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中學生消費水平及心理的調查報告

欄目: 調查報告 / 發佈於: / 人氣:1.95W

在2008年11月,對xx中學的學生進行了中學生消費情況的問卷調查。

中學生消費水平及心理的調查報告

一、選題的目的和意義

選擇考察中學生的消費行為及消費心理,有以下兩個目的:一、中學生的消費行為是怎樣的;二、哪些因素影響了青少年的消費行為及消費心理。

二、研究的方法

問卷調查

(1)調查對象:xx中學

(2)問卷發放:發放問卷300份,收回有效問卷282份,其中男生156份,女生126份。

(3)問卷編排:問卷中選擇題10道,開放式問題2道。語言上注意措辭簡潔、中性、明瞭。

(4)問卷內容:問卷中12道題目主要涉及三個方面。第一方面涉及零用錢,包括零用錢的來源、數量、自由支配程度、家庭收入;第二方面涉及消費行為及消費心理是否有計劃地使用以及主要用於什麼;第三方面涉及青少年對消費的期望。

三、統計結果及分析

通常人們認為,人類的行為是對心理的反映。所以,要了解中學生的消費心理必須先着手瞭解他們的消費行為。

1.對零用錢的調查

中學生一般都有零用錢,但是零用錢的多少不同,來源不同,自由支配的程度不同,使用也不同。所以,通過調查中學生零用錢的情況可以瞭解中學生消費的物質基礎是什麼,零用錢的多少等因素是否影響了他們的消費行為及消費心理

表1 調查中學生零用錢的統計結果

題目選項 女生 男生 全體

零用錢的數量:

50元以下 11%22.1%17.1%

50~100元 23.6%16.2%19.6%

100~150元17.4%35.1%27%

150元以上 48%26.6%36.3%

家庭月收入:

500元以下5.3%10.3% 7.7%

500~1500元 17.9% 7.7%11.2%

1500~3000元 33%28.2%28.3%

3000~4000元27.7%23.7%23.8%

4000元以上14.3%21.2%17.1%

不知道 16% 8.9%11.2%

零花錢來源:

勤工儉學0.7% 7.1% 4.2%

父母 84.5%80.4%82.3%

祖父母和外祖父母4.9% 4.2% 4.5%

其他親戚1.4% 0.6% 0.4%

其他來源8.5% 7.7% 8.1%

零用錢用於:

零食27.4% 22.6% 25%

儲存起來21.1% 14.7%17.9%

書籍11.4%8.2% 9.8%

打遊戲1.2% 13.3% 7.3%

體育運動04.2% 2.1%

買衣服 36.6%6.5% 22.6%

朋友聚會6.6% 10.5%8.6%

其他 19.9% 19.8% 19.85%

零用錢自主支配

能夠49.2% 53%51.3%

多數能夠27.8% 19.7%23.5%

偶爾能夠15.9% 16% 15.95%

不能夠7.1% 11.3% 9.4%

從表1中可以看出,有17.1%的學生每月零用錢在50元以下,19.6%的學生零用錢在50~100元之間,27%的學生零用錢在100~150元之間,36.3%的學生零用錢在150元以上。且他們的零花錢有82.3%是父母給的。28.3%的家庭月收入為1500~3000元,23.8%的家庭月收入為3000~4000元。如果一個家庭的平均月收入是2500元,82.9%的學生每月零用錢50~150元不等,這筆開支不算小。如果説有零用錢是消費的穩定基礎,那麼有一定數量的零用錢便是消費的堅實基礎。76%的學生能夠或大多能夠自由支配自己的零用錢,可見,現在不少父母對於子女使用零用錢給予了較大的支配空間,沒有過多地干涉。這也反映出中學生在消費時的靈活性、隨意性。從表一還反映出25%的人把零用錢用於買零食,22.6%的人用於買衣服,只有9.8%的人用於買書籍。從所佔比例最大的兩項消費可以看出,買書已不是學生最主要的一項消費,而更注重吃和穿。對中學生零用錢狀況的調查結果呈現出兩個特點:經濟來源穩定;數量可觀。正是由於存在這兩個特點,所以中學生在消費時可以自由支配、隨心所欲。在零用錢的各方面體現出來的特點很大程度上影響了中學生的消費行為。 2.對消費行為的調查 表2 調查中學生消費行為的統計結果

題目選項女生 男生 全體

消費方式:事先做好消費計劃再花錢41.3%37% 38.9%

能省則省 30.2% 34.4%32.5%

毫不在乎,肆意揮霍 12.9% 10%11.2%

其他 15.3% 11.8%13.3%

親戚朋友生日是否送禮: 必須送,要面子23.9% 26.7%27.3%

自己做,有意思20.7% 26.1%23.8%

沒有關係 6.6% 15.5%11.7%

其他 48.8% 31.7%39%

把錢花在不必要但喜歡的東西上,會有所顧忌嗎:會 55.2%43.9%48.8% 不會 32%43.3%38.2%

其他 12.8%12.7%12.75%

你認為高中生有必要買手機嗎? 有必要 58.7%51.9% 55% 暫時不要 16.7%14.7% 15.6% 非常有必要 19%23.1% 21.3% 其他想法5.6%10.3%8.1% 影響因素:價格43.5% 39.1% 41.1%

商品的用途 36.3%39.1%37.9%

款式及包裝 12.9%10%11.2%

是否符合時尚潮流 15.3%11.8%13.3%

(1)消費方式:表2已經顯示出,38.9%的人選擇事先做好消費計劃再花錢,32.5%的人選擇能省則省,11.2%的人選擇毫不在乎,肆意揮霍,13.3%的人有其他的選擇。親戚朋友生日,大部分都覺得要送禮的,而且39%的同學對於送禮物還有自己獨特的想法,48.8%的同學認為中學生有必要買手機,只有15.6%的人認為暫時不必要買。

(2)影響中學生購買商品的因素。人們一般都認同在現今社會對中學生影響最大的是明星偶像和大眾傳播媒體的宣傳,可是調查結果並非如此。根據表二的數據:41.1%的人認為購買商品要首先考慮價格,37.9%的人認為商品本身的用途影響了他們的消費,11.2%的人首先考慮商品的款式和包裝,只有13.3%的人考慮是否符合時尚潮流。

3.對消費期望的調查

(1)問卷的第一道開放式問題“你認為錢在你生活中佔據着怎樣的地位?”設計這道題主要是想了解中學生對金錢的價值觀。從整理的答案來看,幾乎86. 76%的中學生對社會金錢的價值觀是一致的,濃縮為一句話就是“錢不是萬能的,但沒有錢是萬萬不能的”。這句話似乎已經成為許多中學生,甚至是社會上的許多人奉引的信條。它説明了,人沒有錢不能生存,但並不是為了錢而生存的。金錢是有兩面性的:首先,從物質交換的角度看,金錢的的確確是萬能的,它能買到你需要的一切物質方面的東西,但是統觀人類活動的全部,可以發現金錢是很大的侷限性。有了錢,固然可以獲得物質上的滿足,但未必能獲得精神上的富裕。 例如知識、能力、親情等等,都難以用金錢買到。因此,金錢與消費在他們純潔的心靈上產生了猛烈的撞擊……

(2)問卷還有一道開放式問題“如果您有一大筆錢,您想如何使用它?”設計這道題是想了解中學生最想把錢用於什麼方面,目的是什麼。從整理得到的數據來看,50.4%的人希望購買自己喜歡的東西,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包括買房子、車子、電腦;去旅遊等;7.5%的人想將錢捐給慈善機構、希望工程或留給父母。也有7.9%的人想用錢生錢,主要是想自己開電腦公司、服裝店或是酒吧茶社,還有的想炒股票、炒房產和買彩票。有10.4%不知道用來幹什麼,還有2.5%説要扔掉;另外有21.4%的人要將這筆錢存起來,留到需要的時候再用。據瞭解,用於消費的人認為人活着就是要讓自己開心,就是要享受生活,所以有錢就應該滿足自己的心願。想用這筆錢幫助社會或他人的人覺得有不少人還過着艱苦的生活,有很多偏遠地區的適齡兒童不能上學,如果大家都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明天會更好。想用錢投資經營的人則認為青年人應該有參與競爭的意識,開店炒股賺更多的錢既利己又利人,推動經濟的發展。要把錢存起來的人感到要用錢的地方太多了,大手大腳地花錢可能什麼沒辦成錢已見底了,不如留起來用在刀刃上。雖然他們的回答各不相同,但是有絕大部分的人仍然是將金錢與享受生活直接聯繫在一起,沒有考慮用錢做一些利於社會、利於他人的事。青少年的選擇一方面與個人的成長經歷有關,與父母以及自己的價值有關,另一方面他們也受到社會的影響。我們不得不承認在經濟社會,人們看重錢更需要錢,甚至只在乎獲得錢的這個結果而不管獲得的途徑。中學生是不完全成熟的社會人,他們還沒有形成真正屬於自己的判斷,有時只能用社會現象作為衡量事物的標準。所以他們只看到了五彩斑斕的生活,也就追求這樣的生活,以為這就是生活的意義。

結合問卷調查的統計結果與訪談記錄的分析整理,概括來説中學生的消費行為呈現三大特點:第一,經濟上依賴父母長輩,購買商品時,價格因素還是首先要考慮的因素;第二,青少年消費的目的不再僅僅為了吃飽穿暖,而是為了吃好穿好,享受生活,而這種享受是以金錢為代價的;第三,在金錢的支配和消費兩方面自主性較大。

四、中學生消費心理的影響因素

在一般的家庭中,特別是獨生子女家庭中,中學生具有很高的消費地位,可謂是“父母賺錢,孩子花錢”。在生長髮育階段,他們需要更多的食物來滿足生理需要;為了配合學校的教育,他們需要各種學習用品,包括書、學習機、文曲星、電腦以及各種補腦健腦飲品;為了提高學習效率,做到勞逸結合,他們需要各種體育用品、音像製品以及CD機、DVD,他們還要逛商店、上網吧、同學聚會、買手機。

為什麼當前的中學生會產生以上所述的消費行為並形成他們特有的消費心理呢?

(1)、主觀因素。根據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按需要的強弱其先後出現的次序是:生理需要、安全需要、歸屬和愛的需要、自尊的需要、自我實現的需要。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作為低級需要,在一般情況下都能得到滿足。於是人們產生了高級需要。跨入中學之後的中學生隨着自我意識的不斷增強,他們需要朋友,需要在團體中與同學建立深厚的友誼,這便是歸屬與愛的需要。除此之外,他們還有自尊的需要。他們不但希望自己有實力、有成就、能獨立和自由,而且他們渴望得到關心、重視、高度的評價以及別人的尊重。當然中學生也有自我實現的需要,只是他們要表達的這種需要僅僅是展現自己、展示自己不同於別人或高於別人的某個方面,從而獲得同齡人的讚賞。

(2)、客觀因素。在人的成長過程中,特別是中學生十分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響。

一、社會文化。廣義的文化是指人類在社會歷史發展過程中所創造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它由物質文化、社會文化的精神文化等構成。

二、社會流行。社會流行是在社會上傳播一時的事物,它能在短期內爆發、擴展、蔓延、也可能在短期內消失,它最容易被中學生接受。一方面,消費品不斷地更新換代是流行的物質基礎;另一方面,求新、自我表現和從眾是流行的心理基礎。確實,社會流行向人們傳遞了一種消息,當人們都去追隨它時就會形成一種羣體壓力。

三、家庭。家庭作為一個基本的消費單位,對於中學生的影響主要集中在兩個方面。(1)、子女在家庭中的地位。在大多數獨生子女家庭中,孩子是中心,從飲食搭配、作息時間到娛樂時間、活動項目無一不是按照孩子的時間和需要來定的。經濟上,除了家庭的一般開支,剩下的就是為了讓孩子吃好、穿好、用好、學好。(2)、父母對子女的關注。大多數父母十分看重孩子的成績,並努力為孩子創造條件提高學習質量。因而他們忽視了物質生活上嚴格要求子女,也就不在乎為子女在經濟上的付出,或者説只要學習成績好,其餘的儘量滿足。

五、需要進一步研究的問題

通過這次調查,基本上達到了預期的目的。既瞭解了中學生零用錢的來源和使用,又瞭解了中學生的消費行為,並分析了影響中學生消費行為及消費心理的主客觀因素。可以説,生活消費既是一種生活常識,也是一門教育科學。學校德育教育應嘗試進行開放式教育,加強對中學生健康消費觀念的引導,培養中學生合理消費、健康消費的良好習慣,促進中學生全面健康的成長。在全面提高中學生素質的同時,培養他們的消費觀念和消費能力,使中學生真正成為“金錢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