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絕句教案(精品多篇)

欄目: 教育教學方案 / 發佈於: / 人氣:2.8W

絕句教案(精品多篇)

絕句教案 篇一

一、教學目標

觀察1、2句和3、4

句,看看它們在結構上有何特點

(2)理解1、2句,重點理解“翠、青、青天”

(3)比一比,看誰説得好:先默讀詩句,再閉眼想象詩句所描繪的景象,然後再用自己的話説一説。先小組討論;

再全班交流。

(4)瞭解作者的敍述順序及在顏色上的捕捉、鋪設的精妙。

(5)學習3、4句,重點理解“千秋、含、泊、萬里船”(藉助學生的生活實際)

(6)説説詩句的意思

(7)理解作者藴涵於詩歌中的感情(結合詩歌的創作背景)

(8)欣賞體會這首詩歌的美(以討論形式進行)

A、色彩美:黃、翠、白、青

B、聲音美:鳴

C、動靜相襯美:前2句與後2句的動靜相襯

D、遠近搭配佈局美:第一聯與第二聯,第三聯與第四聯的結合

E、寓情於景美:

二、朗讀古詩,背誦。

三、佈置作業

第二課時

〈一〉、解題《早發白帝城》

〈二〉、瞭解李白的

有關資料

〈三〉、初讀課文,瞭解大意

〈四〉、學習生字新詞

1、讀準字音

2、記字形,理解詞義

朝辭、白帝、彩雲間、還、啼、猿、輕舟、萬重山

〈五〉、理解詩句意思

1、小組內説説詩句的意思,遇到不懂的地方討論,可以向“鄰居”請教。

2、每小組彙報一句,其他小組可以補充,重點理解“千里江陵一日還”“兩岸猿聲啼不住”

3、指名學生將詩歌大意串講一遍,力求做到流暢通順

〈六〉、欣賞詩歌,説説自己對這首詩歌的看法

(1)景色之美

(2)作者心情的暢美

(3)節奏韻律美

(4)用詞之美:彩雲間、輕舟、一日還、萬重山

〈七〉、指導朗讀

(1)關於本詩的韻腳與押韻

(2)本詩的節奏與停頓劃分

(3)學生試讀,老師範讀,比較點評

(4)比賽朗讀

〈八〉、佈置作業

絕句教案 篇二

一、設計意圖

《絕句》是唐朝詩人杜甫閒居成都草堂時所作。本詩是其中的第三首,描寫了草堂門前浣花溪邊的春景。

這首詩色彩明快,意境開闊。全詩每句一景,聲形色,近景、遠景交相輝映,構成一幅絢麗多彩、開闊生動的畫卷。描寫有動有靜,鳴啼的黃鶯,飛翔的白鷺是動景,千年積雪,停泊行舟是靜景,動靜相間,和諧完美。這明快開朗景色的描繪,反映了詩人歡快激揚的思想感情。全詩對仗工整,語言凝練,令人心曠神怡,百讀不厭。

在本節課的教學設計上,我通過激趣引題、整體感知、想象作畫、感情朗讀、課外延伸等五個環節由淺入深,層層展開,引導學生領會詩意、體味詩境,受到美的薰陶。在教學中注重體現以學生的發展為本的新理念,將學生的自主學習貫穿於教學全過程,鼓勵和引導學生大膽地想,自由地畫,盡情地讀,輕鬆地評,任意地寫,讓學生的思維動起來,想象飛起來,語言活起來。

二、學習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背誦古詩。

2、弄清詩句含義,展開想象,作畫配詩,感受詩人的心境。

3、瞭解古詩對仗工整的特點。

三、學習重、難點

想象詩歌所描繪的景象,體驗詩人作詩時歡快的心情。

四、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

五、教學時間:一課時

六、教學流程

(一)感受畫面,激發興趣。

1、課件展示。

2、看到畫面,想起哪些相關詩句。

3、小結,揭示課題。

(二)流利朗讀,整體感知

1、自由讀。

2、交流讀。

3、齊讀。

(三)領悟詩意,想象作畫

1、師激趣:一首好詩就是一幅生動、形象的好畫。正所謂詩中有畫,畫中有詩,如果給這首詩配上畫,大家想畫些什麼?

2、出示學習目標。

①逐句朗讀詩句,參照課後註釋和插圖,理解詩意。

②根據詩意,給詩配畫,喜歡哪一句就畫哪一句,並以相關的詩句為標題。

③小組交流展示畫作。

3、生自主、合作學習。

4、展示評議學生的畫。

重點理解翠鳴上含千秋雪泊等關鍵詞語。

5、展示課件。

①比較課件與學生畫作的不同之處。(色彩、聲音、動態美)

②展開想象,用自己的話描述看到的畫面。

(四)體會意境,感情朗誦

1、如果你是詩人,此時此際會想些什麼?心情又是如何?

2、指名生朗讀,點評。

3、錄音範讀,生在課本上標出重音、停頓。

4、對照朗讀示意圖修改、練讀。

5、指導朗讀。(指名讀、男女生分讀、小組讀、全班讀)

6、瞭解對仗。

這首詩對仗工整,如兩個對一行,黃鸝對白鷺,找找詩中還有哪些類似的地方。

7、練習有感情地背誦古詩。

8、以小組為單位,開展古詩朗讀擂台賽。

9、讓生配上動作誦讀這首詩。

10、小結。

(五)體驗生活,延伸拓展

課後用幾句話描寫我們的美麗家園,能寫詩的更好!

板書設計:

絕 句

動態

靜態

七、教學反思

本節課,我充分利用多種教學資源,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學,以畫為媒,讀寫結合,教學形式靈活多樣,學生學得興趣盎然,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一)創設情境,誘發熱情

上課伊始,教師用充滿熱情的語言,創設自由和諧的教學情境,並通過播放課件,把學生引入詩情畫意之中。迷人的自然景觀伴着輕快流暢的樂曲,學生埋藏於心靈深處的情感被撥動,詩興噴湧而出,大家躍躍欲試,爭先説出與畫面相關的詩句,學習古詩的熱情空前高漲。

(二)白描畫面,引入詩境

作者胸有境,入境始於親古詩教學必須具有鮮明的形象,使學生可見可聞,產生真切感,才能入情入境,正所謂詩畫一家。本節課的教學亮點是引導學生根據詩句,展開想象,作畫配詩,以畫為媒介,為學生走向古詩搭一座美麗的引橋。畫僅僅是手段,目的是把學生領到詩人面前,完成一次超越時空的心靈對話。在白描畫面後,讓學生圖詩對照,對畫進行點評,這樣既培養了學生的想象力、創新能力,也促使其進一步理解詩的內容,將零散的事物組織成一幅完整、雋永的圖畫,提高感受美、理解美、鑑賞美的能力。

三、反覆吟誦,昇華詩情

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吟來也會誦。讀的活動在教學中是一以貫之,從自由練讀到品析美讀再到深情誦讀,把詩所展示的形象與詩的韻律、節奏、激盪的情感結合在一起,進而感受詩人歡快激揚的情感,昇華了詩情。

絕句教案 篇三

絕句教學教案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

(1)説説學古詩的基本方法。

(2)揭題,板書:古詩二首

(3)教師範讀。

思考:這兩首詩寫哪個季節的景色?寫了哪些景物?

二、教學《絕句》。

1、解題:“絕句”是舊詩體裁之一,一首四句。每句五個字的叫五言絕句,每句七個字的叫七言絕句。有的古詩按詩的內容列題目,這首詩就用舊詩體裁做題目。

2、介紹作者:杜甫,唐代詩人。這是他重返成都時寫的。他自幼好學,七歲就會吟詩,他的詩很有名。

3、初讀古詩。

(1)自由讀,拼讀生字音節,觀察插圖,想想哪些地方你能讀懂。

(2)檢查自學效果。認讀生字和多音字“泊”。

(3)指名朗讀古詩,説説哪些地方學懂了。

4、再讀古詩,逐句理解。

(1)理解第1句。

問:“鳴”是什麼意思?“翠柳”指什麼?“鳴翠柳”怎麼理解?

回答後,教師小結:黃鸝,鳥的名稱,又叫黃鸝,這句的意思是:兩隻黃鸝在翠綠色的柳叢中一唱一和地叫着。

(2)理解第2句。

問:“一行”是什麼意思?“青天”指什麼?“上青天”怎樣理解?

回答後教師小結:白鷺是一種頸和腿都很長的白色水鳥。青天:藍色的天空。這句詩的意思是:一羣白鷺在藍色的天空中排成一字形飛翔。

(3)理解第3句。

問:“窗含”是什麼意思?“千秋雪”指什麼?

回答後教師小結:窗含,從屋裏往窗外看,外面的景物就像被窗口包含着。也就是窗櫃裏圍着的景物。“千秋”指好多年。這句詩的意思是:從窗口可以看見岷山終年不化的積雪。

(4)理解第4句。

問:“泊”是什麼意思?“萬里船”指什麼?

回答後教師小結:“泊”是船在岸邊停靠的意思。“東吳”是指古代吳國所在地,指長江中下游一帶,在我國東部。這句的意思是:門外江邊停靠着遠航東吳,行程萬里的船隻。

5、自由讀古詩,同桌互相説説詩句的意思。

6、指名朗讀古詩,説説詩句的意思。

三、朗讀、背誦。

四、默寫《絕句》,完成《作業本》第6題。

五、完成《作業本》第2、3、5題。

絕句教案 篇四

夏日絕句

李清照

生當作人傑,

死亦為鬼雄。

至今思項羽,

不肯過江東。

【註釋】

1、人傑:人中的豪傑。漢高祖曾稱讚開國功臣張良、蕭何、韓信是“人傑”。

2、鬼雄:鬼中的英雄。屈原《國殤》:“身既死兮神以靈,魂魄毅兮為鬼雄。”

3、項羽(公元前232-前202):秦末下相(今江蘇宿遷)人。曾領導起義軍消滅秦軍主力,自立為西楚霸王。後被劉邦打敗,突圍至烏江(在今安徽和縣),自刎而死。

【今譯】

活着的當作人中的豪傑,

死了也應是鬼中的英雄。

人們到現在還思念項羽,

只因他不肯偷生回江東。

【解説】

這首詩起調高亢,鮮明地提出了人生的價值取向:人活着就要作人中的豪傑,為國家建功立業;死也要為國捐軀,成為鬼中的英雄。愛國激情,溢於言表,在當時確有振聾發聵的作用。但南宋統治者不管百姓死活,只顧自己逃命;拋棄中原河山,但求苟且偷生。因此,詩人想起了項羽。項羽突圍到烏江,烏江亭長勸他急速渡江,回到江東,重整齊鼓。項羽自己覺得無臉見江東父老,便回身苦戰,殺死敵兵數百,然後自刎。詩人鞭撻南宋當權派的無恥行徑,借古諷今,正氣凜然。全詩僅二十個字,連用了三個典故,但無堆砌之弊,因為這都是詩人的心聲。如此慷慨雄健、擲地有聲的詩篇,出自女性之手,實在是壓倒鬚眉了。

絕句教案 篇五

活動目標:

1、理解古詩含義,認真觀察並用語言表述。

2、能有感情地背誦古詩,感受古詩的韻律美和意境美。

3、發展幼兒的觀察力、想象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活動準備

投影儀、幼兒用書第2冊、掛圖四幅、有關錄音帶、課件

活動過程

一、教師出示掛圖,用美麗的畫面來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

師:畫面上有什麼?它們分別在什麼地方?(逐幅畫出示,請幼兒試着講述上面有什麼。也可打亂順序請幼兒理解後排序。)

教師在幼兒充分講述的基礎上加以小節並引出古詩,引導幼兒理解古詩內容及含義。

(1)請幼兒想一想這幅畫畫的是哪首古詩,請會的幼兒朗誦一下

(2)與幼兒一起分析詩的結構這首詩共有幾句,每一句有幾個字

(3)引導幼兒理解古詩第一句兩個黃鸝鳴翠柳提問這句詩主要是描寫的是什麼?鳴翠柳是什麼意思?

小結:柳樹上長出了翠綠的新葉,兩個黃鸝在枝頭歡樂的唱歌。

(4)用同樣方式讓幼兒自由講述其他三幅圖,教師小結引出古詩中的句子,並對較難理解的字進行解釋。

二、放錄音完整欣賞、朗讀古詩《絕句》,充分感受詩的韻律美和和意境美。

三、教師利用課件簡單介紹詩人杜甫和寫這首詩的背景,激發幼兒創編詩的慾望

這首詩是唐朝詩人杜甫寫的,他看到我們祖國的山山水水,心情非常激動,出於對祖國的熱愛,寫下了這首古詩。以後小朋友和爸爸媽媽到外面旅遊時,看到我們祖國的美好山河,也可以試着編首詩。只要不斷努力,等你們長大了,也許有名的詩人就會在你們中間出現。

四、指導幼兒閲讀幼兒用書,朗誦古詩,表現出詩人的歡快心情!

絕句教案 篇六

一、學習目標

1、利用註釋,展開想象,理解詩句,讀懂古詩。

2、在具體語言環境中,初步瞭解古詩對仗工整的特點,想象詩人所描繪景象,感受詩人的心境,激發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

3、背誦,默寫古詩。

二、教學重點

理解詩句,通過詩中所描繪的景色感受詩人的心境,激發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

三、教學難點

讓學生用自己的話説説《絕句》這首詩所描繪的景色,並在頭腦中展現詩句所描繪的情景,體會詩的意境。

四、課前準備:

同學們,讓我們共同步入與古人同行。還是老樣子,進行背誦古詩擂台賽。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

1、設境激趣

2、板書課題

3、背景簡介

課前,劉老師佈置同學們查閲與這首詩有關的資料,或有關杜甫大詩人的資料,誰找到了,願意把他找到的告訴大家嗎?

師小結:他一生在窮困和戰亂中度過的,但這一首詩卻是在他心情愉快的情況下寫的,那時,一場戰亂剛過,老百姓終於能過上安定的生活,(師簡介安史之亂)杜甫寫的這首詩就是反映當時太平環境下的情景。

二、初讀古詩,點明學法。

1、點明學法

師:平時我們學一首古詩,大體分幾步?(師生齊説五步驟。)

今天,我們就按這五步驟來學習《絕句》。

2、讀通古詩

(自由朗讀這首詩-同桌互讀互評-指名讀-評議。)

3、小組交流合作

三、理解古詩,交流彙報。

四、感受意境。

1、選擇方式,感受詩意

師:剛才我們已經理解了這首詩的意思,那麼,在你的腦中,是一幅怎樣的畫呢?請同學們自由想象,可以用自己的話描繪出來,也可以閉上眼睛想象,擅長畫畫的同學也可以畫畫,還有什麼別的方法都可以試一試。

2、展示學生作品、小結

詩人不是畫家,但勝過畫家,僅僅用了二十八個字,就描繪出了一幅有動有靜,有聲有色,美麗多彩的春景圖。

3、朗讀古詩

學生用朗讀的方式來表現這首詩。

4、描述意境

學生用描述的方式來感受詩境。(學生説)

五、讀出感情。

1、自由朗讀

師:多美的一幅畫面啊!能通過你的朗讀把這些美表現出來嗎?

(先自己讀一讀--讀給小夥伴們聽--指名讀)

2、錄音範讀

3、感情朗讀

師:是啊!船從萬里之遙的東吳而來,**之後,這條江的交通暢通無阻了,詩人可以乘舟返回故鄉與親人團聚,這又怎能不叫詩人()喜上心頭呢?再讀這首詩,把詩人的這種心情讀出來。(指名讀)

六、背誦、識字、默寫。

1、指導背誦

師:這麼美的詩,不背下來多可惜啊!(學生自由讀,再同桌互背)

(指名背、齊背)

2、識字

師:懂得背誦還不夠,還要把它默寫下來。在默寫之前,我們先來識記詩中的三個生字,同學們先自己説説你是怎麼記住這三個生字的?

3、默寫古詩

絕句教案 篇七

一、教材分析:

1、[註釋]

鷺:一種水鳥名,鷺鷥。

西嶺:指岷山。

千秋雪:終年不化的積雪。

泊:停靠。

2、[簡析]

這首詩是杜甫在成都浣花溪草堂閒居時寫的,共寫絕句四首,本詩是其中的第三首,描寫了草堂門前浣花溪邊春景。

本詩由兩聯工整的對偶句組成。前兩句“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寫的是動景。首句堂前黃鸝鳴於翠柳間,是近景;次句白鷺飛上青天,是遠景。這些景物的畫面,色彩豔麗:嫩黃的小鳥,翠綠的柳林,雪白的鷺鷥,蔚藍的青天,四種色彩給人以深刻的印象。不只有色還有聲,有那婉轉動聽的鶯歌,真是一派生機勃勃的明麗的景象。

後兩句“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寫的是靜景。前兩句兩個動詞是“鳴”“上”,後兩句是“含”“泊”,一動一靜。第三句寫西嶺積雪,是遠景。“含”字運用擬人手法,十分貼切生動;“千秋”點出時間的久遠,更顯出其靜。第四句寫門前的船隻,是近景。“泊”,停泊着,但這停泊的是將要駛往東吳的船,靜中包括着動;“萬里”點出空間的遼闊。

這首詩,每句一景,其中動景、靜景,近景、遠景交錯映現,構成了一幅絢麗多彩、幽美平和的畫卷,令人心曠神怡,百讀不厭。

3、[作者簡介]

杜甫,字子美,公元712年生於河南鞏縣(現鞏義市)。二十歲起,漫遊吳越、齊趙。746年赴京應試,落第後旅居長安十年。755年“安史之亂”迸發後,逃往風翔投奔肅宗拜為左拾遺。故世稱杜拾遺。後因得罪肅宗,被貶華州。759年棄官西行,經天水同谷入蜀,於成都西郊浣花溪畔築茅屋而居。前後住了四年,寫詩兩百四十餘首,其中包括《蜀相》、《茅屋為秋風所破歌》等名篇。一度任檢校工部員外郎,故世稱杜工部。765年攜家經水路出蜀,至夔州又滯留二年。出三峽後飄泊於荊、湘,以舟為家。770年病逝於湘江舟中,卒年59歲。

杜甫生活在唐王朝由盛到衰的轉折時期,戰亂的時局把他捲入顛沛流離的人羣中,使他真實而深刻地接觸和認識了當時的種種社會景象。他憂國憂時,揮毫賦詩,直書情懷。留傳至今的一千四百五十多首詩歌,思想與藝術造詣極高,對中國文學的發展發生了深遠的影響,被後世譽為“詩史”。他是我國詩壇承先啟後,繼往開來的集大成者,最偉大的實際主義詩人,被尊為“詩聖”。

二、教學目標:

1、初步瞭解詩歌寫作的時代背景、杜甫簡單生平以和他的幾篇著作。

2、初步讀懂詩歌的含義,理解詩句中“鳴”、“上”、“含”、“泊”的意思,能用自身的話説出詩的意思,體會作者喜悦的思想感情。

3、激發同學學習積累杜甫名詩的興趣,能背誦學到的一到二首課外杜甫的詩。

三、教學重難點:

重點:讀懂詩歌所描繪的意境。

難點:對詩句“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的理解。

四、教學準備:

1、多媒體課件。

2、同學課外自由學習積累杜甫的詩作若干首。

五、教學過程:

(一)、欣賞《春的旋律》,導入新課:

1、在“春之聲圓舞曲”的伴奏下,同學彙報尋找春天的收穫。

2、導:今天,我們新學習一首古詩,看看古人是怎樣用詩的語言描繪春天的美景。

(二)、進入第一章《快快樂樂地學》,學習古詩:

1、讀古詩。

(1)師輕快地範讀古詩,同學談談聽後的感受,體會詩歌歡快的意境。

(2)誰知道杜甫在怎樣的情況下寫下這首詩的?請同學簡單介紹作者寫這首詩的歷史背景。(當時,安史之亂平定了,天下太平,詩人回到了自身居住的成都草堂,看到草堂前生機勃勃的景色,情不自禁地寫下了這首詩。)整體感受詩歌的意境,瞭解寫作背景,為以下的學習做鋪墊。

2、按古詩學習的要求,小組同學討論學習,理解詩句的意思,找出不懂的或難理解的地方質疑釋疑。(教師可巡迴指導,瞭解學習情況)

3、各小組提出不懂的或難理解的問題集體討論釋疑。(利用多媒體課件突破重難點:“窗含西嶺千秋雪”。)以同學自學為主,獨立學習古詩,積累古詩學習的方法。

4、讀懂這首詩的意思了嗎?咱們選一到二句來解釋一下,如何?

5、同學評析詩中寫得好的地方,師協助歸納:“有聲有色,”有遠有近“。

6、朗讀、背誦詩歌。

導:杜甫的作品中還有一首描寫春天美麗景色的絕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