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關於杜富國的事蹟簡介【通用多篇】

欄目: 先進事蹟材料 / 發佈於: / 人氣:1.52W

關於杜富國的事蹟簡介【通用多篇】

杜富國先進事蹟簡介 篇一

“你退後,讓我來!”(新時代強軍戰歌)

掃雷英雄杜富國面對危險,把生的希望留給他人,把危險留給自己,用血肉之軀擋住了手榴彈爆炸的彈片,守護了戰友的平安。近日,記者走進南部戰區陸軍雲南掃雷大隊,聽戰友們講述他那驚魂動魄的故事。

“你退後,讓我來!”

這已成為南部戰區陸軍雲南掃雷大隊四隊作業組長、中士杜富國面對死神威脅時的一句“口頭禪”。

時隔1個多月,杜富國的這句話依然在戰士艾巖耳邊迴響。面對記者,艾巖的眼眶紅了,哽咽着説:“是他救了我的命呀!”

雲南省麻栗坡縣老山西側壩子雷場,山高坡陡,灌木叢生,本是個風景秀麗的地方,卻處處遊蕩着死亡的幽靈。10月11日,杜富國在掃雷行動中發現一枚加重手榴彈,他立即讓同組戰友艾巖退後,獨自上前查明情況。突然,一聲巨響,手榴彈爆炸了,杜富國下意識地向艾巖方向一側身,擋住了爆炸後的衝擊波和彈片。艾巖得救了,自己卻失去了雙手、雙眼。

在醫院裏,戰友們輪流陪護,杜富國從未喊過一聲疼。一天,當戰友帥超離開醫院時,杜富國卻提出一個請求:下次打飯時,多給我點肉和蔬菜,我要多吃點,吃好點,爭取早日康復,早日穿上那套掃雷防護服。

11月20日,南部戰區陸軍雲南掃雷大隊在杜富國的病房內,舉行了一場莊嚴的儀式:掃雷大隊領導宣讀了南部戰區陸軍為掃雷英雄杜富國記一等功的通令。

生與死的抉擇,他選擇了戰友安全

掃雷大隊大隊長陳安遊介紹:杜富國1991年11月出生於貴州省遵義市一個小山村,2010年12月入伍,2016年11月入黨。3年來,陽光帥氣的他1000餘次蹚過雷場,拆除2400餘枚爆炸物,處置各類險情20多起,先後獲得嘉獎兩次,被表彰為“優秀士兵”“優秀士官”各一次,榮立一等功一次。

邊境雷患牽動着中央領導的心。2015年6月,雲南掃雷部隊成立,400餘名官兵經過4個月的集中骨幹集 訓和臨戰訓練後,正式開始排雷作業。經過3年艱苦奮戰,共掃除雷區57。6平方公里,人工搜排出地雷和各種爆炸物19。82萬枚(發)。

數字背後,是掃雷兵與死神較量的碩果,更是向習近平主席和人民交出的滿意答卷。

雲南邊境雷場,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地區,作業區最高坡度達到80度,即使世界上最先進的掃雷設備也派不上用場,只能人工用探雷器掃、用手排。

在這樣險象環生的雷場,誰多排一顆雷,就多承受一分危險。在馬嘿雷場,戰士唐世傑探到10多枚引信朝下、高度危險的火箭彈。杜富國就讓戰友退到安全地域觀察,獨自上前處理。整整一上午,當10多枚火箭彈被安全排除時,他穿的防護服已被汗水浸透。

在八里河東山某雷場,班長劉貴濤探到1枚罕見而危險的拋撒雷。沒等劉貴濤命令杜富國撤下時,他就搶先道:“班長,我來吧。”

“他就是這樣,不管與上級還是下級同組作業,都‘強詞奪理’爭着上。”杜富國負傷後,劉貴濤回憶起這些細節,抹着淚説:“他其實是不想讓別人冒險,這早已成了他的習慣。”

練就金剛鑽,誓言與死亡叫板

戰友們都知道,杜富國的微信名叫“雷神”,QQ暱稱叫“征服死亡地帶”。出人意料的是,這位出色的掃雷骨幹,竟然是半路出家。

探雷器是掃雷兵的“手中槍”,“學會5分鐘,學精要5年”。為了早日奔赴掃雷場,與死亡幽靈較量,杜富國將各種金屬物埋了排、排了埋,把訓練場的土地翻了個遍。他還和戰友“背靠背”對抗,請別人隨意埋設鐵釘、硬幣、彈片,通過斜放、深埋、混合、纏繞增加難度,以此訓練“聽聲辨物”本領。經年累月,他熟練掌握了10多種地雷的排除法,將探雷器練成了“第三隻手”。

老山地區,地雷、炮彈等爆炸物種類繁多、交織混埋、辨識難度大。“掃雷兵腳一滑,甚至一塊石頭滾過,都可能引爆地雷。”掃雷大隊政委周文春説,官兵們在這樣的雷場作業,“每天走的是陰陽道,過的是鬼門關,拔的是虎口牙,使的是繡花針”。

杜富國的老班長許猛,保存着一張杜富國手捧地雷的照片。這是在馬嘿雷場,杜富國排除的一枚59式反坦克地雷,足有臉盆大小,這也是掃雷四隊排除的第一枚反坦克地雷。

排雷,得像考古挖掘一樣小心翼翼。考古失誤或能彌補,排雷失誤屍骨無存。許猛回憶,杜富國排除這枚地雷時,只見他用毛刷、排雷鏟輕輕清理浮土,當發現這個大塊頭頂端竟是凹陷時,頓時認定這是一顆精心佈設的地雷!

掃雷兵排雷,就是和埋雷人鬥智鬥勇。地雷頂端凹陷,顯然是埋雷人對地雷進行了力學預壓,達到引爆臨界點。這樣,原本200公斤以上重量才能壓爆的反坦克地雷,步兵一碰就炸,威力巨大。

現場靜得能聽到呼吸,杜富國小心翼翼地清除浮土,解除引信……當他捧出地雷的那一刻,戰友們懸着的心才放下。

生命置之度外,人民永在心中

11月19日清晨,記者來到掃雷四隊任務區老山西側大壩雷場,正巧遇到54歲的麻栗坡縣猛硐鄉鄉民盤金良。提起地雷,盤金良既恨又怕。他説,1993年和2016年,他在草果地做農活時兩次觸雷。沒想到,這次掃雷戰士卻血灑雷場。“他是為了我們負的傷啊!”老人抬起長滿老繭的手不停地抹眼淚。

2015年,杜富國申請到邊境掃雷,父母一直很擔心。三年多來,杜富國從不和家裏多講掃雷的事。杜富國負傷後,他的父親杜俊來到兒子作業雷場,當他聽了鄉親們含淚的講述,這位老黨員愈加明白了兒子這些年經歷了什麼,又為何不願退伍。

杜富國負了重傷,猛硐鄉鄉長盤院華幾度哽咽:猛硐的山林地適合種植茶葉、草果,但全鄉2萬畝茶園,有8000畝在雷區,羣眾不敢進去耕種,只能撂荒。部隊進駐當地掃雷後,已將2/3以上的雷區土地安全地移交給村民耕種,目前已產生經濟效益。“我們與全國人民一道全面實現小康社會的目標有希望了。”

11月18日傍晚,由南部戰區陸軍與麻栗坡縣縣委、縣政府共同舉辦的“讓我來——勇掃雷障為人民”主題文藝晚會在縣禮堂隆重舉行。麻栗坡駐地官兵趕來了,當地羣眾趕來了,能容納近千人的禮堂座無虛席。杜富國的父母、妻子應邀出席。

每當舞台背景上出現兒子的身影,杜俊都會含着淚拿起手機拍個不停,也許他是想讓曾經健全的兒子定格在心中。

杜富國妻子王靜説:“我們結婚一年多,兩地分居,離多聚少,他説我是他的‘小公主’,以後我就是他的眼。”此時,舞台背景上閃現出一個鏡頭——在醫院陪護丈夫時,她拉着杜富國的胳膊,一隻手從他袖口裏伸了進去,當她摸到那光禿禿的胳膊那一刻,淚水奪眶而出。

掃雷兵李洋麪對記者鏡頭,立即轉過了身。他説:“別拍我呀,我都沒敢告訴父母在這裏掃雷呢,如果在媒體上媽媽看到我,她會哭的。”

杜富國是掃雷兵的驕傲,也是掃雷兵的代表。這羣與死神較量的90後掃雷兵,始終把遺憾、愧疚和思念壓在心底,把人民的利益裝在心中。

人物事蹟簡介

杜富國,1991年生,貴州省遵義市湄潭縣興隆鎮太平村人,南部戰區陸軍雲南掃雷大隊中士。

2018年10月11日下午,在邊境掃雷行動中面對複雜雷場中的不明爆炸物,杜富國對戰友喊出“你退後,讓我來”,在進一步查明情況時突遇爆炸,英勇負傷,失去雙手和雙眼,同組戰友安然無恙。

人物履歷

南部戰區陸軍雲南掃雷大隊中士,於2015年6月15日主動申請從原單位加入到臨時組建的掃雷部隊。

所獲榮譽

2018年11月24日,被授一等功獎章和證書。

2018年12月18日,被授予“雲嶺楷模”榮譽稱號。

2018年12月20日,被評為陸軍首屆“四有”新時代革命軍人標兵。

2018年12月,入選感動中國2018候選人物。

2019年2月18日,獲得“感動中國2018年度人物”榮譽。

2019年5月16日,榮獲全國自強模範。[9]

2019年5月22日,中央宣傳部授予他“時代楷模”稱號。

2019年6月26日,入選第七屆全國道德模範候選人公示名單。

2019年7月,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簽署命令,授予陸軍某掃雷排爆大隊戰士杜富國“排雷英雄戰士”榮譽稱號。

2019年9月,受聘為北京大學青年立德樹人工作指導老師。

2019年9月5日,獲第七屆全國道德模範“全國敬業奉獻模範”榮譽稱號。

2019年9月25日,被授予“最美奮鬥者”榮譽稱號。

杜富國英雄事蹟簡介 篇二

起初,好多人都擔心,失去雙手雙眼的杜富國會一蹶不振。然而,令人沒想到的是——

負傷後剛甦醒的那些天,杜富國總是對醫護人員説:“我得加強鍛鍊,讓自己好得快一點,這樣就能早點回去掃雷了。”手術後不到一個月,他就讓人扶他下牀走路;一個半月,他就在病牀上支起雙肘做平板支撐。

當得知眼球也將被摘除,不能再上雷場時,杜富國依然牽掛着掃雷。他説:“如果可以,我想學學播音,把掃雷故事講給更多人聽,讓更多人瞭解和支持掃雷工作。”

起初,每個人都覺得,慘遭不幸的杜富國值得同情,需要安慰和激勵。然而,同樣令人沒想到的是——

遠在西藏當兵的弟弟來了,杜富國安慰弟弟“我沒事”,鼓勵弟弟“在部隊好好幹”。

曾在雷場並肩戰鬥的戰友來了,杜富國囑咐戰友“注意安全,等待你們凱旋。”

時隔兩年,一個前來採訪的記者,得知杜富國自己穿衣、洗漱、疊被子、開門、跑步、用盲杖走路、用機械手吃飯,學習播音甚至還堅持練字……這名記者動情地説,“他眼睛失去光明,心裏卻升起太陽。每一個走近他,想要安慰他的人,反而從他身上獲得感動和力量。”

3年來,杜富國多次去學校、進軍營,結合自身成長經歷話初心、談感悟,激勵了許多人。2020年,杜富國的妹妹杜富佳是一名護士,在新冠疫情肆虐之時她兩次請戰,從貴州隨隊出征武漢。曾現場聆聽杜富國事蹟報告的貴州電子信息技術學院大二學生丁恆報名參軍,現在的他已經成為一名光榮的邊防戰士,每日在杜富國戰鬥過的地方巡邏執勤。

在昔日杜富國負傷的那片土地上,一望無際綠油油的山茶樹正茁壯成長。一如今天的英雄,心有陽光、不負時光。

“英雄是民族最閃亮的座標”“一個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沒有英雄,一個有前途的國家不能沒有先鋒”。放眼華夏大地,杜富國等英雄正是億萬中華兒女心中“最閃亮的座標”。

杜富國主要事蹟簡介 篇三

應對生死雷場,是“進”還是“退”杜富國選擇“讓我來”;失去了雙手雙眼,杜富國安慰親人戰友,“我必須會堅強”;應對授勛,他抬起殘缺的右臂,致以特殊的軍禮;他在病房頑強鍛鍊、學習播音、練習寫字,坦然應對傷殘後的人生……這位年輕戰士的情懷與擔當源於何處

遵義,是一座因紅軍長征而揚名的英雄城。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紅色基因注入了杜富國的靈魂、化入了血液、融入了言行。紅色基因像春雨一樣潤物無聲,滋潤着他不斷成長。

2010年12月,杜富國在遵義市湄潭縣的紅九軍團司令部舊址旁,穿上綠軍裝,戴上大紅花,走上軍旅路,成為一名解放軍戰士。

1935年1月19日,紅九軍團軍團長羅炳輝同樣在這個地方,帶領部隊完成保衞遵義會議的任務後,告別湄潭的父老鄉親,揮師西進繼續長征。

杜富國家門口的小路,就是當年紅軍長征強渡烏江、保衞遵義會議召開時走過的路;杜富國初受文化啟蒙的皂角國小,就是當年收養革命烈士子女和遺孤的保育院。孩提時代,杜富國經常聽前輩和教師們講紅軍的故事,明白三爺爺冒着殺頭的危險,救治了失散的紅軍戰士。

參軍出發那天,杜富國和湄潭籍的新兵們仰望紅軍塑像,他明白這些穿着青灰色土布軍裝和方口布鞋的前輩,就是和家裏爺爺一齊説過話、患過難、打過仗的長輩,心裏平添幾分親切與敬意。向這些紅軍爺爺敬了第一個不太標準的軍禮,杜富國開始了自我的軍旅生活。

小時候聽到的紅軍故事,杜富國至今記憶猶新。有一位名叫鍾赤兵的紅軍團長,在他的家鄉婁山關戰鬥中喊“跟我上”,帶領敢死隊衝向敵陣。腿部中彈後,這位英雄團長在沒有麻藥的情景下,忍着劇痛截去了右腿,還堅持走完了長征路。

杜富國説:“和戰爭年代相比,我們排雷的危險要小得多,受了傷治療條件也好得多。想一想先輩們,我做的事不算什麼。”

失去雙手雙眼的杜富國,將應對另一種人生。他有了新的目標:“雖然沒了手和眼,耳朵也受了傷,但我還有嘴。如果能夠,我想做一名播音員,把掃雷故事講給更多的人聽,讓更多的人瞭解掃雷戰士。”

“八一勛章”杜富國事蹟介紹 篇四

那日,他和戰友艾巖在雲南省麻慄陂縣的一個雷場進行雷場排查的作業任務,杜富國剛進陣地雷場後不久就看到了裸露於地表的手榴彈彈體,這個彈體下可能隱藏着雷窩。杜富國在向領導彙報情況後,根據指示進行“查明有無詭計設計”,他讓艾巖後退,自己則開始排雷作業。

然而在清理浮土時,彈體突然爆炸,在生死存亡的時刻,他一把護住了一旁的戰友艾巖。巨大的爆炸衝擊波將杜富國炸成了血人,防護服瞬間被撕裂為棉絮狀,而杜富國抱住艾巖後暈倒在血泊中。

接到艾巖的緊急呼救後,所在軍隊即刻派去醫護人員進行救治,隨後將其轉院,專家全力對其救治,在和死神搏鬥的4天,醫護人員終於將杜富國從死神手中搶奪過來,虛弱不堪的他醒來後,第一句話就是:“艾巖沒事吧?”

軍隊對杜富國捨己為人的精神高度認可,在他出事7天后,麻慄陂縣、遵義市、馬關縣、湄潭縣等黨委政府先後前來慰問,他在眾人的關心下,積極配合醫生做康復項目。杜富國樂觀堅強,失去雙手後,他表示自己以後可以用智能機器臂;摘除眼球后,他表示自己可以用聲音傳遞力量……

就像雨果曾説:“讓自我的內心藏着條巨龍,既是一種苦刑,也是一種樂趣。”杜富國在失去健康的苦刑中用向上的樂趣支撐自己不斷前行、不斷突破。

杜富國主要事蹟簡介 篇五

有一位作家説:“士兵的力量不僅僅在他自己身上……還在於他生長的古老土地上,在於他從祖輩繼承下來的多年形成的歷史之中。”

貴州省湄潭縣興隆鎮太坪村四組,小地名叫“幹河溝”。杜家的房屋修在河溝旁,緊挨着一條縣道。這條路,當年紅軍長征強渡烏江、保衞遵義會議召開時走過;這條路,杜富國從蹣跚學步到投身軍旅,又走了19年。

杜富國的國小旁有一座紅軍烈士的墳塋,他曾問過老師為何墓碑沒有名字。老師告訴他,長征中犧牲了很多戰士,他們中的一部分人沒有留下姓名。後來,杜富國常想起這段對話,那些被歷史銘記的無名英雄,在一個孩子心中留下了關於犧牲奉獻的最初思索。

“吃得虧、打得堆”,是黔北人教育孩子的俗語,意思是做人要大氣、懂奉獻,杜富國的父親常常對孩子們講這句話。在家裏,別人家的剷車“趴窩”了,學過維修的杜富國主動幫忙,從下午5點忙到凌晨;村裏人家辦紅白喜事,杜富國不用人喊,總是會去幫着端茶送菜、擺放桌凳、收拾碗筷……

2010年12月,杜富國在遵義市湄潭縣的紅九軍團司令部舊址旁,穿上綠軍裝,戴上大紅花,成為一個兵。

2015年6月,邊境第三次大面積掃雷任務下達,正在原邊防某團教導隊擔任炊事員的杜富國,得知掃雷大隊組建的消息,第一時間向連隊黨支部遞交申請,主動請纓參加排雷。

他在單位是出了名的“多面手”,是各個連隊爭着要的“寶貝疙瘩”,連長、指導員都想讓他留下來。身邊也有不少戰友勸他:“排雷是在刀尖上工作,何必去冒這個險!”

他的回答寫在請戰書上:“正如我5年前來到中國人民解放軍這個光榮集體時的想法一樣,那時的我思索着怎樣的人生才是真正有意義有價值的。衡量的唯一標準,是真正為國家做了些什麼,為人民做了些什麼……我感到,冥冥之中,這就是我的使命,我要去掃雷!”

2015年11月,一輛掛着鮮豔紅色橫幅的東風汽車停在麻栗坡縣八里鄉,“為邊疆清除雷患,還人民一片淨土”幾個大字在霞光中格外顯眼。

“看到太多因觸雷而斷腿的農民,才明白自己為什麼要來這裏。”因為貧窮,鄉親冒着生命危險進入雷區開荒種地,被炸死炸傷無數。那個時候,杜富國只有一個心願:掃完雷,給鄉親們一份踏實的安全感。

有人私下裏勸杜富國,不要總選擇第一個往前衝,沒必要那麼勇敢。杜富國呵呵一笑,在他看來,如果只有一種正確的選擇,那應該就是心中的堅持。掃雷四隊的老隊長龍泉至今記得,他曾問杜富國入黨究竟為什麼?杜富國説:“隊長,我入了黨,就有資格挑擔子、帶頭幹。”

杜富國受傷後,父親杜俊來到兒子踏過的雷場,探訪“87個村民炸剩78條腿”的“地雷村”,聽了鄉親們流着淚的講述,見到馬嘿村鬱鬱葱葱的新苗和老百姓臉上洋溢的希望,這位老黨員愈加明白,兒子這些年經歷了什麼,堅持着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