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歷史的調研報告多篇

欄目: 調研報告 / 發佈於: / 人氣:2.52W

歷史的調研報告多篇

歷史的調研報告篇1

調查目的:通過對賀家橋中學師生對歷史學科認知的調查,瞭解普通農村國中歷史學科的教學的現狀,發現其存在的問題,找出問題癥結並提出相應的對策,以促進農村中學歷史學科教學的發展。

調查時間:20__年2月27日到20__年5月1日

調查對象:賀家橋中學國中三個年級9個班的學生以及在校的部分教師

調查方法:實地訪問、問卷調查、上網蒐集資料等等。

長期以來,在農村中學歷史教學中,教師只重視對歷史知識的教授,對學生的學習方法、學習能力和價值觀的形成關注不夠,忽視對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學生對於歷史學科也存在偏見,將其歸於“副科”,不予以重視。而歷史學科的真正意義,確是博大精深的,隨着我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發展,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宏偉目標的的提出,農村教育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構建和諧社會中具有基礎性,全局性,先導性的重要作用。而歷史學科作為一門人文學科,在培養學生的人精神和健全的人格方面和現代公民意識方面以及學生的創新思維等發揮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時新一輪的課程課改,以前所未有廣度和深度在全國範圍為內迅速展開,使我基礎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成就,歷史學科作為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新課改中也取得了一些重要成果,但是農村地區,課程改革卻沒有完全深入,仍舊存在不少問題。因此有必要對其進行深入的調查,瞭解其現狀,發現其存在的問題,提出相應的改善措施,以促進其更好的發展。

一、師生對歷史學科的基本認識。

主要以賀家橋中學為例,賀家橋中學是醴陵市的一所普通的農村國中,不管是在師資力量,還是學生整體素質等各方面都具有代表性。以下是對其三個年級學生的調查結果。

1、問卷發放和收集情況。

初?

八年級

九年級

總計

發放問卷數

120

110

120

350

有效問卷數

105

100

115

320

2、問卷反映的部分基本情況。

你喜歡歷史學科嗎

初?

八年級

九年級

喜歡

40%

35%

36%

不喜歡

19%

47%

30%

一般

41%

18%

34%

你所接受的歷史課的教學方法

初?

八年級

九年級

講述式

50%

70%

20%

劃重點、背誦式

50%

30%

80%

師生互動型

歷史課重要嗎?

初?

八年級

九年級

重要

15%

20%

77%

對歷史是否課前預習、課後複習

初?

八年級

九年級

22%

10%

12%

78%

90%

88%

學生認為學好歷史學科最有效的方法有如下:

(1)多聽歷史故事

(2)多看歷史劇

(3)考前老師挑出重點,多背誦

(4)考前做好和記好練習冊

(5)認真聽課

總之、通過問卷分析以及實地與老師和學生交流,發現歷史學科在農村中學是受到了一定程度的誤解,在很多老師、學生看來“歷史課不用認真上,也不用認真學,應付考試關鍵在於背誦”,真正喜歡歷史學科,認真學習歷史學科的學生是非常的少,認真上好歷史課的老師也不多。具體來説,關於歷史學科的教學主要存在以下兩個方面的問題:

1、對於歷史這門學科的認識不夠全面

在和學生的交流過程中,我問的第一個問題是“你認為歷史學科是一門什麼樣的學科”,對於這個問題,很多同學覺得比較難回答,答案大多集中在“講故事的學科”,“研究過去的一門學科”……在我所交流的學生當中,他們對歷史學科的認識都不夠全面,只是認識到了其中的一個方面或者兩個方面。也許和他們現在所學的知識相關,關於歷史學科的社會價值,對於我們個人價值情感的薰陶、提升我們到的修養境界這些方面他們很少認識到。現任歷史學科的部分教師對於這門學科的認識也停留在表面,在交流中,關於怎樣上好歷史課,他們大多認為“歷史學科是一門以老師精彩講述為主的學科,我們不難發現老師們,在很大程度也沒有發現歷史學科的價值,歷史學科也可以從個方面來鍛鍊學生的聽、説、讀、寫等方面的綜合素質、也可以做到以學生為主體。他們對於歷史這門課程還沒形成全面的系統的認識、由於認識不夠全面,所以就直接導致了老師和學生對歷史的誤解,如問卷中反映的不喜歡歷史學科;部分認為歷史學科應該以講述式為主、以背誦記憶力取勝;同時認為學好歷史學科在於多聽歷史故事、多看歷史劇、考前老師挑出重點,多背誦等等。

2、對於歷史學科的重視度不夠

對於歷史學科重視不夠是普遍存在的問題。因為歷史學科本身的特殊性,他是一門記憶性較強的學科。首先、很多學生認為歷史學科學的好與壞,對他影響不大,因為他們認為其不能體現一個人智力,就算學的很好也只是説明他的記憶力很好,不會像數、理、化一樣因學得好而譽為“天才”值得驕傲與炫耀,歷史學科學的好,在現實當中也很少會受到老師、同學、家長的特別表揚;其次,在部分學生和老師看來,學好歷史學科關鍵是為了升學,提高成績關鍵在於九年級這一年,只要後面這一年多花時間多記、多背,之前學的好與差都沒什麼關係,因此我們在問卷中也發現,九年級學生對歷史學科認知也與七年級八年級有所不同。正是因為有這樣的想法,絕大多數同學尤其是七年級、八年級在歷史課上經常不聽講,做其他科目的習題或者作業,態度上極不端正,學習積極性也很低,更談不上課前預習課後複習了。

二、多方面因素影響農村歷史學科教學。

通過對問卷的統計與分析、以及實地訪問,以煙洲鎮中學為例,筆者認為普通農村國中歷史學科教學存在上述問題的原因如下:

1、沒有真正落實新課程改革。

部分農村地區,由於缺乏各種硬件和軟件設施,新課程改革根本無法落到實處。以常寧市煙洲鎮中學為例,在新課程改革的驅動下,煙洲鎮中學在2011年也展開了“五環漸進式”試點教學,但是為期只有短短的一個學期。由於導學案設計的鉅額印刷費、教師工作量的幾急劇加大、教師必須有一定的計算機操作能力、學生必須具備較好的基本素質等都對其開展帶來了巨大的阻力。再加上,沒有收到預期的效果,面對升學的壓力,學校被迫中止實施。由於這些客觀的因素使部分農村地區新課改只流於形式,並沒有真正貫徹落實,因而對於歷史學科,根本沒有喚醒大家對其的重視,歷史學科的社會作用,育人功能,也未被發覺,部分學校歷史課,也仍舊為傳統的教學模式。

2、應試教育的“毒瘤”。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在應試教育下升學率視為學校的中心工作, 以它壓倒一切, 代替一切。隨之而來的是種.種錯誤做法:擅自削減或佔用歷史課時,使歷史教學的時間得不到保證等等做法都曾經風靡一時,雖然現在在如火如荼的進行新課程改革,各個地區的教學思維觀念都在轉變,但是這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因此應試教育的“毒瘤”不管在學校領導、老師還是家長、學生的的意識裏還是仍有地位,例如學校不重視歷史學科,把歷史學科當“副科”,關於歷史學科的教學用具缺乏如學校沒有歷史教學參考書、歷史掛圖等;歷史課教師因為所教學科不受重視,也不認真對待;學生,由於歷史課本身的特點--記憶性比較強的學科,也從不把歷史學科學的好當做一件值得驕傲的事情。上述做法都使歷史學科教學無法正常有序的進行。

3、師資力量的缺乏。

長期以來, 由於各項待遇的差異,高校歷史專業的畢業生大多在城鎮學校,農村國中的專職教師卻寥寥無幾, 造成了農村國中歷史教育十分薄弱的局面。農村兼職歷史教師約佔整個歷史教師隊伍的80 % 以上, 他們的主要精力集中於主科, 無力他顧, 對歷史課往往採取敷衍搪塞,完成任務的態度。再加上兼職教師大多年年變動, 使他們無心去熟悉教材, 鑽研教法和自學深造,所以很難上出優秀的高質量的歷史,長期使用的講述式法,和重點知識背誦法,“一講到底” 以讀代講, 這種把教學看成單純的知識灌輸或流於形式的應付, 大大削弱歷史知識的教育作用。這種令人索然無味的教學方法, 使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和信鋭減,也就導致學生們長期以來誤解歷史,認為歷史考試就是死記硬背、歷史課就是講故事,也根本不需要預習、複習。

三、建議與對策

通過分析其現狀和產生的原因,為了促進農村中學歷史學科教學的近一步發展,筆者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1、提高歷史教師的整體素質

同志曾經指出:“一個學校能不能為社會主義建設培養合格的人才,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有社會主義覺悟的有文化的勞動者,關鍵在教師。”教師是教學活動的直接組織者和實施者,轉變教育觀念、教學方法關鍵在於教師。因此,農村歷史教學能否積極有效的開展,建立一支高素質的教師隊伍尤為重要。

(1)加強職業道德修養,熱愛歷史教學。

無論社會上如何看輕歷史,無論人們覺得歷史課多麼無關緊要,無論評價機制多麼不利於自己,我們歷史教師一定要從知識分子的良知和社會責任感出發,兢兢業業,儘自己最大的努力,教好歷史課。使學生通過學習歷史,不但獲得豐富的歷史知識,而且有助於發展學生的能力,完善學生的人格,為他們的終身成長打下人素養方面的基礎。

(2)改進教學方法,遵重學生主體地位。

a、注重課堂形式的多樣化,教師要儘可能改變“一支粉筆一張嘴”的落後模式。歷史課不應只用講述法、談話法、講解法,而應依照學生能力水平,教學內容、教學任務等實際情況,選擇使用更多方法。如“講讀議練教學方法”、“發現教學法”等。改變“課課一個樣,常常一個腔”的教學模式,吸引學生饒有興趣地學習歷史。

b、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現行的國中歷史教材,每冊都有兩三節活動課,組織學生做好活動準備,並且搞好活動評議,這樣既可以調到學生學習歷史的積極性,又可以提高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如組織七年級下冊的學生編輯《歷史手抄報》,這樣做不僅可以豐富學生的歷史知識,也可以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3)歷史老師要注意對學生的榜樣示範和人格感化作用

“親其師而信其道”,作為老師要為人師表,給學生以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且不斷進行知識更新,能與時具進,把歷史感和現實感融為一體,注重調整自己的情緒,讓自己在精神飽滿,情緒振奮的狀態下教學。俄國教育家烏申斯基説過“教師個人的範例,對於年輕人的心靈來講是任何東西都不能代替的最有用的陽光”作為歷史教育功能和目標實現的主要實踐者,歷史教師的人格魅力,道德情感會對學生產生感染和潛移默化的作用。因此歷史教師要不斷的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以自身的人格感化學生。

2、充分發揮政府職能、推動農村歷史教育發展。

重視歷史教育,強化政府行為,為歷史教育創造一個良好的社會氛圍。2003年,同志又強調:在新的形勢下“我們要更加重視學習歷史知識,善於從中外歷史上的成功失敗、經驗教訓中進一步認識和把握歷史和社會的進步規律,認識和把握時代發展大勢,提高治國理政的才幹,不斷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新局面。”為此,各級政府要把對歷史教育物質和精神上的支持上升到治國戰略高度加以重視,充分發揮歷史教育的育人功能。

(1)加大對歷史教育的資金投入的力度保障歷史教育經費。

資金不足是影響歷史教育的重要因素之一,貧困地區經濟不發達,老百姓生活苦難,財政捉襟見肘,學校根本無法籌集到足夠的教育基金,要辦好平困地區教育,就不必須依靠國家財政撥款。第一保證教師基本工資,及各種補貼,縮小地區間差異,這樣才能提高教師的積極性,吸引更多優秀老師深入農村。

(2)、積極組織歷史教育資源下鄉活動。例如常寧市每個學期都開展了“送課下鄉活動”,請優秀教師送優質課到農村課,將優秀的教學方法,傳送到農村,給農村教育注入新的血液。但是這些活動的開展主要針對於語、數、外、化學、物理等,歷史學科基本被忽視。相關教育部門應該予以重視,不能將歷史學科至於一個黑暗的角落,要充分挖掘歷史學科的教育功能,應該多組織歷史學科的教育活動。將更多的歷史教育資源引入到農村,積極組織歷史教育資源下鄉活動,從而喚醒農村對歷史教育的重視。

3、轉變學校歷史教學觀念

學校作為一個育人機構,要時刻銘記我們新時期的教學理念。我們要培養的是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綜合型人才,新時期我們是素質教育,我們不能一切以分數來評價學生,要注重學生的整體素質,這就要求我們要注重學科的社會價值,對於歷史學科,我們要予以重視,充分發揮他的社會功效,不能停留在死記硬背層面上。作為學校要注重優秀歷史教師的培養,多開展形式多樣歷史教育、教研活動。例如、請外校歷史教師上公開課、示範課、觀摩課,使本校老師能夠開拓視野,取眾人之所長,補己之不足。同時學校還可以組織開闢歷史課第二課堂,用故事會、歷史專題講座、知識競賽、演講比賽等活動形式來激發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在歷史教育中發展學生的自我意識,豐富他們的心理活動,把他們培養成為開拓型的建設人才。

四、小結

新課程改革既給農村國中歷史教學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嚴峻挑戰,讓農村歷史教育存在的諸多問題進一步暴露,又給農村歷史教學注入了無限的生機和活力,喚醒了他的危機意識,同時也為農村歷史教學從根本上擺脱困境指明瞭方向。在新一輪課程改革中,廣大從事歷史教育工作者,一定要抓住時機,轉變觀念,不失時機的為農村歷史教育工作作出貢獻,如果我們同心同德,共同努力,相信我們的農村歷史教育必將會迎來燦爛的春天。

歷史的調研報告篇2

一、調查背景分析

本次調查採取的是普遍調查,以一個班為調查樣本,調查方式是採取問卷調查的形式。我們歷史組制定問卷,之後分別在高一、高二展開調查,覆蓋面廣。由於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高中生了解歷史的途徑不再是那麼單一,而如今普遍存在重理輕文的情況,雖然央視提出學國學,舉辦開心辭典,但是人們認為學文科並不能明顯帶來經濟效益,歷史學習自然就處於尷尬的境地。通過問卷調查,瞭解高中生歷史學習情況及歷史學習興趣,針對每個班存在的問題,採取措施有針對性的加以改進,以培養學生歷史學習的興趣,引導他們如何學習歷史,提高歷史成績。

本次調查採取無記名的方式進行,發放問卷61份,回收59份。男生完成19份,女生完成40份。

二、調查情況分析

在問到是否喜歡學習歷史時,48個人選擇很喜歡、比較喜歡和有點喜歡,佔81.3%。比例還是比較大。我們可以看到大家對歷史學習還是有興趣的,不反感。在教學中,可以多講些有趣的歷史故事,增強他們的歷史學習興趣。當問到他們對歷史專業的認識,21個人選擇歷史專業是考古發掘的,26個人選擇歷史專業是研究歷史問題的。有5個人選擇為從事歷史教學做準備,由此可以看到,大部分人對歷史專業還是有比較清楚的認識。

在問到最喜歡的歷史人物中,男生跟女生的選擇有點差別。男生喜歡的歷史人物主要集中在有名的政治人物上,如項羽、曹操、拿破崙、漢武帝等。而女生喜歡的歷史人物集中在文人,如、李白、李煜、周恩來、屈原等。可以説還是比較真實的反映了男女的差別。在談到如果時光可以回溯,最願意生活在中國古代的哪個朝代時,34個人選擇唐朝,其次是漢朝。漢唐可以説都是我國曆史上比較強大、比較繁榮的朝代,一個原因可能是影視節目的影響,但是由此也不難理解,他們都希望生活在比較強大的國度裏,由此也似乎表達了他們對國家繁榮富強的希望。最想去的歷史名勝古蹟,大家的選擇還是比較集中,主要集中在故宮、埃及金字塔、圓明園、長城等,可以説大部分都是世界上舉世聞名的景點。其中很多都具有濃厚的歷史氣息。由此可以看出他們探索歷史奧祕,瞭解歷史事實的精神。而我們在平時的教學中可以穿插的講一些這樣的歷史,以引起他們的興趣。

按時間段和國別分,有29個人選擇喜歡中國古代史,15個人選擇喜歡世界古代史,10個人選擇喜歡世界近現代史,由此可以看到大部分人喜歡古代史,古代史距離現在久遠,大家對古代史有較多的遐想和憧憬,對古人的生活比較感興趣。在問到按專題分,喜歡政治史、經濟史、軍事史還是文化史時,9個男生選擇軍事史,7個男生選擇文化史,而對女生來説,只有3個人選擇軍事史,24個人選擇喜歡文化史。由此可以看到男女生對歷史的關注點不同,男生主要集中在軍事史,而女生大部分選擇的是文化史。

在問到你瞭解江西的歷史嗎這個問題上,2個人選擇非常瞭解,23個人選擇比較瞭解,29個人選擇不太瞭解,3個人選擇完全不瞭解。可以説對地方史的瞭解不是很多,有待加強。有34個人知道江西省博物館是免費開放的,只有4個人經常去,27個人偶爾去,29個人表示沒去過省博。

在問到對歷史課本是否滿意時,5個人選擇滿意,40個人選擇比較滿意,10個人選擇不是很滿意,3個人選擇很糟糕。絕大部分人對現行課本是滿意的。不過,在談到歷史課本有哪些需要改進的地方時,18個人認為應該增加歷史圖片,22個人選擇增加輔助性的文字閲讀資料,13個人認為應該調整教材的內容體系,還有6個學生選擇其他,有人認為應該按時間順序,中外結合的編寫教材,有人認為條理要更加清楚,還有人要求課本是彩色的。可以説他們提出來的要求在新課改中有所改進。

在問到除了課堂學習之外,獲取歷史知識的主要途徑是什麼的時候時,17個人選擇歷史書籍的閲讀,32個人選擇歷史題材的影視節目,13個人選擇通過網絡,還有4個人選擇通過看小説獲取歷史知識。可以看到,大部分人是通過現代化的影視、網絡獲取歷史知識,而通過閲讀歷史書籍獲取歷史知識這一傳統途徑的人數明顯要少。

在問到你喜歡的歷史老師的講課風格時,6個人選擇喜歡條理清晰,直接服務考試型,53個人選擇幽默風趣,知識拓展型,只有1人選擇循循善誘,交流啟發互動型,沒有人選擇照本宣科,自導自演型。可以説絕大部分人都喜歡幽默風趣,知識拓展型的老師,這樣的老師上課既有意思,又能拓展課本之外的知識,無疑能打倒學生。

最後一個問題,我們問的是將來是否有意願報考歷史學專業,有2個人選擇會,28個人選擇可能會,12個人沒有考慮過,17個人選擇不會。可以説有一半的人可能會讀歷史,比例還是比較大的。

三、調查結論及對策

通過調查我們發現大部分人還是喜歡學習歷史,他們對歷史學專業還是有比較清晰地認識。其中,男生跟女生在喜歡的歷史人物及喜歡的專題史時差別明顯。男生喜歡政治人物,在歷史上曾經有大作為的人物,而女生喜歡的歷史人物中,大部分是文人,他們比較浪漫,在歷史上有不平凡的遭遇。最想生活的朝代選擇唐朝的人是最多的,唐朝在我國曆史上是一個全盛的時代。大部分人喜歡的時間段是中國古代史和世界古代史,專題選擇上也集中在軍事史和文化史上。其中,男生傾向於軍事史,女生傾向於文化史。可以看到,高一(9)的學生大部分人還是對歷史很有興趣的,平時上課時多多引導,激發他們的興趣,我想他們是能把歷史學好的。在選擇最想去的歷史名勝古蹟上,他們大部分人寫的都是一些舉世聞名的景點,其中有一些迄今仍存在謎底,由此也可以看到他們探究歷史奧祕的心情。他們有探索歷史奧祕,探究歷史事實的慾望。這也是他們喜歡歷史的一個明顯表現。

對江西的歷史瞭解上,大部分人是不夠的。得加強地方史的宣傳。江西省博物館是免費開放的,34個人知道這個事實,但是31個人去過省博,29個人沒去過,這是一個比較嚴重的問題。生活在上高,對本地的一些資源都沒有充分利用到,這可能與他們平時作業多,學習壓力大有關,但是學校對這些是比較清楚的,應該在課餘時間組織學生一起去參觀省博。讓他們對歷史有比較清楚的感性認識,看到古代一些文物,激發他們的想象,增強民族自豪感。

對歷史課本的滿意度上,有45個人滿意現在的歷史課本,大部分人認為應該增加歷史圖片,增加輔助性的文字閲讀資料。他們的要求在新課改中得到了重視。可以説新課改是歷史發展的趨勢。有同學反映歷史課本要按時間順序,古今中外編排,但是我還是覺得學歷史,首先得把握線索,得通,只有在通史的基礎上,才能對專題史有比較清楚的認識。

除了課堂學習之外,他們獲取歷史知識的途徑主要是歷史題材的影視節目以及網絡,傳統的閲讀歷史書籍的方式顯然不再是唯一的。這跟現代科學技術和信息技術的發展有關。現在的科學技術帶來的網絡,為人們學習生活帶來了很大的方便,但是網絡信息資源亂而雜,我們得辨別分析,去粗取精,去偽存真。雖然影視節目、網絡能帶來很多的信息,但這並不能完全取代歷史書籍的閲讀,所以我們在學習時,要儘可能的掌握多種途徑,以獲取更多的信息。

大部分學生選擇喜歡幽默風趣,知識拓展型的歷史老師,這不僅是他們對歷史感興趣的表現,同時也對我們老師提出了要求。他們並不是完全把學習歷史當做應付考試,其中還夾雜着他們對歷史的興趣。他們喜歡老師講課幽默風趣,拓展課本之外的知識,這就要求我們老師向這個方向邁進,向這個方向努力。幽默風趣不是每個人能做到,我們要做的就是豐富自己的歷史知識,以便在上課時能夠發揮自如,不至於講得乾巴巴的,吸引不了學生的注意力。我們要避免照本宣科,自導自演。

歷史是無法再現的,也無法通過實驗來驗證和模擬。所以,歷史知識的教學在很大程度上依賴於教師語言的傳遞,通過教師的講述,幫助學生感知歷史表象,理解歷史概念,掌握歷史發展規律。但是,在教學實踐中,我們總是忽視學生的主體作用,往往面面俱到,一講到底,課堂成為教師的一言堂、獨角戲,課堂氣氛沉悶單調,學生被動接受、興趣索然。現在新課改強調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老師在其中起的是引導的作用,在課堂上可以增加師生互動,讓學生多思考,深刻體會歷史人物的心情,理解歷史事件的前因後果。

有30個人可能會學歷史,這個比例還是比較大的。可以看到他們班對歷史的喜歡,他們希望在歷史學上能夠進一步深造,瞭解更多的歷史,進一步探究歷史事實。

通過調查我們發現,其實,大部分學生對歷史感興趣,甚至打算將來繼續深造,但是平時上課時,他們卻不活躍,不能按時完成作業。這個問題首先得歸結為上課時是將歷史作為考試科目,是在學習歷史,加上做作業,給他們帶來任務,負擔,自然就沒有那麼熱心。但是,如果教師能不斷提高自身的教學水平,真正的關心學生,理解學生,我想他們是會被打動的,他們上課時會積極配合,也會按時完成作業。這樣,歷史成績肯定也會明顯得到提高。

結語

此次問卷調查,可以説是比較成功的。通過調查,我們瞭解了學生的歷史學習情況,也瞭解他們的歷史學習興趣。可以看到高一(9)班大部分學生對歷史是比較感興趣的,老師在上課時要多引導他們,拓展一些課外知識。當然,高中生歷史學習還存在很大問題,有些老師完全圍繞大學聯考,只講一些與考試有關的,這無疑降低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學校應該充分利用地方資源,組織學生參觀博物館,拓展他們的見識,增加他們的感性認識。不能一切圍繞大學聯考,除了大學聯考,還要學習一些基本常識,以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使他們得到最好的發展。這是教育的目的,是每個學校、每個班級、每個老師都要清楚認識到的。而我們做此次問卷調查,也主要是為了瞭解學生的歷史學習情況,瞭解其中存在的問題,採取有效的措施,以更好的促進他們的歷史學習,提高他們的學習成績。

歷史的調研報告篇3

一、調查背景

新課標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為主的學習方式,由此學生的學習不再是教科書內容的記憶與內化,而是積極主動的獲取知識的過程。合作學習是具有時代精神的嶄新的教學思想。今天社會的各個領域,越來越注重充分的合作精神。而合作意識和合作技巧,也越來越成為當代人的一種重要素質。正是在這樣一種背景下,今年,學校掀起了教育改革和研究的浪潮,大家積極參與校本研究,共同學習與交流,在摸索中實踐高效課堂,在研究中實現師生的共同成長。

我的課題研究———《國中歷史課堂小組合作自主學習模式初探》就是以教學模式的研究為基礎。“小組合作學習”也在目前各地的教學中被開始重視和應用。但是由於對課題本身的含義不太明白,大家常常還在一種比較淺的層面上展開,因而存在着不少的問題,致使很多的小組合作學習只是走過場,走形式,往往徒有虛表而效果不佳。因此我們教師對此困惑也較大。基於以上原因,特設計本次調查,目的旨在通過調查,分析問題及原因所在,研究解決對策,使小組合作學習能真正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合作能力。

二、調查內容和方法

本次調查採用學生問卷調查與談話相結合的方式進行。主要以問卷調查為主。學生調查從學生課前預習、課堂教學、兩個方面,設計了15個問題進行問卷調查。我們在中廠國中和宋家國中隨機抽取了176名學生參與了調查。要求學生根據自己實際情況無記名進行回答,力爭反映學生真實的學習情況,客觀地體現課題研究的現狀。課題組老師進行了數據整理和結論分析。

三、數據整理與分析:

1、課前預習情況:

調查中,第(1)題預習方式上,只看書的,佔44%;邊看書邊做練習的56%。

(2)認為課前預習,對課堂上的新課學習有較大幫助的佔47%,有一些幫助的佔36%。

(3)預習中遇到困難的處理方式:問家長的佔1%,問同學的23%,自己鑽研18%,集中精力上課專心聽講59%,反映預習中,學生自主討論交流、鑽研精神不太好,依賴老師的還居多數。

(4)遇到查閲資料的問題時:認真查閲資料的佔28%,不查資料聽老師講的佔50%,看別人怎麼做,抄襲別人的佔10%,可見學生自主學習的觀念和意識不高,教師在課堂上應該積極地引導他們自主的討論交流自己的想法,小組合作來解決一些問題,提高自己的自我學習能力。

從調查的數據反映,教師在教學中還要科學的指導學生預習,並且要及時檢查預習效果,對中等生要鼓勵學生大膽探索和獨立鑽研。對小部分後進生應提出基本的預習要求和目標,預習題的設計要相對的簡單、適中,讓學生能夠更好的達到預習效果,增強自信心,從而激發學生自學的興趣。

2、課堂教學情況

(5)課堂上怎樣的學習方式有利於學好本學科問題是老師少講,自己自學的是13%,分組討論的佔21%完全聽老師講解的佔38%,説明同學們課堂的依賴思想嚴重,認識需要提高,一部分學生就想自己不懂腦筋,等着老師總結,老師講。

(6)課堂上發表自己見解的機會程度:學生認為課堂上有機會發言的,佔45%,有很多機會的佔26%。從數據顯示上反映,教師應儘可能多提供學生髮表見解的機會,通過恰當的評價鼓勵少數不善發言的同學,要培養她們大膽求真的學習精神。

(7)課堂上喜歡老師上課方式的:講得好、講得多、講得透的佔33%,老師少講,多留時間自己思考的佔12%,先讓自己思考,不懂問老師的佔43%,從學生的心中答案可以知道,他們從心裏上還是希望能夠自己獨立自學,自己解決一些問題,老師應該滿足學生的要求,培養他們的自主學習。

(8)課堂上老師在學生遇到困難處理方式:有問題教師馬上講解的佔24%,讓學生思考後再講的28%,讓學生討論後再講解的佔34%。數據反映課堂上,教師還是存在不放心同學自己解決問題的現象。不能大膽把時間還給學生自己。

(9)課堂上學生有疑惑自己設法解決的佔24%,與同學討論解決的佔12%,直接向老師求助的佔43%,説明他們從內心上,碰到困難合作討論的想法不多,過多還是依賴老師的講授,這種情況下,小組合作模式的進行還是有些困難的。

(10)課堂教學喜歡小組合作的佔34%,還可以的佔45%,學生的合作意識有待提高。

(11)課堂上參與討論積極的佔35%,有時參與,有時不參與的佔46%,這裏説明學生應該更開放,更大膽些才好。

(12)課堂上對積極回答問題的學生的看法認為真勇敢的佔63%,就愛出風頭的佔6%,説明大部分學生還是想主動回答問題,只是單子不大,怕回答錯誤丟人而已。

(13)對教師“滿堂灌”認為合理的佔34%,留時間給學生的佔42%,心理上學生希望上課有屬於自己的時間來思考,獨立解決問題。

(14)喜歡老師用自主學習模式的佔34%,喜歡合作討論的佔45%,老師講學生聽得佔3%,教師課堂上應該多給學生討論、交流的機會。

(15)有關課堂自主學習的方法,經過一段時間嘗試,已經把我適合自己方法的有34%,試着嘗試別人介紹的方法的有17%,説明學生學習新東西的慾望還是很強烈的,希望老師能夠好好引導,讓他們做課堂上真正的主人。

四、調查結論簡析

通過對回收問卷逐項統計,可以看到當前小組合作學習存在的突出問題是沒有以合作意識的培養為根本,使合作僅僅流於形式。主要體現在以下幾種現象:

1、調查表明,大多數同學已養成預習習慣,但學法指導方面,還需加強。少數同學預習具有盲目性。預習時,把做題當作主要目的,而忽視了知識的產生和發展過程。新課預習時,教師課前進行必要的預習指導,提出具體的要求,以及預習檢查都是不可忽視的。

2、調查資料顯示,預習時碰到不懂問題,選擇詢問老師或同學的佔多數,其他同學幾乎都選擇自己反覆思考,或等着老師講解。

3、在學生功課有疑問、遇到難題時,選擇直接向老師求助的佔43%,自己設法解決的佔24%,與同學討論解決的佔12%,説明他們從內心上,碰到困難合作討論的想法不多,過多還是依賴老師的講授,這種情況下,小組合作模式的進行還是有些困難的。

4、小組合作學習成了少數尖子學生表演的舞台,使得個別學生成為教師的代言人,許多學生採取旁觀的態度,缺少積極參與的意識,思維能力、表達能力、質疑能力等得不到鍛鍊,合作意識和合作能力得不到培養。問卷第11題“在小組合作學習過程積極參加討論嗎?回答是的佔32%,有時參與有時不參與的佔58%,不回答的佔4.5%。不太主動參與的原因,都是自認為學習中等或不太好,怕説錯了大家笑話他。

5、對於課堂上回答問題表現積極的同學,多數同學認為他們是學習的榜樣,是正能量。但是仍有極少數同學不認同他們,認為他們虛榮、愛表現。不過,還有一部分同學也會有反思:為什麼別人會,但自己不會?

五、出現的原因及其對策

通過對調查問卷及談話的反饋分析,可以看到,造成以上問題的主要原因是:

1、大部分學生樂於接受“小組合作自主學習”的模式。但同時受目前教學模式的影響,在老師思想上還沒有完全放開的情況下,課堂上,他們對老師仍有依賴性,離不開老師的`講授教學。

對策:教學模式的改革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老師需要過程、時間、學習和研究,學生同樣需要一個長期的適應過程。老師可以先用“小組合作自主學習”和“講授式”相結合的教學形式進行教學,慢慢放手,慢慢減少“講授式”的時間,讓老師和學生都經歷一個緩衝階段,最後,再讓“小組合作自主學習”模式佔主導的地位。

2、大多數同學雖然已養成預習習慣,可是少數同學預習具有盲目性。預習時,把做題當作主要目的,而忽視了知識的產生和發展過程。導致課堂上新課預習,就好比是在做題檢測。根本沒有達到預習的真正目的。而且有時預習碰到不懂問題,選擇詢問老師或同學的佔多數,其他同學幾乎都選擇自己反覆思考,或等着老師講解。這種依賴思想太嚴重。

對策:預習看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如果老師沒有明確的預習目標,就會讓學生不知所措,因此教師課前進行必要的預習指導,提出具體的要求,以及預習檢查都是不可忽視的。特別預習過程中,當學生碰到困難時,那是老師應該加以引導、點撥。激勵學生合作討論。

3、在目前的教學中,學生功課有疑問、遇到難題時,多數學生選擇的還是“等”“靠”的思想,不願自己動腦筋獨立解決,之所以調查中顯示直接向老師求助的佔43%,自己設法解決的佔24%,與同學討論解決的佔12%,説明大多數學生從內心上,碰到困難時,合作討論的想法不多,過多還是依賴老師的講授,這種情況下,小組合作模式的進行還是有些困難的。

對策:新課改的實施,讓我們明白了,現在課堂的主人不再是學生眼中了不起的老師,而是真正能夠動手操作,大膽想象,勤于思考的學生。因此,目前我們的首要任務就是改變學生的思想,課堂多引導,多鼓勵,讓他們敢於把自己的想法對別人説出來,不同意見和別人進行交流。這樣才能有利於“小組合作自主學習”模式的推行。

4、在課堂上,積極參與討論的佔一小部分;有時積極、有時不積極的佔一半,還有少量同學因害怕錯而選擇課堂沉默。學生的這種表現主要來源於長期的“聽課”狀態,對於“小組合作自主學習”的教學形式有初期的“不適應感”。

對策:教師平時多與學生進行心理交談,給他們“洗腦”,初期用“講授法”和“小組合作自主學習”模式相結合的方式上課,讓學生有過渡的時間和空間。慢慢在放手讓學生在課堂上獨立解決問題,做課堂真正的主人。

5、在課堂上,少數尖子學生在回答問題和自主討論時能夠表現積極,多數同學認為他們是學習的榜樣,是正能量。但是仍有極少數同學不認同他們,認為他們虛榮、愛表現。不過,還有小部分同學也會有反思:為什麼別人會,但自己不會?

對策:備課時,課堂問題的設計應該有梯度,相對簡單的問題留給水平中等偏下的學生回答,適中較難一點的問題留給中等生和尖子生解決,這樣就照顧到了班級大部分學生上課能夠積極發言、大膽想象。從而也增加了我們每一位學生上課的自信心。使他們敢於大膽回答問題主動參與討論。

六、啟發與感想:

通過以上的調查,我認為在今後的歷史教學中,老師應該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1、培養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不要讓他們覺得歷史是一門副課。只有學生對他所學的科目提高興趣,他們才有可能很快地提高成績。而老師在課堂形式上,可以是活動課、討論課等,讓學生積極地參與進來,叫學生在自己的參與中並快樂地學習並掌握新知識,從而感受成功的喜悦。

2、合理搭配學習小組。教師根據學生的知識基礎、興趣愛好、學習能力、性格等進行綜合評定,然後搭配成若干學習小組,最好做到性格互補,學習互補、男女搭配。如性格外向愛説話的和不愛説話的要互補,不能出現有的小組愛説話、愛討論,有的小組不愛説話,不愛討論。同時組內成員要有明確的分工,每個人擔任一個具體的合作角色,。如小組討論的組織者,記錄員、彙報員、發言代表等,一定時間後,角色互換,使每個成員都能從不同的位置上得到體驗、鍛鍊和提高。

3、注意避免“小組合作學習”流於形式。課堂涉及到問題討論時,教師要留給學生獨立思考的時間,合作學習的內容要有價值,避免造成“擺樣子”、“走過場”的現象;杜絕小組合作學習的“假”與“浮”的現象出現。

4、教師對待學生要一視同仁,賞識每一位學生。要讓後進生也覺得他在小組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無論學生的成績好與差,教師都要充分尊重學生的人格,對於成績差的學生也要積極地鼓勵他們去學習,課堂上應該多表揚少批評,表揚是促使差生進步的一種好的方法。即使有時需要批評學生,也要注意方式方法,語言最好不要尖鋭刻薄,不要傷害學生的自尊心。

5、小組合作學習要有合作精神,融洽個體與羣體的關係。首先要訓練和教會學生如何傾聽別人的意見,如何把別人的意見歸納起來,怎樣在別人意見的啟發下完善和發展自己的觀點,怎樣清晰地表達自己的意見,怎樣大膽地提出自己不同的見解,鼓勵學生開展爭論和辯論,並以一種什麼樣的態度接受別人的正確意見等。

歷史的調研報告篇4

保護歷史街區是人們痛定思痛的選擇。歷史地段保護的概念是20世紀60年代形成的。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歐洲的經濟恢復發展,城市中開始了大規模的住宅建設,當時普遍的做法是拆掉老城區,蓋起新樓房。但是這樣做的結果是改善了建築,卻破壞了歷史環境。城鎮歷史聯繫被割斷,特色在消失。人們開始意識到,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不能割斷歷史,而文物古蹟、歷史地段等正是這些歷史文化發展的實物例證。所以,除了保護文物建築之外,還應保存一些成片的歷史街區,保有歷史的記憶,保存城鎮歷史的連續性。中國正式提出歷史街區的保護是在1986年,國務院在公佈第二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的文件中指出:“對文物古蹟比較集中,或能完整地體現出某一歷史時期傳統風貌和民族地方特色的街區、建築羣、小鎮村落等也應予以保護,可根據它們的歷史、科學、藝術價值,公佈為當地各級歷史文化保護區”。這是保護歷史遺產的重要舉措,從此形成了保護文物古蹟、保護歷史文化街區、保護歷史文化名城的分層次的保護體系。20xx年開始實施的《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保護條例》。

保護歷史街區,政府做了大量的工作。

武漢市是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武漢的優秀歷史建築融西方建築的古典浪漫和民族建築含蓄典雅為一身,匯金融、商業、居住、宗教、外交、工業建築為一體,集中體現了不同的地域文化、建築藝術和武漢市近代經濟發展和社會歷史的演變,是不可多得的歷史和藝術瑰寶。

武漢近代歷史建築的發展始於晚清,盛於民國,衰於淪陷。主要是兩部分:1861年漢口開埠至1945年抗戰勝利期間的近代歷史建築;上世紀50年代的現代風貌建築。

1861年漢口開埠,英、俄、法、德、日五國,在租界相繼建立了西洋風格的領事館、工部局,興辦洋行、銀行和工廠;傳教士在漢興辦教堂、學堂、醫院。薈萃了古典式、文藝復興式、巴洛克式、洛可可式、哥特式等主要建築風格。隨着洋務運動的興起,建立了大批近代工廠、火車站、學堂等,這些建築有的純西式,有的中西合璧。清末和民國時代,民間人士構建了近代工廠廠房、裏份住宅、私人洋房和別墅。這些建築成為武漢城市由傳統走向近代的表徵。1938年,武漢淪陷,日本的侵華戰爭給武漢的建築帶來毀滅性的破壞。上世紀50年代,蘇聯援建了武漢鋼鐵公司、武漢重型機牀廠等重工業項目,興建了中蘇友好宮、武漢劇院等文化設施,留下了大批時代特徵鮮明的風貌建築。

xx年4月1日,實施了《武漢市舊城風貌區和優秀歷史建築保護管理辦法》,確定了優秀歷史建築保護的基本原則、行政管理部門和產權人、使用人的保護責任,規範了優秀歷史建築的使用行為。經過認真調查論證,按照“集中成片,規模效應”的原則,確定了4批、124處優秀歷史建築,建築面積約50萬平方米。確定了漢口原租界風貌區、漢口漢正街傳統商貿風貌區、漢陽舊城風貌區、武昌舊城風貌區等四大歷史風貌區。

漢口原租界風貌區:核心為一元路、青島路和珞珈山路三個街區,現存1000多幢風格迥異的歷史建築基本保存完好,數十棟典型歐式風格的建築密佈其間,宛如一個多姿多彩的世界建築博物館。漢陽舊城風貌區:位於漢陽顯正街地區,包括一批教堂、古建築、古剎、古樹名木。武昌舊城風貌區:以閲馬場、曇華林、農講所、長春觀為核心,一批歷史建築保存比較完整,尤其是曇華林街區,集中保存了一批晚清至民國時期的歐式建築和江夏民居風格的中國傳統建築。

歷史的調研報告篇5

在實習的最後一週,我們歷史實習小組為了更深入瞭解新世紀中學生的歷史學習情況和相應的教師教學情況,決定在這所中等水平的普通中學進行抽樣問卷調查,分別是在八年級(2)班(重點班)和八年級(7)班(普通班)和高一(8)班(重點班)和高一(5)班(普通班)這四個代表性班級發的問卷,回收率達85%以上。我們的問卷分為主觀題和客觀題兩部分,其中客觀題還有多項選擇題,針對國中學生的智識情況,我們對高中卷的一些選擇題和主觀題的一些問題刪掉了,做成國中卷。本調查報告以客觀題的統計結果為主要分析基點,輔以主觀題的調查結果。下面將具體分析統計結果,以及國中生和高中生在歷史學習上的不同。

(一) 國中生情況

調查結果表明有近七成(69.62%)的學生表示喜歡歷史,可能鑑於歷史學科本身的特點,大多數學生還是很喜歡歷史,這與實際教學中歷史學科的弱化形成鮮明對比。喜歡的原因主要是歷史知識的趣味性(41.77%)和教師講的生動(37.97%),其次是教師善於調動學生的積極性(20.25%),值得注意得是選擇課本編的好,便於學習比率是最少的(13.92%­),可見對於學生來説,什麼樣的課本並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老師能不能生動地講出有趣的歷史,教師的語言藝術和所選擇的教學內容(包括對課本內容的補充和刪減以及改動)是最重要的。而在不喜歡的原因中,歷史知識單調乏味比率最高(22.78%)。而歷史知識的單調乏味主要來源於教科書的一系列重大歷史事件的骨架式羅列和抽象的政治術語的重複套用(如封建主義資本主義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資產階級等),這説明如果照本宣科,即使採取讓學生説、小遊戲等等調動學生積極性的措施,效果也是不樂觀的。這在主觀題你心目中理想的歷史老師應該是什麼樣的?的開放式答案中得到了印證,絕大多數學生回答為這幾個詞語:生動、有趣、幽默、知識淵博。

大部分學生認為自己歷史成績較好(48.10%)和一般(40.50%),認為自己優秀(6.3%)和很差(5.06%)的比例很少。而這些成績的獲得主要得益於考試前背一段時間(39.24%)和教師教學為主自己學習為輔(30.38%)以及平時課堂的積累(24.05%)。通過自己主動學習而獲得成績的比率是很低的(8.86%)。

學生認為一星期一次(45.57%)的作業較好,在現在的情況下,有43.04%的學生偶爾交過作業並進行了批改,有40.51%的學生每次上完課後交作業但是沒有批改。看來歷史學科並不需要佈置很多作業,每週最多一次是比較合適的。

在目前的情況下,有59.49%的學生認為歷史課一般都能理解,有22.78%的學生認為很簡單,這説明現有的歷史教學難度控制的很好,學生對課的理解比例還是很高的,這有力地駁斥學生連最簡單地問題都理解不了的矮化學生地説法。

課後對歷史課的投入方面,每星期看1次的佔39.24%,沒有看過的佔29.11%。這放映了學生很少花大量時間去看歷史的客觀現實。在如果學校裏成立一個祖國曆史文化的社團,到時你會加入這個社團嗎?的提問中,40.51%的學生選擇有意思就參加沒意思就不參加,有30.38%的學生選擇其他同學參加就一塊參加,表示很積極參加(12.66%.)和不會參加(16.46%)的比例都相對較少。而如果參加的話,有73.42%的學生對訪問名勝古蹟最感興趣,其次是學生自由討論(51.9%)再其次是專家學者講座(21.52%)。這説明如果舉辦一個有意思的社團,大部分的同學都願意來一展伸手。

大部分的學生是通過聽課(81.01%)和看書(49.37%)來學習歷史課的,這在主觀題第一題和第五題的調查中也得到證明,比方説很少有人是通過圖書館來了解歷史,主要是通過課堂電影電視和網絡報刊來了解歷史,除課堂外,其他途徑獲取的歷史知識是零碎的不嚴謹的。而在第五題中我們瞭解到很少有人看相關的嚴肅的歷史課外書,大部分是通俗性的作品,甚至有許多人根本就沒看過。這説明在課業負擔越來越重,遊戲漫畫運動越來越吸引學生的背景下,課堂是青少年獲取歷史知識的最主要渠道,課堂上傳授的知識甚至關乎到他們的一生,形成了他們對許多事務的看法。因此在課堂上傳授全面的、嚴謹的、有利於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的歷史知識關乎到社會的道德水準和發展趨向。僵化的、教條的歷史知識使學生感到厭倦和形成偏見,對中國歷史文化缺乏認同,同時也缺乏世界眼光。

(二) 高中生情況

調查表明,高中生的情況跟國中生在許多方面是類似的,比方説喜歡歷史的原因,現存歷史課堂的理解程度,學習歷史的方法,希望老師佈置作業的次數,看課外書的情況,瞭解歷史的途徑,參加社團的情況等等。

但我們發現在許多細節方面,高中生髮生了明顯的變化,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a喜歡歷史的比例有所提高(79.73%),在喜歡的原因方面,歷史知識的趣味性提高到60.81%,而其他因素比例都下降了,比如教師自己的因素和教科書的因素,更加重視歷史知識本身。

b高中生對自己歷史成績的評估下降了,認為較好的下降至28.38%,認為一般的上升到60.81%

c在學習歷史課的方法方面,看書的比例提高很快達70.27%,做作業的比例有所提高,達25.68%

d在希望佈置歷史作業次數方面,一星期一次的比例提高很快,達81.08%,交作業獲得批改的比例有所提高,達58.1%

e在歷史成績的獲得方面,考試前背一段時間的比例下降,為20.27%,而主要得益於平時課堂積累(39.19%),得益於自己學習的比例亦有所提高。得益於教師教學比例的差不多。

f課後對歷史課的投入高中生要多,每星期看1次為48.65%,每星期看2次為21.62%,而沒有看過的比例下降了,為18.92%

g高中生認為歷史很簡單的比例下降了,為10.81%,但是認為很難的比例也下降了,為1.35%,認為一般都能理解的比例則大幅提高,達74.32%。

h在參加社團方面,高中生明顯理智多了,盲從性下降了,其它同學參加則參加的比例為13.51%,而表示很積極參加(13.51%)有意思就參加(51.35%)不會參加(21.62%)的比例都有所提高。而在最感興趣的活動方式方面,訪問名勝古蹟(72.97%)的比例差不多,學生自由討論的比例明顯下降為28.38%,而專家學者講座(41.89%)和教師專題講座(20.27%)的比例均有所提高。專家學者講座位列第二,區別於國中生的位列第二的學生自由討論。

i在心目中的歷史教師的提問中,高中生更注重博學以及獨到見解、野史以及故事。

(三) 綜合分析

正與我們的預料相反,無論國中生還是高中生對於歷史課以及歷史持冷漠態度的人人數極少極少,可以忽略不計。許多人對現狀不滿,卻又無可奈何,他們盼望改變。他們也做好了一旦教育制度改變他們也做相應改變的準備。

易中天受到國中生高中生的喜愛,易中天以淵博的學識做底,同時具備將學術語言轉換為大眾語言的素質,同時易中天所講所説均為與人生人性有關的話題,易中天成為學生偶像的現象應該引起我們的省思。

調查表明初高中學生均在記憶相關歷史知識時遇到困難,説知識很混亂,他們要求老師幫助。歷史教師應該探索出記憶的訣竅和便捷方法提供給學生,這要成為教師工作的一部分。

許多學生表示討厭近現代歷史,而喜歡古代史。原因具體有那些,目前我們尚不得而知。推測可能是要記的東西太多,這段歷史恥辱,術語太多或給人不真實的感覺。

同時許多學生抱怨老師沒有講清諸如出超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等理論詞彙的含義,我們認為教師應非常細膩地、人性化的關注學生可能遇到的麻煩,站在他們的角度多想一想。所以中學歷史教師有一定的藏書量並且不斷求知是必要的,多讀書和坐得下是歷史教師必備的職業品質。這樣教師的遠見創造性和智慧才會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