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國中物理學習基礎的調查及學習方法研究

欄目: 教育教學論文 / 發佈於: / 人氣:4.18K

國中物理學習基礎的調查及學習方法研究

國中物理學習基礎的調查及學習方法研究

大慶市第六十九中學二部     魏秀頎

摘要:物理這門學科知識很抽象,國中生還是感性思維多於理性思維,所以學習物理有難度。應該如何學習物理?作為物理教師如何做到充分了解學生學習物理的困難、如何引導學生對於物理產生興趣、如何備好適合初學物理學生的每一節課,做好物理學科銜接工作的關鍵。如何做好國小科學課與物理教學的銜接?

關鍵詞:國中物理 國小生科學 銜接 九年級學生學習物理困難 引導  措施

一、調查國小科學課與國中物理知識的銜接,掌握初學物理時已具備的物理素養

深入瞭解國小生在科學課中涉及的物理知識為研究科學合理的教學規律,來促進學生的學習物理的興趣,教學內容的上有鋪墊的作用,在國小生科學課教學過程中,會有時涉及到一些物理方面的知識,把對這些物理知識與國中物理知識比較,不難發現兩者之間存在着過渡性的銜接關係,具體體現在物理知識由粗略到細緻,由簡略到嚴謹,由零散性到系統性,由定性瞭解到定量研究,由表面現象認知到本質性探索的一個過程。

經調查研究,國小生在科學課上已經學習了《温度和水的變化 》,這個章節對温度計的原理以及如何使用做了規範詳細的講解,這樣在九年級的物理課上就沒有必要再進行詳細的講解了,組織學生討論交流就可以了。另外,國小的科學課已經講解了光沿直線傳播,並且初步瞭解了日食、月食、影子的形成,所以在國中物理課上,老師的重點是組織學生交流討論,在物理實驗中注意觀察,引發深層次的思考。

再有國小科學中也學習了《沉和浮》,國小課上重點關注的各類物體在水中的下沉與上浮,並對初步探索了浮與沉的條件,課堂上會分別在濃鹽水、清水中放入馬鈴薯,來初步探究浮沉的原因,通過控制某些條件相同改變其它條件,來對處在液體中的物體的沉浮情況進行判斷,科學課的重點是在於引導學生觀察現象,形成感性認識,雖然探究過程是每節課的重點,但是在孩子們探究過程中,不會涉及到實質性的內容,主要是引導學生對下沉上浮現象定性分析,但在國中物理課程中,專門設計了浮力這一章節,要求學生深入研究阿基米德原理、物體沉浮條件、生活中的浮力現象及應用等內容,通過設計大量的探究性實驗、定量實驗,來探究出影響物體浮沉的條件是:液體的密度與物體的密度關係。由此看出,相同的知識點在國小科學物理及國中物理中,針對不同階段學生的學習能力及認知範圍,由定性分析上升到定量分析,因此,我們要在不同階段把握好物理知識的教學尺度,能夠促進學生的穩步綜合發展。

二、瞭解學生——做好物理入門教學工作

(1)瞭解學生學習物理的困難及意義

物理是國中義務教育階段中一門重要學科,它肩負着培養學生思維能力、創新能力和探究能力的任務。國中物理知識相對比較抽象枯燥,學生想要全面透徹的掌握物理知識有一定的難度,容易陷入困境,所以深入瞭解國中生學習物理困難的原因,並提出針對性的解決策略,才能更好的培養國中生的物理素養。國中物理思維習慣的養成是高中物理學習、大學物理學習乃至公民科學素養提升的基礎,所以在物理的基礎教育階段能夠全面、準確掌握學生的問題並找到對應的切合實際的解決方法是非常必要和具有現實意義的。

(2)瞭解義務教育階段對學生能力要求、學生的學習狀況、學生的學習能力

義務教育面臨重要轉型期,隨着近幾年的教育改革,國小生的減負工作已基本落實。現在國小生統考,升學考試都已取消,國小生的負擔減輕了很多。但是國中生還是面臨着會考的壓力,要求國中生要由知識型向能力型轉化。單一的接受學習方式學習物理,不能培養學生的創造性,只是一味地死學一些理論性的知識,不能靈活利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在新課程中為了更好地學習,採用研究性學習方式,使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索,勤於動手,培養學生蒐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所以提倡學生把兩種學習方式相互結合,相互促進,這樣學習的學生才是社會需要的物理人才。〖1〗

具體來説,國中物理教材經過多次改革,不但知識面有所加寬,在深度上也有所擴展。過去只在競賽題中出現的題型和公式,現在經常出現在會考的試卷上,這對孩子來説是從未遇到過的一個巨大挑戰。國中的物理的學習方法中學要求學生要有很好的學習習慣,自己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學生在物理學習中的困難主要體現在物理入門困難、對知識理解困難、解題的困難、成績始終不理想的困難等。這些困難的成因比較複雜,所以要進行記錄、彙總、分類。

二、研究策略方法—解決學生物理學習中困難、引導學生對物理進行理解性的學習

(1)針對學習物理的困難及其原因,找到解決辦法和措施

已經瞭解了學生學習物理的困難,而且這些困難的成因比較複雜,所以要進行記錄、彙總、分類。解決學生在學習物理過程中困難方法的要具有有效性,在研究學生學習物理困難成因的前提下,針對這些不同特點的困難,制定出行之有效的解決方法,使學生對物理學科產生興趣、培養學生的非智力能力、課堂精力集中、做題的過程中獨立思考、具備舉一反三的能力、物理測試中達標或是優秀、培養物理素養等。

制定相應的計劃:明確物理學科學習方法與其他學科的相同和不同之處,給自己制定計劃,防止進入九年級接觸到物理的學習後亂了陣腳。給自己定位很明確:國中要全面發展,為以後中大學聯考打好基礎,實現自己的理想。

(2)對學生的具體要求

具體要求學生在學習物理時要力爭做到以下幾點:

第一,學會預習和複習。每個人做事,都需要有事先了解情況的安全感,如果要去哪裏、去做什麼都不知道,就會沒有安全感。在學習知識方面,也是一樣的,我們都需要活的知識上的安全感,這樣學習起來效果事半功倍,讓學生養成預習的習慣,是科學的學習方法。課後及時複習,有助於知識的進一步理解,温故而知新,就是這個道理。

第二,從模仿到理解。國中學生大部分都會有個現象,物理課能聽懂,當自己獨立做題時,一點思路都沒有,不知從哪裏下手,原因在於國小階段老師講完課做完例題後,都會讓學生做相同的類型題,學生模仿集例題解答,而中學物理老師課堂上的重點講物理概念和定理公式的理解,練習題跟例題不完全一樣,注重學生分析能力、知識遷移能力的培養,要求在掌握概念和公式的基礎上能夠靈活運用公式定理解決問題!

第三,加強自主學習的能力。國小階段老師對孩子的管理面面俱到,中學階段則提倡學生自覺學習、要具備獨立意識。如果不會自主學習、不自覺、不主動,不只是物理學科其他各個學科的學習都要受到影響,這就要求學生具備自主學習這個基本能力,否則考試時就要吃苦頭。

第四,注重學習方法。有些學生在課堂上聽課狀態很好,很認真,但是在物理考試中不能達到令人滿意的分數,仔細分析,原因很簡單,老師講題的整個過程都明瞭了,但是沒有注意挺老師為什麼要這樣思考,為什麼用到了這種方法這個公式等,還有錯題本,並不是把正確的做法記到本上就行了,而應該認真分析錯誤的原因、錯誤的表現等,這樣才能在瞭解自己的前提下,去對待錯題,才能最大限度提升自己的能力。〖2〗

以上是我對小升中銜接以及結合本學科學習問題的一些思考和總結,接下來會繼續在教學實踐中不斷的總結和思考,以求能更加科學有效的解決這個問題。

參考文獻

[1] 科學大眾劉光劍-《淺談新課程改革家的初衷物理評課》2008

[2] 教育科學研究 吳洋、高凌飈-《新課程應該提倡什麼樣的學習方式》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