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2023年學校高校七一黨課講稿主題教育黨課講稿多篇

欄目: 學校管理公文 / 發佈於: / 人氣:2.19W

2023年學校高校七一黨課講稿主題教育黨課講稿多篇

2023年學校高校七一黨課講稿主題教育黨課講稿3篇

目 錄

用黨的科學理論武裝青年 用黨的初心使命感召青年 1

一、用黨的科學理論武裝青年是我們黨的優勢 1

二、新時代更需要用黨的科學理論武裝青年 3

三、新時代用黨的科學理論武裝青年的途徑 6

堅持人民至上 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 9

一、聚力“兩個大計”,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 10

二、聚焦“三位一體”,加快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 12

三、堅持創新驅動,塑造教育發展新賽道新動能新形態 14

主題教育黨課講稿:立德樹人 鑄魂育人 17

一、培養什麼人是教育的首要問題 17

二、立德樹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務 19

三、把立德樹人融入教育各領域各環節 22

用黨的科學理論武裝青年 用黨的初心使命感召青年

同志們:

青年興則國家興,青年強則國家強。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強調:“全黨要把青年工作作為戰略性工作來抓,用黨的科學理論武裝青年,用黨的初心使命感召青年,做青年朋友的知心人、青年工作的熱心人、青年羣眾的引路人。”青年是國家和民族的未來和希望,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接班人。青年工作抓住的是當下,傳承的是根脈,面向的是未來,做好青年工作、用黨的科學理論加強對青年的政治引領,攸關黨和國家的前途命運。

一、用黨的科學理論武裝青年是我們黨的優勢

一個民族要走在時代前列,就一刻不能沒有理論思維,一刻不能沒有正確思想指引。馬克思指出:“理論只要説服人,就能掌握羣眾;而理論只要徹底,就能説服人”。做好青年工作,同樣需要用黨的科學理論武裝青年。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五四運動xxx週年大會上的講話中強調,“我們要主動走近青年、傾聽青年,做青年朋友的知心人。我們要真情關心青年、關愛青年,做青年工作的熱心人。我們要悉心教育青年、引導青年,做青年羣眾的引路人。”理論創新每前進一步,理論武裝就要跟進一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具有強大真理力量和實踐偉力,是青年人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強大思想武器。新時代新徵程做好青年工作,必須堅持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青年、教育青年、引領青年。

科學的理論是正確行動的先導。用黨的科學理論武裝青年是我們黨的優勢,馬克思主義深刻揭示了自然界、人類社會、人類思維發展的普遍規律,創立了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完成了人類歷史觀和政治觀上的科學轉變。同時,馬克思主義不是一成不變的教條,它為人類提供的是進一步研究的出發點和供這種研究使用的方法。馬克思主義徹底的科學性,使得我們黨能夠不斷與時俱進地科學回答中國之問、世界之問、人民之問、時代之問,引領中國取得舉世矚目的發展成就。因此,這些科學理論才能被人民所喜愛、所認同、所信賴。用這樣的科學理論武裝青年,青年才能得到正確的政治引領,青年的力量才能被有效激活。

用黨的科學理論武裝青年是我們黨的優勢,我們黨真正贏得了青年。青年意味着未來,贏得青年就是贏得了未來,因而青年曆來是政黨爭取和教育的重點羣體。但是,由於政黨屬性的根本差異,不同性質的政黨對待青年的態度、教育青年的目的存在本質區別,贏得青年的效果也就不同。資產階級的政黨把青年當作維護資產階級利益的工具,由於沒有從絕大多數青年根本利益出發,資產階級的政黨難以從根本上得到青年的廣泛政治認同,不能夠真正贏得青年。與之相反,特別是馬克思主義政黨,堅持羣眾觀點和羣眾路線,把青年當作朋友、接班人,為青年的根本利益計。馬克思主義政黨對青年進行馬克思主義的理論武裝,本質上是引導青年正確認識到自己的利益所在、實現方式為何,讓青年掌握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因此,理論上馬克思主義政黨能夠真正團結和贏得青年。一百多年來,我們黨高度重視青年工作,特別強調對青年的理論武裝和政治引領,把這項工作當作戰略性工作來抓,培養出一代又一代理想信念堅定、能力本領過硬的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社會主義事業新境界的不斷開闢,足以説明我們黨的事業始終後繼有人,這無疑是我們黨贏得青年、贏得未來的最現實寫照。

二、新時代更需要用黨的科學理論武裝青年

黨的二十大提出新時代新徵程全黨的中心任務是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從二〇二二年到二〇三五年,現在的青年正處於學習和成長的黃金時期,從二〇三五年再到本世紀中葉,你們年富力強,將在各行各業、各個領域、各條戰線擔當重任。”完成中心任務,新時代的青年必將作為黨的重要依靠力量全程參與其中。因此,把青年培養成能依靠、可信賴的接班人格外重要。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十分重視黨的青年工作,圍繞黨的青年工作發表了一系列重要論述,深刻闡明瞭黨的青年工作的地位作用、目標任務、職責使命、實踐要求,深刻回答了新時代培養什麼樣的青年、怎樣培養青年,建設什麼樣的共青團、怎樣建設共青團等方向性、全局性、戰略性重大課題,把我們黨對青年工作的規律性認識提升到了新的高度,為做好新時代黨的青年工作指明瞭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對於更好團結、組織、動員廣大青年為實現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鬥,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導意義。

從現在起,距離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只有十幾年的時間,到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也只有三十年左右的時間。任務的艱鉅性更需要全黨全國人民的團結一致。心往一處想,勁才能往一處使。從時間上看,現在的青年一代無疑是現代化主力軍,做好青年的思想工作尤為必要。長期以來,敵對勢力從來沒有停止和放棄過對我國青年的西化、分化,用各種方式向我國青年灌輸資本主義的價值、理念和思想,企圖從意識形態陣地上突破我們的防線。一旦青年一代喪失理想信念,精神世界垮掉了、政治上動搖了,我們就有失去未來的嚴重危險。對此,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對青年的政治引領搞不好,總有一天是會出大問題的”,對青年“如果不加以正確引導和長期教育,難以樹立正確理想信念,甚至可能走偏”。所以,在新時代新徵程,爭奪青年是一場不能輸,也輸不起的鬥爭,必須加強對青年的思想引領和政治引領,以使他們保持清醒和堅定,不被任何干擾所惑,能夠肩負起時代重任。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理論上的成熟是政治上成熟的基礎,政治上的堅定源於理論上的清醒。”這就更需要加強用黨的科學理論武裝青年,提高青年分析和識別各種各樣錯誤思潮和觀點的能力,幫助青年廓清思想迷霧、破除思想障礙、化解消極情緒、增進政治認同,進而增添精神動力、堅定理想信念。

理論創新每前進一步,對青年的理論武裝也應該跟進一步。堅持把黨的理論創新和黨的理論武裝相銜接是我們党進行理論武裝的基本經驗和客觀要求。理論武裝是把黨的創新理論和社會實踐主體相結合的關鍵環節,是創新理論轉化為物質力量的基本前提。新的實踐需要新的理論指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在聚焦和迴應新時代的重大時代課題中實現的一次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理論創新。實踐證明並將繼續證明,只有這一思想,而沒有別的什麼思想,能夠解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中華民族的前途命運問題。我們黨將這一思想寫入黨章並確立其指導地位,更是在黨的第三個歷史決議中明確和強調了確立其指導地位對新時代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對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歷史進程的決定性意義。因此,新時代更需要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青年,讓青年經過系統學習,深刻認知、理解和領會其精髓要義,進而在理論認同的基礎上掌握這一思想武器,增強應對和解決新時代各種問題和風險挑戰的主動性、前瞻性。

三、新時代用黨的科學理論武裝青年的途徑

習近平總書記着眼黨和國家事業全局,對青年工作提出一系列實踐要求、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為全黨指明瞭青年工作的着力點和路徑方法。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黨管青年原則”,反覆強調各級黨委(黨組)要拿出極大精力抓青年和共青團工作、切實盡到領導責任,深刻揭示各級黨組織是青年工作的領導者、青年工作是黨必須親自抓在手裏的工作。習近平總書記突出強調思想政治引領,反覆強調要站在理想信念的制高點上教育引領青少年一代,特別重視用黨的光輝歷史、革命傳統、精神譜系教育青少年,加強政治塑造、思想淬鍊。理論武裝工作歸根到底是做人的工作,做好這項工作必須從人本身出發,在針對性上下功夫。不同時代的人會有不同的特點,不同羣體也會有各自的特殊性。新時代青年理論武裝不僅必須在內容上與時俱進,用黨的最新理論成果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青年,還要在方法上適合新時代青年的新特點,着力提升新時代青年理論武裝工作的有效性。

強化系統性,完善黨領導的青年理論武裝體制機制。青年時期是人的成長,尤其是心智成長變化最明顯的時期。相應的在青年的思想變化上呈現出承續性、階段性和差異性特點。具體來説,中學時期不同於大學時期,學生階段不同於工作之後,但總的來説是一脈相承、逐步變化的。從青年成長的這一特點來看,青年理論武裝要從整體上統籌,既不能簡單化、只用一套方案,也不能各自為營,缺乏理論教育的連貫性和進階性。新時代要在增強青年理論武裝的系統性上持續發力,系統化、分眾化部署安排青年不同成長階段、不同職業羣體的理論武裝工作。在教育主體上,強化各級黨組織、共青團、黨校、大中學校等的主體責任和協同配合;在教育方式上,既要注重差異化教育,又要注重跟蹤式培養;在教育手段上,針對大中學校的青年學生要突出思政課的主渠道作用,針對國企、農村、社會組織等各領域青年要重視常態化理論宣傳、階段性集中教育培訓的引導作用。此外,還要不斷創新青年理論武裝工作機制,及時把像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培養工程等一些經過實踐檢驗、成效突出的方式方法用政策、制度予以確立和推廣。

突出實踐性,引導青年在實踐中自覺成為黨的理論的信仰者和踐行者。青年的思維最為活躍,處於信息大爆炸時代的新時代青年思維更為活躍。對於黨的理論,青年並不會僅僅因為書本結論就自覺地堅定認同和信仰,往往更加關注理論的實踐成效,把實踐成效作為他們要不要認同、要不要信仰的評判依據。此外,馬克思主義政黨強調理論的實踐性,認為理論學習和實踐學習脱離是有害的,堅決反對“本本主義”,要求青年理論武裝必須與實踐相結合。如列寧曾指出:“離開工作,離開鬥爭,那麼從共產主義小冊子和著作中得來的關於共產主義的書本知識,可以説是一文不值,因為這樣的書本知識仍然會保持舊時的理論與實踐的脱節……如果我們只求領會共產主義的口號,那就更危險了。我們若不及時認清這種危險,不用全力來消除這種危險,那麼xx萬至xxx萬男女青年這樣學了共產主義之後,將自稱為共產主義者,這就只會使共產主義事業遭到莫大的損害。”因此,新時代的青年理論武裝工作一方面要向青年理直氣壯講清楚新時代十年黨和國家取得的歷史性成就和發生的歷史性變革,用詳實具體的實踐成就證明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思想偉力和實踐偉力;另一方面要建立社會實踐的長效機制,引導青年深入社會,在實踐中領會和掌握黨的科學理論,進一步加深對黨的科學理論的理解、認同,更加堅定新時代青年的理想信念。

關照時代性,重視互聯網新媒體在新時代青年理論武裝中的運用。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過不了互聯網這一關,就過不了長期執政這一關。”現在的青年幾乎人人都上網,互聯網已經成為我們黨和敵對勢力爭奪青年、進行意識形態鬥爭的重要陣地。新時代做好青年理論武裝必須抓住互聯網這個關鍵。在工作開展中,要順應互聯網傳播規律,研究和掌握理論武裝的互聯網運作機理,努力實現內容嚴肅、理論性強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與形式活潑、情感互聯的網絡傳播之間的有機融合,讓理論武裝更符合新時代青年的心理特徵和接受習慣。在話語表達上創新,打造易於青年理解、接受和認同的新表述,深入淺出闡述黨的理論。在方法途徑上創新,更加廣泛地開展線上理論學習培訓,進一步創建和開放“學習強國”“中國共產黨思想理論資源數據庫”“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文庫”“求是網”等黨的理論學習網絡平台,為青年自主理論學習提供便捷。總而言之,就是要利用互聯網這個新渠道,增強黨的理論武裝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讓青年聽得懂、聽得進、願意聽,讓黨的理論浸潤廣大青年、入腦入心。

同志們,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明天的中國,希望寄予青年。”青年一代培養得如何,直接影響未來中國的前途命運。歷史表明,用黨的科學理論武裝青年是我們黨探索出的一條培養青年的成功道路,是我們黨區別於其他政黨的顯著優勢。新時代新徵程,我們更要做好青年理論武裝工作,尤其要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教育青年、引導青年,把新時代青年培養成為一代能夠承擔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重任的合格接班人。

堅持人民至上 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

同志們: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要“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並從根本任務、教育公平、體制機制、學科建設、深化改革等方面展開闡述。教育,是一個國家發展的基礎性力量,是國家提供的利國利民的公共產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發展教育的理念厚植於中國共產黨人一百多年來的教育實踐之中,深刻體現了馬克思主義的人民性與中國傳統民本思想的融通創新,是具有鮮明中國特色、中國品格的社會主義先進教育理念。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就“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作過多次重要論述,這些重要論述成為新時代教育工作的根本遵循,彰顯了鮮明的人民立場和為民情懷。新時代新徵程,如何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需要我們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以高質量發展為主線、以創新驅動為動力,正確解決補短板與強質量、尊重規律與順應民意的辯證關係。

一、聚力“兩個大計”,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教育是國之大計、黨之大計。”自古以來,眾多有識之士對教育強國都有深刻的思考與積極的探索。鄭觀應在《盛世危言》中指出:“學校者,人才所由出;人才者,國勢所由強,故泰西之強,強於學,非強於人也”,認為學校教育培養人才,人才是國力強盛的重要因素,而西方國家的強盛在於其先進的教育和學説。在《創設儲才學堂折》中,張之洞指出:“國勢之強由於人,人材之成出於學”,闡述了教育、人才與國家富強的密切關係。當今世界,國際局勢複雜多變,人才是多方博弈的關鍵變量,是事關黨和國家發展大局的第一資源,是推動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決定性力量。站在“兩個大計”的高度,立德樹人是解決“為誰培養人”這一問題的根本遵循,體現了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時代要求。

立德樹人是中國教育的優秀傳統,也是踐行“兩個大計”的時代要求。德是寶貴的精神財富,對國家、社會、個人的發展都具有基礎性意義。注重品德修養,以德育才、以德藴才是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關於立德樹人這一問題,黨和國家領導人有過多次重要論述,不同的文件、會議也作過重要部署。黨的十八大報告、十九大報告、二十大報告都明確提出將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在具體實踐中,中國共產黨人實現了對立德樹人優秀傳統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把為人民服務、以人民為中心作為立德的根本要求,把為黨育人、為國育才作為新時代教育事業的根本目的。德才兼備、以德為先,是我們黨的用人標準。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需要人才支撐。努力培養出黨和國家事業發展需要、人民羣眾期待、時代呼喚的人才,是充分發揮教育基礎性、戰略性作用的應有之義。在加快建設教育強國的新徵程上,進一步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需要我們深刻學習、領會黨的二十大精神,堅持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着力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全面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需要多措並舉。一是深化改革,建立長效機制。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全面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推進育人方式、辦學模式、管理體制、保障機制改革,建立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全面發展的長效機制。”為此,要堅持問題導向,從體制機制入手,通過改革搭建落實這一根本任務的大平台,構建大格局,打造有助於任務落實的環境和生態。二是要以人為本,促進學生全面發展。要以學生髮展為主線,以課程改革為載體,以“五育並舉”(德育、智育、體育、美育、勞動教育)為支撐;要堅決破除“五唯”(唯分數、唯升學、唯文憑、唯論文、唯帽子)痼疾,推動學生全面發展;要“健全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工作體系,把立德樹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識教育、社會實踐教育各環節”。三是融會貫通,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思想政治工作是立德樹人、培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關鍵工作。要推動黨的創新理論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提升學生理論素養;要做好思政課程和課程思政的有機融合,注重二者的協同發展;要注重完善思政工作體系,推進大中國小思政課一體化共同體建設;要着力推進“大思政課”建設,動員全社會資源提升思政育人效果。

二、聚焦“三位一體”,加快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

“三位一體”是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的題中之義。黨的二十大報告第一次把教育、科技、人才進行“三位一體”統籌謀劃,既表明了三者有機統一,共同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形態,也凸顯了教育的基礎性、戰略性特徵,迴應了新時代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的時代要求。一是教育是基礎,是推動科技發展和人才培養的重要力量。信息化時代,面對新一輪科技革命大潮,一國的創新力、創造力成為搶佔先機、獲得先發優勢的重要砝碼,“而創造力和創新力依賴於人才,根本要依靠教育”。二是科技是第一生產力,教育的改革創新需要科技提供新的技術與載體,科技領域也是重要匯智平台和人才孵化器。以科技創新來引導教育改革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創新是未來發展的大趨勢。在新一輪教育改革大潮中,科技自主創新成為多方主體參與國際競爭的有力依託。三是人才是第一資源,是科技和教育進一步發展和創新的核心要素。由於人才在整個國家社會發展大局中的核心作用不斷凸顯,所以在黨的全國代表大會報告中,關於人才的表述也發生了新的變化。“人才”的定位已經由黨的十九大報告中的戰略資源,提升為黨的二十大報告中的第一資源,這也表明人才是所有資源中最為關鍵的資源。

加快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黨的十八大以來,教育強國、教育現代化、高質量教育體系成為教育事業發展的熱詞和目標任務。20xx年的《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2021年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2022年黨的二十大報告中都指出上述目標並作出戰略部署。以人民為中心,是發展教育事業必須堅持的根本宗旨。需要指出的是,“滿意”不是一成不變的狀態,隨着世情國情社情的變化以及人民羣眾生活水平的提高,“滿意”的標準和門檻也在不斷提高,人民羣眾的需求也更為多元化。現在,我國已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教育事業也取得了突飛猛進的發展,但是,教育尤其是優質教育資源的發展仍然存在不均衡不充分的問題,這就容易導致人民的獲得感滿足感出現差異。因此,要把教育辦到人民羣眾的心坎裏,需要處理好補短板與強質量、尊重規律與順應民意的關係。具體來講,需要做好以下工作:迴應人民羣眾對優質教育的期盼,擴大優質教育資源供給;推動區域教育資源均衡和普惠發展,解決羣眾在教育上的急難愁盼問題;提升教育公平水平,增強人民羣眾對教育的獲得感;注重學生的全面發展,創造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空間和環境。

加快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必須要抓好育人這個“牛鼻子”。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着眼於長遠規劃和戰略目標,具有總體性、戰略性特徵。規劃要落地,需要綜合研判,抓住重點,由點及線帶面,引領高質量教育體系建設。一是更加重視健全協同育人機制。從育人主體層面看,辦好教育不僅僅是學校一方的事,家庭、社會都是育人的重要主體。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要“健全學校家庭社會協同育人機制”。學校、家庭、社會對學生的成長成才有着潛移默化的影響,任何一方教育的缺位都不利於孩子的健康成長。因此,加強“家校社”在教育層面的有機結合,構建各方協同育人新格局,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未來,應堅持問題導向,健全協同育人機制。二是更加註重實踐育人。推動學生走進工廠、社區、鄉村等實踐課堂,見證時代變化,感悟發展成就。從人才素質角度看,國家和社會發展需要的人才不僅僅要懂得書齋裏的學問,而且要體察真實世界,發現並思考如何解決真問題。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推進產學研協同創新”“着重培養創新型、複合型、應用型人才”,為實踐育人和人才培養指明瞭方向。三是更加註重促進教育公平。不可否認的是,在我國,不同地區、不同領域的教育發展確實存在差異。教育公平是社會公平的基礎。為了解決上述問題,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均衡發展”“優化區域教育資源配置”和“普惠發展”,這些關鍵詞都彰顯了對教育公平的重視。

三、堅持創新驅動,塑造教育發展新賽道新動能新形態

創新驅動是新時代教育發展的重要特徵。“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惟創新者進,惟創新者強,惟創新者勝。”創新在國家發展全局中處於核心地位。新時代新徵程,教育事業要發展,需要不斷在理念、技術、模式等方面進行創新。

技術賦能,開闢教育發展新賽道。現代信息技術發展突飛猛進,顛覆了傳統的教育方式,成為新時代教育發展的變革性力量。面對新形勢新任務,中國也在積極部署信息技術新賽道。在理念層面,黨的二十大第一次把“教育數字化”寫入報告,充分體現了黨和國家對這一新賽道的重視程度。在實踐層面,教育部將數字化作為重點工作,啟動實施國家教育數字化戰略行動。此外,2023年x月,中國舉辦首屆世界數字教育大會,以教育數字化支撐引領教育現代化。順應數字時代進行教育創新,開闢教育發展新賽道,是世界各國共同面臨的時代命題。“中國政府高度重視發展數字教育,經過持續努力,全國所有中國小都已接入互聯網,99.5%學校有多媒體教室,建成國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務平台。”總之,推動信息技術與傳統教育方式相互融合,發揮技術優勢,可以更好服務育人本質,進一步賦能教育事業的發展。

體制機制創新,釋放教育發展新動能。教育事業要發展,離不開多方主體的參與。如何激發體制機制和各方主體活力,讓教育動能充分迸發?歸根到底,需要依靠改革創新的力量。在辦學體制方面,注重各類型教育融合融通;引導規範民辦教育發展。比如,優化職業教育的類型和定位,提升其辦學質量和社會認可度,推動職業教育培養更多更好的專業化人才,更好服務國家發展大局。在高質量人才培養方面,從學科建設、跨領域人才聯動等方面建章立制,理順人才培養、交流、合作、獎懲等機制,充分釋放科研院所和拔尖人才的發展潛能。在教學管理改革方面,完善教育評價體系,真正做到以評促教;健全“家校社”協同育人機制。比如,教學評價體系是學校、教師和學生在教學中的指揮棒。要建立符合全面依法治教、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實施課程方案、堅持立德樹人的教育質量評價體系。更好地發揮教育評價體系“指揮棒”的作用,需要從頂層設計着手,完善現有評價體系,為學校、教師、學生鬆綁,進一步釋放教育動能。此外,分門別類建立、完善“家校社”協同育人機制,從理念、目標、措施等方面開展合作,為教育發展提供保障和動力。

模式創新,塑造教育發展新形態。一是教學模式創新。隨着技術的進步,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應運而生。這一教學模式依託慕課、學習通、雨課堂等平台,發揮學生主體作用,實現網絡上的自主學習與傳統課堂的線下學習融會貫通。這種“互聯網+”模式打破時空限制,有助於提升學習效率,擴大優質教育資源的供給,促進教育公平。二是培養模式創新。信息化時代,拔尖創新人才是綜合國力競爭的尖兵利器,是研發掌握核心技術的關鍵。隨着科技的快速發展以及國際形勢的深刻變化,我們對拔尖創新人才的質量和數量都有了更高的要求。除了課堂模式,還需要打造可以讓拔尖創新人才“冒出來”的教育生態。三是治理模式創新。教育治理現代化是教育發展的重要領域。要充分挖掘數據的潛力,順應數字化發展潮流,推進教育數字化,構建數據驅動的教育治理新模式。

主題教育黨課講稿:立德樹人 鑄魂育人

各位老師,同志們: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育人的根本在於立德。”這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繼承、豐富和發展黨的教育方針的集中體現,是黨的教育理論創新的最新成果,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理論的精髓,是推進我國教育現代化的行動指南。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就是要把立德作為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務,作為教育現代化的方向目標,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一、培養什麼人是教育的首要問題

培養什麼人,是教育的首要問題,是立德的根本要求,集中體現了黨和國家對教育事業的根本定位與時代特徵,是發展教育事業的立足點,是我國教育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滿足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建設教育強國的必然要求。

立德是培養什麼人的首要任務。培養什麼人,是思考和謀劃教育工作的邏輯起點,也是絲毫不能偏離的政治方向。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是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教育的首要問題,“德育”居德智體美勞“五育並舉”之首,立德是培養什麼人的首要任務、根本要求。當前,我們的教育正遭遇多元文化、多元價值觀的挑戰,社會各種思潮通過各種信息媒體向青少年奔湧而來,拜金主義、享樂主義、極端個人主義等不良思潮給青少年帶來消極影響。如果我們不能用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加以引導,青少年可能就會迷失方向、喪失信念。新時代新徵程,教育工作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把立德放在人才培養的首位,把促進人的德性成長作為教育的首要任務,遵循教育規律和人才成長規律,以凝聚人心、完善人格、開發人力、培育人才、造福人民為目標,教育引導青少年樹立遠大理想,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培養擁護中國共產黨領導和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立志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而奮鬥的時代新人。

培養什麼人,是教育現代化的方向目標。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培養什麼人,是教育的首要問題。我國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國家,這就決定了我們的教育必須把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作為根本任務,培養一代又一代擁護中國共產黨領導和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立志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奮鬥終身的有用人才。這是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務,也是教育現代化的方向目標。”要牢牢把握正確政治方向之大“德”,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教育事業的發展同我國發展的實現目標和未來方向緊密聯繫在一起,為人民服務,為鞏固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服務,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服務;堅持黨對教育工作的全面領導,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現代化之路,確保新時代黨的教育方針在教育各領域得到貫徹,確保各級各類學校的各項工作都朝着完成立德這個根本展開。

培養堪當民族復興重任的建設者和接班人。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從現在起,中國共產黨的中心任務就是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實現這一中心任務,需要培養數以億萬計能堪當這一時代重任的建設者和接班人。堅持教育優先發展、科技自立自強、人才引領驅動,加快建設教育強國、科技強國、人才強國。堅持為黨育人、為國育才,教育學生樹立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增強“四個自信”,立志肩負起民族復興的時代重任;厚植愛國主義情懷,讓愛國主義精神在學生心中牢牢紮根,教育學生熱愛和擁護中國共產黨,立志紮根人民、奉獻國家;培養奮鬥精神,教育學生樹立高遠志向,歷練敢於擔當、不懈奮鬥的精神,做有理想、敢擔當、能吃苦、肯奮鬥的新時代好青年。

二、立德樹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務

把德育擺在教育的突出位置,是我們黨抓教育工作的一個鮮明特徵和基本經驗。我們黨成立100多年來,黨的教育方針雖然在不同時期有不同的表述,但始終強調德育工作在人才培養中的重要作用,把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培養了一代又一代聽黨話、跟黨走,紮根人民、奉獻祖國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黨的教育方針始終堅持德育為先。我們黨歷來重視以德育人、以德治教,始終把德育擺在突出位置。毛澤東在《關於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中指出:“我們的教育方針,應該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體育幾方面都得到發展,成為有社會主義覺悟的有文化的勞動者。”重視德育成為我們黨的教育方針一以貫之的鮮明特徵。鄧小平在全國科技工作會議上提出:“教育全國人民做到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培養社會主義“四有新人”的提出,深化了對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規律性認識。江澤民在黨的十六大報告中指出:“堅持教育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為人民服務,與生產勞動和社會實踐相結合,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體現了中國共產黨人立足本國實際對社會主義教育的理解和把握。胡錦濤在全國優秀教師代表座談會上的講話中指出:“要堅持育人為本、德育為先,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加強愛國主義教育,深入開展理想信念教育,加強和改進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指出:“要努力構建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的教育體系,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養體系。要把立德樹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識教育、社會實踐教育各環節,貫穿基礎教育、職業教育、高等教育各領域。”由此可見,中國共產黨在結合不同歷史時期的時代特徵和發展實際的基礎上,對德育優先始終堅持批判性的繼承與弘揚,始終堅持在傳承德育優先思想優秀內核與豐富立德樹人深刻內涵相統一的過程中,不斷凸顯德育優先的時代性特徵。

新時代黨的教育方針更加突出立德。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圍繞教育如何落實立德這個根本發表一系列重要講話、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強調立德的重要性,不斷豐富和發展立德的內涵。在目標原則方面,強調“辦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大學,要堅持立德樹人,把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教書育人全過程”;在實施路徑方面,強調“要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中心環節,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實現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開創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新局面”;在檢驗標準方面,強調“要把立德樹人的成效作為檢驗學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標準,真正做到以文化人、以德育人,不斷提高學生思想水平、政治覺悟、道德品質、文化素養,做到明大德、守公德、嚴私德”;等等。這些重要論述,將立德作為教育發展的重中之重,強調不能僅僅將教育等同於智育,而是要把握思想根源、道德品質這些核心問題;教育不僅是培養專業人才,更要培養有道德的人才。

立德是建設教育強國的根本要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教育是民族振興、社會進步的重要基石,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德政工程,對提高人民綜合素質、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增強中華民族創新創造活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具有決定性意義。”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歸根到底需要大批德才兼備的時代新人,需要加快建設教育強國,突出教育立德,培養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者和接班人。習近平總書記這些重要論述,着眼於社會主義教育的本質要求,彰顯了我們黨在發展社會主義教育問題上的根本立場、性質宗旨和初心使命,指明瞭新時代建設教育強國必須牢牢把握的前進方向。隨着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我國發展面臨新的戰略機遇、戰略任務、戰略階段、戰略要求、戰略環境,面臨的道德挑戰日趨嚴峻,加強德育工作、提高全民族的道德文明素養,已成為我國教育面臨的重大而緊迫的戰略任務。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上,更加需要加快建設教育強國,強化和突出德性的價值,把立德作為根本,着力教育引導廣大青少年牢固樹立馬克思主義信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信念、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信心,培養一代又一代擁護中國共產黨領導和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立志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奮鬥終身的有用人才,更好地肩負起民族復興的時代重任。

三、把立德樹人融入教育各領域各環節

把立德樹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識教育、社會實踐教育各環節,貫穿基礎教育、職業教育、高等教育各領域,學科體系、教學體系、教材體系、管理體系要圍繞“立德”來設計,教師“立德”來教,學生圍繞這個“立德”來學。

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二十一世紀馬克思主義,是中華文化和中國精神的時代精華,是黨和人民實踐經驗和集體智慧的結晶,是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行動指南。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作為思想政治課砥礪理想信念和初心使命的最好教材,在不同學段、不同學科、不同課程中全覆蓋、全過程貫通,全面闡釋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時代背景、核心要義、精神實質、科學內涵、歷史地位和實踐要求,把握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基本立場觀點方法,引導學生深刻感悟習近平總書記的堅定信仰信念、深厚為民情懷、強烈歷史擔當、求真務實作風,深刻感悟黨的創新理論的真理力量、實踐力量、人格力量,不斷夯實立德的思想根基。

在廣泛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上下功夫。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核心價值觀,其實就是一種德,既是個人的德,也是一種大德,就是國家的德、社會的德。”深入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弘揚以偉大建黨精神為源頭的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用好紅色資源,深化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教育,着力培養在思想水平、政治覺悟、道德品質、文化素養、精神狀態等方面同新時代要求相符合的時代新人。推動理想信念教育常態化制度化,加強青少年理想信念教育,以堅定的理想信念築牢精神之基。持續抓好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教育,引導青少年知史愛黨、知史愛國,不斷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注重在實踐中學真知、悟真諦,加強磨練、增長本領,把所有德行教化經過實踐轉化為個人本領和能力,努力在實現中國夢的生動實踐中放飛青春夢想。發揮教育在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方面的基礎作用,圍繞立德根本,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落實到教育教學、管理服務各環節,形成課堂教學、社會實踐、校園文化、網絡教育多位一體的育人格局,同時引導廣大家庭和社會各方面主動配合學校教育,形成家庭、社會與學校同向同行、攜手立德樹人的強大合力。

“思政課”是落實立德這個根本的關鍵課程。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思政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從學生身心特點和思想實際出發,持續深化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新,推進思政課程和課程思政同向同行。推進大中國小思想政治教育一體化建設,把立德樹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識教育、社會實踐教育各環節,貫穿基礎教育、職業教育、高等教育各領域,教育引導廣大青少年扣好人生第一粒釦子,培養一代又一代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把思想政治教育“小課堂”與社會“大課堂”貫通起來,將陳列在祖國大地上、融含在民族歷史裏、貫穿在勇毅前行中的各種寶貴教育資源有效匯聚起來、組織起來,教育學生用腳步丈量祖國大地,用眼睛發現中國精神,用耳朵傾聽人民呼聲,用內心感應時代脈搏,把對祖國血濃於水、與人民同呼吸共命運的情感貫穿學業全過程,引領思想、塑造價值、陶養品格,增強學生做中國人的志氣、骨氣、底氣,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教會學生有能力、有責任、有愛心,全面發展、學有所長,培養出黨和國家需要、對社會有用的時代新人。

教師是落實立德樹人的靈魂工程師。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是人類文明的傳承者,承載着傳播知識、傳播思想、傳播真理,塑造靈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時代重任。”要從教師思想建設入手,把師德師風建設擺在首位,作為評價教師隊伍素質的第一標準,要求教師以德立身、以德立學、以德施教,使每一位教師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紮實學識、有仁愛之心,擔負起立德樹人的職責,成為學生完善人格、學習知識、創新思維、奉獻祖國的典範和引路人。引導教師堅定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對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信念,自覺做學習和踐行馬克思主義的典範,自覺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堅定信仰者和忠實實踐者,忠誠於黨和人民的教育事業,自覺把黨的教育方針貫徹到教學管理工作全過程,在立德樹人的實踐中作出更大貢獻。

我就講這麼多,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