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教學進步工作總結多篇

欄目: 教學工作總結 / 發佈於: / 人氣:2.02W

教學進步工作總結多篇

【第1篇】在探索中尋找進步的空間—學年第二學期教學總結與反思

在探索中尋找進步的空間

——2022學年第二學期教學總結與反思

經過06屆畢業班工作之後,在校領導的信任、鼓勵與支持下,經過許多前輩老師們的熱心幫助與親切指導下,筆者順利完成了07屆畢業班兩個班的語文教育教學工作,為此我將從經驗與不足兩個方面來總結兩年來的畢業班工作。

主要經驗:

一、夯實古詩文基礎知識,讓每個學生打好基礎。

針對本校學生實際水平,結合語文會考考試特點,在科組長和所有語文科同行的商討下,確定本校學生會考重點板塊為古詩文積累與閲讀,因此筆者在制定和實施教學計劃秉承這一原則,精心分配備考時間:早讀主要集中古詩文積累與默寫,採用每日過關的方式,落實默寫,使9xxxx學生打好基礎;4到5周時間專題複習七至九年級六冊國中語文所有古文篇目,做到篇篇複習、篇篇小測過關,幫助學生回顧舊知識,積累古文翻譯詞彙,培養古文翻譯語感,增強古文閲讀答題能力。

在複習備考階段,×××第一次模擬考試中本校學生古詩文積累和閲讀的平均分與區平均分很接近,這説明我們的複習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二、抓緊有限的課堂時間,讓每個學生有成就感。 課堂是實施教育的主陣地,特別在有限的複習備考時間裏,科學合理地抓住學生的學習時間,強化複習每個會考知識點非常重要。因此筆者結合本屆學生課堂紀律較好、課餘不夠自覺的特點,實施有效課堂教學,在文言文複習課中,先指導背誦記憶範圍,學生限時自主記憶,然後進行課堂小測,並分層佈置達標要求,讓每個學生在課堂上有所得,感受到複習課的成就感。

特別在第五週分層輔導後,筆者任教b、c兩個中間層次的班級,這兩個班的學生特點恰好是自覺性比較差,但課堂上分配恰當的任務來驅動會得到較好的效果。特別是c班的霍俊斌同學每次課堂小測後,如果不達標,他會利用課餘時間好好複習,然後到老師那裏進行重新過關檢測。當然也有個別不自覺的同學,筆者只好採用個別留堂補測的方式來督促他們過關,然而對於此做法的科學性和合理性值得進一步探討。

三、注重考前心理輔導,讓每個學生有自信心。

考場經驗的積累可以為會考甚至大學聯考那一次具有決定意義的考試奠定好的基礎,×××第一次模擬考試對於每個學生來説意義重大,這次考試既可以檢驗複習效果,考試成績也為填報志願有着重要的參考意義。因此感受到一些同學是比較認真準備這次考試的,然而一部分同學平時學習較好,但考試發揮卻不盡人意,這與考場心理調節有一定關係,因此筆者特別重視了這次考前心理輔導。一方面按學校模擬測試成績進行分類談心,第一類是作文發揮不正常的;第二類是離及格線非常接近的。另一方面利用一節課的時間進行詳盡的考前輔導,從需要的考試用具到注意的考試技巧,讓每個同學有較充分的心理準備。

不足:

一、缺乏個別輔導。

從本校的國中學生具體情況出發,本屆學生的基礎能力與根底都屬中下水平,如果多給予個別輔導會增強學生的學習能力,但由於在第五週開始進行了大分層,對學生了解需要過程,加上準備複習資料和備考設計都需要許多精力,因此在個別輔導上比較薄弱。

二、學生自覺性培養不夠。

筆者自06年六月接任九年級(3)(4)班兩個班的語文教學工作,在教學期間發現本屆學生的一個特點:課堂紀律比較好控制,但課外學習自覺性特別弱。針對這一特點,筆者儘量佈置一些基礎知識題,這樣學生完成得比較好,然而佈置需要開動腦筋的開放性題卻得到相反的效果,這讓筆者感到十分苦惱,畢竟會考也屬於選拔性的考試,不只是畢業考試那麼簡單。能力的培養只靠課堂時間是遠遠不夠的,如何在較短的時間內培養學生學習自覺性和語文學習興趣,這實在是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由於總複習階段採取分層輔導,b、c班同學的主要特點就是表現在自覺性較弱,因此從面上來講也比較大,給筆者的工作帶來一定的難度,但筆者未能個個擊破,也是工作中的失誤,以後還需進一步完善。

【第2篇】在學習中進步,在努力中前行———學年度第二學期中學語文個人教學工作總結

在學習中進步,在努力中前行

——XX—XX學年度第二學期個人教學工作總結

光陰似箭,轉眼間一個學期的教學工作已接近尾聲,本學期我繼續擔任XX級5、6班的語文教學工作,這是我來到文昌中學後第二個學期。回顧即將過去的這一學期,我感受頗深。這一學期是我在學習中進步的一個學期,這一學期,是我在努力中前行的一學期。

以人為本,關注學生的情感體驗

語文教學的最大特點我認為就是用文本去感染學生,讓學生不僅感受文本那優美的語言、精妙的寫法,更在於文本對學生情感的引領。本學期,我突出情感目標教學,讓學生從文本情感入手,將自己內心情感融入到文本,在感情的引領下分析文本、賞析語言,既感染了學生的情感,陶冶了學生情操,更對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審美觀起了重要的引導作用。

人教版教材的一個最大特點就是各個單元的情感目標一致,在進行單元教學的時候,我重點讓學生結合自身的情感體驗去感悟文本所體現出愛國情懷、人生真諦、科學探索、熱愛自然等精神,讓學生在學習語文的過程中不至於因單純地學習一些語言文學知識而枯燥,更重要的是將自己的情感與文本教學相結合,真正去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提升個人的品味與素養。

學案導學,突出預習的重要地位

課前預習是“三四五”課堂、三段中的重要一環,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我在教學中,特別注重學生的課前預習。

在當前自主互助合作交流的學習模式下,課前預習顯得愈加的重要。有效的課前預習使課堂學習更具有針對性和目的性,而學案的有效使用就為預習提供了有效載體,學生根據老師精心設計的學案,按照步驟、有層次地對文本中的知識點逐一熟悉、理解、掌握,這就為上課聽講奠定了良好基礎。一些基礎知識如字詞及課文內容等學生是完全可以在課前預習環節中有效解決的,所以在課上我們就可以把重點放在重難點問題的解答上,極大地提高學習效率。

但通過對學生課前預習的檢查來看,部分同學的預習存在着預習效率不高的問題,其最關鍵的問題在於學生對一些教學參考書的依賴,往往參考書的答案代替了學生的大腦,學生不願去看文本,更不願意去動腦思考問題,具有一定的侷限性。

學習習慣,重視學生習慣的養成

語文教學應該採取多樣式教學,聽説讀寫的結合才能提高學生的語文水平。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我關注學生的學習習慣的養成,在進行一些優美片段的解讀的時候,我往往先讓學生讀出感情,通過領讀、齊讀的形式讓學生深入文本體驗情感;在進行一些優美課文的講解之前,我會搜尋一些標準的朗讀音,讓學生通過傾聽體會文本的感情基調,培養學生的聽讀和朗讀能力;在課堂上一些有關人生體驗的開放性問題,我鼓勵學生大膽發表個人見解,鍛鍊學生的口語交際和説話能力;寫是語文教學中的一個關鍵,除了作文、週記要進行寫作之外,我還注重在課堂上設計片段寫作來鍛鍊學生的寫作能力。此外,語文教學上,我還引領學生在學習文本的過程中注重批註的重要作用。

當然,由於對教材重點理解有所偏差,部分文本的解讀並沒有很好的貫徹聽説讀寫的結合,值得我去反思和深省。

閲讀教學,語文教學的關鍵

當前學生在學習中的一個突出弱點就是知識面過窄,閲讀量太少,這嚴重影響了學生的課堂表達和寫作能力。因此我注重引導學生進行閲讀,除了班級圖書角的利用和週末的圖書室閲讀外,我每週拿出一節課讓學生進行閲讀,摘抄一些精美語段,並進行點評,有時在課堂上交流閲讀感受。通過閲讀,學生的閲讀面逐漸擴大,課堂上的口語交際也有了很大改善,寫作水平也在逐漸提升。

多媒體教學,讓課堂更靈動

多媒體教學的一個最大特色,就是讓課堂更生動、更形象、更靈動。每節課我基本都會充分利用多媒體的視覺效果,這種直觀形象的效果有利於讓學生吸收更豐富的知識。同時多媒體教學設施的使用,圖片、音頻、視頻效果的插入,也讓課堂充滿了靈動,學習的學習積極性、回答問題積極性也有了明顯提升。

學思結合,上下而求索

在自己的努力下,這學期自己的教學有了一定的提升,但也存在諸多不足之處,例如讀書太少,尤其是一些教學理論性方面的書籍讀的太少;備教不一致,有時候備課的時候是一個思路,但在上課的時候又想到了另外一個思路,影響了整堂課的連貫性;課堂上的教學藝術有所欠缺,個人素養和能力還有待於提升……

但我想,只要努力,只要用心,只要多學習其他老師的優秀經驗,只要多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學,只要腳踏實地地進行備課探討,我會不斷進步、不斷提升的。

【第3篇】課文《一次比一次有進步》教學總結

課文《一次比一次有進步》教學總結

人生聰明識字始。識字教學是國小語文教學的起點,也是啟蒙教育的開端。教學中,採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來引導學生自主識字,讓學生在輕鬆愉快的氛圍裏學習漢字。具體做法是:首先讓學生自己閲讀,然後認識漢字,接着滲透,最後再強化。

巧妙地設計板書,是實現滲透性識字的有效途徑。如教材《一次比一次有進步》一文要求會認的字有:次、瓜、燕、樣、得、仔、細、興、紫、細、柄。教學時,先讓學生自主閲讀。閲讀時,先獨立閲讀,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解決不認識的字,熟讀課文,邊讀邊思考,然後彙報交流,交流通過讀課文自己知道了什麼?在彙報交流時,有的説:讀了課文我明白了,菜園裏有冬瓜和茄子,它們都掛在枝上。有的説:我知道了,燕子媽媽讓小燕子到菜園裏看冬瓜和茄子是否一樣。小燕子第一次去看,發現冬瓜大,茄子小;第二次去看,發現冬瓜是綠的,茄子是紫的;第三次去看,發現冬瓜的皮上有細毛,茄子的柄上有小刺。有的學生説: 我發現了一個問題:燕子媽媽為什麼笑了?大家圍繞這個問題進行了熱烈的討論。在學生交流的過程中,完成下面的板書:媽媽為什麼笑了?

今天進行《一次比一次有進步》的教學,這篇課文共220個字,是第一冊教材中較長的課文之一,如果逐句逐段地教,將會把課文弄得支離破碎,教學效率低下,那麼,怎樣整體有效地處理教材,長文短教,使學生學得有趣呢?其中有一段我做了這樣的處理:請學生閉上眼睛,聽老師把這個故事再講一次,接着使用了簡筆素描畫,幫助孩子們理解課文,再讓學生們去讀課文,也用手中的畫筆去勾勒、去比較體味一次次的不同。

本階段的學生年齡特點決定了他們樂於畫畫,願意用圖畫來表達他們的思想。我正是利用這一點,讓學生在閲讀想象的同時,拿起彩筆,把自己在閲讀中想到的畫出來,把自已在閲讀中的所思所想表達出來。學生把抽象的語言文字變成形象的圖畫的過程往往就是一個對閲讀內容回顧、加工的過程,等他把這幅畫畫好以後,也就把自己在閲讀中的收穫表現了出來。畫筆走進學生的閲讀世界,這樣不僅提高了學生的創造力,也提高了學生的審美能力,增強了他們閲讀的樂趣。

詞和句是構成文章的基本單位,理解文中的詞句,才能讀懂文章內容。每天文章都會出現一些學生沒有學過的新詞句,難理解的詞句和表現課文思想內容起重要作用的詞句,這些詞句怎樣幫助學生理解呢?我的做法是:藉助課文插圖和多媒體課件及實物觀察,幫助學生建立起詞和句的概念,同時以多種方法進行詞和句的訓練。

課文中有許多插圖直觀地表示着課文中詞的意思,可以指導學生觀看這些插圖理解詞義。如《一次比一次有進步》中燕子媽媽要小燕子三次去看冬瓜,第一次説:你到菜園去,看看冬瓜和茄子有什麼不一樣?第二次説:你能不能再去看看,還有什麼不一樣?第三次説:你能不能再去仔細看,它們還有什麼一樣?這時有學生提出問題:仔細是什麼意思呀!這時我給學生投影一幅冬瓜圖片,要學生按從遠到近觀察圖畫,並且盯着一處認真看,然後讓學生一步一步講所看到的,對冬瓜表皮上像針狀的白白的細毛學生都講到了,這時我告訴學生這就叫看得仔細。這樣既培養了學生理解詞的方法,也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課文中有好多詞真實地反映着生活中的現象,要學生準確地理解這些詞,就要到現實生活中觀察這些現象。如,夏天在打雷下雨前,多指導學生仔細觀察天空中的自然現象和周圍的景物,在學習烏雲密佈時,學生很容易地就理解了詞義。

〖長文短教

在講讀《一次比一次有進步》一文時,由於課文較長我採用了知識遷移法進行教學,在講讀課文第二段時,我先請學生齊讀第二段。讀後提問:小燕子第一次到菜園裏觀察到了什麼?學生們很快找到了答案,紛紛爭着要回答問題。我説:第三段是否和第二段一樣,先聽聽同學朗讀第三段就知道了。跟着指名朗讀第三段課文。聽完那兩個同學讀完後,學生們能説出正確的答案,從而課文的講解也不用花太多的時間。剩下的時間可以輕鬆地講完第四段,還可以讓學生表演課本劇。

對低年級學生循序漸進的進行口語訓練

低年級孩子的口語訓練是個關鍵,如果低年級教師不認真搞好口語訓練,那麼到了高年級,學生的寫作水平也無法得到提高。針對我們班學生剛入學、年齡小這一特徵,我設計了以下幾個步驟對孩子們循序漸進地進行了口語訓練。

第一步:朗讀指導。

朗讀是一種常用的、有助於強化口語訓練的方法。

在要求學生朗讀前,我根據文章的不同內容,指導學生去把握人物語言的個性色彩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力爭使朗讀為提高學生的口語能力服務。如:在上第15課《一次比一次有進步》時,我指導孩子們在朗讀中應將小燕子和燕子媽媽的語氣區分開來。小燕子的聲音是稚嫩的、天真的,語速比較快:而燕子的媽媽的語氣則是親切的、温和的,語速比較慢。

〖利用電教媒體培養學生創新思維能力

我們所培養的學生,將面向21世紀的高科技、強競爭的挑戰,教育要創新、科技要創新、思維同樣要創新。創新教育是素質教育的核心,而電化教學正是為培養創新型價值規律提供了充分的條件。它能把許多枯燥抽象的文章內客,以色彩斑斕的畫面和逼真的音響效果,展示在學生面前,從而使他們進入到主動學習,積極思維,探索知識的認知活動中去,例如在講《一次比一次有進步》一課時,首先讓學生觀察一片菜地,菜地裏都有什麼蔬菜,找到其中兩種蔬菜看它們有什麼不同。學生會隨着老師的問題走進菜園,身臨其境的感受。這時飛來了兩隻小燕子,燕子媽媽給小燕子出了一道問題:冬瓜和南瓜有什麼不同?學生邊讀課文邊觀察,再結合自己的實踐抓住小燕子三次飛往菜園裏觀察,三次得到不同的信息,層層遞進,同時多媒體呈現圖片,使學生看了融聲音與圖象於一體的畫面後作出積極的思考, 日常生活中還有哪些蔬菜長得相似,你是怎樣知道的?但最終要讓學生明白一個道理,做事要善於細心觀察,愛動腦,同時發散自己的思維,創新自己的思維。

藉助插圖,表演説。表演是學生特別是低年級學生非常喜愛的語文活動,雖然費時較多,但收效是多方面的,特別表現在口語交際方面更是有效途徑。如教學《一次比一次有進步》,在熟讀課文的基礎上,讓學生做好燕子媽媽、小燕子、冬瓜和茄子的頭飾,四人一組表演。學生表演得很投入,再加上惟妙惟肖的動作,把燕子媽媽的温柔、耐心,小燕子的高興心情表現得淋漓盡致。通過表演不但復現課文內容,更重要的是學生在組織演出的過程中,也是學生進行交際、合作的過程。

課文空白處練説話:有些課文在敍述和描寫中會留下一些空白,而這些空白,無疑給學生提供了自由想象的空間,給學生提供了展示自己語言智能的一個平台,有利於培養學生語言的完整性和合理性。

《一次比一次有進步》一課中,燕子媽媽先後三次讓小燕子去看菜園裏的冬瓜和茄子有什麼不同。當讀到這兒時,我問學生:讀到這裏,你有什麼問題?學生們眨了眨小眼睛説:小燕子為什麼到第三次才發現冬瓜皮上有細毛,茄子柄上有小刺呢?小燕子是怎樣認真看的呢?接着同學們把自己扮成小燕子,一邊表演,一邊説:小燕子飛呀飛,停在冬瓜身上,低下頭仔細看,呀,又綠又大的冬瓜皮上,還有細毛呢;小燕子飛呀飛,飛到茄子地裏,停下來左看又看,呀!紫色的茄子像大燈泡,柄上還有尖尖的小刺呢。

這樣既培養了學生想象能力,更使學生有話可説,言之有物,發展了學生的語言能力。

互動中關注感性和悟性。學習活動是一種感悟過程,是對文字符號及其思想內容、組織方法的感知和領悟的過程。互動教學是促進學生對語言文字的感悟由淺入深、由表及裏。互動教學要求教師動、學生動、師生互動,學生動是互動教學的重要環節,教師是留有充足的時間讓學生充分地動起來。例如教學《一次比一次有進步》一課,在認再字時,教師讓學生對再字的讀音和字形進行一番認識,然後用在與再字形和字義兩方面比較,讓學生深入感受,全面感知。 再字的信息量,發揮形象思維的優勢,加強對再字的認識。因此,互動教學中,教師的.動應是新觀念下的教育智慧的應用,應是讓學生擁有時間能沉浸感受要學的內容,而學生的動正是在不斷加因感性層面的基礎,讓發展更紮實更全面。如果學生對語言文字的理解僅僅停留在感性基礎上,那是不完整的。學生要有自己的認識和看法,一百個讀者就有一百個哈姆雷特,培養每一個學生自己獨特的悟性是最重要,獨特的悟性才使他們擁有了學習主動權,使知識更富生氣。在學習《一次比一次有進步》,如想一想,燕子媽媽為什麼誇小燕子?在師生互動的交流中,教師的動在與不斷尋找學生悟性的最佳切入口,讓悟性的律動不息,調動學生的情感參與想象思維之中,有的同學真正悟出一次比一次有進步有哪些進步,有的同學悟出了為什麼會一次比一次有進步/不斷地領悟,學生的悟性也與小燕子一樣也會一次比一次有進步。綜上所述,課堂教學互動交流是立體全方位的,涉及方方面面的問題,以上探討只是一孔之見,相信堅持不懈的試驗必會帶來更多更豐的驚喜。

低年級學生的抽象思維較弱,單憑教師的講述或學生的想象,很難對某個過程產生深刻的印象,如學習《一次比一次有進步》時,小燕子媽媽讓小燕子去觀察冬瓜和茄子的區別,冬瓜:地上、大、綠、皮上有細毛;茄子:枝上、小、紫、柄上有小刺。如果單憑口講,學生很難理解,但是通過現代化的教學手段,通過三次逐步的變化,讓學生自己去觀察,通過豔麗的色彩,生動的形象,一次比一次細緻的變化,就很明顯的分辯出茄子和冬瓜的區別。這樣,不僅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形象思維,更加深了學生學習的印象,開發了學生的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