學生過馬路時,99%的學生能做到按照交通規則行走,僅有1%的學生隨心所欲,不看信號燈,不走斑馬線,我行我素,隨意穿插於車流之中。

不難看出,絕大部分大學生外出時都能考慮到自身安全問題,自覺保護人身安全與交通安全的意識較高。

數據顯示,大學生外出搭車時,有73.58%的學生會經常考慮搭車的安全係數,不會圖一時之便搭乘摩托車或“黑出租”等無經營執照車輛,選擇搭車時會比較慎重;16.31%的學生也偶爾考慮搭車的安全因素,但一般很少;10.99%的學生搭車很隨意,根本不考慮安全問題。

不難看出,絕大部分大學生外出時都能考慮到自身安全問題,自覺保護人身安全與財產安全的意識較高。

(三)飲食衞生情況

在飲食安全方面,33%的學生很在意飲食衞生,比如,在購買食品時,只買正規廠家生產的保質期內的食品,從不在小攤購買散裝食品等。而61%的學生則認為不用太注重衞生,大眾化的飲食沒有任何問題,偶爾的不衞生反而能增強體內的免疫力,散裝食品與小攤食品更多樣化,購買起來更方便。6%的學生在這方面非常隨意,認為沒必要那麼小心,反而認為太注重衞生是潔癖,太嬌氣,甚至還自我安慰:不乾不淨,吃了沒病。

不難看出,大學生階段,絕大部分學生對飲食安全重視不夠,據瞭解,有近一半的學生來自農村,這可能與部分孩子小時候不太注意衞生而養成的生活習慣有關,比較隨意,病從口入的安全意識薄弱。

(四)財產安全情況

1.信息外漏問題

關於信息外漏問題,在調查中發現61%的學生經常把有關自己的信息告訴別人,比如,收到不明身份的`郵件時,會打開網站填寫相關信息;為了獲得小贈品或一時的小利益,毫無防備的辦會員卡,如實填寫家庭住址、身份證號等重要信息;經常用自己的生日或電話號碼作為銀行密碼等。11%的學生也偶爾外漏信息,但一般較少。比如,聊天時在不瞭解對方的情況下隨意將自己的個人信息告知他人等。21%的學生比較慎重,從來不將涉及自己的個人信息告訴他人,很謹慎的保護個人信息,比如,在atm機取款時,會警惕周邊的行為防止密碼泄露等。從數據看來,絕大部分同學因為年輕,社會經驗較少,遇事不慎重考慮頭腦一熱就把個人信息(銀行密碼,個人信息,家庭信息,網絡信息等)隨意告訴他人,導致丟失被盜,上當受騙,欺詐受害甚至丟掉性命的惡果發生。

2.貴重物品防盜問題的考慮

調查顯示:67%的學生能夠意識到貴重物品要妥善保管,一旦發生丟失被盜情況,第一時間告知管理人員或報案;21%的學生大多數情況下也能意識到貴重物品不能隨意亂放,但是沒有養成良好習慣,仍丟三落四。只有12%的學生認為貴重物品是自己的,怎麼放置與別人無關,即使丟失或被盜,也會埋怨運氣不好,忍氣吞聲或是自認倒黴。上圖可以看出,絕大多數大學生還是能清醒的意識到自己的貴重物品應妥善保管,嚴防丟失被盜,只有一少部分同學因為疏忽大意,丟三落四,丟失被盜意識尚淺,導致後果才悔恨當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