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關於70年教育變革心得體會

欄目: 教學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3.17W

第一篇:關於70年教育變革心得體會

關於70年教育變革心得體會

70年教育改革發展波瀾壯闊,為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作出了基礎性、全局性、先導性貢獻,總體水平躍居世界中上行列,我國實現了從人口大國向人力資源大國的轉變。

70年,我國高等教育經歷了數次調整:配合國家“一五計劃”,1952年到1957年開展院系大調整;1977年恢復大學聯考,炸響了改革開放的第一聲春雷;1998年高校擴招,更多的人獲得了上大學的機會;黨的十八大以來,考試招生制度改革、“雙一流”、振興本科教育;一批標誌性、引領性的改革舉措成效凸顯。

新中國成立之初,百廢待興。4億人口中有八成是文盲,人均受教育年限1.6年。1949年,我國僅有高等學校205所,高等教育毛入學率僅為0.26%,全部在校生不足12萬人,其中工科在校生只有3萬人。如今,截至2018年,累計已有2.28億人次報名參加大學聯考,高等學校累計培養了9930.9萬名高素質專門人才,為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提供了源源不斷的人才和智力支撐。

教育是民生之本、強國之基。70年教育事業發展進步,教育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抬高底部、縮小差距、提升質量,億萬孩子同在藍天下共享優質教育、通過知識改變命運。

從教育部於9月3日召開的教師隊伍建設情況新聞發佈會所傳遞的消息來看,過去幾十年間,廣大教師的相關待遇還是有了明顯的改善,特別是在工資方面,已經實現了由80年代之前各行業排名倒數後三位到如今全國19大行業排名第7位的巨大提升,顯著的變化,充分彰顯了黨和國家對教師隊伍建設的重視與關愛。

提到教師這個職業,我們往往將其比喻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這樣的稱謂,其實也體現出了教師對於社會發展、人類進步的重要性,而通過不斷提高教師的地位和待遇,既能廣泛營造出“尊師重教”的氛圍,也能激發出廣大教職人員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在提高自身“含金量”的同時,更好的帶動中國教育事業的發展。

正所謂“教育興則國家興,教育強則國家強”,在筆者看來,國家不斷強化教師隊伍的建設,切實保障好教師工資待遇等舉措,其實從根本上看,就是踐行“百年大計,教育為本”發展理念和既定方略的體現,畢竟,教育事業對於國家進步和民族振興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抓好了教師這個關鍵環節,教育事業的改革發展就能更順暢、更高效地進行下去。

當然,説到教育事業這個話題,筆者更想結合當前新中國成立70週年這個契機,來談一談過去70年來中國教育事業這一路走來,是如何在風雨兼程中實現從弱到強、從小到大的跨越式發展,以具有中國特色、世界水平的現代化教育體系,給人民羣眾帶來更多看得見、摸得着的發展紅利的。

從幾個簡單的數據看,新中國70年來,教育發展真的是有了天翻地覆的變化。建國初期,文盲率高達80%、國小實際入學率不到20%、高等教育在校生人數只有11.7萬人、教育經費佔GDP的比例僅為1.32%;現如今,不僅全面普及了九年義務教育,累計掃除了3億多文盲,在高等教育體系規模方面,也躍居世界第一,此外,在教育經費投入上,佔GDP的比例也提升到了4.24%。

從百姓的切實感受來看,經過70年的探索改革後,人們越發體會到了教育的公平和高質量發展,正如有些網友形容的那樣,以前是“有學上”就行,現在是要“上好學”;以前高中學歷比較珍貴,大學生更是“稀罕物”,現在碩士生、博士生越來越多;以前出國留學只是“奢望”,現在已經進入尋常百姓家;等等,這些巨大變化的背後,既是教育發展越來越好的真實見證,其實也是新中國不斷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生動寫照。

第二篇:關於70年教育變化心得體會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決定着人類的今天,也決定着人類的未來。 七十多年來,教育改革和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為經濟社會的持續健康發展做出了基礎性,全面性和領導性的貢獻。70年,中國教育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背後不變的是初心。

在共和國成立之初,全國80%以上的人口是文盲,學齡兒童入學率不到20%,國中入學率僅為6%。學文化,掃盲班轟轟烈烈地開展起來。1958年創刊之初的《北京晚報》上專門推出一個“學文化”的週刊,以寫字歌等通俗易懂的形式幫助人們識文斷字。

一邊抓掃盲,另一邊高等教育也在緊鑼密鼓地向前推出。開國大典僅過了77天,《關於成立中國人民大學的決定》已經通過。國慶一週年之際,1950年10月3日,新中國創辦的第一所大學——中國人民大學舉行了隆重的開學典禮。此後,北京外國語學院、北京農業大學等一批高校如雨後春筍般成立,中國高等教育如沐春風。

70年彈指一揮間,夯實的中國基礎教育已經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教育部2019年發佈的數據顯示,全國學前教育毛入學率達到81.7%,國小學齡兒童淨入學率99.95%,國中階段毛入學率100.9%,高中階段毛入學率88.8%。

1977年,大學聯考的恢復使教育發展邁向了新的征程。從1977年到2017年,恢復大學聯考40年間,累計有2.28億人報名參加大學聯考,高等教育共培養了9900萬名高素質專業人才。

70年間,中國的高等院校從學習模仿到逐漸摸索出適合自身特色的發展路徑:院系大合併大調整,“985”、“211”工程建設,“雙一流”建設……中國的高等教育規模繼續呈現穩步發展態勢,高等教育結構進一步優化。最新數字顯示:2018年全國共有普通高校2663所,各種形式的高等教育在學總規模3833萬人,高等教育體系規模之大,穩居世界第一。

教化之本,出於學校。上世紀80年代初,當教改試點校——景山學校的發展遭遇困惑之時,1983年9月,鄧小平同志及時給學校回信,提出了“三個面向”——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為教育改革指明瞭方向。

教育大計,教師為本——1985年1月,全國人大通過決議,將每年的9月10日定為教師節。尊師重教絕不限於一個節日符號,教師地位不斷提高,待遇不斷改善,教師權益有了更多保障……這些不爭的事實,令“人類靈魂工程師”越來越強烈地感受到幸福感、獲得感。截至2018年,全國各級各類學校專任教師已達1673萬人。

十九大報告明確提出“優先發展教育事業”,認為建設教育強國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基礎工程,必須把教育事業放在優先位置,加快教育現代化,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報告還提出,推動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發展,高度重視農村義務教育,辦好學前教育、特殊教育和網絡教育,普及高中階段教育,努力讓每個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

從“有學上”到“上好學”是教育發展進入新時代的主要標誌。70年,中國教育鉅變的背後是不變的初心。從“再窮不能窮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到“努力讓每個孩子享有受教育的機會”,更好更公平始終是堅持不懈的追求;步入新時代,“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正在真真切切地變為現實。

第三篇:關於70年教育變革心得體會

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教育在黨和政府領導下,經過廣大教育工作者和全國人民共同努力,構建起適應社會主義建設的現代教育體系,保障了廣大人民羣眾的受教育權利,大幅提高了億萬人民的思想道德品質和文化科學技術素質,徹底改變了中國社會和中華民族的知識基礎和精神面貌,充分顯示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和教育體制的制度先進性,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全局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奠定了堅實的文明基礎和持續的發展動力。

七十年教育改革發展的基本經驗政策啟示我們,必須要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發展道路,堅持黨的領導和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強調立德樹人、熱愛祖國,培養具有堅定信念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黨和國家倡導尊重學生身心發展特點和教育規律,促使學生生動活潑、積極主動地得到發展,強調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素質教育成果豐碩並寫入法律,成為改革開放以來最有成效的教育理論和實踐方法。

要堅持教育優先發展的國家戰略,把教育置於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中予以落實,中央統一領導、地方統籌實施,為我國現代化事業奠定了堅實的人力資源和人才基礎。

要堅持教育公平均衡發展。黨和國家重視解決教育的城鄉、東中西部、校際差距和老少邊窮地區的發展問題。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惠及3700萬名學生,人民助學金、學生資助制度逐步建立健全,億萬名學生受惠,每年中央和地方的資助經費達到上千億元,體現了黨和政府以人民為中心、為人民服務的鮮明立場,為我國人民幸福和社會公平奠定了教育基礎。

要增強教育法治保障,促進依法治教、依法治校。從新中國成立之初在憲法層面確立了廣大人民羣眾受教育的權利開始,我國教育法律法規規章體系逐漸完善。2006年義務教育法明確國家建立全額經費保障九年制義務教育,實行統一入學制度,城鄉義務教育學生上學免除學雜費,不繳一分錢。職業教育法推動職業教育迅速發展,中等、高等職業教育學生已接近高中、高等教育階段學生一半。2016年民辦教育促進法修訂,公辦民辦學校分類發展,多元辦學體制形成。民辦學校現有17萬餘所,學生5100萬人。廣大師生法治意識不斷提高。嚴肅校規校紀、學生安全保護、防止欺凌的力度日益增強,平安和諧校園推廣普及。

要注重教師教育教學的主導作用。改革開放以來,國家和全社會重視教師,國家頒佈了教師法及其配套條例和實施辦法。全國教師平均工資水平不低於當地公務員平均工資水平。教師資格、職務、聘任、考核、獎懲制度不斷完善,教師醫療、退休、住房、休假、社保享有保障優惠,師德師風日益優良。國家設立“特級教師”稱號,大批教師獲“全國教育系統勞模”“全國優秀教師”等多種獎勵。廣大教師積極探索、改革創新教育教學內容、形式和方法,湧現出一大批優秀教育成果,推動我國教育教學理論和實踐在整體上達到時代先進水平,形成了具有中國特色的現代教育理論和範式方法。

要推進教育對外開放,讓大量先進教育理論和實踐做法介紹到中國。中國舉辦多箇中外合作辦學機構和項目,吸引世界優質教育資源。上海等地中國小學生連續參加經合組織國家國際學生評估項目測試,獲得優異成績,贏得了世界聲譽。當前,有發達國家開始學習中國經驗,包括英國開始大規模考察學習引進上海中國小教材、課程、教法、教師,赴英教育教學,成績斐然。教育對外交流合作推動了教育國際化發展,促進了我國教育水平和質量不斷提高。

加快教育現代化,建設教育強國,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是我們不懈的追求。未來,我國教育事業要堅決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加大教育的改革開放力度,為全面實現教育現代化、努力辦成世界一流水平、人民滿意的教育體系進行新的探索,不斷作出新的貢獻。(作者:孫霄兵,系北京外國語大學教授、中國教育發展戰略學會執行會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