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就任北京大學校長之演説》教案(精品多篇)

欄目: 學校管理公文 / 發佈於: / 人氣:2.23W

《就任北京大學校長之演説》教案(精品多篇)

《就任北京大學校長之演説》教案 篇一

【從容説課】

這是學生本單元學到的第一篇演講辭。全文用簡潔凝練的淺易文言文寫成,很適合學生品味與揣摩。本文寫於1917年蔡元培就任北大校長之時,那時的北大,雖説是中國第一所現代意義上的大學,但總的來説還是一所封建思想、官僚習氣十分濃厚的學府,腐朽守舊,了無生氣。作者作為一個鋭意改革的新任校長,在演講時開門見山,直指北大多年的弊端,目的明確,脈絡清楚,一氣呵成。

因此,本文準備採用講解式、啟發式、合作探究式相結合的教學方法。理由是:本文是學生接觸到的第一篇演講辭,又是由文言文寫成,所以採用講解式的教學方法。文中的一些觀點至今能啟發智慧,鼓舞人心,因此採用啟發式教學幫助學生悟其精髓。本文具有演講辭文體特點,學習時又涉及到很多背景知識,採用合作探究式較為適宜。

【三維目標】

知識與技能

1.結合註解,疏通字句,讀懂文章大意。

2.瞭解本文的寫作背景,理解蔡元培的辦學方針和巨大貢獻。

3.結合本文的結構,瞭解演講辭中心突出、層次分明的特點。

【過程與方法】

1.合作學習,結合註解,疏通字句,抓住主旨,分清層次,明確作者觀點。

2.探究與活動,分析關鍵語句,深入理解文章的內涵;聯繫現實,體會本文的思想文化意義。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學習作者勇於創新、鋭意改革的勇氣和精神;追求健康積極的學生生活。

【教學重點】

瞭解本文的寫作背景,理解蔡元培的辦學方針和巨大貢獻。

【教學難點】

分析關鍵語句,深入理解文章的內涵;聯繫現實,體會本文的思想文化意義。

【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步驟】

一、明確目標

1.結合本文的結構,瞭解演講辭中心突出、層次分明的特點。

2.結合註解,疏通字句,通過關鍵語句的分析,引導學生深入理解文章的內涵,體會本文的思想文化意義。

二、整體感知

1.導入新課

《就任北京大學校長之演説》是一篇用淺易的文言文寫成的演講辭。要想理解這篇演講辭的內涵和意義,必須先了解當時的社會現狀和北大的發展歷程。

北京大學創辦於1898年,初名京師大學堂,是中國第一所現代意義上的大學。

京師大學堂的誕生,是戊戌變法的產物。戊戌變法運動失敗以後,所有新政措施幾乎全部被廢除,只有京師大學堂得以保留。19xx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統治。19xx年5月,京師大學堂改名為北京大學。但1917年蔡元培接任之前的北大,總的來説還是一所封建思想、官僚習氣十分濃厚的學府。因初辦時所收學生都是京官或八旗貴族子弟,來上學時,有不少還帶着聽差,上學只是為了升官發財,對研究學問沒什麼興趣,而是想方設法混資歷,找靠山。蔡元培的貢獻就在於,他把陳腐的北大,變成了學術至上的真正大學。他以堅決的氣魄,按照自己的教育理想,採取一系列對症下藥的措施,一步步地改造北大,使北大逐步顯示出全新的風貌。不到兩三年時間,北大便從一個培養官僚的腐朽機構一躍而成為全國進步青年仰慕的學府。

在辦學方針上,蔡元培提出“兼容幷包”,延請陳獨秀等大批新學人物和劉師培等舊學人士進入北大,並裁減了不稱職的教員,清除了一大批腐朽守舊的人物。經過這番整頓,教師隊伍的素質大大提高。與此同時,他還在學生中間大力提倡思想自由,培養學術研究風氣,樹立新道德新風尚。本文就是他這蘭思想的集中體現。

2.朗讀課文、把握文意。

3.分析文章思路

在演講中,他開門見山,在簡單地回顧了自己與北大的淵源之後,就以校長的身份直截了當地對青年學子提出了三點要求:抱定宗旨、砥礪德行、敬愛師友。這幾點要求絕非泛泛而談,而是直接針對當時的社會風氣和北大的沉痾而提出的,可以説每一點都極富有針對性,都事關北大的前途和命運。

首先,他高屋建瓴地匡正了大學的性質,明確求學的目的。他指出,大學不是做官發財的跳板,而是研究高深學問的地方,這一觀點在當時可以説振聾發聵,直指北大多年弊端。他尖鋭地指出,以前的北大學生多抱做官發財的目的來此讀書,專業多以實惠取巧的法科為主,對於教師不以學問的深淺來衡量,而是隻問官階之大小等等。而這些現象之所以產生,深層原因恰恰在於學校辦學宗旨不明,大學日漸急功近利和庸俗化。因此,在批判種種腐敗現象的基礎上,蔡元培明確提出,來北大求學的青年學子,一定要有正大的宗旨。對此,文章從正反兩方面進行了深入的論述:為求學而來到北大者,會倍加珍惜這幾年的大好光陰,孜孜苦讀,為今後的發展打下堅實的底子。而如果只為做官發財而來,則往往容易敷衍塞責,誤己誤國。清朝的覆滅和目前人們對於當局的不滿,就是最好的例子,在當時的社會條件下,蔡元培對青年學子提出這樣的要求,可謂切中肯綮。

第二點則着眼於品行,這一點也是有的放矢的。五四運動之前的中國社會,極端無序和混亂。辛亥革命的不徹底,致使袁世凱篡奪了革命果實,以後又經過歷次軍閥割據,連年混戰,北洋軍閥統治了當時的北京。蔡元培上任之時,正是皖、直、奉三大軍閥派系混戰時期,社會動盪不安。在思想領域,人們失去了舊有的道德規範,而新的又未曾確立,在道德失範的狀況下,許多人喪失了起碼的道德底線。作為北洋政府所在地的北京,更是腐敗成風,“敗德毀行之事,觸目皆是”,風氣使然,一般人鮮有能出污泥而不染者。蔡元培痛心地指出,在這樣的社會中,即使青年學子潔身自好,又能有什麼前途!因此,他希望北大的學子能以天下為己任,以身作則,擔當起匡正流俗的職責,為天下人做道德的楷模。即使娛樂,也要力求正當之娛樂。這些教誨既嚴肅認真又體貼入微,可謂語重心長。

為改變學生中間的不良風氣,蔡元培積極提倡在學生中間成立進德會,人會的人都要遵守不賭博、不飲酒、不娶妾等基本戒條。另外,他還積極促成體育會、音樂會、繪畫研究會、書法研究會等業餘研究機構,目的就是為學生提供良好的消遣方式,培養他們的正當趣味。

第三條,是從個人修養方面來説的。他希望北大學子能尊敬師長,團結友愛。特別是同學之間要相互勉勵,共同維護北大的榮譽。他還以自己在德國的親身經歷,論述良好的社會風氣之必要,勉勵青年學子相互友愛,共同進步。

這三點看起來並不複雜;但在當時卻有着振聾發聵、匡正時弊的重要意義。正是因為有了蔡元培,有了這樣的辦學方針和求學準則、做人標準,北大才從多年陳腐封建的泥潭中拔了出來,走上正軌,逐步成為一個現代意義上的大學,為成就今後的百年輝煌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演講辭的最後,作者告訴在座的青年學子,自己近期要做兩件事,一是改良講義,二是添購書籍。這兩件事情雖小,卻是建構一個優秀大學的基本條件,也正是北大學子們最迫切需要的。作為一個校長,蔡元培為學校、為學生考慮得不可謂不深,不可謂不細。

三、重點、難點的學習與目標完成過程

1.朗讀並積累詞語

幹祿終南捷徑弭肄業容有底止當軸日偷

鮮相勖訾詈

2.【提問】作為一篇就職演説,本文富有針對性和現實意義。

【明確】就職演説,大都會闡釋自己的施政綱領或對聽眾提出要求,本文二者融合而又側重於後者。作為北大的新一任校長,蔡元培對青年學子寄予了厚望。他深知當時社會的污濁與北大的沉痾,因此,在演講中,他開門見山,有針對性地提出了三點要求。這三點可以説每一點都事關北大的前途和命運,也是青年學子們普遍關心的。這樣,在內容上首先就抓住了聽眾的心理和興奮點,引起聽眾的興趣。

3.【提問】本文在結構上有什麼特點?

【明確】在結構上,這篇演講辭思路非常清晰。演講,由於是一聽而過,時間有限,一篇演講只能安排一箇中心思想,而且要求中心突出,本文就是圍繞着如何做一個優秀的北大學子而展開的,而且通篇都圍繞着這一中心選擇材料和組織結構。簡短的開場白引出話題,正文展開話題,結尾總結話題,層次分明,脈絡清楚,給人一氣呵成之感。

4.【提問】本文在語言上有何特點?

【明確】在語言上,本文用淺易的文言文寫成,在簡潔凝練中透出文言文特有的古樸典雅。這篇演講辭寫作的年代,正是文言文向本站過渡、新舊兩種文體並行的時期,當時的許多文章都帶有文白混雜的特點。以本文為例,文章基本的框架還是文言文,有大量的文言字詞和文言句式,多用單音詞、語氣詞等,但另一方面文章又比較淺顯,有許多口語成分,比起古文來好理解。因此,本文讀起來既有文言的言簡意賅、意味深長,又有口語的明快易懂,學習時要注意體味。

總結、擴展

理清本文的總體思路和局部思路,理解這篇演説辭的思路是怎樣一步步變化發展的。理清了思路,既可以幫助理解課文內容,又可以提高思維能力,對寫作也有幫助。

佈置作業

完成“研討與練習”一、二、三。

【積累•整合】

關於演説

演説在某種意義上,可以説是語言的藝術,它的歷史與人類文明的歷史一樣,源遠而流長。兩千年前,古希臘哲學家、美學家亞里士多德寫了具有劃時代意義的經典著作《修辭學》一書,詳細地闡述了修辭的藝術,告訴我們如何運用語言的魅力影響聽眾的思想,進而影響其行為。演説以其撼人的感召力,世代沿襲,風靡於世界,不僅成為文明的一種標誌,也成為現代政治角逐、商業競爭甚至於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少的一個組成部分。二戰時期坐輪椅的美國總統羅斯福曾拖着殘疾的身體巡迴演説,讓美國人民瞭解了他的思想。

演説是面對觀眾,這就使演説的內容即演説詞受到些限制。首先,內容上要有針對性,要注意聽眾的身分,研究聽眾的願望,講大家最關心和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做到有地放矢。其次,中心要突出,因為聽眾是聽,而不是看,演説詞要便於聽眾理清演説的思路,抓住演説的中心,理解演説的思想。再次,演説詞要富於感情, 這是與聽眾直接交流的一種方式,感情應是真摯的,不能張口訓人,也不能眾取寵,要打動聽眾的心靈,引起聽眾的共鳴。 演説詞還要在事例的選取、語言的加工上下一番功夫。

蔡元培先生一生著作等身,為海內外學人所敬仰;演説無數,演説詞也成為極具閲讀價值的文本。《蔡元培講演集(new)》(馬燕編)收集他的演講詞九十篇。作為一個革命家、思想家,他在演説中的教育思想正體現了中國近現代社會轉型期的時代特色,他的演説可謂高屋建瓴。通過閲讀,我們可以體會到他在教育、美學、文學、藝術、音樂等方面的廣博知識。教育方面的演説詞佔很大比重,除了《就任北京大學校長之演説》外,還為北大寫了《北大二十週年紀念會演説詞》、《北大校役夜班開學式演説詞》、《北大新聞學研究會成立演説詞等》。在演説錄集中我們看到,蔡元培先生對中國教育的貢獻並不僅僅停留在思想的層面上,更在於他提出並實施了許多具有深遠意義的主張和措施。從他的演説詞中,我們感受到一名學者和思想家的包容性的襟懷及坦蕩無私的崇高境界。

教學信息反饋:

《就任北京大學校長之演説》教案 篇二

一、關於教材這一單元是高中語文新人教版必修二第四單元的一篇課文。是一篇用淺易文言文寫成的演講稿。繼國中《最後一次演講》之後,高中階段第一次集中學習這種實用文體。通過學習,除了要求學生了解演説詞的基本特點之外,我們還要求學生學習瀏覽、圈點、勾畫的讀書方法。這一課是一篇自讀課文,主要培養學生自學能力,進一步瞭解演講稿的特點,為自己撰寫、參加演講語文活動做準備。二、關於教學目標教學目標的設定我們的依據是單元教學要求和高一學生的實際情況。按照新課標的要求,目標設定為三維目標,以便於對學生進行綜合素質的培養和語文素養的積累。一、知識教育目標1.結合本文的結構,瞭解演講辭中心突出、層次分明的特點。2.理清局部思路,弄明白一段文字,一句接一句,後一句接前一句的道理。二、能力培養目標1.結合註解,疏通字句,通過關鍵語句的分析,引導學生深入理解文章的內涵,體會本文的思想文化意義。2.探究思路,提高積極思維能力。三、德育滲透目標引導學生理解蔡元培的辦學方針和巨大貢獻。三、關於教學重點、難點及解決辦法本課是文言文寫成的,又有豐富的思想內涵,學生理解起來有一定難度。但本文層次分明,重心突出。抓住了本文的重點,也就容易理解本文的結構和內容了。因此,我們確定瞭如下教學重點和難點內容。對於難點內容,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確定了以探究合作學習為主的學習方法。重點:結合本文的結構,瞭解演講辭中心突出、層次分明的特點。難點:結合註解,疏通字句,通過關鍵語句的分析,引導學生深入理解文章的內涵,體會本文的思想文化意義。解決辦法:多探究,多發問,多思考,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課時安排】一課時四、關於教學步驟教學步驟的重點有兩個:一是理清課文的結構,二是關於蔡元培先生的教育思想和理念。一、明確目標1.結合本文的結構,瞭解演講辭中心突出、層次分明的特點。2.結合註解,疏通字句,通過關鍵語句的分析,引導學生深入理解文章的內涵,體會本文的思想文化意義。二、整體感知1.導入新課《就任北京大學校長之演説》是一篇用淺易的文言文寫成的演講辭。要想理解這篇演講辭的內涵和意義,必須先了解當時的社會現狀和北大的發展歷程。此時,可通過投影或口頭介紹,幫助學生了解時代背景。2.朗讀課文、把握文意。3.分析文章思路在演講中,他開門見山,在簡單地回顧了自己與北大的淵源之後,就以校長的身份直截了當地對青年學子提出了三點要求:抱定宗旨、砥礪德行、敬愛師友。這幾點要求絕非泛泛而談,而是直接針對當時的社會風氣和北大的沉痾而提出的,可以説每一點都極富有針對性,都事關北大的前途和命運。首先,他高屋建瓴地匡正了大學的性質,明確求學的目的,在當時的社會條件下,蔡元培對青年學子提出這樣的要求,可謂切中肯綮。第二點則着眼於品行,這一點也是有的放矢的,這些教誨既嚴肅認真又體貼入微,可謂語重心長。第三條,是從個人修養方面來説的。這三點看起來並不複雜;但在當時卻有着振聾發聵、匡正時弊的重要意義。正是因為有了蔡元培,有了這樣的辦學方針和求學準則、做人標準,北大才從多年陳腐封建的泥潭中拔了出來,走上正軌,逐步成為一個現代意義上的大學,為成就今後的百年輝煌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演講辭的最後,作者告訴在座的青年學子,自己近期要做兩件事,一是改良講義,二是添購書籍。這兩件事情雖小,卻是建構一個優秀大學的基本條件,也正是北大學子們最迫切需要的。作為一個校長,蔡元培為學校、為學生考慮得不可謂不深,不可謂不細。三、重點、難點的學習與目標完成過程1.朗讀並積累詞語幹祿 終南捷徑 弭 肄業 鮮 相勖 訾詈2.【提問】作為一篇就職演説,本文富有針對性和現實意義。【明確】就職演説,大都會闡釋自己的施政綱領或對聽眾提出要求,本文二者融合而又側重於後者。作為北大的新一任校長,蔡元培對青年學子寄予了厚望。他深知當時社會的污濁與北大的沉痾,因此,在演講中,他開門見山,有針對性地提出了三點要求。這三點可以説每一點都事關北大的前途和命運,也是青年學子們普遍關心的。這樣,在內容上首先就抓住了聽眾的心理和興奮點,引起聽眾的興趣。3.【提問】本文在結構上有什麼特點?【明確】在結構上,這篇演講辭思路非常清晰。演講,由於是一聽而過,時間有限,一篇演講只能安排一箇中心思想,而且要求中心突出,本文就是圍繞着如何做一個優秀的北大學子而展開的,而且通篇都圍繞着這一中心選擇材料和組織結構。簡短的開場白引出話題,正文展開話題,結尾總結話題,層次分明,脈絡清楚,給人一氣呵成之感。4.【提問】本文在語言上有何特點?【明確】在語言上,本文用淺易的文言文寫成,在簡潔凝練中透出文言文特有的古樸典雅。這篇演講辭寫作的年代,正是文言文向本站過渡、新舊兩種文體並行的時期,當時的許多文章都帶有文白混雜的特點。以本文為例,文章基本的框架還是文言文,有大量的文言字詞和文言句式,多用單音詞、語氣詞等,但另一方面文章又比較淺顯,有許多口語成分,比起古文來好理解。因此,本文讀起來既有文言的言簡意賅、意味深長,又有口語的明快易懂,學習時要注意體味。五、關於作業完成“研討與練習”一、二、三。附:課文板書(1)開篇(2)(3)兩個工作重點

《就任北京大學校長之演説》教案 篇三

【學法指導】《就任北京大學校長之演説》寫於1917年蔡元培就任北大校長之時,那時的北大,雖説是中國第一所現代意義上的大學,但總的來説還是一所封建思想、官僚習氣十分濃厚的學府,腐朽守舊,了無生氣。作者作為一個鋭意改革的新任校長,在演講時開門見山,直指北大多年的弊端,目的明確,脈絡清楚,一氣呵成。本文是一篇演講辭,全文用簡潔凝練的淺易文言文寫成,很適合學生品味與揣摩。文中的一些觀點至今能啟發智慧,鼓舞人心,教學中採用講解式和啟發式相結合的教學方法。既可幫學生疏通文章大意,又讓學生結合背景知識悟其精髓。【知識廣角】

關於蔡元培蔡元培(1868—1940)中國教育家。字鶴卿,號孑民。浙江紹興人。清光緒進士,翰林院編修。曾任紹興中西學堂監督。19xx年與蔣觀雲等發起組織中國教育會,創辦愛國學社和愛國女學,宣傳民主革命思想。19xx年與陶成章等組織光復會,被舉為會長。次年參加同盟會。19xx年赴德留學。19xx年1月任南京臨時政府教育總長,發表《對於教育方針之意見》,反對清末學部奏定的教育宗旨,認為“‘忠君’與共和政體不合,‘尊孔’與信仰自由相違”。主張教育應從造成現世幸福出發,而以達到“實體世界”(即觀念世界)為最終目的。並認為軍國民教育、實利教育與公民道德教育是造成現世幸福的教育,世界觀教育是追求實體世界的教育,美感教育則為達到實體世界之手段。這種教育觀點成為臨時政府制定教育方針的依據。任職期間,主持制定“壬紫癸丑學制”,實行國小男女同校、廢除讀經等改革措施。19xx年在法國與李石曾、吳玉章等倡辦留法勤工儉學會。1917年任北京大學校長,提倡“學術自由”,主張對新舊思想“兼容幷包”,使北大成為新文化運動的發祥地;同時實行教授治校,宣傳勞工神聖,“以美育代宗教”。1919年五四運動爆發後被迫辭職。1927年任國民黨政府大學院院長,後改任中央研究院院長。九一八事變後,主張抗日,又與宋慶齡、魯迅等組織中國民權保障同盟。著作編有《蔡元培全集》等。                                               ——《辭海》(1999年版)【閲讀導航】(一)整體感知1、作為一篇就職演説,本文有怎樣的特點?明確:①富有針對性和現實意義。就職演説,大都會闡釋自己的施政綱領或對聽眾提出要求,本文二者融合而又側重於後者。作為北大的新一任校長,蔡元培對青年學子寄予了厚望。他深知當時社會的污濁與北大的沉痾,因此,在演講中,他開門見山,有針對性地提出了三點要求。這三點可以説每一點都事關北大的前途和命運,也是青年學子們普遍關心的。這樣,在內容上首先就抓住了聽眾的心理和興奮點,引起聽眾的興趣。②在結構上,這篇演講辭思路非常清晰。演講,由於是一聽而過,時間有限,一篇演講只能安排一箇中心思想,而且要求中心突出。本文就是圍繞着如何做一個優秀的北大學子而展開的,而且通篇都圍繞着這一中心選擇材料和組織結構。簡短的開場白引出話題,正文展開話題,結尾總結話題,層次分明,脈絡清楚,給人一氣呵成之感。③在語言上,本文用淺易的文言文寫成,在簡潔凝練中透出文言文特有的古樸典雅。這篇演講辭寫作的年代,正是文言文向本站過渡、新舊兩種文體並行的時期,當時的許多文章都帶有文白混雜的特點。以本文為例,文章基本的框架還是文言文,有大量的文言字詞和文言句式,多用單音詞、語氣詞等,但另一方面文章又比較淺顯,有許多口語成分,比起古文來好理解。因此,本文讀起來既有文言的言簡意賅、意味深長,又有口語的明快易懂。2、由這篇演講辭可以看出當時什麼樣的社會現實?身為北大校長的蔡元培由此對青年學子提出了哪些殷切希望?明確:由這篇演講辭可以看出,當時的社會非常腐敗,道德淪喪,即便是國家最高學府的北京大學,也難脱流俗。很多學生不以學業為重,而是把大學當成了升官發財的階梯;平時敷衍塞責,放蕩冶遊,考試突擊講義。因此,蔡元培在上任之初,就鄭重地提出了三點要求,希望青年學子在學業上,要抱定研究學問的宗旨,孜孜求學;在品行上,能砥礪德行,以天下為己任,以身作則,擔當起匡正流俗的職責,為天下人做道德的楷模;在平時的個人修養上,要尊敬師長,團結友愛。(二)疑點探究研讀課文,體會下列句子的含義:①諸君肄業於此,或三年,或四年,時間不為不多,苟能愛惜光陰,孜孜求學,則其造詣,容有底止。②方今風俗日偷,道德淪喪,北京社會,尤為惡劣,敗德毀行之事,觸目皆是,非根基深固,鮮不為流俗所染。③不惟開誠佈公,更宜道義相勖,蓋同處此校,譭譽共之,同學中苟道德有虧,行有不正,為社會所訾詈,己雖規行矩步,亦莫能辯,此所以必相互勸勉也。明確:①這句話是蔡元培對青年學子的懇切勉勵,他認為大學是研究高深學問的地方,而不是做官發財的進身階,因此,學生在校應努力鑽研學問,增長見識。這一點無論在當時還是現在,都有非常重要的啟示意義。②這句話是針對當時的社會風氣而言的。當時的北京社會,經歷了辛亥革命的失敗和軍閥的混戰,舊的道德已經失範,新的又沒有樹立起來,整個社會陷入道德淪喪的狀態,一般人很少能不為所染者。這也是作者寄望於青年學子,希望他們不僅自己潔身自好,而且能擔當起為社會匡正流俗的職責的主要原因。③這句話講的是青年學子之間相互友愛、相互勸勉,在德行上共同進步的必要性,寄予了蔡元培對北大學生的深切厚望。【含英咀華】

作為一篇演説詞,本文在語言運用方面,獨出心裁,別具一格。文章的基本格式是文言文,用了文言文語彙和句式,但造語淺顯,帶着許多口語口語成份,這就比古文容易接受理解。讀起來,既有文言的言簡意賅、意味深長的特點,又有口語明快易懂、容易接受的好處。

XX年全國大學聯考作文中,最引人注目的當屬南京一考生蔣昕捷用淺易文言文寫的《赤兔之死》。當年閲卷組是這樣評價的:“讀罷此篇臨場作文,令人拍案稱奇。一是故事新奇。作者以熟諳三國故事為基礎,編撰了赤兔馬以誠信而殞身的感人故事,其想像力實在豐富。二是立意高遠,文章將赤兔馬擬人化,讓它在同伯喜的對話中,顯示對關羽與董卓、呂布兩類人物的褒貶,實現了‘真英雄必講誠信’的主題;且以‘鳥隨鸞鳳飛騰遠,人伴賢良品質高’一聯,‘物猶如此,人何以堪?’一句,抒寫了人生當擇善而從、唯誠信是瞻的志向,使文章的立意更上一層樓。三是語言老到。通篇遣用純熟的古白話,散整錯綜,明白暢曉,文采飛揚,這種老到的語言功夫,是眾多考生無法望其項背的。得分:60分。”

看來,採用文言文的形式寫作,不僅能顯示出考生深厚的古文修養,紮實的古漢語知識,而且能顯示作者駕駛語言的功力和寫作功底。當然,要寫好這種淺近的文言文,僅靠課本上幾篇文言文還是遠遠不夠的,必須要有平日無意識或有意識的文學積累作基礎,對自己喜愛的一部或幾部“經典名著”應達到爛熟於心的地步。沒有一定的古文修養,單靠臨場時的超常發揮是不行的。【藝林折枝】

蔡元培辦學忍痛舍愛子清光緒二十八年,蔡元培在上海創辦愛國學社和愛國女校,培養反清愛國人才。凡租屋、蓋房、招生等一切籌備資金由烏目山僧等人向各界募捐。開學後,200個男女學生都要上新式課,並練兵式體操。學校規定不收學費,並供膳宿。起先還能維持,可過了不久,師生們的吃飯問題便發生了恐慌。蔡元培不忍心讓學生們捱餓,決定親自去南京向人借貸。誰知動身之日,他的兒子突然患病,病勢兇猛。蔡元培因公務在身,不得不忍痛離開了兒子身邊。當他抵達輪船碼頭時,只見烏目山僧急匆匆追趕來,泣告他的愛子已病亡,要他立即回去料理喪事。蔡元培聞訊大慟,但他不願為了私事而耽誤學校大事,仍咬牙揮淚登船而去。到南京後,蔡元培趕緊拜訪知友蒯光典,告知借貸之事。不料蒯某自己也有難處,故婉言拒絕。蔡元培大失所望,想到無顏回去見正面臨飢餓的學生,便忍不住失聲慟哭。旁人告知蒯某:蔡元培為了救助學生,連自己兒子的生死都不顧。蒯某聞言後大為感動,竟將家中所有白銀傾囊相贈,並言明不必償還。蔡元培捧着白銀回到上海,先不回家,而是急匆匆趕到愛國學社,以救學生燃眉之急。他坐車抵達學校門口,忽見全校師生一齊跪倒在地,向他叩頭不已。男女學生嗚咽哀告:願代替蔡校長的亡兒,作為孝子孝女,終身追隨侍奉。【能力生成】1、下列詞語中加點字的字音和字形都沒有錯的一項是(    )   a、亙古(gèn) 絆腳石(bàn) 細水常流(cháng) 以逸待勞(dài) b、木訥(nè) 壓軸戲(zhú) 興高采烈(cǎi) 鎩羽而歸(shà) c、剽悍(piāo) 炒魷魚(yóu) 不絕如縷(lǚ)咬文嚼字(jiáo)d、渲染(xuàn) 爆冷門(bào) 推本溯源(shuò) 祕而不宣(mì)2、下列句子中,標點符號使用正確的一句是(    )a、小河對岸三、四里外是淺山,好似細浪微波,線條柔和,蜿蜒起伏,連接着高高的遠山。b、證券交易所內那些穿紅馬甲的人便是經紀人,穿黃馬甲的人則是管理和服務人員;這是全世界都統一的。c、他從報上看到某大學研究生院和《中國文化》編委會聯合主辦《中國文化與世界文化暑期講習班》的招生啟事,立刻寫信去報名。d、“唉!”作家歎道,“紅塵之中,人海茫茫,要找出個不知姓名的陌生人來,這不是大海撈針嗎?”3、下列各句中加點的熟語的使用,恰當的一句是(    )a、他憑藉良好的身體素質歷經層層篩選,終於走到了飛行員選拔的最後一關,同來的二十多人只剩下他一人,這時已是成也蕭何、敗也蕭何了。b、小張,我勸你不要挖空心思賺黑錢,俗話説輸錢只為贏錢起,你就不怕報應?c、桃李不言,下自成蹊,這件醜事即使不宣傳,也會有人知道的。d、做生意應講誠信。像那種“人憑一張嘴,貨賣一張皮”的投機取巧的做法,靠矇騙顧客賺錢是極其愚蠢的。

4、下列各句中,沒有語病的一句是(    )

a、親自倡導在共產黨員中開展為困難羣眾特別是受災羣眾送温暖、獻愛心,體現了中華民族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傳統美德。

b、南水北調工程將建立良好的運營管理和籌資機制,引導社會各方資金投入,從而形成水利建設和用水的良性循環。

c、由“深圳”號導彈驅逐艦和“微山湖”號綜合補給艦組成的中國海軍出訪艦艇編隊,24日上午結束了對巴基斯坦為期3天的友好訪問。

d、每年9月至10月的米亞羅,氣候宜人,撩人情思的紅葉、古爾溝的温泉使人留戀的藏羌風情,是旅遊的黃金季節。

5、仿照下面句子的句式,另寫一句話,要注意句中加點的字。

例句:諸君苟不於此時植其基,勤其學,將來萬一因生計所迫,出而任事,擔任講席,則必貽誤學生;置身政界,則必貽誤國家。

仿句:

【妙筆生花】

最近,學校學生會要競聘學生會學習部長,請你以“如果讓我當學生會學習部長”為題,寫一篇演講稿。要符合演講辭的要求,要寫得富有感召力,不要少於800字。

參考答案1、c(a“常”應為“長”;b“軸”的讀音應為“zhòu”;d“溯”的讀音應為“sù”)2、d〔此題考查頓號、冒號、書名號的應用。a項中頓號多餘,因為約數間無須停頓。b項中分號用得不妥,因為在這句子中,分號前後兩層並非並列關係,將分號改為冒號(冒號後面的一句是對前文的總結)。c項中,《中國文化與世界文化講習班》的書名號用錯,因為書名號只是用於標明書名、刊名、篇名的,應將書名號改為引號。〕3、b(a項“成也蕭何、敗也蕭何”指事情的成敗、好壞完全出於一個人的策劃。b項“輸錢只為贏錢起”比喻被別人算計是由於算計別人所引起的。c項“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比喻只要為人真誠、忠實,就能感動別人。d項“人憑一張嘴,貨賣一張皮”意思是商品必須講究包裝,做生意必須重視宣傳。這裏用作貶義詞不當。)

4、c(a. 病因:成分殘缺、暗換主語。應為:開展……的活動,這體現了……;b. 邏輯順序有誤,應為籌資、管理和運營;d. “紅葉、温泉、藏羌風情”是……黃金季節,主謂搭配不當)

5、示例:一個學生苟不好好去學習,則必不能為將來的道路鋪就坦途,則必不能為建設美好的明天積蓄力量。

《就任北京大學校長之演説》教案 篇四

【積累·整合】

關於演説

演説在某種意義上,可以説是語言的藝術,它的歷史與人類文明的歷史一樣,源遠而流長。兩千年前,古希臘哲學家、美學家亞里士多德寫了具有劃時代意義的經典著作《修辭學》一書,詳細地闡述了修辭的藝術,告訴我們如何運用語言的魅力影響聽眾的思想,進而影響其行為。演説以其撼人的感召力,世代沿襲,風靡於世界,不僅成為文明的一種標誌,也成為現代政治角逐、商業競爭甚至於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少的一個組成部分。二戰時期坐輪椅的美國總統羅斯福曾拖着殘疾的身體巡迴演説,讓美國人民瞭解了他的思想。

演説是面對觀眾,這就使演説的內容即演説詞受到些限制。首先,內容上要有針對性,要注意聽眾的身分,研究聽眾的願望,講大家最關心和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做到有地放矢。其次,中心要突出,因為聽眾是聽,而不是看,演説詞要便於聽眾理清演説的思路,抓住演説的中心,理解演説的思想。再次,演説詞要富於感情, 這是與聽眾直接交流的一種方式,感情應是真摯的,不能張口訓人,也不能眾取寵,要打動聽眾的心靈,引起聽眾的共鳴。 演説詞還要在事例的選取、語言的加工上下一番功夫。

蔡元培先生一生著作等身,為海內外學人所敬仰;演説無數,演説詞也成為極具閲讀價值的文本。《蔡元培講演集(new)》(馬燕編)收集他的演講詞九十篇。作為一個革命家、思想家,他在演説中的教育思想正體現了中國近現代社會轉型期的時代特色,他的演説可謂高屋建瓴。通過閲讀,我們可以體會到他在教育、美學、文學、藝術、音樂等方面的廣博知識。教育方面的演説詞佔很大比重,除了《就任北京大學校長之演説》外,還為北大寫了《北大二十週年紀念會演説詞》、《北大校役夜班開學式演説詞》、《北大新聞學研究會成立演説詞等》。在演説錄集中我們看到,蔡元培先生對中國教育的貢獻並不僅僅停留在思想的層面上,更在於他提出並實施了許多具有深遠意義的主張和措施。從他的演説詞中,我們感受到一名學者和思想家的包容性的襟懷及坦蕩無私的崇高境界。

橋邊紅藥 18:56:59

感受·鑑賞】

《就任北京大學校長之演説》是一篇淺易的文言演説詞。它具有優秀的演説詞的特點,同時又能體現出蔡元培先生先進的教學思想。

1.作為演説詞的特點

本文在行文結構上開門見山,接觸正題,以校長的身份,提出對學生約法三章,層層深入,説明了演説的意圖,都直接關係到學生以至於學校的前途,有針對性,能抓住聽眾的心理。每天段的開頭句都是該段的中心句,不旁逸斜出,便於聽眾把握演説的要領,並能引發聽眾的思考。演説的內容做到了中心明確,主張什麼。反對什麼,講得清楚明白,有一定的感召力,能給聽眾留下深刻的印象,引起強烈的反響。在語言上,沒有生僻詞語,雖是淺易文言文,但由於多用短句,並不覺得晦澀,相反對於北大學生這樣的聽眾來説,更是言簡意賅,令人回味;,有些口語富有表現力,能引起聽眾的興趣。嚴肅中還有體帖,可謂語重心長。

2.內容上的特點

在行文過程中,作者不避矛盾,雖寥寥幾語,可對現實的分析卻精闢透徹。可見作者對北京及北京大學的瞭解程度,並在任職伊始,就指出了北京大學的發展方面。作者在接任校長的職位之前,就向湯爾和先生,瞭解了北京大學的情況,所以確定第一要改革的,是學生的觀念,要求學生學實際知識,放開學生的思想,讓其自由健康地成長。為了達到這一目標,在不到十天的日子裏,就聘語積學而熱心的陳獨秀先生,解聘不稱職教師,讓學生乃至於社會看到了改革他改革的決心和力度。作者針對北京社會的“風俗日偷,道德淪喪”的現狀,對學生提出了德育的新要求,做到了有的放矢。希望學生在污濁的社會環境中能夠修心養性,能以天下為己任,經身作責,擔當起撥亂反正的歷史使命。對敬愛師友的要求,可以看作是品德教育的另一側面。顯然只有這樣,才會在北京大學形成一個良好的求學環境,才能形成良好的校風。

3.關於圖書一事。

蔡元培先生一貫對圖書和圖書館有着深厚的感情。他曾在中國科學社明覆圖書館開幕及中國版本展覽會開幕典禮上致詞,強調科學家對於圖書的重視。在他的心目中,圖書館是學校之外的最重要的教育機構。在任職演説上,他就把充實圖書館做為一項重要的工作納入改革的日程中。且在書籍的內容上也做了説明,這和他推行的著名的“思想自由、兼容幷包”的治校原則是分不開的。學生可以通過具有先進思想的新出的書籍更新舊的觀念,也利於學生對知識的深入研究。在任職後,他曾親自為圖書館籌募資金,開源節流,以購圖書,還曾向社會倡導圖書館向社會開放。可見,蔡元培先生對圖書館的一往情深。

【思考·探究】

《就任北京大學校長之演説》的社會意義和哲學意義

蔡元培先生在就北大校長任職演説中,對學生約法三章,對他以後在北大的改革,起着舉足輕重的作用。他所創造出一系列行之有效的,迄今尚有很高現實意義的教學理念,具有長久不衰的生命力。直到現在,把這篇演説詞選到高中課本,仍有一定的現實意義,有種於高中生遠離世俗的侵擾,樹立正確的世界觀。

在現代文明高度發展的今天,人們對物質種益的追求越來越強烈。“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名往。”在一部分高中生的眼中,考大學還是擺脱現實的困窘升官發財的一條捷徑,花苦功夫只為考個好大學,使自己有個好前程。不僅在學生中,即使教師在對學生教育中,也會隱約流露出這樣的思想傾向。而部分大學不再把追求高深學問作為它的目標,學校里人文課程被功利主義者嗤之以鼻,不予重視。學校沒有一個好的導向,勢必會對學生誤導,使他們通過學校對社會有了一鱗半爪的瞭解。

自實施素質教育以來,全國各學校似乎都把對學生的德育教育放到一個重要的位置,一時之間,德育教育像是成了學校教育的一個重要課題。但事實上,很多學校對學生還是側重於知識的傳受,把升學率看做是最重要的問題,而對學生的德行教育還是流於形式,背離了使學生全面發展的教育方針。由於學校疏於管理,很多學生貪圖享樂,寬鬆了對自己要求。一些不法分子常常在學校附近開網吧等娛樂場所,使學生沉溺於其中,荒費了學業,甚至造成了嚴重的後果。

現在的學生多是獨生子,多是家中的小皇帝,很多學生很自私,有唯我獨尊的性格特點。在家眼裏沒有父母,把父母看成是自己的奴僕。在校眼裏沒有師長,在老師批評時以怒目相對,對同學,合得來的講哥們義氣,合不來的動輒以打罵解決問題。在近些天,常有校園或與學生有關的家庭惡性事件發生,造成極壞的影響。

由此看來,蔡元培先生的這篇演説詞還在為中國教育敲着警鐘。

【拓展·延伸】

1998年戊戌變法失敗,蔡元培先生看清了中國的現狀,清醒得認識到,要想變革必須先行培養人才,於是他走上了倡導教育救國的道路。他先後在多所大學從事教育工作,推行先進的教育方針政策,力圖打破封建主義堅固的落後教育堡壘,培養對社會發展有利的人才。在19xx年12月蔡元培被任命為北大校長之前,北大已換過五任校長,並未能改變北大的局面,許多人勸他不要就任,以免因改造不好而於聲名有礙,但他毅然赴任,於1916-1926年任北京大學校長(實際1923年離北大)。在任職演説中,對學生約法三章,鋭意改革。他首先整頓了教師隊伍,就職不到十天,就聘請陳獨秀為文科學長,之後又積極聘請學識淵博且思想進步的劉半農、魯迅等加入北大行列。對不稱職的教師堅決辭退,不予任用。其次蔡元培先生樹立了良好校風,要求學生“以研究學術為天職”鼓勵學生多方學習,形成自己富於個性的獨特思想,形成了獨立進行專業研究的能力。再次,他還實行了開放性辦學的方式,打破“男女授受不親的古訓,接收女學生,這是男女同校的開始。

就在作者任職兩年半之後的1919看,他曾寫宣言〈〈我絕對不再做那政府任命的校長〉〉,一度要求辭職。辭職理由有三點:第一,校長的身分為半官僚性質,於是生出許多官僚的關係,有着無數的繁文縟節,受管制太多,令人痛苦;第二,無法達到思想的自由,北京大學,向來受舊思想的約束,令人窒息,對新思想如同對待“洪水猛獸”,強行干涉;第三,北京正是風俗日偷,道德淪喪的社會,將人沾染上污濁。蔡元培先生雖然態度堅決,但並未能辭去北京大學校長的職務,因為北京大學離不開他。在幾年的時間裏,蔡元培先生以他先進的教學思想、廣博的學識以及個性的人格魅力,打下了北大百年的基業,得到了廣泛的認可和讚譽。在“兼容幷包、思想自由”教育方針的指導下,北大形成了前所未有的一種新局面。毛澤東尊稱他為“學界泰斗,人世楷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