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夜間飛行的祕密》教案(精品多篇)

欄目: 教育教學方案 / 發佈於: / 人氣:2.83W

《夜間飛行的祕密》教案(精品多篇)

《夜間飛行的祕密》教案 篇一

教學目標

朗讀課文,把握課文主要內容,理解飛機夜間飛行與蝙蝠探路之間的聯繫。

根據課文內容從不同的角度提問。

蒐集、交流有關仿生學的資料,提高信息蒐集與處理能力。

激發學生熱愛科學、樂於觀察和探究的興趣。

教學重點

弄清蝙蝠探路和飛機夜間安全飛行的聯繫。

教學難點

理解蝙蝠探路和雷達工作的原理。

教學過程

一、初讀交流,以學定教

同學們喜歡猜謎嗎?今天老師也帶來一個謎語,請聽。小老鼠,真稀奇,倆只翅膀像層皮,白天躲在屋檐下,夜晚出來吃東西。誰猜? (蝙蝠)

出示蝙蝠的圖片,指生介紹,(蝙蝠是唯一會飛的哺乳動物,頭部和軀幹像老鼠,有黑褐色細毛,夜間在空中飛翔,吃蚊、蛾等昆蟲。休息時用爪倒掛在屋檐下或大樹下,冬季在隱藏的地方冬眠)

出示雷達的圖片,師介紹:雷達是利用極短的無線電波進行探測的裝置。可用來測定目標的方向距離、大小等,它廣泛應用於軍事、天文、氣象、航海、航空等方面。

再讀課題,你有什麼問題想問?(蝙蝠和雷達有什麼關係?)

二、重點品讀,隨文得法

(一)默讀全文,提出問題,梳理清單

默讀課文,你可以提出什麼問題?記錄下來。

小組交流,整理問題清單。

(1)蝙蝠和雷達有什麼關係呢?

(2)為什麼飛機能在黑夜中安全飛行呢?

(3)科學家怎樣探索蝙蝠夜間飛行的奧祕?

(4)從哪兒看出蝙蝠的飛行本領高超?

(5)為了弄清楚這個問題,科學家們做了三次試驗,每次試驗的目的是什麼?用了什麼方法?結果怎樣?

(6)這些實驗引起了科學家怎樣的思考?

(7)蝙蝠如何分辨障礙物和獵物呢?

(8)課文的題目是《蝙蝠和雷達》,為什麼一開始要寫飛機?

(9)生活中還有哪些發明是受到了動物的啟發?

(10)無線電波跟超聲波是一樣的嗎?

(11)為什麼課文沒有具體寫後兩次實驗?

(12)為什麼裝上雷達飛機就能安全飛行了呢?

梳理問題清單,你有什麼發現?

(這些問題的提問角度不一樣,有的問題是針對課文內容提出的,有的問題是從課文的寫法上來提問的,有的是從課文中得到啟示聯繫生活經驗提出的)

看看問題清單,哪些問題是針對全文的?哪些是針對課文一部分內容提出的?

(二)解決問題,品讀重點

以小組為單位,選擇感興趣的問題,合作學習。

全班交流。

(1)針對課文內容的問題:

①從哪兒看出蝙蝠的飛行本領高超?畫出有關句子,説説你的理解。

(夜間飛行能捕捉極小的飛蟲,從來不跟什麼東西相撞,即使一根極細的電線,也能靈巧地避開。

請同學們朗讀有關句子,想象蝙蝠夜行的高超本領)

②為了弄清楚蝙蝠夜間飛行的祕密,科學家們做了三次試驗,每次試驗的目的是什麼?用了什麼方法?結果怎樣?(小組討論,完成表格)

試驗順序試驗準備試驗方式試驗結果試驗結論試驗證明第一次在一間屋子裏 橫七豎八地拉了許多繩子,繫了許多鈴鐺。蒙上眼睛鈴鐺一個沒響,繩子一根沒碰到。夜間飛行和眼睛沒關係。蝙蝠夜間飛行靠的不是眼睛,而是用耳朵和嘴巴配合起來探路的。第二次塞上耳朵到處亂撞,鈴鐺響個不停。夜間飛行和耳朵有關。第三次封住嘴巴到處亂撞,鈴鐺響個不停。夜間飛行和嘴巴有關。

③誰能用自己的話説説蝙蝠是怎樣口耳配合起來夜行探路的?(先同桌討論,再回答問題,師畫示意圖)

(科學家經過反覆研究,終於揭開了蝙蝠能在夜裏飛行的祕密。它一邊飛,一邊從嘴裏發出一種聲音。這種聲音叫做超聲波,人的耳朵是聽不見的,蝙蝠的耳朵卻能聽見。超聲波像波浪一樣向前推進,遇到障礙物就反射回來,傳到蝙蝠的耳朵裏,蝙蝠就立刻改變飛行的方向。)

④雷達是怎樣探路的呢?自讀第8自然段,設計雷達探路示意圖。

(2)針對課文寫法提出的問題:

①課文的題目是《蝙蝠和雷達》,為什麼一開始要寫飛機?

(寫到了飛機夜航,是為了讓讀者瞭解蝙蝠夜間飛行和飛機夜航之間的聯繫。説明了飛機能在黑夜裏飛行,是因為人們從蝙蝠身上得到了啟示。)

②為什麼課文沒有具體寫後兩次實驗?

(第一次是詳寫,第二、三次是略寫。略寫了實驗準備。試驗準備是同樣的,試驗結果也是同樣的,就不需要重複地寫,這樣語言更簡潔。)

(3)針對聯繫生活經驗提出的問題:

①科學家反覆研究,揭開了蝙蝠夜行探路的祕密。科學家從這個祕密中得到了什麼啟示呢?

(雷達探路的道理是從蝙蝠夜行探路的道理得來的,所以説飛機夜間安全飛行是從蝙蝠身上得到的啟示)

②你知道人們從生物身上得到啟示,還發明創造過什麼?

《夜間飛行的祕密》教案 篇二

[教學目標]

1.會認11個生字,讀準多音字“系”,會寫14個生字,會寫“雷達、蚊子”等12個詞語。

2.學會從不同角度提問。

3.能借助問題理解課文內容。

[教學重難點]][

1.學會從不同角度提問。

2.能借助問題理解課文內容。

[教學課時]

2課時

第一課時

[課時目標]

1.會認11個生字,讀準多音字“系”,會寫14個生字,會寫12個詞語。

2.瞭解課文大意。

3.學會根據課文內容來提問。(重點)

一、識字導入

1.教師板書“我會寫”中的“蝙蝠”,出示蝙蝠圖片,提出問題:“你們認識它嗎?”指名學生回答,強調字音,並指導書寫。在學生書寫後,教師提出三個問題:

(1)“蝙蝠”二字都是蟲字旁,它是昆蟲嗎?

(2)蝙蝠會飛,那它是鳥嗎?

(3)蝙蝠是什麼類的動物?從哪得知呢?

2.剛剛我們認識了蝙蝠,那麼飛機的夜間飛行和蝙蝠有什麼關係呢?讓我們一起走進課文。

二、檢查預習,整體感知課文

1.檢查預習。

(1)學習生字詞,重點學習“系”的讀音、“即”的書寫。學生讀詞、寫字,同桌互查。

(2)解説一個重要的雙音節詞:根據課文內容闡釋“祕密”一詞的含義。

2.瞭解課文大意。你能用自己的話説説課文的大意嗎?

課文大意:科學家在反覆試驗中揭開了蝙蝠能在夜間飛行的原因,並從中受到啟發,給飛機裝上雷達,解決了飛機在夜間安全飛行的問題。

三、提問角度:根據課文內容提問

1.學生初讀課文,邊讀邊思考,提出自己的問題並進行交流。

生1:為什麼文章一起筆就寫“清朗的夜空”中飛機在航行呢?(這是一種對假設的情景進行描寫作為文章開頭的方法,既表現出一種生動的筆法,又順利地引出了“飛機怎麼能安全飛行”的話題。)

生2:文中兩次設問“在漆黑的夜裏,飛機是怎麼做到安全飛行的呢?”“難道它的眼睛特別敏鋭,能在漆黑的夜裏看清楚所有的東西嗎?”,這兩個設問重要嗎?(是的,它們很重要,在文章的結構和內容上,這兩處設問前後關聯,逐層深入,引出課文的重點內容:蝙蝠是如何探路的、蝙蝠能在夜裏飛行的祕密。)

生3:怎樣結合“蝙蝠”的生理特點來解説“雷達”的科學原理呢?(原來,雷達的天線就像是蝙蝠的嘴,雷達的無線電波就像是蝙蝠發出的超聲波,雷達的熒光屏就像是蝙蝠的耳朵。)

2.教師小結,並引導學生利用問題清單,發現提問角度:“大家的問題都很有價值,看來是經過認真思考後提出的。讓我們去分享更多的問題,和小組成員互相交流,並羅列問題清單。認真閲讀自己小組的問題清單,你有什麼發現?

3.教師根據學生的發現,進行總結:“同學們都很聰明,能夠針對課文內容,提出問題。這是我們最常見的也是最熟悉的一種提問角度。”

第二課時

[課時目標]

1.能根據寫作方式和聯繫生活經驗提問,並能藉助問題理解課文內容。(重點)

2.鏈接課後習題,學會提出自己的問題。(難點)

一、提問角度:根據寫作方式提問

(一)引發思考,示範:模仿

上節課大家從課文內容的角度進行了提問,我們還能從哪些角度來提問呢?(預設:從文章的寫法來提問)

(二)明確角度,觀察提問

(出示課文第4~5自然段)請學生閲讀,並思考:“這兩個自然段寫了三次實驗。你有什麼發現嗎?你能提出什麼問題呢?”

生1:我發現第一次實驗用了一個自然段,後兩次實驗用了一個自然段。作者為什麼要這麼安排呢?

生2:我想問為什麼第一次實驗過程進行了詳寫,而後兩次略寫呢?

(三)繼續提問,強化訓練

1.(課件出示課文第3自然段)學生齊讀,師引導:“站在寫法的角度上,你又有什麼發現?提出你的問題。”

生1:我發現作者在這一段的最後一句向我們提出了一個問題。用問題來結尾有什麼特別之處嗎?

生2:我發現作者已經説了蝙蝠在夜裏無論怎麼飛,從來沒有見過它跟什麼東西相撞,為什麼後半句還要補充“即使一根極細的電線,它也能靈巧地避開?”

2.自讀課文最後一個自然段,看看你們還能從寫法的角度上提出什麼問題?

二、提問角度:聯繫生活經驗提問

1.師:學了課文,我們知道了雷達原來是科學家根據蝙蝠飛行的特徵發明出來的,文中的“那位同學”也在最後聯繫生活經驗提出了問題:“超聲波在生活中還有什麼用途呢?”你能像他一樣也從生活實際出發,提出一些問題嗎?

預設:我知道直升機是人們模仿蜻蜓發明的,同學們還知道其他的發明嗎?

2.(課件出示青蛙、甲蟲、蝴蝶等圖片)看了這些圖片,你有什麼想問的?

生:這些小動物又和我們生活中的哪些發明有關呢?我們身邊還有什麼是受動物啟發發明的呢?

3.師:你們越來越會提問了!從動物身上發現功能特點,並受到啟發,發明造福人類的東西,這也是一門科學,叫仿生學。感興趣的同學課後可以去查閲這方面的資料。

三、拓展運用

讀課後習題中的《它們是莖,還是根?》,根據教師的提示,提出自己的問題。(板書:學會從不同角度提問)

問題預設:選文用了怎樣的結構?作者介紹變態莖的時候,採用了什麼説明方法?

四、課堂小結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我們學會了根據課文內容、根據寫作方式和聯繫生活經驗等不同角度來提問。發散思維、多角度提問是閲讀文本的一大法寶,這將會給我們的閲讀打開新的視野,讓閲讀更加有效。

[教學板書]

6夜間飛行的祕密

學會從不同角度提問根據課文內容提問

根據寫作方式提問

聯繫生活經驗提問

[教學反思]

提問不僅是學生閲讀思考的體現,更是一種閲讀策略。在教學過程中,我不僅注重對學生理解能力的培養,更注重對學生進行發散性思維的培養。我引導學生認真體會教材以批註的形式出示的問題,讓學生獲得啟發,學會發散思維,掌握從課文內容提問、根據寫作方式提問和聯繫生活經驗提問的方式,從而提高學生的提問能力。

與此同時,我還結合課後練習引導學生提出自己的問題,並想辦法自主解決,這樣既鍛鍊了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又提高了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夜間飛行的祕密》教案 篇三

[教學目標]

1、通過預習能夠正確認讀“蝙、蝠”等12個生字。讀準多音字“系”,會寫“蚊、即”等14個生字,會寫“蚊子、即使”等12個詞語。

2、學習從不同角度提問,明確從不同角度提出問題的方法。通過小組交流整理問題,進而對文本有更加深入的理解。

教學重難點:能夠從不同角度思考並提出問題。

[教學準備]

教師:預習單、小組問題清單、多媒體課件、平板電腦

學生:完成預習單。

[課時安排]2課時

第1課時

[課時目標]

1、通過預習能夠正確認讀“蝙、蝠”等12個生字。讀準多音字“系”,會寫“蚊、即”等14個生字,會寫“蚊子、即使”等12個詞語。

2、學習從不同角度提問。(本課時重難點)

[教學過程]

一、對比課題引思考

把《蝙蝠和雷達》與《夜間飛行的祕密》兩個課題相對比,引發思考。

二、初讀課文掃障礙

1、檢驗預習成果

第一組詞語:歸類正確認讀“蚊子、蒼蠅、繩子、鈴鐺”含有輕聲的詞語。

第二組詞語:字理識字“系”並規範書寫。

第三組詞語:多種方法理解“超聲波、無線電波”等詞語的意思。

2、概括全文內容

梳理文章要點概括全文內容。

預設:科學家通過三次實驗,揭開了蝙蝠在夜間飛行的祕密,並從中受到啟發,發明了雷達,解決了飛機在夜航的安全問題。

三、質疑發問尋角度

1、關注導語理髮問

關注課文導語,小組交流整理預習時提出的問題。

2、問題交流尋角度

從問題中主動發現有針對詞語、句子、段落等方面提出的問題,小結第一個提問角度——內容。

3、聚焦實驗尋角度

作者質疑“難道它的眼睛特別敏鋭,能在漆黑的夜裏看清楚所有的東西嗎?”

聚焦三次實驗尋找第二個提問角度——寫法。

4、繼續質疑尋方法

拋出教師讀文時的質疑,繼續引發學生思考,引出在文章寫法上提問的不同方法。

5、課後習題尋角度

文章末尾的兩個問題和課後一個問題的集中展示,尋找第三個提問角度——啟示。

四、總結方法明思路

1、文本內容;

2、文章寫法;

3、文本啟示。

五、回讀文本再質疑

1、書寫本課的生字。

2、運用本節課學習的提問方法,嘗試再次從內容、寫法、啟示等角度提問,完善本課的問題。

《夜間飛行的祕密》教案 篇四

教學目標

1、能通過多種途徑蒐集事實與證據;

2、能用小論文的形式總結研究成果;

3、瞭解一些淺顯的飛行原理。

教學重點

通過多種途徑蒐集自己所要的資料

教學過程

在明確了研究的問題和蒐集事實與證據的途徑之後,緊接着就要實實在在地進入蒐集的環節了。

可能同學們對於各種途徑的操作還不是很瞭解,這時,教師可以先帶領全體學生開展引導式探究,經歷一次“蒐集之旅”:以教材中的“飛機怎樣飛行”為例子,在老師的指導之下,綜合運用實驗、調查、請教等途徑,找到需要的事實與證據。然後進行反思與評價,體驗各種蒐集途徑的具體操作方法、流程和注意事項,為下面的自主探究做好能力和經驗上的準備。

在自主探究過程中,教師所扮演就主要是“超市”的角色了,學生可接觸的資源畢竟有限,如果在不必要的環節浪費時間,將不利於活動的順利進行。教師需要準備的有:

信息方面:書籍、聲音、圖像、影視、網絡等;

工具與材料方面:剪刀、筆、紙、膠水、透明膠帶、繩子、小刀、氣球、木塊(片)、飲料瓶、泡沫塑料等――如果平時有意識地收集一些廢舊材料,這時便可以放在用場了。

最後,將蒐集到的事實與證據進行整理,形成一篇小論文。

《夜間飛行的祕密》教學設計 篇五

[教學目標]

1。通過預習能夠正確認讀“蝙、蝠”等12個生字。讀準多音字“系”,會寫“蚊、即”等14個生字,會寫“蚊子、即使”等12個詞語。

2。學習從不同角度提問,明確從不同角度提出問題的方法。通過小組交流整理問題,進而對文本有更加深入的理解。

教學重難點:能夠從不同角度思考並提出問題。

[教學準備]

教師:預習單、小組問題清單、多媒體課件、平板電腦

學生:完成預習單。

[課時安排]2課時

第1課時

[課時目標]

1。通過預習能夠正確認讀“蝙、蝠”等12個生字。讀準多音字“系”,

會寫“蚊、即”等14個生字,會寫“蚊子、即使”等12個詞語。

2。學習從不同角度提問。(本課時重難點)

[教學過程]

一、對比課題引思考

把《蝙蝠和雷達》與《夜間飛行的祕密》兩個課題相對比,引發思考。

[設計意圖:通過對新舊課題的對比,引發學生思考,激起學生的閲讀興趣和探究慾望。問題的提出更重要是讓學生通過問題,欣賞、品味語言,豐富語感。]

二、初讀課文掃障礙

1。檢驗預習成果

第一組詞語:歸類正確認讀“蚊子、蒼蠅、繩子、鈴鐺”含有輕聲的詞語。

第二組詞語:字理識字“系”並規範書寫。

第三組詞語:多種方法理解“超聲波、無線電波”等詞語的意思。

2。概括全文內容

梳理文章要點概括全文內容。

預設:科學家通過三次實驗,揭開了蝙蝠在夜間飛行的祕密,並從中受到啟發,發明了雷達,解決了飛機在夜航的安全問題。

[設計意圖:通過紮實的預習,能夠自主完成文中生字新詞的讀音和意思的理解。通過了解漢字特殊寓意和字理識字等環節,增加學生對生字新詞的理解和喜愛。概括全文內容時通過提供詞語串一串,降底概括難度,把握概括要作文吧點理清概括思路。]

三、質疑發問尋角度

1。關注導語理髮問

關注課文導語,小組交流整理預習時提出的問題。

2。問題交流尋角度

從問題中主動發現有針對詞語、句子、段落等方面提出的問題,小結第一個提問角度——內容。

3。聚焦實驗尋角度

作者質疑“難道它的眼睛特別敏鋭,能在漆黑的夜裏看清楚所有的東西嗎?”

聚焦三次實驗尋找第二個提問角度——寫法。

4。繼續質疑尋方法

拋出教師讀文時的質疑,繼續引發學生思考,引出在文章寫法上提問的不同方法。

5。課後習題尋角度

文章末尾的兩個問題和課後一個問題的集中展示,尋找第三個提問角度——啟示。

[設計意圖:學生在開始閲讀提問時是無角度和方法意識的。教師需要從學生的提問中循序漸進地撥開問題的提問角度和提問方法。首先,通過交流學生已經提出的問題引導明確是針對文中詞語、句子、段落、課題、全文來提問,都可以歸納為第一個角度——內容。聚焦三次實驗,通過表格梳理文字,同學們根據表格自主發現第二個提問角度一—寫法。最後,拎出文後的質疑和課後的練習,這兩者結合,有助於學生髮現提問的第三個角度——啟示。本環節層層遞進,環環相扣,在問題中逐漸撥開提問的不同角度和具體方法,為方法的運用搭建了支架。]

四、總結方法明思路

1。文本內容;

2。文章寫法;

3。文本啟示。

[設計意圖:總結內容、寫法、啟示等不同的提問角度和具體提問方法,有具體方法搭建支架,學生對如何提問更加清晰明確。]

五、回讀文本再質疑

1。書寫本課的生字。

2。運用本節課學習的提問方法,嘗試再次從內容、寫法、啟示等角度提問,完善本課的問題。

[設計意圖:習得方法,使用方法,課上的學是為了課外積極使用,繼續完善提問。]

《夜間飛行的祕密》教案 篇六

一、教學目標

1、闡明鳥、昆蟲等適於空中飛行的形態結構特點;概述鳥類、節肢動物和兩棲動物的主要特徵。

2、嘗試獨立完成“鳥適於飛行特點”的探究活動和對昆蟲翅的“觀察與思考”。

3、舉例説出動物的生活可能跨越多種環境。

二、教學重點:

1、探究和觀察“鳥類適於飛行的特點”,使學生能闡明鳥類適於飛行的形態結構特徵和生理功能特徵。

2、通過對各種鳥類的觀察與比較,使學生能概述鳥類的主要特徵。

三、教學難點:

1、探究鳥類適於飛行的形態結構特點和生理功能特點這一實驗過程及組織教學。

2、概述鳥類的主要特徵。

四、課前準備:

多媒體課件;鵪鶉,解剖刀,解剖剪,解剖盤。

五、教學方法:

談話式、演示式、探索實驗式、啟發式

六、教學用時:

2課時

七、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導入:能在較生活在水圈、巖石圈的動物可以跨越更大的空間,擴大生存範圍,那麼這些動物具有哪些特徵來適應飛行呢?能在有無脊椎動物裏的昆蟲、脊椎動物中的鳥和極少數哺乳動物——蝙蝠。這節課我們來探究一下鳥類又有哪些特點與它的飛翔生活相適應。

(一)鳥的分類地位

全世界現有鳥類約156科9600餘種。我國有81個科(佔51.9%)1186個種(佔13%)就鳥的種類而言,巴西有2000種,祕魯有1678種,哥倫比亞有1567種,我國緊接其後名列第四。

我國不僅鳥的種類多,而且有許多珍貴的特產種類。如:鴛鴦、相思鳥,還有產於陝西、河北的褐馬雞,西南的錦雞,台灣省的黑長尾雉和藍腹鷳,產於我國中部的長尾雉、東南部的白頸長尾雉,還有黃腹角雉和綠尾紅雉等等。有一些鳥類如丹頂鶴和黑頸鶴雖不是我國特產,但主要產於我國境內。

鳥大致可以分為三大類:第一類,平胸總目,如鴕鳥,其翼已失去了飛行能力,只能助跑,起到平衡作用;第二類,企鵝總目,如帝企鵝,其翼特化成了鰭足,用以滑雪和划水;第三類,突胸總目,如鵪鶉鳥,能用兩翼飛行在空中,現存的大多數鳥類都屬於此目。

(二)鳥適於飛行的特點

這節課我們就以鵪鶉鳥為例探究一下鳥類的外形和內部結構有哪些適於飛行的特點。

請大家直接觀察鵪鶉鳥的外形,歸納一下鳥類適於飛行的外形特徵:羽毛可以扇動空氣,大型骨骼中空可以減輕身體密度,適於飛翔;流線型的身體也適於飛翔。僅僅是這些特點鳥兒就能飛了嗎?顯然不是。讓我們通過“鳥適於飛行的特點”的探究實驗來進一步研究鳥適於飛行的特徵。

首先請大家詳閲教材21頁至23頁探究實驗的內容,做到心中有數,明確本實驗的目的。然後,分組討論本組的實驗實施計劃並討論該計劃的合理性,再開始探究實驗。探究實驗進行時,可以隨時列表記錄探究和觀察的結果。結合該實驗,教師可用投影片打出以下內容,用以引導學生進行探究實驗,投影內容如下:

1.你們組準備探究的問題是什麼?

2.結合你們的問題作出了怎樣的假設?

3.你們準備怎麼做你們的實驗?

4.你們的問題得到證實了嗎?

最後,教師組織學生彙報交流。交流時教師要注意及時給予激勵評價,對獨到的見解和少數的做法要給予肯定與激勵,及時發現學生的閃光點以發展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同時,教師根據學生的交流情況,給出簡明扼要的板書。

鳥類適於飛翔的特點除書上提到的體形、翼、龍骨突和胸肌、糞便隨時排出體外不貯存、食量大、心臟及心搏次數、氣囊等結構適於飛行生活外,還有生殖系統、排泄系統和感覺器官、神經系統等都有適於飛翔的特徵。

(三)鳥類的主要特徵

上面咱們對於鳥類適於飛行的特徵進行了探究,下面咱們共同把鳥類的主要特徵總結一下,要注意“共同”和“主要”兩個詞。

鳥類的體表都被覆羽毛,還有角質的喙,鳥類的前肢特化成翼,絕大部分鳥類具有迅速飛翔能力,鳥類都有高而恆定的體温。

第二課時

導入:天,除了鳥類以外,最多的就是昆蟲了,現已知道的昆蟲種類已經超過了100萬,昆蟲是動物界中數量最多的一類動物,它的分佈十分廣泛。

(四)昆蟲的分類地位

由於昆蟲的足也是分節的,所以它們和甲殼動物同屬一個門——節肢動物門。那麼節肢動物門昆蟲綱的動物們到底有哪些特徵適於飛行呢?

(五)昆蟲適於飛行的特點:

多數昆蟲具有很強的飛行能力,有3對足,多數有翅。昆蟲是無脊椎動物中唯一一類能飛行的動物。請大家觀察P24頁的圖片,完成思考要求。

很顯然,昆蟲的翅與鳥翼區別很大,但就適於飛行來看有無共同點呢?

1、它們都有用以飛行的扇面形結構,這些結構的運動都是由肌肉的收縮與舒張引起的。

2、它們在空氣中都能產生向上的升力和向前的動力

3、相對自身身體而言,它們的翅都有輕薄、表面積大的特點

翅對於昆蟲的分佈和生存繁衍具有重要的意義,通過翅的運動可以擴大昆蟲生活和分佈的空間。

(六)昆蟲的主要特徵

下面我們以蝗蟲為例探究一下昆蟲身體的特徵。

1、昆蟲的體表有一層光滑、堅硬的外骨骼,外骨骼能起到防止水分蒸發和保護、支撐體內柔軟器官,使昆蟲能更好的適應陸生生活。由於外骨骼不能隨身體的長大而長大,所以蝗蟲等昆蟲在生長髮育過程中有蜕皮現象。

2、它們的身體都可以分成頭、胸、腹三部分,且由許多體節構成(異律分節)。

⑴頭部:長有1個口器(由1片上脣、1片下脣、1片上顎、1片下顎和1片舌組成,其中上顎很堅硬,適於咀嚼,稱為咀嚼式口器)、1對觸角(具有觸覺和嗅覺的功能)、1對複眼和3個單眼(複眼是主要的視覺器官,單眼僅能感光)

⑵胸部:長有3對足和2對翅(後足比前足、中足發達許多,適於跳躍,前足、中足適於行走;狹長的前翅是革質的,覆蓋在膜質的後翅上,起保護作用,而柔軟寬大的後翅適於飛行)

⑶腹部:第一節體節兩側有1對半月形的薄膜,為聽覺器官。從蝗蟲的中胸部第二節到腹部的第八節體節,每一個體節上都有一對氣門,每個氣門都向內連通着氣管。在蝗蟲體內,有粗細不等的縱橫連接的氣管,氣管一再分支,最後由微小的分支與各細胞發生聯繫,進行呼吸作用。因此,氣門是氣體進出蝗蟲身體的門户。

3、足和觸角都分節。

(七)不在單一環境中生活的動物——兩棲動物的主要特徵:

動物的生存環境並非單一的,例如:仍以陸地或水域作為棲息地;有些水中生活的動物要到陸地上產卵;還有些動物幼體生活在水中,成體生活在陸地上,最為典型的就是兩棲動物了。它們幼體生活在水中,用鰓呼吸,經過變態發育成幼蛙,以後營水陸兩棲生活,用肺呼吸,同時兼用皮膚輔助呼吸,而產卵等繁殖行為又必須在水中進行。總之,多數動物的活動不侷限於某一單一環境,而是跨越多種環境,且與環境相適應。

八、板書設計:

第三節

一、鳥的分類

平胸總目:如鴕鳥

企鵝總目:如帝企鵝

突胸總目:如鵪鶉

二、鳥適於飛行的特點

1.體形為流線型——可減小飛行阻力

2.體表被覆羽毛——保温和飛行

3.前肢變成翼——扇形適於扇動空氣

4.胸肌、龍骨突發達——適於完成飛行動作

5.體温高而恆定——釋放大量能量適於飛翔

6.骨骼中空——可減輕身體比重

三、鳥類的主要特徵

1.都有角質喙

2.體表被覆羽毛

3.前肢特化為翼

4.體温高而恆定

四、昆蟲的分類地位

節肢動物門昆蟲綱

五、昆蟲適於飛行的特點:

1、肌肉發達有力——收縮和舒張能牽引翅完成扇動的動作

2、能產生向上的升力和向前的動力

3、翅呈扇形、輕、薄、表面積寬大——有利於扇動空氣

六、昆蟲的主要特徵

1、體表有外骨骼;

2、身體由許多體節構成;

3、足和觸角都分節。

七、不在單一環境中生活的動物——兩棲動物的主要特徵:

1.幼體生活在水中,用鰓呼吸;

2.成體營水陸兩棲生活,用肺呼吸,同時兼用皮膚輔助呼吸。

《夜間飛行的祕密》教案 篇七

教學目標

認識“蝙、蝠”等11個生字,讀準多音字“系”,會寫“蚊、即”等14個字,會寫“蚊子、即使”等12個詞語。

教學重難點

1、學會從不同角度提問。

2、能借助問題理解課文內容。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激發興趣。

1、讀了課題,同學們肯定會有疑問:課文講的是什麼東西夜間飛行的祕密?而飛機的夜間飛行和蝙蝠有什麼關係呢?下面就讓我們走進課文去找一找吧。(板書課題)

2、我們在預習的時候,蒐集了有關蝙蝠和雷達的資料,請同學們説一説你印象最深的一點是什麼。

學生交流蒐集到的資料,談自己的瞭解。

課件出示:

蝙蝠:哺乳動物,頭部和軀幹像老鼠,四肢和尾部之間有皮質的膜,夜間在空中飛翔,吃蚊子、飛蛾等昆蟲。視力很弱,主要靠本身發出的超聲波來引導飛行。

雷達:利用發射和接收無線電波進行目標探測和定位的裝置。無線電波傳播時遇到障礙物就會反射回來,雷達就根據這個原理,把無線電波發射出去,再用接收裝置接收反射回來的無線電波,這樣就可以測定目標的方向、距離、大小等。雷達在使用上不受氣候條件的影響,廣泛應用於軍事、天文、氣象、航海、航空等方面。

二、初讀課文,掃清字詞障礙。

1、請同學們大聲地朗讀課文,在讀課文的過程中,圈出本課的生字,讀準生字的字音。

2、課件出示本課生字,教師指導讀寫生字。

(1)教師重點指導易混字、易錯字。如“即”字書寫的時候要注意觀察字形,左邊上面不要多寫一點;“究”字是上下結構,下面是“九”,寫的時候要和“挖”的右半部分區分開來;“駛”右邊是“史”,不要寫成“吏”。

(2)認識多音字“系”:系(jì)鞋帶系(xì)列

(3)小組成員之間互相交流生字的寫法,互相聽寫幾個生字,並互相訂正。

3、默讀課文,用簡潔的語言概括這篇課文的主要內容。

(1)指導:要想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我們可以先看課文題目,再根據題目去找飛機夜間飛行和蝙蝠之間的關係。我們可以先找出文中表明二者關係的重點語句,通過對重點語句的改寫,明確二者之間的關係,然後就可以概括主要內容了。

(2)請同學們找出重點語句。(課文第8自然段開頭兩句。)

(3)通過對這兩句話的改寫,我們就能概括出課文的主要內容了。誰來説一説?

主要內容:科學家們經過反覆研究,揭開了蝙蝠能在夜間飛行的祕密,並從中受到啟發,給現代飛機裝上雷達,使飛機在夜間飛行更安全了。

小結:這個環節要層層深入,先從字詞入手,然後通過閲讀課文,瞭解課文內容,並概括文章主要意思,為下節課的學習奠定了基礎。

第二課時

一、複習故知,導入新課。

1、聽寫生字詞,學生對照課件出示的詞語自行訂正。

2、上節課我們理解了課文的主要內容,誰能複述一下?指名回答。

3、大家都瞭解了課文的主要內容,下面我們就來仔細品讀這篇文章吧。

二、精讀課文,仔細品味。

(1)課件出示問題,學生根據問題讀相關段落。

課件出示:為了弄清蝙蝠能在夜裏飛行的祕密,科學家做了哪些實驗?

學生讀相關的段落,思考並找出問題的答案,進行全班彙報。

預設:先把蝙蝠眼睛蒙上做實驗,發現蝙蝠能在夜裏飛行和眼睛無關。再分別把蝙蝠的耳朵塞上,嘴封住,蝙蝠夜裏飛行出現了狀況。

(2)我們瞭解到科學家進行的三次實驗,也知道了最終的實驗結果。那麼,科學家通過這三次實驗得出了什麼結論呢?(課件出示表格,根據學生的回答依次出示答案)

課件出示:科學家們一共做了幾次實驗?結果分別是怎樣的?

實驗次數實驗方法實驗結果結論第一次把蝙蝠的眼睛蒙上鈴鐺一個也沒響,蝙蝠一根繩子也沒碰着蝙蝠在夜裏飛行,靠的不是眼睛第二次把蝙蝠的耳朵塞上,蝙蝠像沒頭蒼蠅似的到處亂撞,鈴鐺響個不停,蝙蝠在夜裏飛行,是靠嘴和耳朵配合起來探路的第三次把蝙蝠的嘴封住。

學生小組討論交流,總結答案,完成表格。小組選代表在全班交流。

(3)科學研究僅僅是得出結論就行了嗎?我們進行科學研究主要是為了從中得到啟發,利用研究成果,服務我們的生活。那麼,科學家們從這些實驗中得到了什麼啟發呢?

生讀課文最後一個自然段,用簡潔的語言概括科學家得到的啟發。

預設:科學家模仿蝙蝠探路的方法,給現代飛機裝上雷達,使飛機的飛行更安全。

三、發散思維。

1、回答以下問題。

(1)飛機在夜間安全飛行僅靠雷達就可以嗎?

(2)超聲波在生活中還有什麼用途呢?

2、學習了課文,大家還有什麼問題呢?下面我們就進行一個小組活動:讀課文,列出自己的問題清單。

可以從不同角度提出問題,如可以針對課文內容提出疑問,可以從課文的寫法上提出問題,也可以聯繫生活經驗提出問題。

小組討論,列出問題清單,全班進行交流解答。

預設1:除了飛機,還有哪些地方使用了雷達?

雷達廣泛應用於軍事、天文、氣象、航海、航空等方面。

預設2:生活中有哪些發明是受到動物啟發的?

根據蜻蜓的翅膀,研製出了能消除顫振危害的飛機機翼;根據青蛙的眼睛,發明電子蛙眼等。

3、讀課後習題中《它們是莖,還是根?》的選段,提出自己的問題。

預設:選文介紹了哪幾種變態莖?作者介紹變態莖的時候,採取了什麼説明方法?

教學反思

發散性思維對於學生來説非常重要。在教學過程中,我不僅注重對學生理解能力的培養,更注重對學生進行發散性思維的培養。我引導學生學習從不同角度提出問題的方法,並讓學生通過課後習題進行實踐,同時想辦法自主解決問題,這樣既鍛鍊了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又提高了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