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自然環境的調查報告【精品多篇】

欄目: 調查報告 / 發佈於: / 人氣:2.21W

自然環境的調查報告【精品多篇】

環境調查報告 篇一

調查地點:

x城市x小區

調查時間

20xx年10月2日到10月4日

調查人:

xxx

調查內容:

隨着社會的進步,生產的發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們天天可以感覺到周圍環境的變化。有的同學可能生活在一個比較潔淨的環境之中,但也有同學會覺得周圍的環境有不少問題。對生態環境危害最大的是人為造成的各種污染,對不可再生或無法取代的資源的亂採濫用,以及固體、液體、氣體廢棄物的亂仍、亂排,噪聲、地面沉降、植被的破壞、自然環境的破壞等等。

我們天天生活在社區裏,但對它的環境和遭到的破壞有多少了解呢,我們該如何來保護我們居住的社區的環境,通過調查分析對社區的生態環境作出正確的評價,並提出積極有效的建議。此次調查範圍是所在社區各街道,垃圾處理點,人羣聚集點。調查方法是實地調查,問卷調查。

調查目標:

讓人們關注自己社區及周圍的生存環境,從點點滴滴入手,以實際行動為創造美好的社區環境作出自己的貢獻。樹立生態文明觀念,把祖國建設成環境優美、生態良好的美麗家園。

社區主要是指一個人口聚居的地域,在這裏,人們共同居住、生活、學習和工作,組成一個有秩序的空間羣落。在城鎮可以是居民小區、街道及其周邊地區,在非城鎮地區,則可理解為村及農村人口相對集中的區域。本文的社區調查對象是城鎮居民小區。

環境是指與人類生存、發展有密切關係的各種自然因素的總和,主要有空氣、水、陽光、土壤、動植物等等,我們天天生活在這些自然因素之中,和它們息息相關。本主題主要研究社區的生活環境和生態環境。生活環境包括住宅及住宅周圍的空氣、水面、植物、風景名勝、城鎮、鄉村及配套的商業、服務、交通、醫療、學校等設施。生態是指生物在一定的自然環境下生存和發展的狀態,生態環境也就是生物的生存環境,即影響生態系統發展的各種因素,如氣候條件、地理條件、土壤條件、生物條件及人為造成的諸如對空氣、水、植被等的影響。

在調查中,我發現以前的隨處可見垃圾現象明顯減少,但不完全排除,在便道上依稀可見有小包裝袋,很多是由居民行走時亂丟棄的,有的居民把自家垃圾裝入一個大的塑料袋中放在指定外位置,等社區清潔工來處理,我們不得不承認這是一種好方法,但往深處思考,也就不難發現問題的所在之處,食物腐蝕很容易招引來蒼蠅,而且會發出刺鼻的臭味,影響整個社區的形象。不少居民對綠化建設持有滿意態度,但也有極個別居民對所居住區域不滿,居委會管理不當,只顧形式不顧質量的情況大有人在。噪聲污染也需要及時解決。現在很多社區都有健身器材,按耐不住愛玩的心理的孩子們會在飯後集中去健身處,也就無法避免大聲喧譁,其實他們已造成了噪聲污染。100户社區居民中對環境保護認為很滿意的佔3.03%;滿意的佔35.35%;一般的佔41.41%;不滿意的佔19.19%;很不滿意的佔1.1%。不滿意理由,認為污水處理不徹底的佔37.14%;垃圾沒進行無害化處理的佔14.29%:公共場所放養寵物的佔48.57%。

社區環境問題產生的主要原因,是居委會、居民、政府對環境問題重視不足等主觀方面,其中,74.9%的人認為居委會不重視環保,81.4%的人認為人們的環境意識差,75.4%的人認為政府對環境問題重視程度不夠;而環保執法、違法者處罰、環保宣教、環保法規、民間環保組織等規制性方面不足被認為是次要原因,其中,72.4%的人認為目前環保執法不嚴,70.2%的人認為對環境違法者的處罰力度不夠,69.9%的人認為環保宣傳教育力度不夠,66.8%的人認為有關環保的法律法規不健全;經濟發展速度、人口增長速度、消費增長速度等客觀方面則為再次要原因,其中,43.3%的人認為經濟發展速度過快,47%的人認為人口增長過快,48.4%的人認為消費快速增長導致了環境問題的產生。

那如何解決呢?具體方法有:設置有蓋垃圾桶,居民將垃圾扔入桶中,並隨手關好蓋子,防止怪味散發,垃圾由清潔工人定時清理,保證不讓垃圾過多而造成無處可放的現象出現;建一些室內娛樂場所也可作為一個好方法,但它須要投入大量資金;加強保潔隊伍的管理,簽訂片區責任狀,建立長效機制,抓好日常保潔,每月定期對轄區的衞生死角進行清掃,清除亂寫、亂張貼,進一步改善社區環境面貌,保持良好的生活環境;搞好社區環境衞生,保持環境衞生自查制度,制定獎懲制度,每月自查2-3次,定期督查環境衞生管理情況,發揮社區內衞生監督員的作用,督查小區的清掃保潔工作,獎勤罰懶,保證社區內淨化、綠化、亮化、無髒亂差,確保環境整齊乾淨;繼續開展好物業小區的整治工作,引導居民建立業主委員會或管委會,實現居民自治;開展週末勞動衞生活動,發動居民和志願者對轄區的環境進行衞生大掃除,開展好社區綠化環保、植樹護綠活動,做好花圃養護、補植樹苗等。

此外,要重點加強社區服務與社區管理,社區黨支部、居委會應始終堅持用科學發展觀指導社區環境綜合整治工作,站在推進城鄉統籌發展的高度認識社區環境綜合整治,列入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重中之重的惠民工程來抓;着重培養居民的環保意識,結合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把社區環境綜合整治作為落實科學發展觀的一個具體舉措,在轄區內開展多次推進社區環境整治工作專題會,定期舉行大型關於城市社區環境建設宣傳工作,使環保意識深入人心,讓宣傳進入家家户户,大到老人小到兒童,人人皆知。讓人們瞭解到自己環境的重要,從而自覺保護環境,當人們的意識健全時,才會控制自己的行為,是顯而易見的。生活是個人的,而環境是大家的,如果大家都能站在別人的立場看待問題,相信很多矛盾都可化解。

這次調查給我們的感觸很深。環保看似一個很大的社會問題,其實“環保”就在我們每一個人的身邊。只要我們從不折一花到加入環保志願大軍的洪流,也算是我們每一個人為創造山更清,水更藍的美麗世界做一份自己的貢獻。而這一切的前提就是首先在思想覺悟上提高自己,提高自己的環保意識,才能更好的“環保”。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需要做到“五位一體”,生態環境建設不僅是國家大事也是我們每個人應盡的義務,通過制定長效機制,使社區優美、整潔、文明、乾淨、亮麗的生活環境衞生觀念深入人心,形成人人蔘與治理,為社區環境綜合治理貢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並用我們的熱情和真誠,塑造嶄新的美好新社區形象,社區居民個個為環境衞生治理出力的良好格局,樹立生態文明觀念,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努力為生態文明建設貢獻自己的力量,希望我們的社區美麗盎然、我們的國家和諧文明。

自然環境的調查報告 篇二

調查主題:

三明境內自然環境資源情況

調查範圍:

福建省三明市全境

調查時間:

20xx.8

調查內容:

如下

地理位置:

三明位於福建省中部連接西北隅,東依福州市,西界江西省,南鄰德化縣、永春縣,北傍南平市,西南接長汀縣、連城縣、福建漳平市,地處北緯25°30′~27°07′,東經116°22′~118°39′之間。三明市境域以中低山及丘陵為主,北西部為武夷山脈,中部為玳瑁山脈,東南角依傍戴雲山脈。全境總面積22959平方公里;境內峯巒聳峙,低丘起伏,河谷與盆地錯落其間,全境地勢總體上西南部高,北東部低,海拔最高1858米,最低50米。

地質環境:

三明市境域各地史時期之沉積建造、巖漿活動、變形變質特徵及地殼構造運動特徵表明,其地史演變基本上可劃分為六個階段:晚太古代—早元古代;中元古代—晚元古代早期;震旦紀—早古生代;晚古生代—早中生代;晚三疊世—白堊紀;新生代。地層結構發育完整,自下元古界至新生界共有12個系,37個地層單元包括變質巖、侵入巖、火山巖、沉積巖四大巖類。最古老的巖石層分佈於建寧一帶的晚太古代天井坪組,是華夏古陸核的組成部分,代表福建省最古老的巖石層。由於三明地域跨福建省三大構造單元、地質結構上存在四條斷裂帶:沙縣—南日島北西向斷裂帶,途經泰寧、將樂、沙縣、尤溪等地;永安—晉江北西向斷裂帶,途經明溪、永安、大田等地;邵武—河源北北東向斷裂帶,途經泰寧、建寧、寧化等地;政和—海豐北北東向斷裂帶,貫穿尤溪、大田、永安、沙縣及三明城區。

森林資源:

三明素有“綠色寶庫”之譽。境內林木品種繁多,森林覆蓋率達76.8%,活立木蓄積量

1.15億立方米,是全國四個活立木蓄積量超過1億立方米的設區市之一。有單位面積產量居世界之冠的“寧化古杉木王羣”;有世界上面積最大的格氏栲天然林區──三元莘口格氏栲自然保護區和將樂龍棲山、沙縣蘿蔔巖楠木林、永安天寶巖等四個自然保護區,並以珍稀動植物繁多而馳名。是福建省的`重點林區,也是國務院批准建立的全國集體林區改革試驗區,國家林業局確定的全國集體林區林業產權制度改革唯一試點和海峽兩岸現代林業合作實驗區。

水利條件:

三明市全年氣候温暖濕潤,雨量充沛,河流密佈,主要河流有沙溪、金溪、尤溪。全市集雨面積在10平方千米以上的河流有250條,其中集雨面積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75條,都屬山區性河流,水量充沛且季節性變化大,為水資源相對豐富的地區。氣候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多年平均降水量1519毫米~2044毫米,特殊的自然地理條件決定了三明市水旱災害頻繁,防汛抗旱任務繁重。技術可開發的水能資源244.71萬千瓦,2007年末已投產水電192.48萬千瓦,佔可開發水能的78.66%。

礦產資源:

境內已發現金屬和非金屬礦種79個,已探明儲量的礦種49個,大宗的有:煤、鐵、鎢、鋁、錫、錳、重晶石、石灰石、大理石、藍寶石等。

旅遊資源:三明山川秀麗,風光獨特,旅遊資源豐富。主要旅遊風景區有泰寧金湖、將樂玉華洞、永安桃源洞、鱗隱石林、寧化天鵝洞、沙縣淘金山、三明市區格氏栲自然保護區、大佑山、瑞雲洞、將樂龍棲山、尤溪九阜山、建寧金鐃山、閩江源、明溪紫雲,清流九龍湖等。旅遊景點和景區密度居“八閩之最”,擁有中國丹霞?泰寧世界的自然遺產、泰寧世界地質公園兩個世界級旅遊品牌和永安石林-桃源洞、將樂玉華洞為國家4A級旅遊風景區,以及尤溪的宋代理學家朱熹誕生地遺址,泰寧國家一級文物保護單位明代尚書第,永安安貞堡等古建築和寧化石壁村客家祖籍地等;泰寧縣、清流縣分別入選中國縣域旅遊品牌百強縣和中國旅遊生態大縣,泰寧世界地質公園入選中國縣域旅遊品牌10強景區。

農業資源:

三明是福建省主要商品糧基地和農副產品生產基地。三明有九個省定商品糧基地縣,其中有八個縣是國家級商品糧基地縣;寧化、清流兩縣是福建省四大烤煙生產縣之一;建寧蓮子、黃花梨、獼猴桃,尤溪金柑,將樂菌草靈芝、姬松茸,寧化銀杏等土特產品具有較高的知名度;具有當地特色的雞、鴨、兔、牛、羊等畜禽飼養及加工產品已初具規模。

環境調查報告 篇三

生態一般是指包括人在內的生物與環境、生命個體與相同和不同生命羣體之間的相互作用關係的總和。生態文明是人類社會文明的一種形式,是社會物質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在人與自然和社會關係上的具體體現。生態文明以人與自然關係和諧為主旨,在生產、生活過程中注重維繫自然生態系統的和諧,追求“自然--經濟--生態--社會”系統的關係協同進化,以最終實現人類社會可持續發展為目的,是人與社會進步的重要標誌。放眼今日世界,環境和資源問題日益嚴峻。如何建設生態文明,實現人類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是國際社會共同面臨的重大課題。

隨着社會的高速發展、經濟水平的不斷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改善,然而由於人們環境保護意識淡薄,環境破壞日益嚴重,近年來,沙塵暴、霧霾、臭氧空洞、兩極冰川融化等等一系列的環境問題成為了人們關注的焦點,也影響着人們的生活,農村面貌也日新月異。當然有好的一方面,農村經濟有了很大的發展,農民的生活更加富裕,但發展的同時也帶來了一些發展中必須引入的問題。由於我國大部分地區屬於農村,且農村居民文化程度較低,環境保護意識較差,所以,農村地區的生態環境也具有代表性。

正好藉此暑期社會實踐的機會,本人對農村當地的生態環境問題做了一些調查,瞭解了一下我們當地的生態環境情況。下面就從垃圾處理、污水及廢氣排放三個方面對調查的結果進行簡單的總結:

第一,垃圾污染。很多農村現在越來越髒,以前農村的生活垃圾是完全自然循環,而現在隨着農村消費水平的不斷增高,農村垃圾越來越多,並且很多農村都沒有很好的垃圾處理系統,導致垃圾隨處亂倒。農村地區不同於城市,道路雖然已經基本上實現了硬化,但道路上沒有設置垃圾桶,這就造成了農村的道路上以及道路兩邊隨處可見各種生活垃圾,甚至路邊也成了垃圾堆。雖然近年來有所改善,但存在問題仍然很大。

第二,污水污染。農村沒有完善的污水排放和處理設施,所以大多數生活污水都會排進附近的河道和渠裏,這就造成了對河流的污染,同時還有一些非法的小型工廠由於不能在城市建而把目標轉向城市,這也導致了農村的工業污染越來越嚴重,排放出的未經處理的污水,既造成了水污染又造成了土壤污染。據我們當地村民表示,我們附近有一處製藥廠,污水未經處理流入村民玉米地,導致大片玉米苗死亡,給村民造成了經濟損失。

第三,廢氣污染。農村由於沒有固定的垃圾集中處理的地方,大多數人會選擇將垃圾進行露天焚燒,這對環境造成了極大的影響;其次,雖然政府已經明令禁止焚燒農作物秸稈,但還有少數人違反規定。隨着經濟發展,各種工廠從城市遷向農村,在農村工業化的同時,各種廢氣的不合理排放也對當地的空氣造成了惡劣的影響。比如,我們本地槐芽鎮附近有一處澱粉廠,據村民反映,以前澱粉廠都是白天排污,導致方圓幾裏內的空氣裏伴有一種惡臭,嚴重影響了人民生活,來當地羣眾向政府反映後,政府規定此廠只能在晚上排污,雖然白天有了改善,但治標不治本,隱患仍然沒有消除,在晚上和陰雨天,空氣中便會瀰漫着一股惡臭,影響着附近周圍人們的健康生活。

通過本次實踐調查,我對農村的生態環境情況已經有了大致的瞭解,也發現了很多問題,這需要我們積極宣傳環保知識,幫助我們身邊的人提高環保意識,每個人動起手來,從一點一滴做起,保護我們的家園。同時,政府也要頒佈相應的規定來規範人們的行為,以強有力的手段來保護環境,讓我們賴以生存的家園變得更加綠,更加美好。

同時,通過本次實踐調查,我也認識到了,有些事情只有我們動手去實踐了,才能真正的瞭解,正所謂實踐出真知也。而且,這樣的社會實踐也提高了我們發現問題、思考問題並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了我們的綜合能力,不管是對我們的學習還是對我們以後的工作都有很大的幫助。我們以後應當多進行這種社會實踐,提高自身能力,為我們以後走上工作崗位

打下堅實基礎,做一個對社會和國家有貢獻的人。

環境調查報告 篇四

前言

隨着社會主義現代化、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建設進程,農村的建設規模迅速擴大,農民經濟也得到相應的發展。但在人們感受和諧社會建設帶來的喜悦的時候,農村環境污染問題也應運而生,由於長期受到忽視,農村環境問題越發明顯,令人堪憂。有些環境問題甚至已經危及到農民的生存問題,因環境污染而引發的疾病是最嚴重的問題之一,這些問題種種有悖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和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根本目的。據我的調查,農村環境污染主要表現為畜禽養殖污染,農藥、化肥污染和生活污染,其中農業畜禽養殖和生活垃圾是目前造成我所在的城市周邊農村環境日益惡化的最主要原因。由於我國農村污染治理體系尚未建立,環境污染不僅將小污變大污,而且已經小污成大害,給作為弱勢產業的農業和弱勢羣體的農民帶來了顯著的負面影響:中國農村有將近四分之一的人口喝不上乾淨的水,其中超過二分之一是由於非自然因素導致的飲用水源水質不達標;中國農村人口中與環境污染密切相關的惡性腫瘤死亡率逐步上升。對於很多排除在醫療保障制度之外的農民,這是極大的威脅。因此,在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和社會主義新農村這一惠及廣大農民羣眾的民心工程的時候,千萬不能忽視農村的環境問題。為了進一步宣傳黨中央關於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有關政策,實踐“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思想,瞭解農村環境現狀,發現農村環境問題,更好的改善農村環境,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我個人,針對我村環保問題進行了走訪調查。

一、調查對象與方法

(一)調查對象

20xx年8月11—17日七天時間在本村進行走訪式調查。

(二)調查方法

本次調查通過口頭敍述和觀察方式展開。隨機訪問40人,獲得較客觀真實的原始材料。

二、調查結果與分析

(一)我村的環境問題

1、畜禽養殖污染問題

我家在xxxxxx的一個村莊,近年來農村畜禽養殖得到較快發展,給環境帶來了沉重壓力,尤其是村頭的養殖場。在這個養殖場中有兩千多隻家畜,畜禽糞便未得到利用就直接排放,造成嚴重的河流污染。許多小型型畜禽養殖場缺乏處理能力,將糞便隨意堆放。這些糞便進入水體或滲入淺層地下水後,使水中的其他微生物無法存活,從而產生嚴重的有機污染。畜禽糞便經自然晾曬,臭氣熏天,蚊蠅滋生。若有下雨天,水就溝內四處橫流,以致地下水源遭受嚴重污染,這不僅造成村民飲水困難,而且給村民健康也帶來嚴重威脅。這些已造成政府不投入巨資就無法治理的被動局面。

2、農藥、化肥污染問題

為了防治植物病蟲害,全球每年有460多萬噸化學農藥被噴灑到自然環境中。農藥散逸於土壤、空氣及水體之中。環境中的農藥在氣象條件及生物作用下,在各環境要素間循環,造成農藥在環境中重新分佈,使其污染範圍極大擴散,致使全球大氣、水體、土壤和生物體內都含有農藥及其殘留。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農業得到了迅速發展,但這種發展主要是依靠化肥、農藥等化學物品投入的大幅度增長,導致土壤有機質降低、肥力下降。化肥的不合理使用,還會對大氣造成污染,氮素化肥淺施、撒施後往往造成氨的逸失,硝態氮在通氣不良的情況下進行反硝化作用,生成氣態氮而逸入大氣,對大氣造成污染。農藥的大量使用還會造成生態平衡失調,物種多樣性減少,使農村本來就較脆弱的農業生態系統更加脆弱。在使用殺蟲劑時,一些農業害蟲的天敵也由於食物鏈的關係或直接毒害而大量死亡,破壞生態平衡。近幾年由於農藥的使用在我村每年玉米上都有大量的蝸牛橫行,這種現象又迫使農民使用更強的農藥來提高產量。

3、秸稈焚燒污染問題

現如今人們的生活水平好的,大部分人家不再用秸稈當柴火改用天然氣,在田地中的秸稈就沒有了作用,又礙於下季莊稼的生長,村民們就果斷的將其焚燒,造成大氣污染,嚴重影響其生活質量。

4、生活污染問題

隨着經濟的快速發展農民的生活水平有了顯著地提高,但隨之而來的是生活垃圾數量越來越多,據我粗略計算村上每家兩天產一袋垃圾,一共有200家左右30天就能把一個3米深10米寬15米長的坑填滿。農村生活垃圾的成份也呈多樣化的趨勢,

除了常見的塑料製品外,有機磷成份也明顯增加。沒有最基本的垃圾填埋處理場地,村頭的小河成了垃圾的天然排放場,經過雨水的洗禮以及太陽的照射發酵產生刺鼻的難聞氣味。

(二)對我村環境問題的分析

1、農民的環境保護意識薄弱從走訪中可以發現,對環境保護知識的瞭解程度:有1/10的人非常瞭解,有1/5的人表示瞭解一些環境保護知識,,2/5的人表示不太瞭解,3/10的人沒有概念;對環境保護重視程度:在看新聞是,如果遇到有關環保方面的報到時,有極少的人會很認真的看、聽,大部分人充耳不聞;對保護環境的認識程度:1/5的人認為是每一個人的事,自己也有一份責任,1/2的人表示是政府的事,1/5認為是環保人員,還有1/10的人不知道。農民的環境保護意識非常薄弱。一方面,由於受傳統觀念影響,温飽即足,只顧眼前利益,沒有長遠打算;另一方面,農民的文化水平低,農民的環境意識和維權意識普遍不高,對環境污染和破壞的危害性認識不足,即使認識到環境的危害性,也不知自己擁有何種權利、如何維護自己的權益。

2、農村基層組織對農村環境治理工作的緊迫性和重要性認識不足

重經濟發展輕環保的思想依然存在,對環境治理工作缺乏長效管理。同時,農村環境治理工作又是一項工作難度大、資金投入多的公益工作,經濟效益的相對較低和獎勵機制的欠缺,直接造成治理資金投入的不足,制約了治理工作的開展。

3、農村環境污染呈多元化。

農村環境污染呈多元化特點,由過去單一的生活垃圾向生活垃圾、建築垃圾、工業垃圾轉變。

4、環保機構不健全,管理力量薄弱

加強鄉鎮環保機構建設意義重大,尤其是在履行環境保護的行政管理和執法、專攻整治、環境投訴調處、環境宣傳等工作中,鄉鎮環保機構將發揮不可替代的作用。主要體現在:一是設立鄉鎮環保機構,是健全環保監管組織體系,是環境保護工作重心下移、向農村延伸的有效途徑。二是設立鄉鎮環保機構,將強化鄉鎮環境保護監控和對環境違法行為的查處力度。實施了面對面監管,增加了監管頻次,彌補了監管空白,有效打擊了環境違法行為。三是設立鄉鎮環保機構,能有效地提升對基

層環境事故和環保糾紛的調處能力。一些因環境問題引起的社會矛盾在基層得到了及時調解,羣眾環境信訪處理滿意率增高,同時避免由於情況不掌握,與羣眾溝通不及時而使矛盾激化,引起提供了工作方便,提高了環保部門的服務和公眾形象。五是設立鄉鎮環保機構,在擴大環保宣傳面,切實提高了全社會的環保法制觀念和環保意識有積極作用。

5、治理模式不適

治理模式不適導致農村污染治理效率不高。農村的三類環境污染,套用解決城市污染和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污染的主要手段——末端治理,都存在着技術、經濟上的障礙。

三、建議

(一)垃圾處理應列入村鎮規劃,在農村設立垃圾中轉站,定時定點定人治理村頭垃圾。加大投入,落實責任,實行“户集、村收、鎮(村)處理”的垃圾處置模式。在遠離交通要道地點,設立臨時垃圾箱、垃圾桶,配備專職的保潔員和專用垃圾車,定時、定點、集中清理。其次,建立市場化運作的處理機制。按照“誰污染、誰治理、誰付費”的要求,實行環衞設施有償服務,明確垃圾收費相關事宜,在使垃圾得到有效減量的同時,彌補財政投入的。不足。第三,制定農村環境衞生及垃圾處理管理辦法,將農村環境衞生管理工作納入制度化、規範化;讓“保護環境,人人有責”的環保理念成為村民的自覺習慣。第四,推廣先進、綠色農業科技,引導農民科學合理的發展經濟。大力推行農村沼氣建設,既可消除部分垃圾,又可以解決生活用能,還可以有效地促進種植業和養殖業的發展,解決農村環境污染,促進農民增收。第五,生活垃圾分類處理,綜合回收利用。對食品類廢物,經生物技術就地處理堆肥;對各類有毒有害垃圾進行安全處理;對難以回收的廢棄物,採取衞生填埋,以減少對水源、土壤、空氣的污染。

政府應該加大宣傳環保的力度,將農村污染防治作為一項長久的重要工作。,各村要高度重視環境治理工作,落實專人負責,建立長效保潔隊伍,確保村道、河道清理保潔的正規化。

(二)合理佈局畜禽養殖場,治理畜禽養殖場糞便污染。應該多派些農業技術推廣人員到鄉村去,給村民推廣普及畜牧方面的知識,大力推廣科學合理的畜禽養殖和處理技術,對畜禽養殖場必須要有一定的綜合利用和污染處理設施,實現畜禽糞便全部綜合利用。

(三)科學合理施用農藥、化肥、植物生長調節劑等農用化學物質,治理農村化學污染,大力推廣科學施肥施藥。培育和發展有機食品、無公害食品和綠色食品。引導農民形成“綠色”的生活和生產方式,使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相協調。

(四)嚴格落實目標責任管理。把秸稈禁燒及綜合利用納入鄉鎮(街道、開發區)政府責任目標,實行明確的目標責任管理制度。確保全村“不燒一把火,不冒一處煙,不毀一棵樹,不被國家衞星監控到一個火點”。進一步加強秸稈綜合利用,確保全村秸稈綜合利用率達到95%以上。

結束語

地球是我們賴以生存的環境,經濟的快速發展致使環境問題日趨嚴重。保護環境歸根結底是基於保護地球上日益枯竭的資源,保護我們生存發展的最起碼條件。政府為了保護環境,採取了許多措施,環境保護也取得了突破。真正做到自覺長久地保護環境,保護資源,還有許多工作在等待着我們去做。通過調查讓我明白到樹立起環村民的環保意識是重中之重。要讓大家都認識到,保護環境與資源和我們每個人息息相關,保護環境不僅是關乎子孫後代的千秋大業,而且已經直接關係到人類社會的生存。政府部門對環境保護有重要的責任,而每個人對此更是承擔了更為直接、更為具體的責任。只要我們從自己身邊做起,從小事做起,共同努力,持之以恆,就能為社會、也為自己留下一片碧水藍天。

環境調查報告 篇五

調查

我對吉首市菜市場、武陵山天橋周圍和文藝路進行了調查。

(1)我首先來到了菜市場,我發現這裏的環境衞生受到了很大的破壞,地上到處是爛菜、爛葉堆積在一起,發出異味,影響了市民的生活環境和健康,不要的'東西都往地上扔。

(2)之後我又來到了武陵山天橋,我走上天橋發現上面有很多大小攤,有的賣菜、有的賣糖、還有的賣紅薯。造成了行人對這些有不良的反應。

(3)我最後來到文藝路,走在文藝路街道上,我發現有很多花店的商人把花放在街道上,佈置婚車,把車停在街道上,造成行人不通,還把剪掉的葉子花瓣隨意丟撒,影響了環境,還發現有些出租車在三岔路口亂停亂放亂掉頭的現象,造成了堵車、出車禍的事故。我還發現路邊的公共設施和環境也受到了破環。因此我進行了進一步的分析。

分析

經過專研,發現以前的環境衞生和文明行為都很好,公共設施非常齊全,路邊樹木也很多,而且樹木也長得很好,既耐寒又耐旱,應該不會出現什麼不良現象的,為什麼現在的城市環境和市民的行為受到了破環呢?經過觀察我做出了結論。

結論

我發現城市環境衞生和市民行為發生不良的現象那是因為:

(1):有些小攤販賣菜時為了方便,就把爛菜爛葉隨意丟撒,時間長了就會發出異味,既影響了環境又影響了市民的健康。

(2):有些小攤販為了躲避城管,就到天橋上賣東西,其實這樣自私的行為不僅會讓自己受到傷害,還會影響其他市民的生活環境。

(3):花店的人為了圖自己的方便就把剩餘的葉子、花堆到街道,佈置婚車還停放在馬路上,才造成了堵車的現象。

(4):出租車為了方便就亂停亂放亂掉頭,還闖紅燈,所以才造成了堵車、出車禍的事情。

(5):市民也有責任,把衣服賽在樹上,使樹根受到擠壓,樹枝折斷,才會造成樹木的死亡。有的市民還亂扔垃圾、西瓜皮、香蕉皮,這樣環境受到了破環,他人如果踩到摔傷,自己就要有應付的責任。因為這些不良的現象,所以我才提出瞭如下的建議。

建議

一、愛護環境,做到不亂摘,不亂丟,不亂吐的行為。

二、保護綠化,每人種一棵樹,如果損壞幾棵樹,就要種幾棵樹。

三、攤販不亂擺,商人不自私,要保護城市、國家的利益。

四、保護公用設施,不損壞,要愛惜,如有損壞,應該要照價賠償。

五、遵守交通規則,不闖紅燈,不超車,酒後不駕車,以免發生事故。

六、有關部門應當負起重大的責任,做好防護措施,共同保護我們的城市!

人民的城市人民建,我們要做文明人,共同保護我們的家園,我們的國家!

環境調查報告 篇六

我的家鄉古丈有一條小河叫古陽河。河水清澈見底,河內有許多小魚小蝦。岸邊的楊柳倒映在平靜的水面上,給河流增添了不少情趣!這條河是我們最喜歡去的地方。但是這幾年河水不再清澈了!水很黑,上面漂浮着很多垃圾,死魚的白色肚子漂浮在河上,散發出一股難聞的氣味。清澈的河水失去了它的美麗。河水是怎麼變成這樣的?為此,我調查了這條河的污染情況。

調查和調整

我先去河邊調查。我視察了周圍的環境,垃圾多的地方,垃圾少的地方,拍了照片。我問了一下沿河居住的居民,他們説污染源在河的上游。我還對上游的造紙廠進行了實地調查。

分析

我從調查中發現,新建造紙廠和集貿市場有大量污水流入河流。雖然這兩個地方對我們的生活很方便,但它們污染了河流。河流流經古丈縣,沿河居民眾多,污染嚴重。

結論理論

河流污染的主要原因有:

1、據我調查瞭解,工業廢水和生活垃圾未經專業處理直接排放,導致河水污染嚴重。

2、市場管理不嚴格,很多商販亂扔垃圾,造成大量垃圾入河污染河流。

3、一些濱江居民環保意識差,把一些垃圾扔進河裏,也造成了河流污染。

這些事實告訴我,被污染的河流大多是人為因素造成的。

施工方案

管理部門應與造紙廠和市場簽訂協議,使造紙廠能夠增加污水處理設備,市場能夠加強環境保護管理。另外,在河流周邊的居民區宣傳環保知識,讓大家自覺保護環境,保護河流。

環境調查報告 篇七

一、問題的提出

新聞中經常會有“現在的環境越來越差”等話語出現,走在大街上也經常會有垃圾,所以,我想調查一下現在的環境為什麼會這麼差。

二、調查方法

1、看新聞、查電腦,瞭解為什麼會有許多環境問題。

2、通過多種途徑,瞭解蒐集解決的辦法。

三、調查情況和資料整理

環境污染的發生 如果排放的物質超過了環境的自淨能力,環境質量就會發生不良變化,危害人類健康和生存,這就發生了環境污染。

環境污染的分類 按環境要素分 :大氣污染、水體污染、土壤污染。按人類活動分:工業環境污染、城市環境污染、農業環境污染。按造成環境污染的性質來源分:化學污染、生物污染、物理污染、固體廢物污染、能源污染。

怎樣解決環境

污染的問題 我們可以通過生物淨化來解決。生物淨化是指生物體通過吸收、分解和轉化作用,使生態環境中污染物的濃度和毒性降低或消失的過程。在生物淨化中,綠色植物和微生物起着重要的作用。

四、結論

1、當前的污染情況非常嚴重,我們必須要注意,需要讓天空重新蔚藍,讓空氣重新清鮮,讓地球不再哭泣!

請大家一定要多多注意環境衞生,讓我們一起,愛護地球!保護地球!

自然環境的調查報告 篇八

摘要

海岸帶是海陸交替的過度帶,其生態系統具有明顯的脆弱性,比較容易受到認為的影響。人類作為海岸帶“社會生態系統”的活動主體,在開發利用海岸帶的同時,必然會對海岸帶的環境造成一定的影響。青島市地處山東半島的東南部,面向南海水域,海域廣闊,海岸帶資源豐富,海洋產業發展迅速。但隨着沿海城市化進程的加快、海洋經濟的迅速發展以及沿岸不合理的開發利用,海岸帶 所面臨的壓力愈來愈大。

良好的海岸帶環境是社會經濟持續發展的基礎,海岸帶在國家經濟和經濟發展中的關鍵作用,使得海岸帶環境管理變得至關重要。研究海岸帶環境管理模式的目的在於提出與所採用的目標和制度相協調的海岸帶環境管理措施。

一、引言

海洋是地球自然生態系統的重要組成成分,在維護自然生態平衡中發揮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海岸帶是大陸和海洋之間的一個重要交界面,是地球表面最活躍的地區,也是資源與環境條件最為優越的自然區域,是保證人類可持續發展的基礎。

當今世界正面臨着人口、資源、環境三大問題。隨着人口的急劇膨脹、能源消耗的日益增多和環境污染的加劇,陸地生存空間受到越來越大的威脅,人類開始將目光轉向海洋,開發利用海洋的浪潮持續高漲,海岸帶地區已成為沿海各國經濟發展的中心區域,所面臨的生態壓力也逐步增大,亟待加以有效調控,實現社會經濟和環境的協調發展。

二、青島海濱地域介紹

青島海濱風景區位於青島市區南部沿海一線,東西長約25公里,南北寬約3公里。陸地包括青島山、信號山、觀象山、太平山、八關山、小魚山及南側區域。海域則有團島灣、青島灣、匯泉灣、太平灣、浮山灣等海域及所含島、礁、海灘等。主要風景遊覽區有八大關景區、八大峽景區、太平山景區和太平角景區。主要風景點有棧橋、魯迅公園、小青島、小魚山、百花苑、匯泉廣場、五四廣場、音樂廣場、燕兒島公園、第一、二、三、六海水浴場及海濱觀光大道――東海路、香港路等。

從20世紀初開始,青島由一處軍事重鎮、商埠逐步發展成為城市。並以其優美的自然環境、適宜的氣候成為當時國內最早的避暑勝地。二、三十年代,國內一大批學者、文化界人士雲集青島,使得青島成為當時中國的文化重鎮。同時,國內的達官顯貴及外國商人也進入青島,活躍了青島的工業、商業和建築業。不同國籍、不同地域的文化在這裏產生碰撞和融匯,為青島初期的城市建設構築了特定的理念:半個多世紀中,“碧海、藍天、綠樹、紅瓦、黃牆”及依山就勢、鱗次櫛比的優美建築成為青島獨佔鰲頭的風光特色,青島海濱因此也成為享譽海。

三、海岸帶環境管理的基本概念和理論

1、海岸帶的基本概念

海岸帶是指現在海陸之間相互作用的地帶。也就是每天受潮汐漲落海水影響的潮間帶(海塗)及其兩側一定範圍的陸地和淺海的海陸過度地帶。

海洋和陸地相互作用的地帶。即由海洋向陸地的過渡地帶。世界海岸線全長44×104km,它是陸地和海洋的分界線。由於潮位變化和風引起的增水-減水作用,海岸線是變動的,水位升高便被淹沒、水位降低便露出的狹長地帶即是海岸帶。

現代海岸帶包括現代海水運動對於海岸作用的最上限及其鄰近的陸地,以及海水對於潮下帶岸坡剖面衝淤變化所影響的範圍。中國在進行海岸帶調查時,規定調查範圍為:由海岸線向陸方向延伸10公里左右,向海至水深10~15米等深線處;在河口地區,向陸延伸至潮區界,向海方向延至渾水線或淡水舌。

2、海岸帶環境管理的基本概念

環境管理是通過對人們自身思想觀念的行為的調整,以求達到人類社會發展與自然環境的承載能力相協調。就是説,環境管理是人類有意識的自我約束,這種約束通過行政、經濟、法律、教育等手段來實現,它是人類社會發展的根本保障和基本內容。環境管理的目的就是通過對可持續發展思想的傳播,使人類社會的組織形式、運行機制以至管理部門和生產部門的決策、計劃和個人的日常生活等各種活動,符合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要求,並以規章制度、法律法規、社會體制和思想觀念的'形式體現出來。具體説來,就是創建一種任務應該是轉變人類社會的一系列基本觀念和調整人類社會的行為。

海岸帶管理是政府對海岸帶地區以及有關的研究、開發利用活動的計劃、組織和控制活動。《中國海洋21世紀議程》關於綜合管理的定義是,從國家的海洋權益、海洋資源、海洋環境的整體利益出發,通過方針、政策、法規、區劃、規劃的制定和實施,以及組織協調,綜合平衡有關產業部門和沿海地區在開發利用海洋中的關係,以達到維護海洋權益,合理開發海洋資源,保護海洋環境,促進海洋經濟持續、穩定、協調發展的目的。海岸帶綜合管理的根本目標是實現海岸帶和海域的可持續發展,具體目標是:

(1)形成一種與傳統管理不同的綜合管理方法,實現部門之間協商的管理體制;

(2)通過防止生態破壞和過度發展,保護生態過程、生命支持系統和生物多樣性;

(3)促進資源的合理開發和持續利用。

綜上所述,海岸帶環境管理就是指以海岸環境自然平衡和持續利用為目的,通過行政、經濟、法律和教育等手段,協調海岸帶資源和空間的開發利用,維護海岸帶的自然生態平衡,防止、減輕和控制海岸帶環境破壞、損害和退化的行政行為。海岸帶環境管理的根本目的是保障或維護海岸帶環境這一“公共物品”對人類的生存和發展的支持力,其基本途徑或基本方法是使依賴海岸環境的支持而獲益的各方,能在確保環境承載力不受損的前提下,經過協調和規範,採用恰當的經濟行為。

四、青島市海岸帶現狀及現行環境管理模式

環境始終是決定海岸帶社會生態系統物質循環的基本因素,是決定海岸帶社會生態系統可持續發展的關鍵因素。因此,瞭解海岸帶環境管理的現狀,首先應當瞭解海岸帶的環境現狀和開發狀況。

1.青島市海岸帶環境現狀

青島市地處山東半島東南部,位於119030’~120000,E、35035’~370097N之間,市區將膠州灣環抱其中且依水而長,即墨、膠州和膠南三市瀕臨海岸,平度和萊西兩市處於內地。海岸帶大陸陸域總面積5965.46km2,其中,市區面積為1102km2,所轄膠州、即墨、膠南三市面積為4863.46km2。大陸岸線長730.64km,佔山東省岸線的四分之一強。

(1)地形地貌

青島為海濱丘陵城市,屬華北台地的一部分。地勢東高西低,南北兩側隆起,中間低凹。海岸帶地區山地主要分佈在即墨市東部、膠州市南部、膠南市北部和中部、以及嶗山區東北部,主要有2個山系,即東南的嶗山山脈和南部的大珠山、小珠山、鐵橛山等組成的膠南山羣。市區的山嶺有浮山、太平山、青島山、信號山、伏龍山、.貯水山等。

全市海岸分為岬灣相間的山基巖岸、山地港灣泥質粉砂岸及基巖砂礫質海岸三種基本類型。

(2)氣候

青島地處北温帶季風區域,屬温帶季風氣候。市區由於海洋環境的直接調節,受來自洋麪上的東南季風及海流、水團的影響,具有顯著的海洋性氣候特點,空氣濕潤,雨量充沛,温度適中,四季分明。據1898年以來百餘年氣象資料統計,市區年平均氣温12.7℃。全年8月份最熱,平均氣温25.3℃:1月份最冷,平均氣温一0.5℃。年平均降水量為662.1mm,降水的年變率為62%。年平均降雪日數只有10天。年平均氣壓為1008.6hPa。年平均風速為5.2m/s,以南東風為主導風向。年平均相對濕度為73%。青島海霧多、頻,年平均濃霧51.3天、輕霧108.2天。

環境調查報告 篇九

一、調查目的

福建省福州市平潭縣是我美麗的家鄉,它是個四面環海的小島。海峽兩岸建設以來,平潭縣的經濟和交通有了很大的發展。然而經濟的發展、給我們周圍的自然環境帶來了巨大的影響。作為家鄉的一員,我們熱愛自己的家鄉,關心自己周圍的環境,因此我們利用休息時間對縣裏的環境污染狀況展開了一系列調查,希望藉此瞭解家鄉的環境現狀,找到改善家鄉環境的對策,響應建設美麗中國美麗家鄉的號召,為家鄉的環境保護事業盡一份力。

二、調查過程及結果

此次調查活動我們採取了多種方式,多方面收集資料和數據,儘量獲得第一手資料,力求真實和準確反映事物的本來面貌。在縣裏選點實地觀察;走訪了縣裏的一些居民,瞭解了居民對環境污染的認識及對其污染危害的看法。要想全面反映一個地區的環境污染現狀並做出準確評價是很困難的,限於我們自身的能力,我們對家鄉的環境現狀、影響、趨勢做出一些粗淺的評價。

(一)實地觀察過程及結果

本次實地調查,我們進行了大氣和水污染狀況調查。觀察表明,平潭縣大氣狀況尚屬良好,晴天時大氣能見度比較高。個別地方存在着一定程度的水體污染。

(二)調查結果

據調查,很多人認為,目前平潭縣的環境大大不如十年前了,存在着一些問題,如河水存在一定的污染,有些時候縣裏的空氣質量也不能盡如人意等等。被訪者普遍認為,確實應該加大力度、採取措施來加強對環境的保護和治理,被訪者就如何保護我們的環境紛紛提出了意見和看法,他們也表示願意從自身做起,參與到環境保護工作中來,為把我們平潭縣建設得更美儘自己的一份力量。可見人們對周圍的環境還是十分重視的,他們的環保意識也是很強的。

通過這次調查,我們瞭解到:隨着工農業生產的迅速發展,為人類創造了前所未有的巨大物質財富的同時,也使環境付出了沉重的代價。生態破壞、環境污染對人類生存和發展已經構成了嚴重威脅。解決環境問題已成為刻不容緩的重大任務。改變目前這種環境狀況,光靠環保部門的努力是遠遠不夠的,還必須提高我們大家的環保意識。環境的污染和破壞不是一個人造成的,保護環境也應該是全社會的行為。我們每個人都有保護環境的義務。

(三)改進意見

為此,我們建議從我們自己做起,從一點一滴小事做起,要做到:強化責任,密切配合,完善農村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綜合決策。一是強化各部門對本行業和本系統有關農村環境保護的責任;明確資源開發單位、法人的生態環境保護責任,對各個環保責任主體實行嚴格的考核、獎罰制度;各級政府和村組要編制生態環境規劃,把生態環境保護和建設納入經濟社會發展的長遠規劃和年度計劃。二是各部門要積極協調配合,通力協力,從全局和戰略的高度,積極配合,建立長效工作聯動機制,形成分工明確,協調有力,齊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加強基層環保力量,強化農村環保輿論引導。

逐步設立農村基層環保機構,在鄉鎮政府建立環保檢查員制度,不斷加強農村環境監管能力;開展多層次、多形式的農村環境保護知識宣傳教育,樹立生態文明理念,提高農民的環境意識,調動農民參與農村環境保護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推廣健康文明的生產、生活和消費方式

要把資源消耗、環境損害、生態效益納入經濟社會發展評價體系,建立體現生態文明要求的目標體系、考核辦法、獎懲機制。建立國土空間開發保護制度,完善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水資源管理制度、環境保護制度。深化資源性產品價格和税費改革,建立反映市場供求和資源稀缺程度、體現生態價值和代際補償的資源有償使用制度和生態補償制度。積極開展節能量、碳排放權、排污權、水權交易試點。加強環境監管,健全生態環境保護責任追究制度和環境損害賠償制度。加強生態文明宣傳教育,增強全民節約意識、環保意識、生態意識,形成合理消費的社會風尚,營造愛護生態環境的良好風氣。

全面促進資源節約。節約資源是保護生態環境的根本之策。要節約集約利用資源,推動資源利用方式根本轉變,加強全過程節約管理,大幅降低能源、水、土地消耗強度,提高利用效率和效益。推動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控制能源消費總量,加強節能降耗,支持節能低碳產業和新能源、可再生能源發展,確保國家能源安全。加強水源地保護和用水總量管理,推進水循環利用,建設節水型社會。嚴守耕地保護紅線,嚴格土地用途管制。加強礦產資源勘查、保護、合理開發。發展循環經濟,促進生產、流通、消費過程的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

相信通過我們大家的共同努力以及這次調查問卷,我們的家園會變得越來越美好。讓我們以這次活動為新的起點,為保護環境、保護地球家園而行動起來吧!

xx市xx鎮xx村是我美麗的家鄉,村內有條小河,養育着當地人民。改革開放以來,xx村經濟和交通有了很大的發展。然而經濟的發展、給我們周圍的自然環境帶來了巨大的影響。作為家鄉的一員,我們熱愛自己的家鄉,關心自己周圍的環境,因此我們利用休息時間對村裏的環境污染狀況展開了一系列調查,希望藉此瞭解家鄉的環境現狀,找到改善家鄉環境的對策,為家鄉的環境保護事業盡一份力。

三、調查過程及結果

此次調查活動我們採取了多種方式,多方面收集資料和數據,儘量獲得第一手資料,力求真實和準確反映事物的本來面貌。在指導老師的帶領下,在村裏選點實地觀察並採取水樣;到幾家企業調查了排污及治理情況;走訪了村裏的一些居民,瞭解了居民對環境污染的認識及對其污染危害的看法。要想全面反映一個地區的環境污染現狀並作出準確評價是很困難的,限於我們自身的能力,我們對家鄉的環境現狀、影響、趨勢作出一些粗淺的`評價。

(一)實地觀察過程及結果

本次實地調查,我們進行了大氣和水污染狀況調查。觀察表明,唐坪村大氣狀況尚屬良好,晴天時大氣能見度比較高。個別地方存在着一定程度的水體污染。如附近河段水色渾濁,散發出臭味,水樣ph值測定表明,其ph為酸性。通過查閲資料我們瞭解到,污水直接排入河道和水體造成的。

(二)調查結果

據調查,很多人認為,目前唐坪村的環境大大不如十年前了,存在着一些問題,如河水存在一定的污染,有些時候村裏的空氣質量也不能盡如人意等等。被訪者普遍認為,確實應該加大力度、採取措施來加強對環境的保護和治理,被訪者就如何保護我們的環境紛紛提出了意見和看法,他們也表示願意從自身做起,參與到環境保護工作中來,為把我們唐坪村建設得更美儘自己的一份力量。可見人們對周圍的環境還是十分重視的,他們的環保意識也是很強的。

通過這次調查,我們瞭解到:隨着工農業生產的迅速發展,為人類創造了前所未有的巨大物質財富的同時,也使環境付出了沉重的代價。生態破壞、環境污染對人類生存和發展已經構成了嚴重威脅。解決環境問題已成為刻不容緩的重大任務。改變目前這種環境狀況,光靠環保部門的努力是遠遠不夠的,還必須提高我們大家的環保意識。環境的污染和破壞不是一個人造成的,保護環境也應該是全社會的行為。我們每個人都有保護環境的義務。

同時,我們也懂得了:我們就是社會的主人,改善地球環境,是我們這代人義不容辭的責任和義務。我們應該努力增強環保意識,節約資源。如果全地球人人破壞,天天破壞,地球就會變成垃圾場;如果全球人人環保,天天環保,就能創造一個美好的世界。讓我們攜起手行動起來,共同努力保護好地球——我們共同的家園。

(三)改進意見

為此,我們建議從我們自己做起,從一點一滴小事做起,要做到:

1、一水多用、節約用水。

2、慎用清潔劑,選用無磷洗衣粉,保護江河湖泊,防止造成富營養化。

3、不亂扔垃圾及廢棄物,將垃圾放到指定的地點。

4、儘量不用、少用塑料袋,要積極使用可再生利用的用品,減少白色污染。

5、儘量少用一次性用品。

6、多學習和宣傳有關環保的法律,積極向環保部門舉報破壞環境的行為。

7、增強環保意識,愛護大自然,瞭解大自然,保護大自然,和大自然交朋友。

相信通過我們大家的共同努力,我們的家園會變得越來越美好。讓我們以這次活動為新的起點,為保護環境、保護地球家園而行動起來吧!

通過這次自我組織活動,我們深入瞭解了環保知識,增長了社會見識,鍛鍊了社會實踐的能力。我們都認為這次活動開展得很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