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獨臂英雄丁曉兵事蹟

欄目: 先進事蹟材料 / 發佈於: / 人氣:2W

第一篇:獨臂英雄丁曉兵事蹟

獨臂英雄丁曉兵事蹟

獨臂英雄丁曉兵事蹟

“你成為英雄,你只過了第一關。假如10年後20年後,仍有英雄事件從你身上出現,英雄的稱號你才當之無愧。”這是20多年前,當丁曉兵成為舉國聞名的“獨臂英雄”,南京航空學院學生王明在寫給丁曉兵的一封信裏面的文字。

“開會鼓掌的時候我去找這隻手,找不到了鼓不成掌了。當這個時候感覺到自己是一隻手了。更多的時候我都忘了”。如今已經是武警某部團政委的丁曉兵説,一個軍人,戰時要忘死,平時要忘我!

1984年對越邊境自衞反擊戰中,身為偵察大隊的“第一捕俘手”的丁曉兵生擒一俘虜回撤途中被敵人發覺,抓起敵人偷來的手雷往外扔剎那,手雷突然爆炸。幾秒鐘後甦醒過來的他本能地撲上去摁倒想要逃跑的俘虜,身子卻重重往右栽倒在地。他的右臂肘關節大半已經被炸掉,連着大臂就剩下一點點皮,炸斷的骨頭一下子就插進土裏去了。為了不影響回撤行動,扛着俘虜的丁曉兵拔出匕首,割開右臂上連着的皮肉,把斷臂別在腰間,他堅信還能接上。

當四個多小時後與接應分隊碰上頭時,丁曉兵昏死過去。心臟起搏器無效,強心針無效!由於失血過多,丁曉兵全身血管都癟了,無法輸進血液,戰友開始為“烈士”擦拭臉上化裝的綠色油彩。天不絕英雄,經由老軍醫切開小腿靜脈,強 行壓進2600cc血漿後,丁曉兵奇蹟般的活了過來,卻永遠失去了右臂。戰後他榮立一等功。為了褒獎丁曉兵的英雄表現,在100名授獎名單已經確定的情況下,上級為他頒發了第101枚“全國優秀邊陲兒女”金質獎章。那年他僅19歲。

一個失去右臂的人是無法打槍的;無法完成軍人每日必做的動作;甚至連用右手敬禮都無法完成!丁曉兵的軍旅生涯似乎要結束了。

在鮮花和掌聲中,丁曉兵面臨人生選擇:他是一個二等甲級傷殘軍人;安徽省有關部門已決定讓他出任省殘疾人福利基金會副理事長,相當於副廳級待遇,同樣的高尚事業,生活質量會好很多;然而對軍人的特殊感情讓他選擇留在軍營。丁曉兵向組織要求;一要學習,二要繼續留在軍隊工作。也是從那時起他開始用左手行軍禮。

組織上破格解放軍南京政治學院深造。他的戰場轉移到課堂,遇到的首要困難是左手寫字不利索,心一急一用力筆尖就斷了,一個月裏他竟弄壞了九隻鋼筆。而且左手寫字很難看見字,拼命歪脖子的他骨頭多處發炎。在校期間丁曉兵唯一一門功課在80分以下還是因為第一門考試寫字較慢。如今丁曉兵不僅寫得一手漂亮的書法繪畫還頗有造詣。

第二篇:黨校教材-——丁曉兵事蹟

年9月出生,1983年10月入伍,大學文化程

度,中共黨員,現任武警8720部隊副政治委員,上校警銜。入伍20多年來,經受住了戰場上生與死、市場經濟中的得與失、改革開放中的各種誘惑和人生道路上4次重大選擇的嚴峻考驗,向黨和人民交上了一份合格的答卷。1984年參加重大軍事行動時英勇頑強,在失去右臂的情況下,仍以驚人的毅力圓滿完成了任務,榮獲團中央為他特設的第101枚“全國邊陲優秀兒女”金質獎章。此後,作為戰鬥英雄,他放棄了到地方擔任領導職務、在院校當教員和進機關工作的機會,克服生活困難,堅持從基層幹起,走到哪裏,就把紅旗打到哪裏。任指導員4年,連隊榮立一等功1次、二等功1次、三等功2次,被南京軍區樹為先進;任政治處幹事,發表了100多篇新聞報道;任教導員4年,營又被上級樹為先進。從指導員到政委,他和所帶單位累計獲得284個獎牌、獎盃和證書,105條經驗做法被上級肯定和推廣。先後榮立一等功1次、三等功2次,2014年被國家人事部和中國殘聯授予“全國自強模範”稱號,2014年被武警部隊評為第八屆“中國武警十大忠誠衞士”,2014年被評為全軍優秀共產黨員;2014年榮獲“中國青年五四獎章”;2014年被評為全國優秀共產黨員;同年12月被國務院、中央軍委授予“保持英雄本色的忠誠衞士”榮譽稱號。

丁曉兵事蹟

始終把對黨的莊嚴承諾視為共產黨人的最高追求。一次次人生抉擇,見證了他對黨忠貞不渝的執著信念.

1983年,丁曉兵在家鄉安徽合肥應徵入伍。1984年,他所在的偵察大隊赴邊作戰。為了爭取到最艱鉅的任務,他用匕首扎破手指,用鮮血寫下對黨的誓言:“我堅決要求參加戰鬥,打頭陣、當尖兵,請黨在戰鬥會考驗我!”在戰場上,他作為“第一捕俘手”,先後出色地完成了20多次偵察和作戰任務。一次他在敵人陣地上生擒了一名俘虜,撤退時,為掩護戰友和俘虜,他一把抓起敵人投來的手雷向外扔去,手雷在出手的瞬間爆炸,他的一條右臂被炸得只連着一點皮肉,血流如注。但為了完成任務,他拔出匕首,割下斷臂,以驚人的毅力,和戰友們扛着俘虜,冒着敵人的炮火翻山越嶺4個多小時才撤了回來。兩個月的治療後,失去右臂的丁曉兵又義無反顧地回到了一線陣地。

戰後,丁曉兵入了黨,提了幹,榮立了一等功獲得全國“為邊陲優秀兒女掛獎章”活動為他專設的第101枚金質獎章,受到黨和國家領導的接見。家鄉政府部門及一些公司、單位和個體老闆找上門來,許諾給他優厚的薪金,請他去擔任要職。不少人對他説:“你現在只有一條左臂,留在部隊很難有更好的發展,還是趁着現在名氣大、影響大,趕緊給自己找條好的後路吧。”可是當部隊領導派人徵求他對今後安排的意見時,他鄭重表示:“一要學習,二要工作,不離開部隊。”

組織上滿足了丁曉兵的願望,送他到解放軍南京政治學院深造。1988年,他以全優的成績完成學業,並被評為“優秀學員”。這時的丁曉兵面臨着人生的又一次選擇。學院領導考慮到他的身體情況,準備讓他留校擔任教員或者進機關工作。他卻向院黨委要求到最基層、最艱苦的地方去。就這樣,他來到太湖邊鳳凰山窩裏的一個連隊當指導員。

丁曉兵,男,漢族,1965

丁曉兵當指導員的第4年,由於成績突出,年底有望被破格提升。可就在這關鍵時候,連隊發生了一起行政事故,丁曉兵坦然地承擔起全部責任。一下子各種指責讓他抬不起頭來,自己也被平職調到團政治處任宣傳幹事。面對挫折,是躺倒退縮,還是挺立奮起?正當大家擔心他挺不住的時候,丁曉兵還是像在戰場上那樣堅定地向黨委表示:“是黨給了我人生的支撐和力量,是軍裝給了我勇氣和堅強,獻身部隊的決心不變!”沒有歎息、沒有眼淚,從沒有搞過新聞報道的他苦練寫作本領,紮實深入採訪,1年時間內就在中央和軍區級報刊發表報道100多篇,成為軍區“新聞工作先進個人”。

人生關口的一次次選擇,丁曉兵也許失去了很多,但他當兵的痴心不改,無怨無悔。

始終把幹好黨的事業視為共產黨人的神聖天職。他以殘缺之軀爭當模範,為黨建功立業

凡是和丁曉兵有過接觸的人,無不從他身上感受到不甘平庸、永不服輸的鋭氣和力量。從當指導員到後來當團政委的每個崗位上,丁曉兵和他所帶領的部隊累計獲得248面獎牌及證書,真實地記錄了丁曉兵為黨的事業自強不息,追求不止的奮鬥軌跡。

丁曉兵一直珍藏着一條沾着血跡的揹包帶,這條揹包帶是他一次恥辱的記錄,留着它,是為了時時鞭策和激勵自己。丁曉兵剛到連隊上任指導員的第二天,連隊組織緊急集合訓練,全連都集合齊了,他的揹包還沒打好。當他最後一個出來,站在全連官兵面前的時候,面對的是一片憐惜和懷疑的目光。一向好強的丁曉兵面如火燒。他暗下決心:我要用一隻手創造一流的業績!為了練好打揹包,他一個人躲在房間裏腳、嘴和左手並用,練得手指磨破了皮,嘴角流出了血,直到打揹包的速度全連沒人趕上他。他當指導員4年,連隊榮記集體一等功1次,集體二等功1次,集體三等功2次,被集團軍樹為“基層建設樣板連”、“基層建設標兵連”,被南京軍區評為“基層建設先進單位”,黨支部被軍區評為“先進基層黨組織”,個人榮立三等功1次。

丁曉兵當團政治處主任5年,政治處年年被師評為“先進政治處”。2014年,他負責風險最大的杭州、舟山、台州、温州等駐點的海關監管執勤工作,無論是炎熱的夏季,還是寒冷的冬天,他每月都堅持對各駐點檢查指導一遍,與幹部談心一遍,把上級精神串講輔導一遍,到相關海關走訪一遍。由於長時間的緊張和勞累,他幾次病倒在執勤點上。年底,他所負責的兩個連隊,一個被海關總署、武警總部評為“協助海關執行監管任務先進集體”,一個被記集體三等功,他本人也被武警總部評為“優秀共產黨員”,部隊也因海關執勤成績突出被總部評為“基層建設標兵團”,榮立集體二等功。

2014年7月,淮河流域發生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丁曉兵所在團奉命執行抗洪搶險任務。作為團政委的他,洪峯在哪裏,他就衝在哪裏;哪裏最危險,他就戰鬥在哪裏。7月17日,安(轉載請註明來源:)徽壽縣瓦埠湖堤壩突然發生特大管湧,丁曉兵第

一個跳進風高浪急的激流中,與黨員突擊隊一起打樁,和大家一同運土扛包,經過連續19個小時的艱苦奮戰,終於堵住了管湧,保住了縣城。激戰之後,丁曉兵的斷臂疼痛難忍,原來是污水浸泡時間長了,傷口縫合處嚴重潰爛,一小塊烏黑的彈片露了出來。在丁曉兵精神的激勵下,全團官兵經過18天的戰鬥,圓滿地完成了抗洪搶險任務。他帶領的部隊被武警總部評為“抗洪搶險先進單位”,並榮記集體三等功。

始終把維護黨的形象視為共產黨人的第二生命。一想起長眠於戰場上的戰友,他就會豁然找到自己作為黨員幹部為誰掌權、怎樣做人的答案。他要當黨的形象大使。

2014年老兵退伍之際,一個在外地做生意的同鄉帶着禮金找到團政治處主任丁曉兵,請求幫助侄子解決入黨問題。丁曉兵説:“入黨是一個進步青年的高尚追求,絕不是一種金錢交易,有損黨的形象的事我不能辦啊!”2014年,丁曉兵帶領部隊執行浙江地區的海關監管任務時,駐地一家公司找到他,請求派3名戰士晚上為公司看大門,許諾除了給連隊正常的報酬外,一年私下給他8萬元。丁曉兵斷然回答:“我手中的兵權是黨給的,我只能聽黨指揮,不能讓錢指揮!”

丁曉兵當上團政委後權力大了,責任更大了,面臨的考驗也更多了,但他始終把執政為民、為黨樹碑作為自己用權履職的準則。丁曉兵的弟弟和弟媳都因企業不景氣下崗在老家靠販賣蔬菜維持生活。去年,弟弟和弟媳兩人千里迢迢來部隊找丁曉兵,説:“現在老家生意不好做,孩子上學、老人治病都得用錢,你現在是團政委了,你們生活服務中心反正要買蔬菜和副食品的,這生意給我做吧我保證比別人便宜。”面對弟弟乞求的目光,丁曉兵耐心地解釋説:“家裏的難處我知道,可是部隊姓黨不姓丁,我不能用黨給的權力為自家謀私利。家裏經濟困難我用工資接濟,你們還是回去吧。”弟弟和弟媳只好含淚回了老家。

始終把聚軍心、暖兵心視為鞏固黨的執政基礎的政治責任。5萬多元捐款、190多人轉業隨軍安置見證了他真心實意為兵服務的熱血衷腸

丁曉兵常給基層幹部講:作為帶兵人,不能把關心愛護士兵單純地看作是一種工作方法,而要作為為黨凝聚軍心的政治責任,始終做到權為兵所用,情為兵所繫,利為兵所謀。

作為團政委,要抓的大事不少,但基層官兵有什麼具體困難,只要丁曉兵知道,就千方百計、全力以赴地解決。2014年10月,丁曉兵到在上海虹橋機場執勤的六連檢查工作,從指導員姜愛東彙報的神態裏丁曉兵感到他有心思。原來他的母親患腎囊腫住院等錢開刀,為給母親治病姜愛東已經花光了積蓄,而且因在外地執勤不能回家看望,心裏非常着急。丁曉兵就把姜愛東悄悄拉到一邊,把身上2014元全掏出來塞給他,説這是組織送給老人的治病錢,姜愛東信以為真,就接受了。後來姜愛東知道這是政委自己掏錢給他後,感動得哭了。姜愛東説,以前自己都沒有一次給過父母這麼多錢呀!丁曉兵從當指導員以來,先後給67名幹部戰士捐款5萬多元,而且大部分捐款都是以組織名義救濟的,不落自己的名字。

多年來,不論社會環境怎麼變化,丁曉兵的理想信念不變。他把自己的人生追求融入黨的事業和部隊建設,在奉獻中實現最大的人生價值。

我的評論

——這個用左手敬軍禮的人,我們以他為驕傲。

記得最初知道丁曉兵的先進事蹟是在高中看新聞聯播的時候,那時候有聯繫一段時間新聞每天會陸續介紹他的一些事蹟,每到這時我都會放下手上的作業戴上眼睛看介紹。真的打動了我,在他經歷的事情面前,我感到我遇到的所有困難都是那麼微不足道,根本不值得一提,同時也跟我很大的鼓勵,讓我樂觀向上的面對人生。此外,他對黨堅定不移的信念,把自己的人生融入黨和部隊建設中去。

他用實際行動將中國軍人的形象巍然屹立在大家面前:戰時敢捨身,平時能忘我,從逆境中掙扎啟程,在順境中保持清醒。沙場帶兵敢稱無愧無悔,把守國門能説有骨有節。

我曾經想過要用什麼詞彙去形容他,可是覺得那些“偉大”“優秀”“堅強”“正直”都太過寬泛。反覆看了他的事蹟之後我覺得應該用——真實。勤勤懇懇做事,踏踏實實做人,講實話,辦實事,講實效!

最後我想引用“感動中國”對他的頒獎詞向他致敬:他像一把號角,讓理想與激動,在士兵心中蔓延!

第三篇:二十寒暑英雄路之血性丁曉兵

二十寒暑英雄路之血性丁曉兵

沒有血性的人不配做軍人。軍人的使命感責任感總是與他的熱血一起激盪

這是一次沒有流血卻又最見血性的戰鬥。

1995年夏天,丁曉兵和他的妻子陶婉珠、兒子丁陶,從雲南探親休假後返回部隊。當他們乘坐的客車從雲南駛入四川境內時,馬路邊突然閃出4個彪形大漢。他們強行攔下汽車,殺氣騰騰地衝了上來。本來靠窗而坐的丁曉兵本能地將妻子和兒子推入裏面,自己坐在了靠過道的座位上。那個光着上身、長着滿臉橫肉的人,見車上坐着一個穿軍裝的,便令司機繼續開車,自己在司機旁的發動機蓋上叉開雙腿坐了下來。他兩眼冒着兇光,死死地盯着與他只有一米多遠的丁曉兵。丁曉兵也紋絲不動地坐在那兒,兩道濃眉立了起來,兩道目光如利刃般扎向對方。兩人四目相對,誰也不發一聲,車內的空氣凝固了。足足對視了20分鐘後,那人心虛了,拍了拍司機的肩膀,示意停車。當這夥人下車離去後,車內爆發出熱烈的掌聲。陶婉珠自豪地依偎在丈夫的胸膛,6歲的兒子丁陶蹺起大拇指:“爸爸真棒!”

這個“不戰而屈人之兵”的精彩戰例,丁曉兵從未向人提起過。他是在和記者討論軍人的血性和陽剛之美時,偶然説起的。他希望記者能夠呼喚軍人的血性,謳歌和張揚血性的價值。“一個血性衰竭的民族必定無法挺立於世界民族之林。而軍人,應是最具血性和陽剛之氣的羣體。”丁曉兵坦言,每當看到我們的小孩要從這金剛那金剛的遊戲中尋找血性漢子,體味血性和陽剛之美;每當看到我們的同齡人要從武打片中解“英雄之渴”,要從“何須馬革裹屍還”的軍旅古詩中寄英雄之思,要從《拯救大兵瑞恩》等好萊塢大片中發英雄之歎,我就會有這樣的衝動:作為一個軍人,即便成不了英雄,也要永遠流淌英雄的熱血!1983年10月,18歲的丁曉兵,實現了自己從軍報國的夙願,成為一名百裏挑一、人人羨慕的偵察兵。就在丁曉兵躊躇滿志投入火熱軍營生活的時候,一次真正意義的熱血報國的機會來了。他入伍整一年的那天夜裏,在一次邊境軍事行動中,他用堅貞和熱血為祖國和人民譜寫了一曲蕩氣迴腸的《血染的風采》:

經過一夜的潛伏,黎明時分,丁曉兵如利劍出鞘,抓捕住一名走出塹壕的敵人。然而,這一行動驚動了周圍3個高地的敵人,密集的火力一下子向他們壓來。丁曉兵將俘虜摁倒在一個隱蔽處。突然,一枚手雷在丁曉兵和俘虜身邊“哧哧”地冒着白煙。不容多想,他左手按住俘虜,右手抓起手雷順勢就往外扔,就在手雷出手的一剎那,“轟”地一聲爆炸了,丁曉兵只覺眼前一黑便失去了知覺。當他甦醒過來後,發現俘虜爬起來想跑,便撲上去想掐住他的脖子,可右手卻使不上勁,低頭一看,右臂肘關節被炸沒了,骨頭露了出來,剛才那一捕俘動作將斷臂一下子插到了泥土裏。丁曉兵以驚人的毅力堅持和戰友一道揹着俘虜往回撤。由於山高林密、灌木叢生,連着一點皮的斷臂懸掛着,很疼很疼。為了不影響回撤行動,丁曉兵拔出匕首,一刀將連着皮的斷臂割了下來,別在了腰帶上。由於敵人密集火力的封鎖,丁曉兵和戰友們在大山叢林中整整走了4個多小時。當接應的戰友把丁曉兵從戰場上抬下來時,他的血幾乎淌幹了,沒有了血壓,沒有了心跳。大家開始為他擦臉、換裝,與犧牲的另一名戰友周其林擺放在一起。這時,一名戰友用棉花球擦丁曉兵鼻孔外的血跡時,猛然發現棉球的棉絲微微動了一下,他大聲叫道:“丁曉兵沒有死,他還有氣!”戰地醫院的軍醫抱着試試看的想法,切開了丁曉兵的小腿靜脈,強行壓進了2600cc血漿。丁曉兵奇蹟般地活了過來。戰後,他榮立了一等功。

張柱兵,湖北省反貪局偵查處處長,也是那次戰鬥中的戰鬥英雄,還是丁曉兵的班長。説起丁曉兵,他讚不絕口:“一條漢子,一條血性漢子!”他介紹,當時組織上不同意讓新兵擔任第一捕俘手執行戰鬥任務。幾次申請未獲批准,丁曉兵“嗖”地從腰間抽出匕首,刺破自己的手指,用鮮血在一張靶紙的背面寫下一份血書:“我堅決要求參加戰鬥,打頭陣,當尖兵,請黨在戰鬥會考驗我!”首長們被他這種血性豪情所感動,破例讓他上一線。他是那批新兵中惟一上一線作戰的捕俘手。1985年6月,“為邊陲兒女掛獎章”活動已近尾聲。原定頒發的100枚金質獎章,已各有其主。評委們經過討論,破例作出一個決定:特別增設第101枚金質獎章,授予年僅20歲的丁曉兵。當戰鬥英雄需要血性豪情,做“人生英雄”更需這種陽剛之氣當年從戰場上搶救他的“空中女子救護隊”中,有一位美麗而聰慧的女護士,是空軍某醫院的陶婉珠。她搭乘直升機將丁曉兵護送到後方醫院後,一直負責護理和照顧丁曉兵。那時,她21歲,已是一名女軍官;他19歲,還是一名士兵。一方精心護理,一方心生感動。時間一長,丁曉兵心中萌生了愛意。他問自己:“這麼好的姑娘就在身邊,我怎麼不敢向她表達我的愛呢?”1986年3月,丁曉兵破格提幹後,拿到了南京政治學院的錄取通知書。他給陶婉珠發去一封電報:“我已被南京政院錄取。請你像當年送我重返前線那樣來送我上學。” 深知丁曉兵性格的陶婉珠,真的來到丁曉兵所在部隊。可她萬萬沒有想到,丁曉兵竟這樣向別人介紹她:“這是我的未婚妻陶婉珠!” 如今,回憶起當年的情景,陶婉珠掩飾不住對丁曉兵的欣賞:“我看《歷史的天空》時,總覺得他有點像姜大牙。雖然有些‘可惡’,但很有血性。男人嘛,軍人嘛,是該有這股子勁兒!”在南京政治學院學習期間,有兩件事讓丁曉兵至今難忘:一是由於當時左手寫字還不利索,課堂筆記常常記不下來,心一急手一用力,筆尖就插進本子裏折了。有時他一生氣就拿鋼筆往桌子上戳,一個月裏,他竟弄壞了9支鋼筆;另一件事是第一門課程考試,丁曉兵請求教員為其延時20分鐘,教員沒有答應,結果他因書寫過慢,卷子沒答完,只考了78分,這是丁曉兵在校學習期間,惟一一門80分以下的課程。這讓丁曉兵銘記在心:在人生的字典中,沒有“照顧”二字。能夠戰勝死神的人,難道還有戰勝不了的困難嗎?關鍵時刻,丁曉兵的血性氣質又顯威力了:為了提高左手的書寫速度,丁曉兵想了一個法子,從學院圖書館借來一本《資本論》,每天晚上別人休息了,他就在學習室裏抄書,一篇兩篇,一章兩章,幾個月下來,他硬是把《資本論》抄了幾大本,左手寫字的速度大大提高。如今,丁曉兵不僅寫得一手漂亮的書法,成了無錫市書法家協會的會員,他的繪畫也頗有造詣,有兩幅作品獲省市一等獎,還舉辦過個人畫展,八一電影製片廠專門為他拍攝了《獨臂繪丹青》的專題紀錄片。1988年5月,丁曉兵以“優秀學員”的成績完成了南京政治學院的全部學業。畢業分配時,他向學院黨委遞交了一份讓領導和同志們大吃一驚的申請:我沒有在基層任過職,要成為一名真正的帶兵人,就要到基層去摔打磨練自己,去接受又一次超越自我的新挑戰。丁曉兵被任命為某團八連指導員。上任的第二天夜裏,連隊緊急集合,黑燈瞎火中只有一隻手的丁曉兵,怎麼也捆不好揹包,當他拎着不成形的揹包跑出去時,全連官兵已列隊等候他好半天了。丁曉兵覺得,那一刻大家看着他的一道道目光,就像一根根鋼針刺痛着他的心:“連這點事情都做不好,還有什麼資格去帶一個百十號人的連隊,又怎能成為一名合格的帶兵人?”“人活一口氣,這個‘氣’就是一種精神,一種意志,一種品格!”打那以後,丁曉兵從打揹包練起,培養鍛鍊自己不服輸、不言敗的精神品格。缺只胳膊,他就嘴腳並用打揹包,嘴角常常被揹包帶磨破,弄得揹包帶和被子都是血跡斑斑,連隊通信員站在門邊,一邊看一邊抹眼淚,實在看不下去了,幾次上前要幫指導員一把,丁曉兵對他説:“你能幫我一次兩次,你還能幫我一輩子嗎?”上千次的練習,丁曉兵打揹包的速度趕上了連隊官兵,他再也沒有拖過連隊的後腿。 一次,全團搞骨幹集訓,一名班長責怪槍不行影響了射擊成績。丁曉兵在一旁説:“什麼槍不行,中午才校過的!”一句話,讓這名戰士來勁了,他提着那支自動步槍走到丁曉兵面前:“指導員,給我們露一手!”大家的目光都集中到了丁曉兵的身上,只見丁曉兵沉着自信地

走上靶台,一個標準的卧姿裝子彈,“啪!啪!啪!”5發子彈打了47環。掌聲中,這名班長羞紅了臉。其實,這並不是丁曉兵的拿手好戲,讓人叫絕的是他打自動步槍和衝鋒槍立姿、跪姿射擊,單臂持槍,成績從來沒有低於良好;投手榴彈,一出手就是45米以上,又遠又準。一些看似不可能的事情,在丁曉兵身上都變成了現實。他一隻手往牙刷上擠牙膏,用小指和無名指夾住牙刷,拇指和食指把牙膏一捏,往後一拖就成了,動作乾淨利落;繫鞋帶,他先用腳尖踩住一頭,用左手拇指和食指牽住另一頭,左右來回穿插幾下,一個漂亮的“一字型”蝴蝶結打好了,動作一點不比正常人慢;有時家裏來客人,他也會“露上一手”,切土豆,無論切絲切片,刀法嫻熟,比得上等級廚師的水平。最讓人難以置信的是,他可以自己駕駛摩托車,帶着愛人逛街,至今也少有人知道,他是用什麼方法給設在右把手上的油門加油的。 帶兵就要把兵帶得嗷嗷叫。帶兵人的血性風骨是對部屬最好的激活和號令丁曉兵最愛唱的歌是《熱血頌》、《血染的風采》和《好漢歌》。他的經歷告訴他,平時嗷嗷叫,戰時才能頂呱呱。帶兵重在帶士氣,就是要把兵帶得嗷嗷叫。1993年底,丁曉兵走馬上任當上了營教導員。這個營是個多年與先進無緣的單位,4個連隊中沒有一個是先進。丁曉兵一到這個營,接連幹了兩件事,一下子把全營的士氣帶了起來:

第一件事發生在支援地方水利建設的工地上。這年冬天,當地氣候異常寒冷,天上下着雪,地面結着冰,施工進度受到極大影響,眼看着難以在上級規定時間內完成施工任務。丁曉兵從全營挑選出10餘名身強力壯的黨員幹部,自任隊長組成了“黨員突擊隊”。只有一隻胳膊的丁曉兵挖土不行,就找來幾個膀大腰圓的官兵輪流與他搭檔抬土,幹得最苦時,丁曉兵累得鼻子直流血。工地上飄揚的“黨員突擊隊”旗幟帶動了全營官兵的高昂士氣,兵還是那些兵,可一天竟幹出了兩天的活,施工進度突飛猛進。最終,他們奇蹟般地提前完成了施工任務,並主動支援其他營完成任務。憑着這股子拼命的勁頭,這個昔日次次完成任務都當“副班長”的後進營,第一次登上了領獎台,扛回了師“施工先進營”的紅旗。

第二件事,丁曉兵帶領參加完重大軍事演習的官兵走在返營的路上。100多公里的徒步強行軍,讓官兵們疲憊不堪,大多數同志的腳底都起了血泡,當行至距營區還有5公里時,一些官兵開始掉隊。丁曉兵挺起胸膛走到隊列前,聲音洪亮地作了簡短有力的動員後,果斷下達了“全營奔襲回營”的命令。他領着幹部、黨員,打着旗幟,喊着口號,衝在隊伍的最前面,結果全營幾百號人只用了24分鐘就全部回到營區,總評成績超過了當時師裏的五公里訓練標兵連隊,讓全師上下刮目相看。年底,這個營黨委被評為“先進營黨委”。“帶兵人的血性風骨,是對部屬最好的激活和號令。”丁曉兵從實踐中體會到,我們這支湧現過“大渡河十八勇士”、“狼牙山五壯士”和董存瑞、黃繼光等英雄豪傑的隊伍裏,軍人的血性一直在傳承,戰士們不僅自身很有血性豪情,也最佩服有血性的帶兵人。1993年底,老兵退伍前夕,團領導帶領機關工作組來到二連蹲點。該連有6名老兵正在鬧情緒。機關工作組的同志找他們做工作,他們竟當面頂撞説:“丁曉兵帶兵不是很有一套嗎?叫他來試試。”當時還是政治處幹事的丁曉兵奉命來到二連後,把這6名老兵召到一起,開門見山地亮底:“今天來,不單是為了説服你們,而是看看你們到底有多大委屈,是你們的問題,你們正確對待;是幹部的問題,我負責解決。”見丁曉兵是個性情中人,6名老兵直截了當地把心中的怨氣全説了出來。丁曉兵實打實地給予解答和解決,讓這6名老兵很是服氣,還主動編排了一台《感謝軍營》的文藝節目在連隊演出。結果,二連的老兵退伍工作進展得十分順利。至今許多官兵都清楚地記得,2014年7月,淮河流域發生特大洪水,在封堵壽縣瓦埠湖高西閘堤壩特大管湧的戰鬥中,丁曉兵帶領200名官兵繪製了一幅與洪水生死搏殺的壯麗畫卷:當時,在場的水利專家介紹,這個特大管湧如不在8小時內封堵住,大壩就要決堤,壽縣幾十萬人民羣眾的生命將會受到嚴重威脅、財產將會毀於一旦。眼見着管湧裏噴出的水花和泥沙越來越大,丁曉兵急紅了眼,大喊一聲:“不怕死的跟我來!”他一邊在沒過小腿的泥漿中搶運沙石袋,一邊領着戰友們呼喊號子,高唱軍歌,一時間,軍旗招展,歌聲喊聲響徹大地。經過

幾個小時的苦戰,當封堵管湧的圍堰圍起來時,他才感覺斷臂處鑽心的痛,脱下假肢才發現,斷臂局部已潰爛,一小塊烏黑的彈片從皮下露了出來,他悄悄地找來鑷子、棉球,自己咬牙把彈片從肉裏拽出來。管湧堵住了,大堤保住了。目睹了這一場景的連隊指導員陳國楨激動地説:“一個獨臂英雄,帶出一羣血性男兒。這樣的部隊讓人一看就長精神!” 血性的本質是敢於擔當。血性在他身上獲得了巨大的張力在為官做人的實踐中,丁曉兵不斷賦予血性以深刻的內涵,也使“血性”二字在他身上獲得了巨大的張力。在丁曉兵當指導員第4年時,他所在的八連榮立了集體一等功,成為聞名全軍的標兵連隊。上級正組織力量總結宣傳丁曉兵的事蹟時,連隊發生了一起意外亡人事故。當時,有的領導和戰友對他説,你提升在即,宣傳在即,連隊出事時你又在外集訓,可千萬不能將這起事故的責任往自己身上攬呀。但丁曉兵在連隊黨支部會議上,主動站出來:“我是支部書記,責任由我承擔!”他在向上級領導和工作組報告時也是這麼懇切要求。結果,丁曉兵沒有提升,被平職調到團機關任職。對此,他無怨無悔。“他是一個敢愛敢恨、敢作敢當、敢試敢闖的血性漢子,他活得很真實、很坦蕩、很剛正、很透亮。”與丁曉兵搭檔的團長陳錫春,對丁曉兵的“陽剛美”有更深刻的感受。一次,上級考核組到團裏來考核軍事訓練,丁曉兵發覺考核過程中有不少脱離實際的做法,便直言不諱地向負責考核的首長提出質疑。經過認真研究後,考核組對一些不合理的做法及時進行了糾正。事後,有人説丁曉兵太“冒失”了。丁曉兵卻在黨委常委會上慷慨陳詞:“部隊是要準備打仗的,平時發現問題不糾正,戰時就要吃大虧。如果我們明明看出了問題,卻唯唯諾諾,不敢講出來、改過來,這樣的領導當得就太不硬氣了!” 2014年初,丁曉兵所在團駐外執行一項特殊的任務,處於拒腐防變的“風口浪尖”。為確保任務的圓滿完成,團黨委決定,派出得力領導幹部加強對駐外執勤部隊的領導力量。可派誰去呢?黨委會上,丁曉兵一拍胸脯:“我去!”有人勸他:那可是高風險的“雷區”,搞不好要斷送政治生命!丁曉兵從容地答道:“如果個人承擔一點風險,能讓黨的事業、人民的利益、部隊的工作更加保險,我覺得值!”丁曉兵就是憑着這股子血性,把分散在近千公里執勤點上的部隊帶得正正規規,管得井井有條。年底,他分片包乾的兩個連隊,一個榮立集體三等功,一個被武警部隊表彰為執勤先進單位。丁曉兵不僅走上了團政委的領導崗位,“英雄好漢”的形象也在官兵心中更加豐滿和高大。

第四篇:英雄事蹟

邱少雲

邱少雲出生於四川銅梁。1949年12月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1951年赴朝作戰。1952年10月,為打擊盤踞在上甘嶺的美國和南朝鮮軍隊,被選派參加潛伏部隊,並擔任了發起衝擊後掃除障礙的爆破任務。12日上午,敵機向其所在的潛伏區進行低空掃射,並投擲燃燒彈。飛迸的燃燒液燃遍他全身。為了不暴露潛伏目標,邱少雲任憑烈火燒焦身體一動不動。他雙手深深地插進泥土裏,身體緊緊地貼着地面,直至壯烈犧牲。邱少雲犧牲後,被部隊黨委追認為中共正式黨員,中國人民志願軍總部追記特等功,授予“中國人民志願軍一級英雄”稱號,朝鮮民主主義共和國最高人民議會常務委員會授予“朝鮮民主主義共和國英雄”稱號,同時授予金星勛章、一級國旗勛章。

董存瑞

1948年5月25日,我軍攻打隆化城的戰鬥打響。董存瑞所在連隊擔負攻擊國民黨守軍防禦重點隆化中學的任務。他任爆破組組長,帶領戰友接連炸燬4座炮樓、5座碉堡,勝利完成了規定的任務。連隊隨即發起衝鋒,突然遭敵一隱蔽的橋型暗堡猛烈火力的封鎖。部隊受阻於開闊地帶,二班、四班接連兩次對暗堡爆破均未成功。董存瑞挺身而出,向連長請戰:“我是共產黨員,請准許我去!”毅然抱起炸藥包,衝向暗堡,前進中左腿負傷,頑強堅持衝至橋下。由於橋型暗堡距地面超過身高,兩頭橋台又無法放置炸藥包。危急關頭,他毅然決然地用左手托起炸藥包,右手拉燃導火索,高喊:“為了新中國,衝啊!”碉堡被炸燬,董存瑞以自己的生命為部隊開闢了前進的道路,年僅19歲。

黃繼光

1952年10月14日,上甘嶺戰役開始。10月19日夜,黃繼光所在的二營奉命反擊佔領597.9高地表面陣地之敵。當攻擊部隊受阻、傷亡較大時,已任營通訊員的黃繼光挺身而出,主動請戰,消滅敵人火力點。在戰友負傷犧牲、自己所攜彈藥用光的情況下,黃繼光毅然用自己的身軀堵住了敵人槍眼,為衝鋒部隊的勝利開闢了通路,犧牲時年僅22歲。

黃繼光的英雄壯舉,獲得了抗美援朝戰爭中的最高榮譽——他被志願軍領導機關追記特等功,並授予“特級英雄”稱號(另一特級英雄是楊根思);所在部隊黨委追認他為中國共產黨正式黨員;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會議常任委員會追授他“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英雄”稱號和金星獎章、一級國旗勛章。黃繼光最後長眠於瀋陽市北陵烈士陵園。

第五篇:英雄事蹟

英雄事蹟

1952年10月19日晚,黃繼光所在的第2營奉命向上甘嶺反擊,這時離天亮只有40多分鐘了。時間就是生命。在這關鍵時刻,營參謀長身旁的黃繼光挺身而出,立即提上手雷,帶領兩名戰士向敵軍的火力點爬去。他們在照明彈的亮光下巧妙地前進,黃繼光的左臂被打穿,血流如注,面對敵人的猛烈掃射,他毫無畏懼,忍着傷痛,仍然一步不停地向敵軍火力點前進。在距敵軍火力點八九米時,他舉起右手將手雷接連投向敵軍,但由於火力點太大,只炸燬了半邊,當部隊趁勢發起衝擊時,殘存地堡內的機槍又突然瘋狂掃射,志願軍反擊部隊的衝鋒受到阻止。這時黃繼光身邊已無彈藥,身體又多處受傷,他頑強爬向火力點,衝着敵軍狂噴火舌的槍口,挺起胸膛,張開雙臂,撲上去。黃繼光用年輕的生命為部隊開闢了勝利前進的道路。在黃繼光英雄壯舉的激勵下,部隊高喊着"衝啊!為黃繼光報仇!"踏着黃繼光爬行過的道路,很快佔領了陣地。

20 × 20 = 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