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地理教師教學反思總結(精品多篇)

欄目: 教學工作總結 / 發佈於: / 人氣:9.36K

地理教師教學反思總結(精品多篇)

地理教學反思 篇一

八年級學生通過上學期對八年級地理上冊的學習,大部分對中國的地理概況已有了一個初步的瞭解,如中國的行政區劃、人口和民族、中國的地形、氣候、河流、湖泊以及自然資源有了比較細緻的瞭解,並掌握了一些學習地理知識的方法,為本學期學習八年級地理下冊打下了良好的基礎;但要想讓全體學生都比較系統全面地掌握地理知識,納入新的學習軌道,還有待於今後的啟發、引導。

教師應積極反思教學設計與教學實踐是否合適,及時看到實踐過程中出現的誤差,不斷探求教學目的、教學工具、教學方法等方面的問題,積極改進,從而優化教學,有效地促進學生的學習。自己有了一些體會和思考:

一、充分挖掘教材,培養學生的主體作用

地理教材中有許多地理圖像,包括分佈圖、統計圖、示意圖、景觀圖,以及一些帶有啟發性、思考性的漫畫,而地理圖像是地理教材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生動、形象、直觀的特點,它對於學生了解地理事物的空間分佈規律及各要素間的內在聯繫,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教學中,我注意發揮圖像作用,運用圖像引導學生“動起來”,使學生充分參與教學活動,從而有利於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例如,在學習世界地震和火山的分佈特點時,首先引導學生閲讀《六大板塊示意圖》,注意六大板塊的範圍及其邊界,然後閲讀《世界地震帶和火山分佈圖》,引導學生觀察地震帶和火山的位置,再與前圖對照,學生相互討論得出結論:火山和地震多集中在兩個板塊的交界處。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地理圖像來設計教學,能充分調動學生的眼、耳、口、手、腦等感覺器官和思維器官,同時,又培養了學生讀圖、分析圖的能力和獨立獲取知識的能力。

充分利用課本中設計的“活動”,涉及讀圖或繪圖技能的訓練、材料收集和處理,需要動手做試驗、開展社會調查,進行合作討論等各個方面,從不同角度培養學生的能力。例如在《多變的天氣》教學時,我利用“活動”中提供的天氣圖,讓學生像氣象預報員一樣播報城市天氣,這樣不僅使學生鞏固了本課所學的天氣符號,還鍛鍊了學生讀圖、語言表達能力和應用能力。

二、發揮學科優勢,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在課堂教學中,只有學生產生了濃厚的學習興趣,積極主動學習,才能學得好。由此可見,學習興趣是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的重要條件,它與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密不可分。從地理知識來看,趣味性是其一大特點。它為學生獲得直接興趣提供了豐富的素材。教學中可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的圖片美、文字美、動畫美、語言美,給學生以美的享受,喚起學生學習的慾望,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使用多媒體課件輔助教學,可讓課堂動起來,活起來,以興趣帶動學生的學習。

在地理教學過程中,我注意發揮地理知識趣味性的學科優勢,充分利用現有的趣味知識加以渲染,深入挖掘潛在的趣味知識並進行合理的加工,努力尋求趣味知識的切入點進行有目的的導入,使之融入課堂教學,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收到較好的教學效果。例如:在講大陸漂移假説時,先讓學生講一個小故事,不但使學生的注意力迅速集中到課堂上,而且對本課的學習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從而產生了主動學習的心理,積極性被調動起來。這樣易使課堂更生動,同時調動學生的思考和學習的主動性。在講季風氣候的形成時,我先讓學生回子顧一下自己身邊的風向變化的規律,再進行教學,不僅鍛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且讓學生聯繫實際生活探究地理問題。

三、加強學法指導,教會學生學習

發揮學生的學習主體作用,要讓學生學會求知,學會自我發展,使他們真正成為教學的主體,成為學習的主人。要教會學生學習地理的方法,我充分利用地理教學的特點,培養學生思維能力,使學生學會思考地理環境問題,學會解決問題,學會創新和自我發展。針對地理學的特點,在地理教學中常用的方法有:

(1)歌訣法:如記我國的主要山脈分佈可用此方法:東西走向有三橫,北天陰,中昆秦。湘桂粵贛夾南嶺。東北一西南有三撇,興安太行巫雪峯,長白武夷中間橫,喜馬拉雅弧形山,珠峯傲立中尼境,八八四四第一峯。地理歌訣簡潔而明瞭,方便記憶,在地理學習中往往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2)圖像法:地圖是地理知識的重要載體,但平時許多學生對地圖心存畏懼,地圖應用能力較薄弱,指導學生多看圖、識圖、繪圖、用圖,並儘可能使地理知識圖像化,做到以文析圖、圖文結合,尤其像地球的公轉,中國的行政區劃等知識難點。

(3)觀察法:日常生活中注意觀察地理事物,聯繫課本上所講授的地理知識,分析地理現象的成因和規律等,要使學生掌握正確學習的方法,就要在課堂教學中要引導學生“學習生活中的地理”,不斷向學生“授之以漁”,減輕學生學習負擔,使學生好學地理。積極鼓勵學生參與教學活動,並努力創造“民主、和諧、平等”的課堂教學氛圍,這是學生髮揮學習主體性的重要保障。

只有在輕鬆、愉悦的課堂環境中,學生學習地理的熱情被激發,思維的火花被點燃。為此,我在向學生傳授地理知識和技能的同時,有意識地對學生施以情感教育,給予必要的關心、激勵、尊重和理解,培養學生積極參與的信心和熱情,從而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發揮學習的主體作用。

四、不足之處

(1)過程與方法的結合有待提高。在小組合作學習中角色的分工應細化,特別是組內的弱者應真正在其他同學的帶動下有所提高,課堂不應總是尖子生唱主角,應使教學真正面向學生。

(2)師生的交流的平等性應加強。在提出問題時,應站在學生的角度,從學生的身心特點和實際出發,而不是一味把學生的思路往自己設計的路上引,問題的設計不宜太大,應站在學生的認知角度剖析。

總之,在課程改革的今天,對老師提出更高的要求,教師只有在實踐中不斷學習和探索,運用符合學生自身發展特點的教育教學方法,才能取得較好的教育教學效果,才能適應當今教育的要求。

地理教學反思 篇二

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劉麗靜老師在“森林資源”一課中以好大一棵樹的歌曲導入,讓學生產生一種身臨其境的親切感受和情緒體驗,激發起他們對森林資源內在聯繫的認知興趣,發展了學生的認知思維能力、空間想象能力及實踐創新能力。

現代教學理論告訴我們,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有意識地為學生創設學習的認知情境和氛圍,恰當地組織和引導學生的學習活動,使學生自然地獲得知識和技能並促進智能和心理機能的發展。劉老師在本節課講解到位,屏幕的景觀吸引學生探索森林資源的奧妙,使學生主動進入學習情境,在教師指導下找出教材的重點。挖掘教材中的內容,拓展了教材內容。

通過本節課的觀摩,瞭解新課程強調學生的主體參與,教學中學生如何成為真正的主體,怎樣實現主體的參與在某種程度上,不僅僅取決於把舞台讓給學生,還在與教師如何成功地引導和組織教學。教學設計是否合理,還在於是否激發了學生興趣的方法,讓學生在學習中學會學習,在研究中學會研究,在創造中學會創造。同時,不斷引發學生思維碰撞,把學生的探索,發現引向深入。

地理教學反思 篇三

新課程教學呼喚教師從單純的知識傳遞者走向研究者、反思者,即不僅僅專業學識要較為豐富,並且還善於對教學問題進行研究和反思。美國著名學者波斯納提出教師成長的公式:成長=經驗+反思。我國有心理學家也提出:優秀教師=教學過程+反思。

教學反思就是教師在教學實踐過程中發現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一種行為,是教師對教學行為和教學活動進行批判的、有意識的分析與再認證的過程。

新課程的評價則更加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期望的是學生未來的發展,集中體現“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這一教學理念。比較新課程教學理念,我反思如下:

一、教學活動必須尊重學生已有的知識與經驗,儘量走出教材,走近生活。

著名認知心理學家奧蘇貝爾有一句至理名言:假如讓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學僅僅歸結為一條原理的話,那麼,我將一言以蔽之:影響學習的唯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學習者已經明白了什麼,要探明這一點,並應據此教學。可見我們教學中十分有必要根據地方特色、學生已有的經驗基礎、知識背景來創設情境、設計案例。因為當新的知識被賦予鮮活的背景時,學生的興趣被激起,探究心理得到加強,使學生到達想學的境界。例如:我國南北跨緯度廣,氣候差異大,為發展多種農業經濟供給了有利條件。學生要理解這一知識點可能比較抽象,如果用生活中的例子進行説明可能易於理解,如我國北方和南方種植的農作物有明顯差別,北方適宜種植小麥、花生、甜菜,而南方適宜種植水稻、油菜、甘蔗;北方水果主要有蘋果、梨,南方盛產柑橘、香蕉、菠蘿等。再如我國位置優越造就了我國豐富的旅遊資源,象海濱風光、內陸沙漠、北國冰雪、海南熱帶風光等等。

二、進一步改變地理學習方式

地理課程標準強調:“改變地理學習方式,要根據學生的心理規律,聯繫實際安排教學資料,引導學生從現實生活的經歷與體驗出發,激發學生對地理問題的興趣,培養地理學習的本事,鼓勵進取探究,使學生了解地理知識的功能與價值,構成主動學習的態度。”

改變課程實施過於強調理解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狀,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動手,提倡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讓學習的活動真正成為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而富有個性的過程。

本節課的教學在學生的自主學習上還有待進一步深化,如學生學習過程的自我調控、學習目標的自我確定以及學習方法自我選擇。

在課堂的合作學習中,要合理分組,充分發揮小組的作用,要教給學生合作的技巧和方法,真正成為組織者、引導者、參與者。在此過程中學生不僅僅能夠相互間實現信息與資源的整合,不斷地擴展和完善自我認知,並且能夠學會交往,學會參與,學會傾聽,學會尊重他人。如:學生小組展示交流問題時的合理評價。

在課堂的探究活動過程中,讓學生充當探討問題的主人。從思維的角度講,學習過程是一種具備發散性和創造性思維的過程。這樣不僅僅能夠活躍課堂氣氛、供給互相交流的機會、並且能夠充分挖掘學生的潛力,使學生的知識得以豐富。

三、教師應創造性地使用教材

教材是對新課程標準的一次再創造、再組織,教師要深入鑽研課程標準、教材、學生,找準三者的連接點,必要時對教材進行取捨、整合。如本節課學習中國的位置時,緯度位置就能夠和我國最南最所在的緯度,南北所跨近50個緯度整合在一齊。我國海陸兼備,教材從兩方面進行了闡述,首先簡明扼要地説明了我國海陸位置的特點,我國位於亞洲東部、太平洋西岸。其次我國瀕臨的海洋一段資料實際上是我國海陸位置的延伸,即我國東臨遼闊的海域。所以能夠將海陸兼備和我國瀕臨的海洋整合在一齊。再如:學習瀕臨的海洋時,教師應適當補充領土、領海、領空、內海的有關資料。

四、學生活動要有“質”

課堂的學生活動是為了更有效的完成教學目標而採取的教學方式,對探究問題或任務的設計要儘量貼合學生的經驗水平,情境的創設儘量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才易引起學生的共鳴。活動過程中多創造“思維性討論”的氣氛,激發全員的參與慾望。本節課中我設計了很多學生活動,有些活動在“質”上需要再下工夫。如:鼓勵學生自編口訣或用自我的記憶方法,而後大家交流,這樣效果會更佳。

總之,一堂好課是經過師導生演,讓學生很好地融入到了課堂中去,進取參與,自主探究,在簡便愉快中就完成教學。教學是一門藝術,要想把握好這門藝術得付出巨大的努力。尤其在新課程改革的今日,我們要想擁有教學創新的先進意識與本事,訣竅唯有兩個字“學習”。

地理教師教學反思 篇四

新課程教學呼喚教師從單純的知識傳遞者走向研究者、反思者,即不僅僅專業學識要較為豐富,並且還善於對教學問題進行研究和反思。美國著名學者波斯納提出教師成長的公式:成長=經驗+反思。我國有心理學家也提出:優秀教師=教學過程+反思。

教學反思就是教師在教學實踐過程中發現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一種行為,是教師對教學行為和教學活動進行批判的、有意識的分析與再認證的過程。

新課程的評價則更加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期望的是學生未來的發展,集中體現“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這一教學理念。比較新課程教學理念,我反思如下:

一、教學活動必須尊重學生已有的知識與經驗,儘量走出教材,走近生活

著名認知心理學家奧蘇貝爾有一句至理名言:假如讓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學僅僅歸結為一條原理的話,那麼,我將一言以蔽之:影響學習的唯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學習者已經明白了什麼,要探明這一點,並應據此教學。可見我們教學中十分有必要根據地方特色、學生已有的經驗基礎、知識背景來創設情境、設計案例。因為當新的知識被賦予鮮活的背景時,學生的興趣被激起,探究心理得到加強,使學生到達想學的境界。例如:我國南北跨緯度廣,氣候差異大,為發展多種農業經濟供給了有利條件。學生要理解這一知識點可能比較抽象,如果用生活中的例子進行説明可能易於理解,如我國北方和南方種植的農作物有明顯差別,北方適宜種植小麥、花生、甜菜,而南方適宜種植水稻、油菜、甘蔗;北方水果主要有蘋果、梨,南方盛產柑橘、香蕉、菠蘿等。再如我國位置優越造就了我國豐富的旅遊資源,象海濱風光、內陸沙漠、北國冰雪、海南熱帶風光等等。

二、進一步改變地理學習方式

地理課程標準強調:“改變地理學習方式,要根據學生的心理規律,聯繫實際安排教學資料,引導學生從現實生活的經歷與體驗出發,激發學生對地理問題的興趣,培養地理學習的本事,鼓勵積極探究,使學生了解地理知識的功能與價值,構成主動學習的態度。”

改變課程實施過於強調理解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狀,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動手,提倡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讓學習的活動真正成為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而富有個性的過程。

本節課的教學在學生的自主學習上還有待進一步深化,如學生學習過程的自我調控、學習目標的自我確定以及學習方法自我選擇。

在課堂的合作學習中,要合理分組,充分發揮小組的作用,要教給學生合作的技巧和方法,真正成為組織者、引導者、參與者。在此過程中學生不僅僅能夠相互間實現信息與資源的整合,不斷地擴展和完善自我認知,並且能夠學會交往,學會參與,學會傾聽,學會尊重他人。如:學生小組展示交流問題時的合理評價。

在課堂的探究活動過程中,讓學生充當探討問題的主人。從思維的角度講,學習過程是一種具備發散性和創造性思維的過程。這樣不僅僅能夠活躍課堂氣氛、供給互相交流的機會、並且能夠充分挖掘學生的潛力,使學生的知識得以豐富。

三、教師應創造性地使用教材

教材是對新課程標準的一次再創造、再組織,教師要深入鑽研課程標準、教材、學生,找準三者的連接點,必要時對教材進行取捨、整合。如本節課學習中國的位置時,緯度位置就能夠和我國最南最所在的緯度,南北所跨近50個緯度整合在一齊。我國海陸兼備,教材從兩方面進行了闡述,首先簡明扼要地説明了我國海陸位置的特點,我國位於亞洲東部、太平洋西岸。其次我國瀕臨的海洋一段資料實際上是我國海陸位置的延伸,即我國東臨遼闊的海域。所以能夠將海陸兼備和我國瀕臨的海洋整合在一齊。再如:學習瀕臨的海洋時,教師應適當補充領土、領海、領空、內海的有關資料。

四、學生活動要有“質”

課堂的學生活動是為了更有效的完成教學目標而採取的教學方式,對探究問題或任務的設計要儘量貼合學生的經驗水平,情境的創設儘量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才易引起學生的共鳴。活動過程中多創造“思維性討論”的氣氛,激發全員的參與慾望。本節課中我設計了很多學生活動,有些活動在“質”上需要再下工夫。如:鼓勵學生自編口訣或用自我的記憶方法,而後大家交流,這樣效果會更佳。

總之,一堂好課是經過師導生演,讓學生很好地融入到了課堂中去,積極參與,自主探究,在簡便愉快中就完成教學。教學是一門藝術,要想把握好這門藝術得付出巨大的努力。尤其在新課程改革的今日,我們要想擁有教學創新的先進意識與本事,訣竅唯有兩個字“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