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高校教師師德師風情況總結

欄目: 教師工作總結 / 發佈於: / 人氣:1.29W

高校教師師德師風情況總結

高校教師師德師風情況總結範文一

一、強化了職業道德和職業理想

教師的職業理想、職業道德、職業情感和社會責任感,以及教師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的發展。這幾個要素缺一不可。職業理想是教師從事教育專業所要追求的最高境界和所要達到的最高預期目標,是教師對自己從事教育事業的價值的最理想化的期待。因此職業理想對於教師的專業成長來説,就是教師事業航程的風帆,是抵制平庸化狀態的催醒劑。如果缺少了職業理想就失去了專業成長的動力。職業道德是師德的靈魂,是教師在教育工作中應該遵循的職業行為規範,現在的職業道德已經被變成明文規定的顯性的、具體的規則了,可實際上,職業道德大多還是屬於隱性的,是無法明文規定的,只能靠教師的自我約束和自我規範。教師的工作大多被通俗地説成是“良心活”。職業情感是教師對待教育職業,對待自己的本職工作,對待學生的主觀情意,是一種職業情緒。我們是否熱愛教育事業,是否熱愛自己的本職工作,是否熱愛自己的學生,是否自愛,這才是教師職業情感的真正涵義。

教育愛是教育的真諦,失去了愛的教育,是教育的最大悲哀,也是孩子的最大悲哀。教師也是社會工作者,承擔着社會教育的責任,教育的目的是培養造福社會的人才,因此教師也應具有強烈的社會責任感,要立志為祖國為社會培養出合格的有用的人才。陶行知説過,“捧着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説的就是教師的社會責任感的事。許多像陶行知一樣的人之所以成為教育家,和他們強烈的社會責任感是分不開的。此外教師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也是一個教師專業成長必不可少的要素,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可以幫教師成為一個合格的教育人才,一個脱離了低級趣味的教育家。教師的師德和心理素質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在後天的教育實踐中逐漸形成的,一般都要經歷一個由懵懂到徹悟,由膚淺到精深,由片面到全面的漸進的發展過程。當一個教師回首自己的職業生涯,感到無怨無悔無惑時,説明自己也就達到了那個境界了。

二、更新了教育理念和教學知識

“智如泉湧,行可以為表儀者,人師也。”做人師,必須具備這樣的條件——“智如泉湧”,就是教師的智慧要像泉水一樣噴湧而出;“行可以為表儀”,就是教師的思想言行能夠做別人的榜樣。做人師不是做教書匠,對學生不僅是言教,更重要的是身教。作為一名高校教師,做到“智如泉湧”,必須日積月累,要擴大知識面,要多學、廣學,不僅是本專業的知識,更多的與專業交叉融合的其他專業知識。“行可以為表儀者”代表教師不僅要有專業知識,而且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利用自己的知識,做學生的榜樣,感染、影響學生的行為,不僅要作為教師,還要作為學生的導師。

時代在不斷進步,科技不斷髮展。我們高校的教育教學理念也應與時俱進。特別是隨着教育部對高職院校課程改革要求的縱深發展,很多教育教學中的深層次問題不斷地暴露,這時候更需要理論的指示與專家的引領。對於我個人而言,這次培訓無疑是一場“及時雨”,不僅對理清新課改中的種.種關係有幫助,而且對突破新時代教育教學中一些“瓶頸”問題提供新的解決思路與方法教師是一個永遠新的職業。這裏講的“新”主要指知識的更新與教學藝術的更新。作為電子系的專業課老師,不僅要傳授給學生專業課的理論知識,更重要的是理論聯繫實際,注重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動手能力,而且要及時給學生教授本專業的前沿知識,開闊學生的視野,為學生將來就業和升學打下基礎。通過此次培訓,我不僅在學科知識方面得到一次全面的補充,而且在教學藝術方面得到一次新的補充。總之,教育是一門藝術,需要老師不斷的自己更新,才能更上一層樓。

三、明確職業規劃,緩解職業倦怠

通過學習,我認為,科學規劃職業生涯,應該按照陶雲教授所講的幾個步驟進行: 自我評價-確立目標-自我與環境的評估-職業定位-實施策略-評估與反饋。在自我評估時,可輔以霍蘭德職業傾向測驗等心理測驗,圍繞着個人因素診斷問題、診斷自己、分析自己的優勢和自身的差距,科學認識自己所處的社會環境, 主動了解各種與個人發展相關的信息,比如學校的人才培養方案,學校中長期的專業建設規劃、特色建設規劃等,正確認識自己在職業生涯發展中的壓力和矛盾, 加強自我激勵與自我教育,練就健康有效的心理調適能力。職業倦怠不是由某一個事件造成的,而是由日常工作中的挫折、焦慮、沮喪日積月累造成的。一些教師由於缺少有意識地訓練,因而教學水平和能力往往處於高原狀態,沒有成就感和發展感,這樣很快就會出現職業的倦怠和退縮。職業倦怠是一個漸進的過程,一個難以突破的惡性循環。

為了克服職業倦怠,很有必要使教師樹立生涯設計的意識,掌握生涯設計的方法,真正把自己的職業生涯置於理性的思考之上。青年教師應正確看待職業倦怠,將它視為一種正常的現象,學會調節心理的不適、疏通心理阻滯、緩釋心理焦慮,堅持正確的信念和職業理想,始終保持良好的心態,建立合理的專業期望、放鬆自己,並且要努力提高自身的專業素質和教育水平,消除或克服職業倦怠現象。

四、理順工作和生活的關係,促進師生心理健康

隨着現代大學制度的完善,素質教育理念的普及,各高校高度關注學生心理健康的問題,而對於教師心理健康的問題,卻缺少了關注。高校青年教師集教學、管理、科研任務於一身,工作繁重,壓力巨大,加之當前的考核制度不完善,缺乏相應的激勵機制,使得勞動強度與待遇不相符,如果青年教師對心理健康認知不足,難免出現情緒化等負面心理效應,導致心理失衡。專家也給我們送上了心理雞湯:

1、正確面對挫折,提高心理承受能力,

別林斯基説過:“不幸是一所最好的大學。”對待挫折的態度如何,是能否戰勝挫折的關鍵和必要條件。教師在工作和生活中,常常會面對種.種沉重的心理負擔,受到挫折也是在所難免的。把挫折當作是鍛鍊自己意志、完善人格的極好機會,成為走向成功的動力。而有的人面對挫折自暴自棄或自認倒黴,認識不到挫折也能給人帶來積極的力量。教師要學會以積極的態度去對待這些挫折,把種.種失意、不快的經歷予以不斷的昇華、轉移和理智化處理,笑迎挫折,是自己始終以健康樂觀的心態積極投入工作和生活。這樣才能變得成熟,變得堅強,學會思考,才能不斷去追求和實現自己的人生目標。

2、改善人際關係。

良好的人際關係是保持心理健康的重要條件。首先,人際關係是在互動中發生聯繫和變化的。即使關係一般的兩個人可能會因為增加了交往頻率而親密起來。教師在緊張繁忙的工作之餘,可以主動和同事、朋友在一起搞一些娛樂活動,這樣既可以使自己得到放鬆,還可以交流思想和感情。不要自我封閉和壓抑,要善於排泄內心的煩惱、委屈和不滿,是自己緊張焦慮的心情得到調節和放鬆,也密切了彼此之間的關係。即使在緊張的備課、批改作業過程中,也可以就其中的某些問題主動與其他老師展開討論,交換一些意見,互相傳遞一些信息, 增加彼此的瞭解和信任。教師還應該經常走到學生中間,為他們解答問題,在交往中增進師生之間的感情。其次,教師要學會聆聽。聆聽在處理好人際關係過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聆聽本身就是褒獎對方談話的一種方式,你能耐心、虛心地傾聽學生的談話,等於告訴學生“你是一個值得我傾聽談話的人”,這在無形當中就能提高學生的自尊心,加深彼此的感情,也使學生自然親近於你,你便有更多的機會和很多人進行思想交流,更好地瞭解學生,建立和諧的人際關係。

五、觀摩了專家名師的風采,指明瞭科研的方向和道路

此次培訓邀請了多名教育學、心理學的專家給我們上課,為我們提供了課堂教學的方法和技巧,演示了教學過程中偶發事件的處理,同時通過分享自己的成長道路,對如何提高教師本身的科研能力進行了推心置腹的交流,並詳細介紹了國家級、省部級、廳級項目的申報時間,研究報告的撰寫方法等,為如何提高科研能力提出了寶貴的建議。

(1)要樹立終生學習的觀念,樹立學以致用的觀念。理論修養和理論思維往往是教師的弱項,因此教師應該堅持讀一些理論書籍或刊物,學習科研方法,廣泛地瞭解有關科研方面的信息以及與專業相關的國際交流動態。一個教師如果長期不對其工作進行思考和研究,久而久之就可能對教育工作產生疲憊心理,覺得沒有變化。而一旦參加到教育科研中來,接觸的知識多了,思考的問題深了,每天上課都有新東西,常教常新,必然會受到學生的歡迎。

(2)要積極主動地參加課題研究。課題研究不僅有助於提高教師的科研能力,同時還有利於教師形成長期穩定的研究方向。教師應特別注意從工作研究和經驗總結中提出有新意的課題。青年教師要以科研的態度對待自己的教學工作,在日常教學工作中不斷地學習、探討、總結和創新。青年教師應該從自己平常每一節課的教學與研究人手,勤寫教後反思或隨筆。要儘量避免抽象的純理論研究,避免大題目下作小文章,爭取小題目下作大文章。同時在進行課題研究時,教師要使自己在有限的時間內有所成就,需要確立一個主攻方向,鍥而不捨,長期堅持積累知識、收集資料,最後整理分析研究資料,撰寫科研報告和科研論文。青年教師應該積極與同行交流,要積極申請參加一些專家組織的重要課題研究中的一部分或一個子課題,比自己獨立進行一項研究更能取得成果和提高研究水平。

六、增強 朋輩交流,認清了自己的差距

此次培訓是一個很好的平台,參加培訓的都是全省教學一線的精英、骨幹,對教育教學都是自己獨到的見解。所以此次培訓又是一個非常好的相互學習的機會。同時,還是建立友誼的紐帶,以後可以請教教學方面相關的問題,構建一個科研團隊,在專業領域中不斷的提升自己。

“人生有涯,而學無涯。”兩週的學習,讓我為自己的專業發展汲取了更多的營養,並充分體會到學習的樂趣。作為教師,在今後的日子裏,我將不斷地學習理論知識,用理論指導教學實踐,研究和探索教育、教學規律,把科研和教學結合起來,做一個專家型、學者型的教師,使自己具有所教學科知識方面的前瞻性。

培訓只是一個手段,培訓只是一個開端,我要將這次培訓學到的新知識儘快地內化為自己的東西,運用於教育教學過程中去,結合我院的實際情況,及時地為學院的建設和發展出謀劃策,努力學習同行們的學習態度,求知精神,協作能力,加強平時的學習、充電,將學到的知識運用到教育教學實踐中去,讓培訓的碩果融入自己的工作。

高校教師師德師風情況總結範文二

“光陰似箭,日月如梭”,轉眼間2016年的四川省高校青年教師崗位職業技能培訓就要結束了。通過在培訓班的學習,我在政治思想方面、教學業務技能方面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與進步,切實體會到了崗位職業技能培訓對所有即將走上講台的教師的重要性與必要性。對此,我就在培訓班學習以來的心得體會小結如次。

教育,是人類崇高的事業,這一事業的承擔者就是教師。教師傳遞人類的文化科學知識,進行思想品德教育,培養一代又一代的新人。教師的歷史使命,光榮而艱鉅。人們用“百年樹人”來表達教師工作的深刻意義,用“辛勤的園丁”、“人類靈魂的工程師”來表達對教師的崇敬。“振興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興教育的希望在教師”,教師是民族希望之所託,肩負着培養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重任。而大學教師又以其特定的歷史任務,起特殊的社會作用,構成其特殊的社會地位。 大學教師不同於一般教師的特殊的作用是: 其一,大學教師的基本任務是培養高級專門人才,而高級專門人才在科學技術和社會的發展中起骨幹的作用。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最終取決於高等教育所培養的人才數量和質量;生產力水平的提高,國民經濟的發展,文化教育衞生事業的昌盛,綜合國力的增強,社會的整體進步,很大程度取決於高等教育所培養的人才的數量與質量。而高級專門人才的質量,又取決於大學教師的工作。 其二,大學教師,既是文化科學的傳遞者,又是文化科學的創造者。歷來對人類社會有偉大貢獻的科學家、思想家、活動家,不少是薈集於高等學府或當過大學教師。人們往往把大學教師這一職業同文化發達、科學昌盛、政治民主、人類進步緊密聯繫在一起,用“學者”、“專家”來稱呼大學教師,把大學教師的聲望作為一個國家學術水平的標誌,把大學教師的社會地位作為一面文明建設的鏡子,能夠成為一名大學教師是光榮的。

通過培訓班的學習,我在政治思想上有了明顯的進步。

首先是對什麼是高等教育及怎麼做一名合格的高校教師有了較為清晰的認識。高等教育就是在完全的中等教育的基礎上進行的專業教育,是培養各類高級專門人才的社會活動。教書育人是教師的神聖天職,“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教師既當“經師”,又當“人師”。經師教學問,人師則要教行為、教品德、教學生怎樣做人。高等學校教師肩負着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培養合格專門人才的重要使命,高校教師既是學術方面的專家,又是培養造就人才的行家。這就要求我們應具備從事教育教學工作所必須的教育法規、教育科學、心理科學等方面的理論知識,樹立依法從教的觀念和科學的教育觀念,熟悉教育活動中的心理現象,懂得教育規律,具備良好的職業道德。只有具備了這些方面的知識,自己才能更好地履行教師的職責,勝任教育教學工作。

其次是對高校教師職業道德修養有了更進一步的把握。“師者,人之模仿也”,古往今來,多少人用詩一般的語言來讚美教師,賦予教師以崇高的榮譽。一個社會,一個民族,一個國家如果沒有廣大教師的辛勤而有效的勞動,那麼這個社會、國家、民族的文明過程必將中斷,人類將永遠處於愚昧無知的狀態之中。因此,教師職業是一種崇高而又神聖的職業。“純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教師職業之所以崇高,不僅因為它的光榮,還在於它的無私奉獻精神,更在於其將“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視為人生的最大幸福,最高的人生價值觀。如果一個教師能夠盡心盡力地教育和培養學生,並以自己的崇高道德品質言行一致地做學生的表率,使學生成為對社會、對國家、對人民有用之材。所以加強教師職業道德修養,提高教師職業道德素質,既是人民教師的崇高職責和時代賦予的使命,也是教師自我完善的要求,它對建設高素質的師資隊伍,把學生培養成為合格的建設者和接班人具有深遠的意義。

再次是明確了高等教育法與教師權利和義務,學會了運用法律法規來處理高等教育中的糾紛與維權。國家頒佈了《教育法》、《教師法》等法律法規以確保科教興國戰略的實施,同時也用法律形式確保了教師與受教育者的權利與義務,使我國的教育事業朝着依法治教、依法育人的方向發展。

在培訓班的學習,使我在政治思想上有明顯進步的同時,我在教學業務技能亦有大幅的提高。

第一是對教育心理學的學習。教育心理學是心理學與教育相結合的產物。學習教育心理學的首要任務在於揭示學生掌握知識和技能,發展智力和能力,形成道德品質、培養自我意識、協調人際關係的心理規律,揭示學生的學習活動和心理髮展與教育情境的依存關係,從而使教育工作建立在心理科學的基礎上,提高教育的科學性和效益,促進教育事業的發展。因此,對教育心理學的學習有助於幫助我們青年教師儘快熟悉和適應高校的教育工作,儘快完成從學生到教師的角色轉變,以儘快成為一名合格的大學教師,全面履行教書育人的職責,不斷提高教育教學質量,自覺進行教學改革。只有運用符合科學規律的教學方式方法,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二是認識到了學習《大學教學理論與方法》的重要性。想我們這種剛走出校園,即將步入工作崗位的青年教師,一方面對大學教學理論缺乏瞭解,另一方面又缺乏大學教學實踐經驗,對大學教學的過程認識不足。青年教師只有在掌握了一些基本的大學教學理論與方法後,在欣賞別人的教學科研成果時才能看出其中的“門道”,把它用於實踐,以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和教學素養,並在教學活動中進一步開拓和創新,取得新的成果,從而促進大學教學理論的研究,推動大學教學理論的發展和教育方法的更新。

總之,高校青年教師崗位職業技能培訓對我們這種即將步入高校教師這一崇高而又神聖的職業的青年人來講是有深遠意義的,同時也是必不可少的。

高校教師師德師風情況總結範文三

一、確保高校專業教師“信息化”

是培養學生信息素養的前提教師“信息化”包括現代教育教學意識和信息素養兩個方面。傳統教育的目的是傳授知識,其主要形式是教師講,學生聽,以教師為中心。而作為認知主體的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始終處於被動地位,其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難以發揮。現代建構主義教育思想則認為,課堂教學應該是教師指導學生積極參與到教學過程中來完成自己知識建構的過程。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不應以信息傳遞為主,而應運用以人為本的策略,促進學習者知識的建構和知識的創新。

學生信息技術素養養成,不是幾次講座、培訓就能解決問題的,更不只是信息技術課教師幾個人的事,而是一個系統工程,應貫穿在高校教育的始終,溶入教師專業教育教學改革實踐之中。目前高校教師本身信息素養和現代教育教學理都很薄弱,培養學生信息素養,首先必須在高校教師中深入開展現代教育教學理論和現代教育技術的研究與培訓,使高校教師把建構主義教育理論的基本思想、教學設計理念和信息技術手段正確地融人專業課堂教學之中,而不是簡單地用現代教育教學技術和工具來灌輸知識;使高校教師從內心深處感受到現代課堂教學離開了信息技術的支持,就像傳統課堂教學中突然沒有了粉筆和黑板一樣遺憾和美中不足。只有首先使高校教師真正領悟了現代教育教學理念和信息技術的作用,內化為自己的教學行為和觀念,並在其教學實踐中率先垂範、言傳身教,才能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養成現代信息素養,而非機械地模仿。

二、構建高校學生信息素養體系

結構是培養學生信息素養的基礎要培養學生信息素養,必須制定學生信息素養體系,明確培養目標。高校學生信息素養體系主要包括信息技術意識、知識、能力和品質等四個方面。

①信息技術意識:主要指導面對現代社會,要有信息第~的意識;面對信息資源競爭,要有信息搶先意識;面對世界信息化進程的加速,要有信息憂患意識;面對信息時代的技術進步和知識更新的加速,要有終身學習的意識和能力。②信息技術知識:主要包括掌握信息技術基本知識;熟悉與信息技術相關的文化及其背景;熟知與信息獲取和便用有關的法律、規範。③信息技術能力:主要包括信息選擇、獲取與傳輸能力;信息處理、保存與應用能力;信息免疫和批判能力;信息技術的跟蹤能力;信息系統安全與防範能力;基於現代信息技術環境的學習能力、教育教學能力和工作能力。④信息品質:主要包括積極生活態度和高情商;敏感和開拓創新精神;團隊和協作精神;信息社會的責任心。

顯然,高校學生信息素養體系內涵已經遠遠超①信息技術應用能力課程(一門入口課程,必修):各專業在第~學期都開設的一門必修課程,使學生掌握基本的信息技術方法,為更好地完成學習和全面發展提供更多信息資源的支持。②高級程序設計類課程(根據具體專業選不同的語言,必修):從程序設計方法、數據結構、算法分析等方面培養學生應用計算機創造性地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③教育信息化基礎課程f多選課):如《信息時代的教育教學理論與實踐》,《現代教育技術基礎》,《多媒體與教學軟件設計》,《數據庫技術與中學校園網資源建設與管理》,《計算機輔助教學》,《網絡文化與教師素養》等現代教育教學理論與實踐課程。④專業拓展課程(多選課):結合信息技術在各專業的應用特點,拓展專業課程,為學生提供豐富的專業選修課菜單和現代網絡化的學習環境,進一步提高學生運用計算機技術解決專業問題的能力與素質。

四、加強高校信息技術課程建設和教育教學改革是培養學生信息素養的重點

完善的課程體系只能為學生信息技術素質的培養提供可能,確保學生信息技術素質的全面培養,關鍵在於教師的教學實施過程和教學效果。

①教材建設。選用國家精品教材和重點教材,根據多年教學經驗精心編著並出版了系列教材及教學參考書,如《大學生信息技術素質過關訓練》、《計算機文化基礎》等,都被省內兄弟院校廣泛採用。②實施基於網絡環境的課堂教學改革。開發設計《大學計算機基礎》教學網站,建設了豐富的網上教學資源供學生預習、複習和自學;廢除以前的作業本,實現學生網上在線作業、網上在線答疑輔導和網上學生談心交流。使學生學習完全與網絡緊密聯繫在一起。③實施基於網絡環境的實驗教學改革。開發設計開放式《大學計算機基礎》實驗教學與管理系統,該系統集開放式計算機輔助教學、教學管理和教學評價於一體,採用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設計思想,改革傳統實驗教學模式,教學內容和過程由教師根據教學目標圍繞學生提問展開。

互動教學法:充分發揮課堂教學中教師主導作用和學生主體作用,成立學生興趣小組,採取學生討論、演示,使基礎好的學生受到更好的鍛鍊。使基礎差的學生掌握基本操作要令,互相幫助、取長補短。通過多年的實踐,逐步探索總結出“師師”、“師生”、“生生”互動實驗教學方法。

自主學習法:信息技術發展很快,今天傳授給學生的知識和技術,明天將被新的軟件和技術所代替,培養和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的習慣和能力是提高學生信息素養的關鍵。在課堂教學中,安排部分內容讓學生自學、討論和交流,學生在課堂的提問和對問題的回答都記入平時成績;教師指導學生圍繞專業發展和興趣、愛好拓展學習內容,使學生的學習不僅僅限於課堂、限於教材、限於書本,讓學生掌握知識的同時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

五、警造校園“信息技術”文化氛圍是培養學生信息素養的核心

除注重課堂教學外,還必須營造良好的校園“信息技術”文化環境,環境育人。

①以因特網為基礎,使高校學生與有網絡的企事業單位的技術人員和大中國小校教師、學生建立一對一或一對多的網上聯繫,開展網上學習諮詢、輔導、答疑、技術討論、技術革新和多媒體教學軟件設計等多方面的交流,並將開展的好壞情況記入學生實踐成績。②以校園網為基礎,把教學平台從教室延伸到實驗室、辦公室、備課室和學生宿舍,改革過去書面作業為網上作業,教師網上答疑輔導、網上批改作業,網上作業的挑戰性和創新性,增強了學生的成就感和刺激性,自然就淡化了網絡遊戲對學生的吸引力。這樣既能提高學生專業理論學興趣,又能更好地培養學生信息技術素質和創新意識與能力。③結合專業學習組織學生開展各種以信息技術為基礎的課外活動。在學生中成立“多媒體課件設計興趣小組”,“網絡與計算機維護興趣小組”等。配備指導教師,指導學生結合專業特點和自身興趣,開展第二課堂活動,拓展專業方向,培養專業特長。④分年級,分模塊開展以信息技術知識和素質為主題的技能比賽。在大一學生中組織計算機基本操作、漢字輸入速度和電子文稿編輯比賽;在大二學生中組織程序設計和網頁設計比賽;在高年級學生中組織多媒體ca]課件(軟件)、動畫設計比賽等等,大四學生中開展應用軟件開發和畢業設計比賽,構建系統、持續的學生信息素養培養體系方》課程和“信息技術”本身的範疇。

(一)隊伍建設普遍有所重視,但發展依舊不穩定

經過長期的探索和發展,高校輔導員隊伍建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基本建立了一支符合學校自身發展需要且獨具特色的政治輔導員隊伍,初步形成了一支專職為主、專兼結合的輔導員隊伍,這支隊伍的大多數人員思想政治素質過硬、工作認真負責,能夠較好的完成工作。然而隨着高校辦學規模的不斷擴大和在校學生人數的急劇增加,高校對學生政治輔導員的需求相應的增加。

(三)形成了特定的工作機制,但存在許多問題和矛盾

隨着輔導員隊伍建設的不斷完善,各高校逐步形成了特定的工作機制和管理模式,建立了相應的學生輔導員選聘、管理、考核等一系列規章制度,規範學生輔導員隊伍管理。隨着高等教育體制的改革和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面臨着的新形勢和新挑戰,特別是在輔導員的選拔、培訓、日常管理及考核、激勵和監督措施等方面沒有形成科學合理的體系,導致輔導員缺乏組織歸屬感和工作成就感。在學生工作任務激增的歷史背景下,輔導員不得不承擔起這樣一個維護學校學生工作正常運轉的角色,根本無暇顧及其他學生工作。這樣的工作狀況下,可以想象具體的學生思想教育工作如何細緻,又如何達到提升學生綜合素質的教育目標呢?我

們一直在提倡的“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教育理念,因此受到了很大的制約。

二、高校學生政治輔導員隊伍建設的建議

(一)統一思想——學生工作不是一個人的事情

現在高校裏流行一句話,“只要是學生的事,就是你輔導員的事。”人人皆視之“合情合理”。所以,學校各級行政部門處理學生問題時往往一個電話,要求輔導員隨叫隨到。一切看來,都是為了省事,提高辦事效率。可是,如果真是這樣,工作就可以總體減壓了嗎?不是,工作還是那麼多,只是分配到學校裏最弱的教師—輔導員身上而已。輔導員是幹什麼工作的?可能輔導員自己現在也搞不清楚了。

但是,學生工作內容隨着社會的發展日漸複雜繁重,學生心理問題、學生就業問題、學生助學金資助問題、學生社會實踐問題、學生勤工助學問題、學生宿舍管理問題等等已經演變為一門複雜精深的學問,不是人人皆可為的工作了,不是一人可為的工作了。大學要發展,要生存,就必須解決好這個問題,光靠輔導員一人一力並不是解決問題的根本辦法。不能因為各級行政部門人手不夠,工作繁重,就將學生工作下移過去,似乎找個頂替的人完結了事,造成大家競相效仿,使得輔導員的工作任務越來越繁重。 轉貼於 中國論文下 大學生的學習生活需要老師指導和管理,難道就不需要各級行政部門指導和管理嗎?我們應該反思我們的教育管理理念和方式。讓人人蔘與學生管理,包括學生自己,這才是正常的大學生活。因此,我建議學生工作應該“細緻劃分,分工合作”。可將學生工作按類劃分為“學生活動組織部”、“學生黨員發展部”、“學生宿舍管理部”、“學生體育健身部”、“學生諮詢服務部”、“學生社會實踐與勤工助學中心”、“學生財政資助部”、“學生學習生活部”、“學生就業指導部”、“學生學籍管理部”、“學生檔案管理部”、“學生志願服務部”、“學生輔導員工作部”等依類來服務學生、管理學生。各部和各中心應以全校學生為服務和管理的對象,互相溝通協調做好學生工作的統計和服務工作。讓學生在校園裏根據自身發展和學習情況選擇適合自己的生活套餐,而不是生活在盲目和迷惘中,不知道自我發展,自我管理,在大學校園裏仍像中學一樣,等待老師的指導和幫助。將各部門劃分清楚後,責任落實到位,那個環節出了問題,就找那個部門。

(二)輔導員工作職責規範化、明確化

輔導員具體是做什麼工作的,可依據上文提到的機構實施後推敲擬定。將各部門職責和輔導員的職責同時規範化、明確化,透明化,讓學生管理有章可循,有人可依,有責可問。輔導員的主要工作是從事學生的思想教育,實際上就是學生日常學習生活中的指導者和教育者的角色。這需要輔導員有足夠的專業功底和學生相通,有足夠的耐心和學生溝通,有足夠的時間和學生相處,有深厚的教育思想和學生融合。輔導員不是人人皆可為的工作,需要一定的學術累積和人生經驗、人格魅力作為指導的資本。

(三)輔導員工作合理流通制度

正是因為上文所述原因,輔導員工作的內容和重要性不言而語。需要優秀教師參與到輔導員工作中來,需要教師從輔導員的工作中總結教學的經驗和育人的經驗,需要真正的學術帶頭人蔘與到學生管理的行列中做學生的人生導師和學術導師。不是人人都可以當輔導員,反之,不是人人都可以當教師。教師是教書和育人的主體,育人是輔導員的工作,其實就是教師的工作。所以,輔導員就是教師,教師隨時可以當輔導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