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20多年中學語文教師教育教學經驗總結

欄目: 教學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2.72W

20多年中學語文教師教育教學經驗總結

20多年中學語文教師教育教學經驗總結

我從事中學語文教學工作已有20餘年,在長期的教學實踐中,我不斷汲取先進的教學經驗,積極轉變教學理念,大膽探索,勇於創新,使自己的教學能力和水平得到提高。特別是隨着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我對教育的認識、理解更清晰了,也有了點滴心得,即:教學中突出三個環節,抓好兩個方面,培養一種習慣。

一、突出三個環節

第一個環節是備好課。作為語文教師,精心備好課,是上好課、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前提,絕對不能忽視。備好課,熟悉課本,做到三備:備學生、備知識、備教法。

學生是課堂的主人,備好課就應備好學生,如本課所設計的觀點、問題學生知道多少,本課用到的舊知識學生知道多少,學生學習的難點在哪裏,講課中學生可能遇到什麼問題,怎樣設計本課才能讓學生接受,哪些問題需學生自主學習,通過本課的學習學生在思想認識上應達到什麼水平等;備知識,關鍵就是理順知識點,摸準重點和難點,找出疑點和與本課有關的實際問題;備教法,就是每一堂課、每一個問題,要注意學生的實際,儘可能地降低要求,因材施教、因人施教。

第二個環節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一節課就四十分鐘,如果能充分利用,高於課後兩個四十分鐘的效率。當堂能解決的問題,決不拖到課後解決,這就需要在課堂上想方設法調動每一個學生認真學習的積極性和注意力,湧躍參加每一個教學環節,不能讓學生分散精力,搞小動作,不能讓學生幹或想與本課無關的事情,時常多問學生幾個為什麼,儘可能多地提問每一個學生。否則你準備得再好,講得再清楚,也是一堂失敗的課。在課堂教學中,我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教學中,我十分注重培養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譬如,為了使學生一上課就能置身於一種輕鬆和諧的環境氛圍,而又不知不覺地學語文,我根據不同的課型,設計不同的方式導入新課:用多媒體展示課文的畫面讓學生進入情景;以講述故事的方式感染學生;播放音樂創設氛圍;設計懸念激發興趣……這些比起簡單的講述更能激發學生的靈性,開啟學生學習之門,使學生在語文學習中享受學習的樂趣,從而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材的精練、實用、高效,教師的智慧、才能、努力,教育環境的舒適等外因,最終只有通過學生自覺主動的學習活動才能起作用。教學的藝術不在於傳授的本領,而在於鼓勵、喚醒、鼓舞,讓學生學會用手、用腦去學習。因此,我常用討論--講解的授課方式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就是讓學生自己去探討解題的思路、方式及最後答案,然後讓一名學生講解,最後,我進行補充。這樣的方式能夠調動學生的內在學習動機,使學生處於一種特殊的心理狀態和情感體驗去參與課堂活動,在不知不覺中發揮了自己的潛力,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我發現討論--講解式以其形式新穎、氣氛熱烈,可刺激和較長時間保持學生的注意力,可以較好地使學生戰勝學習的心理障礙,激活思維,主動學習,還可以為學生提供更多、更頻繁、更深入地參與語文活動的機會,真正使每一個學生都成為課堂的主人。

第三個環節是重視課後輔導檢查和課外閲讀。古人云:温故而知新。上完課不注意對學生已學知識的檢查輔導,就不會有好的教學效果。在課堂上佈置完作業,課後我會及時進行批改檢查,該背的文章要背會,該記住的知識點要記牢,每過一個階段會進行一次測驗。只有反覆學習,學會才能牢固地掌握知識點。

二、抓好兩個方面。

第一個方面是學好課本,夯實語文基礎。會考試題不直接取材於課本,因而有人對課本的作用產生懷疑,對課文的教學不感興趣。其實,會考命題雖不取材於課本,但考查的知識點大多是課本直接或間接涉及的內容,這一點在文言文考查和名句默寫中表現得尤為突出。默寫題,只要掌握課本要求背誦的篇目,就能拿滿分。因此,我在教學中要求學生紮紮實實地學習課本,積累文言實詞和虛詞,逐句翻譯課文,通過練習檢查督促。

第二個方面是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對教師來説,教讀是手段,教寫是目的;對學生來説,讀就是學,寫就是用,就是實際操作。而技能必須經過實際操作才能獲得的。只有在寫的反覆實踐中,才能夠使學生學會寫作,達到正確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文字的目的。基於此,我佈置給學生的作業基本上是寫。兩週一篇大作文,每週一篇週記或讀書筆記。另外,課堂上還臨時設置一些片斷作文。為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和表達能力,我堅持開展“課前三分鐘讀講活動”,由學生自行組織,或朗讀一篇大學聯考滿分作文,或演講,或背誦一篇古詩文。從本學期開始,我還要求學生每週抄寫一篇大學聯考滿分作文並做點評。天長日久,積少成多,學生的寫作水平才會提高。

三、培養一種良好的學習習慣。

科學的學習方法是通向成功的橋樑,尤其是知識日益更新的今天,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具備獨立獲取知識的能力更為重要。一個只能被動學習,不會主動探求知識的學生,在今後的生活中會遇到很多麻煩,甚至無法適應周圍的環境。學無定法,我經常教育學生在學習中做到以下幾點:

一是引導學生循序漸進。學習任何知識,必須注重基礎訓練,一步一個腳印,由易到難,紮紮實實地練好基本功。切忌好高騖遠,前面的沒有學會、弄懂,就急着去學後面的知識,基本的問題沒有弄好,就一味地去鑽偏題、怪題。

二是教育學生勤于思考,善於動腦。要讓學生養成獨立思考的習慣,要防止那種死記硬背、不求甚解的傾向。學習中要多問幾個為什麼,一個問題可從幾個不同的方面去思考,用多種方法解決,這樣不僅可以對問題的本身有較深刻的理解,而且可以舉一反三。

三是教育學生必須一絲不苟。學習切忌似懂非懂,猜啞謎,平時要注重思維訓練的嚴謹性。例如語句排列順序題做錯了,這是常有的事,重要的是學生能自己發現錯誤並改正它,這就要求學生首先通過初讀,理清思路,然後對題中的每一步的推導能説出正確的理由,每一步都要有根據,切忌胡亂猜測,我們課文中的寫作順序、作者的安排意圖等就是解題的根據,必須牢記,且要理解它們,並且在實踐中學會運用。

四是引導學生學會總結。學完一個單元,要回顧學了哪些知識點,作完一個題目,要理順思路,在大腦中有一個完整的解題框架,還要善於給同類型的題目歸類,發現、研究每一個題是課本中哪一個題的變式,或者是你做的哪一個題的變形。若能做到這樣,就能舉一反三、觸類旁通了。

“授之以魚,僅供一飯之需;授之以漁,則終身受用無窮”。教育的意旨並非知識的累積,而是心智上的能力的培育。學生在學校的時間是有限的,所學的知識也受時代的侷限,他們要在未來有所作為,要在未來跟上時代,就一定要不斷地學習,終身學習,去吸收新東西,更新知識結構。可見,方法的確比知識更為重要,教授方法才是教學的根本。那麼,學生對於傳授的方法是否能夠靈活運用,則需要一個較長時間的反覆的訓練過程。

教海無涯,在以後的語文教學工作中,我將不斷學習,更新教育觀念,注重教育科研,努力提高教育教學質量,使自己的知識水平和教學能力提高到一個新的層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