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生態文明實施方案【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1.21W

生態文明實施方案【多篇】

生態文明實施方案 篇一

為促進我社區經濟、社會持續、快速、健康發展,促進精神文

明創建深入推進。根據市級文明社區評選標準,社區上下抓住機遇,認真對待,積極創建,為確保工作取得實效,制定如下實施方案:

一、指導思想

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以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為主線,以經濟發展為核心,以改善居民羣眾生產生活條件為根本出發點,結合新農村建設,因地制宜,分類指導,以點帶面,穩步推進社區文明創建工作上水平。

二、創建原則

1、堅持經濟發展與環境改善相結合原則。在發展社區經濟的同時,將村莊城鎮環境衞生整治和鎮容鎮貌改善作為創建重要手段和載體,形成經濟持續發展和環境優美的良性發展格局。

2、堅持整體推進和重點突出原則。文明社區社區創建活動要在全面推進的同時,突出重點區域建設,要以基礎條件好、開發潛力大的公路沿線為重點,率先建成一批產業效應明顯的科技推廣示範基地和人居環境優美的小康農宅建設聚居區。

3、堅持量力而行、因地制宜原則。根據自然條件、區位特點、發展水平,因地制宜,建設風格獨特的文明社區。

4、堅持“政府推動、居民主動”原則。發動羣眾,提高居民創建積極性,增強主動創建意識。加強組別配合,建立聯動促創機制。廣泛參與,形成社會合力。

三、目標任務

在不斷拓展創建內容、探索創建方式、積累創建經驗的基礎上,經過幾年努力,基本達到市級文明社區創建標準,使錦橙社區經濟

發展和文明程度躋身全鎮發展前列,為全鎮精神文明創建發揮好示範帶動作用。

四、創建標準

(一)基本條件

1、成立創建工作領導機構,加強領導,組織落實創建任務,基本達到市級文明社區考核驗收指標。

2、經濟發展,生活富裕,居民人均收入高於全縣平均水平。

3、達到“六有”條件:即有一個堅強有力的基層領導班子,有科學合理的城鎮規劃佈局,有一個良好的生態環境,有增收致富的主導產業,有文明淳樸的風氣,有和諧、民主、安定的社會秩序。

4、實施“三改”(改廚、改廁、改容貌)和“四通”(通路、通水、通電、通氣)工程,達到硬化、淨化、氣化、整齊化效果。

5、配套建設社區活動室、衞生室、農家書屋等場所和設施。

(二)指標體系

1、社區容貌:整潔有序,無“五亂”現象,達到“六化”效果,生態環境良好。

2、飲用水源:居民飲用水衞生、安全,自來水普及率達**0%,水質符合國家衞生標準,飲用水源淨化。

3、道路建設:本村公路硬化達到**0%,入户便道達到**0%,保持硬化道路質量以及清潔衞生,人口聚居區有照明路燈。

4、住宅建設:按照統一規劃,統一標準,居民住房整齊美觀實用,無亂搭亂佔亂建現象,庭院整潔,院落美化。

5、改廚效果:廚房乾淨整潔、沼氣化。清潔能源普及率達90%以上。

6、垃圾處理:社區內建有固定的垃圾集中堆放點,由專人負責,日產日清,全天保潔,統一處置。

7、畜禽養殖污染防治:禽畜圈養,人畜分離,規模化養殖場選址合理,配套建設污染防治設施到位,不造成環境污染。

8、綠化美化:主幹道全部進行硬化綠化,社區內外、屋前屋後綠化覆蓋率達到30%。

9、文化宣傳基礎設施:有羣眾公共文化體育娛樂場所,有綜合活動室、衞生室、農家書屋和各種科普欄、公開欄、宣傳欄,以及固定宣傳牌和版面。

、社會秩序和諧、穩定、民主,民風淳樸文明,治安環境良好。

五、工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提高思想認識。創建市級文明社區,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一項基礎工程,是發展經濟、改善環境和提高羣眾素質的有效載體;是治理農村髒、亂、差現象,發展生態產業,增加居民收入,促進精神文明建設的有效途徑。村支兩委要高度重視文明社區創建工作,成立市級文明社區創建工作領導小組和組織機構,制定創建計劃,明確目標任務,各司其職,各盡其責,形成強大的工作合力,推進創建工作穩步實施。

(二)結合創建內容,深入開展創建工作。市級文明社區創建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通力協作,齊抓共管。要從促進優化本社區產業發展、強化基礎建設、拓寬居民增收、提升發展能力的現實需要出發,積極爭取環保、農業、畜牧、林業、城建等部門配合,建立聯動促創機制,發揮本社區優勢,積極爭取政策、項目、資金,促進文明社區建設,推動創建工作順利進行。

(三)加強督查指導,確保工作實效。要建立健全工作制度,細化創建標準和要求,建立經驗交流、監督檢查等制度,領導小組及成員要認真對照創建工作方案,查找各自工作差距和不足,接受

上級定期不定期深入創建村,對進展情況進行檢查,學習先進經驗和做法,推動社區文明創建工作再上新水平。

二〇**年四月八日

生態文明實施方案 篇二

為進一步貫徹實施《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響應國家“三創”工作號召,大力推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使全鎮廣大幹部職工積極投入到市級文明鄉鎮創建工作,全面提升幹部職工隊伍整體素質,進一步推進全鎮精神文明建設和各項事業的發展,根據市、縣文明委相關文件要求,結合我鎮實際,現就創建市級文明村鎮工作提出如下實施方案:

一、目標任務

深入開展創建文明村鎮工作,需要我們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認真貫徹落實黨的xx大精神,牢固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圍繞把大坪建設成“農業大鎮、工業重鎮、經濟強鎮、小城鎮示範鎮”的目標,全面開展創建文明鄉鎮活動。力爭實現了社會主義物質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生態文明建設的齊豐收。

以物質文明建設夯實強鎮富民基礎

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在大坪建設發展中,高速而健康的經濟發展是物質文明建設的核心,充實的物質文明建設成果則是我們談論一切強鎮富民目標的基礎。因此我們應把物質文明建設發展擺在文明創建的核心位臵。充分

依託新**6國道通車和嶽汝高速等即將竣工帶來的交通優勢;鎮境內鐵礦、鉬礦等礦產藴藏豐富的資源優勢;縣內水電裝機高度普及的能源優勢,鎮內林業、水利、氣候條件優良的生態環境優勢;鎮人力資源豐富勞動力優勢等有利因素。解放思想,繼續擴大招商引資力度,促進農業產業結構優化升級,並以此為依託全力打造充實大坪鎮的物質文明建設。

以精神文明建設優化物質文明建設成果

大力發展精神文明建設是當今構建和諧社會的理念需要,在創建文明鄉鎮的工作中,我們應堅決落實建設文明建設,以優化物質文明建設成果。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倡導共同富裕的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有別於資本主義的原始積累。而要在大力物質文明建設的經濟建設中實現共同富裕,我們就不能忽視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性。作為一方基層“父母官”,不但有確保豐衣足食的責任,更肩負教化一方的重擔。唯有在大力促進物質文明建設的同時,協同充實精神文明建設發展,才能讓我們物質文明建設擺脱一夜暴富,而富不過三代的層次;才能將“錢”的發展真正轉變為“人”的發展,做到真正的藏富於民;才能更好的構建和打造和諧社會,興一方之教化。

以政治文明建設驅策物質文明建設發展

在全省開展“機關效能建設年”的背景下,大力發政治文明建設在我鎮創建文明村鎮工作中有着被賦予了更積極的意義。政府的職責包含服務與監督兩個層面,我鎮的政治文明建設應在響應全省機關效能建設的精神指導下,進一步加強全鎮幹部職工、基層村幹、黨員思想建設與業務培訓,改進工作效率,打造鎮政府各部門高效一流執政服務水平,以更好的驅動我鎮經濟建設發展。同時在鎮經濟建設蓬勃發展的大好形勢中,我們更應該在政治文明建設中着重廉政建設,強化幹部職工自身紀律監督,嚴肅幹部作風,策動物質文明建設良性健康發展。

以生態文明建設指導物質文明建設方向

可持續發展與生態發展是科學發展觀中的核心理念,聯繫到我鎮礦產開發佔極大比重的經濟發展模式,以生態文明建設理念指導物質文明建設發展方向是我鎮文明村鎮創建工作中需要始終貫徹的價值觀,是科學發展觀落實貫徹到我鎮發展規劃的實踐中的體現。我們決不能以生態換GDP指數,不能走一條先污染後治理的錯誤發展道路。因此現有的不可再生礦產資源如何合理開發,礦山開發後如何恢復植被、減少地質災害,原礦精加工中如何治理環境污染等現狀都是我們在創建文明村鎮工作中需要切實落實與逐步解決的命題。

二、工作內容

一是加強創建宣傳教育。做到“五個看得見”:進集鎮看得見、進機關(生活區)看得見、上樓道看得見、進辦公室看得見、新聞媒體看得見。使全鎮上下形成濃烈的創建氛圍,增強全民的參與意識,進一步推進廣大村民“説文明話、走文明路、行文明車、辦文明事、做文明人”;

二是以創建文明村鎮活動為契機,繼續擴大招商引資力度,積極對我鎮傳統原礦生產為主的經濟發展模式進行產業結構升級,着重引入原礦深加工項目,改變全縣赤鐵礦賣原礦的歷史,做到確保經濟建設穩步增長的同時,積極在傳統礦業發展中貫徹深加工,低污染,高收益的文明可持續發展,切實履行科學發展觀,力爭超額完成縣下達的財税目標任務。;

三是積極落實國家扶農惠民政策,紮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優化農業產業結構,繼續鞏固發展了雜交制種、優質瓜菜、優質水果、超級水稻、“祝師傅板鴨”養殖加工等特色產業基地,引導扶持“祝師傅板鴨”、大棚蔬菜、大棚西瓜等帶動能力強、成長性好的農產品生產或加工,新建興隆豬場等大型畜牧養殖項目。大力開展造林綠化工程。豐富物質文明建設成果;

四是抓好鎮集交通秩序管理。市場交通秩序做到集貿市場整潔有序,門店招牌規範整齊,門店門口無亂堆亂掛,街道、人行道無佔道經營、無沿街聚眾娛樂,門店無假貨、劣質貨;停車場車輛停放有序,街道無車輛亂停亂放,摩托車、自行車進入指定地點有序停放。力求在規範交通秩序等方面取得階段性成果;

五是抓好環境衞生整治。在鎮區開展以消除衞生死角、清除暴露性垃圾為重點的環境衞生專項整治。集鎮環境衞生做到“九無”:無雜草,無垃圾,無亂堆亂放,樓道和辦公室無破損,無亂貼亂畫,無口痰、紙屑、果皮,無灰塵,無蜘蛛網,牆面無腳印、球印。綠化亮化則做到綠化區(帶)無枯枝、無死樹、無病蟲害,草坪(綠化帶)無雜草、無空地。積極開展各類衞生普及活動,教育市民尊重科學,掌握衞生知識,養成衞生習慣,創造良好衞生環境,實行農村合作醫療。同時加大污染治理力度,提高人居環境質量;

六是日趨完善城鎮化建設,加快基礎設施建設步伐。不斷提高小城鎮建設速度,完善城鎮功能,提升城鎮品位,樹立城鎮形象,依據“湖南省千府規劃設計院”對鎮區規劃進行修編的藍本,集中對鎮行政文化中心、大坪大道等大型城鎮項目進行建設。在全縣實施大面積 “三邊(通村組公路邊、河邊、村邊)”造林建設;

七是加快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步伐。牢固樹立“羣眾利益無小事”的觀念,在推動經濟發展的同時,堅持以人為本,積極為羣眾辦實事、辦好事,讓全鎮人民共享改革發展成果。通過實施村村通、農網改造、沼氣建設、有線電

視入户和科技、文化、教育、衞生等方面的基礎設施建設,實現交通網絡、通訊、有線電視、水、電、溝、渠、草、樹等基礎設施、生態保護建設在村鎮的覆蓋和普及;

八是積極開展文明村、文明單位、“大坪和美人物”等評選活動。推進文明創建工作不斷深化。七是開展創建平安和諧大坪活動。為經濟發展和人民羣眾安居樂業提供優良的社會環境;八是開展建設學習型社會活動。引導全鎮幹部羣眾學習政治、經濟、文化、科技等領域的最新知識,促進經濟社會全面發展和人的全面進步。

三、主要措施

創建市文明村鎮是一項覆蓋面廣、牽涉範圍大、關聯度高的社會綜合系統工程,事關我鎮發展全局。各村居各部門各單位要高度重視,協調聯動,形成合力,動員和組織廣大幹部羣眾積極投身到創建活動中去,運用各種有效形式和載體,聚集全鎮人民的智慧和力量,促使創建工作健康有序推進,確保創建目標如期實現。

一是建立創建組織。成立大坪鎮創建文明村鎮領導小組,統一領導創建工作,領導小組下設工作小組和辦公室。各村(居)、鎮各企事業單位要建立相應組織,村(居)及各單位一把手為第一責任人,切實擔負起文明村鎮創建工作的領導責任。

二是搞好宣傳發動。各村(居)、鎮各部門要自覺把文

明村鎮創建工作擺上議事日程,加大宣傳力度,統一創建思想,樹立創建信心,不斷提高廣大村(居)民對創建工作重要性的認識,使大家在潛移默化中自覺養成科學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自覺加入到全國文明村鎮創建工作的行列。

三是落實目標責任。各職能部門要強化政治意識、責任意識、大局意識,切實履行職責,把創建工作的各項任務作為本部門工作的重點。要根據全鎮的總體部署和任務要求,結合本部門、本單位的工作實際,制訂具體的工作實施方案,層層分解,責任到人,落實好“門前三包”責任制。各村(居)及各單位負責人要對本村、本單位創建工作主動抓好抓實。

四是強化檢查督查。要加大檢查督查力度,對照目標要求,狠抓工作進度和工作質量,確保按照進度不折不扣地完成任務。同時各村(居)、各單位要保證必要的創建經費的投入,促進創建工作的開展。

五是形成工作合力。全鎮各單位、部門必須服從大局,目標一致,形成合力,齊抓共管。

四、組織結構

創文明村鎮是今年鎮工作的重要目標,也是我鎮長期以來貫徹的發展精神,鎮黨委、政府決定成立創文明村鎮工作領導小組:

組 長: 黃天帆

副組長: 袁輝茂 祝勇剛 (常務)

成 員: 何為珍 朱會元 朱承軍 何加財 李春

廖芳玉 朱 霞 傅永林 鍾柏嬌 曹登

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辦公地點設鎮黨政綜合辦,由祝勇剛同志任辦公室主任,黨政辦、工會、團委、婦聯、計生辦等相關站所負責人為辦公室成員。

五、工作步驟

第一階段:20xx年2月至4月。制定創建規劃,宣傳發動階段。通過各種形式的有效宣傳,創建工作做到家喻户曉、人人皆知,真正成為大家的自覺行動。

第二階段:20xx年4月至20xx年**月。全面爭創階段,對照省級文明單位建設標準,依照創建規劃,逐項落實。

第三階段:20xx年**月。查漏補缺,邀請地區、縣文明委對我所爭創工作進行檢查考評、指導,查找不足,及時整改。

第四階段:迎接市級文明單位考評,在接受上級文明委考評的同時,對各村實施考核,邊考核邊提高,以創建為手段,達到全面提高的目的。

生態文明心得 篇三

建設生態文明是我們黨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立足經濟快速增長中資源環境代價過大的嚴峻現實而提出的重大戰略思想和戰略任務,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總體佈局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一定要深刻領會和把握這一重要精神,把生態文明建設擺上十分突出的戰略位置,走可持續發展之路。

尋求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共贏的發展模式。環境與經濟之間相互影響,反映出事物普遍聯繫之中的共同性和統一性。恩格斯説過,“勞動與自然界一起才是財富的源泉,自然界為勞動提供材料,勞動把材料變為財富。”處於工業化階段的國家和地區,需要良好的生態環境和充足的自然資源作保證,自然環境是衡量一個地區“軟實力”的重要標誌,在區域競爭中起着舉足輕重的作用。誰的環境好,誰就能讓更多的生產要素匯聚本地,因此,良好的生態環境能夠成為推動經濟發展的引擎。同時,經濟發展也為環境保護提供了物質條件。

聯合國發佈的《只有一個地球》報告中指出:“貧窮是一切污染中最壞的污染”,因為環境不可能在貧困的條件下得到改善。保護需要資金,資金需要通過發展才能得到;只有合理開發資源才能有效保護生態,尤其是可以通過使用新工藝、新技術儘量減少甚至避免工業化階段的污染。由此可見,發展方式以人對自然的支配為前提,總量增長取決於對資源的開發以及有效配置,有賴於人類智慧不斷地認識、適應、利用、改造自然環境。從這個意義上講,環境與經濟二者統一於發展,保護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生態保護與經濟發展如鳥之兩翼,缺一不可。

綠色發展是經濟轉型的趨勢,生態文明是科學發展的標誌。時勢所趨,經濟欠發達地區迫切需要從“非此即彼”的“對抗性”思維中解脱出來,尋求一種新的發展模式,實現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的“共贏”。

科技和制度創新是實現綠色發展的強大支撐。由於主客觀因素的影響,資源豐裕的經濟體更願意通過傳統的要素投入獲得增長,對技術創新意願不如資源缺乏的經濟體強烈。

總體來看,當前欠發達地區主要依靠資源要素投入驅動發展的模式還沒有根本改變。應當看到,造成欠發達地區高投入、高消耗、低產出的經濟增長方式的一個重要原因是缺少制度約束,制度安排與推動綠色發展不相匹配,出現了一面是不斷加強生態保護設施建設,一面是不斷破壞生態環境,且破壞的速度比建設的速度還快。一些欠發達地區為擺脱貧窮,盲目追求增長,許多生態資源被濫採濫伐直至耗竭,資源浪費極其嚴重。這種任由稀缺資源繼續免費使用、廉價使用、粗放使用的局面決不能持續下去。

在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建設中,江西省通過實施戰略性新型產業和“六個一工程”戰略,大力發展風電能源、高效農業等生態、清潔、循環經濟,形成了以礦產資源深加工、勞動密集型產業、現代農業以及生態綠色產業為主導的環保型產業體系,並通過生態市場制度的建立,提供生態市場運行的制度保障。

江西省還積極探索建立綠色國民經濟核算考評機制,加快推進水、電、礦產等資源型產品及要素價格改革,開展排污費改環境税試點,探索建立水權交易制度,推進生態合作、產業共建等多種方式的生態補償等。20__年以來開展的集體林權制度改革,不僅有力地促進了林業發展和農民增收,還對改善生態環境,實現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的有機統一起到了重要作用。

江西省的經驗表明,科技和制度創新是實現綠色發展的強大支撐。實現綠色發展,建設生態文明,就要根據資源稟賦的特點,因地制宜地制定生態經濟規劃和相關政策,堅持“有所為、有所不為”,重點建設區域性優質農產品生產等傳統產業基地,積極發展生態旅遊、清潔能源等新興產業,將生態經濟發展與農村經濟發展相銜接,利用循環經濟的理念使生態經濟的“涓滴效應”擴散開來,把發展生態經濟與發揮傳統要素優勢相互結合。這樣既可以賦予傳統要素以新的內涵,也可以讓生態經濟在可持續發展的進程中限度地發揮作用。

在制度建設上,要建立健全產權制度和價格機制,因為產權制度有效地促使人們保護稀缺資源,價格機制靈活地反映資源的稀缺程度以及稀缺性的變化。

此外,還要充分發揮市場機制的作用,積極鼓勵人們尋找替代資源、節約使用最稀缺的資源,通過推動技術創新提高資源使用效率。

推進綠色發展是轉變發展方式的“路線圖”。欠發達地區往往藴藏着較豐富的原生態資源,同時也存在一定比例的貧困人口,面臨着加快經濟發展與保護生態環境的雙重任務。一方面,我們不能用停止發展的方式來保護環境;另一方面,發展又不能以破壞環境為代價,重蹈“先污染、再治理、難治理”的覆轍。

新世紀以來,江西依靠區位優勢和要素優勢,成為新一輪產業轉移的承接地之一。但承接的主要是沿海地區產業的低端環節,賺一些微薄的辛苦錢。江西要實現科學發展、人民富裕、社會和諧,必須要有新的發展模式。為此,江西省委、省政府把實現經濟發展與生態保護作為引領科學發展、綠色崛起的龍頭工程和重大引擎,努力探索經濟文明和生態文明協調發展的新路子。做出建設鄱陽湖生態經濟區的重大部署,目的就是充分發揮生態環境優勢,把生態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建設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兩年多來,全面啟動了“十二項重大生態經濟工程”建設,包括以生態保護、污染治理為主要內容的6大生態環境建設工程和以保護“一湖清水”為重點、優化能源結構的6大基礎設施工程。

再以峽江水利樞紐工程為例,這是江西有史以來投資的水利建設項目,被譽為江西的“三峽工程”,具有防洪、灌溉、發電和航運等重大社會、生態和經濟效益,該水利工程建成後,將對江西經濟核心區域防洪安全起到保障作用,年均防洪效益達7.5億元。在防洪的同時,每年還可增加電量11.4億千瓦時清潔電能,有效緩解江西電力供需緊張狀況。另外,萍鄉、德興等資源枯竭型城市,也相繼通過對傳統產業的改造提升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培育發展,促進經濟結構調整,實現經濟發展方式由“地下”轉向“地上”、從“黑色”轉向“綠色”。

江西在實現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的同時,生態環境質量在鞏固提高中保持全國前列。森林覆蓋率提高到63.1%,設區城建區綠化覆蓋率和綠地率均列全國第一位,林業產值突破千億,上升為全國第六。

當前,世界範圍內產業變革正在蓬勃興起,與我國的轉型發展形成了歷史性交匯,為欠發達地區推進綠色發展提供了難得的重大歷史機遇。探索“在保護中發展,在發展中保護”的路徑,形成面向未來的新型產業發展格局和經濟增長模式,才能帶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才能在擴總量、上水平與轉方式、調結構的有機統一中贏得主動。