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新徵程中博物館展覽理念的若干思考

欄目: 調研報告 / 發佈於: / 人氣:1.68W

新時代中國博物館的發展模式已逐步從追求體量大、數量多向注重高服務品質、高文化效能和滿足觀眾需求轉變。當下,我們開始邁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新徵程。面對新形勢和新要求,博物館從業人員必須在工作與學習中思考如下問題:隨着博物館愈發開放包容的態度、不斷釋放的文化資源、傳統文化與當代審美的不斷碰撞,未來博物館如何更好地服務於公眾?什麼樣的展覽才是好展覽?博物館可以為觀眾提供哪些文化空間?博物館還需要哪些舉措來自我提升?

新徵程中博物館展覽理念的若干思考

一、準確定位,博物館的目標宗旨和品牌形象

博物館的目標宗旨決定了展覽定位和品牌形象,而展覽定位決定了展覽策劃的未來方向。所以,新時代博物館都應認真思考自身的目標宗旨,明確展覽定位,尤其是中小型博物館、專題博物館更應根據本館的特色揚長避短,不盲目跟風,有效地為觀眾服務。博物館應該因地制宜,儘可能地構建一個多樣化的展覽體系,來滿足差異化的需求。結合館藏特色,針對多元化的觀眾羣體,策劃差異化的主題展覽,輔之以數字化的陳列手段和立體化的解讀方式,加上人本化的觀眾服務,才能真正提升觀眾參觀的體驗感和獲得感。

當下,區域文明對比是博物館展覽的重要方式,既開展中國地域間的文化比較研究,又展開世界不同文明之間的對比研究,從而達到交流互鑑的社會效益,擴大人們對不同文明、不同文化的認識與理解。用已知求未知,讓公眾通過與身邊已知的文明進行對比從而理解未知的文明。展覽需要充分利用博物館自有的豐富的文物資料作為初始展品,再在世界其他文明中尋找有某種相似對的文物資料作為對比展品。

所以,品牌形象決定了展覽和主題活動如何推廣,博物館需要通過這些推廣來擴大文化影響力,更好地進行活動交流,服務公眾。博物館的活動是展覽主題的延伸,講座、戲劇、表演、互動環節等都能夠很好地闡釋展覽主題和宣傳博物館。博物館的活動要走出建築本體,貼近觀眾。所以,博物館主題展覽的活動應多與社區、學校等合作,擴大活動的影響範圍,將主題活動送到城市的各個角落,讓不同年齡階段的觀眾都能參與到博物館展覽的活動。

二、轉變思維,展覽策劃的創新和形式設計的融合

博物館需要給更多的文物一個展示的舞台,將豐富的館藏資源與觀眾分享,而不是一味地將文物塵封在庫房裏,只展示明星文物。展覽策劃需要轉變思維,即便是普通展品也可以策劃出新穎的主題:通過展品間的相互關係,挖掘出更多的故事和亮點,以多樣的審美視角來展示文物,如工藝技術、生活審美、流傳故事、題材內容等,為展覽增加新鮮感,讓觀眾在欣賞展品的同時得到知識性與趣味性的滿足。在內容傳播和解讀方式上,則應該儘量做到通俗化、多層次和全方位。通過展品、説明文字、圖片、影像、多媒體、燈光、圖版色彩、互動裝置和復原場景等,共同營造一個立體化的解讀和傳播效果,真正做到讓文物活起來。

一個受歡迎的博物館展覽,一定是內容策劃和形式設計的高度融合。在當今數字化日益普及的時代,我們的日常生活也已逐漸步入數字模式,人們習慣了數字化閲讀、數字化體驗,甚至是數字化生存,已不滿足於單純物的展示,也不滿足於文字説明,也不再滿足於簡單的動態影像,甚至希望博物館能夠提供交互式的觀展體驗。

形式設計應基於對內容策劃的深度解讀,在符合展覽內容架構和風格定位的同時,應儘可能直觀、生動、可視化,設計師可以發散審美思維,通過空間、色彩、線條、造型的變化,深刻解讀展覽的主題信息。

三、傳統文化當代化,讓博物館展覽更具吸引力

用當代眼光審視生活藝術,以敬仰與欣賞的態度,將簡單質樸的傳統生活用品,以藝術展現的形式迴歸到今天的生活。2014年以來,南京博物院策劃實施以中華傳統文化為主題的系列展,“在此——中國生活藝術展”(2014)、“和·合——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和諧之道”(2015)、“呼吸——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當代形塑”(2016)等,通過尋找文物關係,還原文物故事,構建展覽體系,組合後的文物所體現的知識體系和信息量遠超單件文物。這些展覽將生活藝術化、藝術生活化,通過空間氛圍營造,觸發人們對傳統生活藝術的嚮往。展覽形式是當代的,但展示和交流的是傳統文化信息。

2020年,南京博物院緊扣2020年“5·18國際博物館日”主題“致力於平等的博物館:多元和包容”, 再以當代思維展示中華傳統文化,舉辦“融·合:從春秋到秦漢——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多元與包容”以“融·合”為核心,以“春秋到秦漢”歷史時段為落點,以“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多元與包容”為闡釋重點,以宏大的文化視角表達波瀾壯闊的“中國傳統文化奠基史”上表現出的自強不息的創新精神、平等共生的處世之道和海納百川的開放胸懷,對於凝聚國家認同和民族認同、增強文化自信具有重要的教育意義和現實意義。

四、貼近觀眾,文創產品的豐富和綜合文化空間的營造

提升民眾生活品質、弘揚傳統文化,其表現活力在於陳列展覽,而創意展覽讓博物館更好地服務公眾。博物館通過富於創意的展覽策劃,通過策展人員富於成效的內容設計、形式設計、延伸設計、輔助設計及展覽製作等勞動,將無直接關聯的各類文物,整理成一個有主題的、有相互關係的、有強烈觀賞效果的、為觀眾喜愛的專題展覽。通過展品、場景、故事的組合,最終產生“1+1>2”的效果。

在我們看來,博物館的文創產品,既要有新意也要有心意。有效利用館藏資源,將展品元素、展覽特色融入文創產品開發中,如展品內容的解讀、展品的形象符號、展覽故事的延伸等,這些元素的加入會幫助觀眾快速聯想到某件特別展品,觀眾參觀完後帶着“展覽”回家,與家人分享展覽中的故事。產品開發不能僅限於鑰匙扣、冰箱貼等常見形式或是展品複製,也不能過於高端,脱離生活。博物館的文創產品應是融合展覽文化內涵並且貼近生活的。

因此,對觀眾來説,舒適的參觀環境、休息空間同樣重要。一個好的博物館是一家三口願意在週末花上一天的時間去感受傳統文化的氛圍、享受休閒的時光,舒適、放鬆、無人打擾,在博物館空間細品展覽,坐在台階認真閲讀,在博物館的咖啡館或是茶餐廳享用簡餐後,繼續流連忘返於博物館的文化藝術空間裏。

五、總結提升,觀眾體驗的調查和展覽評估

展覽策劃階段、開展前、開展後都可以對目標觀眾做調查,瞭解他們的參觀預期,聽取他們對展覽主題的解讀,以及參觀體驗的實際感受。將觀眾建議和參觀數據進行系統的分析,每一次展覽的觀眾調查報告都可以成為本館展覽策劃的有效支撐。觀眾審美和喜好的改變是影響到參觀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當然也不能一味地迎合觀眾,博物館既要敏鋭地抓住一些有意義的話題,也要結合自身的資源特點去引導和提升觀眾的藝術審美和文化修養。

除了觀眾調查,展覽評估也能幫助博物館不斷提升服務質量。展覽信息的傳播效果、內容和形式的結合效果、設計和製作的效果、多媒體的使用效果、主題活動開展的效果等等,均可根據觀眾調查報告,結合專家的評估意見,分析最終效果與展覽預期目標之間的差距。對展覽活動進行總結,有益於改善和提升博物館服務理念和綜合服務水平。

博物館服務公眾,首先是辦好展覽,展覽同時也是博物館最重要的教育服務項目,是博物館服務社會和公眾的基本內容。圍繞展覽開展的一系列活動都是博物館的綜合服務範疇。如何提高博物館展覽的整體水平,推動博物館事業的整體發展,充分發揮博物館在新時代社會主義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中的作用,是本次“週末學堂”的收穫所在。新徵程上,每座博物館都應當更加認真思索本館的目標宗旨和品牌形象,探尋適合自身發展的策展機制,將展覽策劃創新和形式設計更好地融合,不斷地豐富主題活動和文創產品,營造更加優質的綜合文化空間,更多地考慮觀眾需求,以觀眾的實際體驗調查和展覽評估來總結提升綜合服務水平。相信未來有更多的博物館為公眾策劃出更優質、更具親和力的展覽和活動,不斷地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