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學生研究調查報告多篇

欄目: 調查報告 / 發佈於: / 人氣:1.02W

學生研究調查報告多篇

【第1篇】關於國小生零花錢的研究調查報告推薦

一、問題的提出。

隨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班級裏出現了一陣不良的“攀比之風”。今天他買了新型的玩具,明天她又買了漂亮的掛件。那麼,同學們的零花錢是從什麼地方來的?零花錢的數量又有多少,是怎樣使用的?我們幾位同學在老師的指導下展開了調查。

二、調查方法。

1.在老師的指導下制定調查問卷,進行全班性調查。

2.採訪個別同學,請他們談談零花錢的使用方法。

3.在網上查找有關同齡人使用零花錢的資料。

4.詢問家人,瞭解他們對孩子消費的建議。

三、調查情況和資料整理。

父母每月收入。據統計,父母每月收入在2000—4000元的佔了35%,4000元以上的佔65%。

零花錢的來源。 (調查報告 http://) 據統計,同學們的零花錢是父母給的佔了80%,從早餐節省的零花錢佔了10%,自己賺的佔了10%。

零花錢的用處據統計,零花錢主要用來購買零食的佔了45%左右,買書的也佔了40%左右,用來買玩具和遊戲卡的約佔15%。

壓歲錢的處理。據統計,同學中把壓歲錢交給父母保管的佔35%,存入銀行的約為40%,用於買學習用品的約佔25%。

零花錢使用是否合理。據統計,認為自己零花錢用得合理的佔了92.5%。認為用得不合理的用了7.5%。

是否想過合理使用零花錢。據統計,想過合理使用的佔了92.5%,沒有想過合理使用的佔了7.5%。

四、結論。

1.班級中的同學父母收入屬於中等偏上,生活條件也很不錯。因此,父母給孩子的零花錢較多。

2.同學們的零花錢數量有些偏多,大部分同學的零花錢每週在15元左右。

3.同學們手中的零花錢大多是父母給的,在家裏,我們是純消費者。也有部分同學通過勞動來“賺取”零花錢,這一點很好。

五、建議。

1.有些父母認為給孩子零花錢很有面子。但是,由於家庭收入不同,父母也應該根據孩子的消費量及用途適當增加或減少零花錢的數量,或讓孩子通過家務勞動獲得零花錢。

2.調查報告還顯示.同學們的零花錢大部分是父母給的,所以,同學們應該珍惜父母辛苦賺來的每一分錢,不應該胡亂花錢。

3.也有同學會從早餐中節省零花錢,這是不正確的。早餐的營養在一天中佔了重要的位置,早飯一定要吃好。所以零花錢不可以從早餐中節省。

4.雖然大部分同學認為自己的零花錢花得合理,但是,據統計,有部分同學會在學校禁止消費的小店中買零食。這樣做,不僅會浪費零花錢,而且有可能損害健康。零花錢應該多用在購買學習用品上。如果還有剩餘,可以適當選擇一些公益捐款。

【第2篇】國小生良好習慣的培養與研究調查報告

——關於升好旗,做好操,寫好字的習慣培養

一、調查目的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説:“播種行為就收穫習慣;播種習慣,就收穫性格;播種性格,就收穫命運。”這一育人哲理道出了培養良好習慣的重要性。俗話説:“積一千,累一萬,不如養個好習慣。”為進一步落實教育部新修訂的《國小生守則》和《國小生日常行為規範》,把素質教育落實到學生日常生活和學習的細節之中,促進學生良好習慣的形成和健康人格的發展,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道德水平。這學期我校一直都致力於學生良好習慣的培養,並制定了方案,每週一個好習慣培養。通過教育實踐活動,孩子們養成了一定的良好習慣。我們發現學生在做好操,升好旗,寫好字方面仍需下功夫。為什麼學生在這幾方面的習慣養成不理想呢?帶着這一問題,我先後對學生、家長進行了調查。希望通過這次調查,進一步瞭解影響學生習慣的主要因素,制定目標。以便在今後的工作實踐中更加有效地發揮育人功能,培養學生良好的習慣,實現我們的育人目標。

二、調查對象及方法

(一)調查對象

此次調查對象分兩類:學生

(二)調查方法:訪談調查

訪談內容主要包括:學生在家、在校的寫字、做操、升旗的行為表現。

三、調查結果

我們對學生的調查所得資料進行統計處理,情況如下:

1、每天在家寫字的姿勢如何:

正確 不正確 不確定

56% 36% 8%

2、在家是否有人提醒、督促糾正錯誤寫字姿勢:

有 無 偶爾

86% 8% 5%

3、你的書寫習慣如何(如書寫姿勢、格式、卷面、專注程度等):

好 一般 不好

91.8% 6% 2.2%

4、學校舉行的每週一升旗儀式:

認真參加且心情激動 參加,無任何感覺 不想參加

79% 19% 2%

5、升旗時是否佩戴紅領巾:

總是佩戴 有時不佩戴 總是不佩戴

98% 2% 0%

6、做眼保操時:

認真做 有時認真做 不想做

75% 20% 5%

四、問題分析與思考

(一)學生升旗、做操、寫字習慣的現狀分析與思考

經過調查,我們發現,在行為習慣方面存在着三個層面的現象,有着良好的行為習慣的佔80.8%,習慣一般佔16%,習慣不良的佔3.2%,從總體看,我班學生在習慣養成方面有着良好的收效,在升旗,做操,寫字三方面都還做得不錯。部分學生在寫字姿勢方面還比較弱,為學生健康發展,這些都是急待解決的問題。“以人為本”的理念告訴我們應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但在調查中不難發現,教師在很多時候都自認為自己的教育是最重要、最合理的,而忽視了與孩子進行心靈的溝通,忽視了孩子的主觀能動性對良好習慣形成的重要作用。

(二)制定標準

升好旗:1、穿好校服,正確佩戴紅領巾,按時參加升旗儀式。

2、集合鈴聲響後,各班在走廊上站好隊,安靜、整齊有序地進入操場。

3、站立時,挺胸收腹,雙手五指併攏,下垂緊貼褲縫邊。

4、升旗時保持安靜,不講話,不逗打。非少先隊員行注目禮,少先隊員行隊禮。

5、唱國歌時,聲音洪亮、節奏感強。

6、國旗下講話時,保持安靜,認真傾聽,講話完畢要鼓掌致謝。

7、升旗完畢,按指定線路退場,不擁擠、不喧譁。

寫好字:1、三年級及以上同學用鋼筆寫字。

2、寫字時保持安靜,注意力集中,既要有一定速度,又要做到一筆一畫,不潦草。

3、寫字時姿勢端正,兩腳與肩同寬,平放地面。做到“三個一”(眼離本一尺,胸離桌一拳,手離筆尖一寸),要求身體與桌面垂直。

4、寫字完畢,認真整理書本,避免書本出現卷角現象。

做好操:

眼保健操:1、音樂響起,學生立即放下手中的事情,認真做眼保健操。

2、做眼保健操時,閉眼,精神要集中,穴位要準確,用力要適宜,符合節拍。

廣播體操:1、廣播準備音樂響起,各班體育委員迅速組織學生在走廊整隊,安靜、整齊有序地到達指定場地。

2、排隊集合要求做到快而不亂,並迅速呈體操隊形散開,縱橫成一條線。

3、廣播操音樂響起,精神飽滿地認真做操。動作正確到位、優美,與音樂協調一致,真正達到鍛鍊身體的目的。

4、廣播操做完後按指定線路有序退場。

五、採取對策

(一)制定規章制度,培養良好做操習慣

為培養班級學生良好的做操習慣,加強對學生正確做操的訓練。班主任與體育老師聯繫,共同訓練、指導學生做操的動作準確性,同時在思想上讓學生意識到做操關係到一個人的精神面貌,一個班級的風貌,讓集體榮譽感促使孩子們做好操。

【第3篇】國小生教科書的循環教材研究調查報告

今年年初開始,四川重慶市在360多萬國小、國中學生中進行了部分教科書的循環使用。石橋鋪國小的十多名學生調查發現由於不能在循環使用的教科書上寫字答題,給老師和學生都帶來了“小麻煩”。

書本里的實驗報告要重新複印

六年級的吳祿玲同學説,上學期,他們的調查小組在北部新區部分國小進行了調查,涉及到400多名同學、近百位家長,以及數十名相關科目的老師。有八成的家長和九成的學生贊成循環使用教科書,沒有開始循環使用的學校裏,九成以上的學生和家長都希望循環使用。

參與調查的同學韓迪聰介紹説,調查發現同學們在循環使用教科書時,因為不能在上面寫字填空了,就需要準備一個本子,抄寫教科書上需要填寫的內容。比如説《科學》,裏面就有一些實驗報告,同學們或者把報告填寫部分抄下來,或者是自己複印,要不就是隻聽課,不做題了。

同學們反映,這樣影響了教學的進度。老師們也發現,這也制約了他們在教學過程中的有效指導。調查小組的指導老師劉老師分析説,循環教材的使用確實能夠培養學生愛護書籍的學習習慣,但影響了學生融入教學,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參與性。

建議重新編循環教材

調查小組建議循環使用的教科書需要重新編,認為要把書本里需要同學們填寫的地方、做作業的內容從書本中分離出來。調查小組將把他們的調查和建議整理成報告,向當地教育部門和相關的教材編委會反映。

記者聯繫到北部新區教育局,相關人士分析説,同學們的建議就是重新編排教材體系,這一方式利於讓循環使用教科書順利進行下去,但教材編寫需要教材編委會作決定,教育局在合適的時候也將把同學們的調查反饋給教材編委會。

【第4篇】低年級學生自主識字能力培養的策略研究調查報告

低年級學生自主識字能力培養的策略研究調查報告

一、前言

(一)實踐背景

現在是一個信息社會,一個人獲取信息最主要的途徑是閲讀,而閲讀的基礎就是識字量大了,才可能大量閲讀,閲讀量大了,才可能高質量表達。才能主動獲取信息、豐富知識,那麼,保證課內識字教學效率,是保證低年級學生閲讀的重要保證。

再者,識字教學是語文教學的起始階段,是國小語文教學的基礎,識字教學的質量不僅直接關係到孩子閲讀寫作能力,還直接關係到孩子語文素養的提升。新課標規定:國小語文低年級識字教學要讓孩子喜歡學習漢字,有主動識字的願望,認識常用的漢字1600—1800個。這佔六年識字總量的50%還多,識字量如此之大,怎樣化難為易,有效地提高低年級識字教學的效果,探求出既減輕學生負擔又提高識字效率的方法,使學生自主高效地學習,是我們現在急待解決的問題。

(二)可行性分析

本課題符合新課程理念,操作性強,課題圍繞多方面進行調查,容易從不同角度下手進行調查,識字教學是是國小語文教學的基礎,,此課題是解決困擾低年級教師識字教學究竟應該怎麼做的瓶頸問題的有效舉措,對於國小低段識字教學具有重要意義,並將會在一定程度上豐富識字教學理論。綜合以上分析,本次實踐調查具有很大的可行性。

(三)實踐過程

通過對xx縣xx二小低年級的部分學生的問卷調查,瞭解國小生關於識字興趣、能力的現狀,並能針對這種現狀採取有效的措施,提高學生的識字興趣和水平。

二、調查對象與方法

(一)調查對象

xx縣xx二小二年級隨機選擇50名學生。其中男28人、女22人。

(二)調查方法

1.問卷調查法:xx縣xx二小二年級的學生髮放問卷,問卷共發放50份,回收50份,有效問卷50份,回收率為100%,回收有效率為100%。

2.訪談法:對個別學生進行訪談,瞭解一些問題。

三、現狀及原因分析

調查結果及分析

一、學生對待識字的態度。

表現一:消極、厭惡的態度。問卷顯示,討厭識字的約3%。

表現二:積極、喜歡的態度。問卷顯示,願意主動識字的約81%。

表現三:無所謂的態度。問卷顯示,為識字而識字的約11%。

通過調查和填寫調查問卷的結果發現只有一少部分學生的識字的興趣比較濃厚,也願意通過多種方式自主識字。但絕大多數學生相對來説就比較被動,識字方法單一,為了識字而識字。

綜上所述,學生識字的積極性不高,因為孩子們缺乏興趣,缺乏主動。

二、識字效率不高的原因分析

(一) 學生識字方法過於單在教學中發現,學生識字的方法不夠多樣,識字方法只侷限在幾種簡單的識字方法,比如:加一加、減一減、換一換,學生就沒有別的識字方法了,即使教師嘗試着引導學生,編謎語,講故事,但學生的思維還是放不開,這與學生平日的閲讀量少有很大的關係。

【第5篇】關於國小生零花錢的研究調查報告

關於國小生零花錢的研究調查報告

趙哲晟

一、問題的提出。

隨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班級裏出現了一陣不良的“攀比之風”。今天他買了新型的玩具,明天她又買了漂亮的掛件。那麼,同學們的零花錢是從什麼地方來的?零花錢的數量又有多少,是怎樣使用的?我們幾位同學在老師的指導下展開了調查。

二、調查方法。

1.在老師的指導下制定調查問卷,進行全班性調查。

2.採訪個別同學,請他們談談零花錢的使用方法。

3.在網上查找有關同齡人使用零花錢的資料。

4.詢問家人,瞭解他們對孩子消費的建議。

三、調查情況和資料整理。

父母每月收入。據統計,父母每月收入在2000—4000元的佔了35%,4000元以上的佔65%。

零花錢的來源。 (調查報告 http://fanwen.) 據統計,同學們的零花錢是父母給的佔了80%,從早餐節省的零花錢佔了10%,自己賺的佔了10%。

零花錢的用處據統計,零花錢主要用來購買零食的佔了45%左右,買書的也佔了40%左右,用來買玩具和遊戲卡的約佔15%。

壓歲錢的處理。據統計,同學中把壓歲錢交給父母保管的佔35%,存入銀行的約為40%,用於買學習用品的約佔25%。

零花錢使用是否合理。據統計,認為自己零花錢用得合理的佔了92.5%。認為用得不合理的用了7.5%。

是否想過合理使用零花錢。據統計,想過合理使用的佔了92.5%,沒有想過合理使用的佔了7.5%。

四、結論。

1.班級中的同學父母收入屬於中等偏上,生活條件也很不錯。因此,父母給孩子的零花錢較多。

2.同學們的零花錢數量有些偏多,大部分同學的零花錢每週在15元左右。

3.同學們手中的零花錢大多是父母給的,在家裏,我們是純消費者。也有部分同學通過勞動來“賺取”零花錢,這一點很好。

五、建議。

1.有些父母認為給孩子零花錢很有面子。但是,由於家庭收入不同,父母也應該根據孩子的消費量及用途適當增加或減少零花錢的數量,或讓孩子通過家務勞動獲得零花錢。

2.調查報告還顯示.同學們的零花錢大部分是父母給的,所以,同學們應該珍惜父母辛苦賺來的每一分錢,不應該胡亂花錢。

3.也有同學會從早餐中節省零花錢,這是不正確的。早餐的營養在一天中佔了重要的位置,早飯一定要吃好。所以零花錢不可以從早餐中節省。

4.雖然大部分同學認為自己的零花錢花得合理,但是,據統計,有部分同學會在學校禁止消費的小店中買零食。這樣做,不僅會浪費零花錢,而且有可能損害健康。零花錢應該多用在購買學習用品上。如果還有剩餘,可以適當選擇一些公益捐款。

(指導老師:徐華軍)

《關於國小生零花錢的研究調查報告》出自:本站範文網

【第6篇】國小生習作評改有效性研究調查報告

一、調查意義

評改學生習作,對廣大語文教師來説是一件繁重而複雜的工作,耗費了老師們大量的精力。但是很遺憾,大部分學生對教師在課堂上的講評充耳不聞,對習作中的批語 不屑一顧。何以如此?只要審視一下習作教學過程便可明白。傳統習作教學的一般過程為教師命題教師指導學生寫作教師評改。很明顯,教師評改是習作教學的終結環節,是對學生習作的終審判決。學生們普遍認為,既然自己的習作優劣已定,再聽講評再看批語還有何用?更何況馬上又開始下一次習作訓練了,根本無暇彌補這次習作的不足。於是,教師的評改意見無人顧及,學生在這次習作中所暴露出的問題在以後的習作中仍會再現。

看到學生們對自己盡心盡力、嘔心瀝血的評改視若無睹,有的教師在評改作文時便不再用心,批語套用模式,沒有針對性,書寫潦草難辨,課堂上的講評輕描淡寫,習作評改純粹應付領導的檢查。學生則認為作文寫成後不必再去下功夫,評改作文是老師的事情與己無關,無形之中缺乏自主評改的意識,這很不利於學生養成良好的作文習慣,而教師體無完膚的評改並沒有起到實效性,學生當作耳邊風,作文本發下來只看看分數,沒有二次修改和二次習作的習慣,老師的勞動大多付諸東流水,事倍工連半都達不到,許多習作是千人一面,千篇一律。為了總結經驗,汲取教訓,發現問題,瞭解師生習作評改的方法,探索適合師生評改習作有效性的捷徑,提高國小作文教學的效率,減輕老師的勞動負擔。我對振興聚寶國小中年級段的習作評改進行了調查。

二、調查目的

1、瞭解國小生高年級段習作自評互改的現狀。

2、尋找提高國小高年級學生習作水平的對策,尋求一條適合師生評改習作有效性的捷徑,促進我校學生作文水平的的全面提高。

三、調查形式、內容

對聚寶國小五年級一班38名同學進行調查,採用談話、訪問、目測等方法進行調查。

四、調查結果與分析

1、學生的作文水平差距很大

這種差距表現在學生與學生之間,年級與年級之間。一個班中,成績高與低的差距較明顯。2527分的一等作文僅僅6人,而24分以下的作文居多,有32人,佔全班人數的84%,其間最高與最低相差約20分左右;班級之間,五二班一等的作文多,而五一班三等的作文佔一大半;學生優秀的作文可以寫五、六百字,書寫乾淨整齊,選材新穎,語句通順,有真情實感。而成績差的學生作文則是二、三百字左右,書寫凌亂,龍飛鳳舞,難以辨認,根本沒有中國漢字方正的特點,錯別字、病句也多。

2、學生作文內容貧乏、空洞

從抽樣的作文來看,學生作文最大的問題還是沒內容好寫。作文材料貧乏,不夠典型,內容空洞,泛泛而談,認真閲讀學生的作文分析原因便一目瞭然。究其根底,關鍵是不具備獨立選材的能力,眼皮底下的材料視而不見,不會發現、捕捉有價值的寫作材料,更不要説對事物的敏感和認識的分析了。

3、學生沒有修改習作的習慣

在學校存在一種現象,每次教師批改後的作文本發下去,有的學生只是修改了習作中的錯別字;有的學生只顧分數,感覺自己能得七八十分就可以了;有的學生連看都不看,直接完成下一次的習作。據課後訪問調查,90%以上的學生寫完作文後從來沒有修改的習慣。長此以往,學生的習作水平永遠沒有進步,學生也厭倦了習作。

4、學生寫作後不會修改

三分文章七分改。由此可見,修改在文章中的重要性。我們要讓學生養成修改的習慣。修改的形式多樣,可自改、互改,也可集體改。而學生寫完後就認為是老師的責任了,草草了事,態度不端正,有的是錯別字特多,而自己卻熟視無睹。

5、學生不會運用教師所教的習作評改方法

《國小語文課程標準》第三學段習作中指出:修改自己的習作,並主動與他人交換修改,做到語句通順,行款正確,書寫規範、整潔。教師教給了學生習作評改的方法,可是學生在評改習作時,只是注重錯別字、詞、標點符號的修改,忽略了習作構思、選材、詳略、語句通順與否等的修改,更有甚者根本不會修改作文。

6、老師評改習作的評語不能激發學生習作興趣。

老師以成人的思想認識和寫作能力去評改學生習作,常常改得滿紙通紅,耗時耗力,收效甚微,而教師體無完膚的評改又往往很容易挫傷學生寫作積極性。學生根本不接受教師的評改意見,把評改意見當作耳邊風,教師的評語常常是:語句通順,故事完整,中心明確,詳略得當等老一套評改語言,根本不能激發學生習作興趣,提高學生修改習作的積極性。

7、評改習作的方式多樣,但多流於形式

雖然習作評改方式多樣,有教師自行評改、面批面改、學生分組評、集體評、互評、自評、家長評等方式。可是在大部分學校,由於時間緊,教學任務重,學生學習任務多,教師經常使用的還是課後自行批改習作,採用其他評改習作的方式只是偶爾進行,很多情況下只是部分學生參與。而家長由於知識層面不同,加上工作、大量家務活,很難做到認真細緻地評改孩子的作文。

五、改進作文評改的思考與建議

1、加強多方位引導,激發學生寫作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它是作文的內驅力。《語文課程標準》一再強調:習作要把重點放在培養寫作興趣和自信心、養成良好的習慣上。因此,我認為要想提高學生的寫作素養,一定要做到以下幾點:

(1)要加強讀寫結合

以閲讀促寫作,以寫作促閲讀,使閲讀與寫作成為一個有機的整體。教材中的每課文都是精品,都是作者細心觀察、認真思考、親身感悟寫出來的。教學時,我們除了讓學生從字裏行間體會作者所要表達的感情外,還要認真學習作者的寫作技巧和方法。即看看作者為什麼這樣寫?又是怎樣寫具體的?如果文章能引起學生共鳴的,就不失時機地練一練,可仿寫、續寫、補寫等。

(2)積極開展課外閲讀,積累寫作素材

古人云: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語文課程標準》要求國小生的課外閲讀量不少於150萬字,這就要求教師平時應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合理地引導學生好讀書、多讀書、讀好書。並要求學生在讀書時遇到好詞、佳句多讀讀、多記記、多品品,並逐步把書面語言內化成自己的語言。必要時,老師跟學生一起賽跑,看誰讀得多、記得多。這樣習作時就能做到先積而後發,厚積而薄發。另外,教師還要成為學生閲讀的促進者,可經常給學生找些精彩片段讓學生賞析,提高鑑賞能力。還可定期開展讀書交流會,讓學生體驗到讀書的樂趣。久而久之,學生就會養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習慣。

(3)加強實踐活動,豐富寫作題材

葉聖陶先生説過:生活如泉湧,文章如溪流,泉源豐盈,溪流自然活潑地流個不歇。創作理論強調:創作的源泉來自生活。這都是説生活是作文的源泉。所以,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開展一些豐富而又充滿童真、童趣的活動,把學生帶到大自然中去。如春天野外踏青;夏天聆聽鳥叫蟲鳴;秋天漫步田園;冬天雪中即景。那種感覺別提有多愜意!也可根據需要有的放矢組織一些有益的實踐活動,如做家務、種花、養小動物、辦小報、貼葉子畫、粘種子畫等。並引導學生在活動中留心觀察、體驗,同時把感受寫下來。這樣不僅開闊了視野,提高了學生動手、動口、動腦能力,還做到了説真話我口説我想,表達真情實感 我筆寫我心,變要我寫為我要寫。讓學生天天堅持寫日記,並每天在班上交流,及時點評,多鼓勵,激發習作興趣。

2、注重修改,使學生養成修改的習慣

三分文章七分改。由此可見,修改在文章中的重要性。我們要讓學生養成修改的習慣。修改的形式多樣,可自改、互改,也可分組改、集體改、家長改、老師改。好的文章是修改出來的。

(1)學生自改、互改

學生自改和互改的過程,實際上是習作中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過程。《語文課程標準》在的第三階段目標中提出修改自己的習作,並主動與他人交換修改。做到語句通順,行款正確,書寫規範、整潔。那麼,教師如何指導學生自改和互改呢?

葉聖陶先生説:文章要自己改,學生學會了自改的本領,才能把文章寫好。 學生自評自改習作很關鍵。對於學生自評自改,教師要讓學生明白自評自改的意義,教給他們評改習作的方法,使學生樂於、善於評改自己的習作。可以讓學生通過誦讀法、推敲法等方法對自己的習作進行修改,並做出評價,寫上評語!

《語文課程標準》在教學建議中要求重視引導學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過程中提高寫作能力。因此,在學生自評自改的基礎上,教師還要指導學生互評互改。讓學生認真閲讀、思考、研究別人的習作,找出優缺點。推己及人,汲取別人的精華,去其糟粕。這種平等地位的評改,學生沒有心理壓力,可謂知無不言,言無不盡,他們既是作者又是讀者,評改中角色不斷轉換,相互啟發,互相合作,集思廣益,有利於學生合作探究能力的發展。

(2)家長評改習作要講究方法

作為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的家長們,可以説對於孩子的一切都瞭如指掌。父母和孩子在情感上更容易溝通交流,如果方法得當,相信孩子很願意把自己剛剛完成的習作讀給爸爸媽媽聽,這時,父母可以不失時機地對孩子的習作進行點評,真正成為孩子習作起步的領路人。凡是有家長指導的學生,習作水平進步很大,家長不在家或指導不了的,就可以讀給哥哥、姐姐聽,讓他們幫助修改。

( 3)教師評改方式要靈活多變

首先,教師可以採用面批面改。面批面改是一種直觀、互動、有個性、針對性強的作文指導方式,對提高學生的作文興趣、作文能力、修改能力都會有很好的效果。具體做法是:可在每次作文中或作文後,找幾個學生進行面批面改,爭取一個學期下來,每個學生都能獲得至少一次面批面改的機會。對個別學生的作文還可以進行重點輔導,對學生在教師指導下反覆修改的優秀習作,還可以向有關報刊雜誌投稿發表,以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寫作積極性。其次,教師可以在快速瀏覽全班學生習作的過程中,隨機簡單批閲部分作文,再挑選出部分有代表性的習作在全班講評。再次,教師還可以讓學生自己挑選一些他們認為有代表性的習作在全班講評。最後,教師的評價語要克服俗套,多用鼓勵表揚語言,以培養學生寫作興趣,激發學生寫作熱情。總之,教師評價方式的靈活多變,利於客觀地、多角度地評價學生的習作,能使習作評改更紮實有效。

要注重習作評價方式的改革,發揮評價的激勵功能,通過適當的評價誘發學生的習作動力,激起學生奮發向上的習作熱情。要根據不同的學生採用不同的評價標準,切忌用一把尺子去量水平各異的學生。對每個層面的習作都應該作縱向比較,發現進步及時鼓勵。此外要多渠道、多層次地為學生提供展示的舞台,讓孩子們品嚐到了習作的樂趣,激發了強大的創作動力。

【第7篇】提升農村國小學生課外閲讀興趣的粗淺研究調查報告

《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很重視兒童閲讀,對課外閲讀的總量做出了明確規定──在整個國小階段,課外閲讀總量應該不少於145萬字,並推薦了一些課外閲讀作品,如《安徒生童話》、《格林童話》、《伊索寓言》、《克雷洛夫寓言》、冰心的《繁星.春水》、吳承恩的《西遊記》、笛福的《魯濱遜漂流記》、斯威夫特的《格列佛遊記》等;除此之外,《語文課程標準》還在其他許多地方提到課外閲讀問題,如在“教學建議”部分,提出要“培養學生廣泛的閲讀興趣,擴大閲讀面,增加閲讀量,提倡少做題,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鼓勵學生自主選擇閲讀材料”。

因此,學生課外閲讀已越來越被學校、家庭、社會所重視。但是,目前國小生課外閲讀的現狀卻令人擔憂。為了提高孩子們課外閲讀的興趣,掌握課外閲讀的方法,提高課外閲讀的質量,為此,我課題組特開展“提升農村國小學生課外閲讀興趣的粗淺研究”,目的就是想以此為突破口,解決學生課外閲讀的現實問題,整體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

一、課題的背景及意義

隨着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以及當今社會青少年對文學常識的認知越來越貧乏,人們已覺察到當今教育中注重應試教育,特別是學習只注重一本教科書而忽視其他書籍的閲讀。這種學習方式對學生來説就是一種犧牲,犧牲的是個性發展,是創造性的培養,是自學能力的養成,是對學習語文興趣的扼殺,是阻礙青少年自覺瞭解人類文明的絆腳石。原國家教育委員會副主任柳斌説過,一個不重視閲讀的學生,是一個沒有發展的學生;一個不重視閲讀的家庭,是一個平庸的家庭;一個不重視閲讀的學校,是一個乏味的應試的學校;一個不重視閲讀的民族,是一個沒有希望的民族。於是,今天的人們越來越重視學生在課餘時間閲讀。所謂的課外閲讀,是指學生在課外的各種獨立的閲讀活動。它是課外語文活動中最重要、最普遍、最經常的形式,是課堂閲讀的繼續與擴展,是閲讀能力訓練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

農村學生與城鎮學校的學生在生活環境和閲讀機會上有很多不同。

(1)父母的文化水平不高,甚至有很多家長為了生計都外出打工,孩子交由年邁的公婆監護,沒有認識到課外閲讀的重要性。這樣以來,家長的興趣指向及言傳身教影響了孩子們閲讀習慣的養成。

(2) 課外閲讀的時間的比重減少:只有學校有課外閲讀書籍;學生家裏只有電視;加上每天放學走路回家佔用了很多時間,所以孩子們的課餘生活變得異常單調,孩子們的家庭生活多數被無聊的電視節目佔據着。

(3) 休閒性閲讀佔據學生課外閲讀的大部分時間,這些書與文學經典著作相比,多了一些庸俗,少了很多先人富有哲理的思維火花,少了許多描述人性的閃光。

我校一直致力於打造書香校園,通過各種活動渲染學校的文化氛圍,薰陶學生自主參與到課外閲讀中來,在探索指導學生課外閲讀之路中,積累了一些的經驗,但也還存在着不少困惑和問題。一方面探究如何能通過有效的課外閲讀進而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但另一方面由於受教育教學時間及空間、家庭教育環境、書籍的儲藏等方面原因的影響,教師們對如何激發學生的閲讀興趣和如何指導學生的閲讀方法等問題上遇到了難題。

二、課題研究的概念界定

“提升農村國小學生課外閲讀興趣的粗淺研究”旨在通過研究和實踐,一方面尋找更切合“農村國小”實際、更利於讓師生接受的可操作性強的方法,讓農村國小學生對課外閲讀充滿興趣;另一方面積極探索提高學生閲讀能力的方法,形成一系列的指導策略,進一步提高閲讀質量;探索農村國小圖書室和教師閲讀角的建設方向。

三、課題研究的理論依據

1.心理學理論 興趣是積極認識事物的特殊傾向,它首先由新異的刺激所引起,凡是新的事物、新的形象、新的學習內容、新的教學方法都能引起認知興趣。興趣是帶有情緒色彩的,它往往同愉快的情緒體驗聯繫在一起。興趣具有探索性的特點,凡是對某種事物感興趣,就會去積極探索它的奧祕,力求把它認識清楚。“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如果學生對課外閲讀產生了興趣,何愁他們不去讀呢?何愁他們不讀得“欣然忘食”呢?

2.《國小語文新課程標準》對課外閲讀提出了具體要求:培養學生廣泛的閲讀興趣,擴大閲讀面,增加閲讀量。提倡少做題,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書。學生的發展具有未定性,教師在他們成長的過程中必須給予足夠的外部強化和指導。把課外閲讀理解為一種集體性的綜合活動,有助於讓此項活動更為有效的開展。

3.閲讀是未來社會生存的需要。《學習的革命》一書指出“未來文盲將不再是目不識丁者,而是不會學習的人”。在教育部發表的《面向21世紀教育振興行動計劃》中,將構建終生學習體系作為其中的一項重要內容,終生學習的重要性更加突顯,終生學習的觀念已被普遍認同。不會閲讀,就不會學習,因而從小培養閲讀興趣,養成閲讀習慣、提高閲讀能力是終身學習的需要,是未來社會的必然要求,也是未來學習的重要途徑。

四、課題研究的主要目標

(一)本課題的研究,旨在通過開展各種活動和創設濃郁的讀書氛圍,使學生逐步形成想讀課外書籍、會讀課外書籍、會選擇課外書籍的閲讀素養。

(二)通過國小六年的參與課外閲讀能基本養成愛讀書的好習慣,並能為學生自主學習、終生學習服務;能給正在人格形成期的農村學生播撒完善人生的種子。

(三)通過研究,探索出能有效指導和培養符合農村國小學生課外閲讀策略,可以提升農村國小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

(四)通過研究,豐富我校書香校園建設的內容,營造一種農村國小校的書香文化。

五、課題研究的主要內容

(一)根據《語文課程標準》,國小階段(農村國小)不同階段的學生需要閲讀的課外閲讀量,查閲其內容包括那些?根據學校和學生實際情況明確學生閲讀內容。

(二)調查阻礙學生課外閲讀的因素,制定解決阻礙因素的策略。

(三)探索提升學生參與課外閲讀的興趣有哪些策略?

(四)探索學生有效進行課外閲讀的教師指導策略。

(五)探索符合農村國小學生參與課外閲讀的閲讀氛圍,總結出如何打造書香班級,進而打造書香校園的文化建設和文化活動。

本課題研究對象為大豐市白駒國小低中高年級部分班級學生。

六、課題研究的方法

(一)調查研究法:通過問卷調查、座談等方式,瞭解學生的閲讀時間、閲讀興趣、閲讀障礙,收集學生對於課外閲讀的建議。

(二)文獻研究法:查閲關於課外閲讀研究特別是關於農村國小學生課外閲讀的資料,啟迪課題組成員的思想,開闊研究思路。研究與本課題相關的關鍵詞的內涵和外延,研究國內外最新教育觀點和動態。

(三)經驗總結法:在課題研究的過程中,認真做好各類資料的收集、整理和實施情況的紀錄。對課題研究作總結、驗證、提煉,概括有關課題研究現象,並使之形成經驗理論。

(四)行動研究法:組織課題研究成員和學校語文教師進行有效指導學生開展課外閲讀策略的研究,在研究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然後課題研究小組人員集中反思、提升,驗證理論,不斷補充修改完善方案。

七、課題研究的步驟

(一)第一階段:準備階段(3月)。

1.通過對問卷的整理分析,撰寫調查報告;

2.課題論證,制定研究方案;

3.成立課題組,培訓教師。

(二)第二階段:研究階段(4月~10月)。

1.課題組開展課題研究——初步研究;

2.進一步加強理論學習,深入實踐研究。

3.調查問卷,瞭解學生的閲讀時間、閲讀興趣、閲讀障礙,收集學生對於課外閲讀的建議

4.查閲資料,整理、總結出適合農村國小生各年級段學生讀書的目錄及現有途徑與方法,重點探索適合農村國小生參與課外閲讀的策略。

5.創設閲讀氛圍,加強和培養學生良好的閲讀習慣,使其掌握相應的閲讀方法。

6.科研人員在研究中發現問題,不斷總結,積極撰寫研究案例及論文。

7.根據實施執行計劃進行研究,進行中總結得失並有的放矢調整方案,使課題研究按預期目標發展,最終達到有針對性地開展研討活動。

(三)第三階段:總結階段(10月~12月)。

1.進行研究後期的資料、數據整理,論文、案例的撰寫,彙編論文、案例專集;

2.撰寫結題成果報告。

八、研究的預期成果及形式

預期成果:

(一)探索出了適合國小中、高年級學生課外閲讀方法。

(二)探索出了閲讀推薦課、閲讀指導課、閲讀欣賞課教學模式。

(三)制定出了我校 “書香少年” 評選條件、書香班級評價表。

呈現形式:

研究報告、活動案例、教學設計、總結論文等

九、完成課題研究的可行性分析

本課題研究得到了學生、家長、學校領導的高度重視,對閲讀的圖書給予了大力支持和充分保障。我們課題組全體成員有信心、有決心完成本課題的研究任務。

課題組成員,全部大專以上畢業,均為國小語文教師。所有成員都有很強的工作熱情和對課題研究的高度責任心。

課題組有具體實施課題研究的管理制度,課題目標、任務、職責明確,分工協作、協調運轉。學校有師生圖書室、閲覽室,藏書豐富。

所有這些都給完成本課題的研究,提供了強有力的保證。

十、課題研究的預期影響與效果

(一)豐富了學生語言積累,全面提高了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

通過該課題研究的實施,學生閲讀興趣明顯增強,大多數學生養成了良好的課外閲讀習慣,具有較強的閲讀能力。學生在長期積累、不斷運用語言的過程中,不斷豐富充實語文素養,無論是在課內的朗讀、背誦中,還是在課外的閲讀積累中,學生對文本的解讀能力都在不同程度上得到了提升。學生的閲讀能力、口語交際能力、習作能力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學生語文綜合素養得到全面提高。學生參加各種徵文比賽,各種知識競賽、演講比賽等屢屢獲獎。

(二)促進了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成績大幅度提高。

參研班級學生豐富的語言積累轉化成了良好的聽説讀寫能力,學生期末考試平均分、及格率、優秀率等各項指標都取得可喜的成績。

(三)促進了參研教師專業發展

課題組教師定期參加學校組織的理論學習和業務培訓,並積極參加外出學習,通過培訓提升了科研組教師理論水平和業務能力。科研組教師利用業餘時間品讀了論著,寫出了心得體會,撰寫了多篇教育教學論文、教學案例。通過教研課、科研展示課、彙報課、青年教師競賽課不斷優化課堂教學藝術,提升理論水平,提高了課堂教學實效。

十一、課題組成員及分工

課題組組長 王琴 負責工作:負責課題的總設計、統籌課題的運作、編寫課題的實施方案、組織課題的教研活動、撰寫課題的學期報告、結題報告、建立課題博客並上傳課題資料。

課題組副組長 李敏 負責工作:負責課題的調研、參加課題的研究、課題的教研活動及報告的理論指導。

課題組成員 韋彬蘭、陳愛妹、王小燕、吉慶紅負責工作:負責課題的調研、負責資料的收集、整理、課題會議記錄、撰寫相關論文、撰寫相關論

【第8篇】中學生的厭學情況的研究調查報告

中學生的厭學情況的研究調查報告

一、調查背景:

隨着“新課程改革”的全面實施,它給無數師生帶來了福音。然而,我們在為素質教育大聲喝彩的時候,同時也為不少青少年憂慮,在教學中我們發現一部分學生缺乏學習的動力,沒有明確的學習目的,對此,教師也在犯難,“這書怎麼越來越難教了”、“學生精力老是集中不起來”。不難看出,“厭學”已成了制約教育教學工作的瓶頸之一。中學生厭學是一個不可忽視的社會問題,如若不加重視,會加劇學生輟學和出走。因此對學生的厭學問題,必須引起重視並進行全方面的綜合治理。

二.研究目的:

通過對國中生厭學現象的調查,對結果進行彙總,分析出國中學生厭學現象的表現、影響及其產生原因,從而尋找正確的解決方法,並幫助學生找到厭學的癥結所在,真正從根本上解決厭學問題,使學生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中去。

三.調查方法

1。對象: 舊寨中學七年級、八年級、九年級學生共203人(其中包括七年級年級85人,八年級年級82人,九年級年級36人)

2。時間:20xx年11月

3。調查方法:採取隨機取樣的辦法,對本校部分學生的厭學情況進行分發調查問卷,隨機問卷調查。

四.結果與分析

(一)。厭學現象在國中生中普遍存在

所謂厭學,就是指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產生了厭倦學習的心理,進而在學習學科課程時,對知識失去了學習的興趣,不再願意學習的現象。

其突出特點如下:

第一,課堂上,大部分學生思想開小差,注意力不集中,或者睡覺,可以説為視上課為坐牢。

第二,有的學生作業幾乎不做,有的學生期末考試在5分鐘完成選擇題,然後就睡覺。

第三,逃學、曠課、外出閒逛、玩遊戲,這是厭學的`突出表現。

(二)。根據調查結果分析來看,國中學生厭學的主要因素有四個方面:

a、學習壓力過重;(約50。7%)

b.基礎太差跟不上,(約36。9%)

成績差的學生,壓力大,畏懼學習,導致越來越差,越差越不想學的惡性循環。個別學生喜歡學習的學科就想學習,而且會學得很好,感覺有意思;不喜歡的學科就不想學習,就不學。學習完全憑興趣和愛好,沒有自覺性。

c、教師枯燥的教學方法(約26。1%)

老師講得太單調,沒有幽默感,把簡單問題複雜化,課堂死板、枯燥、乏味,不吸引學生,激不起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不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d、家長期望過高(約22。2%)

家長望子成龍心切,為了讓孩子取得好成績,在家裏除了學校的作業,另外給孩子安排大量作業,學生因此沒有時間玩耍,從而感到心煩,不想學習。在家長看來,學生只能讀書,不能玩耍,學生學習不好,考試不及格,父母要打、要罵,很少與孩子溝通。

另外:

1。學生感覺學習太單調太無聊(約16。3%)

2。不知道什麼原因,反正不願意學(約16。3%)

3。不喜歡某老師(約11。3%)

通過調查發現大多數學生認為自己學習的原因是為了自己的前途,學習的壓力主要來自於自身,當然學校、家長以及社會也成為許多孩子學習的壓力製造者。有一半以上的學生曾經有過厭學的想法,71.4%的學生認為厭學是正常現象,出現厭學情況時,有接近一半的學生選擇了找信得過的師長和朋友解決。關於如何杜絕厭學現象,有百分之七十以上的學生選擇了找到解決學習的好的學習方法,把學習當做一種樂趣,百分之二十以上的學生選擇了找老師解決。總的來看,影響學生學習的因素很多,導致學生厭學的因素有主觀的,也有客觀的,好多是應該能夠改變的。厭學產生的後果和解決的方法也是千差萬別,但是學生本身大多數還是希望從根本上解決厭學問題,更好地投入到學習中去。

【第9篇】大學生頂崗實習研究調查報告

2017大學生頂崗實習研究調查報告

一、調查目的:

為了真正掌握實習學校對**大學頂崗實習的情況,11月2日至8日,***學校實習三人對國中在校生、各位實習生的指導老師、在校領導及三位實習生進行了調研,對學校進行了全方位的調查和了解,並進行了細緻的分析、整理,形成本調研報告,頂崗實習研究調查報告。

二、調查對象及方法:

1、調查對象

(1)國中學生書面問卷50人,其中七年級13人(男生5人,女生8人),八年級17人(男生10人,女生7人),九年級20人(男生4人,女生16人)。

(2)頂崗實習生書面問卷3人,其中化學專業1人,數學與應用數學2人,均為女生。

(3)指導教師書面問卷3人,其中女教師1人,男教師2人。

(4)學校主管領導書面問卷3人。

2、調查方式:調查問卷

三、調查內容:(調查問卷見文後附件)

四、調查結果分析:

(一)在校生調查結果分析

1、94%的學生認為實習老師的到來增強了他們對學習的興趣,覺得學習生活有新鮮感。而其餘的則覺得沒什麼影響,且覺得沒什麼影響的以男生居多。

2、36%學生認為實習老師上課時候的課堂紀律比平時安靜,但52%的覺得和平時相同,沒多少變化。

3、在實習生的課堂上,58%的學生大部分內容都能夠聽懂,38%的學生都能聽懂,只有個別人大部分聽不懂,一些學生認為實習老師講課能夠放慢語速。

4、在學習生活中遇到困難時,有38%的學生願意向實習老師尋求幫助,其次是向同學尋求。只有12%的願意向班主任或認可教師求助,而剩餘的20%則認為會視情況而定。

5、60%的學生覺得和實習老師在一起很愉快,和實習老師溝通很容易,剩下的40%則感覺和實習老師在一起還可以,覺得老師比較和氣。可以説學生們都比較喜歡和實習老師在一起。

6、大多數在校生希望實習老師有活力,脾氣好,能和自己有更多的交流,希望實習老師能多瞭解自己,和學生沒有代溝。

7、學生們覺得一名好老師應該落落大方,有自信,瞭解學生,上課有意思,能平等的對待學生,想朋友一樣的老師時學生們希望的,實習報告《頂崗實習研究調查報告》。

(二)實習學校主管領導調查結果分析

1、學校主管領導認為實習生的到來為學校多多少少增加了學校管理及後勤保障方面的負擔。

2、主管領導覺得實習生的.到來促進了教師專業的發展,也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3、實習生的食宿及安全問題是學校在接受實習生問題上遇到的最大的困難。

4、參與問卷調查的三位領導一致認為,開學初時實習生進學校實習的最好時間。

(三)實習學校指導教師調查結果分析

1、三位指導教師都認為指導實習生提高了自己的教學能力和教研能力。

2、指導教師在帶領實習生的過程中都認為實習生的班級管理與活動組織能力需要提高。

3、指導教師認為,師範教育應多一些學生實驗的機會,或者同高校建立長期的合作關係來提高實習生的能力。

(四)頂崗實習生調查結果分析

1、三位實習生在實習前都進行了如微格教學訓練、試講、實習動員等準備,為此次的實習充實自我。

2、在實習過程中,實習生在食宿,出行方面都遇到了困難,但在校方的幫助下都得到了圓滿的解決。

3、由於學校經驗不足,實習生的課時未能達到預期的效果,但實習生都在盡力爭取上課。

4、通過本次實習三位實習生都發現,自己在教學基本技能、對教學偶發事件的處理尤其是課堂組織與管理方面還有很大的欠缺,還需要鍛鍊。

五、調查總結

五重安鄉旭陽學校為第一次接納河北師範大學的實習生,以往每學期都會有唐山師範的實習生來校實習一個月左右。為期半年的實習是本學校首次接觸,在對實習生的課時安排及食宿安排上學校都有一定的困難。本學校的學生從七年級開始都會有實習生來給他們上課,對於實習生,他們並不陌生,而這次三位實習老師的到來也給他們帶來了新鮮感,總體來説學生們很喜歡實習老師,都希望能長時間的教自己。在調查中我們也發現,由於對河北師大的頂崗實習瞭解不夠,學校的領導,老師,甚至學生都把此次實習同唐山師範的實習生歸為一類,使實習生及學校在實習過程中都遇到了誤會及麻煩。河北師範大學的頂崗實習支教還需要大力宣傳。

【第10篇】國小生良好習慣的培養和研究調查報告

國小生良好習慣的培養和研究調查報告

——關於升好旗,做好操,寫好字的習慣培養

一、調查目的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説:“播種行為就收穫習慣;播種習慣,就收穫性格;播種性格,就收穫命運。”這一育人哲理道出了培養良好習慣的重要性。俗話説:“積一千,累一萬,不如養個好習慣。”為進一步落實教育部新修訂的《國小生守則》和《國小生日常行為規範》,把素質教育落實到學生日常生活和學習的細節之中,促進學生良好習慣的形成和健康人格的發展,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道德水平。這學期我校一直都致力於學生良好習慣的培養,並制定了方案,每週一個好習慣培養。通過教育實踐活動,孩子們養成了一定的良好習慣。我們發現學生在做好操,升好旗,寫好字方面仍需下功夫。為什麼學生在這幾方面的習慣養成不理想呢?帶着這一問題,我先後對學生、家長進行了調查。希望通過這次調查,進一步瞭解影響學生習慣的主要因素,制定目標。以便在今後的工作實踐中更加有效地發揮育人功能,培養學生良好的習慣,實現我們的育人目標。

二、調查對象及方法

(一)調查對象

此次調查對象分兩類:學生

(二)調查方法:訪談調查

訪談內容主要包括:學生在家、在校的寫字、做操、升旗的行為表現。

三、調查結果

我們對學生的調查所得資料進行統計處理,情況如下:

1、每天在家寫字的姿勢如何:

正確 不正確 不確定

56% 36% 8%

2、在家是否有人提醒、督促糾正錯誤寫字姿勢:

有 無 偶爾

86% 8% 5%

3、你的書寫習慣如何(如書寫姿勢、格式、卷面、專注程度等):

好 一般 不好

91.8% 6% 2.2%

4、學校舉行的每週一升旗儀式:

認真參加且心情激動 參加,無任何感覺 不想參加

79% 19% 2%

5、升旗時是否佩戴紅領巾:

總是佩戴 有時不佩戴 總是不佩戴

98% 2% 0%

6、做眼保操時:

認真做 有時認真做 不想做

75% 20% 5%

四、問題分析與思考

(一)學生升旗、做操、寫字習慣的現狀分析與思考

經過調查,我們發現,在行為習慣方面存在着三個層面的現象,有着良好的行為習慣的佔80.8%,習慣一般佔16%,習慣不良的佔3.2%,從總體看,我班學生在習慣養成方面有着良好的收效,在升旗,做操,寫字三方面都還做得不錯。部分學生在寫字姿勢方面還比較弱,為學生健康發展,這些都是急待解決的問題。“以人為本”的理念告訴我們應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但在調查中不難發現,教師在很多時候都自認為自己的教育是最重要、最合理的,而忽視了與孩子進行心靈的溝通,忽視了孩子的主觀能動性對良好習慣形成的'重要作用。

(二)制定標準

升好旗:1、穿好校服,正確佩戴紅領巾,按時參加升旗儀式。

2、集合鈴聲響後,各班在走廊上站好隊,安靜、整齊有序地進入操場。

3、站立時,挺胸收腹,雙手五指併攏,下垂緊貼褲縫邊。

4、升旗時保持安靜,不講話,不逗打。非少先隊員行注目禮,少先隊員行隊禮。

5、唱國歌時,聲音洪亮、節奏感強。

6、國旗下講話時,保持安靜,認真傾聽,講話完畢要鼓掌致謝。

7、升旗完畢,按指定線路退場,不擁擠、不喧譁。

寫好字:1、三年級及以上同學用鋼筆寫字。

2、寫字時保持安靜,注意力集中,既要有一定速度,又要做到一筆一畫,不潦草。

3、寫字時姿勢端正,兩腳與肩同寬,平放地面。做到“三個一”(眼離本一尺,胸離桌一拳,手離筆尖一寸),要求身體與桌面垂直。

4、寫字完畢,認真整理書本,避免書本出現卷角現象。

做好操:

眼保健操:1、音樂響起,學生立即放下手中的事情,認真做眼保健操。

2、做眼保健操時,閉眼,精神要集中,穴位要準確,用力要適宜,符合節拍。

廣播體操:1、廣播準備音樂響起,各班體育委員迅速組織學生在走廊整隊,安靜、整齊有序地到達指定場地。

2、排隊集合要求做到快而不亂,並迅速呈體操隊形散開,縱橫成一條線。

3、廣播操音樂響起,精神飽滿地認真做操。動作正確到位、優美,與音樂協調一致,真正達到鍛鍊身體的目的。

4、廣播操做完後按指定線路有序退場。

五、採取對策

(一)制定規章制度,培養良好做操習慣

為培養班級學生良好的做操習慣,加強對學生正確做操的訓練。班主任與體育老師聯繫,共同訓練、指導學生做操的動作準確性,同時在思想上讓學生意識到做操關係到一個人的精神面貌,一個班級的風貌,讓集體榮譽感促使孩子們做好操。

(二)重視細節管理,規範學生寫字習慣

針對國小生視力急劇下降的趨勢,我們要注重訓練學生養成正確的讀書和寫字姿勢。無論是什麼學科的課堂,只要孩子們讀書、寫字,任課老師有義務、有責任及時提醒孩子們糾正錯誤讀寫姿勢和讀寫習慣。讀書時,做到手到、眼到、口到、心到;寫字時,做到腰背挺直,胸離課桌一拳遠,眼離書本一尺遠,手離筆尖一寸長,兩腳與肩同寬,平放地面……與此同時,我還多次在班級內舉行了硬筆書法比賽、讀寫姿勢比賽等,如今,學生在課堂上讀寫、坐站聽説的正確姿勢逐步養成,增強了自控能力。

(三)提高思想認識,互相監督升好旗

讓學生在思想上認識到升旗儀式的重要性,知道升好旗一種愛國的表現。為使隊員明確升旗的行為準則,我規定了學生從服裝和紅領巾佩戴,到升旗時高唱國歌的神態,再到行少先隊隊禮時的姿勢、手勢等的要求。並且由班級值日生每週一檢查升旗服裝和紅領巾的佩戴情況,由兩個體育委員監督整個升旗儀式過程中同學們的表現。每週五班隊會時,由學生評選出升好旗標兵。

(四)家校攜手,形成合力

在學校的工作實踐中,我們班主任必須積極地和家長保持密切聯繫,共同創造良好的家校合作關係,才能培養出學生良好的習慣。我與家長聯繫,請他們在家裏督促孩子寫好字,及時糾正孩子們不良讀寫姿勢。同時請家長配合在每週一升旗的時候提醒孩子服裝和佩戴紅領巾。家校攜手共同促進孩子良好習慣的養成。

良好習慣的培養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見效的,教育方式也不是固定不變的,需要我們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因人、因時、因地而異。在今後的工作中,讓學生走走出教室,擔負起班級的榮辱;走出校門一步,擔負起學校的榮辱,走上社會,擔負起社會的榮辱,真正讓好習慣伴隨學生健康發展!

(一)升好旗

紅領巾,胸前系。 齊肅立,行隊禮。

穿校服,操場聚。 演講話,記心裏。

奏國歌,升國旗。 同學們,齊努力。

(二)做好操

廣播操,煉身體。 眼保操,動作準。

聽口令,齊做起。 用力勻,眼更明。

隊列直,動作齊。 好視力,終受益。

(三)寫好字

方塊字,是國文。 身坐正,腳放平。

從小練,正當行。 眼和紙,離一尺。

心要靜,眼要明。 筆握穩,寫工整。

【第11篇】216年學生自主識字能力培養策略研究調查報告

216年關於學生自主識字能力培養策略研究調查報告

216年關於學生自主識字能力培養策略研究調查報告

一、前言

(一)實踐背景

現在是一個信息社會,一個人獲取信息最主要的途徑是閲讀,而閲讀的基礎就是識字量大了,才可能大量閲讀,閲讀量大了,才可能高質量表達。才能主動獲取信息、豐富知識,那麼,保證課內識字教學效率,是保證低年級學生閲讀的重要保證。

再者,識字教學是語文教學的起始階段,是國小語文教學的基礎,識字教學的質量不僅直接關係到孩子閲讀寫作能力,還直接關係到孩子語文素養的提升。新課標規定:國小語文低年級識字教學要讓孩子喜歡學習漢字,有主動識字的願望,認識常用的漢字1600—1800個。這佔六年識字總量的50%還多,識字量如此之大,怎樣化難為易,有效地提高低年級識字教學的效果,探求出既減輕學生負擔又提高識字效率的方法,使學生自主高效地學習,是我們現在急待解決的問題。

(二)可行性分析

本課題符合新課程理念,操作性強,課題圍繞多方面進行調查,容易從不同角度下手進行調查,識字教學是是國小語文教學的基礎,,此課題是解決困擾低年級教師識字教學究竟應該怎麼做的瓶頸問題的有效舉措,對於國小低段識字教學具有重要意義,並將會在一定程度上豐富識字教學理論。綜合以上分析,本次實踐調查具有很大的可行性。

(三)實踐過程

通過對xx縣xx二小低年級的.部分學生的問卷調查,瞭解國小生關於識字興趣、能力的現狀,並能針對這種現狀採取有效的措施,提高學生的識字興趣和水平。

二、調查對象與方法

(一)調查對象

xx縣xx二小二年級隨機選擇50名學生。其中男28人、女22人。

(二)調查方法

1.問卷調查法:xx縣xx二小二年級的學生髮放問卷,問卷共發放50份,回收50份,有效問卷50份,回收率為100%,回收有效率為100%。

2.訪談法:對個別學生進行訪談,瞭解一些問題。

三、現狀及原因分析

調查結果及分析

一、學生對待識字的態度。

表現一:消極、厭惡的態度。問卷顯示,討厭識字的約3%。

表現二:積極、喜歡的態度。問卷顯示,願意主動識字的約81%。

表現三:無所謂的態度。問卷顯示,為識字而識字的約11%。

通過調查和填寫調查問卷的結果發現只有一少部分學生的識字的興趣比較濃厚,也願意通過多種方式自主識字。但絕大多數學生相對來説就比較被動,識字方法單一,為了識字而識字。

綜上所述,學生識字的積極性不高,因為孩子們缺乏興趣,缺乏主動。

二、識字效率不高的原因分析

(一) 學生識字方法過於單一

在教學中發現,學生識字的方法不夠多樣,識字方法只侷限在幾種簡單的識字方法,比如:加一加、減一減、換一換,學生就沒有別的識字方法了,即使教師嘗試着引導學生,編謎語,講故事,但學生的思維還是放不開,這與學生平日的閲讀量少有很大的關係。

(二)教師的識字教學方法過於單一

《新課標》要求教師在教的過程中,要注重看圖學句中識字、歸類識字、隨課文識字等,但在日常的識字教學中,為了教學任務的完成,我們往往採用的更多的是“集中識字”,並把正確的聽寫、默寫生字新詞作為檢測識字效果的最終目標,識字教學的原則沒能很好的在我們的課堂中體現,單調的重複讀、記、寫,這樣就大大減少了學生們的識字興趣,也降低了學生運用生字新詞的能力。

三、回眸

(一)總結

本次實踐調查,聚焦了語文常態課堂教學下師生教學行為,分析瞭解了學生識字效率不高的原因,及現狀,使教師明確了以後的教學方向,清晰了教學思路,也是我們明白在以後的教學中對於識字教學究竟應該怎麼做。

(二)對培養學生自主識字能力的思考

1.轉變教師教的觀念

新課程理念下的教學,應是通過教師的有效行為,取得最佳的教學效果,促進學生有效的發展。在教學過程中以學生感興趣的教學模式來進行組織教學活動,讓學生在愉快的遊戲中潛移默化的進入到課堂教學中去,把枯燥的識字教學變成遊戲活動,這樣既完成了教學任務,也提高學生的識字興趣。

2.用好教材,培養自主識字的好習慣

現行教材中,圖文結合,優美的兒歌,但如何能更好的使用教材,使枯燥的識字課變得生動有趣,是我們應該繼續探索的問題。

3.將識字寫字有機結合

在識字教學中,學生認識常見的基本筆畫、偏旁部首和筆順。我們如何能很好的利用課後的描紅字帖,在探究中感受漢字的形體美,並在“描紅”、“仿寫”和“臨帖”中掌握如何寫好漢字的本領,從而提高識字的興趣,這也是我們需要繼續探索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